学前儿童科学活动方案

时间:2023-04-03 12:30:49 活动方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方案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前儿童科学活动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方案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方案1

  活动名称:

  《好吃的西瓜》(小班下学期)

  组员:印雅婷、朱远雪、朱雯珊、吴琦

  活动目标:

  1、运用多感官观察认识西瓜的基本特征(外形、颜色、味道等),并能使用简单的词句进行表述。

  2、勇于表达自己的发现,喜欢吃西瓜,乐于和西瓜宝宝做朋友。

  延伸目标:

  知道夏天吃西瓜对身体的好处,乐于用西瓜或瓜皮进行美术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①知道西瓜的名称。

  ②吃过西瓜,知道西瓜的瓤是红色的(或黄色的),味道是甜甜的。

  2、物质准备:

  ①②西瓜每组1个:外形显著不同的西瓜,红、黄瓤的西瓜。(尽量保证大小、形状、外皮颜色的不同)西瓜PPT注:在本次实施过程中准备红、黄瓤西瓜各1个。(尽量保证大小、形状、外皮颜色的不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小5班来了两位小客人,我们来看看它们是谁啊?(展示2个西瓜)

  二、观察过程

  ㈠未切开的西瓜(摸一摸、看一看)

  你们都认识西瓜宝宝,那你们看看自己的西瓜宝宝长得什么样?(幼儿观察本组的西瓜)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呢?(补充提问)

  你们真棒,西瓜宝宝高兴地打了个滚(推西瓜),西瓜宝宝是怎么滚动起来的?我们摸一摸西瓜宝宝。

  你们感觉西瓜宝宝摸上去怎么样,谁来告诉我?那我们捏捏看、拍拍看呢?这两个西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

  1、西瓜皮的颜色

  西瓜是绿色的,有的地方有黄色。西瓜皮上可能会有花纹。

  2、西瓜的形状

  西瓜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椭圆形的,推一推会滚。

  3、西瓜的外皮

  西瓜摸上去滑滑的、硬硬的;西瓜皮上有西瓜梗。㈡切开的西瓜

  (复习上部分内容)西瓜宝宝穿了身漂亮的绿衣服,那你们知道它里面是什么颜色的吗?

  是不是像你们猜得那样呢?我们打开来看一看??

  小结:

  1、西瓜里面有什么

  有一层白色的西瓜皮,有肉肉,有西瓜籽

  2、西瓜里面的肉肉、籽是什么颜色的,

  肉肉有的是红色,有的是黄色的;籽儿是黑色的(可能有白色的)㈢吃西瓜

  哇,西瓜看起来很好吃啊,要不要尝一尝!(播放幻灯图片)

  西瓜的肉肉尝起来是什么味道的呢?甜的?酸的?干干的?有许多水?

  三、总结

  和西瓜宝宝做朋友,把它吃到我们的小肚子里面去,你们喜不喜欢和西瓜宝宝做朋友啊?今天我们和西瓜宝宝做朋友,知道它长得圆圆的(有的是椭圆),有的大,有的小,穿着一身绿衣服,上面还有花纹。西瓜宝宝的肉肉甜甜的,有红色的、有黄色的,肉肉里面有好多水,还有黑黑的、小小的籽儿??那我们今天回家问问爸爸妈妈和西瓜宝宝做朋友有什么好处呢?

  区角活动:搬运“小西瓜”

  (在操作中巩固对西瓜形状特点的认识)自然角材料:

  西瓜籽一盘

  不同品种的西瓜照片若干也可依据幼儿兴趣投放其他材料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方案2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地操作实验材料,进行各种探索,观察蜡烛燃烧的有趣现象,初步感知空气与燃烧的关系。

  2、培养幼儿科学实验的认真态度,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的欲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3支蜡烛(一支长、两支短),一个透明的大杯子,一个透明的小杯子,一个盛有色水的碟子,一张记录纸和一支笔,同时每组桌上放一支主蜡烛和一个打火机。

  2、多媒体课件及展示台。

  3、歌曲磁带一盘,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一)运用课件激发幼儿兴趣,了解蜡烛的用途。

  1、课件引入。

  师:你们看。谁来了(多媒体演示蜡烛宝宝)?让我们一起来和蜡烛宝宝说说话好吗?

  2、了解蜡烛的用途。

  蜡烛宝宝:小朋友们好!你们想一想,人们在什么时候需要我呢?

  幼儿:过黑黑的山林时,停电的时候,过生日的时候……

  蜡烛宝宝:小朋友们说得很对,我的用途确实很大,我不仅可以给别人带来光明,还可以给你们带来快乐呢!

  师:小朋友,下面请你们点燃桌上的蜡烛,和蜡烛宝宝一起来唱歌吧!

  幼儿点燃蜡烛,并和蜡烛宝宝一起唱《生日快乐歌》。

  (二)启发联想,初步感知空气与蜡烛燃烧的关系。

  1、启发联想。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想一想,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将燃烧的蜡烛熄灭呢?

  幼1:用嘴巴可以把蜡烛吹灭。

  幼2:用扇子扇也可以将蜡烛扇灭。

  幼3:把蜡烛拿到外面让风一吹也会熄灭。

  幼4:把蜡烛放在水里就熄灭了。

  幼5:我上次在科学区玩儿的时候,发现用瓶子盖在蜡烛上面,蜡烛就熄灭了……

  师:用瓶子盖上去真的能使蜡烛熄灭吗?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2、幼儿操作实验。

  3、引导幼儿之间交流实验结果。

  师:这个办法行吗?(行!)那你们知道为什么瓶子盖到燃烧的蜡烛上,蜡烛会熄灭吗?(请3位幼儿自己解释。)

  师:小朋友,让我们来听一听蜡烛宝宝是怎么说的吧!

  放多媒体,边观看蜡烛熄灭的过程边听蜡烛宝宝的解释: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我燃烧时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当我被杯子盖住后,里面的氧气就会越来越少。最后氧气没有了,我也就熄灭了。

  师:噢!原来蜡烛燃烧还需要氧气呢!

  (三)引导幼儿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蜡烛燃烧的有趣现象。

  1、师:小朋友,蜡烛宝宝还有许多有趣的秘密呢!你们想知道吗?(想!)那你们看一看你的桌子上有什么?

  幼:一支长的蜡烛、两支短的蜡烛、大的瓶子、小的瓶子、有水的碟子。

  师:我们就来学做小小科学家,去找一找蜡烛燃烧的秘密。不过我们做实验时要象科学家一样仔细地看一看,耐心地做一做,还要不怕困难。只要你们仔细地看,耐心地做,你们一定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然后请你们将发现的现象记录在这张表上(出示记录表)。记录时可以想想我们平时学过的记录方法。

  2、幼儿探索,教师指导,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索,同时注意鼓励胆小的幼儿(有些孩子怕烫,有些缩手缩脚)和认真实验的幼儿。

  3、组织幼儿交流。请小朋友将自己发现的现象放在展示台上与大家交流。

  幼儿A:我发现大瓶子盖在小蜡烛上火熄得比小瓶子的慢……

  幼儿B:我发现瓶子一盖到3支蜡烛上,蜡烛很快就熄灭了……

  幼儿C:我把蜡烛放到有水的碟子里,发现火熄灭了,水就跑到杯子里去了,还冒泡泡。

  幼儿D:我发现火要灭时,就把瓶子拿起一点。一拿起瓶子,火又变旺了。

  幼儿E:我将长的和短的蜡烛一起放在大瓶子里,发现长蜡烛的火熄灭得快。

  幼儿F:我发现我的瓶子变热了,而且变黑了。(若有幼儿提出这个现象,师可追问幼儿:你们的瓶子是不是也这样?(是)咦!瓶子怎么会变热、变黑的呢?幼:是蜡烛火烧热的,黑的是烟。)

  (四)引导幼儿再次探索,验证。

  1、师:刚才小朋友们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现象,你们可以看一看,哪种现象自己还没有发现,再去做一做实验吧!还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交流一下自己实验中的想法。

  2、幼儿再次自主地实验,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将各种有趣现象都做一做。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方案3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一门以教学论的一般原理为依据,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来研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课程。具体研究对象是学前儿童生活中常见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类问题,因而,它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学前学生学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直观具体地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和教学过程等,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的掌握教材内容。此外,通过实践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践教学的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前学生应能掌握幼儿园科学类和数学类教育活动设计的目标、内容、方法、活动设计和评价等专业知识,提高自身对幼儿园科学活动组织与指导的认识,从而具有进行幼儿园科学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和开展有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初步技能。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

  第一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一)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了解科学的内涵;掌握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含义和意义;熟知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理解幼儿学习科学的典型心理特点。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含义和意义。

  难点:理解幼儿学习科学的典型心理特点。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基本问题

  1.幼儿园科学教育这门课程的性质

  2.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含义

  3.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

  4.怎样学习本课程

  第二节科学是什么

  1.科学的界定

  2.科学的特征

  第三节儿童怎样学习科学

  1.好奇性

  2.探索性

  3.动手性

  第二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有关理论

  (一)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了解当前关于儿童科学教育的相关重要理论,熟悉当前集中有影响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改革实验。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关于儿童科学教育的相关重要理论。

  难点:理解关于儿童科学教育的相关重要理论。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知识分类理论

  第二节布鲁纳的学习理论

  1、发展阶段论

  2、学习与教学

  第三节维果斯基关于概念形成的理论

  1、概念的形成

  2、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

  第四节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1、生活即教育

  2、教育措施

  第五节几种有影响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改革实验

  1、“探究—研讨”教学法及其启示

  2、“动手做”科学教育改革实验及其启示

  作业:结合实例分析如何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

  第三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一)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了解制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三大依据;理解幼儿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和各年龄的阶段目标。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难点: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确定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1.依据学前儿童的认识特点

  2.依据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3.依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特性

  第二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各年龄的阶段目标

  第四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理解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依据;掌握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范围;掌握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要求与方法。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要求与方法。

  难点:掌握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要求与方法。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依据

  1.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纲要》的主要精神

  2.符合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3.适应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4.遵循科学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第二节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

  1.关爱、探究身边的有生命物质、探索无生命物质及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关注、感受、探究身边的自然科学现象

  3.科学与数学有机结合,进而建构儿童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第三节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要求与方法

  1.选择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要求

  2.选编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具体方法

  作业:选择一所幼儿园,调查该园本学期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概况,做好记录,并用本章知识进行分析。

  第五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

  (一)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基本掌握组织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各种基本方法和组织指导原则;能灵活运用幼儿科学

  教育的方法和原则开展各类科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工作。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灵活运用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和原则开展各类科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工作。

  难点:能灵活运用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和原则开展各类科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工作。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1.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2.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3.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

  第二节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1.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2.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3.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

  第三节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1.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2.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3.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组织指导

  第四节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1.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2.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3.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

  作业:结合实习观摩,任选一堂科学教育课进行记录和评课。

  第六周学前儿童数学类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

  (一)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了解幼儿数学类教育活动的主要任务、内容和目标;掌握数学类教育活动的主要方法、技能;了解各年龄段儿童数学活动的基本特点;初步掌握数学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的基本方法。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数学类教育活动的主要方法、技能。

  难点:掌握数学类教育活动的主要方法、技能。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数学类教育活动的概述

  1.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含义

  2.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意义

  3.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数学类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1.集合概念的教育;数概念的.教育

  2.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3.认识几何形体

  4.量度教学

  5.等分

  6.识空间方位

  七、认识时间

  作业:制定一份“5以内数的加法”的教案。

  第七周学前儿童区域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一)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掌握并理解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价值和类型;具有设计与组织幼儿园自然角教育活动、科学活动区教育活动、数学角教育活动的基本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合理设计区域科学教学活动。

  难点:能合理设计区域科学教学活动。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区域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1.区域活动的含义

  2.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

  3.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

  4.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类型

  第二节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1.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的含义

  2.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3.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

  第三节科学活动区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1.科学活动区活动的概述

  2.科学活动区活动的设计

  3.科学活动区活动的组织指导

  第八周学前儿童科学游戏活动设计与指导

  (一)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了解科学游戏的特点和价值;掌握科学游戏设计与指导的基本方法、具有设计与组织幼

  儿园科学游戏的基本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科学游戏设计与指导的基本方法。

  难点:掌握科学游戏设计与指导的基本方法。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科学游戏活动概述

  1.科学游戏活动的含义

  2.科学游戏活动的价值

  第二节科学游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1.科学游戏活动的设计

  2.科学游戏活动的组织指导

  四、建议教学参考书

  1.吴新武等编著,《学前儿童教育活动设计》,研究出版社,20xx年版。

  2.施燕编著,《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夏力主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4.张慧和、张俊著,《幼儿园数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5.徐苗郎著,《我的幼儿园数学活动模式》,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xx年版。

  6.《全国幼儿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课例评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的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由平时作业和期末考核构成。平时作业由四次作业的平均成绩构成,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核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期末考核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期末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期末考核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科学教育类型,设计一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教案。

  上述作业和期末考核内容均以电邮的方式交至:yunshu125@sohu.com。

  交稿的截止时间为:20xx年4月6日。

  若有任何疑问,请询问:13617697511李雪老师。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方案03-04

学前教育活动方案03-16

科学游戏活动方案12-16

好玩的水学前班科学活动设计11-13

儿童寻宝活动方案11-29

科学活动方案15篇03-16

大班科学活动方案08-03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01-01

学前儿童教育语言教育活动设计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