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多元文化》教案

时间:2022-05-05 11:58:49 大班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社会《多元文化》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社会《多元文化》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社会《多元文化》教案(精选11篇)

  大班社会《多元文化》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关注一些国家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增进对世界的了解。

  2.萌发对多元文化的兴趣和尊重的情感。

  活动准备

  “妈妈”(英文、日文、韩文、中文)及各国的国旗,节日视频(春节、圣诞节、感恩节),圣诞树、手工纸、剪刀、绘画纸、油画棒、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了解一些国家的文字。

  1.出示汉字“妈妈”

  提问:小朋友们认识这个字吗?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字?

  2.观察比较外国的文字“妈妈”

  小结:外国的文字在发音和形象上都是与汉字不同的,而且很多节日也和我们国家是不同的。

  二、了解几个世界上的著名节日。

  1.(播放春节视频)教师提问,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这是什么节日?

  除了春节,中国还有那些节日?

  2.(播放圣诞节视频)

  幼儿观看,了解圣诞节。

  倾听故事——圣诞节的礼物。

  3.(播放视频)了解韩国的感恩节。

  4.小朋友还知道那些国家的节日?

  5.教师总结。

  三、模仿过不同的节日

  增进对世界的了解,感受节日的快乐。

  四、活动延伸:

  选择自己喜欢的节日,绘画“世界各国的节日”。

  摘要:

  播放春节视频教师提问,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这是什么节日? 除了春节,中国还有那些节日?

  2.播放圣诞节视频 幼儿观看,了解圣诞节。倾听故事——圣诞节的礼物。

  3.播放视频了解韩国的感恩节。

  大班社会《多元文化》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

  (2)知道对待文化差异存在的不同态度、什么是正确的态度;

  (3)正确对待不同文化,克服不良情绪的方法;

  (4)理解世界文化多元的情况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1)对文化不同会导致行为方式差异的理解能力;

  (2)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的能力;

  (3)对不同文化的批判、鉴赏及学习其他文化优点的能力。

  3、情感目标、价值观目标

  (1)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价值,能够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拥有开放的胸怀;

  (2)克服面对文化差异产生的不安和焦虑;

  (3)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对我们民族的文化产生更强烈的自豪感,立志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促进派。

  本课安排依据:

  1、 学生面临的问题:

  在新世纪,世界各国相互依赖,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我们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交往的可能大大增加。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必要进行浅显的国际交往的教育。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交往,必须跨越彼此之间的文化鸿沟。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尊重彼此的差异,必须先让学生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个概略的了解。在走向世界的同时,学生与外国文化的距离拉近了。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情况下,学生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甚至迷失自我;也可能对外来文化持有偏见,采取防卫的心态;还可能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产生沟通困难。这些都有必要给学生以恰当的引导,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具有世界眼光的新一代。

  2、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中的主要依据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与沟通”部分“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课时安排:本课需三课时,第一框1课时,第二框2课时。

  教学方法:

  通过搜集资料、材料交流、课堂讨论等方法,感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树立对文化差异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 “丰富多彩的文化”是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开放胸怀”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第一框 世界文化之旅

  第一课时(总第13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一框世界文化之旅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价值观目标

  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对本民族的文化有强烈的自豪感,同时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能够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拥有开放的胸怀。

  2、能力目标

  逐步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的原则和方法,加深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3、知识目标

  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知道在面对文化差异时应持有的正确态度和应对方法。

  教学重点: 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教学难点: 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情感体验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 用1课时授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日益扩大的开放,频繁的国际交往,先进的交通和通信工具,把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地球村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在不断扩展的交往中,了解外国的文化、风俗,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善于与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交往,成为当代“地球村”村民必备的基本素养。

  请同学们来领略下多姿多彩、璀璨迷人的世界文化!

  二、讲授新课

  板书框题:

  (一)丰富多彩的文化(板书)

  1、了解不同国家的不同节日及风俗

  (1)中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一:节日文化

  说一说: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烈的节日有哪些?

  它们是怎么来的?在这些节日中,有哪些传统食品?

  大屏幕显示——中国传统节日(展示中国传统节日,节日活动或节日食品等)

  (2)外国传统节日文化及标志

  活动二:议一议 说一说

  大屏幕显示——世界风光掠影

  想一想:你知道这些景观的名称吗?这些景观分别是哪些国家的象征? 这些国家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小结:节日是一种文化习俗,是国家和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文化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当然,同样的节日由于受到当地传统风俗的影响而呈现出本民族的特色。

  2、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

  活动三:说一说,评一评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通常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反映着不同的文化传统。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能说说这些节日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吗?(附表在后)

  教师总结: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的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各个国家文化的代表人物被深深地打上本国本民族的烙印,而同时正是这些代表人物又把本国、本民文化推向了世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大花园。

  板书(二)和谐的文化乐章

  1、文化有差异性

  活动四:比一比“谁最棒”!

  大屏幕显示:(见教材P58页)

  (1)看谁译的好:

  想一想:

  ①古诗和成语翻译上的困难说明了什么?

  说明不同的文字具有不同的特点,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积淀的中国文字是其他任何文字都不能够替代的。

  ②你能找出汉语中吸收外来语的例子吗?

  三明治(sandwich)、巧克力(chclate)、沙发(sfa)、吉普(eep)……

  ③有人说全球化就是标准化,你认为呢?

  不同意。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但是全球化的结果绝对不是什么标准化、绝对不应该导致文化的单一化,文化应该更加多元化。

  ④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

  教师总结:

  面对文化差异,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排斥,一种是沟通。前者过分夸大本民族文化的价值,漠视甚至歧视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后者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的交流、相互学习。

  语言是一种文化,语言存在差异,不分优劣,文化存在差异,各有千秋。如果全球化就是变成大家都讲一种语言,只允许一种文化存在,同学们,你们想一想世界会变成一个什么样子——它就会像一个百花园变成了只有一种花卉存在,很单调乏味的、缺乏色彩感的花园。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全球化不应导致文化的单一。世界的发展更趋向于文化多元化。在全球化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的局面。正如费孝通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之与其,天下大同”。

  2、文化背景不同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方式

  活动五:假如是我,会怎么办

  大屏幕展示:

  材料1:女儿回家,看见妈妈正要拿放在高处的东西。 女儿说:妈,我来拿吧!妈妈说:(a)不用了,谢谢。 (b)好,谢谢。(c)好吧,你来拿

  请你选择:

  (1) 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妈妈会如何说?

  (2)我们中国人的妈妈会如何说?为什么?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应该选C。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是 应该的,自然的,无需客气说谢谢。)

  材料2:一位来华不久的意大利学生,看到她的中国同学穿的很漂亮,连连称赞。中国同学说:“哪里,哪里,随便穿穿。”这种回答令意大利同学很纳闷儿:“衣服明明漂亮,为什么不说好呢?中国同学是不是比较’虚伪‘?”。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应该选C。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是 应该的,自然的,无需客气说谢谢。)

  想一想:

  ①得到别人的称赞,你认为哪一种回答更加得体?你更习惯于那种回答?为什么?

  ②导致上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对此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导致上述差异的原因是各自的文化背景的不同。这说明:“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方式”。对此,我们既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价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与其他文化之间要平等交流、相互学习。)

  教师总结:

  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的方式。我们既要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与其他文化之间要平等交流、互相学习。

  今天,世界的发展更趋于多元化,各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活动六:请你欣赏——

  下面我们轻松一下,听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

  大屏幕展示:《二泉映月》、《命运交响曲》音乐。

  《二泉映月》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命运交响曲》——1808年贝多芬发表了他的《第五交响曲命运》,在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里,“命运”是活生生的。它会“敲门”,它会蹒跚,它会欢呼。短短的30分钟里,描写了个人的孤独感和人类世界的冲突。

  中国的二胡经典名曲《二泉映月》和外国的钢琴名曲《命运》是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虽然风格和所代表的文化背景不同,但各有其美,同样受到了世人的喜爱和称赞。

  因此,我们既要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与其他文化之间要平等交流、互相学习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3、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活动七:相关链接——中国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展示

  大屏幕展示: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审定“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对遗产,从任其自生自灭或小范围的自发性保护,到全球化的协作保护,从对“有形”遗产的保护,到对“无形”遗产的保护,表明人类对文化遗产的全面尊重,标志着人类认识自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纵向来说,人们更加敬重前辈的创造;从横向来说, 人类改变了由一种文化替代另一种文化的简单认识,代之以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自1985年中国加入保护世界遗产公约以来,共有31项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列入名录的遗产数量已居世界第三位。还有100多个项目正在申报,是目前申报世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我国的黄龙自然景区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后又被列入“绿色环球21”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生物圈保护区”。

  大屏幕展示:

  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

  ①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②黄龙风景名胜区

  ③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④云南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

  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①长城:1987年列入,

  ②明清故宫:1987年列入,

  ③敦煌莫高窟:1987年列入,

  ④秦始皇陵墓1987年列入,

  ⑤北京周口店人类遗址:1987年列入。一共有21项。

  我国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

  昆曲(于2001年5月被列入);古琴(于2003年11月被列入)。

  教师总结:

  面对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我们应该尊重各国民族、国家文化的差异性,坚持为我所用、博采众长的原则,全盘排斥和全盘收取都是错误的,而是要在批评中继承,加强沟通了解,尊重双方的文化价值,应主张平等交流,相互学习。

  四、课堂小结:

  五、教学后记:

  大班社会《多元文化》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地形图,了解地球上各不相同的自然环境。

  2、感受各种自然环境的差异之美,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初步理解文化差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欣赏美丽的地球,(播放带背景音乐的视频)

  同学们在茫茫的宇宙中有一颗蔚蓝色的星球,那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人类居住的地球约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陆地仅占地球表面积的29%,但却是人类生息繁衍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七课《多元文化多样魅力》第一课时,一起去领略地球上人们各不相同的生活环境吧!

  活动一,感受自然环境多样性

  1、同学们,这是一张《世界海陆分布图》,你能在图中找到七大洲和四大洋吗?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吧!

  (七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四大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2、同学们看《世界海陆分布图》,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3、用一句话来总结我们的地球,那就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活动二,在世界地形图中找一找山脉高原和平原

  1.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张《世界地形图》,你看到了什么?陆地的表面是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有连绵起伏的高山,低洼的盆地,还有宽广的高原,低平的平原……

  2.找出部分山脉高原和平原

  (1)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海拔高度,深褐色代表着山脉,你能在世界地形图上找一找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吗?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洲的西南部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的西岸阿尔卑斯山脉,位于欧洲的中南部)

  (2)你能找一找青藏高原,巴西高原,东非高原吗?

  (青藏高原是我国藏族人民,的主要居住地,巴西高原位于南美洲大陆,顾名思义,东非高原位于非洲大陆的东部。)

  (3)下面我们来找一找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它位于南美洲大陆的北部。西伯利亚平原,是亚洲第一平原

  3.同学们,我们找到了山脉高原,平原等,通过找一找你有什么感受,想和大家分享吗?

  有的同学说,地球的表面高低起伏,形态各异,走进这些形态各异的地形地貌,我们会欣赏到更加奇幻的景象,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奇幻大自然

  活动三,奇幻大自然

  同学们,在地球上,我们可以欣赏到神秘的原始森林,壮美的山脉,峰峦浩瀚的沙漠,戈壁坦荡的冲击,平原幽深的峡谷海湾等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这些景观是不同自然环境的显著标记,接下来我们一起去领略这神奇的大自然吧!

  看视频

  (一)、出示东非高原,撒哈拉沙漠亚马孙平原,北极地区自然景观图。

  小组交流讨论,你喜欢哪一种?

  (二)亚马孙雨林之失

  1.亚马孙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它横跨8个国家,覆盖了南美40%的面积,而且它占据了世界雨林面积的一半,占全球森林面积的20 %是全球最大、物种最多的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和“绿色心脏”,它贡献了地球大气中20%的氧气,对全球变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师:亚马孙雨林年年都会着火,而这次的火灾在天灾与人祸的双重灾难下成为了历史之最,请你从自然环境方面想想,亚马孙的这场大火会对地球产生什么影响?

  3.小组交流讨论

  4.观看专家报告的文字材料

  5.通过亚马孙雨林之失以及对环境巨大的影响,你有什么感触?

  小结:保护环境是刻不容缓的大事,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做好垃圾分类做起。保护身边的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活动四、自然景观我来辨

  (一)小游戏(小组竞赛) 1.连线游戏:( 1分/题)将图片中的自然景观与文字联结在一起。2.定位游戏:(2分/题)将图片所对应的的数字填入地图中。

  6、请选择你游览过或是了解到的一处世界自然景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一下,让大家感受这一自然景观的奇特之处,

  大班社会《多元文化》教案 篇4

  第1课时世界文化之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的;认识到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都蕴含着人类文明的成果;懂得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认识到各国文化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知道面对不同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

  2.能力目标:对文化不同会导致行为方式差异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价值,能够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拥有开放的胸怀。克服面对文化差异产生的不安和焦虑;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对我们民族的文化产生更强烈的自豪感,立志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促进派。

  教学重点: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教学难点: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课前准备:请学生课前通过网络、书籍、杂志等途径,搜集各个国家、民族有关节日、饮食、服装、音乐、标志和代表人物等材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上的知识,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情感体验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先进的通信工具和交通工具不断涌现,国际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使地球成为一个小小的地球村。在这个地球村中,各国的文化丰富多彩、璀璨迷人共同谱写着和谐的世界文化乐章。集体我们学习第五课多采文化“地球村”。

  (二)学习新课:

  第五课多采文化“地球村”

  一、世界文化之旅

  (一)、丰富多彩的文化

  提问:

  你知道我国有那些传统节日吗?这些节日是怎么来的?在这些节日中有什么传统食品?

  你知道外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说出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填写P56的表格)

  小结: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节日文化,即使有些看似名称相同的节日,不同的国家又具有本民族的节日特色。如“母亲节”、“圣诞节”等等。从各国传统节日这一文化可以看出: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不同文化的特色。

  活动:设计了评选文化代表人物的活动。(P57-58)

  目的:进一步也能到学生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要求:讨论不同国家和民族有哪些具有国家代表性的东西;学生按教材要求选取某些国家的文化代表文物并说明理由;教师在学生会的基础上归纳讲解,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资料,如图片、画册、音像资料等,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在评选国家的文化代表人物时,可先个人评选,再小组评选,最后选出本班评出的外国文化代表人物。

  小结: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精华,它们是人类的共同宝贵财富。各国的文化代表人物,被深深地打上了本国和本民族的烙印,又是他们把本国的文化推向了世界。如果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被某一文化所取代,这对人类无疑是一种灾难。正是这些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文化,把大千世界装扮成一个百花盛开的大花园。

  (二)、和谐的文化乐章

  问题探究:认识文化差异(P58)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文化的差异,认识到文化没有优劣之别;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才能奏出和谐的乐章。

  要求:教师通过教材中的“汉译英”的语言故事情节引入,安排学生讨论两个问题:1、古诗翻译上的困难说明了什么?2、你能找出汉语中吸收外来语的例子吗?

  我们的现代用语中,也受到外来语的影响,学生对于外来语的接受比较快,这里可以让学生在课上进行交流。

  小结:语言是一种文化存在着差别,不存在优劣。文化也存在差异,各有千秋。如果没有文化的差异,世界将变得单调而毫无生机,我们要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

  活动:尊重差异文化(P59)

  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化的差异会导致沟通的障碍,我们应该尊重其他文化,加强沟通和相互理解。

  要求:教师可以讲述教材中的故事(也可找两个学生表演),还可以根据“教师教学用书”P93的材料补充故事,引导学生讨论书中的问题。

  1、得到别人的称赞,你认为哪一种回答更加得体?你更习惯于怎样回答?为什么?2、导致中外沟通障碍的原因是什么?这种障碍会对彼此的交往产生什么影响?3、这种沟通障碍有可能跨越吗?如果有可能。谁该为此做出努力?该怎样做出努力?

  小结:对待文化差异我们有两种态度,一是排斥,二是勾通。任何文化都有它的优点,有它的价值,都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我们既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互相学习。

  (三)课堂小结:我们都是一个“地球村”的居民,各国人民之间的接触和彼此的影响愈来愈深广,“地球村”的村民们,让我们在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不断沟通,拉近距离,共谱和谐的文化乐章。

  (四)巩固练习:自主练习与检测作业本

  (五)布置作业:自主练习与检测作业本

  大班社会《多元文化》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懂得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明确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具体要求。

  2、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责任心。

  3、了解外来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明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

  4、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教学重点: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

  教学难点: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情境感染法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学生预习,提出问题。

  [要求:以小小组(前后座位四人为一组)为单位,每组提出一个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 文化认同的含义;

  2、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要求;

  3、 中国结、“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会徽的含义;

  4、 看到P.25照片的感受;

  5、 怎样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二、交流展示:

  学生分组讨论,集中展示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合作探究:

  1、 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性;

  2、 如何理解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3、 讨论交流在以下三个情境中的感受并说明原因:

  (1)在欧洲旅游,有人问起“中国人是否还留着长辫子”时:

  (2)去新加坡访问时,看到公共场所用汉语写的“禁止随地吐痰”时:

  (3)在许多国际性比赛中,当五星红旗一次又一次在运动场升起的时候:

  4、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5、目前许多人用外来语代替汉语,如不说“再见”说“拜拜”,不说“电子邮箱”说“伊妹儿”。请谈谈看法。

  四、精讲点拨

  1、认同 →文化认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认同,字典解释:认为跟自己有共同之处而感动亲近。教材解释:指共有的信仰与情感,以及维持社会秩序的社会角色与身份。

  文化认同,就是各民族间文化的相互理解和沟通,彼此相互以来与尊重。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就是要积极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就是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2、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热爱祖国,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保护中国的无形文化遗产。

  3、中华文化正阔步走向世界;外来文化大量涌入,正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对外来文化,我们要学会分析、批判和鉴别,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积极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五、当堂检测:(见《补充习题》)

  大班社会《多元文化》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3、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一、导入新课

  《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寒冷的冬夜要下雪了,我备了酒,生起了火炉,你能来喝一杯吗?

  “绿蚁”是酒上泛起的泡沫,酒是自家新酿的,还没有经过清滤,“红泥小火炉”是用来温酒。没有金樽清酒,也无玉盘珍馐,“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不是宴大宾的陈设,但却最适合二三知己围炉夜饮,酒不酣而情浓,不醉于酒却醉于情。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对朋友的邀请,也是对温暖与友谊的需求,能来喝一杯吗?雪夜围炉,清谈小饮,非知音者,何能为?质朴简单的言语,如新酿和红泥火炉一般没有半点矫饰雕琢。

  今天看来,用这样美妙绝伦的诗歌写封邀请函实在太奢侈了,而在古人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接受这张便条的人或许眼睛一亮,却也并不惊骇万状。于是,一种包括书写者、接受者和周围无数相类似的文人们在内的整体文化人格气韵,就在这短短的书信中泄露无遗。”在这里,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艺术化相溶相依,诗歌不在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不是为赋新词强说的愁,而是坦坦然然地点化了整体生活的美的精灵。

  不仅诗歌如此,同样拥有这般自然而诚恳的美丽的还有散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二、整体感知

  王维官至右丞,天宝三载,朝政由奸丞李林把持,有才能的人和敢谏诤的人,纷纷受到压制、打击。在这种情况下,王维早年经国济民的心志开始冷淡下来,于是他便在蓝田购买了辋川别业,每到休假之时,就来到这里,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裴迪曾是王维辋川别业的常客,也是他寄情山水的同道。他们经常一起“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品尝山林隐逸生活的乐趣。天宝三年的腊月末,裴迪在家中温习经书,准备去应科举考试。王维居住在辋川别业颇有孤独之感,便写了一封信给裴迪,约请他明年春天来这里与他同游。这封信就是《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1、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注释及印发的参考资料,阅读全文。

  2、学生朗读,教师正音并纠正错误的断句与节奏。

  三、品读课文,理解“文中有诗,诗中有画”的风格

  1、请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这一问题──小组探究──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阐述,可结合绘画的构图色彩等结合文章做适当引导点评

  2、学生自行朗读,在朗读中请学生品味“文中有诗,诗中有画”的风格与韵味。

  四、深入阅读,感悟以“深趣”融贮禅趣

  1、学生较难理解,以老师讲授为主,作此拓展意在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王维作为“诗佛”的独特风格:

  ⑴由于受到母亲的影响,王维从小与佛教、尤其是与禅宗的深厚缘分,心灵浸染了佛教清静无为的色彩,其诗作或直接阐释禅理,或渗透禅趣。

  ⑵《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中的禅趣主要表现为王维所极力营造的一种得意忘言的“深趣”,意象空灵,境界清幽,呈现出一种闲澹冷寂的氛围:

  2、请学生欣赏朗读视频,感悟文章以“深趣”融贮的禅趣。

  3、学生朗读,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大班社会《多元文化》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区域文化的特点、各民族文化

  (2)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各民族文化的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3)联系我国各地的实际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内涵,联系我国各民族实际,说明我国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基础。

  重点难点

  1、不同区域的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2、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教学环境

  学生可能获得的学习环境

  中华民族的地域文化

  从地域文化的角度讲,中华文化大致上是由三大地域文化组成的,即黄河流域文化、长江流域文化和草原地区文化。

  黄河文化主要是指发生在黄河流域范围内的文化现象,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黄河文化的显著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在黄河文化发展过程中,天道、地道和人道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由此发展出天时、地利、人和的思想。二是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它有6 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而且从未中断过,这是世界其他古老文明所没有的。三是不断进取的文化精神。黄河文化是非常典型的大河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是从黄河的四级、三级支流逐渐向二级支流及干流上转移,最终形成了咸阳(西安)—洛阳的文化轴心带,并由此向外辐射,不断扩大它的影响。四是兼收并容,博采众长。中华民族勇于吸收周边各个民族和域外各国的文化成果,对外来文化如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等,“爱其所同,敬其所异”,以开阔的胸怀加以接纳、吸收、消化而为我所用,并积极地开展对外交流,互相促进。

  长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南方流域文化,其主要特点似可概括为“长、久、多、丰”四个字。“长”就是地理跨线长,“久”就是历史悠久,“多”就是层次和方面多,“丰”就是丰富灿烂。

  草原文化是指形成于我国北方草原这一特定历史地理范围内的文化。草原文化的基本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崇尚自然,二是向往自由,三是崇拜英雄。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收集材料、整理材料的活动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思考探究,推演思维的发生发展过程,达成本框题的三维目标。

  教学思路

  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图片和背景材料,引领学生概括提炼其本质内涵,揭示深化主题知识。

  教学过程

  环节1创设情境,引领感悟,激发初学兴趣

  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能理解中华文化的各种成就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位置;

  ②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特色;

  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②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③让学生懂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创中华民族的未来辉煌。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教学方法情境探究法、活动探究法、合作讨论归纳法教具多媒体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段视频,导入新课观看视频,体验感悟未成曲调先有情,在导入新课时通过播放视频,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力,使学生通过视频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导出新课。

  二、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播放音乐《梁祝》两位学生分别朗诵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部分以学生朗诵方式,体现学生主体性,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1)展示反映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的三组图片,提问:两者存在哪些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组织南音演奏,展示清真寺等图片,提问:

  ①你能说说泉州文化的特点吗

  ②你认为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观看图片,表演、欣赏南音,讨论交流通过3组图片的对比,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两种文化的差异,从而引导学生辨析两种文化的特色,增强分析不同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让学生感悟出不同区域文化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特色,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把握重点。以家乡为背景让学生运用所学观点分析家乡文化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巩固所学知识,并升华对家乡的理解和热爱之情。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活动一:你猜、我猜、大家猜:见多识广(展示民族图片)

  活动二:学生朗诵学生猜图片上分别是哪个民族服装,哪里石窟和哪个民族舞蹈,建筑物名称:学生朗诵总结民族性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讨论中升华,通过图片感知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同时加强对民族团结的认同感,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活动二:分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原因:包容性,并展示泉州中山路图片,例证包容性的内涵观看图片,感受包容性,全班齐读。结合地方文化,贴近学生的生活,加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让学生在合作与分享这一过程中加深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认识,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全班齐读升华感情。三、课外拓展、升华践行

  大班社会《多元文化》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明确自己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义务和责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承担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特点及地位

  教学难点:培养承担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责任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例证法、指导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图片:P.19-20页8幅图片

  要求:1、说出图片名称;

  2、思考:为什么说是反映中华文化的图片?

  3、谈谈看到这些图片的感受。

  二、自学质疑:什么是文化?

  学生看书P.18“知识链接”

  要求:根据文化的含义来思考:为什么说是反映中华文化的图片?

  教师归纳:

  文化的内涵:

  广义——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有时又指导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

  学生畅谈欣赏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板书、引入新课)

  三、出示目标,学生自学:

  1、文化的重要性、内容和地位;

  2、名字的内涵,汉字的地位,文字出现的意义;

  3、列举中华文化的代表性成就;

  4、举例说明: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杰出贡献;

  5、自觉承担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义务和责任。

  四、合作探究:

  1、说名字,谈文化。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名字的文化内涵。

  2、列举中华文化的代表性成就,谈感受。

  (1)列举自己所知道的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

  (2)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中华文化的代表,并说出喜爱的理由;

  (3)举例说明:中华文化成就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4)畅谈感受。

  教师归纳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我国人民勤劳勇敢、充满智慧、富有创造精神。

  3、列举本地区的名胜古迹、文化遗产,提建议。

  要求:学生列举一至两例本地区的比较有影响和价值的名胜古迹、文化遗产,并就如何保护这些名胜古迹、文化遗产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教师提示:可以从国家、社会和个人角度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写出自己的建议。

  教师归纳:

  (1)对国家的建议:制订专门的保护名胜古迹、文化遗产的法律,并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国家大型建设、城镇规划一定要首先考虑到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不能以牺牲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为代价盲目开发和建设;国家应该增加对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投资。

  (2)对社会的建议:全社会要营造保护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对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的宣传工作,让全社会都来保护。

  (3)对个人的建议:树立保护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的意识;做好宣传工作,使之深入人心;自觉保护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并敢于同破坏行为作斗争;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合理化保护意见。

  五、当堂检测:

  参见补充习题。

  大班社会《多元文化》教案 篇9

  一、教材内容:

  “世界文化之旅”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框内容。主要是讲文化多样性、丰富性及文化差异。即面对不同的文化,我们要正确对待文化差异,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才能让文化百花齐放,让我们的世界文化之旅是一路风景无限。

  二、学生分析:

  日益扩大的开放,频繁的国际交往,中学生和其他国家文化的距离拉近了。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但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太强,有些同学迷失在其他文化中,对本民族文化不了解或不屑了解;有些同学对外来文化有偏见,采取了防卫心态。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凑响和谐的乐章,这是一个较辩证的东西,对于初二学生来说,一方面要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又要去体会其中内含的统一是有一定难度的。让学生懂得文化和自然界一样,单一性导致脆弱性,多样性导致稳定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设计思想:

  通过中外不同节日及来历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认识各国代表性的东西和相应的活动来认识文化的独特性,通过情景剧的表演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存在的差异,初步让学生对多样性的统一有认知。通过观看小品的形式,让学生拥有开放的胸怀、宽容的态度,克服面对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不安和焦虑。通过现实生活中文化融合的例子,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多样性中统一的道德情感。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懂得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知道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标志,有其独特性,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培养学生面对文化差异的理解能力和正确态度,以及与不同的背景,不同文化的人们交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框教学过程以“说一说”、“猜一猜”、“评一评”、“赛一赛”“乐一乐”和“想一想”五个活动形式进行。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正确对待文化差异。教学方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文化的多样性比单一性好,不同的文化都有其存在必要性的观念;能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不同的文化,同时欣赏本民族的文化。

  五、教学重点:

  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教学难点:面对文化差异的正确方法和正确态度。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踏上世界文化之旅,领略一番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有一些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流传至今,成为我们今天的节日。

  活动一:说一说

  下面请大家说一说

  1、我们国家最隆重的节日有哪些?是如何庆祝的?

  2、大家说一说外国有哪些传统的节日?

  3、说说看:为什么各国的节日习俗会各有不同?

  教师小结: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民族,就会有多少种独特的文化习俗。

  教师明确:节日是一种文化习俗,是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文化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教师总结:(多媒体演示)

  一、丰富多彩的文化

  1学生回答: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

  学生回答:端午节—划龙舟;春节—放鞭炮;

  中秋节---吃月饼。

  2、学生回答:圣诞节;感恩节;成人节;复活节等。

  3、学生讨论:(分四组进行,选一个代表发言。)

  原因: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风格。

  以学生熟悉的“节日”为话题,让学生感受各地文化差异和文化习俗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文化习俗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通过“活动一”让学生明确各国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传统节日能反映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每个国家都有其具有

  代表性的文化。那么,你知道以下这些是代表哪国的文化吗?

  活动二:猜一猜

  猜猜看,下面各是哪一个国家代表性的事物?(演示一组建筑物的图片)

  活动三:评一评

  提起安徒生,大家就会想起那些童话故事,想起了丹麦

  如果要评选一些国家的文化代表人物,你认为哪些人应该上榜?

  想一想:这些标志和人物能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吗?为什么?、学生集体回答:不能

  小结:各个国家的文化代表人物,被深深地打上本国、本民族的烙印。

  教师明确:同时这些代表人物和标志性的事物又把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推向世界。这些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文化,把大千世界装扮成了一个百花盛开的大花园。

  二、和谐的文化乐章

  活动四:乐一乐望文生义

  教师小结:不同的文字具有不同的特点,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积淀的中国文字是其他任何文字都无法替代的。

  赛一赛:汉语又会吸收很多外来语,你能找出汉语中吸收外来语的例子?

  教师小结:语言存在差别,不分优劣;文化存在差异,各有千秋。语言是一种文化.语言存在差别,不分优劣;文化存在差异,各有千秋.每一种文化都有其自有生存发展的权利,不同民族的文化都蕴含着人类文明的成果.如果这些文化上的差异不存在,世界将变得单调而毫无生气

  想一想:该如何对待文化差异呢?

  教师总结:(多媒体演示)

  排斥过分夸大本民族的文化价值,漠视甚至是歧视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沟通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有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所以,主张平等交流,互相学习.

  1、学生猜出国名和事物

  中国—长城、天坛;日本—富士山;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意大利—比萨斜塔;法国—艾菲尔铁塔;埃及—金字塔;美国—汉堡;中国—月饼;日本—樱花;荷兰—郁金香。

  2、学生回答:孙中山、毛泽东---中国;撒切尔夫人;莎士比亚---英国;林肯---美国。

  3、学生回答:Coffee—咖啡;Sofa—沙发;Chocolata---巧克力等。

  4、学生讨论后回答,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分四组讨论,各组选一代表回答。时间不能超过五分钟。)以不同国家的标志性建筑物和文化代表人物,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各国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

  再一次提升学生对各国文化多样性、丰富性的认识。

  在讨论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适时点拨,小结,引导学生用全面的方法分析文化标志和代表人物形成的原因。

  七、教学小结:板书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对国内外传统节日的了解世界文化之旅丰富多彩的文化不同国家的导标建筑不同国家的文化代表人物语言的差异性和谐的文化乐章语言差异导致行为差异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教学反思:本课立足于让学生通过学习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共同凑响和谐的文化乐章。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收获、表现以及相关意识和行为的养成,对不同行为表现情况给予引导、肯定或纠正。

  大班社会《多元文化》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在家乡历史文化发展的进程中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

  2.通过欣赏不同的文化瑰宝,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增进对家乡和民族的情感。

  教学内容:

  P64——65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准备:

  1.介绍名胜古迹、出土文物的录象资料和文字、照片资料。

  2.教师准备一些小红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师:“我们在前面两次课中学习了家乡人的创造发明以及家乡传统手工业的发展历程等内容,这些都是作为一个家乡人引以为豪的历史,请同学们想一想,家乡还有哪些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事情呢?”

  请学生欣赏教科书第64-65页的照片,并向他们解释“文化瑰宝”的含义,举例说明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家乡都有哪些文化瑰宝。

  2.观看录象。

  教师先放一段本地著名的名胜古迹的录象(绮园、鹰窟顶、天宁寺、烟雨楼……)。

  请几名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名胜古迹的文字或图片向全班做介绍。在介绍的过程中,其他学生仔细看,认真听,从中体会它们的艺术魅力。

  3.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看完、听完了有关文化瑰宝的介绍后有什么想法?请大家说一说。“教师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可以在黑板上适当地做一些(分类)记录,写出主要的影响、贡献,并能够达到强化学生思想情感的目的。

  师: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件件都是我们古代祖先指挥的结晶。

  4.写简介。

  教师指导学生参照自己搜集的名胜古迹的文字资料,写清家乡某一名胜古迹的建筑朝代、用途外形结构以及历史价值。

  5.教师小结。

  简述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对世界文化史产生的影响及所处的地位,并表达家乡人对学生的美好愿望。

  第二课时 1.导入

  师:上节课老师不止了一个撰写家乡名胜古迹简介的作业。今天我们开一个评奖会。有同学们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

  推选3人作评委人员和主持人,以次调动学生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了保证评奖的公平、客观和准确。

  2.评奖会。

  主持人宣布评奖会开始。

  在主持人的主持下,让学生逐个宣读自己撰写的简介,评委成员进行评分,最后根据得分高低排出名次为前十名的学生奖励一朵小红花。并授予他们“宣传家乡小专家”的称号。

  3.展示。把获得小红花的学生所写的见解贴到班上“学习园地”栏内。

  4.教师小结。

  对获得小红花的学生所写的简介进行点评,并对如何撰写简介作出说明。

  大班社会《多元文化》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选择一处你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搜集资料,写一份简介。

  2.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体会“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教学重难点]

  学会将搜集、整理后的材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引出习作

  在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初步体会了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针对这一学习要素,以各地丰富多彩的美丽画卷为依托再次进行了落实。对于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你又知道多少呢?这节课,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笔,去写一写你感兴趣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

  二、引导学生审题,明确要求

  1.翻开课本第104页,请大家默读习作要求,勾画出具体要求的句子,看看都有哪些要求。

  2.屏幕出示习作内容,生汇报。

  3.出示要求,师适时点拨。

  (1)介绍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2)确定自己要介绍哪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者熟悉的、去过的一处景点收集资料。

  (3)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一处著名的风景区往往有很多景点,每一处景点要介绍的内容也很多,如历史背景、独特风光、有关传说等,我们在介绍时不可能面面俱到。选取最有特色的风光进行介绍更能展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三、写作指导

  (一)交流搜集的资料

  1.你知道中国有哪些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被列为世界遗产吗?请说一说。

  2.通过读课外书、上网、看电视你搜集了哪些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

  3.学生分组交流。

  4.学生把搜集的图片、表格、文字等资料在视频展台上向大家一一介绍。

  (二)写作思路点拨

  1.拟定文题:本次习作主题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文题可以根据所选择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字来拟定,也可以不受其限定。

  2.文体:可以是解说词、导游词等形式,也可以是非连续性文本,借助图片、表格等辅助形式来表达。

  3.抓住重点:抓住文化遗产的特点进行描写,把它的现状、形态描写下来,让读者对你写的文化遗产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4.穿插故事:通过穿插历史故事或者传说,把文章写得更加有趣。叙述故事或引用材料时,如涉及到直接引用别人的话,需要注明资料的来源。

  四、构思习作,开心练笔

  (一)习作构思

  1.想想自己准备写哪些内容,哪些内容略写,哪些内容详写。

  2.按怎样的顺序写。

  (二)实践练习

  这是习作的主体,即学生开始动笔完成习作的初稿。只要学生按要求完成习作的各个环节,较流畅地完成习作初稿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有少数的同学感觉吃力,教师应巡视指导。

  (三)指导修改

  教师因针对本次习作的要求制订修改目标和方法,放心地让学生自改、互改,教师巡视。

  (四)习作讲评

  1.教师选取几篇优秀的习作,请习作者上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习作哪些地方写得好?

  2.习作者分别陈述自己的习作意图。

  3.其余同学针对习作者的陈述结合习作者发表的看法,相互评析。

  4.学生再次修改习作,并抄写在作文本上。

  [教学反思]

  初看习作题目,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很难,无从下手,觉得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个话题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逐步明确习作要求,再进行思路点拨,让学生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本次习作的难点在于教会学生将搜集、整理后的材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本次教学目标,只有个别学生无法将搜集的资料有效地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大班社会《多元文化》教案(精选11篇)】相关文章:

大班社会春天来了教案04-02

大班社会教案《妈妈》10-06

大班社会教案:《感恩》09-18

大班社会大带小教案04-19

爱心手语大班社会教案11-10

大班社会活动龙教案09-23

大班社会教案《老少同乐》08-18

大班社会教案《心情预报》08-17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整理书包11-28

大班社会教案《快乐的我》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