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慌张张的莎莎》大班教案

时间:2024-05-25 13:20:13 丽华 大班教案 我要投稿

《慌慌张张的莎莎》大班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慌慌张张的莎莎》大班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慌慌张张的莎莎》大班教案(精选5篇)

  《慌慌张张的莎莎》大班教案 1

  一、分析教材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慌慌张张的莎莎》是一个来自幼儿生活的小故事,描写了一个慌慌张张、拖拖拉拉的小姑娘形象,像镜子一样反应了现实社会生活中很多幼儿的行为,现在的幼儿自己能力普遍较差,凡事都要父母代办,所以本次活动,我将引导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续编故事,并且让幼儿懂得做事有序有条理,物归原处,保持环境整洁能给生活带来方便的道理,鼓励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活动目标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以及大班幼儿知识、能力的发展水平,我主要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设计了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莎莎从起床到上学的全过程,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分析莎莎迟到的原因。(重点)

  2、能力目标:能用连贯完整的语言续编莎莎改正缺点后的故事。(难点)

  3、情感目标:懂得做事有条理就不会慌乱,养成晚上睡觉前整理自己生活和学习用品的好习惯。

  三、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活动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主要做了以下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丰富幼儿上小学前的相关经验。

  2、物质准备:故事情境录像、莎莎的图片。

  四、教法

  著名教育家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恰当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幼儿的发展,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将运用以下教法:

  1、直观形象法:运用图片直观形象的展示以及录像的播放,让幼儿仿佛置身在莎莎慌慌张张的早晨的故事情节中,让幼儿能直观的感知故事,以帮助幼儿更加深入的了解故事内容,了解莎莎从起床到上学的全过程。

  2、问题讨论法:结合故事情节设计有效的提问,如:莎莎在早晨都做了什么事情?莎莎在什么时间收拾书包?莎莎为什么会迟到?等引导幼儿用故事中的语言来讲述回答问题,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五、学法

  根据《纲要》精神,教师应该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会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运用以下学法,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1、观察法:让幼儿在观看直观形象的录像中能够更好、更加形象的理解故事内容。

  2、交流讨论法:主要是引导幼儿针对提出的问题,主动探索,发现学习,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说一说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并且懂得做事有条理就不会慌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晚上睡觉前整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用品的好习惯的道理。

  六、活动过程

  最后我来说一下我的活动过程针对本次活动我设计的目标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谈一谈,师幼谈话,导入活动。

  在这一环节我会以谈话的形式带领幼儿轻松的进入活动,以上学前应该做什么为主题,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接下来我会出示莎莎的图片,向幼儿介绍:小朋友们,有一个小朋友,瞧!就是她,她叫莎莎,是一个小学生,她会发生生命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导入活动。

  (二)看一看、听一听,播放故事录像,让幼儿直观形象的感知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学会用观察的方法来学习。

  在这一环节我将完成我的第一个目标,解决本次活动的重点,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我运用直观形象法,播放第一部分录像(从故事开始到再不走就迟到了),让幼儿仿佛置身在莎莎慌慌张张的早晨的故事情节中,直观的感知故事内容,接着我会运用问题讨论法向幼儿抛出问题:莎莎都做了什么事情?她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用故事中的语言来回答问题,学说慌慌张张,理解慌慌张张的意义,感知体验莎莎的慌慌张张。

  2、接下来同样运用直观形象法,想幼儿播放第二部分录像,同样让幼儿运用观察法直观的感知莎莎的慌慌张张,进一步理解莎莎迟到的原因,同样的我会运用问题讨论法,向幼儿抛出问题:莎莎在什么时间收拾书包?她还与哪些事情没有做?为什么妈妈让她做完再去上学?莎莎为什么会迟到?引导幼儿用故事中的语言来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编一编,引导幼儿续编故事,让幼儿懂得做事要有条有序,养成晚上睡觉前整理自己生活和学习用品的好习惯。

  在这一环节我将完成我的第二个目标,解决本次活动的难点,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我会运用问题讨论法向幼儿提出问题:这天晚上,莎莎回家后,她会怎么做?第二天早上她还会迟到吗?来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运用交流讨论法,分组交流讨论,并且能用连贯完整的语言续编故事。

  2、情感升华,组织幼儿交流讨论:如果你是一名小学生应该怎么做?来引导幼儿懂得要养成晚上睡觉前整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用品的好习惯。

  (四)练一练、讲一讲,分组练习讲述自己续编的故事。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将幼儿分为四组,每组四个人,来练习讲述自己组所续编的故事,之后我会请每个组选出一个代表来讲述自己组所续编的故事。

  综上所述,通过对幼儿的理解,以及直观形象法等教法的运用和教学环节的设计,我预见能基本完成我的活动目标,解决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慌慌张张的莎莎》大班教案 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莎莎的动作表情。丰富词汇:慌慌张张。

  2.能结合录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造性地讲述莎莎迟到的原因。

  3.懂得做事要有条理,为上小学做准备。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幼儿活动时遵守秩序的观念。

  活动准备

  情境录像,丰富幼儿上小学前的相关经验。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谈话,引入主题

  师:过一段时间,小朋友就要上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有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叫莎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她的故事。

  二、分段播放情境录像,幼儿观看并讲述

  1.播放第一段

  观看前要求:请小朋友仔细观看,莎莎在什么时间做了哪些事情?她是怎样做的?

  (1)观看后提问:莎莎在什么时间做了哪些事情?她是怎样做的?

  (2)引导幼儿进一步讲述(莎莎起床后先穿什么?她是怎样找袜子的……丰富词汇:慌慌张张)

  (3)幼儿讨论并完整讲述

  (4)情感提升:引导幼儿谈谈怎样做就能避免上学前慌慌张张。

  2.播放第二段

  观看前要求幼儿注意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以及莎

  莎和妈妈之间说的话。

  (1)观看后提问: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莎莎和妈妈之间会说些什么?

  (2)引导幼儿进一步讲述(收拾书包时,妈妈会对莎莎说些什么?来到学校门口莎莎不用说话就会有人给她开门吗……)

  (3)请幼儿完整讲述,鼓励幼儿讲评。

  (4)情感提升:莎莎在上学出门前收拾书包合适吗?应该什么时间收拾?她还有哪些事没有做?为什么妈妈没让她做完再去上学?迟到有什么不好?

  3.讨论莎莎迟到的原因

  (1)讨论:莎莎为什么会迟到?她该怎么做?

  (2)共同小结:每天晚上睡觉前要把第二天需要的东西整理好,就不用慌慌张张找这找那了。

  三、鼓励幼儿完整讲述

  1.同伴间互相讲述,教师指导。

  2.幼儿个别讲述,鼓励幼儿讲评。

  3.情感提升:你觉得你成为小学生后会怎样做?

  四、幼儿看改变后的.莎莎

  莎莎迟到后心情特别难受,后来她怎样了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附讲述参考:

  慌慌张张的莎莎

  “莎莎.快起来!起来,穿衣服了!”妈妈对莎莎喊。莎莎醒过来,可她不想起床,还想再躺一会儿。

  “莎莎,起来!再晚就来不及了!”妈妈又高声喊起来。莎莎没办法,只好起来。先穿袜子,一看,袜子不见了。

  “我的袜子在哪里?”莎莎喊起来。妈妈和莎莎一起找。椅子上——没有.地上——没有,沙发上——还是没有。

  妈妈抱起被子一抖,啊呀!找到了.就在被窝里呀。

  该穿鞋子了。可是鞋子在哪儿呢?桌子下面——没有,床底下——也没有。“在窗台上呢!”妈妈生气地喊起来。

  莎莎就这样慌慌张张地找袜子、找鞋子、找衣服,不停地找。

  妈妈看急地喊:“快走!再不走,就要迟到了!”

  “不行!我的书包还没收拾呢!”莎莎慌了神,手忙脚乱地收拾起来。书本、作业簿、铅笔盒……莎莎找一样往书包里塞一样,慌慌张张拿上书包。

  “妈妈!我还没吃早饭!”“带上面包和牛奶,快走吧!”妈妈一边看手表,一边喊。

  莎莎跟着妈妈出了门。一边走,一边啃面包、喝牛奶。她忽然想起来,自己还没刷牙、洗脸呢。可她看见妈妈一脸生气的样子,什么话也不敢讲。

  “每天早上。都是这么慌慌张张的!”妈妈生气地对莎莎说。

  莎莎听见远处传来上课的铃声,她的心慌得“怦怦”乱跳。“糟糕!今天又迟到了。”

  “你知道为什么你每天都这么慌慌张张吗?”妈妈问莎莎。

  活动反思

  在讲述完一遍故事后,我通过提问让孩子先回答再讨论,最后小结:每天睡觉前应该把第二天需要的东西都整理好、准备好,需要的时候一找就能找到。

  最后一环节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续编故事。老师给幼儿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放手让幼儿大胆讲述的莎莎是怎样做事情的,同时让幼儿明确了方向,知道今后我上学要怎样做,怎样整理自己的物品。

  《慌慌张张的莎莎》大班教案 3

  活动目标:

  1.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知道做事有条理,就不会慌乱。

  2.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讲述事件的过程。

  活动准备:

  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25-30页《慌慌张张的莎莎》。

  活动过程:

  一、莎莎的故事

  有一个孩子名字叫莎莎,她做事慌慌张张的,我们完整聆听故事。

  观察图一,看着挂在墙上的时钟,现在几点?莎莎在做什么?这个时候 她应该做什么?

  观察图二,莎莎一起床,慌慌张张的在找些什么?袜子在哪里找到的?

  观察图三,莎莎在哪里找的鞋子?其实,鞋子在哪里?

  观察图四,墙上的钟走到几点了,莎莎正在收拾什么?书包应该在睡觉前收拾还是早上收拾?

  观察图五-图六,莎莎还没吃早饭,可是已经来不及了。莎莎只好在路上,还是在家里吃早饭?

  莎莎每天都这样慌慌张张的,妈妈会生气吗?

  莎莎为什么会慌慌张张?

  二、如果你是莎莎

  莎莎每天这么慌慌张张的`,你们是这样的吗?

  如果你是莎莎,你会怎么做呢?

  三、活动小结

  每天睡觉前把第二天需要的东西都整理好,就不会像莎莎那样慌慌张张的这个找不到,那个找不到了。

  《慌慌张张的莎莎》大班教案 4

  活动目标:

  1、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知道做事要有条理,就不会慌乱。

  2、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讲述事件的过程。

  活动过程:

  一、莎莎的故事。

  1、引导幼儿观察图一。

  2、教师:看看挂在墙上的时钟。现在几点钟?莎莎在做什么?这时候她应该在做什么?

  教师小结:现在六点半了,莎莎还在睡觉,这时候她应该要起床啦!

  3、观察图二。

  教师:莎莎一起床,慌慌张张在找什么?袜子和鞋子在哪里找到的?这时几点钟了?

  教师小结:莎莎一起床,慌慌张张在找袜子、鞋子,袜子和鞋子分别在被窝里、窗户上找到的。这时8点钟了。

  4、观察图三。

  教师:莎莎背着书包,跨出大门的.时候几点钟了?她为什么还要拿着一个点心出门去?莎莎会迟到吗?

  教师小结:莎莎背着书包,跨出大门的时候已经快9点了。因为她没时间吃早餐,只好拿着一个点心出门去,莎莎肯定会迟到的。

  5、教师:莎莎为什么会慌慌张张?

  教师结合孩子的回答小结:因为莎莎的东西乱丢,在睡觉前没有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东西。所以莎莎会慌慌张张的。

  请几名幼儿将三张图片的内容连成一个小故事。

  教师再把故事完整的说一遍。

  二、如果你是莎莎。

  1、教师:莎莎每天这么慌慌张张,你们是这样的吗?

  教师结合孩子的回答小结:莎莎每天这么慌慌张张,你们可不能这样,我们马上就要上小学啦,养成这种习惯是不好的。

  2、教师:如果你是莎莎,你会怎么做呢?

  (幼儿结伴交流后,进行讲述)

  3、共同小结:每天睡觉前把第二天需要的东西都整理好,就不会像莎莎那样慌慌张张,这个找不到,那个找不到了。

  三、课后延伸:

  教师:如果莎莎改掉了坏习惯,不再那么慌慌张张了,结果又会怎样呢?请你们下课后和好朋友说一说吧。

  收拾材料,结束本次活动。

  《慌慌张张的莎莎》大班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故事《慌慌张张的莎莎》让幼儿了解做事情要有条不紊、有计划地进行,学会保持冷静、不慌张。

  认知目标:理解故事内容,能够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并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

  《慌慌张张的莎莎》绘本或图片。

  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如书包、闹钟、鞋子等。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播放故事视频或音频。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开始课堂之前,与幼儿进行简单的'互动,询问他们平时做事情是否慌张,以及慌张时会有哪些表现。

  引出故事主题:“今天我们要听一个关于慌张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慌慌张张的莎莎》。”

  2. 呈现故事

  使用绘本或图片向幼儿展示故事《慌慌张张的莎莎》。

  教师讲述故事,注意语速适中,表情生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在讲述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问题。

  3. 理解故事

  故事讲完后,与幼儿一起回顾故事的主要情节,并讨论莎莎为什么会慌张。

  引导幼儿思考:如果我们像莎莎一样慌张,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慌张?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4. 角色扮演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名幼儿扮演莎莎,其他幼儿扮演莎莎的家人或朋友。

  小组内讨论并设计莎莎一天的行程,包括起床、洗漱、吃早餐、上学等环节。

  角色扮演开始,教师观察并指导幼儿进行表演。

  表演结束后,组织幼儿进行互评,指出表演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5. 总结

  与幼儿一起总结今天的课程内容,强调做事情要有计划、有条不紊、不慌张。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一道理,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6. 延伸活动

  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定一份日常作息计划表,并尝试按照计划表进行生活。

  在后续课程中,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计划表执行情况,并讨论如何更好地执行计划。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和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注重幼儿的实际操作和体验,让他们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鼓励幼儿多思考、多表达,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慌慌张张的莎莎》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慌慌张张的莎莎》教案04-17

大班语言教案慌慌张张的莎莎!11-16

我家的小鱼匡莎莎作文09-11

白兔莎莎过生日作文10-19

迪莎的生日02-20

金莎《诺》的歌词10-10

金莎的《诺》歌词10-16

【集合】迪莎的生日02-20

“麦莎”台风来了作文10-07

金莎他不爱我歌词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