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1-04-19 12:43:35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语文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语文教案四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达到熟读,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感受能力。

  2、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了解特殊的语法现象。

  3、结合时代背景,体味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法与学法]

  采用以诵读为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诵读课文,归纳重点字词句,以达到熟读全文、背诵部分段落的目的。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背景提示:(可让学生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

  吴越是春秋后期兴起的两个大国。两国经常攻战不休。公元前496年,吴攻越,吴师败绩,吴王阖闾受伤死去。儿子夫差继位。公元前494年夫差为报父仇攻越,败越于春椒(今江苏苏州),又乘胜攻入越都。越王勾践即位三年后讨伐吴国,在五湖大败,率五千甲退守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并使人向吴求和。本文就从这里开始

  二、教师范读或听录音

  三、讲读文章第一段

  1.学生齐读

  2.学生质疑,教师答疑,扫清字词

  注意:实词------栖、退、进、资、行、成

  虚词------乃、则、夫、虽、之、然

  固定短语------无乃……乎?

  特殊句式------何后之有?

  古今异义------行成

  3.思考:

  ⑴.开篇写“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为何用一“栖”字,而不用“退”“守”“军”等字?

  探究学习:《史记》中称:“犹鸟栖于木以避害也。”这就形象地写出了勾践兵败退守会稽山的窘迫、凄惶。

  ⑵.勾践事急而求贤,越国大夫种对勾践“求谋臣”所持的观点是什么? 文种用了一段精彩的语言阐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道理,这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探究学习:凡事应该早做准备。比喻说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

  ⑶.本段大意:勾践求贤,文种定计,向吴求和。

  四、讲解文章第二部分

  1、学生齐读课文

  2、利用注解,学生自我疏通字词

  3、教师点拨:

  实词------说、暴露、更、致、誓、帅、蕃、取、免、饩、释、洁、礼

  虚词------于、以、而

  通假字------帅、取、免、政、摩厉、

  难句翻译------4.思考:

  ⑴、勾践对内对外“请更”,有哪些具体措施?

  对内: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对外: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⑵、勾践这一系列的“更”,其目的是什么?

  卧薪尝胆,准备复国

  ⑶.为复国勾践采取了那些一系列具体措施?

  鼓励生育,减免赋税,广招贤才,休养生息。

  ⑷.按说,富民强邦,重点应是发展生产,但文中勾践制订的一系列措施,主要是围绕繁衍人口这个中心,特别是生女孩给予更多的奖赏,这是为什么?

  探究学习:此即《左传》所称的“十年生聚”。需知在生产力普遍低下的上古时期,一个国家要强盛,要发展生产,首先需要的是劳动力;同时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决定胜负的主要因素是兵员的多寡。勾践要复兴越国,首先重视发展人口,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而生女孩给予更多的奖赏,不过是为了赢得更多的生育者。同时勾践给予“达士”优厚待遇,礼贤下士,广揽人才,说明他在重视人口数量的同时,更注重人口质量。

  五、作业:背诵全文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提高其分析鉴赏能力。

  2、理解本文清新朴素的文字间传达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丽风光的'陶醉热爱,也有对人类文明发展对大自然造成破坏的痛惜。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对本文写景手法的分析。

  2、体会文章质朴本色的语言风格。

  3、思考领悟作者给予我们的启迪: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找到灵魂安宁的归宿。

  课时安排:一课时

  预习检查:(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的惩罚制度下,我相信大家对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已经不陌生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位比海子更没有奢求的人,他就是美国的梭罗。如何了解呢,那就要通过今天文章《神的一滴》了。

  二、作者简介:

  美国作家梭罗,于1817年7月12日出生于美国马萨堵塞州康科德城,1833-1837年就学并毕业于哈佛大学,1838-1840年在家乡执教两年。然后他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家里(1841-1843年),当门徒,又当助手,开始尝试写作。1845年,他拿了一柄斧头,跑进了该州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城。1849年,他写了一本叫作《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的书。1854年,《瓦尔登湖》这本文学名著出版了。本书开始的时候反响并不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于1862年病逝于康城,终年44岁。他留下了《日记》39卷,已有多种版本和选本问世。这位美国作家,被公认为是与孤独结伴的作家。

  书中有梭罗的题词:“我并不想为沮丧写一首颂歌/倒是想象在自己的栖所报晓的雄鸡/劲头十足地夸耀/哪怕只是为了提醒我的邻居。”

  三、由于大家对梭罗及其作品不是很熟悉,我摘了一些名人的评论,大家迅速浏览一下:

  1、爱默生(美国著名作家、思想家)

  美国还没有知道——至少不知道它失去了多么伟大的一个国民。这似乎是一种罪恶,使他的工作还没有完全做完就离开,而没有人能够替他完成;对于这样高尚的灵魂,又仿佛是一种侮辱。……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学问,有道德,爱美的人,一定都是他的忠实读者。

  2、怀特(美国20世纪散文家)

  ……我记得我在读到它时的狂喜之情,多年之前,在一段踌躇绝望的日子里,是它让我恢复了健康。梭罗的《瓦尔登湖》在今天仍是既切中时弊,又适逢其时。在我们这个不稳定的季节,当所有人都不知不觉寻找从完全失控的世界中避开的隐居地时,他在康科德林中的小木屋就是个避风港。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地情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内容。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印刷品(包括邮票)和光盘,有条件的可要求上网。教师准备有关挂图,有条件的应准备光盘或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导语: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幅图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特点?《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作了具体的介绍。课文文笔优美,描写生动,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并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师生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2、出示“阅读提示”,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找到答案,然后小组交流。

  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⑴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

  ⑵画上的街市非常热闹,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

  3、学生质疑,随机解决一些问题。

  三、赏读,展开想象

  教师:(张贴挂图或播放光盘《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图美,文也美,课文生动地表达了画面的内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看图画,并随着课文展开想象,尽情地欣赏《清明上河图》中的美丽风光。

  1、《清明上河图》中都有哪些行业的人物?

  2、画上的街市的热闹表现在什么地方?

  3、北桥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读文、看图、想象、交流问题。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四、美读,表达情感

  教师:我们要通过朗读,把《清明上河图》的美表达出来,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的文字,先自己读,然后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积累词语。

  3、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界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关于恐龙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恐龙

  1、认识恐龙。课件出示恐龙图。相机指导学生认读恐龙。

  2、激活原有体验,开放学习空间。

  既然同学们都认识恐龙,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谈谈恐龙怎么样?关于恐龙,你都知道什么?

  3、观看录像,感受恐龙的辉煌。

  的确,在大约两亿年前,恐龙有过一段十分辉煌的历史。那时,还没有人类,恐龙才是地球的主人,他们到处漫游,足迹遍及整个世界。想不想亲眼目睹着庞大的恐龙家族,感受一下它们当时的辉煌?

  看了这段影片你最想说什么?

  4、亲身扮演,强化感知。

  戴上头饰加入恐龙家族,和恐龙们一起跳呀、叫呀。(放音乐)

  二、读好课文,提取信息

  (一)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出朗读中的难点,字音或长句,师生共同练读;同桌互读,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再次练读。

  3、读了课文,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让学生随意说,及时纠正语音错误。

  4、你对课文的哪一部分最感兴趣?

  5、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恐龙灭绝的原因。(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出示第一句,读句子。说说你了解到哪些知识?

  知识点:人类的历史三四百万年恐龙的历史大约两亿年。

  2、你还读懂了什么?(人类的历史与恐龙的历史相比,可就短多了。)出示句子

  3、朗读指导与练习。

  三、以读代答,理解词句

  1.师: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课文告诉我们了吗?请你再仔细读读课文。

  2.再次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比第一次读要有所进步。

  3.朗读反馈,以读代答:

  教师引读: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一种说法是

  师继续引读:另一种说法是什么?

  师引读:还有其他的说法吗?

  四、读中促悟,悟中积累词句

  (一)师:恐龙灭绝的说法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一下第一种和第二种说法。

  一种说法。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第一句抓住突然一词。说明恐龙还来不及反应。

  第二句了解恐龙没有冬眠的习惯。

  第三句了解恐龙没有皮毛来保暖。

  师:因为以上的几点原因,恐龙耐不住严寒,慢慢地消失了。理解耐不住、严寒。

  2.连起来说说恐龙为什么耐不住严寒?

  3.出示本段出现的词语,借助词语介绍恐龙灭绝的说法。(词语:突然寒冷冬眠躲避保暖耐不住严寒消失)

  另一种说法

  1.读读另一种说法,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这节有几句话,再读读,说说这些句子前后有联系吗?

  学生自由读后,谈自己的感受。

  3.师生一起理清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这种说法中恐龙灭绝的过程。

  4.为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搞清楚,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

  课件出示:

  (3)植物大量枯萎、死亡。

  (1)宇宙行星撞上地球。

  (4)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死去。

  (2)地球一片黑暗。

  (5)食肉恐龙渐渐灭绝。

  读一读,请四人小组研究一下,该如何填序号?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解释。

  (二)关于恐龙的灭绝还有其他说法吗?自由读第3自然段。

  指名反馈。

  五、鼓励质疑,发散思维

  1、对课文提到的这些说法,你有不同的看法或意见吗?

  2、关于恐龙灭亡的原因,是不是只有这几种说法?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知道的?(第四段末尾的省略号)

  3、根据你掌握的科学知识,请帮科学家想想恐龙的灭绝还会有什么原因?

  六、巩固字词

  出示生字

  指名朗读,齐读。

  七、书写生字

  1.出示本课要学写的生字

  2.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范写指导。(如:类书写时要注意米的最后一笔。教师范写,学生书写,点评。)

  3.学生练写,展示佳作。

【精选语文教案四篇】相关文章:

精选语文教案五篇06-06

精选语文教案六篇06-05

【精选】语文教案六篇05-30

【精选】语文教案四篇04-11

【精选】语文教案三篇03-20

【精选】语文教案范文合集01-15

精选语文教案三篇03-17

精选语文教案九篇03-16

【精选】语文教案6篇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