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1-05-21 09:42:20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锦集五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锦集五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多位数。

  3、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

  多位数的读写法,读数中有“零”的写法。

  教学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练习读写,复习旧知

  1、快速读出下面各数。

  20xx,4500,4523,6005

  2、写出下面各数:教师口述学生写数。

  3、40059000是()位数,含有()级和()级,由()个万和()个一组成。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并像前面一样说出每个数的组成。320080,479853000,2007000010。

  二、多位数的读法

  1、亿以内数的读法

  20xx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出示地图。

  北京市约有13820000人,天津市约有10010000人。你能读出北京和天津市的人口数吗?

  学生尝试后汇报。

  为什么只读出万以上的数?为什么要加万字?中间有两个零怎么读?

  2、亿以上数的读法

  我国总人口约为1295330000人,全世界人口约6302309700人;学生试读,小结读法。

  3、练习读法

  试一试第一题;练一练第一题。

  三、多位数的写法

  1、亿以内数的写法

  (1)澳门约有四十四万人;香港六百七十八万人;教师引导写澳门人数,学生独立尝试其他城市人数。交流评价,并验证(将写出的数分级读出来)

  (2)三百五十万零六百,写作。

  过程要求:学生独立写数。小组交流,互相检查,让每一个同学都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写的?反馈交流结果。

  2、亿以上的数的写法。

  (1)呈现题目:五十二亿五千六百万。

  过程要求

  ①先请学生读一读这个数,看看含有几级的数。

  ②对照数位顺序表,尝试写一写。

  ③反馈写数结果。

  ④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板书呈现结果

  “五十二亿五千六百万”写作:5256000000

  (2)呈现题目:“二十亿零四百三十五万”写作。

  过程要求;

  ①学生独立写数,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放弃数位顺序表,直接写数。

  ②同组交流各自的写法,着重说明“零”的处理。

  ③反馈交流结果。

  板书呈现:“二十亿零四百三十五万”写作:20¦0435¦0000

  这时板书不出现数位顺序表,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以用分级线段来代替数位顺序表。

  (3)小结亿以上的数的写法。

  让学生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写数的规则。

  ①弄清有几级的数。

  ②从位写起,写出每一级上的数。

  ③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写法练习:试一试第2题,写数并估计数的大小。练一练第2题。补充练习题:先分级再读出下面各数

  4391000,7060020,1300000800,43910000,

  70600020,13000000800,600600,6000600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3题,先读数,再连线。最后写右边的数验证。2、阅读你知道吗,了解国际上分节方法。

  3、同桌读写数游戏:一位同学用计数器拨数,一位同学读

  数;一位同学写数,另一位同学读出来。

  4、拨一拨,写一写,再读一读

  用四个“5”和四个“0”组成一个八位数

  (1)一个零都不读出来

  (2)只读出一个零

  (3)读出两个零

  (4)读出三个零

  五、课堂小结并布置实践活动

  生活中大数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在报纸、杂志或电视等媒体中收集一些有关大数的信息,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复习内容:

  P122页综合练习5——11题

  复习要求: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正确解答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能熟练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及简便运算。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使数学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的复习态度。

  复习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运算,并能进行简算。

  复习难点:

  进行简算。

  复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复习过程:

  一、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法则

  1、说说下列算式表示的意义。

  7/8—3/8 7/13+7/13 1-2/7

  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2、算P122页的第5题。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各应注意什么? 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集体讲评。

  3、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分,是假分数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法则计算。如果被减数的分数部分不够减,退1化成假分数再减。

  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规定的,再计算下面的练习:

  1/15+4/15+7/15 1-2/9-5/9 5/6-(1/2-1/3)

  2、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7/8+5/12+1/8 11/12-(1/12+1/6)

  2、师生共同小结: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计算中要注意应用,提高计算技巧,做到正确、合理、灵活、迅速独

  立练习后指名反馈,说说你是怎样看出能简便计算的'。

  3、解方程:X+1/6=3/4 X-7/15=2/5

  四、教师小结: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教材122页7、8题

  2、拓展作业:同步练习的部分题

  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购买练习本的价钱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

  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另一种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2、教学P42例3。

  (1)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数据,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A、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相关联吗?为什么?

  B、水的高度是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怎样变化的?

  C、表中两个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各是多少?一定吗?两个相对应的数的积各是多少?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D、这个积表示什么?写出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A、学生讨论交流。

  B、引导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面变化。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高度和底面积成反比例关系,高度和底面积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板书:xy=k(一定)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成反比例的量应具备什么条件?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6)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

  四、全课小节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个量是成反比例的两个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五、课堂练习

  P45~46练习七第6~11题。

  教学目的: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分析合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总结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关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一定,进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关系式。

  教学难点: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单元教才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实践活动:我长高了,这部分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测量长度的活动。教材通过让学生互相量身高、步长、臂展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同时,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感受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教材还设计了统计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

  单元课时安排:

  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设计说明: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中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结合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看到物体的面。教材以这些为起点,安排学生看一看、画一画。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表象。这样,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图形的画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体会“形”与“体”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发展其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大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各一张,小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各数张。

  学生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各一个,钉子板,每个四人小组一张吹塑纸,印泥(有需要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激趣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听过三只小猪的故事吧!今天第三只小猪为自己设计了一套更漂亮的房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房子)

  师:小猪的房子都是用什么形状的积木搭起来的?你会分分类吗?

  (学生把积木分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类)

  二、操作感知,探索新知

  1、自主操作

  师:请大家在自己的学具袋里选一块自己喜欢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其中的一个面,跟旁边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感觉到的,看到的。

  生1:我拿的是长方体,这个面是长长方方的,摸起来是平平的。

  生2:我拿的是正方体,它的面都是方方的,摸起来是平平的。

  生3:我拿的是圆柱,(手指圆柱底面)这里是圆的,摸起来平平的;(手指侧面)这里摸起来弯弯的。

  师:大家刚才看到的这些面都在物体上,你们有没有办法把它们记在纸上呢?

  生:(考虑后回答)有!

  师:请小朋友先独立想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最后用你们准备的工具试一试,比一比,哪个小组办法多。

  (学生开始活动,每组学生把记下的面贴在吹塑纸上,展示在大黑板上)

  师:下面,我们请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说一种办法,注意听仔细,说过的办法就不再说了。

  生1:我们是把长方体放在纸上,照样子剪下来。

  师:你的小手真灵巧。

  生2:我们把圆柱在印泥上蘸上水在纸上一拓,就留下了这个面。

  师:你们的办法真方便。

  生3:我们是把正方体放在纸上,照着它的边画下来的。

  师:你这个办法真好,愿意表演给大家看吗?

  (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操作)

  师:小朋友真是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简单又实用的方法。现在,请我们全班小朋友在三个立体图形中找一个你最喜欢的,把它的一个面记在纸上,好吗?

  (全班动手画图,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师:看一看大家刚才记下的这些图形,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生:知道,有长方形,正方形,圆。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把眼睛闭上,想一下它们的样子。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基于这一观点,在这里安排了一系列活动,如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再画一画,让学生体会"面"与"体"的关系,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

  2、帮图形娃娃找房间

  师:平面图形这个大家庭里有这么多的图形娃娃我们已经认识了,现在它们想回到自己的房间,小朋友愿意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房间吗?(生:愿意)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课前准备的大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请部分学生给随手贴在黑板上的图形找相应的房间。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个图形应该在这个房间里吗?

  、巩固延伸,实践运用

  师:小朋友帮助这些图形找到了各自的房间。可是,还有几个淘气的图形跑到了我们的书法室,小朋友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师:其实,在生活中,这些图形常常与小朋友见面。请大家在周围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形状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学生走出座位,在教室里寻找并交流。

  师:(课件出示一些交通标志)这是我们在街上常常看到的一些交通标志,它们又是什么形状呢?它们提醒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四、动脑动手,自我创造

  1、围一围

  师: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那么多,那你能动手来创造这些图形吗?(能)让我们在钉子板上来“围一围”。请你拿出钉子板,自己来围一围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学生围)

  交流展示,说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2、画一画

  师:小朋友的动手能力真不错!你们想不想来画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呢?那我们就在方格纸来“画一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觉得怎样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方便呢?(学生讨论,交流)

  师:对,我们可以沿着方格纸的边线来画,就比较容易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课件示范画长方形的一条边。)

  画好后交流,说说自己画的是怎样的图形。

  五、快乐游戏,巩固深化

  师:刚才小朋友找得真仔细,你们还能设计出新的玩法吗?

  生1:能。我可以用图形拼各种物体。

  生2:我还可以用图形画出其它物体。

  师:大家想的办法都不错,你想怎样玩就怎样玩,自己选择办法,没有想到的可以先参观其他人的作品,再自己选择。比一比,谁的设计最美丽。

  (学生自行活动,教师巡视)

  六、全课总结,活动延伸

  今天你认识了谁,你能来说一说吗?

  请把你们认为最好的设计带过来,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参观学习。

  〖总评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这节客课的重点是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而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也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能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技能,学习知识,我在设计的过程中,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一年级实验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整节课以第三只小猪搭房子的故事导入,一下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巧妙地回顾了前面的学习内容。在认识平面图形后,又创设了给图形娃娃找房间等情境,使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景中,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整个学习活动充满乐趣,学生在乐中学,趣中悟。

  2、分组合作,求异探索。本课教学中时刻把学生当作教学主体。新课部分,学生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活动,自主操作,探索知识,充分体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思考,并且培养了与人合作的意识及主动探索的精神。教师也鼓励学生大胆汇报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求异思维,树立自信心。

  3、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采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多媒体计算机的图象、声音、文字的综合运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并做到正确识别。

【小学数学教案锦集五篇】相关文章:

【必备】小学数学教案锦集10篇05-07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锦集6篇03-06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锦集7篇03-06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锦集10篇03-04

小班数学教案锦集10篇03-09

大班数学教案锦集6篇03-09

小学数学教案09-04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锦集九篇05-15

【精选】小班数学教案锦集7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