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1-07-11 14:27:15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大班数学教案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大班数学教案8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测量过程中养成做事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体验测量成功的快乐。

  2、学会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测量不同动物身体各部位,能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记录。

  3、喜欢将自己探索的过程及结果和同伴交流分享,学会分析解决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准备: 课件、“一寸虫”卡片若干;小图片若干(知更鸟的尾巴、巨嘴鸟的嘴巴、斑鹭的腿、蜂鸟的全身)、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故事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出示课件,提问:“这里是哪里,它是谁?”问:“一寸有多长”

  二、运用“一寸虫”测量不同动物的部位,探索测量方法,初步学会运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进行测量。

  (一)运用多条一寸虫测量知更鸟的尾巴。

  1、出示课件,介绍一寸虫,讲述知更鸟请一寸虫帮忙量尾巴的故事。提问:猜猜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

  2、幼儿用一寸虫量知更鸟尾巴的长度。

  3、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和方法,解决测量中出现的问题。

  (二)出示课件,观看一寸虫测量知更鸟尾巴的片段,共同首尾相接的方法。

  观察课件,引导幼儿一条一寸虫量知更鸟尾巴的方法。提问:一寸虫是怎样量的?它把身体的什么地方连接在一起呢?

  (三)用一条一寸虫测量三种动物身体的不同部位。

  1、出示课件,提问:又有许多的朋友想找一寸虫帮忙,你认识它们吗?

  2、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鸟类图片测量长度。要求:只能用一条一寸虫进行测量。

  3、幼儿交流测量结果,测量方法,鼓励幼儿测量时要认真、仔细。

  5、看课件,幼儿检查自己测量的结果。用一条一寸虫进行测量。

  四、游戏:量一量。

  1、用一寸虫量一量五官,再次体验测量的方法。

  2、两个小朋友合作测量。交流测量结果

  五、结束部分

  讲诉故事的结尾部分,当一寸虫碰到夜莺,是怎么逃脱的。(因为他有数学家的脑袋,他能快乐的解决困难)。在今后我们也会碰到很多困难,我们也能快乐的解决,因为我们也有数学家的脑袋。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目标:动力系统:对空间方位感兴趣,积极参与操作和游戏活动。

  能力系统:

  1、能够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前后。

  2、在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下,能够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

  知识系统:认识前后。

  准备:一、教师教具

  1、熊哥哥、熊妹妹、小袋鼠、小刺猬、大萝卜

  2、其他:黑板、磁扣

  二、幼儿学具

  1、《操作册》第20页

  过程:一、导入

  有一天,熊哥哥去菜园里拔萝卜,它使了好大的劲,可是萝卜一动也不动。熊哥哥赶忙叫来了熊妹妹一起拔萝卜,熊妹妹抱着熊哥哥的腰,“嘿呦、嘿呦”使劲儿拔,可是萝卜还是一动也不动。

  小朋友,熊妹妹的前面是谁?(熊哥哥)

  熊妹妹喊来小袋鼠一起拔萝卜,小袋鼠、熊妹妹和熊哥哥一起使劲,“嘿呦、嘿呦”使劲儿拔,可是萝卜还是一动也不动。

  小朋友,熊妹妹的后面是谁?(小袋鼠)

  熊妹妹的前面是谁?(熊哥哥)

  这时小刺猬跑过来帮忙,和它们一起拔萝卜。大家一起“嘿呦、嘿呦”使劲儿拔。

  小朋友,小袋鼠的后面是谁?(小刺猬)

  小袋鼠的前面是谁?(熊妹妹)

  萝卜终于被拔出来了!今天大家能吃到美味的萝卜汤了。

  二、主体

  1、回顾故事,解析知识点。

  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谁最先去拔萝卜的?(熊哥哥)

  开始时熊哥哥拔出来了吗?(没有)

  谁排在熊哥哥后面帮它拔萝卜?(熊妹妹)

  熊妹妹来帮忙了,这时萝卜拔出来了吗?(没有)

  后来谁排在熊妹妹后面拔萝卜了?(小袋鼠)

  小袋鼠过来也没有拔出萝卜,后来谁又来了呢?(小刺猬)

  谁排在队伍的最前面?(熊哥哥)

  谁排在队伍的最后面?(小刺猬)

  小刺猬来了以后萝卜拔出来了吗?(拔出来了)

  2、幼儿操作和练习。

幼儿自己操作,感知前后。

  发《操作册》第20页,引导幼儿操作感知前后。

  小朋友,看看《操作册》里有什么?(公共汽车和一群小动物)

  原来是一群小动物乘坐公共汽车去旅游,请你看看都有哪些小动物?

  这些小动物分别坐在什么位置上?请你贴一贴。

  小朋友,请你说一说,小动物们是按照什么顺序坐的?(老虎坐在上层的最前面,小牛坐在老虎的后面,河马坐在上层的最后面,小狗坐在河马的前面,小兔子坐在下层的最前面,小刺猬坐在小兔子的后面,熊猫坐在下层的最后面,狐狸坐在熊猫的前面。)

  三、结束

  总结回顾,自我评价。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目地要求

  1、学习10的减法计算。

  2、提高运算能力,进一步加深对减法的了解。

  3、能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准备

  1、10节的小火车图片。

  2、保龄球10个,10根小棒

  3、《操作册》第五册第39-40

  内容与指导

  蒙氏数学:10的减法

  一、 走线游戏。

  走线,线上游戏:问答游戏。

  10可以分成几和几。

  二、集体活动。

  1、复习10的加法

  出示10节小火车图片。

  师:小白兔兄弟要坐小火车出去游玩,小火车有10节车厢,可是只坐了一只小白兔,请小朋友算一算,还能装下几只小白兔?

  2、学习10的减法。

  游戏:数小棒 给幼儿准备10根小棒,请幼儿拿出相应数字的小棒,列式并计算剩余的小棒,再点数验证。

  游戏:打保龄球 4人一组,击球,根据击倒的数量,编一道减法运算题并计算出来。

  三、幼儿操作

  操作册 第5册第39页的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一分钟》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受时间的宝贵,知道要珍惜时间,在游戏中体验一分钟的长短,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数学《一分钟》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2、感受时间的宝贵,知道要珍惜时间。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一分钟

  2、拼图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感知一分钟(知道一分钟是60秒)

  1、我们都认识时钟,哪一根针转一圈就告诉我们一分钟到了?(秒针)

  2、分针走多少也是一分钟呢?

  小结:秒针走一圈或者分针走一小格都表示过了一分钟。

  3、你们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让秒针走一圈,一起感受一下一分钟到底有多长)总结:有的小朋友认为一分钟长,有的认为一分钟短。

  二、体验一分钟的长与短(感受不同场景下的一分钟)过渡:接下来,我们做一个一分钟的游戏,到底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

  (1)木头人※规则:

  1、做一个有难度的动作造型

  2、当念完儿歌做好造型,开始计时,听到滴滴滴的声音,游戏结束。

  ※你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

  小结:原来一分钟不能动,不能说,就会觉得时间走的很慢,一分钟变得很长!

  (2)拼图※规则:

  1、独立完成拼图。

  2、听到开始开始游戏,听到滴滴滴的声音,游戏结束。

  ※你现在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

  小结:原来,同样是一分钟,当大家专心的完成任务时就会觉得时间走得好快,一分钟变得很短!

  三、感受一分钟的重要性

  1、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分钟,但是我们却能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你觉得一分钟可以做什么?

  2、一分钟在生活中有时会变得非常的宝贵和神奇,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录像,我们一起看一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情?(播放录像:一分钟)

  3、刚才的影片中,你记住了哪几件发生在一分钟里的事情?(幼儿根据数字提示回答,师提炼)(一分钟全世界诞生259个婴儿,一分钟大树可以释放1斤氧气,一分钟火箭可以距离地球300公里,一分钟足球运动员可以顶球219个,一分钟蜂鸟心脏可以跳动1200次,一分钟全世界可以生产78辆车、一分钟大班的小朋友可以拍球60次、一分钟老师可以200个字、一分钟营养员阿姨可以包20个馄饨)小结:一分钟发生在世界上的事情很奇妙。

  4、看了发生在同一分钟里这么多奇妙的事情,你想说什么?

  小结:一分钟虽然不长也不短,但是时间就是由每一个一分钟连接起来的,这些不同的一分钟会让生活变得美好,会让世界发生奇迹,会让生命呈现精彩。孩子们,让我们也来做好每个一分钟吧!

  5、我也抓紧一分钟刚才在拼图游戏的时候有很多孩子还没有完成,我们再用一分钟把刚才没有完成的拼图认真完成吧!

  四、 延伸活动我们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小学生每天要自己安排时间,比如安排课间十分钟。我们一起和好朋友讨论一下怎样合理安排好课间十分钟。

  活动反思:

  节课我采取游戏导入。上课铃响起,在与学生问候以后,让学生坐端正,不能发出丁点声音,接着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在一分钟内你能做什么事情?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结合实践,课外延伸。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1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改编课文《元元的明天》。由于前面的阅读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编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能多睡。自由说话,你想对元元说什么?我扮演成元元,这样我和学生反复扮演角色,学生在教“我”珍惜时间的同时,自己在无形中懂得了如何珍惜时间。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小朋友们都喜欢逛超市,好吃好玩的尽管往篮子里拿,从不需要考虑今天要买什么,买多少。这堂课我让小朋友们做一次“今天我当家”,通过故事小熊果果搬新家需要购买物品说起,从分析清单、归类、整理清单到购买物品、校对清单、统计数据,步步深入。让孩子们学习根据物品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计数,并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统计结果,从小养成做事的计划性和条理性。

  活动目标:

  1、学习根据物品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计数。

  2、学习用完整的语言表达统计结果。

  3、培养孩子养成做事的计划性和条理性。

  活动准备:

  1、小图片若干,大图片若干,并在反面粘上磁铁,,签字笔一支。

  2、空白的三份表格,“洗漱用品”,“文具”,“水果蔬菜”中文字牌。

  3、零乱的购物清单一份,《三只熊》的音乐,二维图的作业单。

  4、教室布置成超市样子,三块黑板用于分类摆放物品

  活动过程:

  一、引出购物清单,启发幼儿将清单整理归类

  师:小熊果果搬新家了。星期天,果果和爸爸妈 妈到超市大采购。要买的东西可多啦。因为怕忘记,妈 妈特意列了一张购物清单,我们一起来看看。

  物品名称

  牙膏 数量

  苹果 3

  铅笔 8

  牙刷 10

  西瓜 3

  茶杯 6

  茄子 5

  笔袋 5

  毛巾 2

  剪刀 4

  胡萝卜 4

  作业本 3

  直尺 9

  师:要买的东西可真不少,果果得跑多少地方啊。买完牙膏,买苹果,买完苹果,买铅笔,买完铅笔,买牙刷······累死了!小朋友们帮果果想想办法,怎样让果果买得又快又好呢?

  二、回忆超市购物经验,并将物品归类

  1、提问:超市里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呢?小朋友到超市是怎样购物的呢?(引导并启发幼儿超市物品是按照物品的功能分类摆放的,例如:水果和蔬菜会放了靠在

  一起,饼干薯片这些零食会放在一起······我们购物时会有一个计划,在同一个地方买好

  想要的东西 ,再到另一个地方买别的东西,要不然跑来跑去费时又费力。)

  2、帮妈 妈归类物品并整理清单

  师:现在我们帮果果整理一下清单吧。哪些东西可以在同一个地方买呢?

  幼:牙膏、牙刷、在同一个地方买。买完后去买毛巾和茶杯。

  铅笔、剪刀、作业本、直尺、笔袋在同一个地方买。

  苹果、香蕉、花菜、胡萝卜在同一个地方买。

  师:牙膏、牙刷、毛巾、茶杯是洗漱用品,(教师出示表格一,并将物品放在表格内)。苹果、西瓜、茄子、胡萝卜是水果蔬菜,(教师出示表格二,并将物品放在表格内)。铅笔、剪刀、作业本、直尺、笔袋是文具(教师出示表格三,并将物品放在表格内)。老师将这份购物清单按照小朋友的想法重新排列了一下,我们一起看看。(表格一)

  洗漱用品 数量

  牙膏 3

  牙刷 3

  毛巾 4

  茶杯 5

  (表格二)

  水果蔬菜 数量

  胡萝卜 3

  茄子 5

  西瓜 6

  苹果 8

  (表格三)

  文具 数量

  直尺 2

  笔袋 2

  剪刀 7

  作业本 9

  铅笔 10

  三、师:小熊的一家去超市购买物品,老师也想考考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按照购物清单去买这些东西呢?(将幼儿分组,商量各自买什么,买多少,按照购物单购买,看哪一组最先完成)。买完后,将你购买的`东西贴在购物单下面。

  四、校对购物单和实物,并请每组的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统计结果。

  五、师:我们顺利地帮小熊一家完成了购物的任务,为了感谢我们,果果和妈 妈决定好好招待我们,用我们今天买的水果蔬菜为我们做一顿色香味俱全的大餐。(出示统计图,引导小朋友横过来看),这是我们今天买的蔬菜水果,这是茄子,几个?(记录数量)什么颜色?(引导小朋友竖过来看,做上标记),可以做一个鱼香茄子。这是胡萝卜,几个?(记录数量)什么颜色?(做上标记),熬一锅胡萝卜白米粥。这是西瓜,几个?(记录数量),什么颜色?(做上标记)来一个冰镇西瓜。这是苹果,几个?(记录数量)什么颜色?(做上标记)来一个拔丝苹果。

  六、师:小朋友吃饱了吗?让我们一起做个轻松的运动吧。(舞蹈三只熊)

  附统计图:

  茄子 胡萝卜 苹果 西瓜

  橙色

  紫色

  绿色

  红色

  教学反思:

  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要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强调了幼儿园教育尤其是数学教育活动必须回归生活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沟通,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根据活动目标,结合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今天我当家“这一活动内容,在游戏中溶入了数学教育,更好的吸引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可孩子们的表现还是让我始料未及。当我出示购物清单时,小朋友们立即被琳琅满目的物品吸引,热烈地讨论起来。我提问:“购物单上要买哪些东西呢?”小朋友们都抢着回答,“四个毛巾”,“三个牙刷”“三个牙膏”,“十个铅笔”……“个”成了许多物品的量词,我只好一一纠正,重复练习。看样子,量词的使用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多多练习。

  分析清单时,我让小朋友们想一个又快又好的购物办法。有的说开汽车,有的说推购物车,完全没答到点子上。于是我换了一种方法引导:“超市里饼干和薯条是放在一起的,牛奶和饮料放在一起卖,购物单上的哪些东西是放一起卖的呢?”小朋友们一下明白过来,纷纷说出了我想要的答案。

  进行物品归类并整理清单这个环节时,我只想着抓紧时间,能让课顺利进行,没有提供让小朋友主动学习,动手操作的机会,而是一手包揽,全权代办,剥夺了小朋友们探索的好奇心。

  购买物品的任务布置下去,小朋友们一下兴奋起来,对我提出的要求置若罔闻,“轰”的全都跑到货架前,拿起自己喜欢的东西。我只好让他们回到座位上,重新讲了要求,但还有小朋友出错。我想:如果我在提要求时将要求细化,并请个别小朋友复述要求,这样的情况就不会出现。同时小朋友的分工协作能力欠缺,只想着个人,没有融入到小组的活动中,这方面的教育亟待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加强。

  用语言表达统计结果的环节中,我提出要求:“我们这组买的是xx,我买了1个(1只、1条、1把……)xx。”小朋友都能用完整地语言表述。

  最后一个环节——做统计图,二维图训练了孩子们的观察、思维和推理能力,统计数量,小朋友个个拿手。在为物品的颜色做标记时,既要观察物品所在的那一列,又要兼顾颜色那一行,经过我的讲解引导,小朋友的操作质量很高。怎样让做统计图和结束部分衔接自然,我考虑了很久,最后想到了小熊一家请我们吃美味大餐,这样既解决了统计图,又能让买的水果蔬菜有所作用,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小朋友也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备好一节课不等于上好一堂课,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各有不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因势利导,注意细节方面的教学,学会放手,让每个孩子在快乐、健康中成长!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 学习按图操作顺序,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及学习列出算式。

  2. 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用“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进一步理解“+”、“-”、“=”的含义。

  3. 在活动中体现游戏的愉悦,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按图操作顺序,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及学习列出算式。

  难点: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用“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进一步理解“+”、“-”、“=”的含义。

  三,活动准备:

  课件: 背景图六幅(加法三幅、减法三幅)、磁性教具若干、数字卡、操作单

  四,活动过程:

  (一)学习 6 以内加法看图列式 。

  1. 教师出示三幅背景图:(第一幅图, 河里 有4 只青蛙 ;第二幅图, 树上 有 6 只 猴子 ;第三幅图,草地上有 8 只兔子 、9只小狗、9块蛋糕、河里游8只小鸭 )请幼儿观察。

  教师: 河里 有 3 只 青蛙 ,又来了 1 只 青蛙 , 河里一共 来了几只 青蛙 呢?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2. 幼儿用实物进行操作。

  教师: 3 只 青蛙我们可以用数字几 来表示呢? 1只青蛙 我们用 数字几 来表示呢?第三幅图草地上有几只兔子呢?用几个圆片表示?

  3. 教师:谁来用三句话把这三幅图讲出来。

  4. 尝试用算式记录这三幅图。

  (1)引导幼儿讨论:你能用算式记录这三幅图吗?

  (2)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算式,教师用数字和运算符号进行记录0.4 + 2 = 6

  帮助幼儿理解“+”、“=”以及数字在算式中的意义。(将两个部分数合起来算总数用加法。)

  教师出示:“4 + 2 = 6”,这道算式表示的是什么事情呢?

  数字4、2、6各表示什么意思?(4表示4 只猴子 ,2表示2 只猴子 ,6表示一共有6只 猴子 )“+、=”各表示什么意思?(加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等于号表示两边的数量一样多。)

  (二)学习8以内的加法看图列式。

  1, 出示小老鼠买面包圈的三幅图,请幼儿观察。

  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3个面包圈;第2幅图——小老鼠又买了5个面包圈;第3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8个面包圈。再一次引导幼儿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圈合起来的意思。

  2. 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加法算式。

  3, 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与符号的意思,判断算式是否正确。

  (三)学习6以内的减法看图列式。

  1. 出示大老虎吃点心的图,请幼儿观察。

  教师:大老虎可喜欢这个点心啦,瞧它吃得多开心。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大老虎有6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大老虎吃了3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大老虎还剩下3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还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 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减法算式。

  3, 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和符号的意思。

  教师出示:“6-3 = 3”,这道算式是怎样表示图上的事情的?

  (6是老虎有6个面包圈,“—”表示吃掉了,3表示3个面包圈,“=”表示还剩下,3表示3个面包圈)

  4. 师幼讨论:减号后面的3和等号后面的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帮助幼儿明确“减号”后面的3表示的是第二幅图上老虎吃了的3个面包圈,“等号”后面的3表示的是第三幅图上还剩下的3个面包圈。虽然都是数字3,但它们表示的意思是不相同的)。

  (四)幼儿完成操做单,教师循回指导。

  1, 看图列算式。

  教师:用每排的三幅图编一道应用题,并在记录单上列出相应的算式。

  2. 分分合合

  教师:在每横排的空格中填上一部分点子,使每一横排的点子数目都是5,并记录在后面的空格中。

  给萝卜涂颜色

  教师:数一数每一排有几个萝卜,给每排一部分萝卜涂色,使每一排有颜色的萝卜数目都不相同,并将结果记录在后面的空格中。

  (五)教师讲评,幼儿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延伸活动:

  未完成“分分合合”和“给萝卜涂颜色”的操作单在区域活动中完成。

  大班数学 “ 看图列算式 ”教学反思

  看图编应用题是大班幼儿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更是锻炼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在活动中,教师出示图片,很容易激发幼儿的思维兴趣,引起他们的联想。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分析,综合思维过程,不仅可以使幼儿达到真正理解题意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的提高。事实上,幼儿马上能异口同声地把答案喊出来。在创编应用题时,幼儿基本上采用了:“原来有,后来又来了”这个模式,但在最后一句问题时,有的幼儿在创编时往往把答案也编进了应用题中,需教师不断地提醒,大部分幼儿都能独立完成创编这个环节,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同时也希望家长多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创编应用题,怎样不仅能提高幼儿编应用题的能力,同时幼儿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很好的锻炼。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基本的统计方法,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敢于尝试和探索,愿意与同伴合作。

  活动准备:

  1.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张

  2.幼儿人手一张白纸、记号笔

  3.铅笔、胶水、剪刀、书本学习用品若干份

  4.多功能厅有风扇、桌子、喇叭、空调、相框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上了大班,我们用到了许多学习用品,怎样才能知道箩筐里有哪些学习用品,分别有多少呢?

  小结:像这种先要把统计的物品分一分类,再数一数,最后再把统计结果记录下来,就是统计。

  二、自由探索,尝试统计

  1.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学习用品的数量。

  师:老师在每组桌上放了学习用品,请你用自己的方法统计箩筐里的东西,并记录结果。在统计的时候,一定要细心哦,别统计错了。好的,去试试吧。

  2.交流统计结果

  师:请一个小朋友说说你的统计结果?

  小结:小朋友都运用了先画出物体标记,再记录数量的方法进行了统计。

  三、观察讨论,认识条形统计图

  1.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记录方法,看这张图上记录了哪些物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说说它们各有多少?谁的数量最多?谁的数量最少?

  3.你们怎么一下子看出来谁多谁少的?

  4.和刚才你们记录的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像这种有横轴、纵轴,用条形来表示物体数量的统计,叫做条形统计图。可以通过观察高矮,一眼看出数量多少,速度快又方便。

  四、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你们会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了吗?现在四个小朋友一组,每一组有一张大统计纸,小朋友分工合作,将多功能厅里的喇叭、相框、空调、桌子、风扇进行统计。

  3.展示幼儿统计图,交流分享

  师:请一个小朋友来讲一讲你的统计图,你统计了什么?什么物品最多?什么物体最少?谁还想说一说?

  五、活动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用到条形统计图,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个条形统计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条形统计图统计了什么?有多少?你能一眼就看出来什么东西最多?什么最少吗?

  原来条形统计图有这么大的用处啊,可以不用数数就能一下子看出物品的多少。回去后我们再去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些条形统计图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数字并体验观察发现的乐趣。

  2、了解数字的重要性,初步理解数字在不同地地方表示不同的意义。

  3、初步尝试用绘画、文字及符号对生活中所使用的数字进行记录,发展幼儿观察、分析的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幼儿掌握不同数字在不同地方的所表达的不同意义

  难点是:引导孩子运用绘画、符号、或文字的形势记录生活中的数字应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观察记录卡、记录笔一套

  2、环境准备:创设相关数字的隐性教育的环境。如:时钟、挂历、扑克牌等

  3、知识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收集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数字。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寻找数朋友

  今天,有一群数字宝宝来幼儿园想和小朋友交朋友,可它们藏了起来,我们一起去找一找。(教师做为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和幼儿共同寻找数字朋友,鼓励幼儿间一边找一边相互交流这些数字的作用。)

  二、基本环节:我们的数朋友

  1、幼儿园里的数朋友

  教师:你们发现了哪些数朋友?他们代表什么意思?(集体交流,师幼图文并茂共同记录“离不开的数朋友”,并说一说这些数字有什么作用。)

  2、生活中的数朋友

  教师:除了我们刚才找到的数朋友,你在生活中还见到哪些数字朋友?这些数字表示什么意思?(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归纳并记录:在自己家里,商场、交通、通讯、气象等方面使用的数字及它们的用途)

  3、特殊的数朋友

  教师: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用到一些特殊的数字朋友,帮我们脱离危险,它们是什么?又有什么特殊用途呢?(教师在幼儿了解数字一般作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数字组成的重要号码的关注兴趣,知道它们的特殊用途并进行记录。如:110报警电话、119火警电话、120急救电话……)

  三、结束环节:离不开的数朋友

  教师:如果生活中没有数字会怎么样?(引导幼儿联系实际,想像并大胆表达没有数字将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种种困难和麻烦。帮助幼儿理解生活中离不开数字,数字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延伸环节:

  1、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寻找数字并将观察的结果进行记录,完善家园共创的《离不开的数朋友》记录表。

  2、找一找节日中的数字。(如:六一儿童节)

  3、尝试自己用数字的形式来表现家人的生日。

  教学反思:

  兴趣是求知的发动机,是激励幼儿有效学习的内驱力,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推助器。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因此幼儿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不感兴趣,这就要依靠直接的兴趣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为此,首先我们根据幼儿“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特点,精心设置数学活动区,提供丰富的可探索性的操作材料。再通过利用日常生活去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和实践并记录观察结果,促使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使幼儿得以全方位亲近数字、体验数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充分感知和体验的同时,孩子们不仅获得了“数”应用的新经验,还得到了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感受、体验有关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怎样的存在,我们又尝试运用发现法,按“问题情境——探究发现——交流归纳——新情境中迁移”的循环往复思路展开,从生活情景中提出问题,让幼儿进行探索,帮助幼儿将零星的表层的经验,整理成有条理的、正确的知识,让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会学习。最后,再通过家园互动的形式使孩子们对数的探索在生活中和家庭中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融洽、愉悦的心理氛围,丰富、有时效的物质探究氛围,让孩子们在良好的环境影响下,充分的调动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玩数学的兴趣;多变的生活化、游戏化数学活动与孩子的互动,使孩子们能被有趣的数学现象所吸引,使幼儿在活动中从质疑到解疑,从探索到实践,开拓了思维,引发幼儿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以“趣”为导,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进一步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把知识运用于生活的能力。逐步使幼儿形成求知的心理愿望和一种自主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心理趋向,让幼儿更好地在丰富多彩的数学王国里遨游!

【【精品】大班数学教案8篇】相关文章:

【精品】大班数学教案六篇02-06

【精品】大班数学教案4篇12-27

【精品】大班优秀数学教案三篇08-01

【精品】大班优秀数学教案4篇07-28

【精品】大班数学教案6篇05-13

【精品】大班数学教案四篇04-04

【精品】大班数学教案3篇03-28

【精品】大班数学教案三篇03-11

【精品】大班数学教案合集九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