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仓颉造字》课文

时间:2022-03-18 13:33:3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级上册语文《仓颉造字》课文

  导语:学习《仓颉造字》,进一步从汉字的起源、演变、结构等方面探究汉字的奥秘,同时更强调规范使用汉字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五年级上册语文《仓颉造字》课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语文《仓颉造字》课文

  【课文原文】

  仓颉(jié)造字

  人类早期是没有文字的,这样的时间过了很长很长。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帮助表达、交换、记忆等,古人曾发明、使用过“结绳记事”。他们用长短不同、颜色有别的细绳,根据需要,在间隔不等的距离,打上不同形式的结,然后再依次拴在一根较粗的主绳上。其中记载的,大到历史事件,小到口角纷争,内容非常广泛。记事人经常手捻(niǎn)绳结,进行回忆和讲述,以此传给后人。

  还有的人曾经使用过“物语”,就是用一件具体事物代表一种固定的含义。比如:有的用司哈(小柿子叶)表示“我很苦闷”,有的用火表示“我要找你”。这些虽然也属于交流思想与情感的工具,使用起来却困难重重。人类社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传说仓颉创造了文字。仓颉在野外的泥地上看到了鸟的足迹,它们有直有斜有交叉,富有变化,而且每个线条都那么均匀,那么优美。于是他模仿鸟的足迹创造了字的笔画。这是造字的开始。后来,他又根据龟纹、虫蛇、黍(shǔ)稷(jì)、山川、草木等的形状或动态,创造了文字。

  当仓颉把造的字写给人们看时,大家高兴极了,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说这个字躯干弯曲,末梢放纵;那个字两边修长,躯干矮短;这个字外部轻灵,内部紧凑;那个字不方不圆,若行若飞;这个字如龙蛇盘绕,那个字似鹰隼(sǔn)雄立……还有的人评论说,远看这些字,有如鸿(hóng)鹄(hú)群游,迂(yū)回绵延;近看这些字,好像布阵排兵,井然有序。就这样,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汉字诞生了。

  典故出处

  原始版本:仓颉造字,出自《旬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著作。《淮南子·本经训》:“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汉代高诱注:“苍颉始视鸟迹之文造书契,则诈伪萌生;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弃耕作之业,而务锥刀之利。天知其将饿,故为雨粟;鬼恐为书文所劾,故夜哭也。鬼或作兔,兔恐见取豪(毫)作笔,害及其躯,故夜哭。”《旬子·解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吕氏春秋》:“奚仲作车,仓颉作书”。

  演化版本:黄帝时期,有一个史官叫仓颉,他观察鸟兽的足迹并从而受到启发,就创造了文字。传说他创制文字时,天上降下粟米,鬼在夜间哭泣。因为天担心人们学会文字后,都去从事商业而放弃农耕,造成饥荒。鬼怕人们学会文字后,会作疏文弹劾它们,因此才在夜间哭泣。还有一种说法,兔子在夜间哭泣。因为兔子害怕人们学会文字后,取它们身上的毫毛做笔,从而危及它们的性命,因此才在夜间哭泣。

  民间传说

  传说中仓颉[jié]生有“双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国史书上记载只有9个人,虞舜、仓颉、项羽、重耳、高洋、吕光、鱼俱罗、关羽、还有李煜。

  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这就有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黄帝时是上古发明创造较多的时期,那时不仅发明了养蚕,还发明了舟、车、弓驽、镜子和煮饭的锅与甑等,在这些发明创造影响下,仓颉也决心创造出一种文字来。有一年,仓颉到南方巡狩,以“羊马蹄印”为源灵感。仓颉日思夜想,到处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号拼凑成几段,拿给人看,经他解说,倒也看得明白。仓颉把这种符号叫做"字"。

  仓颉从绳结记录的史书给黄帝提供错误的史实,致使黄帝在和炎帝的边境谈判中失利。事后,仓颉愧而辞官云游天下,遍访录史记事的好办法。三年后他回到故乡白水杨武村,独居深沟“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整理得到的各种素材,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就叫做字。

  仓姓。其意是“君上一人,人下一君”。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初识仓颉

  1、出示仓颉图片,介绍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享年110岁,为轩辕黄帝左史官,因造字有功而被黄帝赐仓姓。仓颉:仓:人启,颉:吉首,人类启蒙,吉利始祖。

  传说中仓颉[jié]生有“双瞳四目”。据说古代拥有“双瞳四目”有三个,分别是虞舜、仓颉、项羽。

  2、了解中国文字的起源。

  二、初读小古文《仓颉造字》

  1、听老师范读,扫清语言障碍。

  2、学生朗读,教师指导朗读。

  (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2)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

  (3)处理好轻重,把握好重读与轻读。

  (4)注意语速、语调等,做到声韵和谐。

  3、分组读,自由读,男女赛读,朗读接龙。

  4、快速记忆比赛。

  练习背诵应当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进行,这是基本原则,但限定时间的快速记忆训练也很重要。

  三、理解小古文的意思

  1、小组学习,通过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意思。

  2、指名来讲述大概意思。

  3、联系第十册语文课文《仓颉造字》进一步理解意思。

  四、感悟

  1、感受中国传说的魅力,体会神奇。

  2、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道理。在认识事物和事情的时候要细心观察,开放思维,勇于创新。

  五、汉字大闯关

  1、汉字不光有着悠久的历史,还神奇、有趣,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呢!辨认汉字。

  2、猜谜语。让我们增加对汉字的了解。我们一起来猜谜语。

  一字十一笔,无横又无直。

  (淡)

  一横又一直,不能猜作“十”。

  (支)

  舌头舔甘蔗。

  (甜)

  ④一物有千口,你有我也有。

  (舌)

  ⑤故宫(打一位作家)

  (老舍)

  ⑥一人一口

  (合)

  ⑦厂里有个白小子。

  (原)

  ⑧四张嘴,有头有尾

  (申)

  六、总结。

  1、仓颉造字的意义。仓颉在文字的产生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昌盛做出了不休的功绩。没有仓颉造字就没有伟大的著作流传于世,没有秦始皇的“书同文”,也就没有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在这万物复苏,大地回春之时,洛南县举行一年一度的“仓颉文化节”,以追思仓圣,祈求平安幸福。同时,也是更多地让人们了解他对我们人类的贡献。

  2、播放歌曲《仓颉造字》。

  【拓展】仓颉造字的来源

  起源

  先秦传说造字者为仓颉,《旬子·解蔽》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吕氏春秋》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个代表人。《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史学家徐旭认为,文字的出现,应与仓颉有关。那时制定历法需要文字记载,制定神谕也需要行文,因此,仓颉应是颛顼部族人。他“生于斯,葬于斯”,故造书台北有仓颉陵墓。他所处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6世纪。据此推测,四、五千年前,我国的文字就比较成熟了。

  发展

  到了现代,有人在承认仓颉的同时又扩大了造字者的队伍。比如鲁迅先生,他认为“......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是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了,史官一采集,就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来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鲁迅.门外文谈》。也就是说,汉字当然不可能是仓颉一个人创造出来的,而是由许许多多的像仓颉这样的人慢慢丰富起来的,仓颉只不过在这些人当中比较重要、起的作用比较大而已。我们所重视的不是到底是不是仓颉造的汉字,而是造字这件事本身的意义。汉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走进了由文字记载的时代,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件大事,对后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意义

  告别“结绳记事”的年代中国古书上有“结绳记事”、“契木为文”等记载,这是早期记事常用的方法,可惜这些物质无法长久保存下来,所以当时的记事情况已无法知晓了。但安阳小屯发现了十五万片甲骨卜辞,在龟甲与牛胛骨上刻的文字相当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总字数达到3500个上下。从甲骨文字结构来说,除了象形以外,形声、会意、假借等比较进步的造字方法已普遍被应用。可见在三千余年前的商代文字已达到了相当完备程度,那么在它以前一定有个更长的发展过程。

  考古发现证明,中国先民早在七、八千年前就在龟甲上刻划符号了。在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中发现了在陶器上刻划的符号有数十种之多,其中有些与甲骨上所见的字类似,因而有人认为它们就是早期文字。至于在龙山文化早期的陶罐上发现的朱书可以肯定是文字,充分表明中国的汉字至少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文字的出现既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不断积累、不断总结的结果,所以仓颉很可能是总结整理文字,为汉字的形成作出了贡献的一个代表人物。

  这位史前传说人物,在我国古代战国以前的典籍中都从未提及。最早提及仓颉者,是战国时期的荀卿。其后是《吕氏春秋》和《韩非子》,在荀子“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的基础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观点是“仓颉作书”。汉代后,在《淮南子》和《论衡》中,已从“仓颉造字”发展为“仓颉四目”,开始神化。尤其是汉代的纬书,又进而渲染,仓颉“生而能书,又受河图录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春秋元命苞》)。以后愈演愈神奇,发展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等传说。黄帝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之一,当时没有国家机器,可见“史官”之说,显然是后人用后代国家机器的职官名称套用于史前传说人物的结果。

  “仓颉造字”的传说在战国时期已经广泛流传。《淮南子·本经》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说文解字序》中记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解释说:“颉有四目,仰观天象。因俪乌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天地圣人之意也。”

【五年级上册语文《仓颉造字》课文】相关文章:

仓颉造字历史典故10-30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教案02-17

仓颉的吉他谱05-17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07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7-30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新型玻璃》教案09-27

五年级语文上册《伊索寓言》教案范文10-09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03-17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07-29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蚂蚁的启示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