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2-01-16 11:41:33 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中班音乐教案范文五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音乐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中班音乐教案范文五篇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熟悉乐曲、区分音的高低和强弱。

  2、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并获得其中的快乐。

  二、活动重难点:

  生活中的声音有很多,要感受音的高低,区分出音的强弱,这首先应该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本教材的重点就是引导幼儿在感受乐曲、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区分音的高低和强弱,难点是区分音的高低、强弱后学习用乐器等表现出音乐的高低、强弱。

  三、活动准备:

  1.小钢琴若干架让幼儿感受音的高低。

  2.三角铁和小鼓各一件。

  3.音乐磁带《快乐之歌》。

  4.分类图片让幼儿感受音的强弱。

  5.提供各种各样的乐器,数量多一些。

  注:《快乐之歌》的旋律应在高音区,低音区分别出现而且有强弱之分。

  四、设计思路:

  幼儿能区分音的高低、强弱最主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因此找来小钢琴让幼儿感受音的高低,找来许多许多卡片让幼儿回忆各种声音的强弱是相当重要的,除此以外就要让幼儿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音的高低和强弱。如运用乐器,运用四肢的活动等等,通过多种形式就可以让幼儿不断感受、不断表现,从而正确区分音的高低和强弱。

  五、活动流程

  角落活动中感受音的高低和强弱——集体活动中感受音的高低和强弱——角落中再次感受音的高低和强弱

  1、角落活动中感受音的高低、强弱。

  ①用小钢琴让幼儿体会音的高低。

  幼儿在角落中自由探索,老师可以通过不断地讲评让幼儿知道音有高低,如同样是乐曲“两只老虎”分别在高音区,低音区弹奏,让幼儿发现不同。知道在小钢琴上高音的位置、低音的位置。

  ②给卡片找家让幼儿回忆分辩生活中音的强弱。

  让幼儿回忆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给卡片找到自己家,如打雷的声音是响的',就把它归到“强”的家里,反之归到“弱”的家里。

  ③在角落游戏里让幼儿听赏《快乐之歌》。

  熟悉旋律,感受旋律,会用乐器来打击音乐的节奏,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用不同的乐器,如小铃,三角铁,鼓等表现音乐,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敲击出不同的节奏。

  2、集体活动中感受音的高低和强弱。

  ①让幼儿听赏音乐《快乐之歌》,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发现乐曲有的时候出现在高音,有的时候出现在低音,并请幼儿找出高音、低音。

  ②请幼儿做“小小乐队”,听到高音、低音能用不同方式代替,老师可示范用三角铁代表高音,用小鼓代表低音,听到乐音在高音部分出现就用三角铁打击节奏,听到乐曲在低音部分出现,就要用小鼓来打击节奏,并引导幼儿一起在试试。

  ③可引导幼儿自己想出各种办法来区分:如让幼儿提出用铃鼓表示高音,用跺脚表达低音;用拍手表示高音,用小铃表示低音,一名幼儿讲到的方法,老师和其它幼儿都可以跟他一起玩玩,这样反复可多次。

  ④老师除了引导幼儿区分音的高低,还该引导幼儿区分音的强弱。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再次引导幼儿听赏音乐,体会出音乐的强弱之分。

  ⑤老师和幼儿一起游戏,听到强音由弟弟打击节奏,听到弱音由妹妹打击节奏,也可以请小朋友想出其他表示方法表示,如小朋友可提出用小手拍手表示弱音,用跺脚表示强音;用小鼓表示强音,小铃表示弱音。一名幼儿讲到的方法,老师和其他幼儿都可以跟他一起玩,这样反复多次。

  注1:为了提高幼儿的趣味性,老师可以增强一些规则如用一些小帽子,谁能分清音的高低强弱就戴上一顶小帽子,反之则摘掉小帽子,看最后谁戴帽子的时间最长。

  注2:集体活动可以根据班级情况分为二次完成,可以第一次就是区分音的高低,第二次区分音的强弱。

  3、角落游戏中再次感受音的高低、强弱。

  幼儿在角落游戏中,老师可引导幼儿互相协商好如何表达音高音低。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歌曲,并能用形体动作表现大胆歌曲。

  2、感知音乐的强弱,乐意与老师、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

  活动重:学唱歌曲,感受歌唱游戏的快乐。

  活动难点:能用形体动作大胆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理解歌曲、初步感知

  1、师:边操作幻灯片边讲述故事

  2、老师念儿歌幼儿跟念

  3、哎,这只大灰熊它刚才是怎么发怒的?你们会发怒吗?好,请你们来学学大灰熊,大灰熊发怒的时候,还会从床上怎么样?(站起来)请小朋友学一下。

  (二)学唱歌曲,动作表现

  1、学唱歌曲

  (1)老师请小朋友来扮演大灰熊。我来叫醒你们,大灰熊睡好了。钢琴伴奏唱歌曲。(你们学得真像,把我都吓坏了)

  (2)这只大灰熊学得真像,我来请他学大灰熊,谁愿意和我一起去摇醒大灰熊?(大灰熊醒了,它发怒了,它起来东看看,西看看,什么也没看见,就又回去睡觉了。)

  我们一起来唱,这样我们就不害怕了!钢琴伴奏唱歌曲

  那么我们是什么时候去摇醒大灰熊的啊?然后我们就变成什么啊呀?(木头人)

  2、肢体表现

  (1)小朋友们,大灰熊睡觉了,我们一起出发吧!音乐伴奏唱歌曲

  你变成了什么木头人?我是小兔木头人!你呢?

  (2)交换。

  音乐伴奏这回你变的是什么?真厉害!啊,我有些累了,让我们休息一下。

  (三)游戏

  1、游戏第一次

  听说山那边有一只大灰熊也在睡觉,待会我们一起去叫醒它,我先去看看,它有没有睡着了?瞧,它在睡觉呢!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吗?千万要记住哦,大灰熊醒来了,要变成什么?对了!准备好了吗?来悄悄的跟在我后面吧!音乐伴奏唱歌曲

  2、游戏第二次

  瞧,大灰熊又睡着了,我们赶快逃回家里去。啊呀,吓死我了。刚才你们有没有摇醒大灰熊呀,可是它好像又睡着了呢!音乐伴奏唱歌曲

  (四)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幼儿从动作表演中逐步引导到歌曲演唱中,动作也要逐步变小。及时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并进行调整。如当幼儿还沉浸在游戏表演而没有按照歌词动作时,教师要及时纠正。最后熊发怒的动作可在念歌词最后一个字“(生)气”时用一个造型定点。还要关注到幼儿动作是否合拍,这点很重要。

  交流后,我们于本周又进行了第二次试教。主要流程与第一课时类似:谱图引题--师幼有节奏地念歌词,并表演故事--学习歌曲的演唱--唱出歌曲的强与弱。从整个活动效果来看,进步很明显。首先教师准备充分,不但能熟练地演唱,还用钢琴录了伴奏音乐。环节的递进性明显,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紧紧跟着教师的步伐逐步从动作还原到歌曲演唱,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的目标。当然,也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如幼儿的座位安排要有利于幼儿的活动;图谱的摆放可以按照乐句放成三排;最后的歌曲学习中,动作的表演成分减少得还可以彻底些;教师的范唱要富有感染力和灵气;另外,要加强幼儿对动作节奏性的把握和演唱姿势的要求。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请求,能唱准附点音符、休止符处的歌词。

  2、能力目标:尝试用动作、表情、声音等方式大胆表现歌曲。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与同伴共同表现、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老鼠、小花猫的头饰;CD《小老鼠打电话》;图谱一幅;电话机一部。

  活动过程:

  1、以谈话的方式引入:

  (1)引导语:小朋友,你们打过电话吗?怎么样打电话?让幼儿说说自己打电话的经验,比如要翻电话号码等。

  (2)练习有节奏地打电话和接电话。

  (3)引导语:小朋友会打电话,那你知道小老鼠会不会打电话呢,今天啊,有一只老鼠自己在家,感觉好无聊啊,他也想打电话邀他的朋友到家里玩,它会请谁来到它家呢?小朋友们猜猜看。(幼儿猜想)下面,认真听老师唱首歌你们就知道了。

  歌曲的名字叫"小老鼠打电话"(幼儿跟念)

  2、学习唱歌。

  (1)老师边弹边有感情地唱歌。

  歌曲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了什么?谁打电话?小老鼠请了的朋友是谁?你们说小老鼠本来是像邀请猫吗?为什么它会把猫叫来呢?

  (2)帮幼儿理解"电话本"、"过家家"等。

  (3)幼儿再次听一遍音乐,边看着图谱,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问:①小老鼠为什么会打错电话?它打的是什么号码?

  ②小老鼠打电话的时候它眼睛看哪儿?小老鼠打电话时是怎么样的心情?

  ③当它看到来的朋友是猫时,小老鼠又是怎么样的?让我们来学一学小老鼠害怕的样子吧。

  ④小朋友帮小老鼠想想:怎么样打电话才能叫来自己的朋友?

  (4)教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重点念好对白部分。

  引导幼儿唱好小老鼠和猫的音色的不同。增强趣味性。

  (5)教幼儿唱一遍歌曲。

  (6)看着图谱念歌词。

  (7)放CD,让幼儿用好听的声音来唱歌,在唱歌时,注意用诙谐的声音来唱,并唱好角色的对话。

  3、带领幼儿完整演唱歌曲。提醒幼儿注意有节奏地演唱,并在演唱时要有适当的语气、表情。

  4、品德教育:

  小老鼠为什么会招来猫?我们小朋友做事时能像小老鼠一样粗心吗?为什么?活动延伸:

  下次音乐活动玩《小老鼠打电话》的音乐游戏。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目的:

  1、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训练。

  3、感知不同的音乐节奏,并自己用手拍出来。

  准备:龟兔赛的音乐磁带,铃鼓、串铃、乌龟和兔子的手偶

  过程:

  一、教师引出: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故事。

  1、放音乐,老师根据音乐的情境操作乌龟和兔子的手偶,看完之后提问:你们知道刚才老师讲的是什么故事吗?(龟兔赛跑)

  2、哪一段音乐是乌龟,哪一段音乐是兔子来了,最后谁赢了。(放音乐,请小朋友听一听,哪一段是谁)

  3、请小朋友将其节奏拍出来,什么样的节奏适合乌龟,什么样的节奏适合兔子。

  4、请一部分小朋友当乌龟、一部分当兔子,听音乐表演。

  二、引出小乐器(不光是我们小朋友喜欢表演,还有人想来参加,你们猜一猜是谁呀?)

  1、请小朋友来判定一下,哪一种作乌龟,哪一种作兔子,较适合。

  2、如:乌龟适合用铃鼓,那请你们用手把乌龟的节奏拍出来;兔子也一样,也请小朋友用手拍出来。

  3、请小朋友自选乐器: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能让自己的小乐器,不发出声音。

  4、听音乐用自己的乐器伴奏,看着老师的手偶:乌龟来了就用铃鼓敲,兔子来了就用串铃。

  5、交换乐器,饰不同的角色。

  三、表演

  请几个小朋友来分别饰演小乌龟和兔子,其余的人来为他们伴奏。最后交换。

  小试节奏活动后的些许思考

  连着在新中班上了两个音乐节奏活动,新中班的孩子还从没接触过乐曲,以往都是以单一的拍手表现形式,第一次看我拿出那么多“新奇”的乐器时,孩子们兴奋极了,所以在第一次尝试使用乐器敲敲打打时,许多孩子都是兴奋地盲目乱敲打,但是我没有生气,而是还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自由敲打一会,等新鲜劲一过,再启发他们发现如何让乐器发出的响声让人听着舒服和谐,一起总结出一些简单的合奏打击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再通过示范,讲解,教给幼儿正确的演奏方法,的确,效果很明显。

  第二次为孩子们上节奏活动时,我开始配上了节奏卡,希望通过图谱的帮助,联系各种节奏,提高幼儿的节奏感, 图谱以它的直观,形象易于理解的特点,在幼儿音乐活动中有特殊的意义,它可以使看不出,摸不着的抽象音乐形象化,使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相互结合,帮助幼儿掌握音乐节奏,旋律。而活动实践下来,孩子们兴趣高极了,在图谱的引领下,发出来的声音和谐多了。

  活动后我的些许思考:

  节奏是音乐构成的一大要素,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也是旋律的骨架,支柱,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节奏感知能力,但水平还不够,感知不够精细。因此需要在平时教学中加以引导,培养,打击乐演奏教学不仅能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孩子们对音色,曲式结构,变声部的表现力的敏感性。在日常活动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音乐课堂能够更精彩些。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中2种不同的形象,合拍的模仿熊走,运用神态及动作自由表现小熊喝蜜时的满足感以及躲避蜜蜂的恐惧感。

  2、根据游戏情景,借助角色的暗示,知道“蜜蜂”追捉时,小熊应躲避不动。

  3、乐于参与游戏,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自己,体验游戏的快乐。

  4、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海琼斯小夜曲》

  2、课件、图谱

  3、红包、狗熊妈妈胸饰,蜜蜂胸饰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二、演示课件,了解游戏的故事情节。

  1、出示图片

  师:孩子们,你们看这是谁呀?(熊)这个呢?(蜜蜂)

  小熊和蜜蜂之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课件演示

  师:熊和蜜蜂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三、完整欣赏乐曲,进一步感知乐曲的旋律和节奏,理解每段音乐所表现的不同情节

  1、师:这件有趣的事藏在一段音乐里,我们一起来听听,哪里是熊出来了?哪里是小熊喝蜂蜜,哪里蜜蜂飞来了?哪里小熊跑回家?

  2、完整欣赏乐曲

  3、师:开始的时候是谁来了?什么地方你听出来了?

  四、分段感知乐曲,创编角色游戏动作与图谱。

  1、师:如果你是小熊,肚子饿的时候是怎么走路的?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走一走?

  (幼儿自由行走)

  师:让我来看看小熊是怎么走的?刚刚有几个熊宝宝走的很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他是怎么走的?有这样走的,嗯,还有那样走的,肚子很饿,能不能走的快?

  师:我们一起跟这个小熊学一学。

  师:走不快,一下一下的,我们跟着音乐,看着图谱,一起来做一做

  师:熊宝宝,我们去找一找吃的

  2、师:走了半天,瞧!好大一罐蜂蜜呀!熊宝宝,你们怎么喝的?还会怎么喝?

  师:啊!小熊喝了蜂蜜,感觉怎么样?)

  师:我们回忆一下,小熊喝蜂蜜,做了哪些动作?

  师:我们跟着音乐来做一做。

  3、师:哎呀!不好了!蜜蜂来了!小熊该怎么办?

  师:只能蹲在那儿不动,但是蜜蜂飞来飞去,(他心里会怎么样?(很害怕)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熊宝宝怎么表示害怕的?

  师:熊宝宝们~你们听……

  4、师:熊宝宝们,我们什么时候才能逃回家?

  听好,(蜜蜂打哈欠啦)~让我们一起逃回家吧!

  5、回忆4个游戏环节,完整做2遍动作

  1)师:刚刚老师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画了一张图谱。我们听好音乐,看着图谱,在座位上做一做吧!

  2)师:这一次不看图谱能不能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如果你不记得动作了,可以看看(图谱)

  五、分角色表演完整地跟随音乐做游戏

  师:这是个好玩的游戏“熊与蜜蜂”,小熊在玩的时候,如果最后被蜜蜂蛰到了,就要去做小蜜蜂。明白了吗?

  1、师:嗯,坐了半天,肚子好饿,宝宝们,快跟熊妈妈找东西吃吧!(完整游戏第一遍)

  2、师:哎呀~这个熊宝宝身上怎么多出一个大包?(被蜜蜂蛰了)哎,我可怜的孩子。

  3、师:其余熊宝宝要注意了啊!好像没吃饱,我们再去找点吃的吧!(完整游戏第二遍)

  4、师:真难过,又有一些小熊被蛰了,这次出去找蜂蜜可千万要保护好自己啊!(完整游戏第三遍)

  5、师:今天被蜜蜂追了那么多次,这个小熊都气喘吁吁的了,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休息会吧。活动中利用图谱帮助幼儿合拍表现熊走以及创编记忆几种表达喝蜂蜜满足感的动作。

  活动反思

  活动结束之后,我认真进行了反思,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图谱、胸饰等手段加入本身趣味性就很强的音乐游戏活动,但是确显得热闹有余,有效不足。

  在分段倾听音乐时,幼儿基本能将故事情境和音乐相匹配,在做熊走路等动作。,除个别幼儿能用动作恰当地表现出啤酒桶的缓慢、笨重以外,大部分幼儿都是千篇一律,本来充分发挥想象和表现力的环节变成了幼儿重复动作的机械表现。

  我想我在事先没有对幼儿的已有经验、能力做恰当的认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寻求适合的教育指导策略。虽然孩子都知道小熊走路时会缓慢,但是具体是什么样的缓慢,在活动之间熟悉幼儿的时候,我没有丰富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而且在活动中,也没有及时将幼儿的一些动作更夸张的反馈给他们,导致小熊走路时千篇一律,且动作表现力不够。

  如果我采取适当的指导策略,如“想想小熊他肚子饿了走路会是什么样子?”激发幼儿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从而迁移到本次活动中,同时教师用自身夸张、大胆的肢体语言对孩子稍做提示,效果可能会更好。

【【实用】中班音乐教案范文五篇】相关文章:

【实用】中班音乐教案范文9篇07-07

【实用】中班音乐教案范文九篇06-07

【实用】中班音乐教案5篇04-11

【实用】中班音乐教案9篇04-08

【实用】中班音乐教案7篇03-16

【实用】中班音乐教案四篇03-02

中班音乐教案范文8篇12-26

中班音乐教案范文六篇12-21

中班音乐教案范文6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