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2-01-31 16:12:57 大班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大班教案模板集合6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大班教案模板集合6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角色的表情、动作等图片信息,推测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节的发展变化,大胆表达自己对图画故事的理解。

  2、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牛的成功在于坚持不懈,初步萌发做事要坚持到底的信念。

  3、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4、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这节课幼儿能够根据人物的表情推测心理并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教师的大书,幼儿的小书及书袋。

  2、经验准备:

  (1)观看芭蕾舞光碟,初步了解有关芭蕾舞的知识。

  (2)教师和幼儿交流在幼儿园或家里就如何学习本领以及如何克服困难的。

  活动过程

  一、谈话讨论,引出绘本内容

  1、出示芭蕾舞的图片,引发经验联想。

  2、引导尝试用脚尖跳舞,感受芭蕾舞的特点。

  3、引出绘本内容。

  二、共同阅读,理解绘本内容

  1、阅读封面。

  (1)出示大书,指读故事题目。

  (2)猜测故事主角。

  2、逐页阅读。

  3、自主阅读。

  (1)幼儿自主阅读小书。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随机选择画面,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三、完整阅读,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1、再次带领幼儿配乐完整阅读一遍故事。

  2、加深幼儿对主题的理解。

  教学反思

  1、选材适宜,看图讲故事对大班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这节课丰富了幼儿词汇,学到了牛的一些精神。

  2、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筛子是农村常用的一种工具,它能分离大小不同的混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常常会不小心把几种不一样的东西混在一起。为了能让幼儿学会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设计了此活动。这个科学活动有利于幼儿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了解筛子的作用,从而体验科学活动的有趣。

  活动目标

  1、动手尝试,了解筛子的作用,发现筛孔的大小与被分离的小颗粒状物体大小的关系。

  2、体验合作探索的乐趣,初步具有耐心、细致的探究品质。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事先认识芝麻、黄豆、绿豆、花生、盐等物。

  物质准备:芝麻、黄豆、绿豆、花生、盐混合物若干;筛子、筷子、汤匙、镊子等工具;各种筛子的图片;工人、农民使用筛子的录像片段。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不小心把一盆芝麻打翻在黄豆里了。(出示混合物。)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帮我一个忙:把芝麻和黄豆分开。

  2、初次尝试:发现筛子的作用

  (1)介绍操作材料。

  师:要把芝麻和黄豆分开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幼:可以用手挑出黄豆。

  幼:可以用筷子分。

  幼:可以用汤匙把黄豆分出来。

  师:我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工具,有汤匙、镊子、筷子、筛子。请你想办法把它们分开,分别放在两个盘子里,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2)提出操作要求:

  ①找个小伙伴,两人一组,每种工具都试一下,比比哪种方法快。

  ②分好后把工具放回框里,并和小伙伴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分的。

  ③保持地板的整洁。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发现筛子能分离混合物的作用。

  师指导语:你是用什么方法分的?哪种工具分得最快?为什么?

  (4)集中交流,梳理幼儿的探索发现。

  ①你用什么方法分的?分完了吗?什么方法可以最快地把混合物分开?

  幼:我用汤匙分的,还没有分完。

  幼:我用镊子、筷子分的,也还没有分完。

  幼:我所有工具都试过了,汤匙、筷子、镊子都可以分,但是都不够快,筛子是最好用的,用筛子能很快把它们分完。

  ②为什么筛子能把东西分开呢?(边操作边讨论。)芝麻和黄豆一样大吗?使用筛子来分,你发现了什么?

  幼:筛子上有许多小孔,黄豆比较大,留在上面;芝麻比较小,才会漏下来。

  师:(小结)原来筛子上有许多筛孔。比筛孔小的东西会从筛子上漏下去,比筛孔大的东西留在筛子上,这样就把两种东西分开了。

  (教师提供大小对比较明显的芝麻与黄豆混合物,幼儿在尝试使用各种工具后,发现使用筛子能很快将两种混在一起的东西分开。该环节让幼儿在自主操作中发现筛子的作用。操作后的集中交流中教师通过有效的追问,帮助总结并提升核心经验:比筛孔小的东西会从筛子上漏下去,比筛孔大的东西留在筛子上。)

  3、第二次尝试:发现筛孔大小与被分离物大小的关系

  (1)介绍操作材料:盐和黑米、绿豆和花生的混合物,大中小号的筛子。

  师:用筛子来分东西又快又好。除了刚才用的那个筛子,我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另外两个筛子,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出示大、中、小孔筛子,在大中小号筛子上分别贴上“大”、“中”、“小”字作为标记。)

  幼:它们的孔大小不一样。

  师:这儿有两盘混合物,黑米和盐、绿豆和花生,它们一样大吗?谁大谁小?

  幼:芝麻大,盐小;花生大,绿豆小。

  师:你们想不想试试用不同的筛子把它们分开呀?

  (引导幼儿对混合物的颗粒大小进行比较,有利于幼儿根据混合物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筛子。)

  (2)提出操作要求:

  ①两人互相合作选择合适的筛子把它们分开,分别放到四个盘子里。

  ②分好后和小伙伴说说你是用哪种筛子分的,结果怎么样。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根据混合物的大小寻找合适的筛子。

  (4)操作后讨论:

  ①这些东西是用同一种筛子来分的吗?

  ②黑米和盐你是用哪种筛子分的?你发现了什么?用小孔筛子分为什么只有盐漏下来?

  幼:用小孔筛子分的,因为盐比筛孔小就漏下来,芝麻比筛孔大,留在了筛子上。

  师:用其他的筛子分行吗?(演示用大孔的筛子分。)为什么两样东西都漏下去了?

  幼:芝麻和盐都比筛孔小,所以都漏下去了。

  ③绿豆和花生你是用哪种筛子分的?你发现了什么?用大孔筛子分为什么花生会留在上面。

  幼:因为花生比筛孔大,会留在上面,绿豆比筛孔小,所以会漏下去。

  师:用别的筛子分行吗?(演示用小孔筛子分。)为什么两样东西都留在上面了?

  幼:绿豆和花生都比筛孔大,所以都留在筛子上了。

  师:(小结)芝麻和盐都比筛孔小,所以都筛下去了。绿豆和花生都比筛孔大,所以都筛不下去。因此,分东西时要选择合适的筛子来分。

  (为筛子做上标记便于幼儿辨认、取放及讲述。在第二次尝试中教师提供芝麻和盐、绿豆和花生的混合物,分离时仅需要用到大、小孔筛子,中孔筛子的提供为这一环节的操作提高了难度。通过这样的操作探索,幼儿的经验进一步提升,认识到筛孔大小与被分离物大小的关系,初步懂得选择合适的筛子来分。)

  4、第三次尝试:选择合适的筛子来分

  (1)介绍操作材料

  师:我这儿有四种东西的混合物,混合物中有黑米、盐、绿豆、花生,它们一样大吗?谁大谁小呢?

  幼:盐最小,然后是黑米、绿豆,花生最大。

  (引导幼儿先区分混合物颗粒的'大小,为后面的操作活动打下基础。)

  (2)提出操作要求:

  ①合作把这些东西用合适的筛子来分一遍,看谁分得又快又准确。

  ②分好后和同伴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③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重点指导幼儿选用合适的筛子分,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师指导语:你先用哪种筛子分出什么东西?再怎样分?

  (3)操作后讨论:

  师:你是怎样分的?分完了吗?

  幼:先用小号筛子把盐筛下来,再用中号筛子分出黑米,最后用大号筛子把绿豆筛出来,花生留在筛子上,这样就把四样东西都分好了。

  幼:我先用大孔筛子,花生比筛孔大留在筛子上;再用中号筛子,绿豆比中孔筛子的筛孔大,留在了筛子孔上,这样就把绿豆也分出来了;最后用小孔筛子分,绿豆留在小孔筛子上,盐漏到盘子里了。

  师:这三个筛子筛出来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

  幼:不一样,因为它们的筛孔不一样大。

  师:(小结)小孔筛子的筛孔小,只能漏下盐,中孔筛子的孔比小孔筛子的大,所以它能漏下黑米和盐,大孔筛子的孔最大,所以它能漏下盐、黑米、绿豆。原来筛孔的大小不一样,筛出来的东西大小也不一样。

  (第三次尝试提供盐、芝麻、绿豆、花生的混合物,由两种混合物的比较变成四种混合物的比较,加大了探索的难度,分离时由原来的一次分离变成了多次分离,幼儿更进一步了解要根据混合物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筛子才能分得更快。得出筛孔的大小不一样筛出来的东西大小也不一样的结论。)

  5、观看课件,了解筛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活动自然结束

  师:在日常生活中,筛子还有很多用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科学活动源于生活,活动把幼儿的认识由课堂延伸到现实生活,不但进一步巩固了对筛子的认识,还丰富了幼儿有关筛子的经验,体现了科学活动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活动反思

  1、活动选材体现生活化

  该活动来源于生活,是幼儿感兴趣的问题。“筛分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茶叶包、夏天的蚊帐等,但却极易被孩子们忽略,而“筛子”是生活在农村的儿童常见的用品。本活动选材处处体现科学活动与生活密切联系,符合陶行之的“生活教育”理念。

  2、材料提供体现适宜性

  本次活动提供的材料能引发幼儿探究和学习的欲望。

  为了排除外在因素的干扰,我在活动前多次实验,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即大小不同的混合物颗粒,混合物大小适中,刚好与不同型号的筛子匹配。采用两人合作操作的方式,每个幼儿都有动手操作、充分感知的机会。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发现、感知筛孔的大小与被分离物大小的关系。

  3、活动环节体现递进性

  活动过程始终以幼儿的自主操作、自主探索、自主发现为主,层层递进,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始终让幼儿自我探索,自主发现。本次活动设计了如下三次操作探索:

  初次尝试:提供大小对比较明显的芝麻与黄豆,幼儿在尝试使用各种工具后,发现使用筛子能很快将两种混在一起的东西分开。该环节让幼儿在自主操作中发现筛子的作用。

  第二次尝试:提供芝麻和盐、绿豆和花生,分离时仅需要用到大、小孔筛子,中孔筛子的提供为这一环节的操作增加了阻碍,通过这样的操作探索,幼儿的经验进一步提升,认识筛孔大小与被分离物大小的关系,初步懂得选择合适的筛子来分。

  第三次尝试:提供盐、芝麻、绿豆、花生的混合物,由两种混合物的比较变成四种混合物的比较,加大了探索的难度,分离时由原来的一次分离变成了多次分离。幼儿更进一步了解要根据混合物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筛子才能分得更快,得出筛孔的大小不一样筛出来的东西大小也不一样的结论。

  递进性的探索环节使幼儿的操作由易到难,幼儿获得知识的过程由浅入深,呈递进式的发展,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使幼儿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人。递进式的活动环节使幼儿“跳一下,够得到”,从而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4、问题设置体现有效性

  活动前设置开放性的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操作,活动后给孩子时间讨论与交流,引导幼儿将自己操作过程中的发现表述出来。例如,第一次操作时提出问题:你用什么方法分的?什么方法可以最快地把混合物分开?第三次操作时提出问题:混合物一样大吗?谁大谁小呢?这三个筛子筛出来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教师通过有效的提问,帮助幼儿总结并提升核心经验:原来比筛孔小的东西会从筛子上漏下去,比筛孔大的东西会留在筛子上。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阅读技能--(观察能力的培养)。

  2、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活动准备:

  1、在阅读区新投放了5本《小百科》的幼儿杂志。

  2、幼儿进阅读区开展小组阅读区域活动。

  活动过程:

  一、教师推荐新书。

  1、向幼儿介绍新投放的书籍。

  新投放的5本《小百科》的幼儿杂志,分别有不同的内容,有农场类、建筑类、交通工具类、人体类、动物类。

  2、教师着重讲解动物类的《小百科》

  a、介绍书名、封底、封页

  b、针对图书中的文字向幼儿讲解。如:如何看书、如何发现里面的内容。

  二、幼儿自由选择看书,教师观察,随机指导。教师观察幼儿看书的情况:如看书、翻书的姿势,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否能完整的看完一本图书、鼓励幼儿合作看书、帮助幼儿看懂比较难的图书等。

  三、幼儿整理图书。

  幼儿按照图书的标志将图书"送回自己的家",检查图书是否摆放整齐,整理坐垫等。

  四、分享图书,教师幼儿共同讲评,奖励小红花。

  1、幼儿分享图书。

  幼儿介绍自己阅读 的图书的书名以及图书简单的内容,以及在阅读图书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等,要求幼儿语言要完整。

  2、教师幼儿共同讲评,奖励小红花。能够安静阅读、有良好阅读习惯、能够完整的介绍图书内容、以及比上次阅读活动有进步的幼儿,教师将在阅读区"我爱阅读"小红花榜上为他们盖上小红花。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对音乐、乐曲的感受能力。

  2、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幼儿在音乐表现和创造中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若干

  活动过程:

  1、 幼儿听音乐,根据音乐表演动作。

  2、 节奏练习。

  A、 教师弹钢琴,幼儿根据节拍拍声音。

  B、 教师出示课件,请幼儿根据动物的队型和帽子拍出相应的节奏。

  C、 教师出示课件,幼儿根据听到的节奏声音拍出相应的节奏。

  D、 教师和幼儿一起玩变变变的歌曲,幼儿自己创编名字的节奏。

  3、 演唱练习。

  A、 一起演唱茉莉花,并带着微笑。

  B、 出示课件,幼儿体会歌曲的起伏感觉。

  C、 幼儿根据歌曲,配上不同的节奏型。

  D、幼儿分为两组,一组为另外一组伴唱。

  E、 幼儿分为两个声部,二重唱的练习。

  4、 结束活动:

  小树叶飞舞。

  幼儿根据相应的曲调,分辨出高低音、上行、下行音等等。

大班教案 篇5

  目标:

  1了解家乡最有特色地几条弄,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2引导幼儿用身体搭建古弄,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及合作精神

  3用游戏等形式加深幼儿对家乡的建设

  准备:

  西塘古弄的录像

  过程:

  一、了解古镇最有名最有特色的弄

  1、观看录像

  (我们的西塘因为桥多、弄多、廊棚多而出名,所以许多游客都来我们西塘旅游。今天老师请你们看看我们西塘最有名的几条弄堂,看的时候静静的,不要出声,看有哪些有名的弄,待会儿老师请你们告诉我的哦。)

  2、请幼儿用连贯语言讲述看到的弄。

  (刚才我们看到了哪些弄啊?请小朋友来告诉我。重点:石皮弄————最窄暗弄————有屋顶,便于邻居串门、四贤祠弄————最长的弄、计家弄、苏家弄、唐家弄————弄堂中住着一户大户人家,以这户人家的姓氏来命名的)

  3、教师小结

  刚刚我们看到的这些弄是我们西塘最有名最有特色的弄,是我们的(祖先)爸爸的爷爷,爷爷的爷爷保留下来的很老很老的弄,所以我们叫它古弄。

  二。学儿歌《古弄》

  小朋友我们一起把西塘最有名的,最有特色的古弄编成一首儿歌吧。

  1、老师一起念儿歌。

  2、附儿歌:古弄

  走走走古弄,古弄古弄像迷宫,古弄长古弄短,古弄宽古弄窄,古弄暗古弄多,走完古弄回头数,数也数不清。

  三、用人体搭建弄

  (老师请小朋友用我们的身体来搭建有名的有特色的弄堂好吗?我们先来搭一条石皮弄,你们动动脑筋看怎么样搭?)

  四、游戏:走古弄

  1、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走古弄的游戏吧

  2、介绍游戏规则

  (教师发出口令“石皮弄”,幼儿迅速用人体搭建相应的弄,搭完古弄后,幼儿边念儿歌,排头的幼儿一个跟着一个走到弄尾挨着幼儿站好,这样鱼贯式走古弄,用同样方法走四贤祠弄、暗弄,游戏几遍结束。)

大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打字机》是美国著名作曲家莱罗尔·安德森受到办公室里打字机发出的“嗒嗒”击键声和换行时的“叮”声的启发而创作的管弦乐曲。在组织这个活动时,我特别注意以下两点:(1)给予幼儿充分自主的学习机会。在整个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是让他们带着思考,反复地倾听、辨别音乐,逐渐形成仔细倾听、大胆猜测、严谨做事的习惯。(2)让幼儿多通道参与欣赏活动。教师主要引导幼儿用肢体表演的方式,不断地与音乐互动,循序{靳进地进行欣赏。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巧妙地给予提醒,以支持、引导孩子们顺和参与活动,达成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欢快的情绪与节奏特点

  2.能够用身体动作和乐器表现音乐的节奏和内容。

  3.体会合作游戏的乐趣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打字机》音乐、打字机图片、碰铃。

  活动过程

  (一)认识打字机

  1.出示打字机图片。

  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打字机图片)

  师:哪位小朋友说一下打字机是用来干什么的?

  师:我们再来看看下一张图片,这个人在做什么?(出示图片)

  师:这个人是怎么打字的?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一下

  2.讲述打字机故事,让幼儿了解有关打字机的知识。

  师:今天我们要和打字机来玩游戏,玩游戏之前我们先来听一听关于打字机的故事。

  师:今天老师也带了这首好听的曲子,来和打扮的小朋友一起来欣赏欣赏,欣赏之前老师又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小朋友们认真听,听完之后请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

  (二)完整欣赏乐曲《打字机》

  师: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

  (三)分段欣赏乐曲1,学习游戏动作,掌握关键节奏和表现关键情绪

  1.老师带领幼儿用打字、拍手的动作掌握节奏。

  师:我们再来欣赏一次,如果你听到打字的声音,我们就模仿打字的动作,有小铃铛声音发出的时候,我们就用拍手来表示。

  2.出示图谱,使幼儿更好掌握关键节奏。

  师:老师带来了这段音乐的图谱,我们看着图谱再来欣赏一次音乐。

  3.老师让幼儿用小椅子代替打字机,再次掌握节奏。

  师:为了让游戏更好玩,小朋友们也来当一当打字员,我们用小凳子来当打字机。

  (四)分段欣赏乐曲2,启发幼儿创编修理打字机的动作

  师:打字太久了,我的打字机出了一点问题,我的螺丝松了,我把螺丝拧一拧,小朋友们想一想你的打字机会出现怎样的问题。

  师:我们跟着音乐来把打字机来修一修。

  (五)分段欣赏乐曲3

  师:听一听我们的打字机修好了没有。打字机修好了,又能正常工作了!

  (六)用乐器来表演音乐的节奏和内容

  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一种乐器(出示碰铃),我们要用碰铃来演奏这首曲子。

  幼儿分为两组,一组为打字员,一组为演奏家,两组合作共同表演音乐的节奏和内容。

  (七)完整体验,协同游戏

  分角色随音乐做游戏。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实用的大班教案模板集合6篇】相关文章:

实用的大班教案模板集合8篇12-20

实用的大班教案模板集合5篇07-18

【实用】大班教案模板集合5篇06-18

实用的大班教案模板5篇06-27

【实用】大班教案模板六篇06-10

【实用】大班教案模板五篇05-21

大班教案模板集合8篇06-15

大班教案模板集合六篇06-07

大班教案模板集合九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