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2-04-15 14:28:40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8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一、预期效果

  1.应掌握的知识

  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学会一些比较的方法,体会轻重的相对性;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光靠看一看、掂一掂不能准确地比出物体的轻重,从而认识到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

  2.发展的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3.应培养的情感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设计要旨

  1.课标解读

  初步让学生感知“轻”、“重”的含义;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其中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通过观察、操作、尝试体验“轻”、“重”、“最轻”、“最重”的含义,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知识,在探索中辩析易错概念;第二个层面是练习,在练习中充分注意到问题的开放和答案的不惟一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是学会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是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3.学情认识

  学生对比较轻重、高矮、长短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对比较活动中的相对性认识不足,本单元就要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获得比较多少、高矮、长短、大小、轻重的相对性的认识。

  直接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等学生并不困难,但对间接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等等需要通过一定的推理才能获得,因而是教学中的难点。

  4. 经验介绍

  “轻重”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较大小、高矮、长短、厚薄等基础上开展的又一次体验活动。教科书在安排上体现了三个层次: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 “说一说”这一环节通过两个小动物玩跷跷板,使学生一眼看出谁轻谁重,认识到重量差别大的两个物体可以通过看得出比较的结果;“掂一掂”这一环节通过淘气和笑笑动手掂一掂,获得对轻重的感性体验,认识到用眼不能看出轻重的情况下可以用手掂一掂;“称一称”这一环节,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当看、掂都难以分辩物体轻重时,可以借助工具来比较,从而体会到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最后通过一组练习来使学生获得得间接比较轻重的方法,知道轻重和大小、高矮一样是相对的,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三、实施要领

  1、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2、教学流程

  序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辅导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

  1.师:星期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耍,它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出示主题图)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观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熊重、小猴轻)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轻的?

  师:从这幅图中你还能看出谁轻谁重?

  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谁轻谁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

  (板书课题 轻 重)

  2.你还能说出你身边的物体谁轻谁重吗?

  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发现相关数学信息。

  生1:大象重、小狗轻;

  生2:大象重、小熊轻;

  生3:小猴重,小狗轻。

  根据低年纸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特征,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并且由动物世界回到现实生活,体会“轻重”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1.掂一掂

  (1)让学生观察讲桌上的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说说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

  (2)为什么同样的书和文具盒,大家判断的不一样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证实一下谁说的对呢?请学生上来用手掂一掂,再把你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

  (3)请2~3名同学上台掂一掂。

  (1) 教师把文具盒里的文具取出来,再请2~3名同学掂一掂,说出谁轻谁重?为什么?

  (5)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与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交换东西掂一掂。

  (6)教师小结:文具盒和数学用眼睛看不能准确地判断谁轻谁重,我们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够比出谁轻谁重。

  (7)小实践:再选择桌上的其他东西掂一掂,比一比,与同学交流一下。

  2.称一称

  (1)出示重量接近的一个苹果和一个梨。

  (2)猜一猜:谁轻谁重?

  掂一掂:谁轻谁重?

  师:不管是猜一猜,还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办呢?谁又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3)小结讨论:你们能想出哪些办法?

  (4)出示天平秤。介绍在天平上比较轻重的方法,教师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让学生观察,现在你知道苹果和梨谁轻谁重吗?

  (5)分小组活动。

  拿出你们身边的学习用品,选择其中的两样,先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

  (2) 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比较苹果和梨谁轻谁重,我们发现要想准确地知道谁轻谁重,称一称是最好的办法。

  (7)出示一大块塑料泡沫和一小块铁。

  先说一说:谁轻谁重?为什么?

  再掂一掂、称一称。

  明确:比较轻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一定要实际掂一掂、称一称才能确定谁轻谁重。

  生1:文具盒轻、数学书重;

  生2:数学书轻、文具盒重;

  生3:文具盒和数学书一样重。

  得出:讲桌上的文具盒比数学书重。

  得出:现在文具盒比数学轻。

  如一本书和一个本子比,一本书和多个本子比,等等。

  学生猜测结果。

  小组讨论方法,交流意见。

  汇报交流,充分听取同学想出的不同方法,给予适当的评价。

  分小组进行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

  在“掂一掂”这个环节中,通过猜想、推测、实践等探究活动,把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探”,通过学生掂自己的物品,别人的物品,积累轻重的感性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实际问题。)

  在“称一称”这个环节中,通过设疑——讨论——操作——深化,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领悟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面临的新问题,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可贵的成功体验。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出示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怎样判断的。

  2.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说出一个西瓜和两个菠萝一样重,说明一个西瓜就比一个菠萝重,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可用实物演示一下。

  3.第3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谁最轻?谁最重?为什么?

  4.第4题

  这道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可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考的过程,再引导学生分析。

  独立判断,并说一说判断过程。

  练习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独立完成的、合作讨论的、指导完成的。通过三种练习形式,练习不同层次的题,难易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于较难的题目,通过讨论交流,也能顺利完成,达到数学目的。在练习中不限制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尽情表达,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学业诊断

  1.常见错误分析:

  常见错误分析

  1.比较轻重时,判断天平称翘起的那边重。

  缺少实际生活经验,不懂得天平称的原理。

  2.()比()重,()比()轻矮,各个量填反。

  缺少观察比较的技能和表达的方法。

  3.三种物体比较轻重,错误把数量多的判断为最重的。

  缺少实际生活经验,等量代换的思想理解有困难。

  2.诊断问题

  诊断1:()比()重?

  诊断目的:比较大小的方法以及表达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复习的内容是有关简易方程的知识,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公式,运算定律

  1、 出示表: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名称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请学生说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

  3、用字母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a表示单价,b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说出分别求总价、单价及数量的字母公式。

  4、练习:期末复习第16题。

  5、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做期末复习第17题。

  (1)原来每月烧的煤用30c表示;现在每月烧的煤用30×(x-15)表示。

  (2)学生计算现在每月烧煤的千克数。

  三、复习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

  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和等式关系是怎样的?

  2、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8题。

  学生练习。讲解第(3)题,在方程3x=y中y=21,先把y=21代人原方程成为3x=21再解方程。

  3、做期末复习第19题。

  请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

  4、做期末复习第20题。

  学生列方程并解方程。

  四、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征是什么?解题时关键是找什么?

  (2)请学生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做期末复习第21—23题。

  第21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并解答,根据已列方程写出另外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22题:

  师画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学生列方程解答。

  第23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

  六、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第10~1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教材提供学生熟悉的教室场景,让学生通过观察,领会上下、前后的含义,认识上下、前后的方位,再组织学生领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想想做做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习惯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2 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 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 观察:小朋友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黑板、讲台、课桌椅、小朋友)

  2 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

  3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认位置)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 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 (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 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

  2 讨论交流

  (1)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 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

  (2)小组汇报。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军前面

  (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 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3 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

  4 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

  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

  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

  5 游戏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2)拍手:

  上拍拍,下拍拍,

  前拍拍,后拍拍,

  你拍拍,我拍拍,

  上、下、前、后认得准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 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

  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

  2 想想做做第2题

  (1)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2)小组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3)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 想想做做第3、4、5题

  情境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投影演示动物图)

  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境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排队

  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情境3:(投影演示冰箱)

  小朋友,你能根据冰箱里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句话吗

  情境4:最后,小动物们还邀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呢!(投影演示组合家庭影院)

  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

  四、总结评价

  1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

  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2 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总评]

  认位置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具体地讲,这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悟上下、前后的位置 关系

  2 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描述物体所在位置,不但培 养了学生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

  3 选用了观察、讨论、游戏等生动活泼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喜闻乐见中主动探索位置关系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 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如小组同学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小组成员间开展互帮活动,把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等等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体会收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把出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2、使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积累初步的收集、数据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自己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在交流中体会画“√”作记录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具学具:

  硬币、题纸、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春天,是外出的好季节,你们喜欢春游吗?

  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春游。看我们班女同学准备了什么好吃的?

  你能用什么办法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来每种食物各有多少吗?

  其实你就是要把他们分类。那我们一看结果,数一数他们的数量。

  我们还可以把结果填在统计表里,大家一起来说。

  :上学期我们就是用这种先分类后数的方法来进行统计的。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新知识。(板书:统计)

  1、探索统计策略

  (1)男同学也带来了他们喜欢的水果,看,他们带来了什么,每种水果各有多少个呢?

  他们也向我进行了汇报,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比比谁最聪明,能一边听,一边数出来。(第一次放录音)

  你们数清楚了吗?老师也没有数清楚,你们能想想办法吗?怎样就能记下来。可以4人小组商量一下。

  (2)好,下面就用你想好的方法来记一记,可以记在这张纸上。(第二次放录音)

  谁记下来了?他们各有多少个?说说你的方法。(学生汇报)

  你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那你喜欢哪种呢?

  (3)看来大家都选到了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接下来就用这种方法再记录一次,比一比谁的结果最正确。(第三次放录音)

  学生汇报。

  看来孩子们感觉到了,记录的时候符号越简单就越方便、清楚。

  刚才,我们是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收集数据。

  2、呈现统计数据

  下面我们把这些数据在表格里。

  3、分析统计结果

  我们来分析一下统计结果,从这个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三、丰富练习,巩固新知

  1、巩固新方法

  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帮老师统计出了各种食物的数量,带上这些好吃的,我们出发吧!

  一路上,我们将会遇到很多这样的交通标志,你们认识吗?

  那我们就来统计一下遇到的路标吧!这次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完成,老师读,大家记,记在题纸上的第一个表里。

  学生汇报。

  2、直接应用,解决身边的问题

  坐着汽车一路颠簸,我们终于来到游乐园了,你看到了哪些好玩的?

  可老师不知道你们喜欢什么项目,怎么买票呀?

  那我们就现场统计。

  听好要求:

  (1)每人只能报一项自己最想玩的项目。

  (2)别人说的时候,你要认真地记在题纸的上。

  (3)自己报的时候,也不要忘了记下来。

  开火车,轮流报。

  把结果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

  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刚才,我们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自己遇到的问题。

  3、动手操作,亲自体验

  下面我们放松一下,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那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抛硬币”的游戏。

  (1)介绍游戏方法

  (2)介绍游戏规则

  谁来汇报你记录的结果?

  观察每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统计的次数足够多的话,可以看出正、反面出现的次数差不多,也就是说正、反面出现的概率相等。

  4、拓展练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时间不早了,该返程了!有交警叔叔正在路上统计过往汽车的数量,我们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帮帮他们,好吗?

  先看看有几种车?

  那你可得看清楚了,这次没有人来帮你报。

  这个路口1分钟内通过的汽车,我们一起来记录。

  看了这个表,你想说什么?

  交警叔叔谢谢你们的帮忙,一天的旅途该结束了,你们玩得开心吗?

  四、全课

  我们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又在玩中运用了知识,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一、准备练习

  (一)口算

  3.8+1.2 2.54 1.58

  1.50.3 0.64+0.16 7.6+0.24

  5-1.8 1.2580 3.64

  6.3+2.45+3.7 3.56-1.57-0.43

  0.87125 (2.5+0.9)4

  (1.5+0.25)4 0.64+1.44

  (二)口答,在□里填上适当的数.(说出依据)

  1.3.18□=1.2□

  2.(2.5+3.5)□=□□○□4

  3.□+4.3=□+0.86

  4.(2.51.2)□=1.2(□□)

  5.7.6-2.8-□=□-(□+3.2)

  (三)小结引入

  我们运用一些运算定律或者运算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在四则混合运算中,能不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使计算简便呢?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4

  1.82.58+1.81.42

  1.观察算式特点

  2.学生试做

  方法一:1.82.58+1.81.42 方法二:1.82.58+1.81.42

  =1.8(2.58+1.42) =4.644+2.556

  =1.84 =7.2

  =7.2

  3.观察比较: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第一种方法应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第二种方法只是根据一般的运算顺序)

  4.练习

  1.82.58+1.81.42+0.5

  =1.8(2.58+1.42)+0.5 (乘法分配律)

  =1.84+0.5

  =7.2+0.5

  =7.7

  5.小结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对简算有什么新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下面各题

  1.561.7+0.441.7-0.7

  11.72-7.85-(1.26+0.46)

  (二)计算下面各题,能用简便算法的用简便算法

  10.64+7.652.4+11.76

  12.9〔14.66-(1.3+8.2)〕

  9.83(3.8-2.3)+1.56.17

  6.752-〔4.7(0.54-0.38)+2.8〕

  15.4〔8(6.34-4.59)〕

  (三)思考题:填同一个数

  □-□+□+(□□□-□)=10

  四、课堂小结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虽然不能把整个题目简便计算,但是应该随时注意是不是有的步骤可以简算,能简算的,尽量使计算简便,不能简算的再按运算顺序计算.

  五、课后作业

  (一)计算下面各题,能用简便算法的用简便算法.

  1.10.64+7.652.4+11.76

  2.12.75[14.6-(1.3+8.2)]

  3.9.831.5+6.171.5

  4.15.4[8(6.34-4.59)]

  (二)新兴煤矿七月份产煤4.85万吨,八月份产煤5万吨,九月份产煤5.65万吨.平均每月产煤多少万吨?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能根据乘法的意义正确推导出9的乘法口诀,二年数学上:《第六单元-9的乘法口诀》设计。

  2、能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熟练的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重点、难点:

  9的乘法口诀的推导。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此行黑板、图片。

  教学过程:

  复习出示口算卡片

  生:开火车口算

  探究新知

  1、观察情境图

  看84页的主题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小组合作提出问题

  (1)有几条船参加比赛?

  (2)每条船上有几人?

  (3)2条船上有几人?

  (4)一共有多少人?

  2、师:(1)选择问题让学生思考、同桌交流举手反馈。

  (2)板书反馈结果

  生:观察用那种方法简便

  (1)用乘法简便。

  (2)小组合作编乘法口诀。

  (3)反馈交流、并展示。

  3、小黑板出示袋鼠跳格图

  指名学生填写并随时提问:

  4、口诀记忆

  齐读口诀,师生对口令

  出示83页3题

  生:独立圈出9的倍数,小组交流发现了什么?

  巩固练习

  1、教师口述:五九( )

  指名填、抢答。

  2、练习十九2题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课堂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几个几是多少,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提高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

  3、经历交流的过程,培养协作能力。

  重点、难点:

  会解决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是重点。

  加深理解几个几是多少 ?体验它的含义。

  教具准备:

  圆形、三角形图片、小棒,小学数学教案《二年数学上:《第六单元-9的乘法口诀》设计》。

  教学过程:

  复习:

  看图算式并说出表示的意义

  (1)( )

  (2)( )

  导入新课

  师:让学生根据每张课桌上有2人,提出数学问题。

  生:小组提问题,同时解答。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探究新知

  1、根据2题小组摆一摆,讨论用几个几的知识来描述存在的数量关系。

  2、用算式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巩固对几个几的理解。

  (1)做一做9、题,订正时重点说说式子的含义。

  (2)同桌讨论8题的做法。

  师:引导学生观察10棵树几个空?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1)看11题,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题意。

  (2)怎样计算,说出道理。

  总结评价

  大家学会了几种应用题。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给爸爸、妈妈题有关于这一节我们学习的数学问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合理整理乘法口诀表,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2、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能熟练的利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习重点、难点:

  整理乘法口诀是重点。掌握乘法口诀表示难点。

  教学具准备:

  小组准备全部乘法口诀卡片

  导入课题

  生:1、小组合作给学具袋里的乘法口诀卡片分类看看能发现什么?

  2、汇报小组的分类方法即发现。

  师:引导学生回答

  提问:(1)学过几的乘法口诀?各有几句?全部乘法口诀共有几句?你怎样知道的?

  小组合作、自主整理

  1、小组为单位用口诀卡片摆成自己喜欢的口诀表。

  2、展示评价,表扬大家认为整理的好的小组。

  师:出示乘法口诀表

  探索规律

  师:1、引导学生观察这张乘法口表。(横看、竖看、斜看)

  生:小组讨论整理,全班交流。

  应用拓展

  1、回忆口诀的含义,任意说出一句口诀表示的意义。

  2、游戏,比一比,赛一赛

  (1)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出示卡片,学生对口诀。

  (2)想一想:89页3题完成后总结做题的方法。

  (3开放练习:( )×( )=( )

  课堂小结

  这一节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课题:练习十三第3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特点,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2.在练习过程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加深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特点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通过学习三角形的分类这部分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对三角形的分类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进行复习和整理。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完成下面的板书:

  锐角三角形:3个角都是锐角

  三角形直角三角形:1个角是直角

  (按角分)钝角三角形:1个角是钝角

  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

  2.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运用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86~87页“练习十三”。

  1.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交流。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解法:

  解法一:180-90-45=45

  解法二:90-45=45

  教师引导学生对两种解法进行比较和优化,最后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三角形是不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第5题。

  这道题旨在让学生认识到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懂得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在对称轴上,并掌握对称轴的画法。

  先让学生独立操作,交流时教师强调对称轴的画法。

  3.第8题。

  课件出示习题中被遮住一部分的三个三角形。

  先让学生量一量露在外面的三个角各是什么角。

  提问:你能根据露在外面的角判断它是什么三角形吗?

  小组交流讨论。

  组织汇报交流得出:第一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第二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第三个三角形有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有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三、综合练习

  1.第9题。

  这道题是将一个直角三角形分成两个三角形,通过操作和交流找出规律,分成的两个三角形有两种情况:一是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二是分成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

  2.第11题。

  这道题是感受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四边形的内角和。当两个三角尺拼成一个三角形时,内角和是180,当两个三角尺拼成一个四边形时,内角和是360。

  3.第13题。

  由于题目中没有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具体有多长,因此需要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来判断,得出只能用20米作为三角形的腰。因此菜园的三条边长就是:10米、20米、20米。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最后进行解答。

  4.第14题。

  (1)让学生取出小棒摆一摆。

  (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摆法。

  (3)全班交流。

  师提醒学生注意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要大于第三边,所以“3、3、8”这种情况不能摆成三角形。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所以这一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又是陌生的。所以教学时,我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六一儿童节”联欢会的会场布置引入新知教学,既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紧扣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学中我也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积极创设情景,以激发学习热情。本节课我尽量考虑低年级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设计一些比较生动有趣的情景,如:找联欢会会场中的规律、画一画、图一图、找规律游戏、欣赏规律中的美等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动中学,在乐中学。

  二、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班级的学生中有聪明灵活的优秀生,也有较迟钝缓慢的学困生,因此在课堂上我尽量照顾到学困生的需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优生带动学困生,帮助学困生,以达到全面发展。当然我也经常请一些学困生尝试回答问题,并给以鼓励支持,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紧密联系生活,学有用的数学。本节课我都是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展开教学的,比如今天是5月31日,明天就是学生最高兴地“六一儿童节”,每年的儿童节学校都会举行一系列的活动来庆祝孩子们的节日,所以我就紧扣这个有意义的日子展开了教学,学生不仅学得开心,也觉得意义深刻。在比如“欣赏规律中的美”这一环节,通过欣赏生活中一些有规律的事物,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律,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本来我想让学生有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哟规律的事物却不能在课堂中完成,所以只好留着让学生当成课外的作业去完成,当然我也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得作业的。

  四、给与学习主动权,做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去探索规律,然后在集体的反馈中矫正,总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习,让他们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但是由于投影仪显示不够清晰等原因,课堂中也出现了各种不足的地方,如有些学生看不清图片的颜色,给教学带来一定得麻烦;在比如由于学具的不足,我只能把“摆一摆”的环节改成“画一画”,虽然学习目的同样达到了,但总感觉有些欠缺;另外由于我的一点紧张的情绪,把学生在操作时放点轻松的音乐让他们放松一下紧张的情绪的这一环节也给漏掉了,只有操作,没有音乐等等。这一系列的不足之处,都是由于本人的教学经验有限而引起的,这有待于以后不断地学习和改进。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格物体。

  2、通过涂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难点: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

  学具: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探究意识

  1、师:小朋友们,有谁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六一儿童节)是呀,明天就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学校准备举行一场联欢会,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可高兴了,都行动起来了,看课件演示:彩旗、灯笼和彩花。

  同学们有的剪了漂亮的彩旗,有的做了美丽的灯笼,有的折了各种颜色的花儿,想把会场布置得漂漂亮亮的。可是你们觉得这些东西这样摆放好吗?(不好)为什么呢?(因为不整齐)

  是啊,他们摆放得不整齐,如果能够按照一定得规律进行摆放,一定会更美丽的。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感知规律——认识简单的规律

  1、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能够找出这幅图里藏着的规律。

  (1)、四人小组讨论联欢上的规律。

  (2)、学生汇报:

  红旗的规律:黄红黄红黄红黄红……

  彩灯的规律:黄紫黄紫黄紫黄紫……

  花朵的规律:红绿蓝红绿蓝红绿蓝红绿蓝……

  小朋友队伍的规律:男女男女男女男女……

  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并说明找规律的方法,用虚线分一分,分成相同的几组。

  3、教师小结,明确“一组”的概念

  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彩旗、灯笼、小花和小朋友队伍的规律。像灯笼这样一黄一紫、彩旗的一黄一红、小花的一红一绿,和小朋友队伍里的一男一女,以及我们黑板上的两朵黄花,一朵红花,我们都把他们叫做一组。(板书:一组,齐读:一组)

  当我们找到图形排列的规律的时候,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在看一看是不是按照一组一组重复地排列(板书:重复),如果是我们就说他是有规律地排列。

  3、教学例2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能够又对又快地找出图里的规律,有几只小动物们听说;了,都来了,他们想和你们交朋友,但是他们也带来了很多的数学问题,并要求谁能够帮他们回答这些数学问题,他们就和哪个小朋友做朋友呢?你们想认识他们吗?(想)那就一起看看谁来了:

  课件出示小白兔和书本第88页的例2。

  (1)学生尝试画一画。

  (2)全班交流。

  4、教学例3。

  课件出示小猴子和例3。

  (1)学生尝试图一图。

  (2)全班汇报交流。

  (3)完成课本89页上面的“做一做”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画一画规律:

  师:小朋友们的眼睛真是太厉害了,个个都是火眼金睛。小松鼠觉得小朋友太聪明了,于是他带来几道更难得题目,有信心完成吗?(有)请把你的小手拿出来,你能用你灵巧的小手图出美丽的规律吗?请你打开书本89页和水彩笔,完成下方“做一做”的第2题。画出你喜欢的规律,先想一想你想画怎样的规律,想好的小朋友可以开始画了。

  ①学生画规律,师巡视,并注意表扬动作比较快的同学和提醒速度(画好的同学坐端正,同时也要注意时间,比一比哪个同学的动作最快。)

  ②汇报展示:(选几幅有代表性的)请小作者介绍自己的规律(或者其他同学找规律,并说说下一个图形会是什么。)

  四、游戏激趣,冲向另一个高潮

  师:同学们觉得找规律好玩吗?(好玩)下面老师想和同学们再来玩一个更有趣的游戏呢,想玩吗?(想)

  课件演示前两组图片,学生根据规律猜出下一张图片是什么。

  五、生活中的规律。

  师:同学们知道吗?规律不仅很有趣,而且还很漂亮呢?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课件出示)

  师:谁也能像这样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呢?

  五、总结延伸,拓展新知。

  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不仅学会了找规律(板书:找)小手还能画出美丽的规律,做出有创意的规律。有规律的事物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小朋友们课后能够多仔细观察,发现更多美丽的事物,下课。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比较有趣,联系生活比较紧密的一个知识点,对学生来说,规律其实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但是由于平时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所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8篇】相关文章: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8篇04-1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7篇01-27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五篇12-22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10篇06-26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精选19篇)03-25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通用20篇)04-13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五篇06-19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8篇06-09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六篇06-01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7篇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