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2-07-31 09:40:49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大班数学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大班数学教案三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看路线图,找出最合适的路线。

  2.体验活动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路线图和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周彦妤病了很长时间了,我们都很想去看看她,今天,我们先一起来研究一下怎样乘公交车去她家。

  二、看路线图

  1.出示路线图,寻找出发点和目的地

  这是一张公交车行车路线图。你能看出我们在哪里,周彦妤的家在哪里吗?(请个别幼儿到教师路线图上指出)

  2.观察路线的走向

  (1)这张图上还有些什么?你们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

  (2)幼儿提出疑问后,教师给予解释:图中的数字是指车的编号,例如“1”就是指1路车;在标数字的地方是车站,可以上下车或转车。

  3.寻找路线

  (1)提出要求:在小地图上找一找,一共有几条路线可以到达周彦妤的家?并记录在纸上。

  (2)请一个小朋友示范来找路线,并记录在纸上。

  (3)幼儿操作后,集体交流。

  三、选择路线

  1.找出最近的路线

  (1)猜测:在这3条路线里,你们认为那条路线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师数格子验证

  (3)幼儿操作后,比较哪一条路线最近。

  2.找出最省钱的路线

  (1)出示每路车的票价:1路车3元;2路车3元;3路车3元;4路车4

  元;5路车5元;6路车5元;7路车6元;8路车5元。

  (2)哪一条路线最省钱?为什么?

  (3)幼儿集体计算每一条路线所需要的钱,教师记录在纸上,进行比较。

  四、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找出“幼儿园到公园”“家到动物园”的几种路线,并找出其中最近和最省钱的一种方法,并记录到纸上。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目标 1、通过轴承各个零件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引导幼儿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

  2、幼儿在不断操作尝试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发展幼儿对数的辨别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准备: 各种型号的轴承若干,钢球零件若干,记录纸

  过程: 1、导入:教师出示数字宝宝,3、7、6告诉幼儿数字宝宝想和我们大家玩找朋友的游戏,游戏要求请与数字同等数量的幼儿玩找朋友游戏,大家唱完歌曲之后要两两小朋友拥抱在一起。让幼儿去发现规律,3、7个小朋友两两小朋友拥抱总有一个单的,6个小朋友两两拥抱就都可以找到好朋友。

  2、引出班级的钢球宝宝也想和数字宝宝们玩这个找朋友的游戏,请幼儿帮忙。

  教师讲述操作方法:拿与数字相等的钢球宝宝,让他们两两找好朋友,都找到好朋友的在记录纸上用一种方法记录,有一个没有找到好朋友的用另外一种方法记录。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操作点评,让幼儿先说钢球宝宝两两找好朋友都找到好朋友所对应的数字宝宝是双数,然后让幼儿说两两找好朋友总有一个找不到好朋友所对应的数字宝宝是单数。在讲评时教师刻意把10以内的双数和单数分开来摆放,同时引出单双数的概念:像这种数字宝宝所对应的事物两两找好朋友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我们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就叫双数,像这种数字宝宝所对应的事物两两找好朋友总有一个是单着的'我们就叫它单数。

  5、在幼儿认识了单双数,了解了单双数的基础上,让幼儿找找代表不同数量轴承的数字宝宝是单数还是双数,并找找身体以及教室内上的单双数,并让幼儿一一进行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让幼儿更进一步了解单双数的意义。

  6、让幼儿从凳子下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让幼儿说说自己拿的数字宝宝是几?是单数还是双数?如果幼儿错了,教师可以当场与其他幼儿一起进行验证。

  7、与幼儿玩反应游戏,在进行单双数练习的同时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

  8、让幼儿自己总结10以内那些数是单数,那些是双数。

  9、结束:师:你们知道10以内的单双数,那我们班小朋友的数量是单数还是双数你们知道吗?让幼儿先猜测,然后让幼儿在区角活动时运用老师教的验证单双数的方法去验证一下。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以同伴10个手指的“藏起”为情境进行10的减法算式的记录,体会减法算式在记录数量变化中的简单、便捷。

  2.比较同伴间10的减法算式记录条目的多、少、一样多,体会“有顺序”的操作活动给记录带来的帮助。

  3.在游戏活动反复进行中,增进幼儿对“一”、“一”等符号的理解。

  4.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有过两两结伴进行合作运算和记录的经验。

  2.教师自制10只手指分别藏起1个到9个的图片,以及对应的10的减法算式PPT课件。

  3.记录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手指游戏。

  和幼儿一起玩他们所喜欢的手指游戏。

  师:你有几个手指头?你喜欢它们吗?你会用手指头摆造型吗?这个造型要用几个手指头?

  (这一环节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从对手指游戏、手指造型的自由表现中’,丰富和加深幼儿有关手指和数量的特殊表象,为接下来的数的运算活动建立“跳板”。)

  2.看“图”玩游戏——手指头,藏起来!

  (1)介绍游戏玩法,激发幼儿的兴趣:老师喜欢一个“藏起来”的手指游戏。我来藏,你来猜,看看能不能猜出老师藏了几个手指头。

  (2)教师演示,幼儿猜测。幼儿猜测后,教师追问:你怎么猜得这么准的呢?鼓励幼儿把自己的观察、思考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我知道少掉了××,它们一共是4个,所以藏起了4个”。

  (3)鼓励幼儿自主玩这个游戏。教师可以用激将法,比如说:你们会玩这个游戏吗?让你看“图”玩“藏手指头”的游戏你能行吗?

  (4)出示“图卡”,逐张和幼儿讨论图画的意义:这是什么意思?提醒你们藏几个手指头?

  (5)幼儿自主看“图”游戏。

  (由“藏起”的游戏,自然引发到对“少掉”的直观理解,再分别与数学符号“10”、“一”、 “4”等之间建立更进一步的联系,引发幼儿自主建构“10一4”这一算式中所隐藏的数学运算意义,并通过自身的实践——也来玩“藏起”游戏,在动作表现中不断巩固和加深对减号以及减号前后数字的理解认识。这个过程必须以孩子自身的反复动作为基础建构,孩子的理解认识才能深入透彻,日后的应用也才有可能自如流畅。)

  3.“示意图”大变身——看看“?”来回答。

  (1)将“10一1”变化成“10一1=?”,引导幼儿观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什么意思?如果让你来回答这个“?”你会怎么回答?

  (2)结合情境小结“10—1=9”所表达的完整意思:原来是10个手指头,藏起了一个手指头,还剩下9个手指头。

  (3)通过追问,引导幼儿理解各种符号的意义:“一”后面的数字是什么意思? “=”后面的数字又是什么意思?

  (4)出示图片“10一4=?”,引导幼儿思考:你会回答吗?你怎么回答出来的?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

  (5)请幼儿自主出题进行运算:让你来出“题目”考考大家,你还会出些什么题目?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及时书写算式,并引导集体中的其他幼儿及时回答。

  同时引导幼儿思考:哪些题目我们回答比较快?为什么?有没有什么方法把那些让我们“回答得慢”的题目再快一点呢?

  小结:如果让你给今天我们玩的这个游戏取个名字,你说是什么游戏? (10的减法)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图”就是“减法算式”。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的数学教案01-12

大班算式数学教案03-25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1-21

大班趣味数学教案01-12

大班吃鱼的数学教案01-13

大班情境数学教案01-18

大班数学教案04-08

大班《新车出厂》数学教案08-15

大班数学教案《测量》04-04

大班《数积木》数学教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