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2-08-24 16:41:22 语言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大班语言教案合集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大班语言教案合集五篇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分享与交流中,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树对人、对环境的重要作用,感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树。

  2、懂得爱护树木的重要性,增强幼儿爱护树木的意识。

  3、让幼儿知道我们的生活和树有着密切的关系。

  4、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经验:已参加过和树做朋友的经验,进行过“树有什么作用”的调查问卷。

  物质准备:图片、“树真好”散文录音、记号笔、绘画纸

  活动过程:

  一、树

  1.(出示汉字“树”)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字,这个字你们认识吗?(树),你在哪里看见过树?

  2.小结:在马路边、公园里、小区里、小河边、家里都有树,我们生活周围到处都有树。

  二、树真好

  1、为什么人们要在马路边、公园里、小区里、小河边、都种树?那么你想在树下干什么呢?

  总结:我们可以在树下做许多事,是啊,“树真好”。(同时出现汉字)

  2、欣赏教学课件《树真好》。

  三、树的作用

  1、树真好,那么树到底还有什么作用呢?前几天,我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了一个调查,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说说,你调查到了什么?

  2、人们为什么要种树,树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好处?——孩子交流自己的问卷。(先请孩子拿着自己的问卷互相交流,然后教师选取几张有代表性的,请个别幼儿介绍。)

  3、老师小结:树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有挡风固沙的作用。(教师边总结边出示图片)

  4、请小朋友也来画一画树的用处、或者画出你想在树下干什么。

  四、介绍交流

  请幼儿向同伴或老师介绍自己的作品。

  五、争做护绿小卫士

  1、树有那么多的用处我们的生活离得开树吗?树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小朋友来争当爱护树朋友的宣传员,争做护绿小卫士。

  2、从爱护幼儿园的树朋友做起,进而关心、爱护身边其他的树朋友。

  活动延伸:

  在家园互动活动中可以让幼儿和家长设计一些爱护树朋友的倡议书或标记牌。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树真好》,题材“树”来自于幼儿生活之中,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常见的一种植物,对幼儿来说开展这样的题材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乐于参与的。大班综合活动《树真好》的整个设计内容整合了科学、绘画、社会、语言领域的内容,从各个方面促进了幼儿的发展,让幼儿从多个角度获得了“树”的一个完整概念。《树真好》我充分地考虑了活动的探究性,活动中提供了两大环节让幼儿去探索和发现,使幼儿积极、主动地获得了许多知识。同时,活动中也建立了新型的师幼关系,教师始终以一个倾听者、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之中。

  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植物,但是,这也从未引起过孩子们的注意,虽然孩子们天天接触这些东西,却很少思考些什么问题,于是,想通过这样的一个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共同来关心身边的一些东西,共同探索奇妙的植物世界,同时让孩子们养成一种喜欢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会发现一些自然现象,并想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学习方法,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识,去结识更多的植物朋友,让孩子真正喜欢植物,喜欢大自然,知道我们的生活和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离开了植物,人类将无法生存。

  小百科:树是具有木质树干及树枝的植物,多年生。一般将乔木称为树,主干植株一,分枝距离地面较高,可以形成树冠。树有很多种。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故事《怪小树》

  教学目标:

  一、 引导幼儿理解童话的主要情节及人物形象特点,初步学习归纳作品的主题。

  二、 帮助幼儿体验关爱别人会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感。

  三、 帮助幼儿感受美丽、灵巧、光秃秃等词汇。

  教学准备:

  一、 磁铁活动教具“怪小树”,小蚂蚁,各种形状的小树叶及桔子、苹果、枣子、梨。

  二、 音乐磁带。

  三、 电脑软盘。

  教学过程:

  一、 讨论:树叶有什么作用导入本课。

  二、 分段分层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讨论,帮助幼儿初步感受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分段讲述故事。

  提问:1、只剩下一片小树叶的时候,小树是怎么想的?

  2、小树会救小蚂蚁吗?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现在小树变得怎么样了?

  4、这棵怪小树,怪在哪里?你喜欢吗?为什么?

  三、 给故事起名字叫《怪小树》

  四、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第二次完整讲述故事,进一步引导幼儿熟悉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初步学会归纳主题。

  五、 讨论:

  1、 故事中为什么说小树是怪小树?

  2、 大家想什么办法帮助小树?

  (小树是怎样变成怪小树的?)

  3、 大家为什么都愿意帮助它呢?

  4、 如果你来种怪小树,你希望怪小树上结出什么东西?回家以后把它画下来。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语言:新奇的世界

  重点难点

  学习用新奇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

  对自己观察的事进行描述

  教学目标

  1.聆听故事,学习一新奇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

  2.能以小老鼠的视角进行具体的描述。

  组织形式

  集体

  教学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环境准备

  挂图,故事磁带

  过程与策略

  一、 教师讲述故事开头引出课

  1.出示挂图一,教师讲述故事开头,引导幼儿想象。

  2.请幼儿将自己想象的树林景象描述出来。

  3.教师小结幼儿的讲述,并以概括。

  4.出示挂图二、三、四,请幼儿将自己的的想象与画面上呈现的场景结合起来描述。

  5.引导幼儿说说,小老鼠描述树林里的新奇景象。

  二、讨论

  1.教师带幼儿去幼儿园的绿地,引导他们自己的想象仔细的观察。

  2引导幼儿一边观察,一边表述。

  3.小结幼儿的观察与表述。

  有 效 语 言 设 计

  1.清晨的树林里有什么样的情景?小老鼠看到什么听到了哪些声音?闻到了什么味道?

  2.小老鼠是怎么讲述给妈 妈听的?

  3.小老鼠是会怎样描述树林里的`新奇景象?

  4.为什么小老鼠会发现树林里很新奇、很有趣呢?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能认真倾听,学习按线索想象创编故事,会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二、活动流程

  完整听声音,熟悉故事角色→分段倾听讲述,了解故事脉络→再次倾听声音,幼儿创编故事

  三、活动准备

  录音机

  磁带(录有狗悲伤叫声、鸟叫声、狗高兴吹口哨声)

  磁性教具(狗悲伤样、鸟飞来样、狗高兴样)

  四、活动过程

  一、熟悉故事角色:小朋友听听,这个声音故事里讲的是谁?你觉得它们在干什么?(完整倾听)

  提问:故事里讲的是谁?你觉得小狗、小鸟在干什么?

  二、了解故事脉络:

  1、请小朋友仔细听听,小狗的叫声是高兴、生气,还是悲伤呢?它可能会说什么呢?(放狗悲伤声,幼儿倾听)提问:小狗的叫声是高兴、生气,还是悲伤呢?它可能会说什么呢?

  2、(导入)小狗的叫声很悲伤,原来小狗落难了,它可能会碰到什么困难呢?或者是小狗可能发生了什么危险呢?我们再来听听,边听边想,等会儿把小狗落难的 事来讲给大家听听。(再次放狗悲伤声,幼儿倾听)提问:你觉得小狗可能会碰到什么困难呢?或者是小狗可能发生了什么危险呢?

  3、(导入)小狗落难了,它伤心地哭着,着急地叫着:“汪汪,谁来帮帮我?谁来救救我?”它的叫声被一只小鸟听见了,小鸟顺着声音很快找到了小狗。小鸟会怎样安慰小狗呢?我们来听听小鸟说了什么?(放小鸟声,幼儿倾听)提问:你觉得小鸟会说什么?你认为小鸟会想什么办法来帮助小狗呢?

  4、小朋友想了许多办法帮助小鸟,小狗终于得救了。这时候,小狗是悲伤还是高兴呢?听听小狗高兴地在干什么?它可能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呢?(放狗高兴吹口哨声,幼儿 倾听)提问:你觉得小狗高兴地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三、幼儿创编故事:

  1、小朋友乐心帮小鸟想办法营救了落难的小狗。我们再来完整地听听这个声音故事,边听边给故事起个名字,听完后请你来讲讲你听到的声音故事,比比谁讲得好听,谁讲得有趣。(幼儿完整倾听)

  2、提问:谁来做故事王讲你听到的声音故事?

  3、小结:小朋友讲了情节不同的声音故事,回去后讲给爸爸、妈妈听听,下次我们再来开故事会,比比谁讲得故事新颖、与众不同。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喜欢猜谜活动,并根据谜面提供的线索猜出谜底。

  2、探索谜语和儿歌的区别,了解谜语特性。

  3、积极地参与猜谜、遍谜活动,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知了、荷花图片

  2、创编谜语需要的图片(西瓜、电风扇、伞)

  活动过程:

  一、回忆猜谜经验,激发幼儿猜谜的兴趣。

  1、小朋友都玩过猜谜的游戏,怎么才能猜出谜底呢?

  我们都是通过谜面提供的线索猜出谜底的。

  二、集体猜谜语,能够根据谜面特征猜出谜底。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则谜语的谜面,请小朋友仔细听,猜猜谜底是什么?

  2、教师念谜面。(说鸟不是鸟,躲在树上叫,自称啥都知,其实全不晓)小朋友你们知道谜底是什么吗?为什么?

  3、出示谜底图片,引导幼儿理解谜面的字面含义。

  你是怎么知道谜底是知了的?引导幼儿分析谜面的含义和谜底的关系。

  知了会飞但是它不是鸟,而且喜欢躲在上叫知了知了…,听起来好像什么都知道,其实它什么也不知道。

  4、教师朗诵另一则谜语的谜面,请小朋友也来猜一猜。并引导幼儿分析谜面的含义和谜底的关系。

  5、教师朗诵谜面。(池中有个小姑娘,从小生在水中央,粉红笑面迎风摇,只坐绿船不划浆。)

  6、小朋友你们知道谜底是什么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出示荷花图片。

  三、通过讨论,探索谜语和儿歌的区别,节谜语的基本特征。

  1、小朋友你们觉得谜语和我们平时念的儿歌一样吗?有什么地方相同?有什么地方不同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儿歌和谜语的认识。

  2、教师总结:谜语有谜面、谜底。谜面一般就是一首儿歌,叫做“谜语歌”。谜语和其他儿歌的不同在于,儿歌里不能说出所要猜的物体的名字,而是把它的外形、特点等说出来,猜谜的人根据谜面的意思动脑筋猜出谜底。

  四、尝试根据事物的特征创编谜语。

  1、出示一张实物图片,引导幼儿集体尝试创编。

  2、小朋友,这是什么?西瓜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谁能试着编一句谜语?

  3、在进行创编的时候,我们不能说出被猜物体的名字,但要描述出其主要的特点。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的教案06-28

大班语言的教案02-18

大班语言教案教案10-13

大班语言教案《花的语言》01-02

花的语言大班语言游戏教案03-12

神奇的语言的大班语言教案03-09

大班语言游戏《花的语言》教案03-10

神奇的语言大班语言教案07-07

大班语言照片教案03-16

大班语言《飞机》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