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开学了教案

时间:2022-08-26 10:51:20 大班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开学了教案(通用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开学了教案(通用8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开学了教案(通用8篇)

  大班开学了教案1

  新学期,幼儿从中班升入大班,升级的快乐与自豪,面对焕然一新的环境,孩子就像进入了童话乐园,她们个个兴高采烈,喜气洋洋。让他们兴奋得欢呼雀跃,而追逐打闹,甚至是小小恶作剧都是他们自我快乐的一种表现形式。虽然是大班的幼儿,安全意识有了,自我保护能力强了,但对事情后果的预测能力还不够完善,更无法预见到教室有限的空间和桌椅玩具存在的安全隐患,因此,新学期对他们最常见的追逐打闹行为进行正确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我将活动目标定位于:

  1、通过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在幼儿园的每一个区域追逐打闹是危险的行为,教育幼儿不在室内或楼道做危险的事情和动作。

  2、在上课和游戏中,正确引导幼儿分清追逐打闹危险的场所和安全的场所。提高日常生活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动画故事、儿歌朗诵。

  2、幼儿有一定的安全知识,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事情。

  活动重点:

  教育幼儿不在室内或楼道做危险的事情和动作。

  活动难点:

  教育幼儿能分清在教室、楼道追逐打闹危险的场所和安全的场所。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过程:

  1、在“不在教室追逐”的音乐声中,师生谈话:“我们升入大班了,来到了漂亮的教室,怎么才能玩得安全又快乐呢?”

  2、“可爱的小熊也上大班了,我们来看看他到了漂亮的教室在干什么?”

  1)欣赏动画故事“小熊追逐小伙伴”。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教室里东西很多,追逐很危险,抢东西是错误行为。小熊做了一件什么事?他错在哪里?为什么不能在教室里追逐?

  3、引导幼儿欣赏根据故事创编的诗歌“不在教室里追逐”,学习有感情地朗诵。

  4、游戏:数一数。帮助幼儿正确判断危险、安全的追逐玩耍的场所。

  提高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总结

  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全体师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引起注意,如果忽略了这项,其后果不堪设想。

  大班开学了教案2

  活动目标:

  1、 能掌握诗歌的内容,会用不同的语气朗诵诗歌,较有感情。

  2、 对做大班小朋友有份自豪感。

  活动准备:配乐的诗歌朗诵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 创设情景:教师讲述自己的遭遇“有一天我到一个幼儿园去参观,碰一个小朋友正在帮弟弟妹妹穿衣服,我问他:“你是哪个班的?”他自豪地对我说:‘我是大班小朋友!’我夸他真能干,他说‘这些是我应该的’。他还朗诵了一首诗歌给我听,你们想听吗?”

  2、 老师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诵诗歌两遍。

  3、 引导幼儿掌握诗歌内容

  (1) 诗歌的名字叫什么?

  (2) 诗歌里小朋友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4、 幼儿跟老师一起朗诵诗歌两遍,学习新词“夸奖”

  5、 分句练习。老师一句,幼儿一句,也可反过来。

  6、 将幼儿朗诵的进行录音,并欣赏。最后请声音响的大声朗诵一遍。

  一、教育教学目标

  1、巩固幼儿已有的一日生活常规和各种生活习惯。

  2、引导幼儿实现以家庭生活为主到以幼儿园生活为主的转变,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各个活动环节中。

  3、学会关心和帮助中小班的弟弟妹妹,学会和同伴团结友爱,学习用关心爱护的语言和小朋友交往。

  二、教学准备

  1、保教人员检查活动室内外的安全。

  2、课前带孩子参观幼儿园,进一步熟悉周围的环境。

  3、毽子

  三、活动过程

  (一)入园活动

  1、热情接待幼儿入园,师幼相互问好。

  2、通过“问、看、查、摸”对幼儿晨检,消除安全隐患。

  (二)谈话活动

  1、让幼儿谈谈自己的新变化,新感觉,知道自己又长大了一岁。

  2、启发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应怎样做,才是个有礼貌的小朋友。

  (三)如厕

  在分组排队上厕所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户外活动

  师幼一起踢毽子。教育幼儿在户外不乱跑,听从教师的指挥。

  (五)室内活动

  1、说说自己的新发现:

  (1)教室里有哪些安全隐患?

  (2)厕所有哪些安全隐患?

  (3)户外有哪些安全隐患?

  2、做好哥哥,好姐姐

  知道做表率,不欺小,尊长辈,讲安全。

  (六)离园活动

  1、仔细听值日生叫名字,不跟陌生人走,拉紧家长的手,以防走失。

  2、知道靠右走,不抢行。

  3、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入园。

  (七)延伸活动

  家长给孩子讲生活中的安全知识,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实现家园共育的教育目标。

  大班开学了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推理的方法进一步感知8以内数的组成。

  2.学习运用互换和互补规律,猜测抓握花片的数量,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花片若干、记录纸和笔。

  2.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可爱的鸭子》。

  (三)活动过程:

  1.以拍手歌的游戏复习7的组成分解。

  玩法:先确定一个数"7",教师拍一个数,幼儿拍一个数,两个数合起来是前面确定的数"7";接着教师在黑板上依次出示7的三组分合式(即1和6、2和5、3和4),引导幼儿用互换规律说出另外三组分合结果。

  2.以游戏"猜一猜"学习8的组成。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每组都有8个花片、记录纸、笔。一个藏,一个猜。藏的幼儿把花片分别握在两只手里,出示其中一只手的花片数量,让猜的幼儿根据其数量推测出另一只手握的花片数量是几。猜对了之后把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同时用推理的方法推出另一组。如:出示花片"1",另一幼儿猜"7",并记录结果,同时再推出另一组是7和1。

  3.师幼分享交流。

  师:8有几组不同的.分法?

  幼儿结合记录纸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有序地排列分合的结果。

  引导幼儿发现一边每次多1、另一边每次少1和互换规律。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继续投放游戏材料,让幼儿继续玩"猜一猜"的游戏,引导幼儿巩固8以内数的组成分解。

  活动反思:

  优点:本次活动选自山大版教材《学习8、9的组成》,我根据我班幼儿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特点,只进行8的组成。从一开始的问答游戏:复习7的组成到接下来的看图片发现蝴蝶的不同,再到后来操作圆点卡片自由探索8的组成,到最后的内化迁移的游戏巩固,整个活动环节流畅,《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是有用、有趣的。因此在此活动中贯穿了很多游戏,以便与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感到数学的乐趣。幼儿对这些游戏也非常感兴趣。

  不足:

  在刚开始幼儿自己观察发现数量关系是一个很好的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方法,老师将这一环节直接给出幼儿答案:蓝蝴蝶有几只,黄蝴蝶有几只,天空中飞的有几只,落在花上的有几只。在幼儿操作圆点卡片的时候,部分幼儿直接将8的组成式摆出来了,并没有按照操作圆点卡片的步骤进行摆出。

  大班开学了教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

  2.探讨科学有序地合理安排不同物体的空间。

  活动重、难点:

  1.重点:通过操作,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

  2.难点:探讨科学有序地合理安排不同物体的空间。

  活动准备:

  若干个(盘子、纸杯、乒乓球、玻璃球、沙子、玻璃瓶)、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郑老师昨天答应你们要给你们带来好玩的玩具。瞧!看看这是什么?好,我们现在要上课,我们先把它收起来吧。师:噢,刚刚我们的箱子是盖得紧紧的,而现在盖不紧了,为什么呢?(幼儿说一说)好,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要请你们做一个实验。

  二.观察实验用品,说说乒乓球、玻璃球和沙子有什么不同?

  师:小朋友们看,老师这里是什么呀?谁愿意来说一说,乒乓球、玻璃球、沙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2.教师小结乒乓球球大大的,圆圆的,玻璃球小小的,圆圆的,而沙子又细又小,当我们把沙子抓起来时,沙子会从我们的指缝里流下来。

  三.幼儿探索,尝试把沙子、乒乓球和小玻璃都装到一个瓶子里。

  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们,把这三个杯子里的乒乓球、玻璃球和沙子都装到这一个玻璃瓶里,还要把盖子盖紧,小朋友,你会装吗?现在老师要分组,看哪一组最爱动脑筋,能把他们都装进去。

  2.教师说明纪录表的使用,并让孩子们自己选出纪录人,指导幼儿纪录实验结果,同时让孩子注意操作规则:要把一种材料放完,再放第二种材料,而且把它们都放完;操作时我们要轻拿轻放,不要把沙子撒在外面。

  四.说一说我的发现

  1.师:有的小朋友已经装完了,请你们拿着纪录表坐到前面来,没有成功也不要紧,把你的怎样装纪录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师: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装的?你成功了吗?(纪录表板书)

  五.引导幼儿把瓶子里的材料放回各自的杯子里,再进一步探索成功的装瓶方法。

  六.交流和讨论实验结果教师提问:这一次你们都成功了吗?讨论:为什么先装乒乓球,再装玻璃球,最后装沙子的方法比较容易成功呢?

  七.引导幼儿懂得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空隙的,要学会合理安排物体的空间师:先装乒乓球,因为乒乓球占的地方大,然后放玻璃球,这样玻璃球就把大的空隙给填上,最后我们再放沙子,这样沙子又把更小的缝隙也给填上了,所以最后它们都装了进入。

  八.括展幼儿对物体间间隙的理解,引导幼儿再次尝试:装满的瓶子还能装上半杯水吗?为什么?(因为水把最小的缝也给填上了)师:好了,今天的实验做完了,你们还记得老师带来的那箱玩具为什么拿出来又装不进去了呢?(应该先放大的再放小的)

  乒乓球,玻璃瓶,小朋友,记录表,教学

  大班开学了教案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简单规律(自然现象及特定的规律)。

  2、养成幼儿细致观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3、体验思维训练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各一(○□○□○□;○□□○□□○□□;○□△○□△○□△);“奇妙的书”教育挂图(封面是彩虹,从第一页到第七页依次是一颗红色的草莓、两个橙色的橘子、三根黄色的香蕉、四个绿色的西瓜、五株青色的奈果、六颗蓝色的梅子、七串紫色的葡萄:图片几组(从儿童到少年到成人再到老年人;从树芽到小树再到大树;从鸡蛋到小鸡再到母鸡,等等)。

  2、学具准备:操作纸、记号笔、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若干。

  三、活动过程

  1、依次出示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请幼儿读一读每张范例条上的图形是什么,发现了什么规律。

  (1)出示范例条○□○□○□,提问:有哪些图形宝宝在排队呀?它们的队伍是怎么排列的?它们的队伍后面还可以怎么排呢?它们的队伍排列得很整齐,我们用字母来表示可以看得更清楚,用A表示圆形,用B表示正方形,它们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呢?(引导幼儿AB AB AB分组,教师在范例条的下方记录,帮助幼儿小结规律。)

  (2)出示范例条○□□○□□○□□,提问:看看它们是谁?都是怎么排的?它们的队伍后面应该怎么排列呢?它们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呢?(引导幼儿ABB ABB ABB分组,教师在范例条下方记录,帮助幼儿小结规律。)

  (3)同样,出示范例条○□△○□△○□△,引导幼儿小结ABC ABC ABC排列的规律。

  2、教师出示教育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找出书中的规律。

  (1)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从封面到第三页。

  封面是彩虹,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第一页上是一颗红草莓;第二页上是两只橙色的橘子;第三页上是三根黄香蕉。请幼儿依次猜猜后面几页上有什么,是怎么猜的。(按照页码猜水果的个数,按照彩虹的颜色来猜水果的颜色。)教师肯定幼儿的猜测,再引导幼儿完整地阅读大书,发现书中的规律。(水果的个数跟书页数一样都是从少到多;水果的颜色跟彩虹颜色排列的规律一样,都是从红色到紫色。)

  (2)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现象和事情,比如说人的生长规律(出示图片)都是从小慢慢长大,最后变老。植物也是这样(出示图片),树从树芽到小树苗慢慢长大,最后变成大树……鼓励幼儿将自己知道的事物的规律和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

  3、幼儿操作活动(自由选择操作材料)。

  (1)看图形找规律,用字母表示出来。

  (2)按照排列规律画出图形。

  (3)按照动物生长的规律,排列图片。

  幼儿展示操作结果,教师进行评价。

  4、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几种简单的规律,这些简单的规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能发现,让我们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规律,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很高,教育活动的环节紧紧相扣,层层递进,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融入生活中,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精干简练,突出重点。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练习,并运用到生活中。

  大班开学了教案6

  活动目标:

  1. 知道如何向别人介绍自己。

  2. 愿意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并初步了解班级的其他同伴。

  3. 乐于和同伴、老师交往,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的一员的快乐生活。

  重点难点:

  重难点:怎样自我介绍,与同伴交流,体验集体生活。

  活动准备:

  1.板书

  2.白纸、勾线笔若干。

  活动过程:

  1. 组织教学。

  2. 教师自我介绍,与幼儿交朋友。

  a. 教师: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一个新的集体。我是你们的老师,我们以后就要一起学习、生活一学年。你们遇到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希望我们能成为好朋友,好吗?

  b. 出示板书,向幼儿介绍自己的工作、兴趣、爱好等。

  C. 教师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进行自我介绍。

  d. 师小结:自我介绍的时候声音要响亮,可以介绍自己的姓名、以前所在班级和现在所在班级等。还有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以便让大家更加了解自己。

  3. 引导幼儿利用纸和笔制作自己的“名片”。

  4. 幼儿分组与同伴相互介绍、相互了解。

  5. 每组推荐一名幼儿在集体面前进行自我介绍。

  6. 以儿歌“找朋友”的方式结束活动。

  大班开学了教案7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长大了,还有一个学期就要成为小学生了。

  2、了解班级环境,重新选组,并能为小组设计标志。

  活动准备:

  1.布置好班级环境。

  2.白纸人手一张,水彩笔。

  活动过程

  1.谈话;最后一学期。

  了解开学了,小朋友在幼儿园只剩下一个学期了,要珍惜这幼儿园最后的几个月。

  2.熟悉班级环境及游戏材料。

  (1)幼儿自由参覌班级环境,观察游戏材料的和摆放。

  (2)交流自己的发现,说说活动室里自己最喜欢的地方。

  (3)老师:介绍班级环境,同时巩固幼儿对班级常规的认识。

  3.自由选组。

  (1)幼儿讨论并确定新的小组名。

  (2)幼儿自由选组,注意男女搭配。

  (3)各个小组成员商量小组标记。

  4.幼儿为小组做标记。

  (1)每位幼儿为小组设计并绘画标记。

  (2)将同一组幼儿的作品集中在一张纸上,并固定在桌子中央。

  大班开学了教案8

  一、活动目标

  理解成长的概念,明白成长不仅是年龄的增长,并从中产生积极情绪。

  二、活动重点

  理解社会环境的变化对自己成长的影响。

  三、活动过程

  1.升旗仪式

  仪式前,叮嘱孩子们这是新学期第一次升旗仪式,大家要认真对待,是对20xx年抗疫一线的医生、护士、社区服务人员、志愿者的致敬。

  通过老师的引导,这次的升旗对于孩子们来说会变得不一样且郑重,他们也会在仪式中升华出尊敬、崇拜、感恩的情感,是一次很好的成长教育。

  2.园长发言

  3.游园活动

  与小班同学不一样,升入中班的幼儿对幼儿园环境已经比较熟悉了,在游园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看一下幼儿园有哪些变化,思考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班级谈话

  老师讲述最近一段时间自己的成长,涉及到学会的技能、学到的知识、学到的道理,并将疫情这一要素融入当中。

  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在上述几个方面的成长,尤其是因为疫情,大家都在哪些方面有了改变,懂得了哪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帮助幼儿认识到,成长并不只是年龄的增长。

  5.熟悉常规

  带着幼儿熟悉常规,引导幼儿指出,哪些规则是为了让身体更健康,哪些是为了保证自身和小伙伴的安全,哪些是为了帮助自己成长为一个更有礼貌、更优秀的大孩子。

  在对常规的分类与分析中,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要遵循常规,在日后的一日生活中不需要老师提醒也可以自觉遵守。

  6.总结

  孩子们,两个月不见,你们都变成大孩子了呢!你们知道,什么是大孩子吗?大孩子平时都做什么呢?

  是的,20xx年已经走入了下半年,我们这漫长的人生又往前走了一点点。但是大家都知道,因为疫情,医护工作人员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我们没法儿完全体会患者的痛苦,也没法儿完全想象抗疫一线人员到底付出了多少。

  但我们明白,今年,要成长为一个大孩子需要太多的勇气和幸运。恭喜你们,恭喜你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平平安安地长成一个大孩子。

【大班开学了教案】相关文章:

开超市大班教案03-25

开超市大班活动教案03-24

大班语言教案:开汽车03-24

大班我要上小学了主题教案04-14

大班音乐《花儿朵朵开》教案02-26

大班《花儿开》主题活动教案范文12-11

花儿开、大锣小锣大班音乐教案04-15

大班美术教案花越开越大06-22

大班我上小学了毕业主题教案11-18

大班音乐花儿朵朵开教案及反思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