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3-03-06 10:57:19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热】四年级数学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四年级数学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52~53页小数的读写法,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习九的第6~7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读、写小数。

  教具准备:幻灯、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0.2是()位小数,表示()分之();

  0.15是()位小数,表示()分之();

  0.008是()位小数,表示()分之()。

  2、0.4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07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138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二、新课

  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谁能举出一些小数的例子?

  (0.20.050.0050.01……)

  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小数点左边的数都是0)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小数吗?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1.540.63.1346.8……)

  这些小数的小数点的左边还是0吗?

  观察一下:小数可以分为几部分?

  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比1小?

  谁还记得整数的数位顺序?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相邻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边回答边在黑板上板书整数数位顺序表。

  接着提问:0.2表示什么?(表示两个十分之一)十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5表示什么?(表示百分之五,有五个百分之一)百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06表示千分之六,有六个千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

  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等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那个最大?

  多少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

  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

  多少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

  这些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10)

  这和整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一样的,因此,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可以用小数点与整数部分隔开,排在整数部分的右边,向整数一样计数。

  10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整数个位的`右边应该是什么位?

  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十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百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呢?再往下还有万份位、十万份位等,所以我们在数位表上用……

  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多少?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

  指出345.679整数部分中的每一位分别是什么位?

  再指出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是多少?

  2、教学小数的读法

  出示最大古钱币的相关数据:高:0.58米、厚:3.5厘米、重:41.47千克

  问:你会读出古钱币的有关数据吗?

  谁能总结一下小数的读法?

  强调: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完成做一做:读出下面小数

  3、教学小数的写法

  (1)例3:据国内外专家实验研究预测:到2100年,与1900年相比,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一点四至五点八摄氏度,平均海平面将上升零点零九至零点八八米。

  你会写出上面这段话中的小数吗?

  (2)做一做:写出下面的小数。

  零点零七五点零六十点零零二

  三百点七一零点零一四十五点五零三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0.9里面有()个0.1

  0.07里面有()个0.01

  4个()是0.04

  2、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一位是(),第三位是()。

  3、说出24.375每个小数位上的数各是几个几分之一?

  4、读出下面各数

  (1)南江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

  (2)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29.46年。

  (3)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0.84千米。

四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能比较数的大小。

  2、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将某些数据单位改写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3、培养同学们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究较大数据单位改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师:让大家通过网络收集一些数据,在这些数据中,有的数据后面有“万”,有的“亿”,为什么要这样表示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2、出示中国地图。

  3、提问:我国的陆地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9600000平方千米。

  4、师:你还知道我国哪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请说一说。

  出示四个数据

  (1)黑龙江省土地面积约450000平方千米。

  (2)江苏省土地面积约是100000平方千米。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面积1660000平方千米。

  (4)西藏自治区土地面积约1220000平方千米。

  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

  二、结合实际背景,体会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1、师:大家在读写这些数的时候,有些什么感受?

  2、再比较分析一下课前我们收集的资料上的数据的特点,如果为了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么进行改写。

  三、探究改写方法。

  1、师:你知道这些数据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吗?

  它们是以“一”为单位,一般以“一”为单位是不写计数单位的,怎么把这些单位是“一”的数进行改写呢?

  2、分小组讨论,探究改写方法。

  3、观察这些数据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9600000=960万;450000=45万

  1660000=166万;100000=10万

  1220000=122万;10000000000=100亿

  300000000=3亿

  师:为什么同样的数据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

  四、比较大小。

  1、让学生思考一下,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是怎么比较的,并在小组内交流。

  2、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和语言表达出来,并集体交流。

  五、试一试。

  1、读出下面各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在排列大小之前,先让学生说说排列的.方法。

  2、将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让学生说说改写的方法,然后独立完成。

  3、将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让学生说说改写的方法,然后独立完成。

  六、练一练。

  1、开发大西部。

  练习本题时,可以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数据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

  2、海洋资源。

  在练习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

  3、把下图中的点按数的大小从小到大连接起来。

  对于不同的数据比较,学生可以先统一写法,再比较;也可以直接进行比较,对于学生的不同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板书设计:

  9600000=960万;450000=45万

  1660000=166万;100000=10万

  1220000=122万;10000000000=100亿

  300000000=3亿

四年级数学教案3

  一、谈话导入,引入气温:

  1、交流所在地今日天气状况及获取信息的途径。

  2、播报天气预报,感知一天温度高低变化。研究温度变化中的数学知识。(板书课题温度)

  [教学手段:课件视频播放]

  天气播报时要求学生把听到的城市气温写在表格中。(生听边记录)

  (生小组交流,互相补充,找记录不同符号的学生到黑板书写。)

  3、模仿播音员播报天气预报。(生读记录)

  4、自主创造引出新数。

  (学生交流不同的记录方法,统一介绍温度的读法和规定的写法。)

  (1)认识温度单位℃。

  (2)认识零上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认识零下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4)指名读北京的最低气温,检查反馈。

  5、教学反馈。(投影出示天气预报的城市气温表示方法)

  学生检查记录订正完善,练习读城市温度。

  二、合作探究,理解意义:

  1、合作探究温度计组成部分。

  2、汇报交流,认识0℃及理解温度情境下表示的意义。

  (1)温度计组成。(两种不同的单位、数字、刻度线、水银柱(煤油柱)组成,有的温度计一格表示1℃,有的表示2℃。

  (2)认识零度在温度计的位置,介绍意义。

  (实物)在自然界中,我们把水刚结成冰的温度也就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0度比冰的温度要高,比水的温度要低。

  在0℃以上的温度就是零上温度,在0℃以下的温度就是零下温度。因此今天的0又有了一个新的意义,它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3、在温度计上找到零下温度,理解零下温度表示的意义。

  (1)拨出长春的气温,生读温度,追问表示的意义。

  (2)指名学生拨出9.5℃、拨出-9.5℃、零下6度、追问怎样找到的。(从零度向上10个半格)意义?(生做)

  (3)比较零下6度和零上6度的不同?

  教学小结:刚才的学习你了解到了什么?(零上温度比零度高,零下温度比零度低)温度计是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三、联系生活,丰富认识:

  1、从温度计上读出教室的温度,表示的意义。

  2、游戏活动猜温度:现在老师说一个温度,你猜猜看它到底是多少?

  它是一个零下温度,在-10℃和-15℃之间,比-15℃高2℃

  3、从课件中读取城市温度:(几种特殊情况温度大小的比较,课件出示的温度计)

  一组是两个零上温度;两个零下温度;一个零下一个零上温度的比较)

  广州:12度---25度佳木斯:-6度-----12度丹东:-2度---8度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零上温度比零下温度低,零下温度数字越大温度越低)

  4、在题卡上画出三个不同城市的温度高低。(87页括号3)

  四、走进生活,深化认识:

  1、说一说-5℃和-20℃哪个温度低?

  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比较。

  2、看图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情,灵活选择相关练习)

  3、某日黄山的气温中午12时为8℃,到晚上9时下降了9℃,那么这天晚上9时的气温是多少?

  质疑:两个城市之间的温度相差多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五、课堂小结:

  请大家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和疑问。

四年级数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能发现、再现物体的序列,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在操作活动中有规律地设计图案,提高动手能力。

  2、培养幼儿思维的多样性,初步感知数学中的规律美。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彩色珠子、彩皮、腰带、彩带等。

  3、玩具小熊一个,篮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感知规律

  1、观看课件,引导幼儿发现并讲出其中的规律出示玩具小熊,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呀?(小熊)

  师:小熊他今天可开心了,因为他搬新家了,让我们一起看看他家的新房子吧!(观看课件画面)小熊的新家漂亮吗?(漂亮)

  师:今天小熊还请了三位好朋友到家里做客呢,看看他们是谁呀?(小兔,小猫,小狗)

  师:三位好朋友接到小熊的邀请可高兴了,他们要出发啦!

  师:(观看课件画面)哦,这三位好朋友每人都走了一条小路,哇小路上还有好看的小石头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走的小路上的小石头是怎样的。

  师:先来看小兔,他走的小路上的石头是怎样的呢?(一块红色一块绿色一块红色一块绿色……)

  师:小兔走的小路是一格一排列的石头小路。小猫走的小路呢?(一块绿色两块蓝色一块绿色两块蓝色……)

  师:小猫走的路是一格二排列的石头小路。小狗呢?(一块红色一块蓝色一块黑色一块红色一块蓝色一块黑色……)

  师:小狗走的小路是一、一、一排列的石头小路。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三条小路看上去漂亮吗?(漂亮)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小石头的排列有规律)

  2、观看课件,引导幼儿按规律排列

  (1)引导幼儿发现并尝试接着规律排列师:到了小熊家,小熊请三位好朋友吃点心啦!咦?怎么是个空盘子呀?原来这是个神奇的盘子哦,盘子上有一些花纹,只要将盘子上的花纹按一定的规律说下去,好吃的点心就会出现了。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呀?(想)师:看看小兔拿到的盘子是什么花纹?(一块红色一块黄色一块红色一块黄色)接下来应该怎么排呢?(与老师一起讲述)(一块红色一块黄色一块红色一块黄色……)看看对不对?哇,是什么好吃的点心呀?(萝卜)师:小猫的盘子呢?(一朵大花二朵小花一朵大花二朵小花)接下来应该怎样呢?(请幼儿讲述)(一朵大花二朵小花一朵大花二朵小花……)是什么点心呀?(小鱼)幼儿与老师一起吃美味的`"小鱼"。

  师:我们也来帮帮小狗吧!谁愿意来说一说?(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接下来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骨头出现)

  (2)拓展幼儿思维师:小朋友,除了这些排列,你们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排列?(两个高人两个矮人……三个大碗两个小碗……)

  二、应用创作师:吃完了点心,小熊要请大家唱歌跳舞啦,你们看,小熊打扮的漂亮吗?(漂亮)那让我们也把自己打扮一下和小熊一起跳舞吧!

  1.简单介绍各小组的活动内容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材料:花环和大小彩色花;彩色珠子和线;腰带和彩色丝带。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动吧!

  2.幼儿自选小组活动(1)装饰花环(2)串项链(3)装饰彩带裙

  三、评价活动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作品呢?

  互相观赏,评价个别作品,表扬有创意的幼儿。

  四、结束活动

  师:孩子们,把自己打扮起来吧!(一起把自己的作品戴在身上欢乐起舞)

  师:时间不早啦,我们该和小熊说再见了,小熊再见!(挥手离开小熊家)

四年级数学教案5

  一、指导思想:

  以《数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我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不在家,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应加以改进及重视。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图形的变换、方向与位置统计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第五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5、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6、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作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本单元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体会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平移,可以设计出一个美丽图案。

  7、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又是第一学段学习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8、第八单元“统计”。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四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不能解答,通过阅读教材学习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

  2.利用坐标纸通过画图解答相遇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解题方法是多样的。

  3.利用坐标纸通过画图解答相遇问题求出相遇时间。

  教学重点:

  利用坐标纸通过画图解答相遇问题求出相遇时间。

  教学难点:

  利用坐标纸通过画图解答相遇问题求出相遇时间。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用坐标纸画图解决问题。

  1.出示一张地图,找到北京西站、石家庄的位置。北京西站与石家庄站相距千米,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从两地相向而行,几小时相遇?

  已知货车速度千米; 客车速度千米

  路程 速度和=相遇时间

  2.出示例5第五次铁路大提速后,z517次客车13:11从北京西站开出,15:51到达石家庄;z518次客车14:23从石家庄开出,17:10达到北京西站。这两列客车什么时间相遇?

  师:z517次客车从北京西站开出, z518次客车从石家庄开出一定会怎么样?

  生:一定会相遇。

  师:一定会在某一时刻相遇,大约会在几点几分相遇呢?

  (下午2点到4点之间)具体时刻会是几点几分?

  (学生解决此问题较困难此时教师提出看书)

  怎样解决,教材为我们介绍了一种方法。请同学们看书p58:

  自己先看书,再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怎样理解?

  这样的小方格纸叫做坐标纸

  每一个大格表示1小时,10个小格是一个大格

  每一个小格表示6分钟

  一端表示北京,另一端表示石家庄

  两条线的交点大约为相遇时间,大约15:07 15:08

  通过坐标纸解题应分为几步?

  找出北京西站发出的.车的起点和终点,进行连线

  找出石家庄站发出的车的起点和终点,进行连线

  交点就是它们的相遇时间

  用坐标纸解题应注意什么?

  估点要准确

  苗点要细些

  结果要看准确

  二、利用坐标纸解决问题:

  p58 画一画:

  p66 4看图回答问题

  三、小结:

  说一说今天学习的收获?

  教学反思:

  利用坐标纸通过画图解答相遇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解题方法是多样的。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利用坐标纸通过画图解答相遇问题求出相遇时间。

四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了解中括号产生的必要,掌握含有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2、能准确规范计算有关算式题,感受数学符号的奇妙。

  教学重点:

  1、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正确解答带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猜谜语:圆周分两半,左右各一边,计算常使用,见它要先算。

  2、说运算顺序

  60÷15×2 60÷(15×2) 30×8+12÷4 30×(8+12)÷4 30×(8+12÷4) 360÷(12+6)×5

  3、在这些算式中,小括号起什么作用?

  4、如果算完360÷(12+6)×5小括号内的加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怎么办?

  5、板书课题:中括号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你知道吗?自读,谈收获。

  2、说一说360÷【(12+6)×5】运算顺序。

  3、独立计算,一生板演。

  4、集体交流。(重在运算顺序)

  5、对比、发现、深化认识。(课件出示)

  比较360÷(12+6)×5和360÷【(12+6)×5】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有什么不同?

  6、总结运算顺序(学生总结,老师整理)

  三、拓展应用

  1、算一算,比一比

  (1)120÷(8+4)×2 (2)400÷(51-46)×8 120÷[(8+4)×2] 400÷[(51-46)×8]

  先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2、练一练(独立计算,交流运算顺序)

  182÷【(36-23)】×7 288÷【(26-14)×8】 720÷【(12+24)×20】 200÷【(172-72)÷25】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

  2、中括号有什么作用?

  3、说一说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4、作业:课本79页5、6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用“四舍五人”法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四舍五人”的含义。

  2、能运用“四舍五人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用近似数表示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用“四舍五人法”省略万或亿后面尾数,求出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实例导入

  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经常碰到一些与实际数值完全符合的数。如教室中有25张桌子,我们班24个男生,26个女生,像这些25、24、26都叫准确数。但在实际生活叶,有时我们很难得到或不需要准确数。如我国的粮食总产量约是4149亿千克,世界人口约60亿,像这些都是近似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用“四舍五人法”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

  (二)学习新知

  1、明确“四舍五人法”

  要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就是省略什么数?看什么位?怎样的情况采用五人法?四舍法呢?它们分别怎样操作?

  2、把下面各数四舍五人到万位。

  (1)出示182300,指名读数。

  (2)提问:这个数要四舍五人到万位,就是要省略哪一位后面的`尾数?尾数的最高位是什么?

  (3)操作:保留到万位,就是要省略尾数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看尾数的最高位千位,现在千位是2,比4小,所以把2300舍去,近似数就是18万。182300≈18万,强调“≈”的读写法。

  (4)练习。784700≈( )万 94800≈( )万

  3、尝试改写2497300。

  (1)引导观察万后面尾数的最高位是几?你认为该怎样求它的近似数?

  (2)反馈评讲2497300≈250万。

  4、练习:297210≈( )万 2376500≈( )万

  5、想想怎样求省略万后面尾数的近似数?归纳方法

  (1) 看被省略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

  (2) 比较,选用四舍法还是五人法。

  (3) 写出得数。

  6. 把下面各数四舍五人到亿位。

  8470000000 460000000

  学生先尝试练习,说说改写的思路,然后自己小结求省略亿后面尾数的近似数方法。

  (三)巩固新知

  396400≈( )万 2380000000≈( )亿

  (四)课堂总结

  1、什么叫四舍五人法。

  2、用四舍五人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主要看哪一位决定“舍”还是“人”。

  3、怎样写一个数的近似数?

  (五)作业

四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准备量杯、滴管、量桶、水等。

  教学过程:

  一、了解预习情况:

  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这节课要学习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

  随学生回答板书:毫升

  学生可能会知道: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1升=1000毫升;……

  二、认识1毫升

  1、取量筒,介绍:这个量筒最少的刻度是5毫升,现在我们要用它和这个滴管来找1毫升有多少滴,

  2、用滴管向量筒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大约是1毫升。

  3、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

  4、介绍生活中量毫升的容器:有时我们生病了,要喝一些药水,(取一药水瓶)读:成人每次喝15~20毫升。问:我没有量杯,那怎么才能找到这15~20毫升药水呢?

  取生活中最常见的勺子,舀满1勺水,倒入量筒,测得大约是10毫升

  指出:这勺子是我们每天都要用的东西,现在你会利用它找适量的药水了么?

  三、完成想想做做1、2:

  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

  指出:饮料我们可以多喝点少喝点,但在医学上却不能有一点点的马虎,所以在用药的时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下面这些是常见的一些规格,分别说说是多少毫升?

  2、老师用量筒量出一个50毫升,然后倒入一个常见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让学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后再让学生想象如果倒入题中的这几个容器中,水面高度各可能是什么情况?

  回家练习:用刚才认识的勺子(10毫升),舀50毫升水,分别倒入这几个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

  四、升和毫升的进率

  1.出示500毫升的量杯,请同学们观察量杯上的刻度,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把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两杯)

  3.问: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学生回答,板书(1升=1000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

  5.练习:20xx毫升=( )升4000毫升=( )升

  9升=()毫升10升=()毫升

  五、完成想想做做3、4、5:

  1、说说下面每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

  请学生完整的列出解答算式。在交流第一个的时候指名说说列式理由。

  2、倒出100ml 饮料,数一数你要多少口才能把它喝完。再算一算,喝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

  先交流:做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喝?然后多请几个学生自然地喝这100ml水。算一算。

  3.完成想想做做4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

  六.你知道吗?

  学生自由阅读后交流感想。

  课后小记:“1毫升概念的确立”,让学生观察1毫升在量器、瓶盖中的情况、用滴管装,使每个学生都清楚地看到了1毫升的多少,学生感兴趣。认识一把普通勺子容量约10毫升,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在生活中寻找、认识毫升,是一个非常好的学具。

  授后小记:

  前两课时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教学容量单位应该以动手操作及实物演示为主要的教学及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前我利用学生群体收集了大量练习中出现的容器实物,在课上展示给所有学生看,学生通过观察,切实地感受到了“1毫升”是一个很小的容量单位及各种小容量容器的实际大小。

四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总结、归纳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过程。

  2、了解路程、速度、时间的意义,知道三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在综合运用只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速度、行驶时间、路程的'实际含义,掌握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教学难点:

  自己举例子并总结出另外两个数量关系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认真观察铁路示意图,说一说从图中能了解到哪些信息,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信息的机会。

  提出蓝灵鼠的问题:估计一下,郑州和青岛那个城市到北京的铁路短?

  学生先看示意图直观估计一下,在用加法实际计算。

  郑州到北京:412+283=695(千米)

  青岛到北京:393+360+137=890(千米)

  二、自主探究行程的数量关系式

  1、提出教材上两个问题,给学生时间,把算式列在本子上,完成计算,并交流计算结果。

  此时,教师板书两个算式:

  115×5=590(千米)

  98×7=686(千米)

  介绍速度和路程的含义,并让学生找一找哪个是速度、时间、路程,标在相应的数据下面。

  115×5=590(千米)

  98×7=686(千米)

  (速度)(时间)(路程)

  (速度)(时间)(路程)

  2、同学交流讨论,总结出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

  提出议一议,给学生充分时间交流,举例说明,总结另外两个数量关系式: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3、介绍速度的特殊表示方式,并举例让学生练习。

  师:速度还有一种特殊的表示方式,你们想知道吗?

  平均每小时行118千米,还可以记作:118千米/时,读作:118千米每时。

  生读一读,写一写。

  普通客车平均每小时行98千米,可以记作什么?怎么读?

  亮亮每分钟走72米,怎样表示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1~3题:学生先认真读题、审题,再独立解答,最后全班交流。

  2、完成练一练第2题:课前布置,课上交流。

四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例5,第69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四的第l、2 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把下面复习中的口算写在卡片上;在一张纸条上面5个白色的正方形和3个红色的正方形,如:□□□□□■■■,共做4条。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如:(36+64)8,205+502,6010+1010等,计算每一题时,第一个学生回答先算什么,第二个学生回答再算什么,第三个学生回答接下来算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5。

  教师让学生摆正方形,先把5个白色正方形摆成一横排,接着摆3个红色正方形与白色正方形在同一行上,教师同时贴出一张画有正方形的纸条,先只显示5个白色的正方形,然后再显示3个红色的正方形。接着教师说明要摆4行这样的正方形,边说边贴出另外3张画着正方形的纸条。教师指着图形提问:

  图中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你是怎样想的?先请一个学生回答.教师把学生所列的算式写在黑板上。

  还有别的'算法吗?你是怎样想的?再请一个学生回答,如果这个学生说出另外一种算法,教师再把这个学生所说的算式也写在黑板上。如:

  (5+3)4 54+34

  教师:第一个算式是先求出每一行有多少个正方形,再求4行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

  第二个算式是先求出白正方形和红正方形各有多少个,再求出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这两个算式的计算方法虽然不同,但是都可以求出于共有多少个正方形。下面我们大家一齐来计算,看一看这两个算式的得数怎样。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然后再提问:

  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怎样?

  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说明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我们就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

  (5+3)4=54+34

  等号左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5与3的和乘以4。)

  等号右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5与3先分别乘以4,然后再把两个积相加。)

  教师: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了5与3的和乘以4等于5与3先分别乘以4再相加。

  教师:下面我们再看两组算式,先看:(18+7)6 186+76

  左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18与7的和乘以6。)

  右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18与7分别乘以6,再把两个积相加)

  算一算左面的算式等于什么?(18加7是25,25乘以6是150。)

  算一算右面的算式等于什么?(两个积分别是108和42,它们的和等于150)

  教师:左右两个算式都等于150,所以这两个算式相等,可以用等号把它连起来,教 师边说边在两个算式中间画一个等号。

  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18与7的和乘以6等于什么?说明18与7的和乘以6等于18与7先分别乘以6再相加。)

  教师:我们再来看两个算式 20(15+9) 20xx+209

  先来计算一下这两个算式各等于多少?

  两个算式都等于多少?

  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20乘以15与9的和等于什么?

  2.进行抽象概括。

  教师指着上面的算式提问:

  仔细观察上面的三个等式,你看出了什么?先看等号左面的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 地方?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第一、二两个等式都是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第三个等式是一个数乘以两个彩的和。)

  教师指出: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或者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我们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就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再看等号右面的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都是先求两个乘积,再把两个积加起来。

  等号左面与等号右面相等是什么意思?学生发言后,教师概括:上面三个等式等号左面分别与等号右面相等说明,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先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我们把乘法运算的这个规律叫做。同时板书。让学生看教科书第68页下面的方框里的结语,全斑齐读两遍。

  教师: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

  (a+b)c=ac+bc

  等号左面(a+b)c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等号右面ac+bc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

  教师在黑板上写算式:(200十3)27,提问:

  1.这个算式中是哪两个数的和乘以哪个数?

  根据,这个算式等于哪两个乘积的和?

  教师在黑板上再写算式:18527十1527,提问:

  这个算式中是哪两个数分别乘以哪一个数?

  根据,这个算式等于哪两个数的和乘以哪一个数?

  2.做第69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先让学生读题,再想一想每个方框里应该填什么数。

  四、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1、2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结合进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教学重点: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回顾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的简便运算。)

  2、3×4的表示什么意思?

  0.2×4表示什么意思?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3、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商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根棒棒糖需要多少钱?”展开讨论。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

  4、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参与指导解释疑难问题)

  三、点拨升华

  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五、当堂训练

  1、算一算。

  0.4×5=0.2×5=0.6×5=

  0.3×6=0.2×7=0.6×9=

  2、完成学案第三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六、拓展提高

  笑笑看见远处的闪电以后,经过6秒才听见雷声,如果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0.34秒,那么笑笑离闪电有多远?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教材第34页“练一练”的第2、3题

  板书设计:

四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结合实际情况,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初步沟通整数计算和小数计算方法,

  体会“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明确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推导过程。

  教法:引导、探究法

  学法: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准备复习

  1、下面的.数与0.659比较,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0.6596.59659065.90.0659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观察P38街心广场图:这是美丽的街心广场,街心广场的中间是花坛,花坛周围铺满了地砖.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

  你从图中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街心广场、花坛、地砖都是长方形的。它们的长和宽.街心广场长30米,宽20米;花坛长3米、宽2米;地砖长

  0.3米、宽0.2米.

  1、街心广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2、花坛的面积?

  3、地砖的面积?

  4、三个长方形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面积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

  (二)小组交流讨论。

  以后我们计算小数乘法时,先按照()乘法计算,然后再看两个乘数一共有()位小数,就在积中从()向

  ()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就可以了。

  如“0.3×0.2”可以用竖式计算。(教师板书乘法竖式)

  0.3

  ×0.2

  0.06

  计算时可以先算3×2=6,再看两个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积中从右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就可以了,0.3×

  0.2=0.06。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四、点拨升华

  计算小数乘法时,为了防止在积的小数位数上出错,可以在计算之前,就正确确定出积的小数位数,等计算结果得出后,再与已确定出的小数位数相对照,看是否一致辞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当堂训练

  1、先判断积是几位小数,再计算。

  0.78×0.3 1.53×2.25 16.7×18.2

  0.001×0.01 15×0.723 0.05×0.05

  2、完成教材第43页“试一试”并交流。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3、完成教材第43页“练一练”

  七、拓展提高不用计算,直接填空。

  (1)0.7×0.9积是()位小数。

  (2)0.38×0.26积是()位小数。

  (3)23.8×0.6积是()位小数。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39页“练一练”2、4、5题

  板书设计:

四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第二单元《画角》。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在学习了量角器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使学生认识到量角器不光能量角,而且还能帮助我们画角。

  本班情况及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有学生19名,其中男生有12名,女生有7名,班上学习风气比较正,大多数学生能自觉学习,只有两名学生因年龄小有些吃力,学生合作意识比较强。

  教学目标: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教学重点:

  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难点:

  在使用量角器画角时,内外圈不分。

  设计思路:

  通过回忆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激励学生,量角器不光能量角,还能帮助我们准确地画角,你们愿意试试吗?自然地过渡到今天的知识点。之后给学生宽松的环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有用的技能和方法。同时边画边说基本步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学生任意画角,并量出自己所画角的度数。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2、展示量角中读错的度数,巩固量角方法,引起学生注意

  二、新课学习

  1、师:刚才画的角度数不一,小组能不能想办法让组内每个同学所画角的度数都相等?

  师巡视,发现:有的小组同学没有按要讲求去做,仍“各自为政”,自画自角。

  2、教师再次强调要求:

  个别小组:在组长建议下,画相同度数的角:35度、50度。但画的方法不一,且部分同学方法错误

  大多组:由小组同学发现直接用三角板画比较快,统一采用此方法

  3、画角方法

  (1)以50度为例:

  生1:错误画法

  生2:展示正确画法!

  纠正画角中的问题:

  A。点顶点。

  B。画其中一条边。

  C。确定另一条边另一条边如何确定?自学书本:P58页

  (2)展示借助三角板画角的方法

  4、小组再次画同样的角

  要求:不画直角、平角、周角这类特殊角

  5、巩固练习:

  (1)画出下列度数的角:

  40度140度

  (2)在点和射线上分别画出70度、120度角:

  三、在教师要求下画角:

  1、画60度角(你想怎么画?)

  (一般会出现有的用三角板画,有的同学用量角器画。)

  说一说,哪种更方便。

  2、画75度角

  (你想怎么画?)

  (一般会出现有的用三角板画,有的同学用量角器画。)

  说一说,哪种更方便。

  画150度角

  3、画15度角

  在发现用两个三角板拼不出来后,学生们都用量角器画角,只有一个学生采用展示量角器画15度角的方法。

  展示用三角板“减角”的方法画。

  4、画100度角

  看到100度角很多学生采用三角板拼的方法,短暂时间后放弃三角板用量角器画。

  师:三角板只能拼(减)特殊角,很多角需要用量角器画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四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页的内容,第99页的例1,和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以及练习二十三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初步学会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教科书第98页上3筒奶粉桶的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教师让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并作必要的提示。学生回答后,再要求学生举出简单的例子。

  二、学习新知

  1、教学小数除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3个奶粉筒的挂图或用投影片映出,指出每筒奶粉500克。在黑板的.左边写出三道整数应用题,让学生列式并计算出得数。

  然后,进行小组讨论:第二、第三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接着,让学生把题里奶粉的克数改写成用千克作单位的小数,对着左边的三个算式,在右边写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

  5003=1500(克)0.53=1.5(千克)

  15003=500(克)1.53=0.5(千克)

  1500500=3(筒)1.50.5=3(筒)

  教师先让学生将上面每一横行的两个算式进行对比,看它们的含义是否一样?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再说明右边的两个小数除法算式与小数乘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然后,让学生继续讨论:小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概括出;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巳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最后,让学生对照前面的整数、小数的乘法、除法算式再次说明小数除法的意义.

  2.做第98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按照题意独立完成。做完后,让学生对照算式说明小数除法的意义。

  3,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例1。

  (1)复习。

  教师让学生做一道整数除法题;225018。做完后,让学生说明在计算除法的过程中,每次用除数去除被除数以及除得的每一位商的实际含义是什么?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2)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式,并用竖式计算。教师逐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边思考边做:

  ①被除数的整数部分21够不够除?商几余几?

  ②余下的6除以15不够除,怎么办?能不能仿照整数除法的方法,把6个一看作用低一级单位表示的数,再与下一位上原有的数合在一起,同15除用15除64个十分之一商多少?

  ③求出的这一位商表示多少?(4个十分之一)应该对着被除数的哪一位写商?

  ④求出十分位上的商以后,被除数的十分位还余4,应该怎么办?

  ⑤用15除45个百分之一,商多少?应该把这一个商写在被除数哪一位的上面?

  让学生观察除法竖式,回答以下问题:

  ①商的小数点的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②每一位商各应该写在被除数哪一位的上面?

  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部分),除数悬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每一位商都要写在被除数相同数位的上面。

  4.做第99页中间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要个别提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第1题中第一横行的题目。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个别指导。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回答计算过程和算理。

  2.做练习二十三的第2题。

  做第(1)题时,让学生先回答;题目的含义表示什么?(就是小数除法的意义)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并提问: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在计算方法上与整数除法有什么关系?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1题中第2横行的3道小题、第3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数学教案02-25

四年级数学教案02-24

【热门】四年级数学教案03-05

四年级数学教案【荐】03-05

【精】四年级数学教案03-05

四年级数学教案【热】03-06

四年级数学教案【精】03-05

四年级数学教案【热门】03-05

四年级数学教案【推荐】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