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3-03-22 16:30:14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5篇

二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的结果。

  2.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交流开展统计活动的体验与技巧,提高数据处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练习统计表的有关知识。

  二、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张力在班上调查的原始材料。

  提问:张力同学调查了自己班级中的同学的什么情况?一共调查了多少位同学?

  (2)根据这个调查表,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怎样进行分类?出示书中的两个统计表。

  (3)让学生独立分类,并填写。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如画“○”或画“正”字等。

  (4)组织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说说自己在这两张统计表里分别知道了什么,回答菜椒先生的问题,回答第一个问题要看第一张统计表,回答第二个问题要看第张统计表。

  (5):同样一张调查表,但根据不同的'分类,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统计结果。分类后的数据比原始数据更清楚地反映相关的信息。

  2.“想想做做”第4题。

  (1)根据张力同学的调查,我们了解了他班同学的一些情况,我们也来进行一个类似的调查。

  (2)以小组为单位,先调查组内每位同学的年龄及出生月份。

  (3)全班汇总,算出合计数,请学生完成第97页上的统计表。

  3.“想想做做”第5题。

  启发学生提出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按图片颜色分为彩色和黑白两类,可以按图片上动物的只数分为1只、2只和3只三类,也可以按拍摄照片的方式分为横拍和竖拍两类。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填写统计表,并正确算出相应的“合计数”。

  三、课堂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学会了分类统计并填写统计表格,这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有用的。

二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锐角和钝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找角、画角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创造性思维。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课堂中创设的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复习铺垫

  师:同学们,大家都认识潘老师,你们一定不知道潘老师还会变魔术吧。不信,你们看,老师可以用手中的这张纸变一个大家都认识的老朋友!你认识吗?

  师:关于角,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生:我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一个角。

  生:像国旗角,桌子角,都是直角。

  二、分类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

  师:周末了,同学们都喜欢去游乐园吧,今天潘老师就带大家去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根据上学期所学的有关角的知识,找一找,图中哪里有角?

  师:同学们太棒了,找到了这么多的角。(课件演示:去掉背景图后所显示大小不同的角。)它们长得一样吗?你们能根据它的特点分分类吗?

  1、给“角”分类。

  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学具卡片,先独立思考,你按什么标准分类?想想可以怎么分,分好后和同桌说一说。

  (1)分成两类:一类是直角,一类不是直角。

  (2)也可以分三类:直角分一类,比直角小为一类,比直角大的可以为一类。

  师:这样分更细致一些,我们发现不是直角的角里,有比直角大的角,也有比直角小的角,大家也是这样认为的吗?

  师:那你们是怎么知道1号角和3号角就比直角大?而4号角和5号角就比直角小呢?

  师:嗯,如果这些角比较接近直角,开口的大小和直角很相近,我们看不出怎么办呢?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较。(验证方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和所量的角的顶点对齐,一条直角边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这样就可以比较这个角的开口是不是比直角大或小。)

  2、揭示“角”的名称。

  师:在这三类角中,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家族中的直角,其实其他两类也是叫的兄弟,一个是直角的弟弟,一个是直角的.哥哥,大家知道我为什么说4号角和5号角是直角的弟弟吗?(比直角小)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就是锐角,直角的哥哥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钝角,像这样,比直角大的角就是钝角。今天我们就老学习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

  师:角家族我们认识了锐角、直角和钝角。

  师:那么给这3个兄弟排排队吧,谁是老大,谁是老二,谁是老三?(板书:钝角>直角>锐角)

  现在老师提两个问题,我敢谁第一问题,提出后,所有人的小手都能举起来,而第二个问题提出来后,举起小手的就会寥寥无几了。信不信?

  第1个问题:什么样的角水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

  第2个问题:用什么办法开判断一个角是不是锐角或钝角?

  师:(得出结论)和直角比,开口比较明显的,我们可以直接看出来,但开口大小比较接近直角的,我们可以利用三角板的指教来验证。

  师:既然大家已经找到好办法了,我们在来用一用,看看我们的高招灵不灵。(课件出示几个不用的角,请同学来判断)

  教师出示两张实物卡片,角的大小比较接近直角的。请同学们到前面来验证。

  师:看来这样的问题难不倒大家,课件出示,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这倒题。

  3、找找生活中的“角”。

  师: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仅藏在游乐园里,其实就藏在我们身边,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在哪里见到了角,是什么角?

  很好,其实数学知识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我们有知道的,也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等待大家去发现。

  4画“角”。

  师:既然我们认识了锐角和钝角,想不想画一画,那谁来说一说,你想怎么画一个锐角或钝角呢?(先画`````后画`````)(课件出示画法,请学生来画)

  师:你能试着画一个尽可能小的锐角和一个尽可能大的钝角吗?

  三、教画人物简笔画

  师:角在美术中也有妙处!在美术中有一种画叫人物简笔画,它是非常简单的图形拼摆起来表示人物的一些简单动作,像这样用圆表示头部,用线段表示身体,用角表示四肢(胳膊和腿)。

  师:请同学试着创造,用我们学会的角来表示四肢,看看你能创造出那些姿势。(学生作品展示)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教案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概念的扩展,理解运算的意义,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探索两个数(指非0自然数,下同)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及求法的过程,进一步引发认识自然数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愿望。

  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并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的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看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初步掌握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数学思考: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 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猜想和验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习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情景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计算公式,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2、在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过程,用公式解决有关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的实际问题,以及用调查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策略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因数学的自觉性。

  4、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5、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以及参与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

  1、方程

  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难点:等式性质的理解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确定位置

  重点:理解数对的含义,用数对表示具体情景中的物体的`位置。

  难点:用数对描述实际情景中的物体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的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

  3、公倍数和公因数

  重,难点:会求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认识分数

  重点:理解单位1,分数单位及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应用。

  难点:单位1,分数的意义的理解。

  5、找规律

  重点: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规律的发现过程。

  难点:是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平移,根据这两个方向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

  6、分数的基本性质

  重点:使学生在探索中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

  难点:熟练,正确地进行约分,通分,分数大小的比较。

  7、统计

  重点: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能读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并根据要求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画完整。

  难点:能对复式统计折线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简单的判断,推理。

  8、分数加法和减法

  重点:使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能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9、解决问题的策略

  重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

  难点:在合作交流中探索倒过来推想策略的合理解题步骤。

  10、圆

  重点:认识圆的特征,会画指定大小的圆,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圆的周长及面积公式的推导。

  三、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50名学生,其中男生24名,女生26名。学生的学习上最大的障碍是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对学习往往浅尝辄止,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的同学凤毛麟角。有几名学生虽然有着聪明的脑袋,却总是不能安心于学习,作业常常草草了事,反而不如一些个虽然思维反应慢,但踏实学习的学生。另外,有些同学虽然看似很努力,但是由于思维较慢,基础较差,成绩总是提不高。问题最严重的还有作业经常拖拉,缺乏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要想使本班的学习成绩更上层楼,可谓任重而道远,需要师生在今后不断努力。

  四、教学措施

  1、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上课力求以最浅显生动的语言来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要学,乐学,愿学。

  2、课后加紧对中差生的辅导工作,拟采用一对一,教师从中作指导。作业当天及时批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加强家校联系,借助家长的力量,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着手,加强基础训练,针对个别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法,设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1 一方程3/8

  2 一方程5/8

  3 二确定位置3/3 机动2

  4 三公倍数和公因数5/6

  5 三公倍数和公因数1/6四认识分数4/10

  6 四认识分数5/10

  7 四认识分数1/10五找规律3/3机动1

  8 六分数的基本性质5/10

  9 期中考试

  10 放假

  11 六分数的基本性质5/10

  12 七统计3/3机动2

  13 八分数加减法5/5

  14 九解决问题的策略3/3十圆2/10

  15 十圆5/10

  16 十圆3/10整理复习

  17 整理复习

  18 期末考试

二年级数学教案4

  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本课例试图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为突破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自主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有效地激发乐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立概念

  1、找直角的哥哥和直角的'弟弟

  (1)(媒体出示“直角娃娃”和含有锐角、钝角、直角的房子)“嘿!小朋友,你们还认识我吗”直角热情地邀请小朋友们到它家做客。瞧!直角的兄弟角也来欢迎大家,仔细观察,找找哪里的角是直角的哥哥,哪里的角是直角的弟弟(先自己想想,然后和同桌互相说说。)

  (2)集体汇报。(让学生各抒己见,屋顶上的角是直角的哥哥,屋檐上的角是直角的弟弟)“你为什么说它是直角的哥

  哥”(它比直角大,它的两边叉开的比直角大。)“直角的弟弟呢你为什么认为它是直角的弟弟”

  师:小朋友真能干,把直角的哥哥和弟弟都找到了。其实,直角的哥哥也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钝角(读两遍),直角的弟弟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锐角(读两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锐角和钝角)

  2、给角的三兄弟排排队。谁是老大谁是老二谁是老三(板书:钝角>直角>锐角)

  3、判断:你们能很快地说出下面各角的名称吗练习九(第2题)要求:以抢答的形式进行,其余的小朋友当小老师评判,答对的送给掌声。

  师:最后一个角有的说是直角,有的说是钝角,还有的说是锐角。究竟谁说的是对的呢像这个角,用眼睛不能很快地看出来,我们可以请谁来帮助判断(三角板的直角)(电脑演示)这是什么角为什么(因为它比直角大)我们再请直角来帮助检查前面这两个角是不是锐角。(电脑演示)

  4、探索用直角进行判断的方法。“谁想提醒大家,用三角板的直角帮助判断要注意什么”

  师:用直角帮助判断要特别注意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再看另一条边。(电脑演示)

  5、找生活中的角。找找下面物体中哪里有什么角(红

  心、背心、红领巾、剪刀)

  二、操作实践,综合内化

  1、做角。

  师:用桌上的纸片、活动角和其他的学具做出这三种角。要求:小组合作,由小组长安排,一个做直角、一个做锐角、一个做钝角。待会儿由组长汇报。比一比,哪组做得又快又好。

  (1)小组展示汇报。

  (2)学生评价。

  (3)全班展示。请做锐角、钝角的学生分别展示。最后展示直角。

  2、画角。

  要求:老师给你们1分钟的时间,画一个锐角、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并写上它们的名字。画得快的小朋友可以多画几个。比一比,看谁画得又多又好。

  (1)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3)在小组里展示,互相欣赏,互相评价,互相帮助。

  3、数角。

  数出每个图形有()个锐角,()个钝角,()个直角。

  三、联系实际,应用概念

  当“小小设计师”,设计要求:应用直角、锐角和钝角以及所学过的图形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先构思,再动手画,比一比,谁画的图案最美,并给自己的画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最后展示作品,评价。

二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5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2、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口诀的来历,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5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难点:口诀的运用。

  准备:手掌图

  教学过程:

  一、编口诀。

  1、连加计算手指数:

  (1)我们人人都有一双巧手,每只手上都有几个手指?(板书:5 1个5)

  (2)两只手有几个手指?就是几个5?(板书:10 2个5)

  (3)再多一只手呢?就是几个5?4只手呢?5只手呢?(板书:15 3个5;20 4个5;25 5个5)

  小结:刚才我们用连加的方法,很快算出了几个5是多少。上两节课我们学了乘法,你会用乘法来计算吗?2、用乘法计算手指数:

  (1)1个5,用乘法怎样计算?2个5呢?2个5得几,你是怎样知道的?(指连加结果)3个5呢?4个5,5个5呢?(生汇报,师板书)

  (2)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算式的得数有什么奇特的地方?(用彩笔标出得数的个位)

  小结:根据刚刚连加的结果,我们又很快得出了乘法算式的结果。那是不是我们以后每次计算乘法前都要先做一次连加才能知道结果呢?(对呀,这样多麻烦啊!那有没有一些好的办法呢?或:你知道古人想到了什么办法吗?)

  (3)揭示课题:乘法口诀。

  3、编5的乘法口诀

  (1)古人是怎样编口诀的'呢?请看,先编1个5,就先写“一五”,1个5是5,就在后面写上“得五”,口诀就是“一五得五”。齐读。

  “一五得五”表示什么意思?这句口诀其实是由两个乘法算式总结出来的,所以就可以用来计算这两个乘法算式,也就是一五得五对应着:1×5=5 5×1=5。

  (2)根据2×5=10和5×2=10,你会编出口诀吗?板书:二五一十(得数满10了,为了简便就不写“得”字。)

  谁知道“二五一十”表示什么意思?它可以计算哪两个乘法算式?

  (3)你能根据剩下的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吗?打开数学书p52,自己试一试。

  (4)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指名板演)提醒注意:五五二十五,不要写成了“五五二五”。

  (5)小朋友真不错!5句口诀都编完了。齐读一遍。

  仔细观察一下这5句口诀,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口诀前半句表示几个5,后半句是得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相差5。……)

  再齐读口诀。

  二、记口诀。

  谈话:刚才我们学古人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那你准备怎样记住这5句口诀呢?1、学生自己读读背背。

  2、(你觉得哪句最容易记,哪句最难记?)老师有一个疑问,5句口诀中我4句都记熟了,但“三五”是多少我总是忘记(把“十五”擦去),怎么办呀?3、对口令:

  (1)大家都记熟了吗?敢不敢跟邹老师对口令?(2)同位对口令。

  4、补充口诀:

  一五xx

  三五xx

  五五xx

  四五xx

  二五xx

  5、齐背口诀。

  三、用口诀。

  谈话:乘法口诀我们背熟了,可以用来做什么呢?1、利用板书:

  (1)把某些乘法算式的得数擦去,让学生说说得几?怎样想?2×5 5×1 3×5 5×5 4×5(2×5=10,想:二五一十)

  (2)“四五二十”除了可以计算4×5,还计算哪个乘法算式?“三五十五”可以计算哪两个乘法算式?“一五得五”呢?2、边做边说口诀。

  5×3= 1×5= 5×2= 5×4= 5×1= 5×5= 4×5= 2×5= 3、看图列式:

  ?元4、列式解答:

  (1)每头大象运2根木头,5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2)每只小兔拔5个萝卜。

  3只小兔拔xx个。

  4只小兔拔xx个。

  5只小兔拔xx个。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学得开心吗?出示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猜一猜老师会提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

二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课本第36-37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4+650+9060+90

  8+370+803+7

  问:这几题都是什么加法?每题的和最高位都是几?为什么都是1?

  2.笔算。37+2564+8

  问:这两题在笔算时分别是怎样加的?

  4.导入新课:笔算百以内进位加法时,要先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些知识,学习万以内笔算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二.新授

  出示例题图,学习例题。

  1.出示问题1: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指名列式:85+143=

  2)学生尝试笔算。

  3)指名说计算办法。

  问:从哪位算起?说说个位上相加的过程。

  问:十位上8加4得多少?十位上满了十怎么办?十位上的和怎样写?

  问:百位上相加是多少?为什么得2?

  4)指名学生完整的口述笔算过程。

  5)请学生在书上进行验算,再填写横式得数。

  2.出示问题2: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指名列式:85+126=

  2)请学生独立探索解决,指名板演。

  3)集体核对,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学生独立验算,横式上写得数。

  3.归纳

  1)请你想一想,笔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怎样算?

  (组织学生讨论)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3):做笔算加法要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在书上算一算。

  2)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2.想想做做第3题

  1)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

  6576334

  +243+646+569

  208712893

  2)汇报。

  3.想想做做第4题

  1)说图意。

  2)怎样列式?

  3)独立计算。

  4)汇报。

  4.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计算。注意对齐数位。

  2)你是怎样验算的?

  四.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三位数加法笔算要怎样算?

  板书设计:

  进位加

  85+143=85+126=

  8585

  +143+126

  208211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本班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进行统计,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统计意识。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对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有所体验。

  教学难点:

  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统计格子纸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引入新课

  师:大家看,小男孩在做什么?(过生日)

  1、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4,5,

  6,7,8,

  9,10,11,

  12,1,2,

  2、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写呢?(生猜测)

  教师贴春,夏,秋,冬

  3、学生欣赏四季景-片。

  老师准备了绿,红,黄,白四种颜色的纸卡来分别代表这四个季节。绿色代表什么?红色呢?-?白色?

  同桌记一记四季是如何划分的?

  4、每位同学选代表自己生日的纸卡。小组内相互检查每人是否拿对了。

  5、老师想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

  二、亲自调查,收集数据

  1、调查准备

  师: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调查呢?(生汇报)

  师:接下来我们就用站排的方法来统计。调查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生答)

  2、合作调查。

  3、汇报交流

  三、分析统计结果,解决问题

  打开书90页。涂一涂。注意每个小格代表一人。

  师:仔细观察图,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自由说

  四、可能性教学渗透

  师:老师听说我们班要转来一名新同学,你们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呢?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拓展应用

  小明看到同学们都表现这么棒,想邀请大家一起参加今天晚上的生日聚会,可不知该买什么口味的蛋糕。各组用喜欢的方法调查,分组统计,完成统计图。

  六、游戏

  同学们经常玩剪刀石头布,今天我们每人玩10次,看自己赢了几次,输了几次,平局几次,用自己的方法来统计。(学生每人1张白纸,用来记录)

  七、拓展延伸,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说)

  师: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统计呢?(自由说)

  板书设计:

  生日

  3,4,5,春

  6,7,8,夏

  9,10,11,秋

  12,1,2,冬

二年级数学教案8

  课题: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初步掌握、理解其计算方法。

  2、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教师挑选几位学生进行“找伙伴”游戏(具体过程参考探究活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师:数字娃娃们找到了自己的伙伴,便来到了果园摘苹果,一共摘了9个红苹果,2个青苹果。它们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你们能帮他们算一算吗?

  随后教师先后出示9个红苹果和2个青苹果,再出示集合图。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样列式?(因为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所以用加法)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9+2=11。

  师:苹果的总数是多少?如果数字娃娃们吃掉了9个,还剩几个?

  随后出示11个苹果图,教师一边把11个苹果画上集合圈,把9个红苹果画上虚线圈。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因为要从11个苹果中去掉9个,所以用减法)师: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1-9=

  师:11-9的计算我们没有学过,怎样算?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把你怎样想的说一说。

  可能有以下讨论结果:

  (1)从图上看出从11个苹果里去掉9个,还剩2个苹果。

  (2)因为9加2得11,所以11减9等于2。

  (3)把9分成1和8,先用11减1再减8,得2。(即:11-9=11-1-8)

  (4)把11分成10和1,先用10减9得1,再用剩下的。1加1得2。

  (即:11-9=10-9+1)

  师: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一个问题的解决,可能会有许多方法。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出的.这些方法都是对的。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第(2)种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观察左图和加法算式,右图和减法算式,想一想:苹果的总数都是11个,其中一部分是9个红苹果,另一部分是2个青苹果。为什么一个用加法,另一个用减法解答呢?(左图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所以用加法。右图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所以用减法)

  根据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又学过9+2=11,那么在计算11减9时可以怎样想呢?(想:9加几得11,9加2得11,11减9得2)同时教师板书得数“2”。

  指名复述想的过程。

  读算式:9+2=11,11—9=2。

  2、教学例2。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共有12朵花,去掉9朵,还剩几朵)怎样列式?

  师:得多少?怎样想的?(9加3得12,12减9得3)同时板书得数“3”。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共有14个圆,去掉9个,还剩几个?)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14-9=

  师:得多少?怎样想的?(9加5得14,14减9得5)同时板书得数“5”。

  读算式:12-9=3,14-9=5。

  3、教学例3。

  让学生在桌上摆一摆(先摆13个五角星,用手势表示去掉9个,还剩几个?),说一说(说出算式,并说出想的过程),算一算(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3-9=4)

  同样方法学习:16-9=7。

  4、教学例4。

  让学生看教科书,先独立在□里填数,教师行间指导,然后订正,并指定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同时板书算式:15-9=617-9=818-9=9

  5、小结。

  教师指着减法算式,提问: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是什么?(十几减9)

  教师板书:十几减9。

  师:这些减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被减数都是十几的数,减数都是9)

  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在做十几减9的减法题时,可以想9加几得被减数,这题就得几)这种方法就是想加算减,今后学习中还要用到。

二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二年级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二年级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二年级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二年级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二年级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

  难点:

  培养二年级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

  将二年级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二年级学生准备:二年级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

  教学过程

  课堂导语:同学们,比一比粉笔和回形针,哪个长,哪个短?粉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

  一会说粉笔长,一会说粉笔短,这是为什么呢?这根粉笔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知道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统一长度单位。(板书课题)

  一、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二年级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分组活动。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教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

  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交流。

  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显然,同学们和教师的测量结果不同。

  (4)质疑问难。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地量,教师也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

  让二年级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用相同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同学选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测量课桌的长度,并汇报测得的结果。由此归纳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5)活动延伸。

  ①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一个文具盒的长。

  二年级学生测量后汇报测量结果。(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回形针的长,文具盒的长是5个小刀的长)

  师:数学课本和文具盒不一样长,为什么它们都用5表示?

  让二年级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②归纳升华。

  同学们,数学课本的宽和文具盒的塔尖不一样的,它们都用5表示是因为测量的标准不一样。因此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标准。

  二、积累运用

  用手一拃一拃地量桌子的长、高及凳子的高,可以一次接一次地测量。

  三、总结提升

  (1)大家亲自测量了很多物体的长度,在测量过程中,你们学会了什么?

  让二年级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2)归纳强调。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

  板书设计

  一测量课桌的长。(分组活动,汇报交流)

  二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二年级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就目标而言,二年级学生不难达到,但总体上感觉太匆忙。

  让二年级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活动课上,二年级学生学具的准备、课堂纪律的掌控都是需要考虑重视的问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

  给每对同桌学生提供3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观察引入:

  1、观察(出示教科书第115页墙面图、地面图)

  师:小东家厨房装饰得真漂亮,你能发现瓷砖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如果学生只看到斜行的`规律,则教师酌情启发学生注意横行、竖行的规律,要是还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启发)

  a、每行有几种瓷砖?

  b、这几种瓷砖排列的顺序是怎样的?

  (1)学生交流

  (2)揭示课题:找规律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墙面和地面装饰的瓷砖的图形排列规律,并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规律,帮助总结:

  (1)从看的方向不同来寻找规律

  (2)从图形的不同来寻找规律

  (3)从图形的排列来寻找规律

  2、把同学们发现的规律进行分析,像这样几个图形按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地排列,我们叫这种排列为循环排列规律。

  3、每个同学在学习小组内把自己的想法,或别人好的想法说一说。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引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知识的发现过程融于丰富、有趣的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三、动手实践,创造规律:

  1、如果你是小小建筑设计师,你能设计出什么样的美丽图案?老师和同学拿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卡片,请大家设计一些有循环规律的图案。

  2、展示:□○★△、△□○★、★△□○、○★△□

  3、让学生按要求去思考,下面的图形应当怎样摆。

  生:这图形是后面的向前循环移动一个位置,所以应该是□○★△,与第一个图一样。

  4、出示练习题:a、一只鸭子头像和两只鸟的头像循环排的

  b、看书第115页,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巩固了新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规律?

  五、提高练习:

  出示小黑板:

  1、我爱数学、学我爱数、数学我爱、。

  2、上下、下右、右左、左右、上左、下上、。

  3、1234、4123、3412、。

二年级数学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所学额统计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体会统计的必要性,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描述、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进行简单的统计

  难点:根据统计数据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知道还有谁和你一天过生日吗?你想知道那个月份过生日的人最多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统计我们班同学的生日情况。

  2、实践操作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知识,不仅知道了怎样收集数据,还学习了很多统计的方法,下面请你在的小组讨论交流,怎样统计同学们的生日情况。

  (1)小组交流

  先收集同学们的生日数据,(同学们可以用写字条的方式,由小组长收集交给老师,也可以组长举手统计……)

  再整理数据(举手统计,画正字统计,画其他符号统计等等)‘

  最后全班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方便大家共同整理,老是把12个月的表格贴到黑板上。

  全班同学生日情况统计表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

  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2)贴一贴

  说出自己的生日月份,到组长处取彩色小圆片,并贴到表格中对应的位置

  (3)整理数据

  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数据,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汇报结果

  (4)说一说

  根据数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小熊文具店(书96页1题)

  2、汽车的快慢(书96页第2题),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3、喜欢的动物。(书96页第3题)能够准确写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4、下面是丁丁小组14名同学喜欢看的漫画书统计情况

  西游记熊出没喜洋洋和灰太狼

  3人5人( )人

  (1)补充完表格

  (2)看了上面的表格,你知道喜欢看()的人最多,喜欢看()的人最少

  (3)买一本《熊出没》9:00元,买6本需要()元。

  (4)买一本《西游记》要18元,买一本《喜洋洋和灰太狼》要9元,买一本《熊出没》9:00元,丁丁带了40元去买这三本漫画书各一本,他的钱够吗?

二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分橘子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让学生正确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4、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让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昨天,我们帮小熊分了苹果,大家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分的.吗?今天小熊又要请客了,它家里只有14个橘子,它想每盘放4个,可不知道放几盘,你能帮助它解决这个难题吗?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有余数的除法及其竖式的计算方法

  学生试着自己列竖式后,展示不同学生的竖式并让学生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同时其他学生可以质疑。因为有除法算式做引导,估计学生不会出现余数大于除数的现象,如果有的话,就直接拿来当作下一环节的样本,解决余数不大于除数。然后教师做小结。

  2、完成“试一试”,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师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用竖式计算。

  9÷4 21÷5 14÷3 19÷6

  4、钉一件上衣需要5个扣子,现有23个扣子,能钉几件上衣,还剩几个扣子?

  四、总结

  1、说说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你今天最成功的是什么?你打算以后如何做?

  板书设计:

  分橘子

  每盘放4个橘子,14个橘子可以放几盘?

  14÷4=3(盘)……2(个)

  答:14个橘子可以放3盘,还剩2个。

二年级数学教案13

  第六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20---P21练习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和题卡

  教学过程:

  一、总结引入

  小朋友们,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汇报。总结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设计意图]:课前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4题。请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怎样求还剩多少个?指名回答。板书算式:32-11。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呢?

  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3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选一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3、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4、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7题。同桌两个同学与相说一说下面各题差的十位上是几?你是怎样想的'?

  5、第22页练习三第10题。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汇报。怎样求雨伞多少钱一把?独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指名汇报,并说明算法。

  4、第22页练习三第11题。先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从加法和减法中各选一道题在小组内说说计算的方法。指名汇报、订正。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三、强化练习

  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

  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练习的熟练性。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练习

二年级数学教案14

  一、情境引入

  1、今天是我们的一位好朋友的生日,想知道他是谁吗?

  2、(电脑出示:淘气)让我们一起来唱首生日歌吧!听听淘气有什么话要对我们说吧。

  3、板书课题:生日。

  二、探究新知

  1、统计前的准备活动

  (1)今天是几月几日?(10月16日)原来淘气是10月出生的,我们班有谁也是10月份出生的?

  (2)你是10月份出生的,那你知道你出生的月份属于什么季节的呢?

  指名学生说:你是几月出生的.,属于什么季节?

  (3)我们来看一看,你们出生的季节刚才你们说对了吗?

  出示课件:四个季节的图片(并说明哪几个月是什么季节)

  (4)现在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属于什么季节了吗?给你的同桌说一说,说完后坐直。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

  (5)老师要看看谁是亮眼睛,看好了。我们请春季过生的同学举手;请夏季过生的同学举手;请秋季过生的同学举手;请冬季过生的同学举手。猜一猜哪个季节过生日的最多。

  (6)大家的说法各不相同,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有什么好办法知道?

  学生汇报。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如举手数一数、举不同颜色的卡片、分排站立、画正字等)

  2、经历统计活动

  (1)6人小组合作统计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多!接下来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做一次调查。那调查应注意什么?来看看小组合作的要求吧!

  (幻灯)

  (2)小组活动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调查一下,并完成统计图。

  (3)全班汇总

  师:刚才老师看了同学们在小组的表现,真积极!下面我们一起完成大的统计图好吗?请各小组长汇报你们组的统计结果,说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统计的。

  (4)验证数据

  师:这是刚才大家每个大组调查的结果,老师根据你们的统计绘制出这张班级统计图。请小朋友们先来数一数在春季过生日的有几人?夏季、秋季、冬季过生日的有几人呢?

  师:那你们算一算,我们一共统计了多少名同学?再看一看,今天来这里上课的同学有多少人?说明在统计时有没有多余的?有没有遗漏的?看来,同学们在统计时非常认真。

  3、观察统计图,拓展思维

  (1)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统计图,现在你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了吗?从图中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呢?

  (2)师:谁愿意和老师做朋友?谁能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理由。

  (3)师:老师也有生日,你们猜猜老师的生日可能在哪个季节呢?生猜。钟老师12月份过生日,是什么季节呀?(冬季)对了,老师是冬季过生日的,根据统计图我们可以猜测出最有可能的结果,但是这个结果不一定是准确的,就像猜老师的生日一样。

  三、拓展应用

  1、这个统计图是怎么得来的呀?说一说。

  2、在生活当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统计呢

二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教科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并关注了对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通过寻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际测量,知道1分米、1毫米有多长,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难点:通过实际测量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估一估”、

  “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

  学具:米尺,卡片,吸管,铅笔,剪刀,测量单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温故引新。

  1、观看数学故事《偷吃红土的小象》。

  师:请看数学故事《偷吃红土的小象》,看看在这个数学故事中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数学思考?你有什么好办法?

  2、回忆在测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师:你觉得在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周老师带来了现场留下的脚印,谁来测量?

  生:测量并汇报,这个脚印的长度是10厘米。

  3、揭示“分米”。

  师:10厘米还可以用另一个长度来表示,它就是——1分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米的认识。

  师:你知道分米用字母怎么表示吗?

  二、认识分米。(11:00之前必须结束)

  1、在直尺上找出“分米”,揭示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现在请你拿出直尺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PPT 活动一:

  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生汇报

  师小结:借助直尺,同学们充分的感受了1分米的长度,如果要把1分米和10厘米用一个符号来连接,你会选择哪个符号呢?

  师:很好!1分米=10厘米。

  2、自主学习,进一步认识分米。

  师:现在,我们对1分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请你拿出桌上的吸管,估一估这根吸管的长度比1分米长,还是短?

  师:现在我们就利用这根吸管来继续研究1分米。请看活动要求!

  PPT 活动二:

  估 估一估1分米的长度。

  量 用直尺量一量,进行调整后剪下1分米长的吸管。

  找 用1分米长的吸管比一比,量一量长约1分米或几分米的物品。

  生汇报

  师小结:在今后的估计中,这些1分米、2分米、7分米(分别拿出吸管、文具袋,指出课桌的高)的长度都可以作为我们估计的标准和依据。

  3、发现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上学期我们还认识了米,那米和分米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试着在米尺上找一找,也可以借助吸管来研究。

  PPT 活动三:

  小探究

  1米 ? 分米

  生汇报

  师小结:真棒!我们通过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用手指来比划1分米,还找到了生活中的1分米,相信同学们对分米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和感受!

  三、认识毫米。

  1、通过“量一量”,揭示毫米。

  师:请用直尺在测量单上“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生汇报

  师:不是6厘米吗?铅笔的长度比6厘米长,但是又不到7厘米,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它就是刚刚——毫米,用字母来表示。

  2、通过自学,发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一起对分米进行了研究,接下来请同桌之间用研究分米的方法,展开对毫米的独立学习吧!

  PPT 活动四:

  找一找 在直尺上找出1毫米。

  比一比 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

  看一看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或几毫米。

  想一想 1厘米=?毫米。

  生汇报。

  师小结:看来同学的收获可真多,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1厘米=10毫米。

  3、通过摞卡片,感受毫米、厘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师:刚刚我们说一张卡片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现在请你将3张卡片放在一起,这时的厚度大约是——3毫米,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3毫米,现在把5张卡片放在一起,这时的厚度大约是——5毫米,再用手摸一摸!如果同桌两个人把所有的卡片合在一起,这时候大约是——10毫米,也就是1厘米,用手指感受一下10毫米的长度吧。

  师:现在请看,周老师吧20张卡片摞在一起,这就是?30张卡片呢?90张卡片呢?再添10张卡片就是?

  师:10厘米也就是——1分米!那看来1分米就是10厘米,也是100毫米!看来1毫米实在是太短了!不细心都注意不到,所以,在测量时一定要认真仔细!

  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并且在老朋友米和厘米的帮助下,发现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接下来就请你带着这些满满的收获,赶快帮黑猫警长找到偷吃红土的小象吧!

  四、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1、测量脚印

  师:你觉得案发现场的这个脚印是哪只小象留下的?

  生独自测量

  师:看来确实是小象嘟嘟偷吃了红土,可是,你知道小象为什么要偷吃红土吗?

  师:红土中有小象所需要补充的矿物质铜和盐,但是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东西,不劳而获是不对的。

  2、修改日记。

  师:小马虎最近也学习了长度单位,他已经迫不及待的写了一篇数学日记,一起读一读吧!

  今天早晨,我从2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拿起1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洗了洗脸,

  用70米长的毛巾把脸擦干,吃过早饭去上学。来到学校,我坐在5分米高的凳子上,

  拿出7厘米厚的语文书准备开始语文课。

  3、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师:这两个算式请同学们今天回家后想一想,并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爸爸妈妈听!

  1( )-9( )=1( ) 1( )-99( )=1( )

  4、全课小结。

  师: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收获了很多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其实长度单位不只是我们现在认识的这四个,还有比米更长的单位,也有比毫米更短的单位,这些长度单位都等着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去探索、去发现!

  五、板书。

  分米、毫米的认识

  米

  1米=10分米 分米 d

  1分米=10厘米 厘米 cm

  1厘米=10毫米 毫米 mm

【二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教案08-27

二年级数学教案01-13

二年级的趣味数学教案01-13

一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01-13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案03-22

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4-08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0-28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23

二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02-11

聋哑二年级数学教案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