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5-23 19:18:31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九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九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9~81页,练习十八的第1题。

  教学目的:

  1.使同学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以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同学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教具准备:教师把教科书第80页的整数和小数数位顺序表画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了哪几种数?”(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教师接从上到下的顺序板书数的名称。

  教师:“今天我们复习与这些数有关的一些知识。”

  一、自然数、整数的意义

  教师:“什么样的数是自然数?”(l、2、3……)在“自然数”后面板书。

  “自然数可以表示什么?”(表示物体的个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什么?”(l。)用彩色笔把“ 1”上色。

  “最大的自然数是什么?”(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自然数的单位是什么?”(自然数的单位是1。)

  “任何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的。请说出下面几个数各是由多少个1组成的。”教师在黑板上任意写几个自然数,如7、10、25、369、1997……

  教师:“一个物体也没有用什么数表示?”(用0表示。)教师板书“0”。

  “自然数与0有什么关系?”(自然数都大于0。)教师在“自然数”后面板书“(大于0。)”

  “按顺序写数时,0应写在什么位置?”(写在1的前面。)

  教师:“我们在小学学的整数都包括什么数?”(自然数和0。)教师板书“整数”并用大括号把自然数和0括起来。

  “假如说‘整数就是自然数和0’对不对?”(不对。)“为什么?”(因为整数中还包括比0小的整数。)假如同学说不好,教师可以说明:我们在小学学的整数包括自然数和0,到中学还要继续学习比0小的整数。然后,教师在“0”的下面板书“……(小于0的。)”

  综合前面的教学过程,使同学看到如下板书形式。

  整数 自然数:1、2、3、4(大于0的。)

  ……(小于0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34—3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教学难点:

  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出示挂图,在果园里,小刺猬摘了5篮子苹果,每个篮子6个苹果。他一共摘了几个苹果呀?回到家它又来找小兔子、小猴子、小熊猫、小鹿和它一起分享苹果,每个小动物都把自己篮子里的6个苹果吃光了,还剩几个苹果?结果是多少?

  二、玩中学

  1、探索有关0的乘法规律。

  (1)出示情境图,引导观察。

  引导学生看图小刺猬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用6530(个)每个小动物篮子里的6个苹果都吃光了剩几个呢?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再汇报。

  (2)独立计算,提出问题。

  0×3   7×0   0×26

  引导学社列举出类似的口算题,如:8×0=? 19×0=? 0×14=?......

  (3)总结规律

  学生观察教师板书上的算式,说一说你从中发现的什么?

  2、 探索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计算

  (1)独立探索计算方法

  让学生独立计算130×5,列出竖式,想一想各位上的0应该怎么乘?

  (2)组内交流

  小组之间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结合13×5=65,使学生明确13个十乘5德65个十,就是650,而且“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所以130末尾0不用成直接落下来。

  (3)自主探索、掌握因数中有0的计算方法

  出示题目402×3,独立计算,然后交流算法互相比较,找出最正确的再让学生举几道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题,思考:看一看结果你发现了什么?最后总结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商的中间不一定有0。

  三、学中做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比较,发现上、下两题之间的不同的'变化规律。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引导学生独立解答,结合具体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用加法,也可能用乘法。如果用乘法可以进一步解释第(1)个问题,第二个问题解答时为什么要乘3.

  3、完成“练一练”第3、4题。

  第三题学生填空后,可以让那个学生说一说判断大小的方法。观察和估算的方法都要给予鼓励。

  4、 下面计算对吗?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5、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

  (3)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觉得谁表现的好?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本册教学目标,使学生: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第一单元 小数的乘法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案

  教学内容小数乘以整数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具准备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

  (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 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10.5元

  (5)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 2

   × 5

   3. 6 0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 示范:0. 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 3.5

  × 2

   2.7 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 7 ×4 0.7×4 25×7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 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l 专项练习 练习一 4

  二、运用

  1、填空。

  4.5 ( ) 0 .7 4 ( )

  × 3 × 3 × 2 × 2

  ( ) 1 3 5 ( ) 1 4 8

  2、做一做 书p2

  三、体验: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 练习一 1、2、3个人修改

  口算:

  70×30

  45×100

  5.6×10

  7.3×1000

  0.75×10

  0.008×100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1

  3.5元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例2

  0. 7 2 扩大到它的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教后反思:学生基本能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但是在计算完后小数点经常点错。下节课要进行专项练习。

  教案

  教学内容小数乘小数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具准备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 0.8 ×1.2)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

  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2×0.8呢?

  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示范:

  1. 2 扩大到它的10倍 1 2

  × 0. 8 扩大到它的10 倍 × 8

  0.9 6 缩小到它的1/100 9 6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 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4)专项练习 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0.0 2 4 0.0 1 3

  × 0.1 4 × 0.0 2 6

   9 6 7 8

  2 4 2 6

   0.3 3 6 0.0 0 0 3 3 8

  三、应用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 . 5 8 6 . 2 5 2 . 0 4

  × 4. 2 × 0 . 1 8 × 2 8

   1 1 6 5 0 0 0 1 6 3 2

   2 3 2 6 2 5 4 0 8

   2 4 3 6 1 1 2 5 0 5 7 1 2

  2、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67×0.3 2.14×6.2

  3、P.8页5题。

  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四、体验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P8 7、9题。P9 13题。个人修改

  口算:

  5.2×0.2

  7.3×0.01

  76×0.03

  75×0.05

  0.05×6

  79.2×0.2

  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 10.56×0.27= 0.1056×27= 1.056×0.27=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小数乘小数的乘法是本单元的难点,学生在计算时错误较多,要继续多练,重点练习点小数点。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P26页例题及“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自主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法。

  2. 学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理念: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体验学习中通过合作交流带来的.方便和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前知识。

  教学过程:

  一、实践调查

  课前让学生在汇景新城作实地调查,调查本小区住户情况

  二、课内交流

  1、让同学们根据调查所得的数学信息编一道数学应用题。

  2、根据所编的题目独立列式

  3、探讨和交流如何解决问题。

  (1)尝试通过估算结果解决问题。

  A、分组讨论不同的计算过程

  B、师:根据以上的结果你能判断“这栋楼能住150户吗?”

  (2)讨论算法

  三、习题巩固:

  1、试一试

  11×43 24×12 44×21

  2、练一练:

  第1、2题

  3、第3题,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再进行计算

  四、综合应用:

  陈老师班上有42名同学,她为同学们购置书包和文具,一个书包24元,一个文具11元,买书包和文具各花了多少钱?一共花了多少钱?

  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的第二课时《跳伞表演》一课。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8 的退位减法后,进一步学习十几减7、6、5 等数退位的减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思维方法和计算方法,但学生掌握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比10 以内的减法要困难一些,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十几减

  7、6、5 等数的退位减法。

  2、在探索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的多种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计算退位减法的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喜欢看特技表演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正在做什么?(课件出示)(板书课题——跳伞表演)?

  2、边观察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呢?

  生2:蚂蚁比蜗牛多几只?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棒?参加表演的蚂蚁和蜗牛它们的只数谁多?多几只?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谁多、多几及退位减法。(板书——谁多、多几及退位减法)?

  请同学们继续看屏幕,(课件出示)蚂蚁有11 只可以用11 个圆圈来表示?蜗牛有7 只可以用7 个圆圈来表示。通过这个图我们一下就能看出谁比谁多呢?生:蚂蚁比蜗牛多。是的,蚂蚁比蜗牛多,那多多少呢?你能列个算式吗?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师板书?11-7

  提问:11 表示什么?7 表示什么?11-7 又表示什么?

  ()“11”表示11 只蚂蚁;“7”表示7 只蜗牛;“11-7”表示蚂蚁比蜗牛多几只。

  2、学习计算方法。

  (1)自主探索,小组交流。

  “11-7”到底等于多少、可以怎样算、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交流,有困难的同学也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

  (2) 全班交流。

  谁能来说说你是怎样做得?

  方法1:我们再来看刚才这个图。(课件出示)上下圆圈一一对应,这样从图中一下就能看出蚂蚁比蜗牛多4 只。

  方法2:摆小棒。11 只蚂蚁可以用这11 根小棒来表示,从这11根小棒当中减去和蜗牛只数相同的7 根,还剩4 根。

  方法3:可以根据加法来算减法,想一想7+11 因为7+4=11 所以11-7=4。

  方法4:把11 拆成10 和1 10-7=3 3+1=4 ……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板书)

  (3)小结。

  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计算的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

  老师认为在实际计算中用把11 拆成10 和1,先算10-7=3 再用3+1=4 这种方法比较方便快捷。

  3、小练。

  猴子摘桃。(课件出示)

  11-2=9 11-3=8 11-4=7 11-5=6 11-6=5 指名回答。同学们请观察这几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相同点:都是减法,并且是11-几的退位减法。不同点:它们的`减数在依次变大,而差在依次变小。】

  三、巩固练习。

  小朋友们学得真快、我们再来算几道题。

  1、看图列式。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看81 页第2 题。谁来读题?你会做吗?

  全班交流:

  (1)小鸡和小鸭的只数,谁多?多几只?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回答,教师课件演示。)

  (2)小松鼠和小兔子的只数,谁多?多几只?(同上)

  2、12-几的退位减法。

  12-6= 12-5= 12-8= 12-4= 12-9= 12-7=

  自由练习,指名回答。同桌互相说说计算方法。

  3、口算。(摘苹果)?

  16-9= 12-4= 14-8= 14-7= 15-9= 16-8=

  你能摘到苹果吗?谁来试一试?

  4、看图列式。

  (1)(出示课件)你能给这道题提个问题吗?(麻雀比小燕子多几只?)你会做吗?在本上写出答案。

  (2)鸭梨比草莓多几个?(同上)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已经学完了,想一想你学会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多种方法来计算十几减7、6、5 等数的退位减法,我们也发现在实际计算中把十几分成10 和几,先用10 减这个数,再加上剩下的数,这种方法计算起来非常方便。老师希望课后同学们要多加练习,使我们的计算能更加快速和准确。

  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

  (谁多、多几及退位减法)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合理存款”是在教学完百分数的意义与纳税、折扣、利率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活动课。

  活动构成:

  1、明确问题。主要围绕“妈妈要存款一万元,供儿子六年后上大学用,怎样存款收益?”这一问题展开,该问题共蕴含着三个关键的信息:本金、可存款年限及资金用途。

  2、收集信息。主要包括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教育储蓄存款可存的期限以及相应的利率,国债的购买及其利息的计算等。课前,学生可以通过去银行咨询以及查阅相关规定的方式获得信息。

  3、设计方案。就是从收集到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相关实用信息,设计出具体的、不同的储蓄存款方案。

  4、选择方案。即从上述各种可行性方案中选取收益的,化方案合理存款,并计算出到期时的总收入。教材这样编排,旨在让学生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相关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会与人合作、交流的.同时,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活动目标:

  1、使学生巩固对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

  2、学习综合运用储蓄存款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并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

  活动重、难点:

  使学生能自主探索合理存款的收益问题的方法。

  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一台计算器。

  一、旧知铺垫,引入活动

  1、复习:杨晨用8000元一年期存款的利息买了一台复读机,这台复读机的价格是多少?

  8000×2.25%×1×(1—20%)=160元

  问:算式中,本金和利息各是多少元?2.25%、20%各表示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渠道或方式了解到的?

  2、引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还可以让本钱增值。存款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同形式的存款,获得的收益也会不一样。现在有一个问题:妈妈准备给小灵存1万元,供六年后上大学用,同学们计算分析一下,应该选择哪种存款方式收益?为什么?

  二、合作学习,探究方案

  1、小组合作探究

  2、汇报交流

  预设:

  生1:选择存款期限长的,这样利息会高一些。

  生2:定期存款要考虑利息税。

  生3:国债和教育储蓄免征利息税,都可以考虑。

  生4:国债的利率比教育储蓄的利率相对低一些,可以优先考虑教育储蓄。

  师:课本第111页有两个表格,请同学们再次发挥小组成员各自的聪明才智,按照你们的思路设计存款方案,看看哪些方案的存款利息较高。

  3、小组合作,设计方案

  4、每组交流一种方案,说说这种方案为什么取得的利息高而且合理。

  师:(根据汇报)看来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合理获得利息的存款方式。根据大家的汇报,老师把各小组化的方案整理了一下,我们一起来看看。

  问:对比后,你有哪些想法?如何存款算是合理的?定期存款方案为什么不考虑了?

  学生各抒己见。

  师:通过探讨,我们知道了存款有许多方式。在生活中,只要我们仔细研究,认真发现,就能获取的方案,让存款合理的获利。

  三、活学活用,解决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所设计的方案是六年后才取这笔钱的。现在,老师这里也有1万元钱,这1万元四年内不使用,四年后可能会随时取出。请同学们为老师设计一个存款方案,使方案获益。

  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

  2、学生汇报,学生评述。

  四、活动结束,畅谈收获

  1、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2、你还有哪些需要?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节日礼物》是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学生在观察物体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经历观察物体和5个正方形搭成立体图形的过程,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能区分拍摄一组照片的先后顺序。教材选取了小狗贝贝四次由低到高观察节日礼物的有趣情境,让学生在四个画面上分别标出四次看礼物的顺序,鼓励学生亲身体验,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并让学生体会由远及近位置的变化所引起的观察范围的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涯的重要阶段,是承上启下的年级。是小学数学开始进入系统学习的开始。经过前三年的教学,学生在掌握的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逻辑思维和智能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

  本班的学生接受能力强,能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大,有强烈的求知欲、自觉性高。有25%的学生处于中等,学习比较被动,其中有10%的学生自觉性差,不能积极地思考问题。本课需要展开观察、想像、推理等思维活动才能完成,对学生具有挑战性。首先让学生自学观察,再让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和体验,丰富他们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提供的情境图,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范围变化。

  (2)过程与方法:

  ①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体会并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

  ②让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运动智能、空间想象智能;

  ③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交流等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培养其积极的乐学态度;

  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主要以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索活动为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活动过程中增强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③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④通过合作交流,养成互助合作的习惯,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

  教学难点:通过由远到近看景物,体会看到的范围会越来越小。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应该是学生这种学习共同体的活动的一种方式,学生互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对话,了解我们自己的学习进步、学习状况,有助于学生克服自己的弱点,了解他人的学习状况,帮助自己学习上取得进步。

  内容设定:

  伙伴们评评我: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教学中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互评。通过学生的互评,加强学生间信息的沟通,清楚地了解他人的优缺点,进行自我反思,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使竞争与合作意识同步发展。

  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快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课始的故事导入、课中新知识学习的情境创设等,把学生领入乐学的氛围之中。

  2、观察、猜测、交流,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了使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体会并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状,并能根据提供的情境图,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范围变化,教学中先让学生分组用五个小正方体学具摆自己喜欢的图形,交流自己所在位置看到的形状,接着,创设小狗观察礼物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猜想(有困难的可用学具模拟体验)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小狗从蹲在地上到最后爬上桌子,它观察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观察的对象又有什么变化?接着,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讨论、交流等活动,体会并判断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物体的范围逐渐缩小。整个过程充满了观察、猜想、体验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以“做”的方式而不是以“听和看”的方式介入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能力,而且促进了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3、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发现数学知识的价值。

  《标准》中明确提出,在数学课上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用所学的知识主动探索其应用价值。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在实际应用、拓展延伸环节中安排了判断图片观察位置的练习,例如:“有两个侦察员明明和莉莉,他们分别从两个方向观察同一间房子,请你分别标出明明、莉莉看到的情形。”和“说出下列房屋、坦克、汽车的平面图是从什么方位看到的”等。

  4、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使其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很多人都认为数学知识是枯燥乏味的,其实数学中充满了美,我们要深入挖掘数学的美,展现数学的魅力。例如:我在拓展练习中安排的“这是两幅意大利比萨斜塔的照片,你知道为什么第二幅照片中的斜塔不斜呢?”和生活延伸中欣赏一些优美的风景、名胜图片等,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使其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5、还给学生评价的权利,让学生自主对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过去课堂教学的总结评价历来是教师的专利,本节课我把评价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主评价,体现了教学的民主与和谐。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一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

  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你还记得怎样做吗,让我们来看这些题,争做“快乐速算小蜜蜂”。

  1、出示题目

  23+15= 48+32= 30+57=

  19+43= 36+27= 27+33=

  64+29= 75+16= 76-23=

  98-74= 60-18= 51-26=

  95-27= 84-57= 49-16=

  2、回顾方法

  以第一组为例,请两名同学分别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3、全班汇报

  以做题速度和准确率为准,评选出“快乐速算小蜜蜂”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练习,帮助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知识,主要是让学生再次巩固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谈话:今天,我们再来做一只勤劳的小蜜蜂,用昨天学过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热心帮助小蜜蜂

  (1)出示题目:P41(2)

  (2)讲解做法:要想解决问题你是怎么想的?怎么估计的?又是怎么计算的?

  (3)独立完成,全班汇报

  2、问题高手小蜜蜂

  (1)出示题目:P41(4)

  (2)讲解做法: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3)小组合作完成:小组成员轮流出题,大家同做。

  (4)全班汇报:根据每个小组提出问题数量的多少,评选出“问题高手小蜜蜂”

  3、实践体验小蜜蜂

  (1)出示题目:P42(6)

  (2)解决问题一:学生独立解决,交流想法。

  (3)实践体验:找几组同学实际做,教师记录每组的数据,其他学生根据数据独立解决问题,交流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由课本到生活的有层次、有梯度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三、总结感悟。

  谈话:这部分知识学完了,你觉得它对你有什么帮助呢?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理清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充分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质数和合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的内容,在教材第10~11页;是学生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倍数的特征之后的重要知识,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和判断能力;

  3、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教法:

  新课程的数学教学强调: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数学知识、方法去分析事物,思考问题。本课我主要采用“探究性学习指导法”,把“有意义的思考方法和习惯思维”放在教学首位,构建探索型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探,导入新课。

  如:(1)、用哥德猜想引出课题。

  (2)、结合自然数1—20的'因数具体说说。(这样直奔主题的教学,为学生探究知识和巩固知识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利用课件很快找出1~20各数的因数,铺垫探底。然后讨论怎样给这些数进行分类,怎样分比较合理?(把学生的思维导向于有意义的思考。)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有按偶数、奇数分的,有按2、3、5的倍数分的、也有按10以内、10以外的数分的等等,对于学生的分法,教师给于了鼓励,引导学生看书上怎么分的,观察因数的个数,以 “因数个数”的多少来分,学生很快以“只有一个约数的、只有两个约数的、有两个以上因数”分为三类。教师及时出示课件,然后让学生列举出相应的数。这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像2、3、5、7、11这样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就叫质数。让学生通过观察每个质数的因数特点概括出质数的意义,并且要求学生按照质数的意义自己找出一些质数,找准确了说说找质数的方法(突出教学的重点)。同样道理,合数的意义就迎刃而解了。紧接着让学生看一个因数的数是谁?书上是怎么给它下定义的?然后出示一些数,让学生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判断正确了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判断方法,为什么又对又快?(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三、应用知识、巩固知识。

  1、让学生根据学习资料,把1~20这20个数按照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进行分类,分类完成之后互相交流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2既是质数又是偶数;9、15既是奇数又是合数。(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加强了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2、出示闯关题,有填空、选择、判断、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闯关成功给予奖励。(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小组合作学习制作100以内质数表,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独立思考制作方法

  (2)小组交流方法

  (3)动手制作

  (4)汇报展示。

  4、课件出示100以内质数表,学生熟记。(便于今后的应用。)

  5、 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师生共同回忆这节课所学知识之后听一则数学信息。歌德猜想之一: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奇数(或素数)之和。并让学生了解到这个猜想目前证明得的是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可惜离成功只差一步便离开了人世。听完后谈感想。(让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感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9-16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08-26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0-27

【热】小学数学教案01-21

小学数学教案【热门】01-27

小学数学教案【热】01-17

小学数学教案【荐】01-19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01-25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01-26

小学数学教案【精】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