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3-06-01 09:06:21 大班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大班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必备】大班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正方体,能区分正方体与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感知立体图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骰子、正方体图形纸、课件

  2、学具准备:制作正方体的图样纸、彩笔、胶棒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问候

  2、情景导入

  “今天我要带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术乐园玩,接下来我们要踏上神秘的魔术之旅了,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做。”

  《积木房》:积木宽,积木长,我用积木盖新房,小朋友们请进去,都夸房子真漂亮!

  二、集体活动。

  (1)观察图形

  幼儿观看课件

  师:“图形纸上有什么图形?有几个?它们一样大吗?”

  师:“这张图形卡纸上有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们变个魔术,看看它能变成什么?”

  (2)操作活动

  教师做示范,将图纸折叠后变成正方体。

  师:“今天变成的`这个新图形叫正方体。”小朋友们也来试试吧。

  (3)认识形体

  请幼儿观察正方体

  师:“正方体由几个面组成?”(请小朋友用彩笔点数)

  师:“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每个图形一样大吗?”

  小结: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

  (4)师幼互动

  师: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

  三、游戏活动:

  1、游戏名称

  “掷骰子”游戏

  2、游戏规则

  请一名幼儿掷骰子,幼儿根据骰子的数字回答问题。回答正确的小朋友上台掷骰子。(骰子上标注问题)

  数字1:正方体有几个面?

  数字2:正方体的六个面一样大吗?

  数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数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东西?

  数字5: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图形?

  数字6:再掷一次骰子。

  3、活动小结

  活动反思:

  本课我通过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把长方体变成正方体,使学生把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对于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运用探究长方体的方法去观察、操作、推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让学生探究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区别和联系,通过让学生对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求证、总结,找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且知道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同时,通过生动的课件演示,展现了常见的正方体,将生活与数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大班教案 篇2

  一、设计意图:

  双簧是一种曲艺形式,也是一门舞台艺术。大多是成人表演的节目,幼儿园的孩子对这方面的经验很少,但大班孩子在心理上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与认识新鲜事物的兴趣,喜欢尝试。在日常儿歌的学习活动中,对儿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有所增强,表述时也能体现出儿歌的韵律与节奏,喜欢边说儿歌边自然的加以动作表现。考虑到这一点,也为了引导孩子们了解双簧这一曲艺形式,感受双簧的艺术魅力,敢于尝试表演,我就选择了既贴近幼儿生活又适合双簧表演的内容——《小螃蟹找朋友》。儿歌内容幽默诙谐、极富表现力,让孩子在尝试、探索中感受双簧表演的魅力。

  二、活动目标:

  1.欣赏双簧表演,了解双簧这一曲艺的基本表演形式和特点。

  2.通过观察与尝试表演,学习双簧表演中“前脸”与“后背”的分工与配合。

  3.能大胆参与表演,体验双簧表演中的诙谐、幽默,激发幼儿对曲艺表演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会儿歌《小螃蟹找朋友》。

  2、双簧视频。

  3、图卡、汉字(前脸、后背)、白色即时贴。

  四、活动过程:

  (一)复习儿歌《小螃蟹找朋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我们一起把刚学的儿歌《小螃蟹找朋友》表演给客人老师看,好吗?

  (二)欣赏双簧视频,感知表演的形式与方法。

  1、你们表演的真棒!我也带了一段表演,请小朋友们来欣赏。看看他表演的好不好?什么地方好?(提出看到要求)

  2、幼儿欣赏视频。

  3、讨论:看看她们是怎么表演的?他们是怎么分工合作表演的?

  小结:这种两个人演的像一个人的表演叫双簧。坐在前面的人叫“前脸”,躲在后面的人叫“后背”。双簧是我们中国曲艺的一种,是一种逗人乐的表演。

  (三)再次欣赏双簧表演,观察“前脸”表演的特点。

  1、她们表演的好不好呢?什么地方表演的好?你为什么觉得好笑(好玩)?

  我们再来看看!

  2、幼儿再次欣赏双簧。

  小结:他的动作、表情和说话都很有趣、很夸张。

  4、游戏:听话学样

  那我们也来玩个这样动作夸张的游戏。我来说,你们根据我说的意思做动作。比比看,谁的动作最有趣、最夸张。

  (四)探索双簧表演方法。

  师:那我们能不能把学的那首儿歌用双簧的形式来表演呢?

  1、探索尝试“前脸”的表演方法。

  1)集体学习口型表演。

  2)尝试动作与口型配合表演。

  3)讨论:“前脸”怎么表演的有趣?(动作幅度要大,表情、口型要夸张)

  4)请个别幼儿上前做做,再集体练习。

  2、分角色表演:教师做“后背”,幼儿表演“前脸”给客人老师看看。

  3、幼儿评价:我这个“后背”表演的怎样?

  小结“后背”的表演要求:声音响亮,说话速度不能太快……

  4、请个别幼儿上前表演,集体评价、整理幼儿的经验。

  你觉得他们表演的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

  5、讨论并创编“前脸”的提醒动作。

  刚才发现前脸和后背表演的时候没有一起开始,后背和前脸怎么才能一起表演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幼:拍一手、跺一下脚、拍腿等等。

  (五)两两结对尝试表演双簧。

  1、交代要求:两人一组,商量好角色表演。

  表演前,前脸要有一个提醒动作。

  动作表情声音都要夸张有趣。

  表演完后交换角色。

  2、幼儿结伴表演《双簧》

  (六)表演给客人老师看看。教师加上道具(快板),给幼儿打节奏。进一步提高幼儿表演的兴趣。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硬币浮起来,感受物体沉浮的变化。

  2、让幼儿大胆猜想并进行验证,学习记录沉浮实验结果。

  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教具:大小适宜的玻璃缸、操作盒(硬币、大塑料纸、小塑料纸、铁碗、泡沫)、记录纸、笔

  学具:塑料盆、抹布、操作盒(硬币、大塑料纸、小塑料纸、铁碗、泡沫)、记录纸、笔、每组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出示硬币)这是什么?如果我将硬币放进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你有什么办法让硬币浮起来?(引导幼儿积极思考能让硬币浮起来的各种办法,并表达)

  二、结合经验,大胆猜测

  师:(出示大小塑料纸等材料)老师准备了材料,你们猜一猜这些材料能不能让硬币浮起来?幼儿猜测,师记录。

  师总结幼儿猜测的结果。

  三、幼儿操作记录,比较结果

  1、第一次操作并交流实验结果

  (1)教师交代操作要求

  师:要想知道我们猜的是否正确,我们有什么办法?(幼儿交流)

  师:对呀,只要试一试就知道了。后边的桌子上为你们准备了材料,每四位小朋友一组轻轻的走到桌子前去做实验。桌子上还有一张记录表,3个小朋友负责实验,一个小朋友负责记录。如果材料能让硬币浮起来,那你在材料的后边画“√”。每种材料实验完之后,材料用完之后放在空盒子里。做完实验擦一下手,将记录表展示在黑板上来。

  (2)幼儿操作并记录

  教师重点指导指导记录的方法及结果及有特殊发现的小组

  (3)观察记录表,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师:小朋友都认为铁碗、泡沫能让硬币浮起来,小塑料纸不能让硬币浮起来。而有的小朋友认为大塑料能让硬币浮起来,有的小组认为不能。到底能不能?与什么有关系?

  2、第二次操作,发现秘密

  师:请两组记录结果不同的小朋友分别上台做实验,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实验中硬币的有什么不同、塑料纸有什么不同。

  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这次你发现了什么?(大塑料纸是否能让硬币浮起来与塑料纸上是否沾水沾有多少水有关。还与硬币放在塑料纸上的位置有关。)

  师:为什么同样是塑料纸,有的能让硬币浮起来,有的不能?

  孩子观察总结:与塑料纸的大小有关。

  教师提炼总结。

  四、拓展延伸:

  铁碗能让硬币浮起来,你有什么办法让铁碗载着硬币一起沉下去?幼儿思考交流。

  活动反思: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幼儿园对年轻教师进行磨课活动。我选择《科学课让硬币浮起来》,此活动方案是在有经验教师的帮助下修改的,结果比第一次的课堂效果要好的'多,我总结如下:

  1、材料的投放

  (1)有目的的投放材料。材料的投放要为达成课程目标服务,选择大小不同的同种材料,目的在于让幼儿探索能否让硬币浮起来与辅助材料的大小有关。

  (2)教师的教具要有利于孩子观察。第一次我使用不透明且小的水盆作为演示教具,孩子们观察不到,导致课堂乱而无序。

  2、有效的记录

  为了节约时间,第一次猜测记录,我采用集体记录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间接的交给了孩子们辅助物的表示符号和记录方法。

  第二次操作的记录,小组一份记录表不仅有利于小组的合作,而且更有利于观察操作结果,从而进行总结。

  3、活动环节,层层深入,重难点分明

  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导入、猜测、探究、拓展,其中第三个环节是重点,感受物体沉浮的变化,探究硬币浮起来与辅助材料的大小、是否沾有水沾有多少水、硬币放在辅助材料的位置有关。第四个环节是难点,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自主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探索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2、乐意共享自己的和别人的快乐。

  活动材料准备:

  音乐区:钢琴、铃鼓、响板

  动手区:编制板、细纸条

  认知区:小动物图片若干

  实践区:火腿肠,小刀

  计算区:数字卡片、计算题板、水笔

  探索区:鸡蛋若干

  生活区:筷子、小碗、菜、鞋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

  1、谈话活动:你们喜欢玩区角活动吗?(在上次的活动中王定涣学会了系鞋带的本领,还有的小朋友发现了磁铁的许多秘密)

  2、要求活动时保持安静,专心操作、探索,不影响别人。遇到困难,不怕失败,不轻易放弃。

  3、介绍新增设的区域:今天在探索区放置了蛋

  宝宝

  ,等会请小朋友动脑筋让蛋

  宝宝

  站起来,好吗?

  二、幼儿自主活动;

  1、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入活动区活动。

  2、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对个别新材料,个别幼儿作适时的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索,及时捕捉幼儿的创造表现,给予肯定。

  3、发现幼儿遇到困难想放弃时,给予适时指导,争取取得成功。

  4、活动记录:今天在探索区放置了蛋宝宝,并要求幼儿利用教室里的各种材料让蛋宝宝站起来,活动刚开始时,一起玩的几个幼儿都徒手想让蛋宝宝站起来,试了好些时间也不行,于是陈一鸣想起了去拿一块长方形,中间有镂空的积木,结果蛋宝宝站起来了,经他的提醒,旁边几个幼儿也想到了用积木让蛋宝宝站起来,后来,他们又找到了杯子、瓶盖、瓶子等各类材料,都能让蛋宝宝站起来。

  三、师生交流共享:

  1、让幼儿展示、介绍作品,部分展示在展示栏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及成功感,并体验并分享自己的'和别人的快乐,并引导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作品及成果。(王定涣表演弹钢琴、林子怡把编织的生梨展示给大家看等)

  2、请幼儿讲讲活动中有没有遇到困难,遇到了怎么做的。鼓励大家遇到困难不要放弃,想办法克服,就会学到更大的本领。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色彩来源于光的作用,处处都有七彩颜色,有了七彩颜色,世界才会绚丽多彩。因此,我通过这节艺术活动《七彩花瓶》,来满足幼儿探索的欲望,让他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创造美、感受美,还让他们欣赏自己作品的色彩美。

  【活动目标】

  1、尝试在光滑的瓶身上粘贴彩纸或者其他材料,耐心地完成作品。

  2、引导幼儿大胆的装饰塑料瓶。

  3、感受作品带来的色彩美。

  4、体验制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带一个空塑料瓶。

  2、各种颜色的及时贴、皱纹纸、水彩笔、剪刀、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小朋友,你们还记得《调皮的七彩光》这个故事吧?那你们告诉老师太阳公公有哪些光线宝宝?出示七彩宝宝。七彩宝宝里你最喜欢哪几种颜色?

  二、让瓶子变身: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塑料瓶,你们觉得它漂亮吗?

  2、老师用喜欢的几种颜色给它穿上了美丽的衣服,现在,你们觉得它漂亮吗?

  3、让幼儿想一想,你怎样把它变得很漂亮。

  4、老师知道你们都很聪明,你们都很棒!一定会用各种颜色做出比老师的还要漂亮的花瓶。

  三、制作七彩花瓶:

  1、让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将彩色皱纹纸粘贴到瓶身上(撕贴、剪贴)。

  2、引导幼儿用彩色纸上剪出各种图案,粘贴到子身上。

  3、鼓励幼儿用多种鲜艳的颜色,大胆的进行装饰。

  4、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作品。

  5、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自己耐心制作的花瓶,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七彩花瓶展示会:

  1、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自己装饰的花瓶,然后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表扬色彩鲜艳、大胆装饰的小朋友。

  五、活动小结:

  1、小朋友你们都把塑料瓶打扮得很漂亮了,你们都很棒!

  2、看看,你们的七彩花瓶和老师的有什么不一样?

  3、把装饰好的七彩花瓶,放在自然角里来打扮我们的活动室。

  【活动延伸】

  到外面采集一些小野花、树枝插入自制的七彩花瓶中,来共同感受它的色彩美和造型美。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投币设施,感受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能关注周围的新鲜事物,并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表现。

  3、激发了幼儿对自动售货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FLASH、对自动投币设施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咕隆咚”。

  (理解故事,引出咕隆咚)

  1、 猜测咕隆咚是什么。

  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咕隆咚”是什么吗?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听完之后,你们就知道了。

  2、 倾听理解故事。

  提问:听明白了没有,咕隆咚到底是什么呀?

  小结:象这种把硬币投进去,就可以自动卖东西给我们的机器,叫自动售货机。咕隆咚就是是把硬币投入自动售货机发出的声音。

  二、我们知道的“咕隆冬”。

  (了解常见的投币设施,感受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过渡:孩子们,在生活中你们看见过自动售货机吗?

  1、 理解自动售货机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提问:你在哪里看到过这些机器?为什么这些地方要放自动售货机?

  小结:原来我们会在公园、地铁通道、路边……这些地方都是公共场所,人很多,为了方便有需要的.人,所以在这些地方放上自动售货机,这样可以为更多的人服务。

  2、 认识常见的投币设施

  过渡:除了刚才我们看到的自动售货机,你还见到过哪些类似的投币机器呢?

  l 幼儿说到的,教师翻出相应的图片。

  l 请个别幼儿介绍认识的投币机器。

  快乐:(投币摇摇椅、投币游戏机)视频

  提问:这个投币机器大家一定都玩过,玩的时候心情会怎么样?看来投币机也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哦!谁来找找看在这些投币机中还有哪些也能带给我们快乐呢?

  舒适:(投币按摩椅)

  提问:这个是什么投币机呢?

  小结:投上硬币就能代替人给疲劳的人按摩了,看来投币机还能让我们感觉舒适。

  安全:(投币储物柜)

  提问:这是一个投币储物柜,谁用过来给我们介绍一下?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种投币储物柜有什么用处呢?

  小结:哦在超市门口放上这种投币储物柜能让我们把身上带着的东西安全存放起来,变得更轻松,更加方便的去购物。

  方便:(投币饮料机、投币咖啡机)视频

  提问:谁用过这个投币机器,给我们介绍一下它是怎么用的?

  (教师根据幼儿所讲进行小结:先在按钮区选择你需要的物品,然后投入相应的硬币,如果想要一罐可乐是3元,那就要在投币口投入几个一元硬币,对了是3个。“咕隆咚”你就可以在取物口拿到自己想买的东西了,方便吗?)

  方便:(自动加水机)

  提问:这台机器你们看到过呢?什么地方最多?谁来说说是怎么使用的?

  小结:放在小区的门口能大大方便小区居民们在最快的时间里买到纯净水了。

  方便:(自动售纸巾机)

  提问:这是一台投币售纸机,你们觉得放在哪最合适?为什么呢?

  方便:(投币厕所)

  提问:见过这种厕所吗?一般在哪里可以见到?和一般的厕所有什么不同?

  小结:投币厕所可以移动,对需要的人来说真的很方便哦!

  总结:我们看到了许多投币机,它们虽然都是投币机,但是各自都有各自的用途。有的带给我们快乐,有的让我们变得更舒适,还有带来安全,而且投币机使用起来怎么样?对!十分方便、简单。

  三、拓展延伸

  (关注周围的更多的便民设施)

  过渡:老师这有一个也能给我带来方便的东西,想看吗?

  1、 出示公交卡

  提问:这是什么?什么时候可以用这张卡?刚才我们所说的机器都是要投币的,但这个不是投币,怎么也可以用?

  小结:原来除了投币机器,还有更方便、更相近的方法。

  2、 寻找更多给生活带来便利的东西。

  结束语: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给我们带来方便、快乐……的东西,你们可以去找找、用用。

  小百科:自动售货机是能根据投入的钱币自动付货的机器。自动售货机是商业自动化的常用设备,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能节省人力、方便交易。

大班教案 篇7

  预设教育目标:

  1、进一步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2、发展幼儿的观察思考、操作实验、分类归纳的能力。

  3、初步培养幼儿用电的安全意识,了解电与人类的关系。

  预设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电的简单原理,知道电需要电源、电线等。

  2、知道电对人类的巨大作用,但用电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3、能积极的参加探索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爱思考,多动脑。

  4、提供实验材料,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5、能合理布置画面,独立设计绘画内容。

  6、能够比较准确的按音乐的节奏做各种稍复杂的基本动作。

  7、认识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

  8、能手脚交替的在攀登架上爬上爬下。

  家长工作: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了解一些有关电的知识,学习正确使用常见的家用电器。

  2、向幼儿介绍一些安全用电方面的知识,教育孩子节约用电、安全用电。

  3、请家长协助收集有关电器和安全用电的图片、VCD影片和书籍

  学习范畴:

  1、日常生活:安全用电、了解电器、爱护电器。

  2、科学:灯为什么会发亮?电池的用途、电路的三要素、谁能让电流通过、串联和并联电路、有趣的摩擦生电

  3、美术:手工制作:花灯、电器、绘画:美丽的灯、我喜欢的小动物、线描画:树林、

  4、音乐:歌曲:值日生、胡说歌、勤快人和懒惰人,小树叶

  5、社会:各种各样的灯、发电厂发电的方法、电的本领大、我家的'电器、电是怎样传到家里的,电的本领大、我认识的电器

  6、语言:诗歌:“落叶”、散文欣赏:秋天的雨、谈话:最喜欢的灯、“发明大王”—爱迪生

  7、数学:5以内数的组成、学习解答口报加法应用题、看图学习2的加法、数学智力卡活动

大班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根据幼儿生活中出现的等分的问题,如:吃午点,还剩了10个小西红柿,有两个孩子们吃,让他们两个自己分,一人一半;或在美工区活动时孩子们分纸等问题,展开了此次的活动。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二等分的含义,学习二等分的方法。

  2、操作目标:通过操作探索出不同的方法给图形二等分,体验等分中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

  3、能力目标:探索对不同图形进行二等分。

  发散点:运用不同的等分线对图形进行等分。

  活动准备:

  正方形彩色纸片若干、多项操作学具、棋盘若干,记录单,剪刀,铅笔、手偶

  活动过程:

  (一)等分图形

  1、以情景引入。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了这个问题情境,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同时,也能够更加生活化地展现生活的数学,更加易于幼儿的理解。

  (1)出示手偶:"你们看谁来了?"幼儿:"是平平姐姐。"

  (2)以手偶表演,教师问:"平平姐姐今天怎么不高兴了,有什么烦恼吗?"平平(教师扮):"今天早上吃早点,我发现只有一片面包片了,可是我要和盈盈一起来分享,小朋友,你们快帮我想想我该怎么办呢?"

  (3)教师:"谁想到好办法了?"幼儿:"把面包片分成两份不就行了吗!"

  (4)平平(教师扮):"可是分完了会有大有小,怎么办?"

  (5)教师出示正方形的彩色纸片,提问:"面包片是什么形状的?"幼儿:"正方形的。"教师:"那我们就用正方形的纸来代替面包片帮平平姐姐来分成两块一样大的!"

  2、提供幼儿正方形纸和剪刀,请幼儿操作。提供给幼儿尝试的'机会,验证自己的想法,并可以不受限制地尝试各种二等分的方法,用剪刀将其剪开的方法便于幼儿验证两部分是否相等。

  3、小结:

  (1)教师:"你把正方形分成了几块什么形状,你是怎样分的?"

  (2)教师:"有几种分的方法"(对角和对边折)

  (3)教师:"怎样证明这两块一样大呢?"(比一比)

  (4)教师:"怎样分才能一样大呢?"

  (5)教师于幼儿共同总结:只要找到了中心线,就可以将一个分成两个一样大的。进一步引导幼儿掌握二等分的关键要点。

  (二)运用学具进一步探索。

  只用纸来等分,以现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所致,比较精确的二等分方法只有对角和对边折两种,运用学具,抓住学具有洞洞点的特点,可以让幼儿进一步尝试以各种折线为中心线进行正方形的二等分,并且能够保证精确性。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是幼儿在明确等分要求的基础上自由地尝试二等分的多种方法。此环节更加注重幼儿的创造性和独特性,同时渗透了做一件事情可以有多种方法解决的道理。

  1、教师:"你们用了两种办法,还有没有更多的方法呢?"

  2、请幼儿运用学具进行尝试,并准确找到不同形状的中心线,探索检验的方法。检验能够证明所分的两部分是一样大的,检验的方法并不是单一的,为幼儿投放了与一块学具板相同的作业单的目的就是能够在记录等分方法的同时,还可以剪开记录后的作业单进行比较证明。除此方法还可以比较等分线两侧的洞洞子每排数量是否相同等方法。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针对寻找不同的中心线以及检查的办法进行指导,并引导幼儿记录、检验。

  4、小结:展示幼儿作业单,谁来说一说你用了什么方法进行了等分,你是怎样指导它们是一样大的。请幼儿将有创新的分法介绍给其他的幼儿,并展示不同检验相等的方法。让幼儿能够有交流展示的机会,并且结合大班幼儿集体学习的特点,鼓励幼儿创新。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通过操作、探索、观察、比较,掌握二等分的方法,在学习和探索中引导幼儿由浅入深,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结合季节教育,围绕"雪"的主题展开音乐活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与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幼儿从中认识雪的特性,并尝试以"雪"为主题的词,曲,歌舞及打击乐等形式的音乐创编活动。

  2、引导幼儿体会如何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现"雪"的形象与内容,并感受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的节拍特点极其在音乐表现与情感表达的不同。

  3、培养幼儿多方面的音乐技能和即兴创编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4、锻炼幼儿的合作和勇敢精神以及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环境材料:活动场地的布置(冬天的雪景绘画,装饰为背景)地毯,小椅子(每把椅子背后挂有一只布袋,内有打击乐器一件)头饰,纱巾若干、

  2、教具: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一套(磁盘)电脑,投影仪,大屏幕,话筒、其中软件的内容主要包括:<<雪孩子>>的VCD一张,"智慧老人"的录音一段,编配的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乐曲共三段;"雪花"的动画设计一段,节奏型设计,打击乐的节奏谱设计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带领幼儿到户外看雪,观察雪的颜色,形状,感知雪的特性,并启发幼儿发现和表达雪的特性

  二、基本部分:

  1、带幼儿进入活动区,请幼儿观看动画片<<雪孩子>>并提问:

  ①雪孩子是什么做成的?

  ②雪孩子为什么不见了?

  ③你喜欢雪孩子吗/为什么?

  2、引导幼儿创编<<雪孩子>>的歌词,并帮助幼儿将创编的内容修改,整理成四句歌词、

  3、,引导幼儿为歌词选择合适的曲调,并填词演唱

  ①播放三段节拍,速度,风格不同的曲调,请幼儿欣赏并让幼儿谈谈对各段音乐的感受

  ②启发幼儿讨论:给<<雪孩子>>的歌词配曲,哪一段最合适?

  ③结合歌词与音乐形象的特点,重点向幼儿介绍三拍子的节拍特点和强弱规律、

  ④幼儿看节奏谱打各种三拍子的节奏型。播放三拍子的曲调,引导幼儿试着填词演唱、

  4、欣赏乐曲<<小雪花>>,启发幼儿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舞蹈、

  ①启发幼儿设计不同的动作去表现雪花在空中轻盈地飞舞,自由自在的姿态。

  ②帮助幼儿分析音乐

  ③播放音乐及动画背景,并提供一些舞蹈的道具,如:头饰,纱巾等,幼儿自由即兴创编表演、

  5、指导幼儿为舞曲<<小雪花>>编配打击乐并表演、

  ①幼儿拿出自己的小口袋中的'乐器自由结组,分组讨论设计的方案、

  ②请各组幼儿分别表演,并说明设计的理由、

  ③组织幼儿评议,并选出最佳方案、

  ④幼儿按乐器分组,看节奏谱为<<小雪花>>的音乐配打击乐并表演、

  三、结束部分:

  1小结:请幼儿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引出:

  ①大自然中的四季都是十分美好的,冬天虽然寒冷,但却能锻炼我们不怕严寒的精神,雪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保护庄稼,杀死病菌,滑雪,堆雪人,打雪仗……、从而教育幼儿应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②从《雪孩子》故事中,我们懂得了团结友爱,智慧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③活动的延伸,教师提议:我们重新做个"雪孩子"吧!(放<<堆雪人>>的音乐—————三拍子)教师带幼儿到户外堆雪人,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内容简单易懂,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幼儿通过对歌曲的学习,理解歌词的内容,并感受在寒冷的天气里运动的快乐。幼儿在学唱歌曲时,我伴随着动作,让幼儿能较好的接受。以后还需更努力、多探索,找寻更多适合班级幼儿进步的方法用到教学中。除此之外,我还应注意教学中细节的开展。但在整个活动中也可看出,幼儿的积极性高,对旋律的熟记的能力较好,能较快将乐曲哼出来。

大班教案 篇10

  [教材简解]

  在活动中,教师以幼儿熟悉的小雨和小花为题材,让幼儿通过感受乐曲的旋律,体会小雨和小花两个好朋友之间亲密的互动,给予了幼儿一次不一样的艺术活动体验。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听一听、想一想、编一编、演一演的方法表现下雨、浇花和小雨与小花共舞的动作。巧妙地把小雨和小花两种事物结合起来,创造出美好的自然情景,继而让幼儿创编雨点落下时的动作和小花喝水时快乐满足的动作,让孩子们学会合作表演。

  [设计理念]

  设计这篇教学活动时,正好是美丽的三月,我们告别了寒气刺骨的冬天,迎来了百花争艳的春天。而春天的小雨更是让万物复苏,到处充满了生机。因此,我抓住了这一季节的特点,设计了《小雨和花》这一教案,为幼儿创造了个性化的表现空间,让孩子们能在已有的看雨、看花的经验基础上,通过熟悉《小雨和花》乐曲的旋律,尝试用下雨、浇花和小雨与花共舞的动作表现乐曲,把小雨和花两种事物结合起来,创造出美好的自然情景,继而创编雨点落下时的动作和小花喝水时快乐满足的动作,让孩子们学会合作表演。《小雨和花》的教学过程能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艺术活动的快乐,能让每个孩子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能使孩子们提高自信心和获得成功感。

  [目标预设]

  1.熟悉乐曲的旋律,尝试用下雨、浇花和小雨与花共舞的动作表现乐曲。

  2.创编雨点落下时的动作和小花喝水时快乐满足的动作,学会合作表演。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带领幼儿在活动前观察小雨和小花的各种具体形态。

  2.物质准备:自制节奏图谱、乐曲视频。

  3.空间准备:较大的教室空间。

  【评析:活动前通过视频观察、实物观察等方式加深幼儿对小雨和小花的经验,为有效开展活动做好经验准备,自制的节奏图谱也更为美观清晰,采用横向的、一一对应的设计方式能更加直观地把乐曲节奏呈现给幼儿,同时尽可能创造更大的教室空间,让幼儿有充分的表演空间。】

  [教学过程]

  一、以情景表演“下小雨”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下雨吗?谁愿意来为我们表演一下,下小雨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评析:直接以“小雨”来点题,让幼儿把自己当作小雨,来表现下小雨时候的样子。此处,我省去了让幼儿去感受和表演大雨的样子,显得更为直接、精炼。因为,本首乐曲本来就是表现小雨的,如果再让幼儿表现大雨的样子,显得多余、没有针对性。】

  二、幼儿欣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旋律。

  1.师:今天我们要来听一首名叫小雨和花的乐曲,请你们仔细的听哦。

  2.师:听了这段乐曲,你有什么感受?

  3.师:请你们再来听一遍乐曲,听听看哪个部分表现的是小雨?哪个部分表现的是小花?

  4.师:有没有听出来,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三拍子)有什么特点?(强弱弱)

  【评析:《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提问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一种广泛应用的重要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的主动性。提问是深入的阶梯,是触发的引言,是觉悟的契机。在本环节中,我在设计提问上更直接、严谨了。我在幼儿第一次倾听乐曲后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给予幼儿再次倾听乐曲的机会,让幼儿在更加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去初步理解乐曲,尝试说出乐曲中小雨的部分和小花的部分,我知道了,我要面向全体幼儿,切忌操之过急,我要让每个幼儿都有表述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我渗透乐曲中三拍子节奏的知识,让幼儿有“强弱弱”的表现意识,而不是一味地用力、用劲去表现小雨和花。】

  三、出示图谱,教师按照乐曲节奏指出图谱相应部分。

  1.出示图谱,播放乐曲。

  师:小朋友们,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图谱,请你们听乐曲看老师来为你们指图谱。(2遍)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听乐曲、指图谱。(幼儿可用弹指和转手腕来打节奏)

  【评析:《纲要》中指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略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因此,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并且让幼儿更好地掌握乐曲的节奏,在本环节中,我为幼儿呈现了更为美观、清晰的节奏图谱。我先让幼儿听着乐曲,看我指图谱,两遍过后,他们都基本掌握了。于是,我通过不同的打节奏方式再次激发他们的兴趣,我让他们用弹指、转手腕、拍腿等方式表现节奏,他们一个个都十分积极地跟着我的思路走,让我看到了他们对于艺术活动的爱。】

  四、分段听乐曲自由创编小雨和小花的动作。

  1.播放A段乐曲,幼儿自主创编小雨的动作。

  (1)师: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们听着乐曲,用动作表现小雨的样子。(幼儿自主创编,动作不规定。)

  (2)师:有的小朋友做的是斜斜的小雨,有的小朋友做的是直直的小雨,都很棒!

  (3)再次听A段乐曲,表演小雨动作。

  【评析:此处,我采用了分段播放乐曲的形式,首先让幼儿通过倾听A段描绘小雨的片段,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小雨下落时的样子。《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一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因此,我没有局限孩子的表演,没有规定下小雨时动作,一切都由幼儿自己想象,自己表现。当然,他们也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他们有的表现的是“斜斜的小雨”、有的表现的是“直直的小雨”,都很棒!】

  2.播放B段乐曲,幼儿自主创编小花喝水的动作。

  (1)师:现在乐曲出现变化咯,听听看该轮到谁出场了?(小花)

  (2)师:你要做一朵什么花?把动作摆出来。(让孩子想象,如:一朵粉红色的桃花、一朵在高高的枝头上的花、一朵盛开的花、一朵还没开放的花骨朵。)

  (3)幼儿听B段乐曲,表演小花喝水的动作。

  师:我们的教师是一个大花园,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花,花宝宝们请你们跟着乐曲来尽情的表演吧!

  【评析:《纲要》中指出:“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在表演完A段后,我接着让幼儿感受了B段乐曲的变化。他们马上听出来是轮到小花出场了。此处,我先让孩子们摆出各种小花的动作,让孩子们想象自己是一朵什么花。他们的想法特别多、动作千姿百态:有的是一朵粉红色的桃花;有的.是一朵在高高的枝头上的花;有的是一朵盛开的花;有的是一朵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当孩子们决定好自己的动作后,我让他们听着B段乐曲,自由地表现小花喝水的动作。】

  五、幼儿分角色合作表演小雨和小花的动作。

  1.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两两合作,一个做小雨,一个做小花,听乐曲进行合作表演。在A段乐曲的时候只有小雨做动作,小花不做动作。B段乐曲时,小雨下在小花身上,小花做出喝水的动作。

  2.教师播放乐曲,幼儿合作表演。

  【评析:有了之前分段表演的经验,再让幼儿进行合作表演,就使得表演更为精彩、有序了。此处,幼儿有了更明确的角色意识,有了更明确的节奏意识,配合起来就显得更有默契了。】

  3.请表演得好的幼儿进行个别表演。

  【评析:《纲要》中指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此处,我为幼儿创造了展示自己才能的条件,我请表演得好的幼儿进行个别表演,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获得的满足感,还能利用同伴影响的作用,让其他的幼儿也有“我要表现得更好的”愿望。这是一种良性的让幼儿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方法。

  4.集体表演结束活动。

  教师小结:

  艺术活动要重视幼儿的情感发展,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与兴趣。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个性化的表现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幼儿体验到充分的愉悦感,让每个幼儿有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从而使幼儿提高自信心和获得成功感。本次的艺术活动以幼儿为主体,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幼儿的自主性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健康教案 大班健康教案反思02-28

大班的教案04-12

大班美术:海马_大班教案06-23

大班美术《昆虫》_大班教案06-23

大班音乐《插秧》_大班教案06-22

大班音乐《节奏训练》活动教案_大班教案06-22

关于大班语言教案 大班语言 教案11-12

叶子大班教案04-13

袋鼠大班教案04-13

勇气大班教案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