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长相思》古诗教案

时间:2022-10-12 04:45:3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纳兰性德《长相思》古诗教案

  导语:《长相思》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欢迎阅读。

纳兰性德《长相思》古诗教案

  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语言描绘,入情境

  1、师:故乡是游子心头永恒的家,乡愁是游子心中难解的结。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长相思》(生齐读课题)

  2、师:介绍体裁,复习词的相关知识。长相思,词牌名,分为上阙和下阙两个部分,内容多为思念家乡或思念亲人。你还知道那些词牌名?

  3、学生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师补充。

  二、看词读好,找感觉

  1、读第一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第二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力求把它读得有板有眼。(师出示课件)

  2、出示多音字“更”和生字“聒”,给学生强调。

  3、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板有眼。(学生朗读)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哪个地方停顿。

  4、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5、读词争取读出这种感觉和味道,你们自己再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明白吗?好,按自己的节奏读。

  6、真好,同学们,词读到这儿为止,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二、思意质疑,深入文

  1、看书上的插图,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注解,然后试着去想一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默读

  (学生默读词并思考词的意思, ,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2、作者除了“身”在帐篷?还身在何方?结合词的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征途的艰辛。作者经过了崇山峻岭,经过了大河小川,经过了山海关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 (板书:身在征途)

  3、纳兰性德的心又在哪儿呢?

  4、用词当中的一个词一起说,纳兰性德的心在哪儿呢?(板书:心系故园)你有什么体会?

  5、一个远离,一个思念,同学们,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回想,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先自各读,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感受,那种心情读出来,自各读。放开声音读,按自己的节奏读,可以轻轻地读。(学生放声自由朗读)

  6、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教师放音乐。(学生齐读。)

  7、孩子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教师范读)你们都看到了,是吗?你们看到了跋山涉水的画面,你们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你们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孤独沉思的画面。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学生继续写片段,教师继续巡视)

  8、让我们一起回到作者的家乡,走到纳兰性德的故园去看看,在他的家乡有着怎样画面和情景。谁来?

  9、谁来读《长相思》?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学生读《长相思》)

  10、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的月光下和妻子相偎依在一起的那份温暖,那份幸福,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学生再读《长相思》)

  11、同学们,《长相思》读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那一颗破碎的心。(板书:碎)

  三、拓展激问,深感悟

  1、我想,读到现在为止,读到这个时候,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纳兰?(出示人物像,学生提问)

  2、你们可曾知道这些问题纳兰性德也在问自己,就在征途上,纳兰性德还写了一首词,题目叫《菩萨蛮》其中有这两句就是纳兰性德问自己的,谁来读一读?(出示课件“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3、学生朗读,教师引导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来问纳兰性德,表达相互的思念之情。

  4、问的好!孩子们,请你们再想一想,除了纳兰性德在问自己以外,还有谁要问一问纳兰性德“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是的,我何曾是轻离别呀!我是那样的重离别呀!但是我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我重任在肩,我责任如山,我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长相思,我的重离别,我的重重的离别,我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化在了《长相思》中了。(学生有感情朗读《长相思》背景音乐)

  小结师:就这样,纳兰性德将自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感人肺腑的《长相思》中。(教师出示“长相思”三个字,放音乐)

  师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读:长相思。

  师引: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生读:长相思。

  师引: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生读:长相思。

  教案二

  学习目标:

  1,结合词意,用贴切的情感朗读课文.

  2,通过细读词句,正确理解词的字面,全词的意思.

  3,理解关于词的初浅的常识.

  课前准备 :

  1,查字典,掌握"畔,帐,更,聒"四个字在这首词中的正确读音和意思.2,联系地图,大概知道:作者从何处出发 此时身在何处 前往何处 联系资料,了解:作者此行的目的.

  3,阅读关于这首词的背景资料和两种不同理解的赏析,初步形成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

  4,反复朗读课文,思考:用怎样的语气来贴切地读好每一句诗.

  教学过程:

  一,初读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与停顿.

  2,揣摩朗读,同学互演,有不同意见的小组提出来.

  二,细读

  1,理解上què阕 词意,用贴切的感情朗读上阕.

  (1)理解:"山一程,水一程"的正确解释.

  交流预习过程中你对这句词的意思的理解;

  介绍"互文见义",这是古诗文写作中的一种方法,意思为:

  越过了一程又一程的山和河.

  试着用一个词语表达"山一程,水一程"的意思.

  (2)辨析"身从何处,在何处,向何处".

  读诗句——看地图——明去向.

  (3)辨析"夜深千帐灯",并理解其含义.

  介绍辛弃疾的《破阵子》;

  将辛弃疾的沙场英雄气概与纳兰性德从心底流露出的对自然生活的渴望与欣然作比较,感受纳兰性德深深的爱与痛.

  用贴切的情感朗读上阕.

  2,理解下阕词意.

  (1)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正确意思.(互文见义)

  读"风一更,雪一更"想到了一个什么词语

  交流你对"风一更,雪一更"的理解.

  (2)理解"聒","梦不成","无此声".

  "聒",嘈杂的是什么声音

  因为什么而"梦不成"

  "此声"指什么声音 家乡真的"无此声 " 吗

  (3)用贴切的情感朗读下阕

  3,朗读全词.用下阕中的一个词概括全词的主题.

  4,理解真正的"故园""乡心" .

  (1)真正的"故园" 指什么

  字面意思:故乡;

  含着意思:自然,自由的生活.

  (2)真正的"乡心"指什么

  "故乡"在何方

  纳兰性德真正思念的是什么

  5,这首词有令你感动的东西吗 你为何感动

  6,完成作业本作业.

【纳兰性德《长相思》古诗教案】相关文章:

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的下一句08-08

长歌行古诗原文及赏析11-26

古诗《念奴娇》理解性及默写10-26

相思湖相思的眼泪诗歌10-21

《秋天》古诗教案11-27

小班古诗教案03-05

中班古诗春日教案10-04

大班古诗春日教案10-24

大班古诗《蜂》教案03-05

小班语言古诗教案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