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20 08:35:0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18页至120页。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个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思考,练习”中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二.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正音:散,惹,渣,坚。

  2.容易写错的字:惹,或,郊。

  3.理解词语: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可惜:值得惋惜。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虚假。

  4.朗读课文,正音。

  四.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讲读第一自然段。

  1.在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意。请打开课本第118页,请大家小声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你可以用笔画一画。

  2.全班讨论: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列宁非常喜爱它们。)

  板:惹人喜爱

  3.课文是怎样说灰雀惹人喜爱的?

  出示句子:

  (1)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2)它们在枝头唱歌,惹人喜爱。

  问:哪个句子更能写出灰雀惹人喜爱呢?(引导学生说出有了这两个词语,句子就更加具体、更加生动,更能写出灰雀惹人喜爱。)

  4.指导朗读句子(1)。

  5.灰雀这么惹人喜爱,课文是怎样说列宁非常喜爱它们的?

  板:列宁每次……都要……经常带……

  二.讲读第二自然段至最后。

  1.师:灰雀这么惹人喜爱,列宁非常喜欢它们。课文还写了哪些人喜爱灰雀?

  板:男孩

  2.仔细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至最后,特别是小孩说的话。

  思考: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后来到哪里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

  3、全班讨论:

  (1)灰雀后来到哪儿去了,你从哪些句子看出?

  ①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②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③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④“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地说。

  板:“没看见”

  (2)灰雀又是怎么回来的`,你从哪些句子看出?

  ①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②“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的说。

  板:“一定会飞回来”

  (3)男孩为什么把灰雀放回来?(引出列宁自言自语的话。)

  出示句子:

  ①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②列宁说:“多好的灰雀呀,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问:哪个句子更能写出列宁发现那只灰雀不见了,觉得很惋惜?(引导学生说出第一句更能充分体现列宁非常喜爱灰雀)

  指导朗读句子①

  4.指导朗读对话。

  (1)同位分角色练读。

  (2)指名分角色读。

  (3)全班按男女生分角色读,老师读叙述部分。

  5.小声自由读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思考:课文是怎样写灰雀回来的?为什么说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

  板:果然。

  (2)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说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

  6.质疑。

  7.总结全文。

  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教育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

  板书计划:

  灰雀

  惹人

  喜爱

  列宁

  男孩

  每次……都要……“没看见”

  经常带……“一定会飞回来”

  可惜

  果然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狼和小羊》选自《伊索寓言》,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这则语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狼看见小羊在小溪边喝水。第二至六自然段讲狼先后找了三个借口要吃小羊。全文篇幅短小,内容凝练,寓意深刻。作者通过对角色的神态、动作、对话的着力描写,刻画了角色性格,展开了故事情节,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

  课文通过狼和小羊的神态、对话揭示了角色的本质,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教学时,我设计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使学生明白对像狼一样的坏人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应该以智取胜。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理解课文。

  2、理解狼的三次借口都是在“故意找碴儿”。

  3、分角色读课文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狼和小羊图片

  二、说教法学法

  本文篇幅短小,内容凝练,角色的神态,动作,对话生动,学生能较好的理解寓意,因此,在教学中,我选择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悟理的教学方法。

  (一)读中品味词句,了解角色性格

  字词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学时,设计提问:狼三次提问时的神态各是怎样的?抓住“气冲冲、大声、喊道”等词进行分析,刻画狼的凶恶。狼的三次说话中抓住“坏家伙、背地里、不是……就是”等词句进行讲解,狼凶恶,蛮不讲理的性格。抓住“吃一惊、温和、可怜”等词细细品味,了解小羊善良的性格,为下一步弄懂课文寓言打基础。

  (二)分角色读对话,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课文的重点是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抓住这个重点设计提问:狼为了想吃小羊,找了哪些碴儿,进行分角色朗读。狼的话以粗而低沉的`语调来读,一字一句充满恶意;羊的话以温和、细柔、说理的语调来读。角色朗读,鲜明地讲角色的性格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寓意。

  (三)展开讨论,课外拓展,安全教育

  1、设计问题:小羊跟狼一次又一次讲道理,为什么狼还往小羊身上扑去?小羊该怎样做才不会被狼吃掉呢?

  学生或许会回答:“因为狼的本性是凶恶的,所以跟它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应该想办法叫猎人来打死它。”“小羊用石头砸死它。”“小羊叫狼去小溪洗手,然后把它推进小溪,自己再逃走。”等等。

  2、课外拓展,联系生活,安全教育:对于蛮不讲理的坏人是无理可讲的,只有通过用智慧才能战胜他。接着,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假如遇到了像狼一样的坏人该怎样做,如果有时间可假拟事件进行讨论,如何保护好自己。这样,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教育他们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三、说教学过程

  ㈠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看准音节,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生词

  3、检查读课文,指名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㈢读中感悟,理解寓意

  1、学习第一自然段

  2、学习二至六自然段,理解狼是怎样故意找碴的,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分角色朗读,感受狼的凶恶,羊的温和、善良。弄懂寓意。

  ㈣总结,拓展

  (板书略)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文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说出丝瓜的神奇之处。

  3、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抓住线索,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在观察细致、生动描写的过程中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丝瓜的神奇,体会作者的感情。

  难点:学习作者在观察细致、生动描写的过程中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丝瓜的图片、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对丝瓜的喜爱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激思

  1、引入。大家见过丝瓜吗?说说自己见到过的丝瓜是什么样的?用一个词概括一下自己见到过的丝瓜。(平凡、普通等)

  2、质疑。可在季羡林先生笔下,丝瓜却是“神奇”的。板书课题,简介作者季羡林。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对丝瓜的喜爱情感。

  三、自学指导一

  1、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课文

  ★小组内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

  ★汇报

  四、自学指导二

  自读课文,标画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

  1、自读课文,标画生字新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

  2、小组内交流。

  3、汇报

  五、自学指导三

  再读课文,说说丝瓜的生长过程。

  1、自读课文,说说丝瓜的生长过程。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

  六、小结。

  七、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在观察细致、生动描写的过程中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默写词语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在观察细致、生动描写的过程中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三、自学指导一

  仔细读5-8段,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丝瓜的神奇。(4分钟后汇报)

  1、细读课文

  2、小组内讨论。

  3、汇报。

  四、出示自学指导二

  细读课文,勾画出作者对丝瓜认识变化的词句。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5分钟后比一比谁说的)

  1、细读课文,勾画语句。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 重点指导:“我仿佛觉得这棵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丝瓜如果真的有思想,它会想些什么,会考虑哪些问题?

  五、讨论交流

  1、“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是什么意思?

  2、“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他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怡然泰然悠然坦然”指的是什么?“含笑面对秋阳”是什么意思?

  ◆你从中悟出了作者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六、总结课文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的认识。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27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01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9-21

有关小学语文的教案08-31

小学语文教案10-23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7-27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11-20

小学语文教案01-02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4-01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