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15 08:10:35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语文教案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以及新词;朗读古诗并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感情;背诵、默写课文。

  2、联系生活实际、资料查询、讨论等相结合。

  3、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感情,喜欢学习诗歌。

  教学重难点:

  朗读古诗并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今天,我们走进李白的时代,和他享受诗的快乐。

  板书:赠汪伦

  读诗的名字。

  二、自学古诗:鼓励:请同学们自己读这首诗,根据注释,或查字典自己尝试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我相信大家有能力完成。

  学生各自投入地读书,然后自己尝试解释诗句。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向身边的同学求助

  三、学习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1.引导:谁来说说你怎么理解这首诗的。

  2.鼓励:你很能干,不用老师讲,自己就理解得这么好,谁再试一试?

  3.提示:很好,看来,大家的.自学能力挺强,离开老师也能自己学习了。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问。”对这首诗,你们有什么问题?

  4.鼓励将问题进行得更准确:你们真会提出问题,但是,我更相信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诗,再仔细思考思考,讨论讨论,可以提出更有水平的问题。

  5.学生读诗,提出新的问题。

  6.学生再一次说自己的理解。

  7.学生提问:“踏歌声”是什么意思?李白为什么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和汪伦的感情为什么这样深?”

  出示补充的资料(教参)

  8.鼓励:这两个同学很会联系生活实际,按理说送人应该在家里告别,送别朋友一般又比较伤感,他们发现了诗中写的和生活实际不同。请大家围绕“汪伦为什么要等到李白上船时再送?”“为什么是欢欢喜喜地踏歌相送?”

  9.提示:谁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

  10.鼓励:汪伦真是李白的知己,你们真是李白和汪伦的知己,也是这首诗歌的知己啊!你能把这首诗歌背诵下来吗?

  11. 提示: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诗?用什么形式送的?

  板书:以歌送别

  12.学生细细地读诗歌,将问题进行系统准确化:“一般人离别时都很伤感,为什么汪伦送李白时,高高兴兴地踏歌相送呢?”“为什么汪伦偏偏要等到李白上船要走的时候才来相送呢?”

  13.学生讨论。

  14.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15.学生背诵。

  16. 学生:以歌送别。

  四、指导学习古诗《山中送别》:

  1.提示:汪伦以歌送别李白,王维也在送别自己的朋友,出示: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2.提示:请你借助课下注释、字典等相关的资料进行自学!有困难的同学仍然可以与身边同学交流。

  小组交流

  3.引导:谁能将这首诗歌解释一下?

  4.学生自由读一读。

  5.学生借助相关的资料进行自学。

  6.提示:如果说汪伦用歌送自己的朋友李白,那么王维用什么送别自己的朋友呢?

  板书:以话相送

  7.学生相互讨论学习,然后进行展示。

  8.学生说说:以话相送.

  五、师生:

  提示:古人不论是以歌送别、以话相送、以酒相送、以目相送,说到底诗人是以什么相送?

  板书:以心相送 以情相送

  激发情感:待人以真心相送,以真情相送,让我们都怀着和诗人一样的心情吟诵这两首诗歌吧!

  学生说说:以心相送 以情相

  学生进行背诵。

  六、作业:1’

  提示:课后搜集相关的送别诗歌,进行背诵。

  送给老师几句诗。

  学生完成。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根据课文内容理解生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燕子、青蛙、蜜蜂等小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词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猜谜语:雪花

  冬天到了天气变得怎么样?(寒冷)人们是怎样过冬的呢?(穿棉衣,戴棉帽,外出活动少,躲在房间里……(出示课件1)小动物们也有自己过冬的方式,你们想知道小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吗?

  二、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出示课件2)《小动物过冬》,出示课件3:读生词 请小老师上前领读。

  《小动物过冬》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小动物过冬,(学生边回答,老师边贴图片:小燕子、小蜜蜂、青蛙)

  三、 精读训练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出示课件4:一天,它们三个好朋友又聚到一起了,看,它们在干什么?

  生: 商量过冬的事

  师: 为什么要“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的.事”?(理解:聚到 商量)

  生: 天气渐渐凉了 (理解:渐渐)

  它们是好朋友,互相关心

  2、 齐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三——七自然段

  1、 三种小动物都有各自不同的过冬方式,你觉得哪一种小动物过冬的方式最有意思呢?生答

  2、 下面我们分小组学习:每一小组任选一种小动物,看看哪个自然段介绍了它是怎样过冬的,你们这个小组就学习哪个自然段。出示课件8:学习提示

  2、 小组学习

  3、 集体交流小组学习情况

  学习小燕子:

  ① 小燕子是怎样过冬的?出示词卡:迁徙。

  ② 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理解:春暖花开

  ③ 既然你这么喜欢小燕子,你还知道有关小燕子的其他知识吗? 出示课件4

  ④ 指名有感情朗读。

  学习小青蛙:

  ① 小青蛙又是怎样过冬的呢?出示词卡:冬眠。

  ② “这里”指哪里? “来年春天”指什么时候?

  ③ 谁能向大家说说你所了解的青蛙。出示课件4

  ④ 喜欢小青蛙的同学起立,有感情读第5自然段。

  学习小蜜蜂:

  ① 小蜜蜂也是飞到南方去吗?出示词卡:备粮。

  ② 理解:蜂巢 看图 课件4

  ③ 人们为什么常说“勤劳的小蜜蜂”?(学生介绍小蜜蜂)

  ④ “勤劳的小蜜蜂”们,一起来读读第7自然段。

  师:老师不明白了,冬天到了,大家就各自去过冬,为什么还要“商量”?

  (好朋友 互相关心 小燕子的问话)

  第二年春天他们还会见面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第8自然段 理解:约定)

  四、 练习:出示课件9、10

  五、 分组 分角色朗读全文 。

  六、 扩展:出示课件11

  七、 指导写字:你们觉得哪个生字最难写?老师范写 学生描红 (注意姿势)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思考问题。

  1.同学们一定很喜欢童话故事,说一说你读过哪些童话故事。

  2.今天我们学习一新的童话,板书:《群鸟学艺》。

  3.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投影(先请一名同学把三个问题读一遍。)

  (1)课文讲了哪些鸟向凤凰学搭窝?

  (2)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是怎样学的?它们为什么没有学会搭窝的本领?

  (3)小燕子是怎样学的?为什么它搭的窝不仅漂亮,而且又结实又暖和?

  4.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词查查字典。

  (二)细读课文,填表格。

  1.许多鸟都向凤凰学过搭窝,可是有的仍旧不会搭,有的搭的窝很粗糙,然而,只有小燕子搭的窝,不仅漂亮,而且结实、暖和。这是为什么呢?默读课文。

  2.填写表格,理清思路。

  3.同学交流,纠正错误,加深理解。

  (三)再次读文,谈体会(班上交流),悟道理。

  师:同样是向凤凰学搭窝,五种鸟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呢?归纳如下:

  1.猫头鹰听了凤凰的话心想:“有什么好学的”就飞走了。表现出它看不起凤凰,根本不屑一学的傲慢态度。

  2.老鹰听了凤凰的话后,心想“挺简单”,也飞走了。表现它认为搭窝是轻而易举的事,自以为是。

  3.乌鸦听了凤凰的.话后,心想:“原来就是垒树枝,我也会了”,“得意地飞走了”,反映它认为搭窝没有什么可学的,非常不虚心的态度。

  4.麻雀听了凤凰的话以后,心想:“和我想的一个样”,“转身飞走了”,反映了麻雀自鸣得意的神态。

  5.小燕子自始至终认真地听,最后“唱起动听的歌,向凤凰表示感谢”,说明了小燕子认真、虚心的态度。

  总之,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应有的虚心和耐心。因此,窝都没有搭成功。而小燕子学习态度端正,在学习中认真、虚心、耐心,因此与它们的结果不同。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人物的身份,时的语气及心理活动。比如:凤凰是老师,自始至终都在认真地教,所以读它时的语气要亲切而耐心。猫头鹰很骄傲,觉得凤凰只是长得漂亮,不见得有什么真本领。朗读中应注意把它骄傲、目中无人的语气读出来。老鹰、乌鸦、麻雀都是只学到一点就走了,自以为学会了,朗读中要把它们不虚心,很得意的语气读出来,在分角色朗读过程中,提示语不必读出,遇到省略号处,下面的对话要紧接上,显出这些鸟很不耐心的态度。

  在练习朗读的过程中,可让学生先分组练习,然后各自推荐代表,做朗读表演。也可以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训练学生带动作表演朗读,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读熟课文,预习16课。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诗句意思,并能用自身的话说说其中一首诗描述的景象。

  3、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歌意境,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歌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教师语言:同学们,俺们知道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杜甫。李白、杜甫的诗歌艺术达到了唐代诗歌的顶峰,后人赞叹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今天,老师带来了他俩的写景诗各一首,想学吗?有信心学好吗?

  二、初读诗歌,读通读顺

  1、一读,读通读顺

  要求:

  读四遍,前两遍读准四个生字及一个多音字“行”,认清“疑”的字形;后两遍读对停顿。

  检查自读情况。

  ⑴指名读诗,正音

  ⑵指名读诗,指导正确停顿

  2、再读,读懂词意

  ⑴自由读诗,根据注释用自身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出示注释:

  《望庐山瀑布》

  ①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俺国名山之一。

  ②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③紫烟:指日光照射的云雾水气出现出紫色。

  ④银河:又称天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⑤九天:九重天,形容极高的天空。

  《绝句》

  ①.黄鹂:黄莺。

  ②.白鹭:鹭鸶,羽毛纯白,能高飞。

  ③.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终年不化,故云千秋雪。这是想象之词。

  ④.东吴: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成都水路通长江,所以说长江万里船。

  ⑵交流诗意,朗读古诗

  ⑶教师范读,指导方法

  教师语言:读诗词文章,要理解作者,要理解作品,要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俺在读书时有一个小窍门,就是把自身当成作者,快乐着作者的快乐,悲伤着作者的悲伤,然后通过诵读的声调、节奏等表达自身的情感。

  三、想象画面,体味意境,品味语言

  (一)三读,想象画面,体味意境

  1、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你就是杜甫,轻声读诗,发挥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

  3、再读古诗,注意重音,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壮美/秀美)

  (二)四读,品味语言

  1、杜甫有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伟大的诗人都很注意遣词造句,默读古诗,你觉得诗中哪些字用得妙?为什么?

  ⑴品味“生”、“挂”、“飞”、“落”

  ⑵品味“含”。

  ① 你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中“含”的'意思吗?

  含就着衔着、镶嵌的意思。

  ②同学们觉得这句诗中的“含”字用得好吗?这样俺们无妨用其他的字来换换,可以用哪些字来换?(有、里、内、前……)

  俺们选两个字换上读读看,比较比较,体会体会。“窗有西岭千秋雪”,你们觉得怎么样?(太一般了)“窗嵌西岭千秋雪”,(嵌字写出西岭雪山像一幅画镶嵌于窗框之中,只是静态的画。)可是,俺们一般说人才含着什么,这儿用了“含”字还好像把窗框写活了,写出画面的动态之美,更有了动感,诗中静动结合,充溢生机。这个“含”字用得真妙。

  ③让俺们一齐读第三句诗,突出“含”字。

  四、再读课文,背诵默写

  指名背诵,当堂默写

  五、安排作业,巩固延伸

  板书设计:

  作业指导

  1、有关习题的解题思路(答案)

  2、同学作业情况摘记

  3、作业评讲与矫正性练习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五个会认的生字,掌握九个会写的生字。

  过程与方法

  1、多种形式朗读诗歌达到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读中感悟,边读边议,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品读诗歌与诗中的小朋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激发孩子们读诗的兴趣,享受美好的儿童诗的润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波爷爷的诗《带雨的花》,这首诗真美,把你把我都深深的陶醉了,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第19课《带雨的花》,那谁还记得,这首诗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作答。

  师:范读文本。(目的:学生在引导下回忆所讲内容,积淀情感。)

  二、教师范读课文。

  师配乐范读课文。调动兴趣:你们想有滋有味的读读吗?

  (目的:教师的范读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情感,促使学生有朗读的欲望。)

  三、细读文本,深入品味,并指导情感朗读。

  1、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去体会文中小女孩当时的心情。

  (1)找生说说自己和文中的.小姑娘一样的经历。

  (2)教师通过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偷偷的”、“尽情”等词语指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

  2、以文中的“我”偷跑出去都发生了哪些开心的事为主线索,继续

  朗读文本。(出示大屏幕)

  教师提问:你有没有追过蝴蝶?说说自己追蝴蝶的情景和当时的

  心情。并体会着去读读文本

  (目的: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分调动他们的经验世界、情

  感世界产生情感共鸣。)

  3、继续故事情节的发展。找生读3、4小节。

  师提问:小鱼小虾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乐趣,小女孩是怎样对待

  它们的?指导:下保证时的态度?

  师小结,过渡到下环节。

  4、朗读5、6小节。

  (1)师提问:下雨了,人们都在跑,小女孩又是怎么做的?生回

  答并体会试读文本。

  (2)教师追问:她给妈妈采花时心情怎样?都想到些什么?生回

  答,并体会着读文本。

  (3)指导“一束带水珠儿的鲜花!”最后为什么用感叹号?出示大屏幕。

  教师小结标点的作用。

  (目的:标点符号的设计达到文本性和工具性的结合。)

  5、故事的尾声。

  师过渡:玩了那么久,也玩痛快了,现在该回家了,此时小女孩

  是怎样的心情呢?

  学生自读第7、8小节

  (1)学生自读文本,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当时小女孩的心情怎样?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着小女孩当时的心情读。

  四、小练笔。

  回到家里,小姑娘会挨妈妈一顿骂,甚至一顿打吗?如果你是那位妈妈,你会怎样对待孩子呢?。代替妈妈给孩子说说心里话。(课上时间充足可在课上写在小本本上。)

  (目的:换位思考,让孩子体会做家长的那份爱与关心,注重听说读写结合。)

  五、回读整首诗,整体感悟。

  1、配乐朗读文本,并思考文中的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

  (同时板书主要词语)

  2、在美妙的音乐中读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结束本课。(播放音乐)

  (目的:整体感知文本,体会诗歌的韵味美。最后音乐中升华朗读。)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19

语文《燕子》教案12-26

语文优秀教案12-19

语文树教案12-06

语文识字教案03-16

语文园地教案03-07

语文《赶海》教案03-19

《语文天地》教案03-23

《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教案[经典]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