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教案

时间:2021-07-07 14:26:36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六年级美术教案

  第3课 远去的路

六年级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

  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透视基本规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

  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讨论学生们的简易画,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近大远小。

  二、讲授新课

  ⑴、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去的路》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去的路)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 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⑵、什么是透视呢?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⑶、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⑷、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⑸、师示范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三、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生作业,师巡视辅导,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课后作业: 观察:生活中近大远小的.现象;

  尝试:绘画或拼贴一副有路的风景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掌握绘画创作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教学重点:

  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

  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

  教学过程:

  一、 讲评上节课作业 ⑴透视现象是否准确 ⑵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有没有运用在画中?

  二、在绘画上色时注意哪些问题?近的鲜明一些、远的灰暗一些。

  三、学生继续完成作练习,教师辅导。

  第4课线与造型

  一、教学目标

  了解线是艺术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和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运用与作用。运用直线、曲线、细线、粗线、长线、短线、实线、虚线、有规则的线和自由的线表现各种头发。

  通过欣赏、交流,学生充分认识和体验线的特性及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师教学用书、中外优秀绘画名作、学生作品图片。 学生: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纸。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和了解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特性及所起的作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大胆地运用各种线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三、教学思路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为了能顺利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建议采用以下教学策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一)运用“观察比较法、启发式谈话法”,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线的种类,比如线有粗有细、有长有短。

  (二)通过欣赏评述,利用“简介强化法”,使学生在欣赏、观察中,充分认识到线在美术造型中的运用,积累丰富的视觉和审美经验,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三)运用示范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各种手段表现人物头发。

  结束时可以展示不同类型的作品,开拓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四、导入阶段

  1. 播放课件《球的运动轨迹》。

  思考:把球的运动轨迹连接,最终能形成什么?

  2. 教师归纳小结:线是点的运行轨迹。与点和面相比较,线是最活跃、最富于变化最有个性的表现元素。

  3. 出示中国画线描图片。

  引导学生说说图中主要是用什么来表现画面的?

  教师小结:看来线是表现造型的主要手段。这节课就和老师一起来研究一下“线与造型”。(教师出示课题——《线与造型》)

  五、讲解演示阶段

  1. 线和我们的生活也是分不开的。出示生活中跟线有关的图片。

  2. 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其他和线有关的场景?

  3. 组内交流:通过刚才的欣赏和交流,你发现线有哪些特点呢?

  线的特点:直线 曲线 粗线 细线 长线 短线 波浪线 折线

  4. 课件出示艺术家作品

  观察后说说艺术家们是如何运用这些线的?

  5. 教师小结:

  线的组合:

  水平垂直倾斜水平波浪垂直拆线自由组合

  有规则的排列:整齐、有秩序,富有节奏的美感。(出示图片)

  自由性的组合:自由、优美、富有创造性。在创作时,根据物象的特性,启发引导学生可抽象地表现画面。(出示抽象作品图片)

  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生活中的线条,其实我们人的身体上也有线条,最明显的就要属头发啦。

  6. 多媒体出示不同发型的图片,用头发作比喻,直发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鬈发又有什么样的感觉?教师戴假发演示。

  7. 教师找学生作模特,然后简单演示怎样画人物,如何用不同的线表现不同的发型,并板书绘画步骤。

  8. 学生看教材第11 页“表现人物头发的学生作品”,拓展学生创作思维。

  六、发展阶段

  现在老师给大家当一回模特,请同学们给老师设计一款发型,看谁是最优秀的设计师。(学生动手尝试用不同的线来表现人物头像,提出可以画自己的同学,画时重点表现人物的头发。)

  七、展示与评价

  展示优秀学生作品,让学生互相说说谁画得更好,头发画得怎么样,还应该怎么改进。评选出优秀设计师。

  八、课堂小结

  通过同学们的作品可以看出大家对线已经十分了解,并且能用线来表现头发的造型,我们可以把今天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以后的作品创作中,让我们的画面更加丰富。

  1. 能否找出线的特性与组合规律。

  2. 能否感受到线与造型是分不开的,并用线的多种组合方式来表现人物的头发。

  3. 能否大胆地创作出新颖的作品,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第6课 让剪影动起来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指导学生

  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

  (3)第三步:装上木棍。

  二、发展阶段。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成8组,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提示学生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未完成的可以在课后接着制作。

  4、准备下节课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样表演。

【六年级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六年级美术教案07-05

美术经典教案01-21

经典美术教案02-23

经典的美术教案01-20

六年级上册的美术教案03-05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07-03

美术星空美术教学教案02-22

美术活动风美术教案03-28

小学美术电脑美术教案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