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中语文教案

时间:2021-01-18 15:59:1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江苏高中语文教案

  教案是教师在教学之后再回过头来对当时的教学情境回顾、反思而写成的文字,看看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教案吧!

江苏高中语文教案

  江苏高中语文教案【1】

  灯

  教学目标 :

  1.学习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光”的象征意义。

  2.学习本文作者展开联想,逐层深入地剖析事物内涵的写法。

  3.学习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怀、表达感情的写法及文章“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光”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怀、表达感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

  一、背景知识介绍:

  1.请学生于课文结束处看到本文写作时间: 1942.3

  2.你知道此时的中国是怎样的状况吗?学生分析这段时期的国内形势。

  3.教师补充。

  4.学生回忆学过的巴金的作品,简介巴金。

  巴金的经历需简介,着重点在于他背叛家庭,走向革命的勇气与热情,引导学生品读文字蕴含的力量。

  二、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形式:学生依次逐段朗读课文。听读者注意读者的情况,并思考如下问题:

  要求:(1)读罢全文,你能发现作者的感情变化吗?请用具体词语例证,是什么力量令其感情变化。

  (2)全文哪些段落写光?

  讨论明示:

  (1)作者情绪由低落悲观转为乐观高潮。第一段的“窒闷”,尾段的“微笑”,可以显示光令其感情变化。

  (2)3-12段写光。

  难点:2段到底有没有写光?应该说涉及了光,或说暗写侧写光,作者对于光已感觉到了。“漆黑一片”到“黑色逐渐谈”以至“终于分辨出来了”,这过程变化靠得是光,第3段的内容也恰恰是这一结论的注脚。

  三、讨论课文结构内容

  1.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形式在于其线索。本文线索是光。引导学生依课文内容总结出本文的内容脉络。

  明确:眼前/现实光回忆光联想光眼前/现实光

  2.如果我们写这篇文章,多会从回忆光后,便以议论抒情性的语言来剖析挖掘的内涵,可是作者却联想三个故事,继续实写,目的何在?

  导析:

  (1)请为三个小故事添加标题,概括其内容。

  (2)两个神话故事可否去掉一个?为什么?写第三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3)联想光的目的何在?

  明确:

  (1)

  a哈里希岛的故事:长明,盼归之,姐姐点照亮渔人归途,长夜孤。

  b爱之光、希洛与利安得尔的故事

  c友人投江被救

  (2)不能去掉。

  因为第一个故事中的是指路的,第二个故事中的是精神的,中蕴含着勇气与希望。二光内涵不同,第二个故事中的不仅指路,更是精神依托,文意更加深入了。

  写第三个故事目的在于显示的力量是巨大的。友人投江,心已冷尽,但就是这垂死之人的心竟被光照亮,光为他带来了人间的温暖和美好的情谊,带来了生活的希望与信念,的内涵在这个故事中进一步被挖掘展示。

  (3)联想光,作者是借此来剖析挖掘的内涵,让人们在丰富的感性材料中认识的作用,这自然比用议论抒情的方式来讲的内涵更形象,更能开阔人的思维。而且这几个故事很具有代表性,现实与理想,古代与现代,中国与外国,人们对于的感情都是一样的,的意义更明了了。

  四、小结

  思想内容的小结:

  归纳包含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感情倾向。

  艺术手法的`小结:

  象征手法的运用。

  善于运用联想来感性地揭示文章内涵的写法。

  五、作业 :

  以“”为题,用象征手法写一篇揭示“”燃烧自己,造福人类的品质的文章,600字左右。

  六、板书设计 :

  略

  江苏高中语文教案【2】

  沁园春·长沙

  【背景资料】

  一、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先生闻讯,间道人粤。”

  二、补充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

  【示范教案】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2.了解词的发展简史。

  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训练学生诵读能力。

  2.着重训练学生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词人正是在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争”字、“击”字、“翔”字等都极为准确精当。

  【解决办法】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补充古诗文(小说、戏剧)中学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证。

  3.精讲必要的历史知识。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外提前准备: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

  2.课堂随教师诵读——美读——成诵。

  3.观看多媒体。

  4.自由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略

【江苏高中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主题教案09-03

高中语文必修教案01-26

高中语文《劝学》的教案01-25

高中语文《祝福》教案12-18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01-23

高中语文优秀教案02-10

高中语文《饮酒》教案02-10

高中语文的必修2教案01-24

离骚高中语文教案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