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语文课教案

时间:2021-01-21 16:54:1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自相矛盾》语文课教案

  教学内容

《自相矛盾》语文课教案

  8. 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张口结舌”、“自相矛盾”的意思。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教学

  重难点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

  资源

  《自相矛盾》的原文

  预习

  设计

  1.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解“夸口”、“张口结舌”、“自相矛盾”的意思。

  2.想一想第一则成语讲了一件什么事,给你什么启发?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导入课题,激发兴趣。(3分钟)

  1.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2. “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3.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10分钟)

  1.学习理解生字。

  (1)学生读准词语。

  (2)多种形式理解词语意思。

  ▲戳:用手指或长条物的顶端捅。

  学生做“戳”的动作。

  ▲说大话。

  学生读句子。

  ▲张口结舌: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哑口无言。

  2.学生自读故事。

  第三板块:读懂故事内容,明白故事寓意。(16分钟)

  学程单:1.学生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最能表现这个人骄傲、愚蠢、可笑的句子。

  (1)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谈感受。

  (2)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读这两句话。

  生练习读这两句话。

  指名读,评价。

  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再读。

  指名反馈表演读。

  3.嘲笑讽刺。

  4.因为别人问,用他的矛戳他的盾结果会怎么样,他不知道怎么回答好。

  5.学生各抒己见。

  6.学生联系实际交流。

  7.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讲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

  第四板块:初识古文。(10分钟)

  学程单:1.学生读《一课一练》收藏夹中的古文《自相矛盾》。

  2.指名读。

  3.学生结合刚才读懂的课文对照着学,理解这篇古文意思。

  4.齐读古文。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

  第一板块: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赅、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今天我们要学的第8课——《成语故事》(读题),它里面就出现了三个经典的成语。你知道是哪三个成语吗?其实这里面的三个成语故事就是三则寓言。(板书:寓言)

  2.那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

  (板书:故事、道理)

  3.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板书:自相矛盾)(读题)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自相矛盾 张口结舌 楚国 买卖

  锐利 戳穿 夸口

  (1)指名读词语。

  (2)理解词语意思。

  ▲知道“戳”的意思吗?字典上怎么说啊?

  伸出手指头,做做“戳”的动作。

  那文中写的是用什么戳什么呢?

  ▲ “夸口”什么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读句子)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呢?能给它换个词代替吗?

  2.自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桌再互相读一读,纠正评价。

  第三板块:读懂故事内容,明白故事寓意。

  1.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最能表现这个人骄傲、愚蠢、可笑的句子。

  出示句子:

  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1)指名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觉得他可笑、愚蠢?相机理解“自相矛盾”。

  (2)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

  3.这楚国人,说话夸大其词,简直比黄婆卖瓜还厉害。这时,有个围观的人是怎么问他的?应用怎样的语气来问?

  4.那个楚国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呢?

  5.是呀,那个楚国人已经被大家质问得“张口结舌”,已是窘态毕现、狼狈不堪了。

  6.现在如果你是卖矛和盾的人,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和盾?怎样才能不自相矛盾了?

  7.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和事。

  8.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8.是啊!做人要实事求是,不然没人相信你的,到时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第四板块:初识古文。

  1.读《一课一练》收藏夹中的古文《自相矛盾》。

  2.指名读。

  3. 结合我们刚才读懂的课文对照着学,理解这篇古文意思。

  4.齐读古文。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抄写文中生字词。

  2.读熟课文,并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3.《一课一练》中《自相矛盾》的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任务驱动

  【学习单一】

  (1)读准,读通故事。

  (2)理解生字词:戳、茅、盾、锐利、坚固、夸口、张口结舌

  1.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2.指名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

  3.教师相机补充

  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可以通过找近义词,做动作,用词说话等多种方式。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那他为什么会没话说了呢?谁再来把课文读一读啊?

  (把那人叫卖的两句话变红)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1)他是用怎样的语气来说的呢?

  板书:夸口

  a.我听出来了,他特别强调了他的盾很坚固,矛很锐利。谁的读法跟他不同?

  b.你强调的是什么? “随你”是什么意思?

  大家看,他跟第一个同学体会的不一样,读的就不一样。谁还能读出不同来?

  c.你们听出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啊?“特别得好”这个意思,你们从哪个词听出来的?“很”

  d.挺有意思的!为什么这么读?生:因为我要强调让大家来买“我的”的矛和盾啊!

  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很好。

  (2)指导表演读。

  (3)(手指一个学生)我看你特投入,来,到前面表演表演。

  呵呵!这楚国人,说话夸大其词,简直比黄婆卖瓜还厉害。

  3.这个人为什么给大家留下这样的坏印象呢?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任务驱动

  【学习单二】

  (1)他的话有问题吗?

  (2)“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同学们,猜猜会有怎样的结果?

  (3)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好极了,那我们来仔细看看他说的这两句话,有问题吗?

  2.评价:

  你好厉害!一下就切中了他话中的要害。

  问的真漂亮!

  对啊!围观的`人也是这样问的。读,“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样呢?”

  3.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同学们,猜猜会有怎样的结果?

  4.(相互抵触、不一致。)

  你们理解的很准确,看来大家已经读懂了这个故事。

  5.那个楚国人已经被大家质问得“张口结舌”,已是窘态毕现、狼狈不堪了。

  板书:张口结舌

  (是啊!要实事求是,不然没人相信你的,到时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6.说话如此,其实做事也是这个道理。

  7.对啊!我们以后说话、做事也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也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生读道理。

  板书: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五、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这个故事有意思吗?(有)

  这么有意思的一个故事,它出自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则寓言,如今它已经成为人们熟知的一个成语——自相矛盾(读)。

  任务驱动

  读一读原文,尝试理解

  1.出示原文:

  2.都是古文,你有什么办法读懂它吗?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办法,可以结合我们刚才读懂的课文对照着学,这样很快你就能自己读懂它了。

  3.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的形式可以灵活些,不必强求说法一致,意思不错即可。

  作业

  设计

  (1)抄写文中生字词。

  (2)《一课一练》中《自相矛盾》的题目。

  读熟课文,并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教学内容

  8. 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画龙点睛》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读准并理解本课生字词,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3.学习《滥竽充数》和《画龙点睛》,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学

  重难点

  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学

  资源

  原文、课件

  预习

  设计

  1.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解“腮帮、俸禄、滥竽充数、画龙点睛”的意思。

  2. 读读成语故事《滥竽充数》和《画龙点睛》,了解故事内容,想一想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复习引入,揭示课题(3分钟)

  1.学生交流故事的主要内容:(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也混在中间充数。后来齐湣王继位,喜欢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张僧繇应游客的一再要求,为龙点上眼睛,结果龙腾空飞去,游客们惊叹不已。)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6分钟)

  ●预习作业1

  1.学生读词语。

  2.交流词语意思。

  ▲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滥:不好、不合格;

  竽:古代的一种乐器;

  充:冒充;

  数:数目。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

  ▲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第三板块:精读《滥竽充数》。(15分钟)

  1.一是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二是每当演奏时,南郭先生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

  ▲装腔作势。

  ▲学生练习说话。

  2.理解南郭先生装不下去的原因。

  ▲学生齐读句子。

  ▲学生练习说话。

  3.学生读课文。

  联系生活实际交流。

  4.寓意: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虽能蒙混一时,但是无法蒙混一世,他们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人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却混在大家里面充数,一定是要败露的。

  5.真才实学

  第四板块:精读《画龙点睛》(15分钟)

  1.自由读故事。

  2.龙: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

  人们:觉得奇怪、可惜、惋惜

  预设:这四条龙,您虽然画得栩栩如生,但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了眼睛,如果你给它们加上眼睛的话,那真是锦上添花了。

  3.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

  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4.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

  人们:惊叹不已

  学生自由交流。

  5.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6.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

  (1分钟)

  第一板块: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课前,老师请大家预习了第二、三个成语故事,请你用简单的话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预习作业1

  出示词语:

  腮帮 俸禄 齐湣王 张僧繇 唬人

  墙壁 逼真 神韵 腾空 张牙舞爪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惊叹不已

  1.指名读词语,相机正音。齐读。

  2.交流词语意思。

  ▲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是什么意思?

  ▲说说“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词语意思呢?

  课文中也有句子能解释这个成语,你能找到吗?

  ▲“画龙点睛”什么意思?

  第三板块:精读《滥竽充数》。

  1.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南郭先生的样子,让你想到了一个什么成语?

  ▲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2.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

  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3.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

  4.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5.你能用一个四字的成语将启示概括出来吗?

  板书:真才实学

  第四板块:精读《画龙点睛》

  1.自由读故事。

  2.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所以人们觉得怎样?

  如果你在现场,你看到没有画上眼睛的龙,你会对张僧繇说什么?

  3.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4.“点睛”的结果怎样?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5.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

  6.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背出《画龙点睛》。

  2.为南郭先生续编故事。

  3.完成《一课一练》《补充习题》中相关题目。

  《滥竽充数》

  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任务驱动

  【学习单一】

  (1)读课文,完成表格

  听竽者

  喜欢

  南郭先生的做法

  南郭先生的结果

  (2)说说故事的寓意。

  1.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2.指名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

  3.展示交流:

  我先请一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请你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够滥竽充数的原因,再 读读文中有关的句子说明理由。

  板书:爱讲排场

  A:读读这两个句子,用句中的话说说什么叫讲排场。

  B:其他组还有补充吗?

  板书:装腔作势

  (课件出示句子):

  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出过毛病。

  C:(点击:一次又一次)

  D:让我们将这两个表示原因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4.板书:结果 只好逃走

  (出示句子: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5.用一个四字的成语将启示概括出来。

  板书:真才实学

  严格把关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1.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 之类的事情 ,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找到过吗?

  ——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

  《画龙点睛》

  (1)读课文,分别画出“画上了眼睛的龙”和“没有画上眼睛的龙”的样子

  (2)如果你在现场,你看到没有画上眼睛的龙,你会对张僧繇说什么?

  (3)说说成语的含义。

  作业

  设计

  (1)背出《画龙点睛》。

  (2)完成《一课一练》《补充习题》中相关题目。

  为南郭先生续编故事。

【《自相矛盾》语文课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自相矛盾教案08-19

《自相矛盾》寓言故事教案03-01

语文课时教案03-23

自相矛盾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03-12

自相矛盾造句「汇总」10-23

语文课文《草原》教案02-16

语文课文草原教案02-16

语文课本的教案02-16

《称赞》语文课教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