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牧童音乐教案

时间:2024-05-25 09:15:56 赛赛 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年级牧童音乐教案(通用12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牧童音乐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牧童音乐教案(通用12篇)

  一年级牧童音乐教案 1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唱歌曲,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小牧童在美丽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二声部合唱,并能用歌声表现歌曲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掌握歌曲的大跳旋律和切分节奏。

  2. 培养学生三度音程的二声部演唱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牧童生活的歌曲,这是一首斯洛伐克的民歌,名字叫《牧童》。

  二、歌曲学习

  1. 欣赏《牧童》动画,说说歌曲是什么情绪的?

  2. 仔细聆听歌曲《牧童》音频,同学们听到歌中唱了什么?是用什么形式来演唱的? 学生回答:听到小牧童在吹笛子、放牛、放羊;歌曲采用合唱形式。

  三、学唱歌曲高声部

  1. 教师弹奏高声部旋律。(高声部旋律谱例)

  教师指导:完整弹奏第一段旋律,让学生加深对第一乐段歌曲旋律的记忆。

  2. 请学生单独演唱出自己记忆的乐句。

  3. 学生分句学唱旋律。

  教师指导:教师除了指导学生的音准外,还要指导切分节奏的准确,让学生把切分节奏唱得活泼、跳跃。第三句连续的切分节奏要让学生唱得有推动感。最后一个乐句旋律下行,声音的位置不要落下来,时刻保持高位置。

  4. 学习第一段歌词。

  (1)学生自己熟悉歌词。

  (2)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指导:学生轻快、有弹性地读歌词。

  (3)跟琴演唱歌词。教师指导:用慢速演唱,声音要整齐、统一。

  四、 学唱歌曲低声部

  1. 教师弹奏低声部旋律。(低声部旋律谱例)

  提问:听辨哪个乐句和高声部旋律不一样?标在谱例上。

  2. 教师用琴带着学生练习第二、三乐句的旋律。 教师指导:重点指导第二乐句中出现的“”。多让学生练唱几遍这三个音。

  3. 完整演唱低声部旋律。

  4. 练唱低声部歌词。教师指导:指导学生把低声部旋律练熟。

  五、二声部合唱

  1. 三度音程练习。

  (1)教师指导:老师弹奏一个音,学生向上唱一个三度音程,对演唱的音准进行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慢速的两声部演唱,注意三度音程的和谐。

  (3)按照书上的节奏演唱第三乐句的旋律。

  2. 合唱练习。

  (1)教师演唱高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

  (2)教师演唱低声部,学生演唱高声部。

  (3)两声部合唱。

  教师指导:教师指导低声部学生慢速演唱一遍,第二遍演唱时高声部轻声进入进行演唱。如果学生演唱歌词有困难可以让两个声部演唱歌谱进行练习。纠正学生的音准,要求二声部声音准确、和谐。提示学生演唱时注意聆听,在唱自己声部的'同时不受另一声部干扰。音色保持统一,声部间平衡、和谐。在学生能够唱准二声部并保持和谐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活泼欢快、轻松的情绪。

  (4)在钢琴的伴奏下多次练唱。

  (5)练习结束句。

  教师指导:

  教师指导学生单独练习歌曲最后的三个音,练习两声部和谐,最后一个音唱一拍,所有同学要唱整齐。

  六、完整演唱歌曲(《牧童》歌曲学习)

  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二声部演唱。

  七、分组讨论不同的演唱形式

  学生讨论,分组汇报。

  教师指导:

  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是领唱、合唱、二重唱等。还可以用不同的速度演唱,用打击乐器伴奏等。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

  八、课堂小结

  草地上的牧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了欢乐的牧童,希望你们能够利用课余的时间多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

  一年级牧童音乐教案 2

  教学内容:

  1、歌曲:牧童

  2、综合训练

  3、音乐游戏:走走跳跳

  教学目的:

  1、学习用o母音的正确发音,指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连贯的声音、赞美的感情演唱《牧童》。

  2、用不同的走和跳的.方法,感受和表现音的强弱。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牧童》

  教学手段: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第26页综合训练一)

  注意:唱“o”音时,口形不要过大,口腔打开,好像含有半口水的状态。

  二、学唱歌曲《牧童》

  1、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到草原上玩,去看一看那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听录音范唱,请学生说说有什么感受?

  3、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听唱法学唱歌曲。

  5、处理:

  用柔和、甜美的声音,稍慢的速度来演唱歌曲。

  一小节一换气,换气要快,不留痕迹。

  结束句用渐慢的速度演唱。

  三、音乐游戏:走走跳跳

  1、讲解游戏方法:

  部分学生围成圆圈面向圆心站立,老师一拍一下拍打大鼓,学生扮演大鼓上的小米粒,随着鼓声自由地向圆心蹦跳,教师拍得越响,学生跳得越高而重;教师拍得弱,学生跳得低而轻。

  2、做游戏。

  3、教师讲评。

  四、小结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节课我们来认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听听它们在做什么?

  一年级牧童音乐教案 3

  教学目标:

  1.用快乐的情绪和优美的歌声演唱《牧童》,表达牧童快乐的生活。同时,让学生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培养他们二声部合唱的演唱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

  3.通过演唱歌曲与姊妹艺术的结合及了解相关的牧童作品,体现文化艺术多元文化特点, 在体验中感受歌曲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1.用和谐的声音唱好歌曲的二声部合唱。

  2.准确地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伴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做律动进教室(第一段音乐学生做律动,第二段音乐学生加上奥尔夫的节奏乐器拍击)。

  二、复习歌曲《田野在召唤》

  师:我们伴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来到了教室,春天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大自然它那风情万种、绚丽多彩的景色你感受到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你最喜欢大自然中的哪些景色?

  生1:我最喜欢碧波万顷的大海……

  生2:我喜欢清晨的蓬勃红日……

  生3:我喜欢美丽的黄昏……

  师:假如你现在身临其境,你最想做什么?

  生1:我很想拿起画笔,把美丽的黄昏画出来。

  师:你的想法太浪漫了。

  生2:我很喜欢田野的景色,因为它的绿、它的黄、它的静……

  师:田野是这么美,让我们一起奔向田野吧!

  学生随伴奏演唱《田野在召唤》(在演唱中,学生加上跺脚、拍手、捻指等喜欢的'动作)。

  师:你们美妙动听的歌声深深地感染了我,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唱好吗?

  生:好!鼓掌……

  师生一起再次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师:我们在奔向田野的时候,还看到了什么景色?(这时教师将一幅牧童骑在牛背吹笛子的图画贴在黑板上)

  生:在奔向田野时,我看到了牧童骑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吹着笛子的景色。

  师: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杜牧写的一首古诗《清明》。

  师:你能背诵一下吗?

  生:能(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生:老师,我还想到了袁枚的《所见》 。

  师:你真聪明,你能为我们再背诵一下《所见》吗? (学生朗诵,其余同学会背诵的可以同时背诵)

  师:你背诵的真有感情,能不能简单地为大家讲解一下诗意?

  生:能(学生讲解,不足之处教师补充)。

  三、学习歌曲《牧童》

  1.引入新课。

  师:你们朗诵的有关牧童的古诗,让我想起了一首唱牧童的歌曲,想听吗?

  生:想。

  师:老师现在把歌曲唱给你们听,歌曲的名字就叫《牧童》。

  教师用有感情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师:刚才老师演唱的这首《牧童》,是斯洛伐克的民歌,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活泼、跳跃,是一首带二部合唱的歌曲。下面,我们就学习歌曲。首先,看一下歌曲中老师用黄色标记的节奏。

  学生先练习切分节奏,再完整地唱一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

  2.学习歌曲旋律。

  师:首先来学习高声部的旋律(教师指导学生唱高声部的旋律,特别提示要唱准1 3 2 及1—[插高音1]音高)。

  学习低声部。

  师:高声部的旋律你们已经学会了,再来学习低声部的旋律。首先,找一找在低声部中出现了什么音乐知识?

  生1:我看到了一个小#字。

  生2:我知道它叫升记号(老师表扬他说的正确)。

  师: 那么,你知道它写在音符的前面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讲解)

  教师在琴上范奏fa与#fa音高,让学生区别。

  听琴唱一唱低声部旋律,随时纠正不准的音符。

  把《牧童》的旋律完整地唱一次,重点提示难点乐句。

  3.学习歌词。

  师:旋律我们已经唱得不错了,现在我们来唱唱歌词,为了你们更好地学习,让我们一起再听一次录音范唱。

  (1)随音乐伴奏完整地唱高声部歌词。

  (2)唱准低声部歌词。

  (3)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完整地唱《牧童》。

  4.分组合作。

  师:大家一起唱得很精彩,我想听听你们以小组的形式来演唱,怎么样?

  学生自组小组练习,并随老师伴奏演唱。

  评价:对于小组的演唱,学生进行评价,老师小结。

  师:最后,一起再完整唱一次《牧童》,用你们的歌声把牧童快乐的生活表现出来。

  四、了解与牧童有关的歌曲

  师:你们在感受斯洛伐克牧童的生活后,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两首歌唱牧童的歌曲,第一首是《牧童之歌》,老师唱给你们听(歌词:红太阳,从天山,慢慢地爬上,风吹绿草,草儿把头扬,骑着骏马扬起鞭,赶上牛羊下河滩。唱上一支歌呀,心花开放)。

  第二首是《小牧笛》(歌词:小牧笛,吹吹歌,哥哥放羊我放鹅,他把羊群赶上山呀,我把鹅群赶下河,两支歌儿一样美哟,伴着白云飘飘落哟)。

  生:老师,这两首歌这么好听,我也想学。

  师:想学的不止你一人吧,老师一定教给你们。

  五、了解钢琴曲《牧童短笛》

  师: 现在,老师请你们欣赏一首钢琴曲《牧童短笛》,它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作品。

  学生听赏《牧童短笛》。

  师:今天我们对乐曲只作了一次浏览,下次课将完整、仔细地听赏。老师今天给你们留一个作业,回去查找贺绿汀的资料,包括他的创作经历、主要作品及生平,下一课将以小组的形式汇报。

  最后,学生们伴随着《牧童短笛》的音乐走出教室。

  一年级牧童音乐教案 4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准备:

  图片(牧童、小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

  配乐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儿,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

  3、学生回答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到许多牛羊……

  4、请学生贴出画面

  ⑴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⑵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

  ⑶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⑷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

  ⑸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二、寓教于乐

  (一)、掌握节奏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

  3、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

  4、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

  5、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6、生:“二声部合唱”。

  7、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

  8、出示切分节奏XXX

  9、师:“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10、学生小组讨论。

  11、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

  12、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13、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朗读歌词好吗?”

  14、生:“好!”

  15、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用快乐的情绪读歌词)

  16、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分三组,每组一段,按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准确并能表达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17、小组比赛(老师进行评价)

  (二)、视唱曲谱

  1、出示高声部旋律。

  2、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谱学习。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学的最认真,速度最快!”

  3、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4、师:“老师要检验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样,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

  5、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6、学唱二声部旋律

  ⑴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⑵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声?”学生回答,并指出歌曲有和声处。

  ⑶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

  ⑷分小组学唱第二、三句旋律。

  ⑸师:“哪组试试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师钢琴指导音准)

  教学反思:

  《牧童》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放牧”中的一个内容。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牧童的生活,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丽,从而热爱生活。

  本首歌曲,在教师充满幸福感的教学氛围的熏染下,使学生们很快就掌握了。虽然他们是一群一年级的小学生,对歌曲意境的体会和情感的抒发却很到位,使我不得不喜欢这些可爱的孩子。尤其在探究打击乐器“三角铁”如何能敲击出长音和短音的过程中,更是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每个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到探究的学习气氛里,踊跃的尝试不同的敲击方法,课堂场面非常火爆、热烈,几近失控。不过,幸好有老师课前准备的小粘贴作为奖励使这节课圆满地完成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把这种“热烈”进行到底,让他们真正的成为

  音乐课堂上的小主人,成为一个个快乐的小天使。

  一年级牧童音乐教案 5

  活动目标:

  1、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会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学习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牧童形象田园风味的背景图打击乐器音乐下载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二、欣赏乐曲了解性质

  1、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

  2、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

  3、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4、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引导幼儿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

  (2)听赏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

  (3)听赏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

  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三、乐曲伴奏升华情感

  1、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2、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老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一年级牧童音乐教案 6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感受并表现新疆音乐典型的节奏以及骑马的动作,了解并交流新疆的特产风景等,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新疆的热爱之情。

  2、学生能用愉悦的声音演唱新疆民歌《牧童之歌》,并能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1、体会歌曲《牧童之歌》中小牧童的快乐,学会并表演歌曲《牧童之歌》。

  2、能明白不同的演唱形式,情绪速度和曲式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音乐感受、并进行大胆的尝试、教学难点:《牧童之歌》中连续附点的演唱

  教材分析:

  《牧童之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新疆民歌,它生动逼真地表现了牧童放牧时的喜悦心情,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人物形象。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自然小调式。前两个乐句节奏平稳,和歌词紧密结合,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基本上是一气呵成,特别是第三乐句以连续的x x x、x| x x x、x节奏和旋律三度模进,行程紧缩型的短句,于前面有着鲜明的对比,生动地描绘出小主人公骑马奔驰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1、谈话导入:

  很高兴今天和同学们一起上音乐歌,老师先考考你们,老师弹一首歌曲,你们能知道这是什么歌吗?带学生唱《七个小兄弟》,《音乐是好朋友》

  同学们唱的真好听,今天老师教你们一首新的歌曲,好吗?

  在教之前,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些风景优美的.图片,看完后,谁能告诉我这是哪个地方的呢?多媒体展示新疆的风土人情,让学生说出看到了哪些内容,最后总结:优美的新疆。多媒体展示一年四季的天山。如果学生话题方向统一,老师及时说:是啊,真想亲眼去看一看啊!把学生话题转移。

  二、节奏练习

  师: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到天山去走一走。请同学们看!是谁从遥远的天山跑来迎接我们呢?老师用响板打击x x x、x| x x x、x |节奏模仿马蹄声(学生听完后回答)

  出示PPT师:原来是小牧童,他骑着一匹悠闲自在的小马,小马它跑起来可有节奏,你听出来了吗?你能用声音来模仿一下小马的跑步声吗?(2—3个学生模仿马蹄声节奏)x x x、x| x x x、x |情况预设:如果学生回答不完整或不准确,老师说:让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随手圆舞板慢慢地再打一遍。

  (出示PPT)你的耳朵真灵,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条节奏x x x、x| x x x、x |(慢速)

  师小结:第三个音后面的小圆点叫附点。附点前的音要唱的长一些,附点后的音要唱的短一些。(范读)像这样:x、x来:生跟读两遍加上前面的节奏x x x、x一齐:生跟读两遍(慢慢地逐渐加快速度)用哒哒来练习用舌头来练习。

  师:太棒了!那谁能用肢体动作来模仿小牧童骑马奔驰的样子呢,最好能加上刚才学习的节奏!(1—2学生)情况预设:如果学生不太会,老师及时引导拉缰绳甩马鞭等动作

  模仿得真好,老师把你们的动作综合一下,(师综合学生动作并表演)大家一起来试试。

  你们也来试试!(师生一起表演)

  和老师一起去草原上骑马吧!播放《牧童之歌》歌曲

  三、学唱歌曲

  1、师:看来,骑上骏马,唱着歌,在草原上奔驰,真是一件快乐的事。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叫《牧童之歌》,是一首新疆哈萨克族的歌曲。PPT出示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认真地听一听,说说你觉得歌曲的情绪怎样的?情绪:欢快~好,接下来让我们再听一遍。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说说听到了哪些词(生畅所欲言)出示PPT

  2、师小结:是呀,小牧童天真可爱,英姿飒爽,他的放牧生活更是悠闲自得,多么令人羡慕,多么让人向往呀!想不想和小牧童一起唱着歌,扬起马鞭,在辽阔的草原快乐的奔驰?(生:想)那就赶快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吧

  3、出示歌谱

  看好歌词,跟老师说唱歌词

  看好歌谱,先用说悄悄话的声音用“啦啦啦”来跟着老师的琴声哼唱歌曲旋律、跟着老师来唱一唱歌谱。

  解决高八度:出示PPT注意66整整高了八度,唱的时候嘴巴圆圆的,提前换气,用气息支持,听老师唱:66,高音6不要吼,美美的来唱。你们来试试!你们学得真快,现在能不能跟着老师的琴声把歌词放进去唱一唱呢?一起来试试吧。(完整唱一遍)~解决难点乐句

  师:你们觉得哪个地方比较难唱?PPT出示:(连续附点处)

  解决方法:采用对比的方法,解决难点。教师范唱9——12小节,加附点和不加附点两种唱法进行对比。

  那我能不能把附点去掉呢?听老师唱一唱(教师范唱9——12小节)再听一听没有去掉的(教师范唱9——12小节)!

  学生肯定会说:不能去掉。说一说为什么呢?(引导生回答:加上附点更能体现小牧童的可爱和欢乐的心情)好,跟着老师再来唱一唱这一句!(生跟着一起唱)师:唱得真不错,不过老师觉得你们还没有把小牧童骑在马背上放牧时高兴的心情完全体现出来,想一想怎样可以体现出牧童欢快的心情呢?(师边说边做一个快乐的神采飞扬的表情)启发学生用欢快的表情,愉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学生复唱)

  嗯,我感受到了你们的快乐。让我们试着完整地跟琴来唱一唱。配上音乐再来一遍。(《牧童之歌》伴奏)

  四、歌曲表现

  1、师:你们动听的歌声深深的打动了我,我也好想在辽阔的草原放声高歌。下面听听老师唱的在情绪和速度上与你们唱的有什么不一样呢?范唱

  (1)“红太阳,从天山慢慢地爬上”突出“慢慢地” “风吹绿草草儿把头扬”表现出那种舒展

  (2)“骑上骏马扬起鞭,赶上牛羊下河滩”表现小牧童在天山脚下放牧的愉快的心情

  (3)“唱上一首歌呀”稍慢

  (4)“心花开放”突然加快速度

  引导学生回答:“红太阳,从天山慢慢地爬上” “风吹绿草草儿把头扬”用稍慢的速度表现出天山的美,“骑上骏马扬起鞭,赶上牛羊下河滩”用稍快速度表现出小牧童放牧时快乐的心情。

  师:这样的改变给你带来一种怎样的感受?(生答:歌曲更优美,更活泼,更可爱~)师小结:音乐速度的变化,会使得歌曲的音乐情绪变得更加得丰满、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感受一下?师生跟音乐齐唱

  2、加节拍学生齐唱。

  3、加肢体学生表演。

  师小结: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使歌曲更丰富,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

  五、教学小结:

  师:天山的美景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享受,《牧童之歌》不同版本,不同形式的尝试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现在就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骑上骏马,在天山下大草原上尽情的唱起来,跳起来吧。(《牧童之歌》伴奏)学生在《牧童之歌》音乐中离开教室。

  一年级牧童音乐教案 7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第五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牧童之歌》,了解牧童的生活。

  2、能用不同的方式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并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表演活动。

  教学难点:

  《牧童之歌》中的连续的附点的演唱。

  教学重点:

  能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牧童之歌》。

  教学准备:双响筒若干、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生活

  1、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听音乐拍手进入教室(图片展示美丽的草原)

  2、师:欢迎同学们进入愉快的音乐课堂。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副画,你们看画中画的是什么?

  生:我看到了大草原……

  师:对,有一位小牧童说要带我们去领略一下大草原那美丽的自然风光,你们想去吗?

  三、歌曲教学

  1、播放《牧童之歌》,师:那可要竖起你的小耳朵听仔细了!这个美丽的草原在什么地方?

  1)学生回答:天山

  2)介绍天山

  师:天山是一座著名的雪山,它蜿蜒起伏,重峦叠嶂,气势磅礴,仪态万千,那似水晶的雪岭冰崖,晶莹剔透。山顶上的天池更是闻名于世,它处于海拔1910米的天山博格达峰山腰,四周群山环抱,绿草如茵,野花似锦。湖面呈半月形,湖水清澈,晶莹如玉。近距离的观察天池水,真的是清澈透底,从不同的.角度和远近看,湖水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有的绿、有的蓝。天山的雪融化成为甘甜的水流向山下的草原,抚育了草原上的牧民。草原一望无际,牛儿、羊儿在快乐的奔跑着。(在《牧童之歌》伴奏乐中,边讲解边播放多媒体课件)

  2、听范唱

  师:小牧童的生活环境是多么令人向往呀,他的放牧生活更是悠闲自得,让我们跟随着小牧童一起去感受他们幸福的放牧生活吧。仔细听,歌中唱了哪些内容?比一比,谁听得更认真!(放歌曲)

  3、朗读歌词

  (多媒体展示歌词)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下面听听老师是怎样朗读歌词的。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齐读一遍。

  附点地方单独训练,可以加上手势。

  从刚才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小牧童怎样的心情?

  4、用“啦”延长歌曲旋律。

  师:小牧童用歌声来表达了自己愉快的心情,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让我们带着欢快的心情,跟老师用“啦”来哼唱歌曲的旋律。

  5、轻声哼唱歌曲。

  师:你们学得可真快,现在能不能跟着老师的琴声把歌词放进去唱一唱呢?一起来试试吧。(琴伴奏慢)

  6、解决附点的演唱

  师:唱得真不错,不过老师觉得你们还没有把小牧童骑在马背上放牧时高兴的心情完全体现出来,跟老师来唱一唱这两句!(跟唱)

  师:现在我们再来唱一唱这首歌曲,思考:你感觉跟刚才有什么不同?(琴伴奏稍快)

  (如果学生唱的还没达到老师的要求,教师可以夸张的模仿学生唱一唱,让他们直观的看到自己的不足)

  7、通过刚才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小牧童放牧时高兴的心情,让我们再次尽情地唱一唱这首歌吧!(放伴奏录音演唱)

  8、指导多种方式演唱

  师:刚才我们用了中速来演唱这首歌曲,给人欢快活泼的感觉,不知道用慢速来演唱效果怎么样?我们来试试!(放悠闲版的伴奏)

  师:用慢速也很舒服,感觉悠闲自在。同一首歌曲,不同的演唱速度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唱得也不错,我从同学们的声音里、表情里都能感受到,小牧童快乐、高兴的心情。在这美丽的草原上,除了小牧童快乐的歌声以外,还会有什么声音呢?谁能模仿一下?(风声、牛羊声、马蹄声、铃铛声)

  9、尝试各种处理方案

  师:天山的小牧童骑的是马,我们学过的哪种乐器可以模仿马蹄的声音?(学生选择乐器双响筒)

  师:(找学生试敲)敲得怎么样?找几个敲得好得演奏。

  师:同学们表演的真棒!要让我们的歌曲更欢快,还可以怎么做呢?

  (没有拿到乐器的跟着老师一起做骑马的姿势跳舞。)

  五、拓展

  师:在这草原上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你知道有哪些吗?这些少数民族人民用他们勤劳的双手把草原装扮得如此美丽,让我们来欣赏欣赏他们的丰姿吧!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快乐吗?在快乐地学习中你学到了什么?(认识了附点;知道了牧童是怎样放牧的;明白了同一首歌曲,不同的演唱速度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学会了《牧童之歌》这首歌曲……)

  今天,我们去了新疆的天山,和那里的小牧童共唱了欢乐的《牧童之歌》,最后让我们一起走上乡间的小路,唱起快乐的歌儿吧!

  学生在《乡间小路》的歌曲声中走出教室。

  一年级牧童音乐教案 8

  【教学目的】

  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对乐器演奏的兴趣和认识简谱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简谱的学生,培养学生学会唱简谱的能力;对于有一定简谱基础的`学生,教会学会“二重唱”。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会唱准音的高度、时值。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首先,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请同学们听一听: 5 - - -│ 5 - - -│,模仿的是什么声音?

  再听一听: 55 55 55 55│11 11 11 11│,模仿的是什么声音?

  再听一听:│5 6 5.3│5 1 5-│4.3 2 6│5 32 3-│,象征什么意思?

  二、教师用口琴吹一首《火车向着韶山跑》;用笛子吹一首《洪湖水,浪打浪》,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提议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买一样乐器。

  三、音阶教学

  1-│2-│3-│4-│5-│6-│7-│1-│1-‖

  duo ruai mi fa suo la si duo

  do ruei sol ti do

  堵 锐 眯 发 缩 拉 丝夜 都

  四、请同学们把音乐课本第七册,翻到56页,我们来学《牧童》这首乐曲。

  教师用口琴、横笛、竖笛、电子琴,演奏《牧童》。

  带领学生学习《牧童》这首乐曲。

  五、结束。

  一年级牧童音乐教案 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牧童》。

  2、学习古诗,理解故事大意。体会古诗描绘的自由自在的情境。

  【教学重难点】

  1、边诵读边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对牧童自由自在的生活的体认。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导语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和童年有关的古诗《牧童》,请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2、讲解“牧”字的偏旁,读题。

  3、复习古诗的`学法

  (1)对照注释(2)查工具书(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

  (4)看插图

  板书:看—查—联—照

  二、学习古诗

  (一)自主读诗,理解大意。

  (二)诵读指导

  1、教师指导诵读:

  想象:铺(望无际郁郁葱葱)

  听音乐:弄(悠扬优美动听)

  动作演示:归(悠闲惬意)

  猜测:卧(舒适安闲)

  2、整体诵读

  3、写法指导

  (1)有远及近

  (2)景人情的融合

  三、拓展练笔

  “不脱蓑衣卧月明”

  (1)牧童睡不着,他在想什么

  (2)牧童睡着了,他会梦到什么呢?

  教学反思

  1、逐句教诵既费时又切割了古诗的整体美。

  2、古诗教学重点应落脚到意境上,而不是写法上。

  3、一课一得。教者应该有时间观念。微型课要在前12分钟突破重难点。

  4、教学设计要有时间节点的划分。

  5、板书是一堂课的骨架,应有主次之分。

  6、失败只是暂时的!

  一年级牧童音乐教案 10

  一、教学内容

  牧童之歌(苏少版小学音乐第五册第六单元)

  二、教材解析

  《牧童之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新疆民歌,是一首四句体歌曲,在段落内部采用了并置式对比手法。歌曲的篇幅虽然很短,但第三句的材料与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歌曲中八度大跳(6 6)引入的抒情旋律转变为起伏相间的级进旋律和跳动的节奏,就好像神气的牧童骑马在草原上奔驰一样。歌中采用了旋律线、节奏、音调三方面的对比,表现了哈萨克族儿童放牧时的勇敢与豪放。

  三、教学目标

  1、用欢乐、轻快的歌声演唱《牧童之歌》,表现哈萨克族牧童在天山脚下辽阔草原下放牧时的喜悦心情。

  2、唱准大跳音程及附点八分音符,体会并表现由于节奏的变化带来的音乐形象、音乐情绪的细微变化。

  3、通过《牧童之歌》与《牧羊姑娘》的对比欣赏,初步感受歌曲背景、情绪的不同及牧童生活的变化,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四、教学重难点

  1、《牧童之歌》中第三乐句中出现的四次附点八分音符连续歌唱。

  2、自主设计表现小牧童的喜悦心情,如欢乐、轻快的歌声并配上打击乐伴奏、舞蹈表演等。

  五、设计理念

  在这节课中,我抓住音乐最基本的要素——“节奏”和“旋律”,坚守“要让学生感觉不难,要让学生学得有趣”的宗旨。充分运用通感效应,借由画面的直观形象,让抽象的音乐形象化。通过动静两幅画面的想象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演绎歌词内涵,自主塑造音乐形象,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音乐记忆能力和审美能力。

  六、设计思路

  《牧童之歌》是一首仅有四个乐句的单段体歌曲,而且大多一字一音很容易上口,学唱它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一件难事。所以我从听觉入手,抓住歌曲的“眼睛”,首先在对节奏旋律的学习上教给学生方法,学生学会曲谱后就可以完全丢掉“老师”这个拐杖,自然地进入对歌词的演唱和处理。在教学中,教师注重“授之以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艺术的手段,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实践,学生才能掌握方法、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体验导入——由简到难练节奏,由浅入深唱难点。

  1、在情景活动中体验节奏

  (1)师用双响筒演奏节奏,请生模仿拍出来

  xxxx|xxxx|

  (2)加入附点节奏,生模仿

  x.xx.x|x.xx.x|

  师边演奏边用肢体语言引导学生发现这样的节奏像马蹄声。

  生边拍边口读: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附点节奏仿佛是小马越过小山丘的感觉,边做动作边拍节奏。

  (3)难度系数继续增加:师有强有弱地敲

  xxx.x|xxx.x|xxx.x|xxx.x|

  师:这个节奏是很有规律的,谁来找找看?

  生:一直在重复着相同的节奏

  师:xxx.x|这个节奏型重复了四次,一起再来拍一拍,嘴巴念“哒”。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拍节奏的时候在心里数数帮助自己记忆。xxx.x|就可以在心里数着1、2、3、4(3长4短),这样边数边拍,共四次,你就可以成功了哦。

  学生拍节奏,教师在每拍的第一个重音处伸出指头提示。

  【设计意图】奥尔夫主张: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从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小学生的生活以游戏为重心,结合游戏进行技能学习,帮助学生尽可能地缩短学音乐和用音乐的距离,使枯燥的技能训练变得轻松有趣。在教学中,由简到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探究,既培养学生的听觉,又给了学生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勇气,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到听记节奏的方法。教师“授之以渔”,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

  2、山坡上的旋律解决难点。

  (1)出示小山坡上,上面标志音符,学生随师教鞭点唱。

  (2)小马随着小音符在爬山坡呢!你能加入刚才小马奔跑的节奏来唱一唱吗?34 5.6 |54 3.2 |12 3.4 |32 1.7 |

  (3)将小音符换成歌词读读唱唱。

  (4)扬起“鞭子”,边做动作边配上词念一念、唱一唱。

  【设计意图】这是歌曲中最有特点的一个乐句,也是一个难点乐句。先慢后快解决附点音符的演唱,再以两座小山坡形象地展示旋律的级进上行和级进下行,配上身体的律动,指导学生突出“骏马”和“牛羊”,把“鞭”和“滩”的尾音唱出来,为后面的教学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

  3、想象画面导入新课

  师:这样富有动感的歌词让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生自由想象交流)

  (课件显示放牧主题画面)

  揭题: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我们今天要学唱的歌曲就是“放牧歌谣”当中的一首《牧童之歌》。那你知道牧童是谁吗?(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跟你们差不多大的孩子。《牧童之歌》就是这些牧马放羊的孩子们唱的歌。

  (二)注重审美新授——分乐句,唱旋律,填歌词,做处理。

  1、分乐句,唱旋律,填歌词。

  (1)聆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有几个乐句。

  (2)再听教师范唱,注意观察,老师会用呼吸来告诉你们歌曲究竟有几个乐句。(生体会到歌曲有四个乐句。)

  (3)师生分乐句接口唱。(用钢琴引导唱准小二度和八度大跳音程。)

  (4)分四组接口唱旋律,老师弹琴。

  (5)自学填唱歌词。(师单手弹奏旋律,学生填唱歌词,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通过多种演唱形式练习歌曲。(跟钢琴唱、跟范唱唱、跟伴奏唱,帮助学生比较熟练地演唱全曲。

  2、通感联觉,画面辅助歌唱。

  (1)师加上动作,有感情地表演唱。问: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呢?

  交流:火红的太阳慢慢升起,绿草被风吹动,马儿把头仰起,我骑着马赶着羊来到美丽的河滩。

  (2)多媒体展示两幅画面。问:这两幅画跟歌曲那几个乐句的情境相近呢?

  风景画表现一二乐句,红太阳、绿草地,静静的画面。

  人物画表现三四乐句,牧童骑马歌唱,动感的画面。

  (3)动静对比,处理歌曲。

  师:歌曲中这一静一动的结合,会不会让你产生一些灵感呢?比如,歌曲的演唱形式、乐器的选择、伴奏音型的设计等方面我们可以做一些怎样的对比处理呢?

  生设计交流,并尝试表现。

  女生唱前两句,男生唱后两句。

  一个人领唱前两句,全体齐唱后两句。

  提供小乐器表现。三角铁伴奏前两句x-,烘托宁静的优美环境。双响筒伴奏后两句xxxx|为骑马助兴。

  师:动静对比还可以再夸张一点儿吗?特别是第三乐句的动感不够强烈。你知道《牧童之歌》是哪里的民歌吗?

  【设计意图】之前,我通过教学引导,认定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己填词演唱并处理作品的能力,所以我借助两幅画把此任务完全交给了学生。听着熟悉的旋律,毫无障碍地填唱对应的歌词,让学生感到信心满满。他们之所以得心应手,是因为有了学习的方法,有了积极探究的兴趣。学生通过赏画、分析、创意设计和参与实践,明白了“怎样唱才好”“为什么要这样唱”等问题。孩子们在主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了自信,提高了自主性。

  3、以民族文化激发思维,创编表现。

  哈萨克族素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美称。骑马是哈萨克族人的一项十分过硬的本领,他们以此为生,以此为傲。当我们在表现“骑上骏马扬起鞭,赶着牛羊下河滩,唱上一首歌呀心花开放”这几句时,应该想到哈萨克族人的自信、勇猛、快乐和豪放。

  模仿前倾着身子跃马扬鞭,脸上洋溢着笑容快乐地歌唱。

  强弱对比烘托音乐形象。

  连音与顿音对比表现。

  (第一二乐句,用mp至mf的力度变化连贯地演唱。后两句用f的力度有弹性地、跳跃地演唱。)

  变化速度演唱。前两句用稍慢速度的“慢镜头”表现出天山的美,第三句回原速,“唱上一首歌”稍慢,“心花开放”突然加快速度。

  4、完整表现歌曲。

  女生用连贯的声音演唱静态的“风景画”,双手托举太阳慢慢升起,手臂高举,左右摇摆。男生用有弹性的声音唱动感的'“人物画”,并随着音乐的韵律,扬鞭骑马;女生唱时男生用三角铁伴奏,男生唱时,女生用双响筒伴奏。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他们理解、表现歌曲的节奏、速度、高潮等方面的特点,从而使学生的演唱活泼自信,富有感染力。分组表演,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情绪,搭建了学生展现个性和创造才能的舞台。

  (三)提升情感拓展——不同的牧童音乐,不同的牧童生活。

  1、交流情绪,感受牧童的快乐。问:歌曲中的小牧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这是一个十分快乐的小牧童,他生活的环境自在惬意,景色优美。接下来,老师一起静静地聆听另外一个牧童的生活格式,他的音乐又是怎样的呢?

  2、聆听《牧羊姑娘》

  这是一首对唱歌曲,随着音乐的进行,老师邀请一个女孩一起即兴表演。

  3、交流:听了这首歌,你有怎样的感受?

  歌曲速度很慢,心情比较伤心,感觉这位牧羊姑娘好可怜。

  4、小结。课件展示两首歌曲的背景、内涵、情绪、速度等要素的对比情况。

  师:同学们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很强。这两手歌曲塑造的都是牧童形象,却唱着不一样的心声。新中国成立前的牧羊姑娘过着挨打受骂、忍饥挨饿的日子;新中国成立后的牧童,放牧则是他快乐生活的源泉。

  5、欣赏师演奏《欢乐的牧童》

  师:让我们调整情绪,回到《牧童之歌》的情景中,老师要演奏一段钢琴曲《欢乐的牧童》,告诉老师,你有什么感受?

  生:速度很快,情绪很欢快,跟我们唱的这首《牧童之歌》很相似。

  师:是的,这是音乐家根据我们唱的这首哈萨克族民歌改编而成的。

  6、师指挥男女生动静对比表演唱。(师:让我们都来做一个欢乐的牧童吧!)

  【设计意图】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这里,通过具体音乐作品的对比欣赏,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歌曲的背景、情绪的不同及牧童生活的变化,并通过欣赏钢琴曲《欢乐的牧童》了解同一题材的音乐不同的表现形式,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资源文件列表:

  一年级牧童音乐教案 1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感受并表现新疆音乐典型的节奏以及骑马的动作,了解并交流新疆的特产风景等,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新疆的热爱之情。

  2.学生能用愉悦的声音演唱新疆民歌《牧童之歌》,并能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1.体会歌曲《牧童之歌》中小牧童的快乐,学会并表演歌曲《牧童之歌》。 2.能明白不同的演唱形式,情绪速度和曲式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音乐感受.并进行大胆的尝试.

  教学难点:《牧童之歌》中连续附点的演唱

  教材分析:

  《牧童之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新疆民歌,它生动逼真地表现了牧童放牧时的喜悦心情,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人物形象。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自然小调式。前两个乐句节奏平稳,和歌词紧密结合,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基本上是一气呵成,特别是第三乐句以连续的x x x. x| x x x. x节奏和旋律三度模进,行程紧缩型的短句,于前面有着鲜明的对比,生动地描绘出小主人公骑马奔驰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疆的音乐风格

  二、歌曲教学《牧童之歌》

  你能为这首歌起一个恰当的名字吗? 2.出示课题《牧童之歌》

  3. 欣赏天山美景(边讲解边播放多媒体课件)

  三、节奏练习

  1.解决节奏难点。

  2.初听音乐,跟随音乐合奏。 3.对比节奏。

  (1)出示,马蹄和x x x.x| x x x.x节奏型。(马蹄发生了什么变化?)

  (2)师:老师告诉你这个就是八分附点音符,用手势提示并弹舌练习。

  师:第三X后面的小圆点叫附点。附点前的要唱的长一些,附点后的要唱的短一些。

  4.完整拍出歌曲的`节奏型。

  三、学唱歌曲

  1.复听歌曲。

  2.出示歌谱。

  (1)按节奏读词。

  (2)用“啦啦啦”模唱歌曲旋律。

  (3)对比八分附点音符和四分音符演唱区别。

  四、歌曲表现

  1.舞蹈创作与表现

  过渡句:如此美丽的新疆大草原,如此可爱的小牧童,我们单单以歌声来表现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可以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那么就请你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一些富有新意的动作。

  创编过程,教师提供一些有代表性的骑马动作: 举鞭(扬鞭) 加鞭 挥鞭。

  学生学跳并表演。师生共同表演。

  2.加圆舞板、响板、串铃来表演。

  3.乐器组、舞蹈组、合唱组来展示。

  师小结: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使歌曲更丰富,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

  五、教学小结: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民族地区都会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今天我们通过音乐了解了生存在不同地方牧童的生活,最后让我们也来学做一次小牧童,骑上马儿去放牧。学生在《牧童之歌 》音乐中离开教室。

  一年级牧童音乐教案 12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牧童短笛》,感受乐曲不同段落的情绪,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乐曲不同乐段的节奏、速度及音乐情绪的特点。

  教学难点:

  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记忆作品不同乐段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描写牧童的`乐曲,这首乐曲闻名中外,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先生创作的。它的名字叫《牧童短笛》,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二、新作赏析,目标落实

  (一)初次聆听,整体感知。

  1、初次聆听歌曲

  问题设置: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来演奏的?

  2、引出乐器钢琴,教师简介钢琴。

  3、二次聆听,加深乐曲的印象。

  问题设置:这首乐曲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二)分段赏析,走进音乐。

  1、第一乐段赏析

  ①聆听第一乐段,学生感受乐曲情绪。

  问题设置:同学们听听这段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②指导学生视唱第一乐段主题旋律,加深印象

  ③反复聆听第一乐段,鼓励学生用身体动作体验乐曲情绪。

  2、第二乐段赏析

  ①聆听第二乐段,感受乐曲速度、情绪的变化。

  问题设置:同学们听听这段乐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②反复聆听第二乐段,激发学生为乐曲加伴奏。

  3、第三乐段赏析

  ①聆听第三乐段,感受“加花”手法所表现的意境。问题设置:同学们听听这段乐曲和哪一段相似?②指导学生视唱第三乐段主题旋律,加深印象

  ③引导学生将两段相似的音乐进行对比,进一步感受“加花”手法的表现力。

  ④反复聆听第三乐段,用心体验乐曲恬静、安逸的情绪。

  4、教师对乐曲进行小结

  三、作者及作品简介

  1、了解贺绿汀

  2、教师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四、再次聆听,体会乐曲的民间风格。

  学生聆听音乐,课件播放中国水墨画——牧童放牧的情景

  五、达标检测,当堂反馈:

  教师分别弹奏《欢乐的牧童》、《牧童》和《牧童短笛》的乐句,当《牧童短笛》的乐句出现时,学生快速举手示意。

  六、拓展延伸,小结升华

  (一)拓展欣赏

  多媒体欣赏朗朗现场演奏的《牧童短笛》,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二)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1、教师简单小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欣赏其他版本的《牧童短笛》,如手风琴版、长笛版的。

【一年级牧童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音乐牧童短笛教案02-27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牧童短笛01-26

大班《牧童短笛》音乐教案参考(精选6篇)06-21

《牧童》语文教案03-22

小蜻蜓音乐教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06-17

西洋古典音乐《牧童短笛》钢琴谱11-27

一年级的音乐教案06-15

一年级音乐教案02-22

《牧童》改写11-12

一年级音乐教案:小象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