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时间:2021-01-04 09:18:4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五柳先生传》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一:《五柳先生传》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透过作品初步了解自传的特点。

  2.感受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

  3.通过诵读,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2.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3.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结合背景、材料,体悟作者情感。

  2.鉴赏文章语言,学习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引导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

  一、导入

  今天上课有两条要求:第一,身心放松,平等相处,无拘无束,谈论自如;第二,沉下心来,读出自我,开动大脑,读出困惑。那怎样才叫读出了自我呢?就是要读得感同身受,入情入境。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读

  书的四个步骤。曰:“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我们不妨照此方法读读今天要学的课文《五柳先生传》。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范读、自由读、重点读、齐读结合。

  易读错的字:

  2.指定学生逐句翻译全文,师生共同点评。

  (1)补充注释:

  亦不详其姓字详:详细地知道。

  或置酒而招之置:置办。招:招来。

  曾不(zēnɡ) 曾:表示出乎意料,相当于“竟”“却”“简直”。

  吝情(lìn) 吝:舍不得。

  晏如 晏:安逸,闲适。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自娱 娱:使欢乐。

  颇示己志 颇:稍微,略微。

  以此 以:依靠。此:这些。

  以乐其志 以:用来。

  (2)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

  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以乐其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乐

  (4)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也”表判断)

  B.晏如也(“也”表判断)

  ②倒装句

  A.不戚戚于贫贱(“于贫贱”,介词结构后置)

  B.不汲汲于富贵(“于富贵”,介词结构后置)

  ③省略句

  A.闲静少言(省略主语“五柳先生”)

  B.因以为号焉(介词“以”后省略宾语“之”,应为:“因以之为号焉”)

  三、再读课文,思考讨论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哪些性格、志趣与生活?

  主要方面 文中语句

  籍贯姓字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因以为号焉。

  思想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曾不吝情去留;忘怀得失。

  志趣爱好 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生活状况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总的来说,五柳先生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而“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文章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然贫困,却悠闲自适的隐者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

  一、读课文,合作探究文意

  1.作者是如何介绍自己的籍贯姓字的?

  明确:“不知……姓字。”

  借其宅边的五棵柳树,便自称“五柳先生”,作者说不知道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而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先生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世风显然是背道而驰的,表现了其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品行。

  2.直接写他思想性格的句子是哪几句?

  明确:“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名利看得很淡,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的要求,他安贫乐道,淡泊名利。

  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反映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明确:“好读书”——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

  “性嗜酒”——率直放达

  “著文章”——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4.如何理解他“好读书”而“不求甚解”?

  明确:不能仅仅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既不死抠字眼,而力求真谛,它还与作者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并不想“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的满足与享受的体现。

  5.他“嗜酒如命”,是否消极颓废?

  明确:不是。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他饮酒时“造饮辄尽”,“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直自然的体现。

  6.作者如此喜欢“著文章”,却只是“自娱”,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五柳先生才华出众,“著文章”不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体现,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这个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形象更加令人钦佩。 7.最后一段“赞”语有什么作用?他们与孟子“所谓‘大丈夫’”的名言中的哪几句话相似?

  明确:“赞”是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赞”中称五柳先生好像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是对他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句话相似。

  二、特色探究

  品味“不”字,了解人物。

  讨论: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因为作者所处的社会里“卖名声、夸门第者”很多,正是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三、课堂小结

  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思想、性格、志趣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

  教学反思

  《五柳先生传》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面貌,体会本文的写作方法。

  字、词、句的梳理是文言文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也必须是首要环节。只有在学生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本文虽然篇幅短小,寥寥数语,却把五柳先生的形象鲜活地展现出来了。因此,我在第二课时中花了大量的时间来逐句理解品析。

  “不”字的大量运用是本文在写作上最具特色的地方,通过分析这种写作手法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使学生学到一种新的表达技巧。

  篇二:《五柳先生传》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八下第五单元第22课。

  二、教学设想:

  选自《陶渊明集》,文章不足二百字,语言质朴,简约,凝练。作者以传记的形式,勾画出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展现作者淡泊名利,悠闲自适的隐者心态。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查阅工具书和利用课文注解疏通简易文言文的能力,但对于文章平淡真淳的艺术境地,作者卓尔不群的人生追求,还需要正确的引导,方能领悟。

  在七年级,学生已学习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对作者的生平事迹,作品风格都有所了解,在周敦颐的《爱莲说》中,菊花与陶渊明更是融为一体,成为隐士君子的象征。这些知识将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经验背景与文本相结合,从而获得自己的感悟与理解。

  三、学习目标:

  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了解陶渊明不慕名利、淡泊功名、率真自然、安贫乐道,卓尔不群、自得其乐的 “隐士”精神。

  从自传中了解中国文人的坚守节操的高尚情操。

  四、学习重点:

  1、疏通文意,背诵课文,在熟读、品读中体会人物形象。

  2、体会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领会五柳先生“贫贱不能移”的高贵品质。

  五、学习难点:

  1、关键句文字浅显,却蕴意丰富,理解这类语句的深层含义,弦外之音。

  2、探究陶渊明于贫贱中坚守节操的精神世界。

  六、教法与学法:

  (一)教学方法

  1、从学生已学过的诗歌入题,充分利用学生已具备的课程资源,激活,导入。

  2、启发式谈话法,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其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有针对性的小结、评价或追问,引导教学向深层次发展。

  3、辩论教学法,变古板的文言教学为热情赛场,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法指导

  1、学生充分预习,读品结合,尊重珍惜阅读的初体验,敢于质疑。

  2、合作交流,分享资源,互相促进。

  七、课前预习:

  (一)课前自主学习

  课前布置预习作业,分别是:

  1、借助工具书与注释,扫清文字障碍,大声朗读课文。

  2、回忆、查找、复习陶渊明的相关资料及学习过的作品。

  3、对于传记文学,通过查阅资料,有初步了解。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课内学习的有益的补充与准备。文言文的预习,教师更着重于文言文的朗读预习,帮助学生感知文本,培养语感。

  (二)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朗读视频

  八、课堂学习: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古往今来,多少的名人、隐士;文人、墨客以他们丰富而曲折的人生之路,以他们独特而强大的.心灵感召着我们,他们的人生之路,就是一本本充满神奇与哲理的书,将他们的生平事迹写下,给予后世以精神给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拜访这位给予我们精神给养的世外高人———五柳先生。

  五柳先生,即陶渊明,大家学过他的《陶花源记》,请同学们一起来背诵中间的一段。接着背诵《饮酒》。

  (所增补材料,由学生自己说出,这样,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也顺势将陶渊明的个人魅力展现一二,启示学生课外要自主学习语文知识。教师此时将进入课文学习的主动权已交给学生。以上环节需时6分钟左右)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

  要求:听清字音,明确音节停顿。感受教师朗读时的语气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强调字音,注意停顿:

  造饮辄尽 曾不吝情去留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颇示己志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 无怀氏之民欤

  3、通译全文,积累文言知识

  (1)、同桌为一小组,结合注释,疏通全文;并进行圈点,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合作解决;假如组内不能解决,可以提问其他组同学,也可向老师请教,亦可在全班解疑时提出。

  ①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A BC

  DE FG汲于富贵

  (3)翻译全文,注意以下几个句子。

  A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B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C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D

  (三)再读课文,分析课文内容;

  走近五柳先生

  1、文中的五柳先生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2、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怎样?

  3、生活清贫的五柳先生有哪些爱好?

  4、你怎样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

  5、五柳先生性嗜酒,却因家贫不能常得,他为自己生活的“清贫” 而感到自卑、颓废吗?

  读懂五柳先生

  6、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那么,是什么样的环境、家庭造就了五柳先生?他能在那么清贫的生活中执著的坚持自己的信念,坚守自己的节操。

  7、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8、你喜欢五柳先生吗? 为什么?

  (四)讨论:

  如果陶渊明今天还活着,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你认为他应该“出世”(归隐)还是“入世”(做官)。请你给陶渊明指引一条路。

  (五)以孟子的话结束课文:(全班朗读)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课文解读、分析大概需要35分钟)。(另注: 课文中问题的答案都在课件上体现。)

  九、课外作业:

  请同学们看《老舍自传》和《朱买臣传》,模仿陶渊明先生来介绍一下自己吧,可以是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是用一两句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姓名不详

  字号五柳先生

  籍贯不详

  生活状况 贫困 环堵 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爱好志趣 读书 饮酒 写文章

  性格品德 欣然忘食 晏如也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不戚戚 不汲汲 评价: 安贫乐道 淡泊名利

  格格不入世俗,淡然坚守本性

  教学反思:

  古文教学也可别具一格

  从《五柳先生传》的课堂教学来看,古文教学也可别具一格。

  古文教学,历来是教师们所困惑的一个方面。我们不惜在字句上“求甚解”,在翻译上口述手写,枯燥乏味的讲解,抹去了学生的最后一丝学古文的兴趣,更不用说感受其中的文字美、人性美了。这样的课,对于学生,是一种煎熬,对教师而言,又何尝不是呢?

  所以,执教本文前,我透彻研读文本,因为我认为教学的着力点,不应是形式的刻意求新,而是教师自我对文本解读的程度。静心品读,以本我的心境来读,以作者的心境来读,以学生的心境来读。陶渊明究竟以此想表明什么?巧妙地再现了主人公的性格与人生态度不入俗流,也突出了本文在写法上的新奇特别,这不正是教学的绝好突破口吗?

  别具一格的分析,悟读,让学生走向人物的灵魂最深处,产生心灵的感动与敬意。

  上完此课后,我最大的收获是:作为教师,一定要参透教材,要个性化解读教材; 要相信、尊重学生的体验与能力,把古文教学从字词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用品读促理解,实现学生与主人公,与作者的直接对话,让古文的美好真正能通过我们,流向学生心田,生生不息。

  今天,我不仅给学生上了生动的一课,学生也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篇三:《五柳先生传》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2.学习作者朴素、洗练、自嘲、自赏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了解并品析陶渊明的精神风貌。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展示画像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你是怎样知道的?谁知道有关他的故事轶闻?今天我们学习陶渊明的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师板书)

  二、研读课文

  1.自读质疑

  教师引语:这位五柳先生可是个性格鲜明的人,同学们一读就知道了,请先对照注释和课后习题自读课文,读出声来,边读边圈点勾画,有问题可以问老师。

  学生自读、自疑,学会自学。

  2.听读体会

  教师引语:看见同学们读,老师也想吟读一番,听听老师读出了什么语气?

  学生听教师范读,并初步体会作者自赏自嘲的语言风格。

  3.齐读感悟

  教师引语:让我们齐读课文,读出感情。

  4.寻读探究

  教师引语:通过几遍朗读,我们对五柳先生有了个大体认识,你眼中的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尽可能依据文中的语言想像出来。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小组边读边讨论。

  学生交流,教师只听,不作评价,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即可。

  (课堂设想:通过朗读与讨论,了解"五柳"名字的来历,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为自己立传,"好读书"、"性嗜酒"、"家贫"、"著文自娱"及东晋的历史背景,能从中感受到陶渊明的性格及追求即可。)

  5.品读交流

  教师引语:陶渊明以自赏自嘲的语言写出了自己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形象,语言特别有味。你最喜欢哪一句?找出来进行赏读。

  学生交流,师生共赏共品。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相关资料:很多文章引用"好读书,不求甚解"一句,却往往忽略"每有会意",事实上,陶渊明强调的是看书要讲究心领神会,求其真谛,不能死抠字句。陶渊明喜欢读《山海经》,曾写过13首关于读《山海经》的诗,说有一次读《山海图》,他觉得自己仿佛穿越时间、空间,窥破了宇宙间的玄奥,兴奋得手舞足蹈,无以复加。这便是"会意"的境界。

  ②"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相关资料:东晋文人嗜酒,是一种逃避生活的方式。

  ③"短褐穿结,革瓢屡空,晏如也。"重点理解"晏如"。

  ④"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理解"戚戚"、"汲汲"。

  6.熟读成诵

  教师引语:好句子就要背下来,师生同读佳句及段落,当堂背诵。

  三、能力拓展

  教师引语:东晋以后,很多文人欣赏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以陶渊明自况,这正是

  中国文人张扬个性、自我欣赏的"风骨"。下面,我们再看一篇《老舍自传》。

  老舍自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地。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断学师范,遥奠教书匠之基。及壮,湖口四方,教书为业,继学师范。每购奖券,以得未彩为荣也。二十七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请一生朗读,想一想两篇传记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相似点?

  (课堂设想:只要能体会到作者的自赏、自嘲、自得、自乐即可。)

  教师引语:其实,同学们也可以学习这种自赏自嘲的笔调,写出自己的个性风采。同学们也来介绍一下自己吧,可以是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是一两句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 学生展示自我并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即将结束了,相信大家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之旅上会有更多收获。网络、书店、图书馆,都是学语文的好去处,有收获,可以告诉我,有困惑,也可以告诉我。

  五、作业:整理自己的小传,写在作业本上。

【《五柳先生传》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五柳先生传》阅读题及答案11-28

《五柳先生传》文言文阅读答案01-14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03-12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案03-16

《水浒传》教学设计范文06-01

《观潮》优秀教学设计02-15

文木先生传文言文阅读答案01-20

优秀《桂林山水》教学设计08-09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07-05

《歌词两首》优秀教学设计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