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3-15 18:32:1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4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4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 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

  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播放录像

  师:接下来来看老师收集的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三、 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一)三角形的意义:

  1活动。要求:(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的。)

  2学生拼图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请同学一起来观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图案 (展示学生所摆的图)

  请同学们一起做裁判,看看哪些是三角形?[学生会认为(1)、(2)、(3)(4)为三角形,但对(2)、(3)(4)有争议]

  师:那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到底这几个图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请学生阅读课本的内容。

  板书: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因此判断图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3.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1)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2)三角形表示法;

  (3)三角形的高和底

  (二)三角形的特性:

  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

  4那些物体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为什么了吗?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今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把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师:在我们围三角形的时候,有一组同学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看来不是任意三个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这里面也有奥秘。

  这与它三条线段的长短有关。现在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到底组成三角形的这三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2学生小组活动:(时间约6分钟)。

  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学生每回答一题后就利用电脑动画进行演示: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

  (1)6,7,8; (2)5,4,9; (3)3,6,10;

  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学生代表可结合教具演示。

  教师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来检验)。

  4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电脑显示)。

  教师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下课继续研究。

  5巩固练习:为了营造更美的城市,许多城市加强了绿化建设。这些绿化地带是不允许踩的。(电脑动画演示有人斜穿草地的实践问题)。他运用了我们学习过的什么知识?

  6(1)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

  (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然后电脑演示篮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长,以此来判断步幅应有多大?)

  7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3)在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

  四、反思回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特性:稳定性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感受北京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和向往北京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的字词。研读课文,学会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第二段写天安门城楼前与整体介绍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注:作者已经把课件提供给站长,请向站长索取。)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北京

  1、请小朋友听一首歌,并猜猜歌名,(课件播放《我爱北京天安门》)

  2、摸清学生对北京的了解。

  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北京吗?

  生:去过。(没去过)

  师:请你说说你在北京看到了哪些景物?(你们在哪儿见过北京?)

  生:

  二、读北京

  一读

  1、师:听了这几位小朋友的介绍,大家想不想对北京有更多的了解?

  2、今天,教师将与小朋友们一道去游一游。(揭题,读题)

  3、请把书翻到116页,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比谁读得最认真,最充分)

  4、检查朗读:A、课件出示生字新词;B同桌互读,齐读。

  5、师: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说说对北京的印象,你会用哪个词?

  三、游北京

  1、师:北京有许多好看,好玩的地方,小朋友们喜欢先上哪儿玩?

  2、文中哪个自然段对此作了介绍?

  3、自由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这一自然段。

  5、(同桌讨论):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教师相应辅导)

  6、集体交流读书感悟。

  7、动态生成,据学生的回答来学习文本

  第二自然段:(1)、课件出示比一比,小组讨论。

  (2)、反馈时,指导学生读好闻名中外、雄伟、雕刻精美、永垂不朽等词。

  (难点突破:在广场的北面,除了天安门城楼还有什么?出示相关图片天安门前真美,你能把这几句话读好吗?自由试读,指名读)

  (3)、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图片,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北京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4)、学生补读课文;

  (5)、认真读课文,独立填写天安门广场示意图。理清文本的写作顺序

  (6)、交流(7)介绍天安门广场上的景物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第三自然段:1.结合画面和上文理解绿草如荫、鲜花盛开、造型新颖的立交桥、川流不息的意思。

  2、以喜爱的心情来背诵这一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1.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美。

  2.你还知道北京的哪些名胜古迹?(引导学生课后自主探究北京的美)

  3、引读第五自然段:应带着怎样的感情读?

  4、读全文:(自由读、男女生试读)配乐齐读。

  四、探北京

  课后阅读《北京》综合资料。

  预设:

  1、尊重学生的原有认知,使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与学生原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与向往;

  2、课堂采用开放式的结构,使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的手里,学生对文本的学习随着自己的兴趣而展开;

  3、课堂上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

  4、以多媒体为手段,让学生在观赏图片中领悟美,在欣赏音乐中创造美;

  5、课堂上通过同桌互读、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学习目标

  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难点

  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课时安排

  A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文章。(板书:20.景阳冈)

  1.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全班交流。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

  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小黑板出示)

  (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学习方法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

  (1)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段与段的联系。

  (2)通过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由于课文一些语句的意思或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适当做一些提示。如,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学习汇报: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8~13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2.抽查四人小组读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

  (1)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

  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2)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

  ①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②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③比比看,谁最像武松。

  4.打虎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认为前面的内容与打虎内容有关吗?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通过对武松的语言描写,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点。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体会出武松倔强、豪爽。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体会到武松很勇敢。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能够体会出武松的勇敢。

  通过对武松心里的描写,感受武松的内心变化,感受他的英雄气概。如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当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也很真实可信。所以这些内容看似与打虎无关,实际上与打虎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5.武松在这些段落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小结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神威、武艺高强、江湖阅历丰富

  四、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本单元我们共学习了三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你能说说对三部名著的初步印象吗?

  2.小结:《水浒传》就写了108条梁山好汉,就武松还有很多章节很多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五、课外拓展

  1.阅读《水浒传》。

  2.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福建省厦门市吕岭小学 杨志杰)

  B案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说说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读你印象特别深的段落,随机理解词语。指出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近代白话文,个别语句语言表达上与现代白话文有所不同。

  如何:为什么。但凡:凡是,只要。岂不枉送:难道不是白白送掉。枉,白白地。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误,受伤害。岂:表示反问,有难道的意思。

  (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三、景阳冈打虎时,抓动作见特点

  你觉得最精彩的是哪部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

  1.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2.引导板书:机智勇敢 武艺超群

  (1)那只大虫双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

  ①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如此有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也不得。这是反衬的手法。

  ②读时速度可以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感情朗读,读出武松的勇敢无畏。

  (3)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①体会闪对表现武松的形象的好处。

  ②感情朗读。

  3.小组讨论:这段是通过什么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通过人物动作的描写。

  四、打虎前抓喝酒,写语言见特点

  1.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打虎前喝酒,和店家的对话,自己的心理活动。)

  2.快速默读这一部分,画画相关的句子,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3.引导,并板书

  豪爽、倔强、勇敢、酒量惊人、胆量过人。

  4.你是通过哪些句子体会到武松具有这些特点?

  (1)豪爽

  这酒真有气力!

  (2)倔强

  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3)勇敢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

  (4)酒量惊人

  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

  但凡客人来我店,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

  (5)胆量过人

  武松听了,笑道: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武松看了,笑道:我怕什么!

  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武松自言自语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6)好强

  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5.这些内容和武松打虎有什么关系?(这一段虽然不是重点段,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武松的话语和心理活动描写,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下文作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

  (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 朱桂花)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要下雨了》是一篇以童话形式来说明科学常识的讲读课文。课文从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三种现象,讲了下雨前一些动物的活动特点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这篇课文,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内在因果联系,教给学生通过动物行为的变化来观测天气的方法。这既是一篇学习语文训练语言的好教材。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边讲边画,激发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结合本课教材所描述的对象是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我设计采用边讲边画的教学方法,使形象的语言文字和直观的画面融为一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二、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识字教学按初读课文,读准了字音;讲读课文,理解字义;总结课文,认清字形三个步骤进行。尤其是注意在讲读课文中帮助学生理解字义。例如:通过观察图画理解低的意思;通过活动教具的演示理解直与弯的相反意义;通过两次不同的呼吸体会闷的感觉,理解词义;通过动作演示理解挎的意思等。将识字教学融于阅读教学之中,使发展语言与识字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注意联系,训练思维

  教学时,抓住关键词语,研究这三种自然现象与下雨的联系。如:燕子为什么会飞得低?要抓住燕子正忙着捉那些飞不高的虫子来理解。还可问学生燕子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燕子的思考过程:虫子飞不高→翅膀上沾了小水珠→空气很潮湿→所以要下雨。

  四、以文悟道,相机渗透

  根据课文内容,通过语言文字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小动物们互相关心的好品德,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如小鱼对小白兔说: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要指导学生很好地体会感情。再如通过小白兔遇到不明白的事情能积极去问别人,教育学生要多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五、加强朗读训练,注意形式多样

  对小学生来说,朗读是体会文章感情,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手段。教学时,对课文中的重点句段,要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通过反复朗读,让画面呈现在学生头脑中,让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为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有个别读,有集体读,有分段读,也有全篇读,有一问一答的对话式读,也有戴头饰的分角色读,还有引读等等。教师以读助讲,学生以读助学,不仅使学生在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4篇】相关文章: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汇总7篇10-07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集锦10篇06-18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汇编10篇06-14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集合7篇05-30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集合6篇02-03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9篇08-17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九篇01-24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5篇10-16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锦集5篇06-25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六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