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0-10-18 18:42:3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十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十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6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宁选自己的目的是为了向李小青学习爱劳动、爱集体的好思想,为大家服务。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关心集体的好思想。

  教学重点

   重点是通过课文学习,知道王宁选自己的目的是为了向李小青学习爱劳动、爱集体的好思想,为大家服务。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关心集体的好思想。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记生字。

  难点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读准字音,有些字容易写错。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板书课题:10《》,理解“选”(选举、推选的意思)。

  齐读课题。提问:看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我”是谁?他选自己干什么?他为什么要选自己?)

  下面你们就轻声读课文,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楚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今”、“林”的韵母是前鼻音,“名”、“让”的韵母是后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和指导长句子的停顿。

  四、教师示范(或放朗读课文的录音)

   请学生说一说:“我”是谁,他为什么选自己当班上的劳动委员。

  五、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齐读第1自然段,指名说说这段讲了什么:班上的劳动委员李青转学了。

  2.出示思考题,学生自由轻声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想。

  (1)当林老师让大家补选一名劳动委员时,为什么教室静悄悄的?

  (2)当王宁说:“”时,为什么大家都愣住了。

  (3)王宁为什么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

  学生读后讨论,教师加以点拨,先理解前两个问题。(“静悄悄”就是一点声音都没有。说明大家对补选劳动委员这件事很认真,都在想该选谁劳动委员。“愣住”的意思是遇到没有想到的情况时呆住了。大家愣住的原因是王宁的发言大家都没有想到。因为一般选举总是选别人,难得有人选自己。)

  指导朗读。“选谁呢”要读出思考的语气。“教室里静悄悄的……”要读得慢而低,显示出教室里很安静,大家正在思考问题。“”,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让学生多读王宁的话,体会他为什么选自己当劳动委员①王宁和李小青是好朋友,非常想学习李小青爱劳动,爱集体的优点;②王宁有信心,有决心,能做得像李小青那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指导朗读。老师的话要读得和蔼可亲。王宁的话要读得诚恳、坚定。

  3.有感情地朗读课第1-3自然段。(齐读、指名读)

  4.齐读第4自然段。讨论: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全班同学想念王宁一定能当好劳动委员,大家用掌声表示赞同和鼓励。)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齐读、分小组赛读、个别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由读、齐读课文。

  二、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启发学生用偏旁和熟字分析字形。重点分析以下几个字。

  校:右边是“交”,不是“文”。

  名:要与“路”右边的“各”区别。

  为:先写左上一点,再写一撇,最后是右下一点。

  话:左边是言字旁 ,右边是“舌”,不是“古”。

  2.指导写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字。先读生字,用笔描1个,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

  重点指导书写以下几个字。

  “校”、“让”、“说”、“好”、“话”5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今”的人字头,撇和捺的起笔相接,开口度较大。

  三、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

  (1)齐读,指名读。

  (2)启发学生用“关心”、“热爱”进行口头组词搭配练习。(关心同学、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热爱科学。)

  2.课后练习第4题。

  (1)学生自由轻声读句子。

  (2)指名读句子。

  (3)用比较的手法,指导学生体会每组的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发展性目标

  1.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默读,能够体会两只白鹅的不同之处。

  2.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情感性目标

  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具体描写,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我们认识了著名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谁来说说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只白鹅,它就是俄国作家叶.诺索夫写的白公鹅。

  板书课题:白公鹅

  二、新课学习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给自然段标号;在文中勾画出二类生字,多读几遍;哪些词、句、段给你印象最深?可以勾一勾,写一写。

  2.学生交流。

  3.谁来说说这只白鹅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4.这究竟是只什么样的白鹅?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概括一下。

  (耀武扬威)的大公鹅

  (威风凛凛)的大公鹅

  (派头十足)的大公鹅

  5.好一只拥有海军上将衔的大公鹅,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又是怎么样的呢?谁来概括一下?

  (高傲的)白鹅

  6.学到这里,同学们讨论一下:同是白鹅,但不同作者的笔下又各有姿态,两位作家的写法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相同点:抓特点,围绕特点来写

  不同点:前者抓住一个特点──高傲,围绕总写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从三个方面(叫声、步态、吃相)突出其高傲;后者先写大白鹅应当荣膺海军上将衔,然后再写为什么应当荣膺?在解释说明中写出了白鹅的特点。

  我们写作文时,就应该抓住事物的特点,突出其特点。

  板 书

  ( )的白鹅 ( )的大白鹅

  总写句 解释说明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展开想像,体验人物心理。

  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

  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复述故事,把握课文内容。探究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生:预习课文生字词,查阅作者孙犁的有关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上白洋淀的地理环境。

  教学内容

  《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这篇小说很有点传奇色彩,人物形象鲜明,环境描写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教学设计

  导入(可让学生讲抗日战争时的故事,或教师讲平原游击队地道战的故事)

  历史上,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你知道吗?黄帝曾在河北一带活动,三国时的张飞和宋太祖赵匡胤都是河北涿州人。近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更有一些群众英雄,智斗敌人,从容不迫。今天我们学习孙犁的小说《芦花荡》,讲的就是一个老英雄智斗敌人的故事。

  ■整体感知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投影字词(学生齐读)。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边听边思考。

  复述故事情节,说说老头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参与。

  预期目的:

  把握课文内容,抓住老头子的思想核心过于自信和自尊

  想像体验

  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体会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产生的心理。

  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头子心理活动的一段话。重点品读并评析他的心理。

  在品读中展开想像,如果自己是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学生齐读或自由读,小组讨论交流。

  预期目的:

  体味老头子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

  多角度想像二菱的心理活动,提高体验性阅读的能力。

  探究特色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味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领悟这种描写的高妙之处。

  从课文中摘抄你喜欢的景物描写的句子,用心感受并评析。

  试仿照课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写写学校周围的景物。

  预期目的:

  学习运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渲染气氛的写法。

  教师小结

  作者笔下的老头子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作者还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景物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艺术上融情人景,寄寓作者深沉的情怀。

  ■布置作业

  完成研读与练习。

  试把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连成一段话,写在练习本上。

  点评

  本教案的设计,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突出了对学生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在人文精神方面,注重把人物的思想感情,转化成学生的自身体验,让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在语文素养方面,抓住叙事性作品的特点,重在复述故事情节和分析人物形象。在阅读方面,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提高默读的速度和默读的质量,重视培养默读的技能。阅读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从感性到理性;从阅读教材到自我体验,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体验性、创造性阅读,比较鲜明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设计比较新颖,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

  2、理解文章中部分实词的活用和虚词的意义。

  教学重点:

  1、体会本文写景的特色。

  2、对比、反衬的手法。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设想:

  以读代讲,指导学生熟读课文

  课前准备:

  预习作业:

  1、初读课文,找出你不熟悉的字,加以解决。

  2、在解决生字的基础上,读顺课文。

  3、回忆《西湖游记二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可以由回顾单元提示中的本文与前两课的不同入手。

  二、检查预习

  1、字词认读强调:(1)部首的字:髻、鬟、鬣。[补充:鬓、鬈、鬃等字,都与毛发有关系(可由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规律)。]

  3、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廿 鹄 鬣 茗 蹇 髻鬟 曝 呷 恶 堕三、

  熟读课文:

  1、将生字带入文中,自由大声朗读一遍,熟悉生字。

  2、同桌互读互听,可以将文章分开,一人读一半,互相挑刺(可以从生字和断句方面。)

  3、点读,(可以选择一男生和一女生赛读,剩余男女声侧耳倾听,注意长句的断句。)

  老师强调长句的断句:(1)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4、齐读熟悉。

  三、译读:

  1、自读自译方式:对着课文大声说译文,借助注释并调动原来的文言知识积累。

  2、静悟:老师读译文,学生看课文。边听边领会。

  3、齐读巩固

  4、点画重点注释(老师自己决定)

  四、当堂作业

  强化记忆生字词第二课时

  五、赏读

  1、导入

  会晤作者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先后担任过吴县知县、京兆校官等,中间两度告归。晚年定居沙市(今湖北省沙市)。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公安派的代表作家。兄弟三人中,也以他的才气和成就最高。他的散文力求自由解放,给人以清新活泼的感觉。有《袁中郎全集》。背景回放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他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西湖游记二则》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在登临山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由于所任职务比较清闲,使得他有空闲寄情北京附近的山水。本文便写于此时。以上两点可以由有参考资料的学生讲解。教师导入语:《西湖游记》中描写西湖全景的名句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波光如绫,温风如酒(可以先由学生自己回忆)。袁宏道生性酷爱自然山水,写景偏重表现自然之美,《满井游记》也有这样的特色。

  2、默读课文:要求:(1)用欣赏的眼光读课文,说出自己的发现或提出一个有发现意义的问题。(2)同桌或者前后位的同学互相交流讨论。

  3、探究(1)本文写的是初春之景,初字在文中有哪些体现?目的:体会作者那颗善感的心。(2)你能试着发现本文在写景状物上有哪些特点吗?试试看谁最具备发现的眼光!最具备科学家的头脑!目的:积累学习写景方法。特色探幽:明确①白描的手法。作者写景,不堆砌词藻,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是用极为简练单纯的笔法将其勾勒出来。如作者写柳条,只用将舒未舒,柔梢披风8个字,但柳芽刚吐、枝头鹅黄嫩绿的风韵,以及杨柳的动态美都活生生地再现了出来;写麦田,用浅鬣寸许4个字便表现出初春麦苗的特征,文字也极为简练。这种简练的白描,有赖于作者对景物细致入微的观察。②拟人的写法。把景物拟人化,可以增加景物的动感或灵气,也便于在景物描写中渗透进作者的感情色彩。我们来看作者对鸟和鱼的描写: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鸟的羽毛和鱼的鳞鳍之间都洋溢着一股喜气,这首先是因为作者心头荡漾着春天的喜悦。③生动的比喻。文中的比喻主要是用来写景的,如用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来比喻明亮的春水,用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比喻积雪融化后的山峦,这两个比喻一气相通,由明镜而带出对镜梳妆的美人,显得优美熨帖,同时能让人产生美好的联想。本文中的比喻也有写人的,用若脱笼之鹄来表现自己终于得以出游的愉悦,真是再真切生动不过了。

  4、理清线索,强化记忆,争取背诵第二自然段。二、主题探寻这篇游记描绘了北京近郊满井一带美丽的早春景色,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厌弃都市官场生活而寄情山川草木的情怀。

  三、基训巩固

  作业

  设计:

  见知识盘点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②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③理解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①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②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二、教学重点: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电磁铁特性。

  三、教学难点:

  通电螺线管磁场的极性与电流方向间的关系的得出;电磁铁特性的得出。

  四、教具:直导线一根、干电池3节、螺线管、小磁针、导线、铁芯、电磁铁、图钉、条形磁铁、蹄行磁铁、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开关

  五、学具:软铁钉二个、小磁铁六个、漆包线一段、干电池三节电池座、回形针若干个、开关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电流表一个、导线若干条。(共13套)

  六教法:演示法、引导法、启发法

  七、学法:观察法、探究法、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八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观察:

  当直导线通电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磁针发生偏转这现象说明了什么?(出示第一张图片,展示课题----电生磁)

  二、新课:

  1、教师叙述电与磁联系发现的发展史,指出其重大意义。(出示图片2奥斯特人像。

  2、电流的磁效应:

  重做奥斯特实验,引导学做实验、观察实验:把磁针放在导线的上方和下方,观察通电时小针针N极指向有什么变化?

  改变电流方向,重做上述实验,再观察小磁针N极的指向有什么变化?

  从这个实验现象中,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a、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b、电流磁场方向与导线上电流方向有关。(出示图片3)

  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教师演示:将一段直导线绕在铅笔上形成螺线管,了解什么是螺线管。(出示第4张图片螺线管图和实物)

  师演示:给螺线管通电,观察放在螺线管两端的小磁针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实物展台展示)

  探究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

  ①问:你认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会是什么样?(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师板书学生的猜想。

  又问:如验证你的猜想?

  又问;如何用实验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可能与哪种磁体相似?(出示图片5)采用什么方法探究?需要用到哪些器材?引导学生讨论

  ②学生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记录现象

  ③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入手归纳试验结论。(学生讨论后,师出示图片6,展示结论)

  2、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认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会与什么有关?(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师板书猜想。

  ②、如何验证猜想?采用什么方法进行验证?

  ③、怎样具体设方案?学生讨论

  ④通电螺线管导线中有几种可能的电流方向?根据观察得出

  ⑤、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有什么具体关系?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引导学生阅读P55页图8.2---6及旁边“?”的文字后,让学生说他们的方法)

  ⑥、小组间交流

  ⑦、教师出示结论(展示图片六)安培定则

  ⑧、练习:p54中8.2----5图甲、乙。(图片7)学生答案实物投影展示。

  4、探究实验(二)研究电磁铁:

  问:如果将一铁芯插入螺线管内通电后,磁针偏转角度会发生变化吗?你认为会怎么变?(学生猜想)

  师演示实验验证,从这一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偏角变大,说明什么?

  师小结:一个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叫电磁铁。电磁铁的磁性比通电螺线管的磁性更强。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电磁铁的特性:(学生讨论)

  问:电磁铁的磁性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师板书学生的猜想

  怎样用实验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多个因素的关系呢?采用什么方法探究?怎样控制变量?

  怎样具体设计方案?怎样判断磁性的强弱?怎样改变电流的强弱?怎样对不同圈数的电磁铁进行比较?观察哪些现象?

  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学生实验,师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根据现象得出结论,交流结论。师出示结论,出示图片8。

  5、电磁铁的应用:①出示图片9,介绍电磁起重机。②学生举例。

  三、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及本次实验的情况。

  四、作业:①P57页1、2、3、②上网查查电磁铁有哪些应用。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学习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学习重点】

  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

  【学习难点】

  感受作品的理趣与情趣。

  【知识链接】

  走近作者: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匍匐( )( ) 澹澹( ) 芊芊( )

  磅礴( )( ) 黛色( ) 贮满( )

  2、解释下列词语。

  (1)芊芊:

  (2)主宰:

  (3)春华秋实

  (4)闲情逸致:

3、选词填空。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 )的旋律。

  A.急切 B.激烈 C.急促 D.急忙

  (2)火红的太阳( )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

  A.照 B.晒 C.沐浴 D.烘烤

  (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 ),在天地间升腾。

  A.走动 B.滚动 C.劳动 D.飘动

  4、细读这样的优美句子:“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句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发挥想像再仿写一两句吗?

  5、梁衡散文以思想性、议论性见长,其散文语言多叙述和议论,但本文有点特别,以描写居多。许多描写细致生动,富有韵致,如第二段描写乡野景物,诉诸人的各种感官,以形象性见长。请问:“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这是第二段末尾的句子,应该怎样朗读?“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合作探究】

  6、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

  7、举例说明,作者是如何抓住夏天景物特征来描写夏天的?

  8、文章如何采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夏天的特点的?

  9、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精读精练】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 )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 )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 )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10、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一组词语,恰当的是( )

  A.垂直 顶着 悄然生长 B.长着 结着 默默前行

  C.挑着 举着 匍匐前进 D.舞着 摇着 欢乐行进

  11、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秋的终点:

  ②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可是:

  12、结合语境,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的。

  13、第二段结句中“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一句,与第一段中哪一句相照应?

  14、这两段文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主题阅读】

 (-)阅读下面诗句,回答问题。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5、阅读上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夏感》导学案由语文网小编整理并分享,仅供参考。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感受乌鸦由找水的着急到喝着水高兴的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喜欢这只遇到困难能仔细观察、动脑筋想办法的乌鸦

  【教学重难点】

  理解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指导学生读出韵味,体会乌鸦的表情变化。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用的器具等

  【教学流程】

  一、讲故事激趣导入,质疑

  1、讲《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2、它既然这么聪明,谁愿意很有礼貌地跟乌鸦朋友打声招呼?

  3、故意出错比较区分喝和渴字。

  (板书:乌鸦渴水。口渴要喝水,喝水要用嘴)

  4、再次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乌鸦吗?

  二、初读感知,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要求:第一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第二遍,想办法将课文读通顺;还有时间就读第三遍。

  2、指明逐节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他们朗读的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你能超过他们?)

  师(实时提问)

  三、复习生字。

  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

  乌鸦口渴找水喝水瓶子石头办法怎么办渐渐

  2、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

  3、指导书写找字

  四、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句

  1、理解到处

  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乌鸦特别想喝水?他为什么口那么渴呢?

  2、表演、体会(怎么想、怎么说)

  3、学生体会乌鸦的心情读。体会乌鸦口渴难耐焦急的心情。

  (二)学习第二句

  1、体会读。小乌鸦接受森林记者的采访,谈谈此时的心情。那你能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这句话吗?

  2、齐读

  (三)学习三、四句

  正当乌鸦准备张开嘴巴大口大口喝水时,这时发生了什么?

  1、你从课文中的哪句话读出来的?(板书:水不多,瓶口小----喝不着)

  2、「出示课件(三个瓶子)找找乌鸦看见的是哪个瓶子,为什么?」

  3、练习说话:既然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要是瓶子怎么样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Δ

  如果瓶口很大,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Δ

  如果里边的水多,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4、体会读。生再次当小乌鸦,接受森林记者的采访,谈谈喝不着水的心情

  5、指导朗读怎么办呢书上哪句话写乌鸦心里着急?学用笔标记下来。

  (四)学习六、七句

  1、学生帮乌鸦想办法。鼓励学生拓宽思维、大胆想象。

  2、读课文看看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板书:放石子---喝着了)

  乌鸦把小石子________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______升高,乌鸦就喝喝着水了。

  3、结合动画理解一个一个。

  4、学生做实验并讲解理解渐渐。

  5、用渐渐说话。

  齐读课文。

  6、师范读,生评价总结

  7、学生感悟读这两句话。

  五、进入角色,演诵课文。

  (乌鸦很聪明;乌鸦很执着。乌鸦遇到困难能开动脑筋等。)

  1、齐读全文

  2、配音乐做动作

  3、进入角色,结合动作背诵课文

  4、配头饰和服装表演

  六、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七、总结。

  板书设计

  19、乌鸦喝水

  喝不着喝着了

  动脑筋

  想办法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敢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是课文的第7自然段,理解老马对小马说的话,也就是童话要揭示的道理。

  教具:

  课件

  教程:

  一.谈话导入 新课

  1. 谈话:同学们你们都特别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童话故事 ,故事的题目是《小马过河》

  2. 质疑

  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问题?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请同学们认真听,看一看你提出的问题在故事中能找到答案吗?

  2. 听后你又知道了什么?

  三.理清课文层次

  过渡: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可老师现在还有一个问题不明白,那就是: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

  (一) 自读课文,思考后同桌讨论

  (二) 两次的结果怎样

  四.精读课文重点段落

  (一) 放动画片(1——6自然节)

  1. 师生看动画片

  2. 训练题

  ① 读句子填空

  老牛说河水( ),刚没小腿,能趟过去。小马( )跑到河边。

  松鼠说河水( ),淹死过他的伙伴,不能趟过去。小马( )收住脚步

  ② 看图思考讨论

  同是一条河,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他们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③ 思维拓展

  假如你是小马,你该怎么办?

  (二) 放动画片(7自然节)

  1. 师生边看边思考:

  小马的妈妈是怎样对小马说的?

  2. 理解句子

  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三)最后一节

  小马照妈妈的话下水实践了一下,结果怎样?

  五.感情朗读课文

  1. 说明:老牛的话要读出毫不在意的语气,松鼠胆怯、很在意的语气,妈妈的话要读出亲切的语气

  2. 列举三者对话进行练读

  3. 随光碟练习朗读

  4. 学生自读课文

  5. 指名读课文

  6. 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为难 老牛:河水浅 能趟过

  (第一次) 松鼠:河水深 不能趟过

  妈妈:水深浅 试一试

  实践 下了河 水不深不浅

  (第二次)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非常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狐狸用“精神胜利法”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猴子敢尝试,他们都将错过一顿美餐。它告诉我们做事要亲自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二、学生分析:

  学生的学习起点并不为零,他们的智慧口袋里装满了东西。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独特感受。

  三、设计思路:

  1.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乐学,积极投入其中。

  2.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朗读指导、以读为本中,让学生感悟道理,积累语言。

  四、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酸”等九个字,会认会写“狐”等八个字,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游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通过自读、挑战读、评价读等方法,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读书,从而悟出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五、学习重点分析: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和有感情。

  2.识字

  六、学习难点分析:读中感悟,明白道理。

  七、课前准备:课件、头饰猴子图、狐狸图、写字卡。

  八、学习过程:

  (一)看图识字,激趣导入

  1.看图识字:(课件出示葡萄图,认读“葡萄”)你觉得葡萄成熟了吗?成熟的葡萄把小狐狸吸引过来了。(出示狐狸图,认读“狐狸。”)

  2.激趣导课:可是狐狸却说葡萄是酸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让我们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

  3.板书课题:17

  酸的和甜的

  指名读题,认识“酸”,强调平舌音。

  (通过看图,既激发兴趣,又进行分散识字,由此质疑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

  (二)初读感知,自主、合作、游戏中识字

  1.激趣引读,感知课文:大家想不想读读这个故事呢?请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下面的树叶。自己读书吧!

  2.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练带拼音的生字:这个有趣的故事发生在葡萄园里。葡萄园里有许多可爱的字宝宝正想和大家交朋友呢!看,它们出来了,你会读吗?(学生先自己练,然后读给你的同位听。)

  4.合作识字,交流方法:你认为哪个字难记啊?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5.共同练读不带拼音的字:生字宝宝把帽子摘下来了,你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指名读与齐读相结合。)

  6.游戏识词:还有调皮的词娃娃躲在了葡萄里面,和大家捉迷藏呢!让我们一起把它叫出来吧!

  7.指读课文,了解学情,集体正音。

  (通过循序渐进的识字过程,学生在自主、合作、游戏中识字,能力有所提高。这种愉悦的识字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三)指导朗读,读中悟情

  1.播放录音,边读边想: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看图读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a指导看图:狐狸在干什么呢?

  b指导有感情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狐狸非常想吃狐狸的感情来。(指名读,挑战读。)

  3.学习第2、3自然段:

  a引语:小松鼠和小兔子是怎么想的呢?

  b指名读二三自然段。

  c总结引读:他们都相信了狐狸的话。这时来了一只小猴子。它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对小松鼠和小兔子说的呢?请自由读4-7自然段。

  1.在自读、合作读中学习4-7自然段。

  A生自由练读。

  B四人小组合作练读。

  C请两个小组汇报表演读。在评价中指导读出感情。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捕获、倾斜、哺乳动物等词。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表现事物,并用打比方、举数字等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①一些鲸的图片。

  ②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①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②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入的了解。

  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①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0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右半边的笔顺是。

  ②认识生字后再来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说说。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③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①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重。

  ②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是太大了,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加以说明的好处。

  ③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④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小描写得非常具体。

  第二课时

  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①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出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鱼,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②快速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③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四至七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④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读一读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点)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

  共同点都吃鱼虾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

  须鲸小鱼小虾吞进吃的多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齿鲸大鱼海兽咬住凶猛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⑤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自习第六自然段,想象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⑥轻声读一读第七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那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①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②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十篇】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十篇10-09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八篇06-10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十篇12-12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十篇06-26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6篇01-08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十篇03-05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7篇01-31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五篇01-28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9篇07-23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5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