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0-10-22 12:09:4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8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8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 教学要求:

  1、认识坏、扎等生字,会写坏、松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学习课文,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二、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学会交友。

  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 教具:字卡、课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船和放风筝吗?它们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却引发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课《纸船和风筝》。(板题)

  二、 读课题,初读课文,划出难读的句子

  三、 读带有本课生字的四个句子

  1、小组交流读

  2、指名读

  四、 识记生字(我会读)

  1、显示生字

  2、说说识字的好办法

  3、摆字卡读

  五、 做识字游戏

  1、抛魔方,读字,举字卡

  2、摘苹果

  六、 我的发现:扎、抓

  七、 我会写(范写扎、抓),学生练写

  八、 我能读好(乐坏了的两段话)

  1、读第一句话,看小熊的表情,师画简笔画板书,并贴图。

  2、看松鼠的表情(乐坏了),师画简笔画板书,并贴图。

  3、生齐读第二段,学生齐读这两段(体会乐坏了)。

  九、 师:是啊,这纸船和风筝为他俩带来了多少快乐呀,让他们成了好朋友,等他们沉浸在这幸福和快乐之中的时候,这快乐却没有了。(音乐响,师范读7-11自然段)

  1、学生读7-11段,边读边体会

  2、读漂流、漂荡这两个词,指名贴在黑板上,说说为什么这么贴(达到理解词语的意思)。

  3、读课件上显示的漂荡的风筝、漂流的纸船,读山顶上再也取纸船与风筝,引导体会感悟。

  4、指读自己喜欢的段。

  5、你能想象出松鼠每放一只纸船在心里会为小熊说些什么?(指名说)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课时目标】

  1、读通课文,学会

  “晒、池、浮、黑”

  四个字,会认读“碰、雹”。区别“落、打、飘”的词义。

  2、能说出水的几种变化形态,初步了解水的变化过程。

  3、激起小学生爱水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

  写有“云、雨、雹、雪”四块卡片,四个带有箭头的卡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谜语揭题

  1、学生猜谜:谜底是云、雨、雪、雹子

  2、揭题:我是什么

  激起学生注意

  二、初读课文

  1、请学生读课文,请给自己提提读懂课文的要求。(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自己圈出生字,读准字音,标上段落序号,想想课文说了什么?)

  2、检查有几个自然段,再检查生字。会认读“晒、池、浮、黑、碰、雹”。

  自主确定学习小目标

  三、再读课文

  1、读了课文,你猜出了“我是什么?”

  (师在在黑板的左下角板书:水)

  2、你是怎么知道的?

  3、师:原来我就是“水”啊!瞧!多可爱的小水珠呀!(板书:水),它还会变呢!你们愿意做小水珠吗?(愿意)那好,今天咱们都是可爱调皮的小水珠了。

  自主确定学习内容

  四、精读其中一段(随机出示:)第一段

  1、师: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一段,看看我们能变什么呢?自己读一读这一段。(自由读)

  2、师:变成什么了?谁来说?那,是怎么变的?

  指名一生读,说说你喜欢云的什么?

  生:喜欢云的变化多端。

  生:喜欢云的美丽。

  3、反馈,多姿多彩的云朵被大家所喜欢。我们知道,当它穿着白衣服的时候,我们叫它

  (白云);穿黑衣服的呢?叫黑云;披红袍呢?(红云);红云出现在早上时,叫──;出现在傍晚时,叫──你知道天上还有什么云?乌云、彩云(高中低)。现在我们都变成云,,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漂亮衣服吧!

  (出示云的各种图片)

  4、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可以一人读,表演读,或几个人合作读。

  师:喜欢吗?

  生;喜欢

  师:谁能读出这种喜欢。

  5、自由读──指名读。(评价:一般:谁能读这种喜欢。好:从你的朗读中我想你一定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很得意。谁愿意挑战他?特别好:瞧,你读得乐滋滋的样子一定很喜欢。

  6、学着他们的样,自由再读──男女赛读──大家齐读。

  积累词语

  自主选择学习形式

  五、精读第2段

  1、随机出现第2段中的1、2句、第3句或第4句。

  师:老师请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2、看课件理解,学生练读。

  3、指名学生朗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读出不同的语气、速度等。)理解:“落、打、飘”。

  4、指导读雨落得温柔,冰雹打得野蛮。雪花飘得轻逸。

  理解、朗读相结合

  六、根据课文第一、二小节,再结合板书说说水的变化

  小结:看,雨、雪、雹子回来后又将变回水的模样,水就这样不断地循环变化着,现在你明白,雪孩子为什么能化成云,云里为什么能落下下雨了吧?不过,要想真正认识水娃娃,了解水娃娃,咱们还得去它的家看看,还得去熟悉它的脾气。这些,大家可以在下节课再学习。

  再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选择学习形式。

  七、写字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冲、晒、池、浮自己读一读。

  2、交流写字过程中要注意的地方。

  3、老师范写。

  4、生写,老师巡视。

  八、(机动)出示与生字有关的文章让学生读一读,巩固生字

  九、作业

  水还有哪些变化?课后画画,再写上几句话。

  把课文内容和说话练习结合在一起,既理解水循环的线路,又激起新的疑问。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A案

  课题

  10西藏高原

  课型

  批读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根据旁批展开想象,感受西藏高原的美丽神奇,富饶可爱。

  3、尝试边读边做旁批,记录自己的感受。

  4、激发学生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西藏高原是一个美丽神奇、富饶可爱的地方,激发学生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青藏高原》歌曲,老师解说:优美的旋律激起多少人对那片神奇土地的向往与追求。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西藏,感受她独特的魅力。课前你搜集了哪些有关西藏的资料。听歌曲,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朗读,体会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2、相机理解文中新词:神奇、富饶

  3、请生自学生字,利用生字卡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4、请生再读课文,尝试边读边旁批,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5、交流阅读感觉,相互质疑解答。自读课文,思考问题,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并说明原因。理解文中新词。自学生字。再读课文做旁批。交流、质疑、解答。培养孩子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能力。

  三、品味课文,领悟美景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清楚为什么喜欢。

  2、其他同学补充,再集体有感情地朗读,共同领悟美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3、有没有哪位同学去过西藏。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领悟文中美境。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明原因。

  注意:

  1、高原的天空还像什么?

  2、用不仅而且说话。

  3、第2段的写作方法是先写看到的,再写感受。培养孩子的朗读、感悟、想象能力。

  四、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1、作者笔下的西藏如此动人,摄像师眼中的西藏又是怎样的呢?(播放配乐风光片)

  2、你眼中或心中的西藏又是怎样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和同学交流交流吧!

  3、学完这一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欣赏风光片。

  交流自己心中的西藏。

  说读完课文后的感受。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通过眼观、口述来达到目标。

  五、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记生字。

  2、扩词。

  3、认真写字,注意汉字的形体美。认生字,记生字。

  扩词。

  书写生字。培养孩子良好的写字习惯。

  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抄写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3、拓展收看《走进西藏》的电视纪录片,在课堂上再交流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西藏高原 天空蓝

  山高

  湖大

  丛林密 风景美

  雪峰终年不化

  药材珍贵

  矿藏稀有

  森林茂密 物产丰富

  B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旁批展开想象,感受西藏高原的美丽神奇、富饶可爱。

  3、尝试边读边旁批,记录自己的感受。

  4、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西藏高原的风光图片或歌曲,课件。

  2、准备磁带《走进西藏》。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拓展视野

  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西藏高原的资料,并做好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介绍的准备。

  二、资料交流,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西藏高原的资料。

  2、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上台找出西藏高原。板书课文题目。

  三、自读感知,自主识字

  1、第一次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不认识的字,给带有生字的词语作上自己喜欢的记号,多读几遍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2、第二次自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圈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它们是什么意思。读完后想想,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想好后跟学习伙伴交流,相互质疑解疑。

  3、检测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学生喜欢读的词。读得正确的全班同学跟读。生不会读或读得不好的,请其他同学教读,再一起练习。

  (2)游戏:为图片找朋友。屏幕出示生字词、课文中的难词及表现这些词语意思的直观画面,指名让学生上台用鼠标把词语拖到相应的图片上,拖对了,同学们跟着读两遍。接着出示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指导读正确。

  (3)整体感知。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全班交流后,师生共同小结。

  四、品读感悟,自主体验

  1、以情激情。播放西藏高原风光录像片,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师生轻松进入课文情境。

  2、师生交流欣赏后的感受。

  3、学生带着自己新的感受再自由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怎样分?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神奇富饶不仅而且等词语)

  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批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5、交流阅读感受,相互质疑解答。

  6、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清楚为什么喜欢。

  7、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假如你就是游人中的一个,来到了风光秀丽、富饶可爱的西藏高原,你会说什么?先说给同桌听,再全班交流。

  8、美读升华,内化情感。带着品读后新的体验和感受走进西藏高原的美景中,美美地读课文。先自由读,再挑战读,看谁能通过朗读把西藏高原的神奇美丽、富饶可爱最充分地表现出来。

  五、创设情境,快乐积累

  师:西藏高原可真美呀!为了表现西藏高原的美,课文中哪些好词佳句立下了大功?请你快把它们找出来欣赏吧!

  生找,师建议、补充,展示自己积累的词句和学生交流,提醒学生,将想要积累的词句摘抄到语言积累本上,并要经常翻翻语言积累本看看这些词句,适时运用。

  六、实践活动

  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以下实践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其中一至二项完成。

  1、进一步查找有关西藏高原的资料,当一名小导游,向游客介绍西藏高原。介绍时,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个西藏高原在我心中图片展。搜集来的图片要配上简要的说明。

  注意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3、搜集一些有关西藏高原的歌曲,利用班里的电教设备播放给同学们听或自己唱给同学听,也可以把歌词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和同学交流感受。

  4、仿照课文的写法,试着为你喜欢的一处景点写一段解说词,当一回小导游。

  附:板书设计

  9、西藏高原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P47—49三角形的面积,“练一练”及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怎样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准备:

  1、 若干个完全一样的按比例放大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一套多媒体课件。

  2、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形、两个平行四边形,一把剪刀。

  一、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板书:三角形的面积),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可能出现:a、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b、三角形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c、学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作用?]

  2、解决方案:

  师:要想知道三角形的面积怎样求,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你是怎么想到的?

  (前面我们刚学过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是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分割、平移、拼补转化成长方形研究的,所以我想到了转化的方法。板书:转化)

  师:今天这节课让老师陪着大家运用转化的方法研究三角形的面积。

  [评析:谈话式导入,学生看课题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参与了课堂学习目标的制定。课堂导入找准教学起点,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也是运用转化的方法进行研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为新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新授

  (一) 实验一:剪

  1、师:下面让我们做几个实验,好不好?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长方形,两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上画好底和高。)

  2、(1)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三个图形,平放在桌上,用剪刀沿虚线把它们剪开,剪开后一对一对的放在一起。(标上1、2、3号)

  (2)反馈。师:你沿虚线把平行四边形剪开,得到了什么图形?(让学生把得到的两个三角形举给大家看。)师:其他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剪开后能得到两个三角形吗?

  (3)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大小、形状怎样?你怎么知道的?(学生演示重合的过程)

  师:重合了,在数学上叫“完全一样”(板书:两个完全一样)

  师:现在你能用“完全一样”说一说我们剪到的三角形吗?(学生说1号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2号、3号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学生演示重合过程,课件演示剪、重合的过程。

  师:谁能说一说根据刚才的实验,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并出现字幕: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4)师:这两个三角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课件演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课件闪动演示,学生回答,出现字幕: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看字幕说: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说一说1号、2号、3号各是什么三角形?(板书: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评析: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通过剪一剪、比一比、议一议,使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加学习活动,理解“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为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指明了思维的方向。]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学习并掌握下列词语:缄默

  窥探

  狩猎

  顾忌

  滑翔

  目空一切。

  ⑵了解有关大雁的科学知识。

  ⑶了解作家作品。

  2、能力目标:训练语言表达阅读体验与个性观点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与总结学习心得的能力也在个别环节得到培养。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乐学、爱学语文的热情,尊重、爱护学生富于个性的学习体验与发现,使他们在团队的协作中互动学习,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活泼而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不断完善自我,在同学的鼓励与老师的赞美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

  大家听说过电影《木乃伊归来》吗?那真是一部令人闻之即不寒而栗的电影,不禁让我们联想到“恐怖”……(阴森、黑暗、骰髅等)这些词语。现在当我们看到《大雁归来》这个题目时,不知大家会想到些什么词语?(春天、阳光、温暖、亲情、南方、自然、和谐……)

  看来同学们都深受此文的感染,都对它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么谁能介绍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呢?

  二、整体感知

  1、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春天,大雁归来的活动。

  2、不知同学们在读后有否与老师一样的感受:获得了不少有关大雁的知识?

  (大雁飞行的路线很直;雁队的数字以六为单位;孤雁通常鸣声凄凉;雁是群体生活的鸟类;等等)

  明确本文具有很强的知识性。

  三、精彩赏析

  1、语言形象优美:

  ⑴作者是一个著名的……?(环境保护主义者)对他而言,发现许多不为人知的关于大雁的秘密并非难事,真正难的是当他发现这许多之后如何与读者分享,怎样使读者喜欢看他的作品,你认为他还要在他的文章里添加些什么?

  学生发言:

  对大雁的热爱;

  语言十分优美。

  这两点恰是本文难能可贵之处。这两位同学真是慧眼识真珠玉,就让一起先赏析文章语言之美。

  ⑵学生结合文中优美的语句畅谈对本文语言特点的感受

  ⑶学生总结:

  A、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等,使文章形象生动,可读性强;

  B、多处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大雁的特征;

  C、词汇丰富多彩。

  ⑷仿写句:

  选一句你喜欢的句子,仿照它另写一句。或者,仿写老师从文中提炼的句子,来小试牛刀。

  例: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⑸学生精彩仿写句选:

  一股刺骨的寒风说明不了冬天,但当漫天的凛冽的风夹杂着雪花时,冬天就来了。

  一棵树的叶子落光说明不了冬天,但当一片树林受不了十一月寒风的折磨时,冬天就来了。

  一片落叶的飘零说明不了秋天,但当一层层叶子沐浴在金黄的大地的怀抱时,秋天就来了。

  一只鸣蝉的死亡说明不了秋天,但当一片麦田更换了十月的新衣时,秋天就来了。

  (教师给予表扬:刚才几位同学的仿写句可以用《敬畏自然》里的“精巧绝伦”来形容。)

  2、“爱”融化在字里行间:

  ⑴为了观察研究大雁,作者都是怎么做的?

  他半夜三更偷偷“潜伏”在沼泽里,只为了聆听大雁的集会;

  几乎年年都统计光临农场的大雁的数据,并作科学的考察;

  长期观察大雁的生活习性;

  ⑵同学们所造的好句都源于丰富的心灵与用心的学习,那么作者呢?他又何以将大雁写得如此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而又是什么推动他为大雁付出那么多呢?

  明确:是爱。他在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对大雁的深情。

  这种感情尤其体现在文中的一些语句语段中,如:

  “我们的大雁”“我们刚到的客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⑶阶段小结:学生对上半节课的教学内容加以总结概括,明确本文是集知识性、形象性与抒情性于一体。

  四、质疑畅谈

  1、学生针对文章能提出一些疑问:

  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是什么意思?

  “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是指什么?

  2、学生也提交了些独立的阅读思考的成果:

  作者用了许多拟人手法描写大雁,也是有感而发——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有集会,有辩论,讲亲情,讲友谊。

  大雁身上有许多珍贵的品质:团结,勇敢,善良,温和,大方,这些从文中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出来。

  五、拓展延伸

  结合研讨与练习一,谈谈人们究竟“失去”了什么东西?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课例描述

  信息技术课课例《制作一份电子报》是《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三章“第六节”所涉及的内容。 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完成了Word文档制作学习的相关五个任务),基本掌握了Word20xx的基本操作技能:文稿的编辑、文字与段落的设计、艺术字与图片的插入、表格的输入、对象框、页面设置等。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没有真正地把信息技术知识和所掌握的关于Word操作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故组织该项活动旨在让学生在电子报制作的过程中去发现Word操作中还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学习;同时,能够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于实践问题的解决与表达,做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知识的整合。

  二、教学内容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三章第六节所涉及的是集成办公软件Word 20xx操作的内容。学生不但要学会如何制作Word文档,还要学会制作电子报,通过制作电子报刊更好地掌握Word文档的制作,并能利用电子报形式来表达思想或信息。

  拟达到的教学目标:

  (1)能综合运用Word 20xx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创作一份电子报。

  (2)学会设计电子报。

  (3)学会评价电子报。

  (4)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整理以及呈现交流。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子报的设计与设计思想的体现(制作);难点:对电子报的评价

  四、教学策略(解决的方法)

  1、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从第一学期开始,教学中即要求学生组成了2人的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小组内成员较为熟悉,并逐渐适应协作学习,但协作学习的技巧、与他人的沟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时监控学生的协作学习情况,并组织成果交流会,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与体会,使小组的协作学习走向成熟。

  2、以“任务驱动式”为教学原则,确定协作学习的内容围绕“电子报制作”任务把各教学目标和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协作学习。学生通过协作,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五、教学准备

  主要设计了以下信息资源:

  1、本地(局域网)资源:教师事先从因特网、VCD光盘中收集了大量有关“电子报”主题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等,分类别压缩为文件,上传服务器发布到局域网中。授课过程中,告知学生服务器地址,就可以从服务器上获取到有关的信息。

  2、远程资源:本地的局域网连接Internet,学生通过上网检索可以直接找到需要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和设计思路

  (一)介绍小组协作学习任务 包括如下内容:

  (1)从老师提供的3个主题中任选一个主题(学生也可自己确定制作的主题),围绕该主题综合运用Word20xx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设计、制作一份电子报;

  (2)开展协作学习活动的计划、电子报制作过程说明、各成员的分工、完成进度以及小组成员的自我评价。

  (二)通过展示优秀的电子报,解释电子报的设计要点:

  (1)主题鲜明突出、内容健康、有吸引力

  (2)表现形式多样,富于创意

  (3)形式和内容和谐统一

  (三)引导学生如何选题,如何围绕主题进行制作电子报。3个可供选择的主题包括:

  (1)步入信息时代

  可介绍信息技术的分类、发展;介绍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影响;介绍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获取信息的方法与途径、网络信息检索的主要策略与技巧、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等。 (2)网络与我

  通过使用网络的亲身体验,可介绍网络虚假信息及防护、网络安全与措施、网络道德与法律等知识或感受。

  (3)我的多媒体作品

  可介绍媒体及其分类、多媒体技术的特征、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多媒体作品的一般制作步骤、多媒体素材的收集与整理、赏析多媒体作品等。

  (四)指导搜集资料的方法与途径:

  (1)本地资源:在局域网中,只要输入ftp://A-teacher这个地址,就可以从服务器中获取到有关的信息;

  (2)远程资源:在Internet中,运用“雅虎、新浪、搜狐等”搜索引擎直接查找,并把相关资料下载。

  (五)小组讨论并完成任务:

  小组成员讨论,确定制作的主题并初步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制作方案、成员分配任务等。

  1、关于小组协作学习任务的设计思路是基于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的参差不齐与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不同,故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展示优秀电子报及说明电子报的设计要点旨在向学生提供学习的样版,同时希望学生一开始的制作即能做到规范、严谨。

  3、学生制作电子报规定了三个要表达的主题,原因在于,电子报的主题表达是非常广泛的,由学生自拟不容易控制和把握;同时,三个主题的确定又是基于教材内容的,这样做可以促进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依据教材内容来组织表达。

  4、资料搜集的方法与途径的指导在本次活动中是必要的,我们所告诉学生的只是方法,而实际的操作则由学生完成。

  5、小组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来讲,存在很多问题。故强调明确各自的责任,对促进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有积极的意义。

  七、教学过程流程图

  本次教学的流程可归纳为6个步骤:

  资源整合(课前)—任务导引—小组学习—成果交流—教师、学生评价、自我评价——总结推广

  八、教学反思和回顾

  本节课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利用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呈现教学内容和控制教学过程,并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进行组织教学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转变了过去以教师为教主的教学观念,而以学生学为主,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这更有利于培养学习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把握课的重点,找到突破难点的方法,而在细节的设计上,不要太局限,上课时可灵活处理。其次在每步教学子任务完成后,教师都要及时评价学生的劳动成果,通过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析,促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各知识点,进一步完善作品,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三种不同的场面的民歌演唱会的方法。

  2、利用学习本文的机会学会观察民俗、民风,体验生活,开展综合性学习。

  3、引导朗读,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韵味来,在读中品味。

  4、学习本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一、预习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1、回味家乡的风俗。

  2、讨论民歌是一种怎么样的艺术形式?

  民歌,就是民间口头流传的诗歌或歌曲,多不知道作者第二姓名。

  3、云南民歌简介: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他们以歌唱倾诉男女之间互相爱慕,以歌唱激发生产斗争中的劳动热情,一歌唱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对婚配的祝福,以歌唱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快乐。

  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就往往靠那些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老歌手以长篇叙事性歌曲,向本民族群众和青少年传授历史知识、生产知识、生活知识和礼仪知识。

  4、沈从文简介。

  5、读课文: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蹲踞 凹处 譬喻 应和 下坠 淳朴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别开生面 哑口无言 若无其事 引经据典 扶摇直上

  6、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本文描写了三个场面

  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欣赏课文

  教学过程

  1、学生朗读课文:

  其他学生以“我最喜欢 场面,这里 ”为句式写话。

  学生展示自己写的话语,教师总结

  分析文章三个场面,各有什么特点,侧重写什么?

  “山野对歌”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主要是写唱歌的人。

  “山路漫歌”是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于情,自然成趣,侧重写唱歌人所处的自然环境。

  “山寨传歌”是一次民歌的大展览,这个场面在写唱歌的盛况。

  研讨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怎样的情感?

  洋溢着作者对民歌的热爱。

  对民歌喜爱

  对云南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热爱。

  对美好自然的热爱。

  总结:也就是洋溢者对自然、对人生、对艺术的品味和赞赏。

  2、品味语言:

  ⑴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的形式。

  “多”字在文中是否可有可无?“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是指什么?

  ⑵ 课文第四段,用了许多笔墨描写了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花的小山坡”“各种鸟呼朋引伴”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3、比较赏析:

  课后练习第二题

  仿写训练

  1、以另一种动物开头,写一句话:

  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面前不远的草丛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唱着歌向碧蓝的天空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

  2、学习文中对赛歌妇女的描写,写一个你熟悉的或你自己曾经仔细观察过的人。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一、课时要求:

  1、讲读24小节,使学生知道乌鸦用什么办法喝到水,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多动脑筋,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2、理解到处、又、很、也、怎么办、一个一个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用看见一词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

  2、它是怎么喝到水的?

  三、教具:

  1、多媒体2、瓶子及石子若干3、录音机

  四、教学形式:

  分组教学实验法讨论法五官体验法尝试法

  五、教学过程 :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复习词语: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1课(指着板书)(齐读)乌鸦喝水的词语,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请小朋友来读词语。

  A、出示词:乌鸦、口渴、喝水、找水、怎么办、瓶子

  B、数一数:瓶的第9笔是什么?(乙)

  C、出示:喝、渴一起读。

  你怎么来记住喝和渴?

  (喝要用口来喝,所以是口字旁;渴要喝水,因为嘴巴干了,所以是氵三点水。)

  D、请把书翻到第110页,我们来做课后第2题选词填空,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开始。

  ⑴自己做。

  ⑵交流:谁愿意来说第1句?第2句?第3句?(指名)

  ⑶都对了吗?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把这三句句子读一遍。

  (齐读3句句子)

  2、新授:

  A、过渡:通过第1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指着板书)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到底找到水了吗?老师请小朋友边看边听边想想。

  B、⑴播放多媒体录象及录音。

  ⑵问:乌鸦找到水了吗?(齐答)喝到水了吗?(齐答)

  ⑶我们来读读课文。(自己读)找一找哪节写了乌鸦找到水,可是喝不到水。开始。

  ⑷你找得最快,请你来说,是哪一节?(第2节)

  C、学习第2节。

  ⑴真聪明,找对了。现在请小朋友仔细地读读第2节,你是从哪句话里知道乌鸦找到了水?开始。

  ⑵轻声读交流

  ⑶谁来说?把句子读一读。(指名读句子)

  ①对了,乌鸦看见了一个什么?(齐答)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怎么样?

  愿意把第1句读给孙老师听的小朋友一起来读第1句话。

  ②用看见说话。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那么你看见了什么?(指名每一组46号的小朋友说。)

  你看见了××,××怎么样?(指名13号说)谁也愿意向他学习说一说。

  ⑷①课文里的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它可高兴了,可是(出示多媒体图象)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边的水也不多,它喝不着。(学习第2句)

  ②现在请每组的小朋友在3号组长的带领下读读第2句句子,并讨论一下,找找词儿说说乌鸦怎么会喝不着水的?开始。

  ③小组自学讨论

  交流:老师这里有四个瓶子,找找哪个是乌鸦找的瓶子?(因为,模拟多媒体点出高、小、不多。)

  请小朋友观察一下在你们桌子上的瓶子和乌鸦,是不是因为这样而喝不到水?小组观察,请哪个小组愿意派个代表来说说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指名2人)

  ④如果瓶子怎么样了,乌鸦就能喝到水了?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说说看。

  Δ 如果瓶子不高,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Δ 如果瓶口很大,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Δ 如果里边的水多,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⑤可是,现在(出示多媒体图)(指名说)(瓶子、瓶口、里边的水,它喝不着。)乌鸦遇到的困难可真(多),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读一读。(指名每组派1个代表来读。2对)大家一起来试试,读读第2句。(齐读)(看图)

  ⑸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边的水也不多,乌鸦喝不着,它心情怎么样?(很着急)对呀,可着急了,请小朋友自由找伙伴把第3句读一读,读出乌鸦很着急。

  ①自由找伙伴②指名2对③齐读

  现在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把第2节连起来读一读。(齐读)

  D、学习第3节和第4节。

  ⑴是呀,怎么办呢?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替小乌鸦出个主意?怎样才能让乌鸦喝到水?(指名说,边说边出示方法)大家想的办法真多,我们的小乌鸦也想出了办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⑵播放多媒体,师读课文第3、4节。

  ⑶老师这里有道填空题,请小朋友在3号小组长的带领下读读课文第3、4节。想想乌鸦的办法是什么,怎么填?

  出示:乌鸦看见_____,于是,它把_____

  ①小组自学。

  ②哪个小组愿意来读一读读读课文第3、4节?

  ③请一组派代表来说齐说。

  ⑷点出:一个一个地,乌鸦为什么要一个一个地衔石子?在你们的桌子上有2个瓶子和一些小石子,请你们在1号组长的带领下,动手试一试乌鸦的办法,边做边观察边想。

  ①乌鸦一个一个地把小石子衔来放到瓶子里,会怎么样呢?(水会慢慢升高)

  ②乌鸦喝到水了吗?

  动手做交流

  小结:是呀,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来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乌鸦喝到水了,心里怎么样?(很高兴)

  请小朋友和孙老师来合作读课文第3、4节。

  师生合作读(注意一个一个地、慢慢地,读得又轻又慢)学生连起来一起读课文第3、4节。

  ⑸刚才你们也为乌鸦出了许多主意,我们来比一比,谁的主意更好?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乌鸦的办法很省力,还能喝到瓶子里全部的水。所以,你觉得这只乌鸦怎么样?

  3、总结全文:

  A、是呀,这是一只聪明的、爱动脑筋的小乌鸦。让我们

  重温一下乌鸦聪明的办法,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B、朗读全文

  C、总结:这是一只爱动脑筋、聪明的小乌鸦,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喝到了瓶子里的水,我们也要向这只乌鸦学习,遇到困难多动脑筋,解决困难,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8篇】相关文章: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五篇01-1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九篇02-02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5篇07-29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7篇07-22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五篇08-02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10篇07-26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8篇07-14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四篇06-02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5篇02-19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5篇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