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0-10-23 08:41:5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六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六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要求:

  1 学习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含义深的句子。

  2 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认定目标、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精神。

  4 读写结合,练习做读书笔记卡或写简短的读后感。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挑山工》,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挑山工都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说说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挑山工》。(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 现在请你自己再轻声地读课文,把含义深刻但不容易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2 生朗读,师巡视。

  3 交流。

  (三)引导感悟,体会。

  1 估计学生划的句子是:

  (1)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你能告诉大家,你什么地方不理解?点出包蕴、意味深长、哲理。)

  (2)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你什么地方不理解?点出需要它。)

  2 同学们提出的这两句句子的意思含蓄、深刻,作者没有直接点明,需要我们细细地体会。怎么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呢?导读中已经告诉,我们常用的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出示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3 我们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尝试先理解第一句,你看看该联系课文的哪些句子或段落来理解?

  (1)自读、自悟。

  (2)交流。(你读懂了么?你是联系哪些内容读懂的?)生:挑山工的话。师:是呀,要读懂这句话(指卡片)必须联系上文挑山工那几句朴素的话来理解体会。(出示挑山工的话)

  (3)请这名学生朗读。谁也是联系这段话来理解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完后)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可能会说)我体会到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师: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学生读)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师划。师:挑山工就是这样步步踩实,不耽误工夫,一个劲儿往前走,而游人师引读:游人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生: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

  (4)现在我们再来联系上下文,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写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走走停停,而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所以常常跑到游人的前边去了。请你自己好好读一读,找一找。

  (5)交流。

  1 或者或者或者

  这里列举了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的三个情形:他们或者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是多么的逍遥,多么的自在。那么怎么读才能表达出游人游山赏水时的悠闲和轻松呢?试着再读一读。请几名学生读。

  挑山工呢?生读。他们一个劲儿往前走,时间长了,就走到游人前边去了。读好游人和挑山工的不同表现。同组读。男女生读。

  2 三次相遇。

  (1)山下相遇,很快超过他。(练习朗读)

  (2)回马岭舒展(练习朗读)

  (3)五松亭(练习朗读)

  3 还有句子么?

  在前边的山道上,我们又几次超过了他;但是总在我们流连山色的时候,他又悄悄地超过了我们。练读。

  (6)读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正因为我亲眼看到挑山工几次与我们同时起程,每次都是我们先超过他,可每每被他赶上,甚至超过,所以听了挑山工的这段话,我心悦诚服。(点出)

  (7)让我们再来读读挑山工的话。你从挑山工的话中还体会到了什么呢?

  a 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认定目标。

  b 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练读)

  c 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d 我想到了我们学校门前的一幅壁画。(可出示,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若生讲不出认定目标)师可引:游人与挑山工登山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或换一种说法,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时的最大不同是什么?(认定目标或有明确的目标)请生在黑板上随意书写。

  师总结:你看,挑山工认定目标,决不三心二意,坚持不懈,决不信步游走,坚韧不拔,决不半途而废。这就是挑山工话中包蕴着的意味深长的哲理。

  (8)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4 挑山工的朴素的话语包蕴着如此深刻的道理。我想,同学们也肯定能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出这句话(指需要)的含义。作者需要它,你需要它吗?人们都需要它吗?同学们,你能看着这幅图,把你的理解、体会用笔表达出来吗?

  (四)交流读后感。

  (五)小结。

  同学们通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来,联系上下文是理解阅读内容的好方法。以后我们还要经常运用。

  (六)引起深思,激发阅读。

  挑山工就是挑货工,那作者为什么不称他们为挑货工、运输工或别的什么名字,而叫挑山工呢?这个问题留给你课外去思考。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音乐《神秘园》

  二、在影音欣赏中回忆旧知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在电视节目《动物世界》看到了什么(鲸)?是呀,在无边无际的蓝色的大海里,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动物——鲸,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鲸》(板书:22 鲸)。同学们,你们喜欢鲸吗?老师也很喜欢,平时也经常画鲸,想看看吗?(在黑板上画一只鲸),既然大家都这么喜欢鲸,这节课,老师带大家乘着“蓝鲸”探索号,一起去海洋里欣赏鲸,好不好?

  生:欣赏图片。

  师:这些好看吗?(好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刚才哪幅图的印象最深?可惜没有解说呀?有了解说文字,会让我们了解到鲸的更多知识,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谁愿意来当一回小小的解说员,对鲸的形体特点为大家解说解说?

  生:(解说。)

  师:哇,这位同学真不简单,灵活地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把鲸的“大、重、长”这些形体特点介绍给大家,的确做得很好,谢谢你!(板书:特点:大、重、长)

  三、在通读课文中质疑问难

  师:对于课文,大家除了已知道了鲸的形体特点外,还写了有关于鲸的哪方面知识?

  生:学生回答。

  可以把它们归纳为①进化过程;②鲸有哪些种类;③鲸具有哪些生活习性;④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写清楚?(教师把学生回答的写在黑板上。)

  四、在合作学习中转换角色

  师:每种事物的产生都有它的来源,就像人类一样,是由类人猿逐渐演变为当今的人,那鲸是如何演变的呢?

  师: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划出关于鲸进化的重点词。

  师:(边板书:演变过程:陆地 浅海 深海)想不想看看鲸的进化图?(课件展示)

  师:假如上午你回到家,当你弟弟得知你学到《鲸》这一课时,她缠着你,要你扮演鲸讲述你的演变过程,我当成你的弟弟,你打算怎样讲?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讲述的情况进行调控,如随机进行提问等。)

  师:刚才,我们运用了什么方法学习了鲸的演变过程?(自述法)

  师:学习课文,理解课文,除了运用这种方法外,还有哪些学习方法?(表格法、画图法、朗读法)是呀,学习方法很多,但大家必须选择适合你自己的进行学习。

  师:(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学生质疑的板书)我们已经知道了鲸的进化过程,还有哪些问题还未解决?

  师:嗯,这些问题,请大家注意看。(出示自学提示)

  生:学生自学。

  师:看到同学们学习得这么认真,老师想给大家讲个故事,你们愿意听吗?

  故事讲着,有一天,东海龙王突然心血来潮,想搞个鱼类比赛活动,比一比哪一种鱼最大,哪一种鱼最重。得到名次的,龙王将给予重奖。到了比赛那一天,各色各样的鱼都顺利通过了蟹将军的查验进入了赛场。鲸得到这个消息,他也想趁机溜进去拿个大奖。当他正准备混进赛场时,被蟹将军挡在了门外。鲸和蟹将军发生了争吵,蟹将军说出不准他参赛的理由,鲸只好灰溜溜地游回去了。

  师:通过刚才自学,你知道蟹将军说出了哪些理由让鲸只好灰溜溜地游回去了吗?

  学生汇报

  师:教师小结。(哦,原来是因为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类,所以蟹将军才不让鲸参加比赛的。蟹将军言之有理,鲸不得不空叹息了。)

  师:讲到这里,老师打算在家里养一头鲸,你们赞同吗?

  生:不赞同。

  师:为什么?你能结合课内外的资料,来劝说老师改变计划吗?要求:说话要有礼有节,有根有据,有说服力。(主要原因有1、淡水无法饲养2、食量惊人3、睡觉时喜欢围在一起,一头鲸不想自个儿睡4、虎鲸、蓝鲸太凶猛)

  五、在读写拓展中延伸课外

  1、教师总结课文。

  2、布置课外作业。

  师:同学们,短短的四十分钟就在谢老师与咱们五年甲班全体同学的愉快的学习声中过去了,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鲸的进化过程、类属、种类及生活习性,你们还有哪些问题未解决吗?因为时间关系,暂时不能解决了。不过,老师告诉你们一些方法,比如可以在《动物百科全书》《海洋世界》等书籍上找答案。

  虽然跟我们五年乙班的全体同学相处只有短短的一节课时间,但你们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你们在学习上都是很棒的。今天同学们的精彩很表现。让我想起了昨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招聘启事”,觉得挺适合你们的,便把它下载了下来,你们想读读吗?(出示“招聘启事”)大家课后设计解说形式及解说词。最后,老师建议同学们回去去找一找有关鲸与人类的关系密切的资料,做成手抄报,全班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1、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抓住“颂”字)

  2、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

  (即“望”字。)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颂黄河

  四、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五、课外作业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选读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发生在海滩上的故事。主要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第二件事是画家送贝壳给小姑娘,小姑娘不收;第三件事是在回家路上,画家故意将贝壳漏在沙滩上让小姑娘拣,小姑娘拣起后,又还给了画家。体现了小姑娘纯朴、诚实、信守承诺的美好心灵。

  课文虽然以叙事为主,但抒情明理意味很浓。寓情理于景,寓情理于事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对美丽的海滩景色的描写,对小姑娘和画家叔叔之间发生的事情的描写,都是为了衬托小姑娘纯洁美好的心灵。因此,课题中的“金色”绝不仅仅是海滩的金色,更是小姑娘心灵的金色。

  文本中描写了小姑娘与画家叔叔之间发生的三件事,其中以“看衣服”这件事描写得最为详细。课文通过描写“太阳刚冒出来”、“太阳越升越高”等表示时间的词语看出小姑娘已经等了很久的时间;通过“额头上沁出了细细的汗珠”、“眼睛里露出焦急的神情”体会小姑娘在太阳越升越高的海滩上等待叔叔时的焦急心情,以及老伯伯的好意劝告小姑娘的婉言谢绝,看出小姑娘虽然等得那么焦急,仍然信守承诺。

  本文的生字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就是是个生字刚好分成两类,一类是多音字,另一类是形声字。对于形声字的概念,三年级学生早已确立,尤其是发音明显、形旁明确的字,例如本课的“礁”、“螺蛳”等,但有一个极不明显,就是“额”,通过查阅资料,“额”也是形声字,从页可声,“页”表示与头有关,由一发动全身

  [设计意图]

  学习这篇课文是一篇选读课文,编者的意图主要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因此本课的教学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上。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思考、交流和质疑等方式读懂课文,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阅读后感受到一种美的熏陶:沙滩美、贝壳美、小姑娘的心灵更美,同时学习小姑娘乐于助人、对人对事认真负责的态度。同时在享受“阅读有收获”的快乐时,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课文,能够积累一些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

  2、 启发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使学生能够发现在金色的沙滩上,小姑娘那颗诚实守信的金子般的心。

  [教学重难点]

  1、 抓住小姑娘和画家叔叔之间发生的三个小故事,感受小姑娘的高尚品质。

  2、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

  老师:课件。

  学生:课前让学生阅读有关诚实、守信方面的小故事。

  [教学流程]

  (一)、欣赏美景,感知景物之金色

  1、师: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课件播放沙滩美景)

  (引导学生自由说,初步感知金色的沙滩带来的景物美。)

  2、师:碧蓝的海水一望无际,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美极了。就在这美丽的海边,就在这片金色的海滩上,发生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走进文本,体验多元之金色

  1、初读文本,感知小姑娘

  自由读读课文,读完试着完成以下填空:

  当画家叔叔________的时候,小姑娘________。

  当画家叔叔________的时候,小姑娘________。

  当画家叔叔________的时候,小姑娘________。

  汇报:

  (1) 出示生字词

  Kān jiā

  看着 画夹

  Jiāo lí luó sī

  礁石 沙蜊子 小螺蛳

  é qìn tǒng gē

  额头 沁 捅 搁

  (2)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行是多音字;第二行和第三行是形声字。尤其指出“额”字也是形声字,与“页”为偏旁的字都与头部有关,比如:倾:头不正也;项:头后也;顾:回头看也……)

  2、再读文本,了解小姑娘

  师:当我们把上面三句话联系起来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整个故事到底讲了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读完后说一说整个故事讲了什么?

  (学生再次读课文,后以填空为支撑,同桌互说故事到底讲了什么,然后指名全班交流。)

  3、研读文本,走进小姑娘

  师:小姑娘的种种举动,画家叔叔有什么反应?(感动)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画家惊讶地看着小姑娘,他的眼圈红了,心潮像海浪一样翻腾。

  师:你是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从“惊讶”、“眼圈红了”、“ 心潮像海浪一样翻腾”等词句中体会画家叔叔的感动。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师: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想想,为什么画家会如此的感动,会如此惊讶?

  (学生自由读后,说一说,画家叔叔感动的原因。)

  ⑴、“看衣服”,感受小姑娘信守承诺之金色

  师:小姑娘答应了叔叔,帮他看衣服,就使叔叔感动了吗?

  (小姑娘一直在关注着画家叔叔的归来,她很守信。)

  师:你说的是不是这样的情景?(课件出示两幅有关小姑娘的画面:一幅是焦急地等待;一幅是欢迎叔叔归来。)

  师:你能通过观察发现这两幅图中小姑娘的不同吗?

  (引导学生从小姑娘的眼神、眉头、手的动作中去观察。)

  师:你们能为这两幅图分别起一个名字吗?

  (学生可能会起“盼”、“焦急的小姑娘”、“等待”、“激动的`小姑娘”、“欢呼”等名字。)

  师:小姑娘为什么而焦急,又为什么而激动呢?

  师:学着刚才图中小姑娘的表情轻轻地读这段话。

  (引导学生读“看衣服”小故事,通过“太阳刚冒出来”、“太阳越升越高”等表示时间的词语看出小姑娘已经等了很久的时间;通过“额头上沁出了细细的汗珠”、“眼睛里露出焦急的神情”体会小姑娘在太阳越升越高的海滩上等待叔叔时的焦急心情。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说一说,在烈日下等人的感受,结合课文说一说小姑娘当时的心里会想些什么。穿插指导多音字“看(kān)衣服”、“画夹(jiā)”的读法。)

  师:小姑娘为画家叔叔看衣服等了那么长的时间,心里非常焦急,但是为什么不听老伯伯的劝告,依然耐心地等待画家回来?

  (用上“因为……所以……”回答问题。)

  师:读着描写小姑娘神情、动作的语句,想象着这样的画面,站在我们面前的小姑娘真是一个——

  课件出示:小姑娘真是一个________的人啊!

  (学生自由说。)

  师:正因为小姑娘的这种信守承诺,所以画家叔叔感动了。

  课件出示:画家惊讶地看着小姑娘,他的眼圈红了,心潮像海浪一样翻腾。(引读)

  ⑵“拒收贝壳”,感受小姑娘不求回报之金色

  师:正当小姑娘焦急地等待着叔叔的时候,叔叔回来了。你们看,他带回来这么多的贝壳呢!有沙蜊子、大猫眼、小螺蛳、金海螺……(课件出示:贝壳图)

  师:你们喜欢吗?那你们觉得小姑娘会喜欢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指导朗读:小姑娘羡慕极了,情不自禁地说:“啊,真好看!”

  对话创设情境,换位思考:

  师:小姑娘,这么好看的贝壳,你收下吧!

  (学生一定会学着小姑娘的样子加以拒绝。)

  师:你为什么要拒绝啊?你这么喜欢就收下吧!

  (学生可能会说,老师说了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

  师:可是,你帮我看衣服了呀!我是为了感谢你才送你贝壳的。

  (引导学生明白小姑娘并不是为了得到回报才信守承诺一直等叔叔回来的。)

  师:因为小姑娘答应了叔叔帮他看衣服,就遵守承诺,还不收叔叔送给他的贝壳,我们面前的小姑娘真是一个——

  课件出示:小姑娘真是一个________的人啊!

  师:正因为小姑娘的这种不求回报,所以画家叔叔感动了。

  课件出示:画家惊讶地看着小姑娘,他的眼圈红了,心潮像海浪一样翻腾。(引读)

  ⑶“拣还贝壳”,感受小姑娘诚实之金色

  师:是啊!画家叔叔感动了,他多么希望能把漂亮的贝壳送给这个可爱的小姑娘,于是他故意让美丽的贝壳,从袋子里漏出来。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让孩子们自由说一说自己遇上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做?)

  师:那小姑娘又是怎么做的呢?

  (结合文本,说一说小姑娘是怎么做的。)

  师:我们怎么读,才能读出小姑娘这几句话的韵味呢?自己先去读读吧!

  (让学生读中去体会,小姑娘从“喜欢贝壳”——“犹豫”——“坚决拒绝”的心理活动。)

  师:我们一边想象着这样的画面,一边读着这几段话,我们被什么感动了?

  师:就让我们和着音乐读读这感人的文章吧。

  (学生齐读“拣还贝壳”小故事。)

  师:读着读着,我们感受到小姑娘拣起的不仅仅是贝壳,还是——

  师:读着读着,我们还感受到,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小姑娘真是一个——

  课件出示:小姑娘真是一个________的人啊!

  师:正因为小姑娘的这种诚实,所以画家叔叔感动了。

  课件出示:画家惊讶地看着小姑娘,他的眼圈红了,心潮像海浪一样翻腾。(引读)

  (三)、情感升化,感悟心灵之金色

  师:这片金色的沙滩很美,但更美的是——

  (学生自由说说对小姑娘的看法)

  师:因为——

  师:那你想对这个小姑娘说点什么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吧。

  (学生写后进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评点。)

  [板书设计]

  看衣服

  在 金色 的 拒收贝壳 金色(心型)

  海滩上

  拣还贝壳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次、瓜、燕、什、么、样、得、再”等12个生字,会写“回、片、皮”3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形式多样的生字卡片,蔬菜实物,动物头饰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复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昨天,老师和你们一起交了几位动物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是谁吗?

  师:昨天,我结交了小鸭子和他的妈妈,小鹰和他的妈妈,和他们成了朋友。

  师:鸭妈妈和鹰妈妈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学会生活的本领,从小就树立他们自主的意识,总是让他

  “自己去吧”!这些位妈妈可真是用心良苦啊!

  师:今天老师又认识了一位好妈妈,你们想认识一下他吗?想知道这位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做了些什么吗?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5课《一次比一次进步》到这篇课文中去认识这位好妈妈,去看看他为自己的孩子做了些什么?

  板书:一次比一次进步学生齐读课题

  (二)观看图画,认识人物,了解课文内容

  1、你们想知道这位好妈妈是谁吗?

  (出示课件,“在屋檐下,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的图片)

  2、认识人物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屋檐下”的意思。

  3、师:燕子妈妈和小燕子在说什么呢?大家猜一猜。

  4、师:老师告诉你们他们在说关于两种蔬菜的事情?

  (出示多媒体课件:冬瓜和茄子让学生初步通过看图片发现他们身上的不同)

  5、师: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2、读课文,并标好自然段

  (四)再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读课文,识字

  (1) 指名分段读课文(播放课件其中生字为另一种颜色) 要求读通顺

  (2) 齐读生字

  2、出现全部生字(带拼音)把不认识的字读出来,不认识的字再去看拼音读。开火车读。

  3、小组合作读课文,读中巩固识字

  4、识记生字,再次出现全部生字(无拼音),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哪个西你有好办法记住他?

  (五)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大屏幕上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同时旁边有第一自然段相关内容的图片)

  (2)讨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为什么写了“菜园里的冬瓜和茄子”这与课文有什么联系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先自由读,了解这一段都写了什么?

  (2)师范读,听老师读,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都是谁说的啊?分别说了些什么?

  (3)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去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通过此句话解释“什么”(意思是冬瓜和茄子有那些地方不同)

  (4)学生理解后,启发用“什么”造句?

  (5)小燕子去了,他发现“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了吗?

  (出示课件,课件要突出“冬瓜”和“茄子”的这点不同)

  (6)师:小燕子发现的这点不同你发现了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啊,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的生字朋友,还一起和小燕子去看了“冬瓜”和“茄子”,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的地方,你们还想发现他们的不同吗?下节课我们再让小燕子带我们去看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 新课

  师:上节课,小燕子带着我们一起去看了“冬瓜”和“黄瓜”,让我们发现了他们的不同,这节课,小燕子还想带我们接着去看看,但是小燕子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同学们必须把它身边的生字朋友都认全,这样他才能带着我们去看呢?你们能做到吗?(播放课件)

  二、讲授新课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第一次小燕子去看冬瓜和茄子,他发现了: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回来的时候,妈妈夸奖了他,妈妈说什么了?

  (2)指名读妈妈所说的话,要读出“说的对”中所表达的感情(夸奖) 读出“再去一次,还有什么不一样?”中的激励

  (3) 小燕子又一次去了,这次回来他又发现了什么不同?这次发现的和上次的一不一样?他回来是怎么和妈妈说的?

  (4)学生自由读,比比谁学小燕子学的最像

  (5)同桌之间互换角色,分角色读小燕子和燕子妈妈之间的对话。

  (6)把2、3自然段结合起来读,让学生读出这两次去看发现的不同,初步体会燕子的进步

  2、学习第4自然段

  师:当燕子妈妈听到小燕子又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后,又是怎么夸奖小燕子的?

  师:可是燕子妈妈觉得的小燕子观察的还是不够,于是让他“仔细”的观察。这次小燕子又能发现什么呢?

  (出示课件,课件上突出: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师:这一次小燕子又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哪么,妈妈的夸奖和以前的还一样吗?

  师:小燕子为什么能发现冬瓜和茄子这么大的不同呢?

  师:由于小燕子的“仔细”观察使他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更大不同,通过此句话,让学生理解“仔细”的意思

  指导学生用“仔细”造句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扩展表演

  1、同桌之间互读

  2、组内读

  3、小组之间比一比看谁读的好

  同学们带上小燕子的头饰和燕子妈妈的头饰,到讲台前给同学们表演一下。

  四、指导写字

  1、学生仔细的观察,发现问题,让学生感受一次比一次进步

  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给予指导:(1)“会”要先写里面的小口,后关门。(2)“片”的竖撇要由重到轻,末端轻快撇出。(3)““是新学的笔画,书写时左低右高,钩短小有力,指向“皮”字的中心

  五、扩展活动

  1、完成课后“说说,读读”

  2、拿出实物:两种蔬菜或水果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他们的特点,找出不足。

  板书设计 :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冬瓜 茄子

  第一次 大 小 说得好

  小燕子 第二次 绿 紫 很 好

  第三次 皮有细毛 柄有小刺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2、理解楞次定律和能量守恒相符合

  3、会用楞次定律解答有关问题

  4、通过实验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对楞次定律中的“阻碍”和“变化”的理解.

  四、教学媒体:

  1、计算机、电视机(或大屏幕投影);

  2.、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干电池、蹄形磁铁、灵敏电流计、楞次定律演示器.

  五、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探究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复习:

  1、提问: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电脑演示例题:请同学回忆右手定则的内容,并判断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所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

  引入:

  电脑设置新情景并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如果用其它方式改变磁通量,从而产生感应电流,如何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

  新课教学

  (一)、通过旧知识给出新结论:

  即利用右手定则判断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给出结果:

  当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

  当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同.

  (二)、学生实验:实验内容见附表一.

  实验准备

  1、查明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搞清螺线管导线的绕向.

  2、通过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和电脑的演示,使学生发现自己的实验结果与上述结论相一致.

  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现在,我们再来根据实验的结果来得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由于电流方向和它所形成的磁场方向是有确定的规律的,因此,如果能够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方向,便能够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三)、楞次定律内容的教学部分:

  1、通过前人所做实验的大量性来说明此结论的普遍性.

  2、通过电脑软件模拟实验过程, 进一步分析实验的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所反映的物理本质的规律,请学生得出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并加以叙述,教师予以评价、修正,在此基础上得出楞次定理的完善表述.得到楞次定律的内容:

  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3、通过电脑演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阻碍”和“变化”的含义.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而不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因此,不能认为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方向和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反.

  这里的“阻碍”体现为:当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反,感应电流的磁通量阻碍了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增加;当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同,感应电流的磁通量阻碍了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减少;当回路中的磁通量不变时,则没有“变化”需要阻碍,故此时没有感应电流的磁场,也就没有感应电流.

  (四)、楞次定律的应用教学部分:

  通过软件教学模拟实验过程,并加以引导,使学生独立思考:

  总结出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

  练习部分:

  ⑴ 方形区域内为匀强磁场,在矩形线圈从左到右穿过的整个过程中,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⑵ 无限长通电直导线旁有一个矩形线圈,当线圈远离直导线时,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⑶ A、B两个线圈套在一起,线圈A中通有电流,方向如图,当线圈A中的电流突然增强时,B中的感应电流方向如何?

  (五)、定律的深化部分:

  1、楞次定演示器进行演示实验引起学生的思考.

  2、通过学生的讨论和电脑软件的演示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到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3、深化:

  从导体和磁体的相对运动的角度上看:电磁感应的效果是阻碍它们的相对运动;

  ②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表现.

  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来分析:螺线管中用楞次定理得出的感应电流所形成的磁场,在螺线管上端为 极,这个 极将排斥外来的条形磁铁的运动,条形磁铁受此排斥力的作用而运动速度逐渐减小,即动能要减少;要维持其运动速度则需要有外力对磁铁做功.可见,电磁感应现象中线圈的电能是外部的机械能通过做功转化而来的.因此,楞次定理与能量转换与守恒规律是相符合的.

  反之,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若感应电流方向与用楞次定理判断得出的方向相反,则螺线管的磁场将与条形磁铁相互吸引,这样条形磁铁的速度会愈来愈大.也就是说在电路获得电能的同时,磁铁的动能也增加了.这时,对于电路和磁铁组成的系统来说,它将找不到是由什么能量转化而来的,电能和动能是凭空产生了,这显然与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相违背.

  (六)、小结:

  总结楞次定律的三种表述方式:

  表述一: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表述二:导体和磁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相对运动;

  表述三: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阻碍引起它的原电流的变化;

  作业: 书后练习

  (七)、板书设计: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六篇】相关文章: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5篇07-29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7篇10-0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五篇01-14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10篇03-12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8篇02-07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6篇01-08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5篇07-08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六篇08-13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六篇08-10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5篇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