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0-10-23 11:10:4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0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0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简要说明】

  《俗世奇人》奇妙双绝,奇在人物,妙在故事和语言。小说的成败是以人物为准的。那着一袭黑衣却不沾白点、那挥舞朴实刷子却悠然享受、那道出人生教诲却举重若轻、那守望平凡却追求卓越的刷子李令人暗暗叫绝,那形神兼备出神入化的精湛描写、那曲折有致丝丝入扣的情节、那津味十足本色朴素的精妙语言也令人拍案称奇。另外,这是一篇微型的民俗小说,人物的理解除了从自身个性魅力来解读外,还可作为民俗文化的一道风景来解读。本课教学便基于以上认识展开。在教学中力求体现以下教学理念:语文是审美的、语文是个性化的、语文是人文的。本课教学设计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化解读,立足于创设对话课堂。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刷子李之奇,感受刷子李个性魅力。

  2、了解本文的情节艺术、感受鲜明的语言特点。

  3、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初步培养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的一波三折的写作艺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挑战群英会》绝活表演,上课后顺势导入。检查预习情况。

  二、感受刷子李之魅力

  1、读课文,以的故事为题说说初读课文的第一印象。

  2、了解刷子李之奇。请同学找出描写黑衣白点的句子,理清情节:

  传说白点──未见白点──发现白点──揭秘白点,并选出几个关键副词:果然──居然──竟然──忽然,让学生对比、了解作者匠心之独运。在学生探讨后教师归纳:一袭黑衣衬奇绝、悠然刷浆显奇绝、一番教诲表奇绝。

  3、探讨:

  刷子李自订规矩的做法傻不傻。以期加深对刷子李形象的深入理解。

  4、每人以第二人称的方式说一句话表达对刷子李形象的理解:

  如:你是一个平凡的刷浆师傅,却刷出了一片精彩!学生发言后将其发言缀连成诗,拟诗名。

  三、感悟刷子李形象意义

  1、教师作一小诗,留点睛之笔请学生填补:

  你从茫茫人海中走来,

  朴实得如同你手中的刷子,

  一袭黑衣,诠释了铮铮诺言,

  一手绝活,演绎了永世精彩,

  一番教诲,书写了人生传奇!

  于是,我们明白了:

  2、引申刷子李形象意义:

  引出作者介绍,刷子李还可作为民俗文化风景来解读,初步培养学生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3、教师结语。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在阅读中个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

  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说一说:

  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默读全文:

  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

  第2自然段。

  奇异

  第3、4自然段。

  三、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

  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3000米;长:504千米;平均深:2268米;最深:6009米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3、指导朗读:

  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

  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

  山异 (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

  齐读5自然段。

  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

  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壮丽 1、大拐弯的神奇(传说)

  2、长、深、窄(世界之最)

  神奇 3、自然博物馆

  4、动物王国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侯、脾气、供养、邻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

  1、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2、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3、生字词卡片及白鹅的挂图(或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语。

  2、读后交流:

  你知道了什么?

  (老师从三方面引导与梳理:学习内容、课文特点、学习要求。)

  3、揭题,引入本课。

  (可结合出示挂图或课件简笔画。)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学习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

  (或同桌互教互查。)

  2、教师分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如:8个认读的生字,课文中注音的其他词,“待”等容易读错的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

  (注意正音、读通读准。)

  4、指导写字:引导观察、发现,自主识记字形,重点指导笔画多和字形复杂的字。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2、口头填空:

  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的白鹅。

  (高傲、傲慢、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侯……)

  3、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引导学生找相关段落,并完成如下板书:

  姿态:左顾右盼

  叫声:引吭大叫

  步态:从容不迫

  吃相:架子十足

  四、初识“高傲”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表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作业

  1、写生字。

  2、朗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订正。

  2、导入:

  你还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二、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再识“高傲”

  1、出示两句话:

  ⑴ 鹅的叫声很高傲。

  ⑵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

  2、讨论:

  作者是怎样把叫声和步态写具体的?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3、小练笔(填空):

  ⑴ 厉声______厉声_______大叫厉声_________大叫。

  (从这五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⑵ 鹅的步调_____,______的,颇像__________出场。

  (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三、研读第五、六、七自然段,总结“高傲”

  1、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带这问题研读、交流,如:

  ⑴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哪些地方使我们发笑?最可笑的是什么?

  ⑵ 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是怎么侍侯的?

  ⑶ 作者怎样仔细观察鹅的吃相?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⑷ 鹅的吃相表现出它的高傲,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品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⑴ 食料简单的句子。

  (一日三餐、三样东西)

  ⑵ 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

  (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先……再……然后……)

  ⑶ 鹅老爷脾气的句子。

  (每逢……就……责备、架子十足)

  ⑷ 有人“侍候”的句子。

  (堂倌、非……不可)

  ⑸ 狗“扬长而去”的句子。

  3、返顾全文: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四、体会情感,朗读背诵

  1、作者写鹅的“高傲”,你有什么看法?

  (透过字面体会作者对鹅深深的喜爱之情。)

  2、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五、作业

  1、抄写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2、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准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与习作。

  【板书设计】

  白鹅

  总:高傲的动物

  分:叫声

  步态

  吃相

  【课后反思】

  《白鹅》这一课有趣的文字,深深打动了孩子们的心,真没有想到鹅会如此高傲,学了之后孩子们恍然大悟。幽默诙谐的语言特色、总分的写作结构、大量拟人的修辞手法都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2.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3.通过理解重点段落,向白杨和“爸爸”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2.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难点:领会爸爸给孩子介绍白杨树那段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是宁强人吗?那你们举得宁强的山怎么样?水怎么样?环境怎么样?(出示宁强风光图,引导至山好、水好、环境好)

  现代社会,由于一些地区的环境被污染,很多人做梦都想这生活在像我们宁强这样山清水秀的地方。但这个地方你们觉得怎么样?(出示大戈壁图片;引导至荒凉)可就有人愿意在这个地方工作,并且还带上了自己的孩子,他们就像这大戈壁上生长的这种植物白杨一样,深深扎根在这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白杨有关的课文:《白杨》 板书:白 杨 (要求齐读课题)

  二、感悟白杨

  1.同学们,《白杨》这篇课文你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说说课文这样讲了什么?

  2.爸爸是怎样给孩子们介绍白杨的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课文,画出“爸爸”评价白杨的语句。

  (学生读完后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并询问其他同学有无不同意见。引导至“爸爸”评价白杨的话,要求学生齐读并数数总共有几句话。)

  (1) 出示第一句话

  提问:“从来”是什么意思?“直”有什么含义?(引导学生抢答,并评价学生的积极精神)

  白杨本来就是这么直说明白杨:本性正直(板书)。

  (2) 出示第二句话

  提问:白杨选择生长地方吗?从文中的哪儿可以看出来?那文中的白杨生活的环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要求在文中找出描写白杨生长环境的句子。指名读画出来的句子,询问有无不同意见,引导至课文第一自然段。要求齐读,并思考他们的生长环境怎么样?用一个二字词语来总结:荒凉。)

  正因为白杨不选择自己的生长环境,因此才能在如此荒凉的大戈壁生长,请同学们再联系这句话(这屏幕)说说白杨有什么样的品质?

  (指名回答,教师予以积极表扬)

  (3) 出示第三句话

  要求齐读,读完后接着问:他们面对雨雪怕了吗?面对洪水怕了吗?雨雪和洪水就相当于困难,面对困难而不害怕我们称之为什么?(坚强)面对这些困难白杨放弃生长了吗?面对困难而不放弃我们可以称之为:不屈服。总结起来叫:坚强不屈

  小结:通过我们的认真研究发现白杨的优秀品质真不少,说实话,老师真的很佩服这些白杨,对它们是一种崇敬,谁能带着这种崇敬有感情的读读这个自然段呢?

  三、领会“爸爸”的心愿

  1.但作者仅仅只是在赞美白杨吗?从文中的哪儿可以看出来?赶紧照出来告诉大家。(他也在表明着自己的心)

  2.爸爸到底在干什么,孩子们知道吗?(不知道)那他们知道什么呢?(要求用文中的话来回答,教师予以引导,并肯定学生的见解,并出示课件。

  同学们现在想想孩子们可能知道什么呢?(要求同桌之间根据三个“只知道”分开来想象“不知道”进行交流。)

  指名汇报交流情况,合上课本师生一起总结。

  3.爸爸把孩子们带到新疆是想让他们长大后干什么?(和爸爸一样建设边疆,这就是爸爸的心愿)

  四、学习最后一自然段;体会写法

  1.要求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想想:大树象征着什么?小树象征着什么?

  2.思考:陷入沉思的爸爸为什么嘴角突然有了微笑?

  (“大树”其实就是象征着像爸爸这样的边疆建设者,“小树”其实就象征着孩子,大树呵护着小树,就相当于爸爸培养着孩子。小树能长大保卫隔壁,孩子也能长大建设边疆,奉献边疆。其实这也正是爸爸的心愿。)

  3.同样具有白杨品质的爸爸更值得我们崇敬,请同学们带着对爸爸的崇敬再次朗读这一段。

  4大树象征着像爸爸这一类建设边疆的工作人员,小树象征孩子们,这种借着事物来表达自己志向的写作方法我们称之为:借物喻人。

  五、课堂小结

  五十年前的新疆那真的是一片荒凉,而现在的新疆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课后通过查询资料去了解了解现在的新疆。去看看新疆在一代代建设者的辛勤建设下变成了什么样子。

  板书:

  白杨

  本性正直

  不择环境边疆建设者

  坚强不屈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本节共有三个段标,分别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什么叫压强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取相关的知识。在探究活动中允许学生另选器材,给学生的探究活动留有较大的空间,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教材根据九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计算能力,编写了应用压强的变形公式进行计算的例题,这样简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则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教材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讨论实例、进行归纳,得出结论,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最后,用STS栏目呈现《货车超载,国道不堪重负》一文和图片,旨在教育学生关注社会,同时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一节内容又是初中自然科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本身特点,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⑴认知目标:理解压力的概念,了解静置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掌握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单位。

  ⑵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3、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是固体压强概念的建立、应用压强公式或变形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压力和重力的区别联系以及压强概念的形成。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初三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教学过程,学生不但要注重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参与讨论,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四、说课堂教学设计

  ㈠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将小钩码放在水平放置的橡皮膜上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凹凸情况,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压力和压强)

  通过演示实验引入课题,形象直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能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㈡讲授新课

  1、通过以上的橡皮膜引出压力的概念。

  问题:(1)人站在地面上,地面上是否受到力的作用?大小如何?

  (2)压力是否一定由物体的重力产生?压力的方向是否与重力的方向一致呢?

  教师提供一枚图钉,请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解决以上第二个问题。

  学生操作后得出结论:压力不一定由重力产生,方向也不一定同重力方向相同,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举出其他例子。通过学生的举例,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对压力和重力教师再从三要素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压力与重力是不同的两种力,并强调只有在水平面时,压力大小与重力相等。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a、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b、提出假设:学生进行大胆猜测

  c、设计实验:教师根据教材图10-3提供的实验器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自选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该实验提供的仪器较多,因此设计实验方案比较复杂,设计方案时要围绕怎样改变压力、怎样改变受力面积、如何观察和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形变)等来设计。

  d、验证假设: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并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这个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操作、设计,自觉主动地去挖掘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环节中,要求学生在方框内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等内容。例如:选用小方桌模型、细沙、砖块进行实验时,实验过程应写出如下内容:(a)将小方桌的正面朝上放在沙面上,观察桌脚陷人沙面的深度并测量;(b)仍使小方桌正面朝上放在沙面上,在桌面上放砖块,观察桌脚陷人沙面的深度并测量;(c)将小方桌反面朝上放在沙面上,观察桌脚陷人的深度并测量;(d)仍使小方桌反面朝上放在沙面上,在桌面上放与(b)中同样的砖块,观察沙面下陷的深度并测量。

  e、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相同受力面积下,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相同压力下,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

  3、什么叫压强

  在以上结论基础上教师设疑:那么如何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

  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密度、速度概念的学习方法,分析概括得出:取相同面积上所受压力来比较,一般是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结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通过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充分体现了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继续引导学生运用物理推理方法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计算公式可知决定压强大小的条件?

  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结合压强计算公式,仍采用物理推理,得出压强的单位:牛/米2(帕),且1帕=1牛/米2,并说明1牛/米2的意义。让学生讨论教材中的图10-4一些物体的压强,知道帕是一个很小的单位。

  4、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

  这个活动安排在压强公式形成以后,先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进行分析归纳。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⑴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⑵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

  积;⑶在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有⑴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⑵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⑶在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在上述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讨论教材图10-5,明辨哪些属于增大压强,哪些属于减小压强,进而由学生举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其他事例.由于教材图10-6中的三幅图都是与受力面积有关的事例,如果先讨论这三幅图,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会认为只有改变受力面积才能增大或减小压强.

  ㈢小结:

  根据板书小结,并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实验应注重探究过程,而不能注重结果,并明确探究的五个步骤。同时对课堂中学生想法与实验设计加以肯定和表扬。

  ㈣布置作业

  请学生回去设计与课本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不同的方案,并与同学交流。这样的作业设计可让学生在课后能将所学知识加以消化,同时又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㈤板书设计

  本节板书我采用提纲挈领式的板书,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明确。

  第九节 压力和压强

  一、压力

  1、定义: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

  2、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

  3、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

  二、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计算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F/S)

  3、单位:牛/米(帕)1牛/米=1帕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材P50~~P51上的内容。和P53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

  教学重点:

  1、理解除法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道具:(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在()里最大能填几?

  5×()<16()×6<254×()<23

  133×()47>()×6()×8<26

  2、计算:

  8÷4=45÷5=

  二、新知。

  1、教学教材P50例1。

  (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15÷5=[](组)

  (2)利用学过的表内出发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各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3…………………………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除数……5/ˉˉ1ˉˉ5ˉˉ…………………被除数

  15…………………5和3的乘积

  ˉˉˉˉ0ˉˉ

  (3)自主探索,汇报结果。(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

  2、学P51例2。(有余数的除法)

  (1)采取例1情境的延续。

  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

  23÷5=4(组)…………3(盆)

  4∶

  5/ˉˉ2ˉˉ3ˉˉ∶

  20∶

  ˉˉˉˉ3ˉˉ…………………余数

  (2)横式与竖式对比,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3)注意:[1]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

  商和余数的不同单位名称。

  三、巩固。

  1、教材P51。“做一做”。

  (1)先填一填。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订正错误。

  2、试一试自己的能力。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7÷6=33÷8=

  小组讨论

  通过以上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2]、[3]略

  3、作业练习。

  (1)找病因(并改正)

  (2)把横式改写成竖式,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60÷7=()…………()

  4、完成教材P53第一题。

  5、小组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错题)

  四、全课小结。

  师:从这节课中你们又学会了那些本领?

  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学习目标

  1.乐于探究,能发现词语的结构特点。

  2.能独立识字,区别形近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通过口语交际调动学生参加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向大家展示自己课外学习所得,展示与同学合作办的墙报以及其他有关记录“六一”活动的内容。

  课前准备

  1.课堂小练习。

  2.生字认读卡片。

  3.“辩论会”的活动主题牌。

  教学设计

  我的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六组词语的共同构词特点:重叠形式相同;都是由两个意思相反的词构成的。

  1.请学生自由读词语,说说这些词语有哪些相同之处,再读读这些词语,注意把握这类词语的朗读节奏。

  2.照样子说词语。

  大大小小──(大小)多多少少──( )

  深深浅浅──( )高高低低──( )

  长长短短──( )粗粗细细──( )

  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a.自由练读四组同偏旁的字,说说每一组中的字有哪些相同之处。

  b.读读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这些字词的意思。

  c.通过组词的形式,认读记忆八个生字。

  d.采取多种形式巩固识记。

  2.我会填。

  a.看题目,说说这道题要我们干什么。

  b.仔细读读每一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c.独立完成练习。

  d.四人小组交流互改,有不能确定正误的,提出来请老师或同学帮助。

  3.我会读。

  a.自由练读。

  b.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懂得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

  c.提出不懂的问题,集体讨论解决。

  d.交流该怎么来读这首诗,再自由练读。

  e.赛诗会──看谁读得最好。

  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请一位学生把教材提供的材料以第一人称讲述,并向全班同学求助。

  2.小组讨论:他应该怎样做,为什么?

  3.集体交流。

  4.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老师小结。(两种情况:一是把小龙的名字记下来,二是不要把小龙的名字记下来)

  5.小小辩论会。

  a.学生按观点不同分成两队,先分小组讨论搜集支持本方观点的理由,再在本队中确定三位辩手,帮助他们准备发言。

  b.双方辩手陈述。

  c.自由辩论。

  d.老师小结。

  展示台

  1.请学生,了解公民的概念。

  2.让学生说说作为公民应该为社会做些什么。

  3.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小结,并启发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4.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已经为集体、为社会做了些什么。(如果有实物可以展示并做介绍)

  5.再想想说说还可以为集体、为社会做些什么。

  6.展示自己或几个人合作的关于记录“六一”活动的内容。

  建议这次语文园地教学用2课时,其中口语交际用1课时。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第二教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菩萨兵》。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第一节,知道藏族同胞吃尽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好好观察课文最后的这幅图,你能告诉我你看懂了什么吗?

  二、学习第8、9两节:

  1、学生看着图上人物的表情与动作描述出当时的情景。(军民一家亲)

  2、请你们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哪几自然段描写的是图上的情景?(8、9两个自然段)

  3、指名读最后一节。

  理解“菩萨”对藏族同胞来说,意味着什么?

  出示藏民伏地膜拜的照片,师讲解藏民对菩萨、对佛的崇拜。故事中藏民们把红军比作他们所崇拜的菩萨,这是对红军们最高的评价。

  4、部队刚到藏民居住地时,藏胞们都早早躲进了深山,不敢露面。怎么到后来夸奖官兵是“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呢?”转变为什么会如此之大呢?

  三、学习第2到7节。

  菩萨最大的特点就是心地慈善,从哪里可以体会到红军官兵的菩萨心肠呢?

  引到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可以做如下引导,相机进行教学:

  本来是来这里做什么的?(休整)他们休整了吗?他们在这里做什么了?

  1、找藏胞:

  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围绕以下问题朗读、感悟

  a、“怎么受得了呢?”是什么意思?

  b、藏胞在山里为什么会受不了?(估计学生能说到山里很冷、很潮湿,身体受不了,山里没有足够的粮食会饿着肚子;山里有野兽出没,可能会受到伤害等)

  c、从朱德总司令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朱德担心藏胞的身体,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2、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

  A、出示:“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a、了解“节气”。

  b、理解朱德总司令“急”是因为担心藏胞耽误春耕,急藏胞所急。

  B、课件播放 “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的朗读。

  a、朗读朱德同志在春耕动员会上的讲话。

  b、引导学生理解浅层次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c、想象说话:如果你是一位藏民,当你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会想些什么,怎么做呢?

  C、师述:是啊,所以藏族同胞们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家园时,还看到了什么呢?引出“院子干干净净、土地平平展展。”

  D、他们看到这一切,会怎么感激朱德和红军战士呢?(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并进行角色扮演)

  E、师述:是啊,千言万语,在此时都汇聚成了一句话,出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四、拓展写话:

  1、同学们,一晃到了秋天,收割时,藏族同胞会想些什么呢?

  再次出示“开花、结果”这句话,理解深层次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的含义。

  2、为了表达对红军的感激之情,藏胞们想请你们替他们给朱德和那些红军战士写封信呢,你们愿意吗?

  3、简单教学书信的写法,写书信。

  五、作业:

  1、将《菩萨兵》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

  2、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跟同学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卢、辗、篱”,理解并积累“亲情 辗转 亲生骨肉 悲喜交集 无家可归 遗忘”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所讲的两个故事,并能用想象的方法复述文中第二个故事。

  3、初步懂得有了亲情,有了爱,才有了真正的家。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3个生字,8个词语。

  2、、在反复朗读课文后,理解“没有亲情的人和被爱遗忘的人,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这句话的意思。

  3、用想象的方法复述文中第二个故事。

  教学媒体 生字卡片,相应的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课前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圈出生字

  教学流程

  (一)引入

  1、 (出示填空游戏)进行四字词语填空。

  ( )徒四壁 万( )灯火 ( )境贫寒

  重建( )园 ( )喻户晓 ( )( )户户

  在这些词语中,我们不约而同的填入了这个词“家”。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6课。(出示课题)

  (1)指名读 (2)齐读

  (二)学习课文

  1、(出示第二节)家究竟是什么?书上向我们做了这样的解释。

  (1)自由读正确。

  (2)指名读

  (3)齐读

  (4)教师引读。

  (5)男女对读。

  2、这是一篇富有哲理且感人的文章,想不想来学一学?

  小组学习菜单:(1)组内轮流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用直线划出“家是什么?”的句子。

  3、交流学习结果

  (1)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2)你找到哪些句子?(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五节)

  ①指名说。出示“高堂华屋”“竹篱茅舍”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

  ②自由准备。“竹篱茅舍”中“舍”是多音字,指导学生读准字音“shè”

  ③让我们合作来读这段话。

  4、这段话究竟是什么含义呢?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两个故事,(出示词语:洛杉矶 卢旺达)学习生字:卢

  5、这究竟是两个怎样的故事呢?默读课文1~4节。用一句话概括分别写了什么?(1)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富翁;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热拉尔。

  (2)出示填空:在洛杉矶,富翁。

  在卢旺达,热拉尔。

  (3)概括第一个故事。

  (4)读读1、2节。

  (5)联系第五节,完成填空:

  富翁有别墅,却说自己没有家,是因为。

  (6)出示:在卢旺达,热拉尔。

  ①概括第二个故事。

  ②(出示练习:热拉尔说自己又有了家,是因为。)

  请你结合第五节内容说一说。

  ③一起朗读3、4两节。

  6、展开想象复述课文

  (1)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复述课文中的展开想象复述。复述时要把故事讲清楚,还要选择其中的一处展开想象,把故事说具体。

  (2)自由准备

  (3)指名说。

  (4)教师指导

  (5)再复述。

  7、在这个世界上……(出示第五节)学生读

  (1)学了刚才的两个故事,你对这两句话会有更深的理解。(出示)

  (2)家究竟是什么?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对关联词,谈谈你的体会。

  (虽然……但是…… 不仅……而且……)

  ①小组准备

  ②指名4-6人。

  8、再读第五节

  (1)准备背诵。

  (2)有感情地背诵。

  (三)总结全文。

  1、家是一个避风的港湾,我们可以在这个家里栖息。

  家是一个温暖的小窝,我们可以在此享受天伦之乐。

  家是一个倾诉的地方,我们可以把苦恼和喜悦诉说。

  家不需要有多么华丽,只需要有许多火热的心在一起,只需要有亲情和爱!

  2、今天同学们带来了许多充满亲情的照片,让我们欣赏这人世间最美最动人的精彩瞬间,让我们为亲情为爱,唱起那首熟悉的歌。

  板书设计

  16.家是什么

  别墅≠家 女儿=家

  家=亲情、爱

  本课小结 在这节课上通过学习,学生从家是什么?这个文中提出的问题,给予了概括总结的答案:家是充满亲情的地方,家是避风港、加油站、心中的驿站、温暖的河,从家的概念到家庭亲情事例,从小家到国家,从美满的家庭谈到孤儿院,懂得有了亲情,有了爱,才有了真正的家。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 看一看,比一比组词。

  公()日()展()

  翁()旦()辗()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欲出又止”、“踌躇”、“若无其事”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感情朗读、想象说话等语言实践活动,发展历练语言;

  3、利用阅读期待,引发学生的情感冲突,在反复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有层次地感悟自然之道。

  教学重点:在学生的情感体验基础上,通过朗读、劝说、想象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语言,进而感悟“自然之道”。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写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师:同学们,听老师的提示我们来默写几个词语,请两个同学上黑板默写。

  (1)争着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争先恐后)

  (2)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鱼贯而出)

  (3)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愚不可及)

  (4)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气喘吁吁)

  (5)一个劲地责怪自己,特别后悔。(后悔不已)

  (6)吃得特别饱。(饱餐一顿)

  师:(出示一段内容)选择默写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中。

  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一个小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结果让食肉鸟()。“我们”()地拯救了一些幼龟,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真是令人()。

  二、切己体察,揣摩“自然之道

  三、1、师: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后悔不已,这到底是一件什么事呢?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上岛,去看个究竟。

  3、当我们上岛时,已近黄昏,我们看到了什么事?(嘲鸫啄幼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你看到的事情。

  ①现在老师请一位学生来扮演幼龟,(出示课件)一位同学来帮他配音。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一会儿请你们来当小评委,评评这两个同学的表现。随机让学生理解:“欲出又止”踌躇不前”。

  ②采访幼龟:你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③、幼龟踌躇不前,欲出又止是有道理的,你看“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④、你们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幕。

  ⑤把你的体会用朗读表现出来,全班齐读。

  4、感情朗读人物的不同反应

  (1)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我和同伴、生物学家向导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课件出示:“我和同伴紧张地??呼喊。

  指导读出我们的焦急来,读出向导的漠然和若无其事。(指名读,男女生读)

  (2)老师当向导,学生当同伴再读。

  5、说话练习

  假如你们也在场,听到向导说的这句话,你们心里会怎么想,会怎样对向导呼喊?

  (1)师引读:在大家无知而又激烈的逼迫下,(课件出示)向导(大家读)极不情愿地??飞走了。理解:极不情愿、颓丧

  1、 三、直面惨状,感同“自然之道”

  师:嘲鸫颓丧地飞走了,我们救了一只可爱的小幼龟(板书:救了一只好事),我和同伴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你们赞同吗?

  2、 (课件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理解“愚不可及”。 请同学们自由读5-8自然段,说说我们蠢在哪里?

  3、 课件出示画面:(群龟被食)

  4、 指名回答。

  ①理解“鱼贯而出”。

  ②想象说话: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时,他们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

  5、 师小结:救了一只,害了一群(板书)我们真是愚不可及!

  6、 当我们意识到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我们怎么补救的?

  7、 找出我们救小海龟的动词,说说你的体会。

  8、 小结:今后在写作文中,描写比较紧张的场面时,也可以用上一连串的动词,使作文更生动。

  9、 虽然我们做了补救,但于事无补,此时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心里会想些什么:

  10、 难怪向导会发出悲叹:??

  ①悲叹能不能改为感叹呢?

  ②指名读,齐读。

  四、抒发心声,内化“自然之道”

  1.感情朗读

  如此的愚不可及,造成了惨痛的结局。这3个自然段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复杂的感情。好好读读,读出我们的悔恨、痛苦

  2、师: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之前说的那句话(出示向导的话,齐读)还会指责他吗?现在你该如何体会“自然之道”的含义?

  3、你想给人类怎样的忠告?

  五、作业

  1、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2、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

  六、板书设计:

  9、自然之道

  救了一只好事

  愚不可及

  害了一群坏事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0篇】相关文章: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九篇06-02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10篇02-10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10篇11-30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九篇07-09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8篇06-0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五篇06-0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10篇06-12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八篇06-03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6篇05-29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五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