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0-10-31 12:45:5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9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9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内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品质,指导读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二、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中等生)

  2.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桑娜和渔夫有那些特点?举出课文中的具体例子说一说。

  3.教师总结:桑娜的特点突出她的勤劳、善良。

  渔夫的特点是勇敢、坚强、善良。(乐于助人)

  表现渔夫和桑娜的特点上,课文有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1)细致的心理描写。

  (2)人物的语言个性鲜明。

  (3)用词造句的准确。

  朗读并体会共用词造句之妙。

  指导续编:

  1.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令人感动,我们能否按照我们对这两位人物的理解,把《穷人》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呢?该怎样编呢?

  2.编写时还要注意些什么?

  ⑴小组讨论,练习编写。⑵大组讨论交流。⑶教师适时点拨。

  三、作业:

  1.编《穷人》,用二、三百字写下来,注意想象要合理。(必做)

  2.有感情朗读课文。(选做)

  板书设计

  等待渔夫

  桑娜探望西蒙勤劳、善良

  穷人抱回孩子乐于助人

  渔夫侥幸回来勇敢、坚强

  能熬过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摸弄,引起幼儿对球在斜面上滚动的现象感兴趣。

  2、学习用语言和图表表达自己的操作和体验。

  二、重点与难点

  1、物体在斜面上会移动的。

  2、在不同的坡度上,物体移动的速度是不同的。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在科学角活动中已对物体的滚动发生兴趣。

  2、已学习过作单一物体的观察记录。

  3、网球、洗衣板、积木、记录纸、笔等。

  四、活动流程

  设疑探索——讨论体验——记录延伸

  五、活动过程

  一、初次探索

  1、设疑:怎样不用力推,球也能滚起来。

  2、探索:幼儿自由的操作摆弄,教师巡回观察。(可能出现:板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积木上,手拿着板的一端往上提等等)

  3、讨论:

  (1)幼儿讲述自己的方法并演示。

  (2)小结:板的一端垫高了,不用力推球就会从高的地方往下滚。

  二、再次探索

  1、设疑:请小朋友两个人一起玩,想办法使两只球在板上滚的快慢不一样。

  2、探索:幼儿自由结伴操作摆弄,教师巡回观察。(可能出现:两块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积木垫的高低不一祥。或者是,一块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块板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积木垫的一样高)

  3、讨论:

  (1)幼儿讲述合作的经过,并进行演示。

  (2)小结了两块平整的板面,积木垫的低不一样,的滚动快慢也不一样,垫的高的板球滚的快,垫的低一点的球滚的慢。两块积木垫的一样高,平的一块球滚的快,凹凸不平的一块板球滚的慢。

  4、幼儿体验

  三、 记录

  1、请小朋友把玩的方法记录下来,让大家一看就明白。

  2、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记录。

  四、延伸:

  今天我们玩的是球,那么别的东西放在上面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导入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我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请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东西?

  ──雨。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阅读郑愁予的诗《雨说》,看看这位天空的泪水是如何给田野带来微笑的?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注意:

  2、标题为“雨说”,那么,雨说了些什么呢?

  明确:雨说: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万物的;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我来了就不再回去。

  三、局部品味

  逐一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既然“雨说,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那么,“雨”为什么要来探访四月的大地?第一节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注:齐读第一节诗后,讨论板书如下:

  田圃 禁锢 种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鱼塘 滞留 游鱼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大地枯旱的景象

  小溪 喑哑 调子 (暗示了社会生活的艰辛)

  2、“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你们”是指什么?说说“雨”怎样来亲近它们的?作者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揭示了怎样的思想意义?

  重点探讨:第5、7、8这三节诗。

  踩──田圃──润如油膏

  看──牧场──抽发新苗

  绕──池塘──说声好

  听──溪水──练习洗衣谣 物──大地复苏的景象

  柳条──笑弯腰

  石狮子──笑出泪

  小燕子──笑斜翅膀 教──爱的使者和美好生活情景

  旗子──笑得哗啦啦响 人──儿童

  注:

  ⑴ 联系上面的内容,说清对比手法的运用。

  ⑵ 联系写作背景以及雨的作用,揭示中心。

  提示: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社会背景;雨的作用见板书。

  ⑶ 认真体会第五节诗中采用拟人手法的运用并充分的联想,说说牧场是如何的抽发出怎样的新苗?雨是如何对鱼儿说声好?溪水是如何的练习怎样的洗衣谣?

  由学生说,教师评价。

  ⑷ 想象第七节诗所描绘的画面。

  注:采用读的形式来完成。

  ⑸ 第八节诗中的“旗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春天”仅指季节吗?为什么?

  提示:红旗──双关语意。红旗是国家的象征。春天──双关语意。春天是万物的开始,是青少年的象征。

  ⑹ 讨论以下的问题3。

  3、为什么说雨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它所说的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

  ⑴ 白云──自由的象征。

  ⑵ A、雨具有返老还童之心;即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B、雨是带给下一代人以自由、幸福的使者,是作者本人的化身;

  C、雨希望万物都像它一样,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生活,所以这句诗也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憧憬。

  4、雨为什么说“来了就不再回去”?“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句中的“苹果”的含义是什么?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注:A、见书中句子;

  B、引导学生体验吃苹果时的感受以及“擦着嘴”的神态后。点明:“苹果”的深刻含义具有双关语意:一是指真正的苹果;一是指作者带给少年儿童的自由、快乐、幸福就像甜美的“苹果”一样。

  C、表明了“雨”的真正来意。

  (点明中心,照应标题。)

  四、作业

  1、说出描写春雨的诗句:(至少两句)

  《初春小雨》(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五。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眠》(孟浩然):“春…处处…夜…花…”

  2、以“雨的自述”为题,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提示:“我是……”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1、作业要求说明:

  (1)自己选择某课程中一节课(45分钟)的教学内容,在“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案表格模板.doc”的基础上,完成一个教学设计方案的撰写,要求按照表格中的项目来填写,根据具体情况来写,表格中多余的行删除,缺少的则自行添加。(请严格按照模板来填写,建议选中小学教材内容,模板中加入标注的或者黄色部分文字作业时请删除)

  (2)本作业涵盖的主要知识点都在教材第八章中,其中案例在P254——P264,另外,本作业3(教学设计)和作业4(课件制作)选题内容保持一致(也就是课件是根据前面的教学设计来制作),请在选择内容的时候,综合考虑。

  2、学习资源:

  对于不会填写的地方请先仔细研究“案例”文件夹提供的两个案例。

  提供案例:见“案例”文件夹中的文档,也可参照教材中的案例: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案.DOC

  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演讲辩论

  创意说明:

  对于本文而言,深入理解邓稼先的内心世界,深刻认识邓稼先的精神品质乃是全文教学的重心和核心。这是一篇科学家写科学家的文章,二人是同行,是老友,同时又都是卓有成就的世界名人,要深刻认识邓稼先其人,不但要对比文中所提到的奥本海默,还可以联系本文的作者以及我们所了解的其他科学家来全面而深刻地认识。演讲辩论,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一活泼的形式来认识人物,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影响和造就。

  〖教学步骤

  一、熟读全文

  二、联读《我的信念》《伟大的悲剧》《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等课文

  三、思考一个问题:科学有无国界?

  邓稼先是祖国的好儿女,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同时,我们也看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科学家离开自己的祖国到国外去发展自己的事业,譬如本文的作者杨振宁就加入了美籍,而居里夫人出生于波兰,求学及从事科学研究却在法国,这些科学家是否不热爱自己的祖国?当《伟大的悲剧》中斯科特落后一步到达南极,看到飘扬着的挪威国旗而怏怏不乐地插上自己祖国的国旗的时候,我们几乎能够看见他心中的创痛,而《登上地球之巅》中的中国登山队员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为整个人类赢得了挑战自然的胜利果实,《真正的英雄》中的七位“挑战者”的遇难成了整个世界共同的悲剧和全人类共同的伤痛。科学到底有没有国界?

  四、查阅资料,小组讨论

  五、分正反两方展开辩论

  六、教师作结

  此次辩论不求“标准答案”,只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客观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态度,在深入理解邓稼先的同时,促进自己的品德修养,培养爱国主义感情,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背景资料

  关于作者与邓稼先的友情杨先生与邓稼先从小就有着深厚的情谊。他们两家的祖籍都是安徽,在清华园两家人又住隔壁。邓父邓以蜇和杨父杨武之是多年深交的老友。少年时代的邓稼先与少年杨振宁总在一起打墙球,弹玻璃球,甚至还比赛爬树。上中学时二人同在北平崇德中学,杨振宁比邓稼先高两级,后来他们两人又是西南联大的校友。解放前夕,邓稼先和杨氏兄弟又都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邓稼先就与他们分开了,不过他们的友情却一直保持着。

  课文扩读材料

  使用建议:和邓稼先一样,徐悲鸿不仅有着卓越的成就,还有着高尚的品格。他们同样的平和谦逊,同样的无私纯正,同样的执著忘我,同样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使命感,对祖国同样的忠心耿耿,一片赤诚。这两位伟人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事业领域,却在做人与做事方面为我们作出了共同的表率。教学时,可将此文提供给学生进行联读,思考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方向。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的

  一、了解人们的主观认识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制定法令、制度必须注重“察今”即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

  二、学习古汉语知识,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方面的知识。

  三、了解并学习本文运用的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了解本文用寓言故事说理的特点。

  教学设想

  1.这是一篇文言议论文,教学重点应是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要求学生要切实掌握论点,并了解作者是怎样论证论点的,运用了哪些论据,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要弄清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层次。

  2.积累一定的实词、虚词,熟悉主要的句式特点,能讲会译,是阅读分析课文的必备条件,教师应当重视这一教学环节,给以足够的时间保证。教师可以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给学生明确具体任务。

  教学时数 两至三教时

  用一教时指导预习,作为起始课,以疏通文句为主。用一至二教时研习新课,以分析课文为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指导预习

  本教时完成以下任务:

  1.了解有关《吕氏春秋》及其编著者的知识。

  2.能讲解,会翻译,疏通文句。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和写作方法。

  4.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要求。

  教学步骤

  一、简介《吕氏春秋》和吕不韦

  教师可指导学生看“预习提示”和有关注解,要求学生知道《吕氏春秋》是怎样一部书,知道是吕不韦请人编写的,可不再补充其他内容。

  二、疏通文句,指导学生试讲、翻译

  指导方法:可以让学生边读边讲,教师给以指导;也可通过练习形式给以指导,教师出示检测练习题,学生解答,教师讲评;也可以由学生自学、质疑,教师在答疑过程中再适当扩展内容,给以指导,等等。

  指导重点:

  1.读准字音

  弗(fú)损益 要(yào )于时

  一脟(luán)肉 一镬(hu)之味

  一鼎之调(tiáo) 澭(yōng)水

  悖(bèi)乱 殇(shāng)子

  镆(m)铘(yé) 骥(jì)骜(ào)

  遽(jù)契(qì) 时已徙(xǐ)矣

  2.确切理解词义(包括实词和虚词)

  对文中一些重要词语,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并掌握书上的注释,再适当作些补充。

  法先王之法:效法、取法;法令制度。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名词。

  人或益之:有的、有的人。代词。人或益之,意思是说,人们有的益补它。

  虽人弗损益:虚词“虽”有虽然、即使两种解释,根据上下句关系选择恰当的解释。这里的“虽”应讲成即使,有假设存在某种情况的意思。

  凡先王之法:凡是,表示概括。

  先王之成法:已成的。成法,已成的法令制度。

  察己、察今:明察。

  古今一也:一致,一样。

  以近知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近处的、远处的。

  以所见知所不见:“所+动词”的固定结构,相当于名词,即见到的,没有见到的。

  堂下之阴:阴影,影子。指日月的影子。

  日月之行:运行。

  先表澭水:标志,标准,名词作动词,设标志。

  循表而夜涉:标志,标准,名词。

  千有余人:相当于“又”。

  益多矣:增加。益多,指河水涨了许多。和“益之”、“暴益”不同。

  所以败也:……原因。所以败,失败的原因。

  有似于此:类似,像。似于此,像这种情况,或,和这种情况相类似。

  守法而弗变:遵守、遵循,这里有贬义,即墨守、保守。

  向之寿民:先前;长寿者。即本来可以长寿的人。

  因时而化:根据、依照;变化。即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是故:因此。

  非务相反:要求得到、追求。务相反,一定要有所不同。

  时势异也:时代,形势。时势异,时代和形势不同了。

  以故法:用;旧。用旧有的法令制度。

  为其国:治理。

  时已徙:变迁。

  人问其故:原因,缘故。

  其父虽善游:虽然。

  三、自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和写作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思考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怎样论证的?

  2.本文讲了荆人夜涉澭水、楚人刻舟求剑、有人欲引婴投江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可推断出怎样的结论?

  3.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用这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四、教师小结本节课的内容,明确提出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任务,布置预习作业,为下节课分析课文作准备:按上面三个自学思考题阅读课文。

  第二教时

  研习新课

  本课时完成以下任务:

  1.理清文章层次。

  2.把握中心论点,并理解这一观点的进步意义。

  3.会分析主要论证方法。

  教学步骤

  一、分析中心论点

  教师提问:学习议论文要把握中心论点,学习文言议论文也是如此。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教师可作提示:有些议论文的标题可以作为中心论点,这篇文章的题目行不行?有些议论文可以从文中选出恰当的句子作为中心论点,这篇文章里有没有这样的句子?如果有,选哪一句合适?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本文的题目揭示了中心论点。“察今”,即明察当今实际情况。本文针对当时有些人鼓吹效法先王反对变革的错误思想,提出了应当随着时代的改变来制定法令制度的主张,即“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教师提问:本文的基本观点就是制定法令制度应当从当今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这一观点我们应当怎样评价?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这一观点是有进步意义的,因为作者反对的“法先王之法”的顽固守旧的思想,提倡的是变法革新从实际出发的主张,这对于推动时代,社会的向前发展,无疑起积极进步的作用。但是作者说“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主张以人为依据,从人出发,来制定法令制度,这就掩盖了统治阶级制定法令制度的阶级实质。在阶级社会里,一切法令制度都是为一定阶级服务,不可能有、也从未有过为所有“人”服务的法令制度。这是作者认识上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二、分析文章的层次

  教师提问:阅读议论文,要能理清层次。怎样分析这篇文章的层次?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总的说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2两段)提出“察今”的论点,即制定法令制度要明察当今的实际。第二部分(3─6段)进一步论证论点,提出“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的主张。

  第一部分

  开头用设问句提出了先王之法不可效法的观点。为什么先王之法不可法呢?两个原因。一是“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在漫长的年代里,“人或益之,人或损之”,已非本来面貌,所以不可效法。二是“先王之法,有要于时”,既“有要于时”,那么,“时不与法俱在”,就要随着时代的变化来制定适应现实的法令制度了,而不可效法先王之成法。分析了这两个原因之后,作者提出了“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的主张,以“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为依据,提出了“察今”的中心论点,就是说,制定法令制度,要明察当今的实际。

  第二部分

  以“世易时移,变法宜矣”为核心,从多方面论证中心论点。这一部分里,作者讲寓言故事、打比方,反复强调先王之法与现实情况已经不适应了,墨守先王之成法是行不通的,要治理好国家,就要改变先王之成法;“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这就进一步证明,明察当今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法令制度对治国是十分重要的。

  三、分析论证方法

  教师提问:关于本文的论证方法,“预习提示”作了简要说明,我们依据提示的内容研究几个问题。举例论证的方法。文中举了什么例子,论证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第2段提出了“察今”的观点,列举了日常生活中常见易懂的三个例子:“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这几个例子说明了“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的道理,从而论证了“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的观点,治理国家不可效法先王之成法,而应当在“察今”上下功夫。

  教师提问:下面研究比喻论证的方法。文中什么地方用了这种方法?论证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第4段在提出了“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的观点之后,以良医治病为喻进行论证。由“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讲到治国的道理:“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因时而化”就是要察今、变法,从而论证中心论点。

  教师提问:“预习提示”讲到运用寓言故事进行论证的方法,并要求了解寓言的含义以及跟论点的关系。课后练习也有这方面的题目。本文讲了哪几个寓言?各说明了什么道理?(各包含着怎样的寓义)根据这三个故事可以推断出怎样的结论?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本文讲了三则寓言,各有不同的寓义。荆人袭宋夜渡澭水的故事,讽刺了不顾时间条件的不同而死守古法的人,旨在说明时间不同了条件就应有所变化,做事就应从具体的时间条件出发,而不能因循守旧。楚人刻舟求剑的故事,讽刺了不顾地点条件的不同而死守古法的人,旨在说明地点不同了,条件就有变化,做事就应当从具体的地点条件出发,而不能因循守旧。引婴儿欲投江中的故事,讽刺了不顾人的条件不同而死守古法的人,旨在说明人不同了,条件就有变化,做事就应当从具体的人的条件出发,而不能因循守旧。这三则寓言是从时、地、人三个不同的角度论证了“察今”的重要性,“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教师提问:上面研究了比喻论证和用寓言故事论证这两种方法,运用这两种方法论证事理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主要作用是把比较抽象、复杂的道理讲得形象具体、浅显易懂。同时,也能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多采,更吸引读者。

  完成上面几项任务,教师小结本教时内容,提出具体要求:1.把握全文的中心论点;2.理清全文的层次;3.分析主要的论证方法。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侯、脾气、供养、邻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

  1、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2、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3、生字词卡片及白鹅的挂图(或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语。

  2、读后交流:

  你知道了什么?

  (老师从三方面引导与梳理:学习内容、课文特点、学习要求。)

  3、揭题,引入本课。

  (可结合出示挂图或课件简笔画。)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学习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

  (或同桌互教互查。)

  2、教师分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如:8个认读的生字,课文中注音的其他词,“待”等容易读错的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

  (注意正音、读通读准。)

  4、指导写字:引导观察、发现,自主识记字形,重点指导笔画多和字形复杂的字。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2、口头填空:

  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的白鹅。

  (高傲、傲慢、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侯……)

  3、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引导学生找相关段落,并完成如下板书:

  姿态:左顾右盼

  叫声:引吭大叫

  步态:从容不迫

  吃相:架子十足

  四、初识“高傲”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表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作业

  1、写生字。

  2、朗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订正。

  2、导入:

  你还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二、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再识“高傲”

  1、出示两句话:

  ⑴ 鹅的叫声很高傲。

  ⑵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

  2、讨论:

  作者是怎样把叫声和步态写具体的?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3、小练笔(填空):

  ⑴ 厉声______厉声_______大叫厉声_________大叫。

  (从这五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⑵ 鹅的步调_____,______的,颇像__________出场。

  (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三、研读第五、六、七自然段,总结“高傲”

  1、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带这问题研读、交流,如:

  ⑴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哪些地方使我们发笑?最可笑的是什么?

  ⑵ 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是怎么侍侯的?

  ⑶ 作者怎样仔细观察鹅的吃相?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⑷ 鹅的吃相表现出它的高傲,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品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⑴ 食料简单的句子。

  (一日三餐、三样东西)

  ⑵ 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

  (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先……再……然后……)

  ⑶ 鹅老爷脾气的句子。

  (每逢……就……责备、架子十足)

  ⑷ 有人“侍候”的句子。

  (堂倌、非……不可)

  ⑸ 狗“扬长而去”的句子。

  3、返顾全文: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四、体会情感,朗读背诵

  1、作者写鹅的“高傲”,你有什么看法?

  (透过字面体会作者对鹅深深的喜爱之情。)

  2、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五、作业

  1、抄写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2、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准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与习作。

  【板书设计】

  白鹅

  总:高傲的动物

  分:叫声

  步态

  吃相

  【课后反思】

  《白鹅》这一课有趣的文字,深深打动了孩子们的心,真没有想到鹅会如此高傲,学了之后孩子们恍然大悟。幽默诙谐的语言特色、总分的写作结构、大量拟人的修辞手法都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理念:

  本课是略读课文,预案的设计努力倡导让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懂文本,通过说话、朗读等方式,感悟出故事包含着的深刻的人文内涵,使学生润物细无声地受到语言的训练、情感的熏染。

  教学目标:

  在反复诵读文本、对比两份账单中进行说话、朗读训练,并感悟到母爱的无私、无价,让学生懂得亲人之间的爱是弥足珍贵而不求回报的,要主动帮父母做事。

  教学难点:理解 妈妈给小彼得那份教案的涵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1、解读古诗,引入教学。

  记得,前不久我们刚学过一首描写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补衣服的诗,题目是——《游子吟》。对,今天就让我们再满怀深情地来读一读吧。

  2、围绕“报”字引入新课。

  还记得诗中的“报”是什么意思吗?我突然想到了另一个和“报”有关的词(板书“报酬”),这又是什么意思?(付出劳动后得到酬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报酬”的故事。

  3、出示课题: “妈妈的账单”。

  一起读一读课题。有没有看见过“账单”?实物照片展示。(对,就是类似这样记载钱物支出和收入事项的单子。)再看看“账”的偏旁你又明白了什么?(账的偏旁是贝字旁,说明和金钱有关系。)

  4、题目边上加星号表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那今天就让我们自己试着去读懂这篇课文,好吗?

  二、初读自学,了解大意

  1、先请同学们仔细地看课文的情境,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想文中讲到了几份账单?分别是谁写的?账单中分别写了什么?

  2、接下来能自己读课文吗?当你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的时候就把它划下来反复地读,直到把课文读通顺为止。

  3、检查词语:你从书中找到了哪些容易读错的词语,和我们大家交流吧。(随机键入电脑)

  索取 报酬 款项 如愿以偿 羞愧 慈爱 蹑手蹑脚 小心翼翼 怦怦直跳

  都会读吗?先请你的同桌检查一下。

  让我们一起来熟悉一下它们吧。轻轻地读。

  三、 对比两份账单

  1、出示两份账单(电脑显示):这就是同学们刚才提到的两份账单。

  2、让我们仔细看看它们有哪些区别?

  3、引导学生理解两份账单的不同。

  A、 内容不同:一份是母亲欠他儿子彼得的帐单,一份是彼得欠他母亲的帐单。

  随机落实“款项”:彼得的帐单列有几条款项?妈妈的帐单也有四条款项。但内容各不相同。

  B、 时间不同:妈妈为彼得付出了十年的辛苦劳动,而彼得也许是一天或两天。

  C、 报酬不同:妈妈为彼得付出了很多,却要彼得支付0芬尼,而彼得一共向妈妈索取了60芬尼。(说到这里,同学们可能对“芬尼”这个货币单位还不清楚,刚好,我们就请德国朋友陶杰力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好吗?100芬尼=1马克)。

  4、妈妈读了彼得的账单后,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什么话也没有说?

  (她期待小彼得能够自己醒悟,而且她相信小彼得看了她的帐单会象她期待的那样,明白事理,改正自己的不当行为。)

  5、那让我们再仔细瞧瞧妈妈的这份帐单,你们说母亲十年来为彼得的辛勤付出就仅仅只有这四条款项吗?如果我请你把这份母亲的帐单再列详细点,还可以列举什么呢?

  (师引导:从小到大,已经为他洗了数不清的衣服,生病时……)

  6、如果妈妈的帐单上不写“0芬尼”,你认为该写多少?

  7、既然妈妈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妈妈的账单上写得都是“0芬尼”?(是啊,妈妈为孩子付出的已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了。妈妈的爱不但是无价的,也是无私的,妈妈只是全身心的爱着自己的孩子,从不计报酬。)

  8、对比这两份账单,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诵读感悟“羞愧”

  1、 那小彼得体会到妈妈的爱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请你仔细读读最后一段。

  2、现在,你又对小彼得有什么评价呢?

  (是啊,小彼得还是个懂事的孩子,看到妈妈的帐单,他很快领悟到,妈妈是一直在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着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报酬。跟妈妈的付出相比,自己所做的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他改正了自己的做法。)

  3、是啊,彼得刚才说的这些话就是彼得羞愧万分的表现,你知道什么是羞愧万分了吗?

  五、讨论题意,升华内涵

  1、我们相信,妈妈这一份充满宽容、怜惜、关怀、挚爱的的亲情,会像缓缓流淌的小溪,永不停息地陪伴着小彼得一天天长大。所以说

  这还是一份( )的账单。(课件:一份( )的账单)

  2、彼得把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他也一定会把这个关于“报酬”的故事永远珍藏在心里,我们也一样。用这个故事来告诉自己:亲情是无私无价的、不求回报的。

  3、让我们一起满怀深情地再次品读这个故事。

  六、延伸拓展

  1、推荐阅读相关文章。比如冰心的《荷叶母亲》

  2、谈谈你帮父母做过什么事?当时怎么想的?

  3、写一段话或一封信,把你对妈妈的爱、感激、承诺、感恩……写在里面,当作是一份迟到的母亲节礼物送给她们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1、种子

  教学目的: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

  五、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白:因为“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甚至还有豆绿的。籽粒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浅黄”、“豆绿”什么意思?说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不成熟,不饱满。

  “掺杂着荚皮和角柄”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树种的数量,而不注意质量。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

  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9篇】相关文章: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六篇07-27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九篇07-09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锦集5篇06-25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六篇06-24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集合6篇02-03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汇总7篇10-07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9篇08-17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集锦10篇06-18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汇编10篇06-14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集合7篇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