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0-11-01 17:13:1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六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六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说明:信息技术支持导入、讲授、评价等环节优化的三项作业,可以是同一节课中不同环节的技术应用,也可以是不同课中相应环节的技术应用。 作者信息

  信息技术支持的导入环节优化(一)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导入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导入环节上要说的话,预估的时间,所采用的信息技术支持(请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导入效果,并截取重要画面,链接相应的文档)呈现在下表中。

  信息技术支持的讲授环节优化(二)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讲授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你在下表左栏简述讲授环节的主要教学活动(一至二个),并在下表

  信息技术支持的评价优化(三)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说明: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一至两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设计,在表格呈现您设计此项评价的目的、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及需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该环节的教学、评价目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呈现在下表中。在“评价工具”一栏中,除量规外,其他均需信息技术的支持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一课时教读。

  1、要求学生在课前参观当地的博物馆,走访有关专家,请教生物老师,或通过图书馆和因特网,查找有关古生物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教师在备课前,也要搜集一些有关资料。

  一、导语

  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叫化石。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赞颂化石的优美诗歌《化石吟》。(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将各自搜集到的古生物化石图片或文字资料,拿出来展示一下,然后放在桌子左上角,以备“拓展延伸”环节使用。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掌握以下字词:

  骸骨、乌有、裹藏、葱茏、幽雅、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2、朗读

  这首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

  (1)各自练读。

  (2)让部分学生示范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让2—4名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就诗歌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

  1、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一节诗歌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1、2节,通过一连串的问句,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节,肯定生物进化理论,否定造物主的存在;第4节,化石中“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科学家研究生物提供了必要条件;第5节,经过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由低级逐步想高级发展;第6节,赞美大自然是“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第7节,通过化石我们可以了解生物的进化。

  2、请你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明确:“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照应“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这样写,有放有收,前后照应,使全诗结构完整。

  3、这首诗在创作手法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显得自然亲切。全诗共4个“你”字,其中三个都用称呼化石,但第6节中的“你”却另有所指——大自然。

  四、拓展延伸

  1、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明确:诗歌的第3、4、5、6节都是化石说的话。当然,学生也可以用生物课上或课外所获得的有关知识进行补充。

  2、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展示各自搜集到的古生物图片或文字资料,然后每小组选派一人到讲桌前,向全班展示本小组有特色的图片,并作简要的解释。

  五、布置作业

  根据自己搜集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写一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文章,字数要求在600字以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所以我在教读本文时,一方面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逐步理解诗歌内容,并细心体会诗歌的鲜明节奏,和谐声调,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另一方面又将学生的目光从诗歌本身引向古生物学和古生物考古学,以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使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也能积极感悟自然感悟自然科学。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这就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水的形态特征。

  2、运用比较的方法辨别物体的特征。

  3、认识水是什么样的。

  4、了解物质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5、愿意合作与交流。

  6、养成全面细致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各种不同形状的装水容器、注射器、塑料袋、玻璃板等。

  2、酱油、醋、盐水、清水、糖水、油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是我们天天都能见到的物体,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什么样的物体是水。(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实验一

  (1)将酱油、醋、盐水、糖水、清水分别注入烧杯里,用眼、鼻、舌辨别它们的颜色、气味和味道。

  (2)在每杯液体的背后放置一支白色的粉笔,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透明程度。

  (3)讨论:水是什么样的物体?

  (4)归纳: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2、实验二:

  (1)将清水慢慢地滴在水平放置的玻璃板上,观察水是否向各个方向流动。

  (2)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文具盒、橡皮、课本等,它们能在桌面上流动吗?

  (3)把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的容器里,观察水有没有固定的形状,有没有一定的体积。

  (4)观察自己的铅笔、橡皮、课本有固定的形状吗?

  (5)小结:水具有流动性,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

  3、让学生比较水(液体)与木块、玻璃珠(固体)和空气(气体)有哪些不同。

  (1)水与木块、玻璃球比较:不同点是,水没有固定形状,而木块、玻璃球具有固定形状。

  (2)水与空气比较:

  实验:将水和空气分别装入注射器中(溶积相等),堵住注射器嘴,再按压活塞,表现出水的体积不易改变,而空气的体积易改变。

  (3)归纳出什么是液体、气体、固体。(见教材29页)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我们常见的物体中,还有哪些是液体?哪些是气体?哪些是固体?

  2、对学生进行“水是生命之源”的教育。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材说明:《想飞的乌龟》是新世纪小语教材第一册第14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以“梦想”为主题,编选了两篇主题课文,设计了说一说、比一比、演一演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渗透。结合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学习本课出现的生字、词语、说话练习

  学习朗读课文,进行情感渗透。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朗读、理解、感悟能力。

  培养学生追求理想的信心;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同情心、爱心。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语、句子练习。

  难点:体验乌龟的内心情感。

  教学准备:录音带挂图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画:教师画乌龟简笔画。

  问:“乌龟的背上有好多裂纹,你们想知道它的来历吗?”

  板:课题《想飞的乌龟》

  二、初识课文

  1、看动画听故事(播放多媒体动画,放课文录音。)要求:听准字音,听清故事内容。

  2、落实要求:听了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一只乌龟想飞。

  我知道了一只乌龟飞到天上又掉下来了。

  我知道了……

  师:小结,自己读书,你会知道的更多。

  3、请小朋友用手指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来解决:

  (1)借助拼音学习。

  (2)请教小老师。

  (3)向老师请教。

  (4)联系上下文认读。

  4、同桌互相听读课文,遇到障碍,合作解决。

  5、脱手试读课文,多读几遍。

  三、学习第一部分(从前——乌龟很伤心)

  1、指名试读课文,请小朋友认真听,进行评议。

  2、师问:乌龟为什么“很伤心”?请小朋友看图再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乌龟为什么很伤心”,并试着说一说。

  3、联系生活,体验情感:

  师问:你伤心过吗?什么时候什么事情你很伤心?

  生:我生病了要打针,我就很伤心,

  我完不成作业我就很伤心。

  妈妈下岗了,妈妈伤心,我也很伤心。

  ……

  4、指导有感情地读:

  师:乌龟想飞飞不起来很伤心,你能把乌龟伤心的样子读出来吗?

  5、分角色朗读课文,小组评议。

  6、多媒体出示生字:前去走问方你们

  出示这几句话读一读:从前,有一只想飞的乌龟。

  我们走吧!我们快走吧!

  我们要去一个很美的地方。

  巩固识字。

  四、布置作业:自读75页“语文天地”《乌龟》。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生带头饰表演读课文第一部分。

  三、继续学习课文。

  师:乌龟多么想和小鸟一起飞到很美的地方去呀,可是,它不会飞,它伤心得——

  生:想像补充:伤心得低下了头。

  伤心得流下了泪。

  伤心得哭了。

  ……

  师:谁为它想一个办法?想了什么办法?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第二部分(小鸟想出了一个办法——乌龟很高兴,他喜欢飞的感觉。)

  1、合作学习:说一说小鸟想出的办法。 21

  演一演小鸟带着乌龟飞的样子。

  议一议乌龟的心情。

  2、联系生活,体验情感:你什么时候很高兴,你有什么高兴的事?

  生:小组讨论交流。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继续学习课文。

  1、读一读: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

  2、说一说:说一说乌龟看到了什么。

  3、画一画:画一画乌龟在天上看到的美丽的`景色。(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在画中充分发散思维,教师及时表扬鼓励。)

  4、想一想:这时候,乌龟的心情怎样?(开心!)

  5、体会:你什么时候最开心?

  生:我过生日的时候最开心!

  我们过新年的时候最开心!

  老师表扬我的时候我最开心!

  ……

  6、扩展思维,合理想像:

  ①乌龟从天上掉下来了,它会想什么?

  乌龟想:天上太美了,我还要飞。

  乌龟想:小鸟太不注意安全,我找孙悟空带我飞。

  ……

  ②乌龟还想飞,请你为它想想办法。

  生:乌龟,你坐着月亮船飞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并能根据文字想象画面。

  2、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教学过程:

  一、自然导入后与学生议定目标。

  二、诵读施标:

  1、初读感知阶段:

  ○1师范读,学生标划生字词。然后领读生字。

  ○2学生自由朗读2遍,力争读得通畅。读完之后,试着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2、自主学习阶段:

  ○3师布置自学任务,出示自学指导。

  生结合注释默读课文,理解词句意思,思考想象“山市”的初生、发展、高潮三幅画面。时间8分钟。

  3、检查反馈阶段:

  ○4师生、生生之间以做游戏的形式来检查词句理解情况。

  学生根据文中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来描绘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4、深化领悟阶段:

  ○5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美读课文——投入感情,进入角色,放飞想象,物我两忘。

  5、激趣探究阶段:

  ○6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师生共同想办法探索“山市”成因。

  三、 作业布置:

  请学生给蒲松龄写一封信,解释“山市”的科学成因。

  四、 板书(略)。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三、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新词。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3、指名朗读,初步体会情感。

  4、同桌互读,将课文读正确。

  5、集体朗读课文。

  (三)学写生字。

  (四)组词练习。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中体会喜庆、欢乐的气氛,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练习卷

  三、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新词。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习生字。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祖国妈妈的生日在哪一天吗?(板书:十月一日)

  2、师:对了,十月一日就是什么节日?(国庆节)

  3、师:你们真聪明,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欢庆》这一课(板书:欢庆),让我们一起再次体会国庆节喜庆、欢乐的气氛,好吗?

  4、师:体会气氛之前,我们一起来复习生字词,看谁读得最棒的。(出示课件生字词)

  (1)生字词:欢庆、献上、旗帜、洁白、奏起、亿万、乐曲、祖国

  (2)拼音连线。

  zǔ ɡu? 欢庆 yì wàn 旗帜

  huān qìnɡ 祖国 xiàn shànɡ 洁白 yua qǔ 奏起 ji? bái 献上

  z?u qǐ 乐曲 qí zhì 亿万

  二、感情朗读,体会气氛。

  1、师:同学们真棒,生字都学会了。

  2、教师过渡:新中国成立后,每年的10月1日这一天,全国人民都会共同欢庆这美好的日子,让我们一起去重温那普天同庆的时刻吧!(出示课件)

  3、师:同学们,观看了这令人喜庆的画面,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欢乐......)好,现在我们就以喜庆、欢乐的心情把这篇课文读一读吧!(齐读、男女生读)

  4、教师范读。

  师:看同学们都读得这么开心,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你们可以让老师来表现一下吗?(能)你们可以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读一边用脑袋想象一下,等一会儿请你告诉老师,在你脑海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可以吗?

  5、师:谁能告诉我,在你脑海里看到了什么?或者听到了什么?(学生反馈)

  三、分句学习。

  (教师随着学生说出的句子出示课件)

  (一)学习: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1、师:你能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吗?(学生读)

  2、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好像看见了田野满是丰收的景象!你们看到田野里有什么?(学生讨论、反馈)

  3、师:田野里的果实上谁种出来的?(农民伯伯)

  4、师:是的,农民伯伯把辛勤的劳动成果献给了谁?(祖国妈妈)。当他们为祖国的生日献上果实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高兴、兴奋)这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一种什么的感情?(出示课件:表达了农民伯伯( )祖国。)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吗?

  5、师:对了,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出示课件:表达了农民伯伯(热爱)祖国。)

  6、师:你能用农民伯伯的心情读读这句话吗?(学生读—比赛读)

  7、师:同学们读得真好,在这句话中你能找出哪个是动词?(献上)你能用动作来表示吗?(学生示范动作)

  8、师:谁能加上动作,并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通过动作让学生了解“献上”这个词)

  9、师:你能把这句话变变小魔术吗?

  (出示课件):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田野献上。

  献上。

  (二)学习: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

  1、师:除了看到“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外,还有看到其他的吗?

  2、师:(出示课件、图片、句子)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3、师:你在图片里看到了什么?枫叶是什么颜色的?

  4、师:看这么漂亮的枫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快乐)

  5、师:你能带着这些心情,并加上动作读读这句吗?这句哪个是动词?(举起)

  6、师:谁能读得更有感情?(比赛读)

  7、师:你知道这里的“旗帜”是指什么?(枫叶)

  8、师:你们真聪明,这里把枫叶比喻成旗帜,这个句子是什么句?(比喻句)我曾经教过你们比喻句,你能选出下面的比喻句吗?

  (出示课件):1、天上的白云好像一只小狗。( √ )

  2、小明的样子好像他的爸爸。( )

  3、一串串葡萄好像美丽的宝石。( √ )

  (三)学习: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1、师:除了看到“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外,还有看到其他的吗?

  2、师:你能读读这句话吗?(学生读)

  3、师:你听到小鸽子说什么吗?(学生讨论、反馈)

  4、师:你能读出鸽子的心情吗?(比赛读)

  5、师:老师曾经说过,鸽子是代表着什么意义?(和平、没有战争)

  6、师:是对,有战争的国家是痛苦的,(出示战争图片)现在你们生活中祖国妈妈的怀抱里,觉得幸福吗?(幸福)

  7、师:如果让你对祖国妈妈说一句话,你会怎样说?(学生讨论、反馈) (出示课件:请你对祖国妈妈说一句最想说的话)

  8、师:现在我们一起用热爱祖国的感情读读这句话吧!(齐读)

  (四)学习: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

  1、师:还有谁看到其他的?

  2、师:(出示句子)你能读读这句话吗?(学生读)

  3、师:大海也为祖国妈妈的生日奏起了乐曲,你们想听听是什么乐曲吗?(播放《生日快乐》《爱我中华》)

  4、师:好听吗?这句里有两个相同的字,但是读音却不同,你知道是哪个字吗? (出示课件: yua (音乐、乐曲)

  乐

  la (快乐、欢乐)

  5、师: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把四句读一读吧!(出示课件)

  (五)学习最后一句: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

  1、师:新中国成立以后,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图片)(1)万丈高楼平地起。(2)天空亮起五彩的礼花。(3)申请奥运成功。(4)嫦娥飞越太空。

  2、师:看到祖国大地美如画,我们的祖国六十一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你们自豪吗?骄傲吗?

  3、师:那么我们一起以自豪、骄傲的心情来读最后的句子。(出示句子)(齐读—男女比赛读——表演读)

  4、师:中国有十三亿人口,可书上说是十三亿孩子,你如何理解?(出示选择题:十三亿孩子是指:( B )

  A、中国的全部孩子。

  B、全中国的人民。

  5、师:对了,全国人民都欢庆这美好的日子,这代表着人民对祖国的什么感情?

  6、师:你们也爱祖国吗?(爱)好,我们一起用感情地读好这篇诗歌,看谁读得最好的。

  四、延伸拓展。

  1、(出示课件)你会怎样为祖国妈妈庆祝生日?

  2、学生讨论,再反馈。

  五、练习巩固。

  一、连一连。

  献上 旗帜金黄的 旗帜

  举起 鸽子火红的 果实

  飞着 乐曲洁白的 乐曲

  奏起 果实欢乐的 鸽子

  二、仿照例子写一写。

  1、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献上 。

  2、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飞着 。

  六、课堂总结。

  七、布置作业。

  背诵《欢庆》给父母听,明天过关。

  板书: 欢庆

  田野 献上 果实

  十月一日 枫林 举起 旗帜 热爱祖国

  国庆节 蓝天 飞着 鸽子

  大海 奏起 乐曲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六篇】相关文章: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5篇07-25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10篇06-21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九篇07-13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7篇02-14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八篇08-08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十篇07-17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8篇06-27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五篇06-17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7篇03-03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九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