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0-11-04 13:32:5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4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4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学习目标:

  1、 学会收集和整理材料,了解狼的生物特性;

  2、 通过对资料的归纳分析,总结出人们对狼的情感态度及变化及其原因。

  3、 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态度;

  4、思考与探究:狼形象在人们眼中的转变,通过讨论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5、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愿望;

  重点:目标1、3。 难点:目标2、4

  教学方法:探究、研讨。

  收集整理有关狼的成语、俗语、歇后语、故事等各方面的资料,

  一、 导入 我的自白:

  今天我们课上有幸请到了一位神秘嘉宾,它是谁呢?让我们先来听听它的自白。

  二 了解狼。

  我的档案:

  狼这个动物我们说熟悉也很熟悉,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它的身影,说陌生也很陌生,因为它毕竟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些距离。那么对它我们到底了解多少呢?一起来为它填写一份档案。

  三 辩证地看待狼。

  我的烦恼:虽说生物界的狼英勇无比,可是绝大数人还是会“谈狼色变”,对狼充满恐惧与厌恶。

  请联系我们的生活以及课本的相关内容谈谈狼到底得到了人们哪些不公正的对待了呢?

  你有没有思考过其中的原因呢?

  比一比: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也有这样的主题迥异的两篇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两篇文学作品中的狼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篇文学作品中还分别写出了狼的哪些其他特点?

  那么为何同样是写同一种动物,不同的作家会写出不同的形象,给人不同的感受呢?

  【学生活动】试一试,用创作性的语言复述《狼》的故事给同桌听。

  四 总结全文

  【师生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全文吧!(出示板书设计,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全文)

  本文写的是两只狼和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结果却双双毙命与屠户的刀下。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结构上先叙后议。层次分明。用直接议论收束全文,有力的反问句式和辛辣犀利的嘲讽,戳穿了狼的本质。尽管狼狡猾凶残,本性难改,但在英勇机智的人类的斗争中,玩弄阴谋终落得自食其果的下场。它告诉我们:对待象狼一样的坏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必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五 作业设计

  1、积累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背诵课文。

  2、 课后阅读,《狼三则》中其他两则。并写出故事梗概。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自由自在地感受秋天的美,产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2把自己看到的秋景说出来与同学们互相交流,做到注意听别人讲话,能较清楚地用普通话说话,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课前准备

  1课前由家长带孩子到野外玩耍,收集一些有关秋天的图片、照片或采集的果实。

  2老师课前准备许多有关秋天的词语卡。

  3一幅秋天的图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听歌曲《秋风起》。说说这首歌唱了些什么。

  2对!红树叶、黄树叶,片片飞来多像一只只美丽的花蝴蝶呀!它在告诉我们秋天来了!

  二、创设情景,集体交流

  1秋天到了,天那么高,那么蓝,秋姑娘走过丰收的田野,走过瓜果飘香的果园,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秋色。请把你们照的相片和收集的图片、秋天的果实拿出来,在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相机点拨指导)。

  2每组推选一个代表上台汇报。请小朋友们听仔细,等会儿我们评一评谁说得最好。(引导全班同学用心倾听,积极评价。)

  3孩子们说得真好,老师也收集到了一幅秋天的图画。请你认真地看一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4师有意设问,多方进行交流。

  师:你从哪里看到秋天来了?

  生:树叶黄了,说明秋天来了。

  师:说得好!老师送你两片写有“树叶”、“黄”的叶子词语卡。

  用同样的方法指导:“苹果红了”、“菊花开了”、“稻子熟了”、“枫叶红了”、“燕子南飞”……

  师:孩子们,想一想,现在刮的风叫什么风?生:秋风。

  师:现在下的雨呢?生:秋雨。

  师:孩子们真聪明!奖励你们“秋风”、“秋雨”的词语卡。

  师:人们常说“秋风秋雨渐渐凉”,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三、拓展交流

  1孩子们,咱们到校园里再找一找秋天吧!如果你找到了,可以告诉同伴或老师。

  2(回到教室)大家到校园里找到了秋天,谁都觉得自己是秋天里的一员啦,是吗?在这里,老师还为你们带来了几个赞美秋天的词语呢。看谁能猜一猜,拼一拼,认一认,谁先读出,就把这张卡片送给他。(秋风送爽,落叶沙沙,春华秋实,秋风红叶)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第2、3段。理解“傍晚、满湖通红、山神、省下、灰心”等词语的意思。

  2.懂得学习上遇到困难不能灰心,要有信心,坚持天天学,认直学,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3.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背诵第二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第2段的语言文字训练;难点是通过第3段最后两句话的理解,悟出

  道理。

  三、课前准备:

  挂图、词语卡片、小黑板、录音机、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

  2.指名读第1段。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二)教学第2、3段

  引入新课:王冕的父亲死了,家里很穷,只念了三年书,就去给人家放牛背上还要读书,真是勤奋好学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王冕是怎样勤奋学习画荷花的。一边看课文,一边听录音。

  学习第2段:

  1.自由读,标出有几句话。

  2.哪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傍晚是什么时候?

  3.问:这时候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 给“忽然”换个词。

  4.大雨过后的景色是怎样的呢?(出示挂图)

  (1)看图说话:湖面上有哪些景物?

  我们看去这湖面怎么样?荷花怎样?荷叶呢?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划出课文中写大雨过后湖面、荷花、荷叶的句子,读一读。

  (3)理解“满湖通红”,并板书。

  荷花的花瓣上有一滴滴清水(板书:清水滴滴)

  荷叶上的水珠还滚来滚去的,(板书:滚来滚去)

  真美啊!我们来比一比,谁读得最美!指名读,男女读。

  5.这么美的荷花,难怪王冕看得“出神”。(理解“出神”。)

  他心里会怎样想呢?

  “那多好啊!”后面用了感叹号,表达了王冕怎样的感情?谁能读出王 冕心里很想把它画下来的语气?指名

  6.这一段写得美不美?你们想不想把这一段背下来呢?自己试背,齐背。

  7.完成课堂作业 第4题。

  大雨过后,一片阳光照得( )。湖里有十来支( ),花瓣上( ),荷叶上( )滚来滚去。王冕看得( )。

  学习3段

  过渡语:下雨后的景色这么美,王冕多想把它画下来啊!那王冕是怎样学画荷花的呢?带着问题自己读第3段。

  1.指名读第1句。画画用的画笔、颜料、纸,王冕是怎样得来的?理解“省下”。

  2.后来王冕画的荷花像不像?从课文哪句话可看出?

  出示句子比较:

  比一比,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3.朗读这一句。

  4.同桌讨论:王冕为什么能把荷花画得这么像?

  交流,板书:不灰心,天天画

  5.假如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应该怎样向王冕学习呢?

  (三)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四人小组谈一谈: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名汇报。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本》第3、6题。

  五、板书设计 :

  27学画

  (课文插图

  放大)

  满湖通江 画不像

  清水滴滴

  滚来滚去

  像……一样

  六、教后感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对第2段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为了突出重点,在第2段教

  学时,我充分利用挂图,让学生先进行看图说话(“湖面有哪些景物?我们看去这湖面怎样?荷叶、荷花怎样?),再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积累了一些好词好句,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要求

  1.认识6个生字,学会10个生字,积累“海鸥、褪色、瞻仰”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3.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懂得动物和人类是好朋友,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

  1.教师: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手上啄食,在他身边蹁跹环绕……这一幅人鸥和谐相处的美丽画面在这里永久定格。在昆明翠湖公园湖畔有一位老人的青铜雕塑,名字就叫“海鸥老人”。

  这位老人叫吴庆恒。他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每当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老人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动人的故事。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引导学生质疑,教师归纳中心问题。

  ⑴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⑵老人与海鸥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动人的故事?

  ⑶“我们”为什么要把老人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翠湖边?

  4.教师导读:同学们,你们提的问题很好。如果能够解答好这三个问题,课文的内容也就读懂了。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按老师的要求自读课文。

  二、小组合作,自读课文

 1.提出要求,学生自读。

  ⑴小组内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⑵思考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

  ⑶画出描写最令人感动的一幕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

  三、检查自学,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2.教师强调字音:“驻、瞻、挫、饼、昵”。

  3.再次出示生字词语,学生齐读。

  4.老人与海鸥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讲了一位老人与一群从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到冬天来临,老人便会风雨无阻地来到翠湖边喂海鸥饼干,视海鸥为儿女。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不忍离去。)

  四、品读感人的一幕

  1.教师:读课文,把描写感人的一幕的句子画出来。

  2.指名反馈。

  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⑵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⑶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3.指名朗读这些句子。

  4.全班朗读这些句子。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感人的一幕常常会印在了人们的心里,也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可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事情发生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老人与海鸥》。

  六、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比一比,组成词。

  饼( ) 驻( ) 遗( ) 涡( ) 啄( ) 祥( ) 瞻( )

  拼( ) 拄( ) 遣( ) 蜗( ) 逐( ) 详( ) 檐( )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2.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故事的经过,知道这感人一幕发生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懂得动物和人类是好朋友,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海鸥们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不忍离去。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这一幕里埋藏着一个老人的故事。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海鸥为什么会这样?

  二、品读句子,赞颂老人美好的行为

  1.指名反馈:为什么海鸥们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不忍离去?

  (因为老人长期坚持喂养海鸥,和海鸥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

  2.再读课文1至11自然段,把描写老人和海鸥的句子全找出来。

  3.集体反馈,品读情感。

  ⑴他背已经驼了……跟海鸥相伴。(说明老人勤俭,对海鸥有无私的爱。)

  ⑵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老人的动作娴熟,与海鸥配合默契、和谐。)

  ⑶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老人对海鸥的亲昵,对海鸥的爱。)

  4.教师:十多年了,“老人每天必来”……老人视海鸥为儿女,对海鸥一片深情。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当老人去世后,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5.拓展想象: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会说什么呢?

  6.教师小结:“我们”为什么要把老人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翠湖边?

  (因为我们被老人爱护海鸥的美好行为深深打动了。)

  三、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动物也是有感情的,像文中的海鸥,因为老人的关爱,它们和老人建立起浓厚的感情。老人去世了,海鸥们也会悲伤。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用你们的爱去关爱那样可爱的动物吧。

  四、作业设计

  1.读下列句子,说说句中省略号的作用。

  ⑴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 ( )

  ⑵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 )

  ⑶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 )

  ⑷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啧…… ( )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4篇】相关文章: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10篇06-22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9篇01-19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6篇01-08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4篇12-10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8篇10-17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10篇06-10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六篇06-04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8篇10-13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六篇02-13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5篇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