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6-25 09:39:1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5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用快乐的情绪和优美的歌声演唱《牧童》,表达牧童快乐的生活。同时,让学生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培养他们二声部合唱的演唱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

  3.通过演唱歌曲与姊妹艺术的结合及了解相关的牧童作品,体现文化艺术多元文化特点, 在体验中感受歌曲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1.用和谐的声音唱好歌曲的二声部合唱。

  2.准确地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伴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做律动进教室(第一段音乐学生做律动,第二段音乐学生加上奥尔夫的节奏乐器拍击)。

  二、复习歌曲《田野在召唤》

  师:我们伴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来到了教室,春天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大自然它那风情万种、绚丽多彩的景色你感受到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你最喜欢大自然中的哪些景色?

  生1:我最喜欢碧波万顷的大海……

  生2:我喜欢清晨的蓬勃红日……

  生3:我喜欢美丽的黄昏……

  师:假如你现在身临其境,你最想做什么?

  生1:我很想拿起画笔,把美丽的黄昏画出来。

  师:你的想法太浪漫了。

  生2:我很喜欢田野的景色,因为它的绿、它的黄、它的静……

  师:田野是这么美,让我们一起奔向田野吧!

  学生随伴奏演唱《田野在召唤》(在演唱中,学生加上跺脚、拍手、捻指等喜欢的动作)。

  师:你们美妙动听的歌声深深地感染了我,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唱好吗?

  生:好!鼓掌……

  师生一起再次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师:我们在奔向田野的时候,还看到了什么景色?(这时教师将一幅牧童骑在牛背吹笛子的图画贴在黑板上)

  生:在奔向田野时,我看到了牧童骑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吹着笛子的景色。

  师: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杜牧写的一首古诗《清明》。

  师:你能背诵一下吗?

  生:能(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生:老师,我还想到了袁枚的《所见》 。

  师:你真聪明,你能为我们再背诵一下《所见》吗? (学生朗诵,其余同学会背诵的可以同时背诵)

  师:你背诵的真有感情,能不能简单地为大家讲解一下诗意?

  生:能(学生讲解,不足之处教师补充)。

  三、学习歌曲《牧童》

  1.引入新课。

  师:你们朗诵的有关牧童的古诗,让我想起了一首唱牧童的歌曲,想听吗?

  生:想。

  师:老师现在把歌曲唱给你们听,歌曲的名字就叫《牧童》。

  教师用有感情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师:刚才老师演唱的这首《牧童》,是斯洛伐克的民歌,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活泼、跳跃,是一首带二部合唱的歌曲。下面,我们就学习歌曲。首先,看一下歌曲中老师用黄色标记的节奏。

  学生先练习切分节奏,再完整地唱一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

  2.学习歌曲旋律。

  师:首先来学习高声部的旋律(教师指导学生唱高声部的旋律,特别提示要唱准1 3 2 及1—[插高音1]音高)。

  学习低声部。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

  ●教学重点难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感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1.多媒体课件;2、生字词卡。

  ●主要板书计划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倒映环绕(欣赏)自然

  迎、洒、望、听(歌唱)热爱党

  问谁安排(感情)祖国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1、读一读,再抄写。

  推开 波浪 轻轻 飘荡 尽情

  倒映 伙伴 悄悄 环绕 凉爽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美丽的( ) 愉快的( )

  凉爽的( ) 尽情的( )

  课外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教学随笔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学会课后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诗,写的是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它是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不但有优美的旋律,更有着诗一般的歌词。它的词作者,就是人称“词坛泰斗”的著名词作家乔羽。1955年,乔羽为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了不足200字的歌词,从此,这首歌广为流传,打动了几代儿童的心。(媒体播放歌曲)

  2.介绍北海:(出示北海公园图片)

  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生字:桨

  桨:(提醒读准三拼音节jiang)

  荡起双桨: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

  二、自主读文,体验快乐

  1、请大家打开,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

  2、第一次读课文,我们要完成哪三个任务呢?

  (①自己把课文默读一遍,有不认识的字用笔做好记号;②和学习伙伴一起用有效的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③和学习伙伴一起读一遍课文。)

  3、那就让我们在歌声中完成它们吧!(多媒体播放此曲,生自主合作读文,完成三个任务)。

  4、巩固识字:(媒体出示生字词)

  波浪倒映环绕漂荡愉快凉爽尽情

  5.进行朗读课文接力赛,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部分读一读,赛一赛。

  6、.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细读第一小节。

  (1)自读课文。

  首先以词组形式出示复习生字掌握情况:

  双桨波浪轻轻飘荡

  (读了这一组词语,你想到什么?诗歌中谁在划船?)

  白塔环绕绿树红墙

  然后,激趣导读:

  读了这两组词语,你最想干什么?

  2、下面就让我们荡起双桨,划进美丽的北海公园。接着教师伴随音乐范读,生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再指名读,结合读,引导感悟: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1)、小朋友们来到北海,划船时心情怎样?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2)、小船儿是怎样“推开”波浪的?轻轻的、重重的?做做动作加深体悟。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3)这两行描写了北海公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色彩?(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湖面、塔、树、墙,这些景物有的白,有的绿,有的红)

  (4)“四周”是什么地方的四周?为什么用“环绕”?(四周是湖面的周围,因为绿树红墙在湖面的周围,所以用“环绕”)对照图画,读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所见景物的美丽。感受白塔高大雄伟,“环绕”一词所体现绿树之茂密、红墙之绵长。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5)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之时,小船有是怎样的状态呢?(小船儿轻轻飘荡)指名边用手势演示,边比较“轻轻飘荡”与上文的“推开波浪”有什么不同?(“推开波浪”表明小朋友们在划桨,小船儿在行进;“轻轻飘荡”表明小朋友们停止划桨,任小船儿在水面上慢慢飘动)

  (6)小朋友们为什么停止划桨呢?(因为小朋友们被湖面的美景迷住了)

  3、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轻声和赞美的语气)指名读,集体读。

  4、小结并板书:倒映 环绕 (欣赏)

  四、作业:

  1、找出课文中左右结构的字。板书: 塔 墙 洒 悄 环 指名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形。(主要引导学生用熟字记生字)如:“消”记“悄” “西”记“洒”“不”记“环” “塔”和“墙”,指导分析字形结构。 (注意“墙”的笔顺)

  2、指导书写。

  “荡、桨、墙”要写得紧凑。“爽”要居中写。

  3、学生练习描红。

  4、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默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绿树红墙碧波荡漾小船儿在水中轻轻飘荡,此时少先队员们在干些什么?心情怎样呢?让孩子自由读2节体会。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

  ②、“红领巾”是谁?(“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因为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③、师范读“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生联系生活想象此时情景。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中国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阳光洒在海面上”仅仅是洒在海面上吗?(也洒在少先队员身上)“阳光洒在海面上”,洒在少先队员身上是什么感觉?(洒在海面上,一片光亮,洒在少先队员身上,他们感觉到温暖)诗中“太阳”比喻中国共产党,体会一下这一句又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④、想象我们此时会唱些什么歌?角色体验:现在,同学们就是水中的鱼儿,为什么会悄悄望着我们?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鱼儿真的在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感觉?(鱼儿不会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而是他们感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哺育下无比快乐,无比幸福,就觉得鱼儿都在羡慕他们)

  ⑤孩子们在尽情玩耍,此时想到些什么?再自由读3节体会。

  A、联系文本,说说什么是“幸福生活”,联系自身生活说说什么是“幸福生活”?

  b、引进材料:说说三毛能像少先队员们那样自由自在地划船吗?海娃呢、张嘎子呢?为什么?

  3、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心情怎样?(高兴,自豪)我们应该怎样读?(应该以欢快的语调,读出自豪的感情)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结板书:迎 洒 望 听 (唱歌)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齐读第三小节。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2)理解诗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为什么?(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什么?(指社会主义国家)诗中说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不是)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这样明知故问,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3)指导朗读。

  读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醒伙伴注意。“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节并板书:问 谁安排 (感激) )

  4.小结这一段。

  四:作业:

  1口头扩词:

  荡()()()推()()()

  课()()()墙()()()

  2区别助词:

  谁()狼()消()西()

  推()浪()悄()洒()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继续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

  二、齐读课文。

  1.课文中三小节末尾两行内容都相同,他们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呢?(表明小朋友们陶醉在欢快愉悦之中,他们忘记了划桨,任小船飘荡,只感到一阵阵凉风拂面)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课文中三个小节内容表达了小朋友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板书:自然

  热爱 党

  祖国

  三、指导背诵.

  ①根据挂图,指导背诵。相机板书

  第一小节:倒映、环绕(欣赏美景)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②第二小节迎、洒、望、听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③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④同桌互背练习。

  四、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五、作业:

  1、读一读,再抄写。

  推开 波浪 轻轻 飘荡 尽情

  倒映 伙伴 悄悄 环绕 凉爽

  2、加偏旁组词(小黑板)

  ( )( ) ( )( )

  主 良

  ( )( ) ( )( )

  ( )( ) ( )( )

  肖 果

  ( )( ) ( )(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美丽的( ) 愉快的( )

  凉爽的( ) 尽情的( )

  4、选字填空

  1.应映

  ()照答()放()倒()

  2.飘漂

  ()浮()扬()荡()泊

  5、词语搭配

  美丽的风 愉快地飘荡

  鲜艳的白塔 轻轻地欢乐

  凉爽的红领巾 尽情地歌唱

  6、修改病句

  1、今天早晨下了一天的雨。

  2、小华加入了少先队员。

  3、我们热烈欢迎新同学。

  4、这是高大的一棵树。

  7、乱句成段

  ()开始,小花苞穿着绿色的衣服。

  ()又过了几天,花瓣盛开了,在阳光下向我们张开了笑脸。

  ()几天后,小花苞顶破了外衣,长出几片花瓣来、

  ()月季花开满花坛,有粉红的,有暗红的,有桃红的,还有白色的和黄色的。他们争奇斗艳,互相比美。

  8、填空

  1.“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一句中的“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及孩子对妈妈无私的爱。

  2.通过找生字娃娃的方法识字,使学生认识扇、裳等10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诵读诗歌。

  4.通过感悟语言文字,发现生活中充满了爱,世界充满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正如歌中所唱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我们从小到大,妈妈付出了很多的心血。这种很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妈妈的爱。)

  1.师配乐范读课文。

  2.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并且开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

  3.我发现同学们学得都非常认真,生字学得怎样呢?老师考考你们。(生做找生字娃娃的游戏)。

  (1)教师喊,学生找。

  (2)学生喊,教师找。

  (3)小组的同学互相做一做。

  4.同学们都非常聪明,生字很快就学会了,这首诗你们读得怎样呢?请5个同学读课文,一人一节。

  三、精读课文,体味母爱。

  1.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自学,有没有信心?老师有个小小的建议。

  出示:

  a.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诗歌来读。

  b.通过读这一小节,你明白了什么?

  c.小组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

  2.学生按建议自学。

  3.汇报学习情况。(指名读,比赛读,评价读、示范读。教师指导读。)(随机板书)

  学习两个自然段。

  4.自学其他的三小节。

  5.指名配乐通读课文。(刚才同学们学得真认真,读的课文也特别棒,谁能勇敢的站起来,完整的读一遍课文给大家听。)

  小结:同学们,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妈妈的爱还是什么?还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为妈妈每天都细心的照顾我们,所以我们大家都生活得很幸福。谁能像书上那样举个例子说说妈妈对你的关心和爱护?

  四、联系生活实际夸夸自己的妈妈。

  1.学生夸妈妈。

  2.冬冬的话。

  听了你们的话,和我们一起上小学的冬冬也很想夸夸自己的妈妈。大家想不想听?(出示课件)

  3.冬冬还把对妈妈的夸奖仿照课文的样子,写成了一节小诗呢?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出示课件)

  4.下面同学们也把刚才你夸妈妈的话整理成小诗的样子说出来。(小组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五、结尾。

  把你对妈妈的赞扬写成一首小诗,回家读给妈妈听。

  简评:

  在本节课中,教师努力体现了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促进主体积极参与的重要前提保证。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就要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创造民主、科学、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2.放手识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安排识字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经过二年级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生字的学习,教师只起点拨作用,或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去自学。继续进行随文识字后,通过小游戏,使学生感觉学习生字不是枯燥的,而是一种乐趣。

  3.创造性的安排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由教学的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适时适当地采用教学手段。如初读课文时,学生愿意学习哪一段就学那一段。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

  4.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加深体验。

  现代教育观念提倡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语文学习外延到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景,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文。在这一节课中,这一过程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出妈妈无私的爱,通过一些生活细节,去发现妈妈的爱,使孩子体会到、意识到自己时时刻刻生活在深深的母爱当中。

  5.有机渗透语文天地的学习。

  在本课中,我把语文天地中的夸夸自己的妈妈和金钥匙有机的渗透到本节课中,并不是唯一不变地、呆板地去学习。让语文天地也变得活起来。

  6.写话一直是学生掌握知识薄弱的环节,所以在安排夸奖妈妈时,让学生很熟悉的冬冬做榜样,降低以诗歌的形式写话的难度,也不至于枯燥无味,从而保护了学生的兴趣。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审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的育人目标”。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课堂,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接受知识。本文将对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进行研究,以期达到实施语文课创新教学的目的。

  一、语文创新教学研究的途径

  1、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

  2、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 教学目标

  1.有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5个新词语的意思;用“像……似的”、“恢复”造句。

  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的捕鱼的乐趣。

  难点: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三 教学时间:3课时

  四 教学准备:课件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3.读通句子。4.了解课文大意。5.重点教学第一自然段。6.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

  (2)教学过程

   1、揭题,

  2、简介鸬鹚。

  1)课件呈现课题。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非常优美的课文 21鸬鹚。谁能把题目读准?注意都是平舌音。

  3)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上网去查找鸬鹚的资料。谁能向同学们介绍有关鸬鹚的情况?

  4)课件呈现多幅鸬鹚的照片,定格喉囊的位置。这就是鸬鹚的喉囊。介绍鸬鹚喉囊的作用,教学“喉囊”,范写并要求学生在空白处写2遍。

  5)看课题猜想课文内容——激趣。

  同学们,课文以“鸬鹚”为题,请你猜猜可能写些什么内容?是否和《翠鸟》一文写法相似?

  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的优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5、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

  2)记住字形:窄 抹 柔 喉 拣 抛 痕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是否读正确、通顺?读后请同学们评价。

  4)课文写了什么?

  6、教师小结。

  7、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感受到什么?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2)交流:总的感受是很静很美;

  从下列词句中感受到很静:

  A、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平得像一面镜子”是比喻,说明湖面没有风、很静。)

  B、岸边有几棵垂柳,垂柳外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几只有窄有长的小渔船浮在湖面上。(“垂柳、一望无垠的稻田、浮”说明很静。)

  C、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悠然”是自由自在的样子,说明渔人的心里很静很美。)

  D、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象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把鸬鹚比作列队的士兵,说明鸬鹚威武精神;“在等待命令”说明鸬鹚还没有行动,还很静。 )

  3)小结:第一自然段主要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小湖的平静和美丽?(湖面、渔人、鸬鹚)

  4)朗读指导。

  怎样读出静、读出美, 自由练读。 指名读, 评价。 齐读。

  5)指导背诵:这么美的文字我们怎么把它记住呢?根据你的经验给同学们出出好主意?

  8、作业 :背出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1、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7自然段,(2、抓住重点词语“一抹”、“恢复”,(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感受渔民捕鱼的乐趣。

  2、教学过程

  (1)复习: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2)说说听了以后总的感觉是什么?

  (3)导入 新课,

  (4)学习课文2—5自然段。

  a、“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象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鸬鹚在等待什么命令?请同学们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b、交流:

  1)鸬鹚在等待什么命令?(“一抹”)

  2)“一抹”是什么意思呢?

  3)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用哪些词语来把“一抹”代替?

  3、为什么用“一抹”而不用这些词语?这是第一个研究问题。请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一定要用“一抹”,好在哪里?

  4、交流:看看你研究出了多少?教师随机点拨,得出好在“一抹”写出了渔人对鸬鹚的关爱、渔人动作优美、鸬鹚训练有素、渔人发现鱼儿多多……

  5、练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指名读——齐读)

  6、刚才我们通过研究为什么一定要用“一抹”,研究出了渔人对鸬鹚的关爱、渔人动作优美、鸬鹚训练有素、渔人发现鱼儿多多。接着请同学们研究第二个问题:渔人这轻轻“一抹”抹出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2—5自然段,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7、交流:抹出了鸬鹚下水、粼粼波纹、鱼儿多多、渔人忙碌、心情愉悦、奖赏鸬鹚。

  8、指导练读2—5自然段。

  9、交流:把你认为读得最好或最喜爱读的语句读给大家听——齐读。

  10、渔人利用鸬鹚捕鱼结束了,渔人载着满满一仓鱼,荡起桨,划着小船回去了。这时候湖面又怎么了?请同学们读读课文6、7自然段,哪些景物与前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边读边划出有关的语句。

  11、交流:

  1)天色:

  2)湖面(理解“恢复”)

  3)渔人

  4)鸬鹚

  12、练读6、7自然段,体会文章的照应美。

  13、小结:渔人在这样景色优美的小湖上捕鱼,捕鱼前悠然自得,捕鱼时既忙又乐,捕鱼后满载而归,这些都写出了渔家捕鱼的乐趣——渔家乐。这就是文章的写作目的。

  14、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第一自然段。

  2、熟读全文。

  3、完成书面作业 。

  教学过程

  1、齐读全文。

  2、总结全文。

  3、背诵第一自然段。

  4、默写第一自然段。

  5、指导用“恢复”造句。

  6、完成其他作业 。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5篇】相关文章: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三篇01-20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十篇02-20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7篇07-22

教学设计方案集锦10篇06-16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10篇06-12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五篇06-0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八篇06-03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6篇05-29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集锦7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