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02-17 09:37:5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八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八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2、领会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妙处。

  3、初步学习说明文的基础知识。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初步掌握说明方法。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整体感知──研讨探究──巩固练习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2、初步学习说明文的基础知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初步掌握说明方法。

  一、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1、出示学习目标。

  2、说明文:

  说明方法: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图表说明、事例说明。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峰峦 一霎那 点缀 绫纱

  弥漫 晕头转向 月晕 崩塌

  2、根据释义写出词语:

  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峰峦)

  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 (预兆)

  轻巧优美。 (轻盈)

  (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弥漫)

  即将出现的迹象。 (征兆)

  崩裂而倒塌。 (崩塌)

  3、默读课文,思考:

  ⑴ 云和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词语是什么?它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明确: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打比方。

  ⑵ 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从哪些方面说明的。找出标出说明角度变化的句子。

  明确:从云的形态,云的光彩两个方面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

  ⑶ 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做练习册P59第二题。

  形态变化天气征兆产生分布情况及色彩天气征兆

  4、说明方法:分类说明法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为若干类别,再加以说明的方法。这种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不仅能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说清楚,而且会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楚。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语言训练。

  2、初步学习并运用说明文的基础知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语言训练,初步掌握说明方法

  一、研讨探究

  1、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

  学生齐读第一段,完成练习册P59第3题。

  教师讲解:记叙文中,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说明文中,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物,叫比喻说明,简称打比方。课文中打比方的运用,使文章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二、语言训练

  1、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

  2、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

  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

  三、教师小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四、拓展延伸

  1、《三级讲练》课外阅读。

  2、积累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等。

  五、布置作业

  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材简说:

  口语交际是“说说我自己”通过这次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进一点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习作根握口语交际内容来选取合适的角度来介绍自己。我的发现中安排是的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对比的两组句子。反问是修辞方法的一种。无疑而问,只问不答。有两种类型:

  1、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

  2、肯定形成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回答。

  让学生体会两组句子之间存在的意思相同,而语气上存在的差异。“读读记记”选取了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还有思想方法的谚语。“成语故事”《买椟还珠》选自(韩非子)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没有眼力,只重外表,取舍不当,舍本逐末的人。

  教学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的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既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教学准备:

  1、问问同学老师眼中的自己。

  2、小黑板

  教学课时三课时(3月26日)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说说我自己,与班队活动相结合,之前,请学生去向老师、朋友、同学了解自己,看看在别人眼里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一、班队形式展开活动(主持:老师)

  同学们,课前,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的自己。组织一下,请你们来说一说。

  (抽一部分学生说说别人眼中的自己)

  通过三年的同班学习,老师和同学对你一定都一定的了解,但肯定不全面,而且很多关于你自己的一些方面,我们也许不知道,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老师自我介绍

  三、组织语言,小队交流

  1、想好自己要介绍自己什么?

  2、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的特点。

  4、请小组上台演示。

  四、招聘启示“找朋友记者”

  1、挂招聘启示牌。要求介绍自己。

  2、由介绍得好的几位同学一起担任评委。

  五、找朋友游戏

  1、边唱边找朋友,介绍自己。

  2、金话筒采访。让别人介绍自己。

  同学相互评价。

  老师总结:通过今天各种活动形式,同学们与同学们的距离更加接近了。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更能相互理解、愉快相处。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导入。

  师:同学们都做了自我介绍,可惜有些同学还没做好准备,今天我们就把介绍自己的内容写下来,上次如果是面试的话,这次是笔试。

  二、范文引入

  (我叫~~,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啊,一个词——其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着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这段介绍是向谁介绍的?

  1、自己的老师,同学,朋友?

  2、新来的朋友?

  3、 不认识的人?

  三、下笔写作。

  四、评价,修改。

  1、自评自改

  2、听取别人意见,修改。

  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

  五、优秀作品赏评。

  老师读一读, 同学们猜一猜。

  我的发现

  修辞法引入

  一、学过的修辞方法

  师:同学们,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我们学了不少修辞方法,谁能举例说一说。

  (比喻、拟人、夸张等)

  二、修辞的好处

  师: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字更优美,表达更加清楚。语气不同。)

  交流新的修辞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修辞方法,叫反问句。

  学生质疑。

  老师留悬。为什么是反问?与问句有什么区别?

  出示句子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

  *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自已体会,有什么不同与相同?(语气不同,表达意思相同)

  归纳反问句的特点:无疑而问,只问不答。把一个确定了的意思用疑问形成表达出来叫反问。

  句式转换练习

  题:认真学习正是好学生的表现。

  翠鸟美丽机灵,我们喜欢它。

  改成反问句。

  同学互相出题,相互转换。

  日积月累

  一、读一读。想一想。

  以下的句子分别出现在什么课文中,写出课题/

  抽生上台写一写。

  (结合读读记记与平时对课文的熟悉度。)

  青的草,绿的叶,各式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燕子》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翠鸟》

  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荷花》

  我挑着满满的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珍珠泉》

  二、想一想,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比喻句或是拟人句

  分一分,哪句是比喻句,哪句是拟人句。

  读读背背

  一、回忆语文园地二

  上次我们读读背背的内容是?

  抽生背一背

  都是描写什么呢?(与风景有关)

  今天的与什么有关呢?读一读。

  (都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的。)

  二、小组合作背诵,比一比,赛一赛。

  成语故事

  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1、自己练心读短文,读准生字

  2、找好朋友练一练,看谁读得好~

  3、检查朗读。

  自读自悟

  根据下文理解椟的含义。

  理解成语告诉我的道理。

  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2、学习使用普通话,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3、在交际互动中,使学生能初步说清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并了解别人讲话内容;态度大方、有礼貌。

  4、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乐于交流,说清观点,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在交流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1、自制动画片《骑驴》。

  2、自制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读故事,了解短文内容及几个基本观点

  1、看动画,讲故事,感知短文内容。

  点评:上课伊始,生动有趣的动画,绘声绘色地讲解,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带入了学习的氛围,学生定会兴趣盎然。

  2、自由读故事,了解文中对于爷孙俩骑驴的几种说法。

  点评:读故事是看动画所无法代替的,这使学生对故事《骑驴》的四种说法逐渐明晰,为展开交流做好准备。

  3、引导学生汇报故事中的四种说法,同时板书:

  ⑴ 中年人认为两个人不能都骑驴。

  ⑵ 老人认为应该尊敬老人,让爷爷骑。

  ⑶ 孩子认为应该让孙子骑。

  ⑷ 种菜的人认为有驴不骑,太笨了。

  二、搭建平台,充分交流

  1、同桌交流:

  同桌相互交流:老爷爷应该听谁的?教师提出:说清自己的想法,并能认真听对方讲话。

  2、小组交流,按不同观点分组:

  ⑴ 调查分组:

  ① 同意爷爷骑驴的为一组。

  ② 同意孙子骑驴的为一组。

  ③ 同意不能都骑的为一组。

  ④ 同意不骑太笨的为一组。

  ⑤ 与以上四种观点不同的同学为一组。

  点评:按不同观点分组,是来自学生自己的观点,打破了常规分组中存在的形式主义,使小组学习更具实际意义。另外,对于与以上四种观点不同的同学为一组的设计,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及教师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⑵ 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以各自喜欢的方式汇报,互相补充,团结合作,讲清组内想法;注重师生评价,培养学生交际的情意态度和良好的交际习惯,提高交际能力。

  点评:能通过教学评价,培养学生交际的情意态度和良好的交际习惯,抓住了口语交际教学的重点。但在实际教学中,此处教学的不可预测性更强,随时生成的课程资源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设计才更有针对性。

  4、不同观点互动交流:

  在相同观点汇报的基础上,引导不同观点的小组进行互动交流,充分说理,说服他人。再次创设情境,使学生交际更深入。

  点评:不同观点的交锋,让学生的交流活动升华,互动性更强,交际情境自然形成。同时,在交流中,经过教师的恰当的引导、点拨,学生会逐渐体会故事所蕴含的哲理。

  三、扮演角色,感悟道理

  师生扮演角色,创设交际情境。通过这样的交流使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做事要有主见。

  点评:这一教学环节设计很巧妙。巧,是因为师生角色扮演使交际更具实际意义;妙,是因为交际过程不单是语言交流的过程,更是学生思想受到启迪,情感得以熏陶、释放的过程。

  四、联系实际,拓展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拓展交际空间。使学生逐步感知到交际是生活中的一种需要,使学生在生活中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

  点评:联系实际的拓展交流,丰富了交际的内容,把故事《骑驴》所蕴含的哲理内化,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总评】

  张老师的口语交际教学设计《应该听谁的》,能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段提出的口语交际要求,从二年级学生实际出发,把教学目标准确定位在引导学生用普通话敢说、乐说,说清自己的想法,说出新意;指导学生在与人交流中要认真倾听,态度自然、大方上。教学设计体现了顺学而导,在交际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指导思想,及情境中互动,互动中发展学生思维的设计原则。

  1、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乐于交际,主动交流:

  张老师设计了独白、小组讨论。与老爷爷模拟对话等活动,努力引导每个学生乐于交流,主动参与到口语交际情境中。

  2、努力创设贴近生活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互动:

  比如说,上课伊始的一边播放配乐动画,一边讲《骑驴》故事,使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交际情境中;让观点相同的同学组成小组合作交流,为学生搭建交际平台;不同观点进行交锋,使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碰撞;师生扮演角色,与老爷爷模拟对话,在交流中使学生感悟了故事所蕴含的哲理;拓展交际话题,让学生寻找自己生活中为难的事情,把交际情境引向生活实际,使交际更具实际意义。

  以上各种交际情境,重视培养学生在交际活动中的交际角色意识,构成了真实的课堂交流的学习情境。

  3、发展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

  在教学设计中,张老师鼓励学生多元化思考,与文中四种观点不同的同学为一组的设计,体现了她充分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及创新精神的培植。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开出了一块菜园,但子女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种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出示自读提纲

  1.自由轻声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进行批注。

  小组内交流自读提纲中的2、3题

  全班交流,体会人物精神

  1.师生共同交流最受感动的语段,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a.第三自然段,通过“每天……就……直到……才”写父亲通过一个星期起早贪黑地劳动,才开出了三四分的黄土地。

  b.第五自然段,“从山脚下把土一筐筐地挑上去”,为了填土,父亲累得双肩红肿,双脚起泡,靠自己的身体,在岩石之上创造了一块菜园。

  c.第八自然段,育肥时父亲的一段话,表明了父亲对土地的了解和热爱,目光长远,不贪图眼前利益。

  2.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从父亲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如,执著的精神,坚忍不拨的毅力,不服输的性格,勤劳,为了理想竭尽全力地付出等)

  积累语言

  选择你最受感动的语段摘抄下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拼读课文,和表达课文主要内容的句子。

  2、说出海通和尚和石匠们凿乐山大佛的经过。

  3、能找出写乐山大佛的句子读一读。

  教学重点:由衷赞叹祖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时间: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己读通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老师纠正字词的读音

  乐山 一尊 石匠 凿成 雕像 脚趾 端坐

  情不自禁 赞叹 智慧

  3、齐读全文

  二、自学课文

  1、小组自学讨论,回答问题

  a 乐山大佛坐落在哪里?

  b 海通和尚和石匠们是怎么凿成乐山大佛的?

  c 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出乐山大佛的大,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d 为什么说乐山大佛是祖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2、检查自学效果

  理解石匠、凿、世界奇景、情不自禁、赞叹在课文中的意思。

  3、检查指导课文朗读。

  三、学习生字

  扩充词语:拂尘奴隶

  四、延伸学习

  1、除了乐山大佛,我国还有很多驰名中外的古迹,你能说出几个吗?

  2、口头描写他们的雄伟和特点。

  3、按照本文的样子也写一篇有关的小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 、 教材简析:

  教材用通过小熊串红果准备请客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自觉经历用4连加的过程,为列乘法算式和编口诀做好准备,然后通过“填一填”的活动,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编制口诀的经验,编出4的乘法口诀,最后安排了“说一说”、“练一练”,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口诀。

  二 、 学情简析:

  学生通过2、3、5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已经有编制口诀的经验,因此自己编制出4的乘法口诀应该不是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采用实践探索法,让学生感知知识形成过程,发扬教学民族,让学生体验成功,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 、 目标预设:

  1、知道4的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较熟练记住4的乘法口诀。

  2、结合“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掌握4的乘法口诀。

  3、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点:

  知道口诀的意义,并正确熟练应用。

  五、教学难点:

  理解口诀的意义,并正确熟练应用。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帖图

  2.学生准备:小棒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小熊快过生日了,他请了许多小伙伴到他家里做客,看,他正在为客人准备好吃的红果串了。

  (二)、探索口诀,解决问题。

  1、数一数

  看图说一说:每串有几个红果?小熊串了几串呢?

  同桌两人数一数,思考回答:每串有4个红果,小熊已经穿了9串了….

  2、填一填:

  (1)将数的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2)填好的小朋友,请你想一想,你是怎样知道答案的?

  方法多样化:4个4个的数。

  先用口诀算出2、3、5串有多少个,再用加、减法来算出其它的个数。

  用乘法算式。(板书算式)

  (3)自主研究,尝试编制4的乘法口诀(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交流)。

  根据乘法算式,和以前的经验,自己编制4的乘法口诀。

  (4)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适时的引导。

  3、说一说

  (1)汇报学习过程,说说是怎样推导4的乘法口诀?

  (2)说说4的乘法口诀有和特点?

  相邻两个口诀之间相差4.

  (3)说说你认为4的乘法口诀哪几句难记?你是怎么记的?

  (4)活动:小组合作边摆4边形边记口诀。

  (三)、练习巩固

  1、请打开书20页动手快速完成.(板书如下)

  1 × 4=一四得四

  2 × 4=二四得八

  3 × 4=三四十二

  4 × 4=四四十六

  4 × 5=四五二十

  4 × 6=四六二十四

  4 × 7=四七二十八

  4 × 8=四八三十二

  4 × 9=四九三十六

  2、连一连。

  出示书P21.1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弄清题意,然后连一连,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用到了哪句乘法口诀。

  3、算一算

  出示书P21.2,独立计算,记时,竞赛。集体讲评。

  4、看图写算式

  出示书P21.3方格图,先数一数,再根据数的情况列出算式,并结合图说出算式的含义。

  参考:一个大方形里面有4个小的正方形,4个大蓝正方形里面有几个小的蓝正方形?

  4X4=16(个)

  一个大方形里面有4个小的正方形,5个大黄正方形里面有几个小的黄正方形?

  4X5=20(个) 或 5X4=20(个)

  (四)、拓展性学习

  1、学生可独立完成,也可以在小组内开展竞赛进行游戏。

  先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找出规律,按规律走出迷宫.

  2、一块正方形地块,每边各种有7棵树,4个角上都有1棵树,这块地4边共种了几棵树?

  4X8=32(棵)或8X4=32(棵)

  (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有什么收获?

  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六)、 板书设计

  4的乘法口诀

  1个41×4=4一四得四

  2个42×4=8二四得八

  3个44×3=12三四得十二

  4个44×4=16四四得十六

  5个44×5=20四五二十

  6个44×6=24四六二十四

  7个44×7=28四七二十八

  8个44×8=32四八三十二

  9个44×9=36四九三十六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全期共有六章。新授课程主要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多项式的运算 、轴对称图形、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本章主要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怎样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准确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本章通过实例引入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完整性和深刻性,使学生掌握好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本章使学生了解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时的形成的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所具有的特性,两条直线平行的长期共存条件和它所有的特征以及有关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利用平移设计一些优美的图案。

  重点:垂线和它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它的性质,平移和它的性质,以及这些的组织运用。

  难点:探索平行线的条件和特征,平行线条件与特征的区别,运用平移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以及进行图案设计。

  第四章 多项式的运算

  本章主要要求了解多项式的的有关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多项式的加、减、乘运算,以及乘法公式。注重联系实际,为将来学函数奠定基础让课堂内容生动、趣味化,从学生熟悉的背景引出概念。

  重点:对于每个概念的正确理解,以及各项法则的正确、灵活的应用。

  难点:探索各项法则的形成原因。

  五章 轴对称图形

  本章主要体会对称之美,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在现实中的应用。认识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设计开放性很强的练习,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关注局部与整体的教学思维的训练。

  重点: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

  难点: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几何规律。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本章紧扣数据,抓住概念本质,紧密联系实际对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极差、方差的概念进行阐述。注重了让学生自主思考、相互交流,形成结论的教学方法。

  重点: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意义、计算及与普通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掌握理解极差、方差的有关概念与意义;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数据的分析。

  难点:能联系实际问题,利用数字特征分析数据组的统计特性,并对不同数据组的性质进行比较。

  学情分析

  本学期是本年级学生初中学习阶段的第二学期。通过上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有像陈琦、严细毛、瞿俐纯等同学更是对数学探究活动情有独衷。上期期末考试中,0901整体水平稍高于兄弟班级,但有两极分化的趋势。0902班的及格率稍高于兄弟班,但低分段学生高于10%,而且这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应有的热情和自信,有自暴自弃之嫌。

  目标任务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数学问题,要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学中既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关注中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又要突出数学知识在社会、科技中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练习中熟记知识要点、考试内容,掌握应试技巧和数学思想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力争生均分70分左右,合格率60%以上,优秀率30%以上,并将低分率控制到10%以下。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答课后问题。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相互评价。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象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1.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相互评价。

  2.体会诗歌的节奏美、音乐美、意境美。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贴图、音乐CD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1、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生字词。

  2、齐读课题,继续学文

  二、发挥想象 感情朗读 培养美感

  1、读通课文,找出诗歌中出现的4个人物

  2、根据学生喜好随机教学第二、三小节

  教学第二小节

  (1) 指读第二小节,想想从中知道了什么?

  (2) 抓住“神奇”重点词理解,以读带讲(学生互相评价)

  (3) 发散思维:从桥上走过还会看到什么?

  (4) 再读第二小节

  教学第三小节

  (方法与第二小节雷同,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学)

  3、仿编儿歌

  用“ 说,彩虹是 。”的句式说话。

  (小组交流 个别说)

  4、教学四、五小节

  (1)分角色朗读

  (2)读好问句(个读、小组读、齐读、师生比赛读)

  (3)随文教授“巨”的笔画顺序

  5、教学第一小节(解释“彩虹”现象)

  6、教学最后一个小节

  7、齐读全文(配乐、表演读)

  三、拓展思维 发挥想象 表达感情(机动)

  四人合作画彩虹(这个环节也可放在课后)

  四、总结全文 激发兴趣 引导探索

  这彩虹多美啊!它是大自然妈妈那双巧手的杰作。你们感到大自然妈妈的神奇了吗?想要更多更好地探索大自然妈妈的奥秘,平时要多阅读科普类的课外书,就能成为一个知识丰富、视野开阔的孩子!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八篇】相关文章: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合集10篇06-15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8篇02-07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五篇01-28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六篇08-10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9篇07-23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十篇06-26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7篇05-31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6篇05-30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五篇11-27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汇总7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