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神的一滴》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09 10:06:5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高中语文《神的一滴》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语文《神的一滴》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语文《神的一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提高其分析鉴赏能力。

  2.理解本文清新朴素的文字间传达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丽风光的陶醉热爱,也有对人类文明发展对大自然造成破坏的痛惜。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对本文写景手法的分析。

  2.体会文章质朴本色的语言风格。

  3.思考领悟作者给予我们的启迪: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找到灵魂安宁的归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语

  1845年7月4日,梭罗独自一人手持一柄斧头,跑到距离自己生活地康科德镇两英里远的瓦尔登湖,亲手建造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在那里,他独立劳作,自食其力,过着物质生活极为简朴而精神生活异常富有的隐居生活。他把周围的景物和自身的感受记录下来,写成了一本书《瓦尔登湖》。

  书中有梭罗的题词:“我并不想为沮丧写一首颂歌/倒是想象在自己的栖所报晓的雄鸡/劲头十足地夸耀/哪怕只是为了提醒我的邻居。”

  由于大家对梭罗及其作品不是很熟悉,我摘了一些名人的评论,大家迅速浏览一下:

  1.爱默生(美国著名作家、思想家)

  美国还没有知道——至少不知道它失去了多么伟大的一个国民。这似乎是一种罪恶,使他的工作还没有完全做完就离开,而没有人能够替他完成;对于这样高尚的灵魂,又仿佛是一种侮辱。……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学问,有道德,爱美的人,一定都是他的忠实读者。

  2.怀特(美国20世纪散文家)

  ……我记得我在读到它时的狂喜之情,多年之前,在一段踌躇绝望的日子里,是它让我恢复了健康。梭罗的《瓦尔登湖》在今天仍是既切中时弊,又适逢其时。在我们这个不稳定的季节,当所有人都不知不觉寻找从完全失控的世界中避开的隐居地时,他在康科德林中的小木屋就是个避风港。

  3.乔治·爱略特(英国著名女作家)

  《瓦尔登湖》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书。严重的污染使人们丧失了田园的宁静,所以,梭罗的著作便被整个世界阅读和怀念了。

  4.徐迟(中国著名诗人、《瓦尔登湖》译者)

  《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瓦尔登湖》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肺部,动我衷肠。到了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此书毫不晦涩,澄澈见底,吟诵之下,不禁为之神往了。

  课文《神的一滴》即选自梭罗的《瓦尔登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那个最美、最有表情的瓦尔登湖。

  二、研读课文

  (一)朗读全文,要求学生圈点勾画出课文中感情色彩浓烈的词语。

  (二)体味赏析感情色彩浓烈的词句。

  1.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天性的深浅。(学生集体诵读第一节)

  导问:(1)第一节中的湖是不是瓦尔登湖?

  (2)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最有表情的姿容”具体指什么?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1)不是。这里的湖是广泛意义上的湖,当然这里的湖也包括瓦尔登湖。

  (2)比喻。这个形象传神的比喻,将湖人格化了。

  (3)“最有表情的姿容”具体指湖是眼睛,树木宛如睫毛,群山和山崖似眉毛,写出了湖的共性美,蕴含作者对大自然美的享受和赞颂。

  2.导问:(1)作者由湖的共性美继而具体写瓦尔登湖的个性美,具体写了瓦尔登湖的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写了树和山。用了比喻的手法。两个比喻句:“像一个圆形剧场”(静景)“像和风一样地在湖上漂浮”(动景)一静一动

  导问:(2)写作者对于瓦尔登湖美的感受。作者使用了哪些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为什么要用这些词语?理解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情感?

  明确:“慵懒”“偷闲”“虚掷”“挥霍”

  对瓦尔登湖的感情通过贬义褒用,实际表达的是作者尽情地享受这种美、感受这种美,作者体味到了这种与金钱无关的富有,这种富有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可以挥霍但不会觉得虚空的富有。

  导问:(3)写到这里,作者来了一个急速的转折——“可是”,将一种与大自然美景相去甚远的丑陋举动揭露出来:人们的大砍大伐破坏了洒满古典生态(原生态)阳光的湖岸。作者进而揭示出,自然的生态破坏直接影响了人们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影响了人类的艺术创造能力:“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鸟儿歌唱?”(指名学生诵读第2节)

  3.导问:(1)接下来作者进一步描述生态破坏的行为及其恶果。作者运用了哪些感情色彩浓烈的词语?

  明确:“恶魔”“震耳欲聋”“喧嚣”“肮脏”“混浊”“吞噬”

  通过这些贬义色彩词语的运用,抨击了工业文明对湖水的粗鄙的利用以及严重的污染。

  导问:(2)第四节,即使在四个“已经”的前提下,作者笔锋再次转折——“然而”,将瓦尔登湖的.坚忍和顽强描写出来,这使得读者感受到瓦尔登湖的美丽所包含的一种生命力。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描述湖的生命力?(学生默读第4节)

  明确:“神秘和活力”“蓬勃华丽”“欢乐”三个“喜悦”

  作者慨叹它没有一条永久性的皱纹,它在现代文明粗暴的蹂躏中保持着自己的纯洁,在社会变迁中一直以年轻的富有活力的抗争面貌出现。

  4.大自然生命的活力和它的抗争精神——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的深刻和清澈,它的这种天性比它的表面的风景更有魅力,滋养了作者的故乡康科德镇,并且陶冶了作者的情操,作者为它而惊呼,而吟颂。

  (1)学生集体朗诵理解诗歌:

  面对湖,生命是美好的,思想也会美好。梭罗面对着湖,“在我掌中的一握,是它的水,它的沙,而它的最深邃僻隐处高高躺在我的思想中”,爱瓦尔登湖,爱它的思想,至此作者已完全陶醉并融入在瓦尔登湖中,由湖引发出沉思——湖的思想躺在我的思想中,瓦尔登湖的美并不仅仅是生活中可有可无的装饰品,更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精神引导。

  (2)导问:为什么称瓦尔登湖是“神的一滴”?

  明确:因为哪怕对它的一瞥,也能引发人们的沉思,能用湖水洗净工业文明所侵蚀污染的污浊的灵魂,从而构建一个健康的人格,所以称它为“神的一滴”,这一命名十分恰切地概括了文章所反复渲染的瓦尔登湖的特性,画龙点睛,意味悠长。

  三、课堂总结

  本文是第三“板块”“湖山沉思”的首篇文章,另一篇是《像山那样思考》。湖的沉思,沉思什么?

  人类要珍爱、保护古典生态的大自然,人类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文中是怎样抒写沉思的呢?作者运用饱含浓烈感情色彩的词句,一是褒义,二是贬义,三是贬义褒用,抒写了湖的沉思,亦即作者的沉思。

  四、拓展延伸

  1.有人说,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闲居生活是在虚掷光阴,徒劳无益,而梭罗却坚信自己“是富有的,虽然这话与金钱无关”,“富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能够尽情地挥霍它们,一点也不后悔。读了《神的一滴》,你有怎样的看法?

  2.在美丽的瓦尔登湖畔,有一个梭罗纪念馆,每天来这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假如你来到这个向往已久的地方,你有怎样的感想?请你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写下100字左右的留言。

  五、探索发现(任选其一)

  (1)人们在谈及梭罗的时候,喜欢与中国的著名隐士陶渊明相提并论。但也有人认为,他们的归隐生活,除了年代上的差异,在隐居的目的等方面也有着不少实质的区别。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2)美国梭罗博物馆曾在互联网搞了一个测试,题目是:你认为亨利·梭罗的一生很糟糕吗?共有四十六万七千四百三十二人参加了测试,其结果是这样的:92.3﹪的人点击了“否”;5.6﹪的人点击了“是”;2.1﹪的人点击了“不清楚”。看来许多人即使生活优越但是内心却并不满意。什么是最好的生活?如何看待梭罗的人生选择?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高中语文《神的一滴》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神的一滴》教案02-26

苏教版高中语文《神的一滴》教案02-26

高一语文《神的一滴》教学设计01-1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文《神的一滴》的教案03-01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02-10

高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02-11

高中语文《孔孟》教学设计01-28

高中语文《论语》教学设计12-17

《宽容》高中语文教学设计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