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06 09:30:5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1

  一、课题名称

  二、教学目标:

  1、会认 个生字,正确读写 XX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3、通过学习,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方法

  (根据课型来确定教学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由教学目标衍生出来的,是依据教材确定,着重让学生掌握什么;难点是依据学情而定的。)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根据所上课的内容及自己实际情况来准备教具)

  学具准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课的内容准备)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新课学习

  1)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2)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3)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3、拓展延伸

  4、师生交流、小结

  七、作业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有关天气的字词,学会7个新生字。

  2、巩固汉字书写规则,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积累有关春天的四字词语。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巩固汉字书写规则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识字

  1、谈话导入:今天的天气是怎么样的,谁来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我们经常还会听到“天气预报”,那里边经常都会怎么来形容天气呢?(学生讨论汇报)

  2、学生自由拼读书中的词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与天气有关的词语。请大家打开课本11页。

  3、指名读,小老师读,齐读。

  4、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字。

  5、交流识字方法。

  6、游戏开火车读,检查字词认读情况。

  7、拓展:你还能说出一些与天气有关的词语吗?

  二、书写提示

  写字:白、回、国

  1、请学生认一认这三个字,并仔细观察字的收写占位。

  2、强调笔顺规则:先外后内再封口。

  3、学生做好书写准备,自由尝试书写。

  4、展评。

  三、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孩子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你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美丽的春天吗?(学生汇报)

  2、今天我们来学习积累一些关于春天的四字词语。学生打开书本,小组内自由读。

  3、检查认读情况。小老师带读,批名读,开火车读。

  4、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词,并描述一下词中所描述的美景。

  5、全班汇报。

  6、再读词语,记住词语,说话训练。

  四、小结

  说说自己在语文园地里的收获。

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培养学生对辨析的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对课文的主干部分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关注周围事物以及探究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现代建筑的变革发展,理解大师的科学思想,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划分文章层次,培养学生对辨析的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辨析的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你所知道的中国传统建筑有哪些?并能说出它所代表了中国建筑的什么特点。(学生口头表达)

  二、课堂流程:

  1.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梁思成以及科普文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站起来口头表达,需要补充的话则邀请学生进行补充)

  过渡语:那以上这些观点都是我们自己对中国建筑的感性的、零散的、直白的认知,那么今天我们将带着科学的、理性的、整体的眼光来看一看,在梁思成这一伟大的建筑家,他的笔下,中国建筑有何特征。

  2.出示PPT中的学习目标。

  3.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并给文章划分出层次,并组织语言概括段意。(3分钟左右,2分钟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4.细读文本。“一篇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那么你认为这篇文章的标题中的中心词是什么?”“那么我们的研读重点就放在了文章的第二层。接下俩我们将要仔细品读第二部分的文章内容。

  5.小组合作讨论。每个小组按照顺序,分析自己的特征,并用自己的话归纳概括其特征是什么。(学生板书展于后黑板。)

  6.那么这九大特征能否调整?并说出你的理由。

  教师点拨: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三、课堂作业

  用你自己的话按照文章中你所学到的写作顺序介绍你的学校。

语文教学设计4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按时间顺序来组织结构的写法。

  2、能够提取最主要的信息。过程与方法:

  学会删繁取简,提炼关键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始终补语的爱国情操、献身科学的追求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传主其人其事,学习华罗庚分离拼搏、自学成材的精神和始终不渝的爱国之情,知道华罗庚在数学领域里的杰出成就。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有关华罗庚的人物传记,作者是顾迈南。他是新华社记者,著有大量科学家传记作品,象《华罗庚传》、《丁肇中:故国情深》、《李政道》等。众所周知,华罗庚是举世闻名的数学家,除此之外,同学们对华罗庚的了解还有哪些呢?(学生回答)比如,将统筹方法运用于工农业生产就是他的一项重要成就。什么叫统筹方法呢?比如,煮饭、烧水、洗菜、炒菜,你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完这几件事情,并且把保证高效性呢?(煮饭的同时烧水,在煮饭、烧水的时候洗菜、炒菜,这就是统筹方法。)这只是他成就的一个方面。同学们预习过这篇课文,那么熊庆来、华罗庚、陈景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回答)华罗庚的成名与熊庆来密不可分,熊庆来对华罗庚的悉心栽培栽培成就了华罗庚。这种知遇之恩,华罗庚从未忘怀。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他慧眼独具,为中国的数学事业选拔培养了一批青年学者,陈景润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陈景润突破了哥德巴赫猜想,在数论方面卓有建树。那么,华罗庚有什么样曲折的人生经历,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成就呢?

  二、总体感知,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一、二组负责梳理华罗庚的生活经历,

  三、四组负责梳理华罗庚一生的主要成就。主要生活经历: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1925年,进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后因贫困而失学;18岁时,与吴筱元结婚,后染病而导致终身残疾;

  1932年秋季,到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系助理员,并研究数论;

  1936年夏天,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资助华罗庚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1937年夏天,由英国回国担任西南联合大学的数学教授;1945年下半年,应苏联科学院的邀请,到苏联旅行;1946年秋天,应邀访问美国;

  1950年2月,从美国动身回国,同年3月16日到达北京,回到北京清华大学担任教授;1979年,再次访问英国;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主要成就:

  1930年,上海《科学》杂志第二期刊登华罗庚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

  1936年夏天,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后得出著名的“华氏定理”,其间他写了18篇论文,其中包括《论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计问题》;

  1941年,完成第一部著作《堆垒素数论》的手稿;

  1946年4月,苏联科学院出版了他的成名代表作《堆垒素数论》一书;

  1946年秋天,访问美国,其间研究范围扩大到多复变数函数论、自守函数和矩阵几何;1955年国家建立科学奖励制度,1957年1月华罗庚获得一等奖,得奖的论文题目是《多复变函数论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

  1953年,《堆垒素数论》中文版出版;1957年,《数论导引》出版;

  1958年以后,开始研究把优选法和统筹法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后出版《优选法平话》和《统筹法平话》;

  1963年,华罗庚与万哲先合著出版《典型群》一书。

  三、局部分析:问题一:“伯乐识马”是人所共知的经典故事,作者在一开头就写这个故事,用意何在?明确:一方面表明19岁的华罗庚具有非同寻常的数学才能以及他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突出了传主的基本特性,一方面为下文埋下伏笔。华罗庚的才华被熊庆来发现,命运发生转变。后来他自己成为“伯乐”,发现和扶持了陈景润等青年学者。此外,在时间叙述上,从华罗庚“出名”时起笔,是一个倒叙,并由此引出“他已经走过了一段相当坎坷的生活道路”这样的开头,避免了平铺直叙和波澜不兴。

  问题二:在运用倒叙手法插入一个小故事以后,就进入了对华罗庚艰难曲折的求学、治学经历的追忆之中。请看第一部分“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这一部分讲述了华罗庚的哪些经历?是由几个小故事组成的?

  明确:这个部分讲述了华罗庚的三个小故事:“物不知其数”的算题(卓越的数学天分)、“罗呆子”的绰号(刻苦自学的情形)、可怕的伤寒症(选择数学作为人生目标的过程)。问题三:回顾一下,华罗庚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

  明确:解放前:堆垒素数论、多复变数函数论、自守函数、矩阵几何;解放后:《数论导引》、优选法、统筹法、培养数学人才。

  问题四:除了在数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之外,华罗庚的身上还具有新旧交替时代科学家所特有的爱国情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明确:国难当头,悲愤至极;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数学下乡,造福于民;光荣入党,欢欣鼓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问题四:文章有几处嵌入了华罗庚的诗词?这些诗词对表达华罗庚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受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些诗词突显出华罗庚勤奋努力、拼搏进取、献身科学、爱国爱党的一面。

  四、总结:

  这篇传记在写法上的突出特色:

  ①以时间流变为线索,勾勒传主的基本生命历程,概括性地描绘出较为完整的华罗庚形象。 ②这篇文章嵌入了多首华罗庚的诗词,使得这篇科学家的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 ③作者有意识地讲述了一些小故事,增加了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五、作业:

  1、完成《创新思维训练》中《华罗庚》这一课的练习。

  2、整理生字词,收集成语。

  3、预习《罗曼·罗兰》,扫清字词障碍。

  ①思考并完成课后练习。

  ②《罗曼·罗兰》在写法前面两篇人物传记有什么异同点?

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读懂科普文章,了解一些自然知识,理解视而不见、准是等词,会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2、利用课文进行朗读训练、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与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想象和说话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

  重点:指导学生学会读懂科普文章。

  难点:目标3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教时

  学习内容:审题,自学生字词,学习第2-6节,了解各种大自然的语言,朗读、背诵、想象、说话练习。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看到课题,你怎么想?你还想知道什么?

  3、回顾第五单元提示,复习科普文章的学习方法。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划出来。

  2、交流讨论,学生板书:白云、蚂蚁、蝌蚪、大雁、年轮。

  三、学习2-6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知识?理解准是。

  (2)朗读练习:应用什么语气来读?(高兴,因为天气好)

  (3)想象与说话练习:如果白云会说话,它会怎么说?

  (4)背诵第2自然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1)蚂蚁搬家告诉我们什么知识?哪个词说明马上要下雨了?

  (2)朗读练习:要下雨了,应用怎么样的语气读?(着急)

  (3)想象与说话练习:如果蚂蚁会说话,它会怎么说?

  3、第2、3自然段对比互练

  (1)分组对比朗读。

  (2)调换句式练习:

  白云飘得高高,出门_________。

  蚂蚁忙着搬家,老天准要_______。

  4、学习第4、5自然段

  (1)学习几个生字:泳、逗、编、雁

  (2)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知识?

  第5自然段又告诉我们什么知识?

  (3)这两个自然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两个第1句都是什么句子?

  练习:把两个反问句分别改成陈述句。

  理解这两句用比喻方法写的好处。

  (4)训练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各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为什么?(抓住春天与秋天的不同来指导)

  (5)学生自己选择第4或第5自然段进行背诵。

  5、学习第6自然段

  (1)自由读第6自然段,让学生说说学到什么本领?

  (2)理解年轮:什么叫年轮?

  教师画几个树桩,让学生来说说每棵树各有几年了。

  教师说树的年龄,学生来画树的年轮。(注意由内向外画)

  四、课堂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1、5两题

  第2教时

  学习内容:学习开头与结尾,语言训练,举实例,仿写练习,总结全文,思想渗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文写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2、背诵练习:学生自找一个自然段进行背诵。

  二、学习文章开头与结尾

  1、读第1自然段,练习:

  (1)我本以为______,现在才知道______。

  (2)只要我们_______,就能发现大自然的语言。

  2、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练习:

  (1)只有_______,才能读懂大自然的语言。

  (2)如果不认真观察,那就_________。

  如果观察了,但不动脑筋思考,那也会______。

  3、理解视而不见,学习多音字假。

  4、读、背开头与结尾两个自然段。

  三、拓展提高,读写结合

  1、举例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种刚才说的大自然的语言。

  四、小结

  1、这两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与本领?

  2、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懂的?

  五、课堂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3、4、6题。

语文教学设计6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育点

  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2、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2、体会沈从文小说的表达特点。

  (三)德育渗透点

  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二、重、难点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要求学生用划出文中集中描写环境的文句或段落,边诵读边体会其意境的作用;找出文中表现翠翠心理的文句甚至文段,揣摩其含而不露的特点,分析这些心理描写对塑造翠翠这个人物和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五、教学内容和过程:

  1、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导入新课

  A简介作者沈从文。

  B人物可爱,是沈从文先生小说的一大特征。他的作品所有人物全都可爱善良,可又为什么能从中感到悲哀的分量呢?请读课文。

  (2)检查预习,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中几种描写环境的内容,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些景物描写有何共同特点?又有何作用?

  文中集中描写的有四处。(景情结合、烘托)

  (3)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主要抓住翠翠心理,理解课文。

  翠翠心中的凄凉——翠翠的父亲、母亲——翠翠的梦——爷爷上城——爷孙谈“唱歌”——翠翠爱听“歌”

  A翠翠为何要“胡思乱想”?谈谈你的感受。

  B翠翠的梦,有什么深刻含义?祖父为什么“不告诉翠翠昨天晚上的事实”?

  C“翠翠不敢生祖父的气”,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她可能生谁的气呢?

  D翠翠开始问爷爷“我万一跑了呢”,到后来她又问“爷爷,我一定不走,可是,你会不会走”,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4)参考注释,分析课文中出现过的人物形象的共性,进而领悟文章的主旨

  2、总结与引申

  反复研读,体味文章所表现出的“善良的悲剧”。

  3、作业布置

  以“‘成人之美’和‘自我牺牲’”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4、板书设计

  翠翠

  美丽多情

  天真可爱

  爷爷

  安于清贫

  忠于职守

语文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理解内容。

  2、能联系诗歌内容说说赞美了小草的哪些精神。

  3、联系上下文,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

  4、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重点:

  学习诗歌,理解内容,并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

  难点:

  联系诗歌内容说出赞美了小草的哪些精神,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幻灯片出示小草图,欣赏歌曲《小草》。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诗歌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学习诗歌第1小节

  1、指名朗读课文第1小节。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幻灯片出示学习提纲。

  4、小组自主交流学习。

  5、反馈学习情况。

  (三)学习课文第2—7小节

  1、总结学习方法,同法学习第2~7小节。

  2、分组分段朗读诗歌。

  3、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4、作者在描写这些段落时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找出相关语句)

  5、你知道每个小节都突出了小草的什么特点吗?

  6、能读出小草的特点吗?同桌互读。(说作用及体现何种精神,板书。)

  7、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赞美小草吗?

  三、总结

  1、学了这首诗歌,你能说说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赞美小草的呢?

  2、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

  四、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笔画一画你心中的小草。

  教学反思:上完《小草之歌》后,感触颇深。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教学时我抓住诗歌教学的特点,以读为本,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进入角色。抛出自学提示后,直奔中心抓住小草防洪,固沙,美化三大特点来讲解,再回过头学习第一部分和最后一部分,突出中心,环环相扣。由于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宽,所以有些难一点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不敢举手回答。在指导朗读方面我比较笼统,比如小草的自信应怎样读,顽强精神怎样表现,如何读出小草的蓬勃生命力。如果我进行范读,再让学生读,就可以深入感悟诗的内涵,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语文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读写6个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理解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感悟到作者所表达的育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之道。

  三、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写课题、读课题,引入:这是一种树的名字,它生长在热带雨林地带。今天,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看一看。打开课本,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错的地方重新读,读完一遍后举手示意。

  2.反馈:

  (1)新词认读要求:正确、响亮

  (2)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个字的写法?

  (3)读到“优雅自在、勃勃生机”这两个词,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二)整体感知

  提问:同学们,课文中的种树人,他种树的方法与你想象中的一样吗?默读4~11自然段,找一找他是怎样种树的?作者看到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用波浪线划下来。

  1.朗读出“奇怪”:

  谁来读读第一句?种树人这样种树,你想读出怎样的语气?其他同学仔细听:他有没有读出“奇怪”?是怎么读出“奇怪”的味道的?

  带着这样的韵律与感觉,请大家试着把所有的句子连在一起读一读,你注意到作者内心的变化了吗?

  2.理解明“奇怪”:“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则,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作者一次比一次更奇怪,他在奇怪些什么呢?你能用自己的话简练地来说一说吗?

  (三)精读课文

  1、听了种树人的话,作者想到了什么?

  2、质疑:这段话中,也有两个“不确定”。这两个不确定你又是怎么理解的呢?

  3、面对大自然的不确定,桃花心木是怎么做的?面对人生的不确定,人又该怎么做?

  4、你知道哪些遭遇人生的不确定时,能够经得起考验的人呢?

  (四)拓展延伸

  除了这些名人,你或者你身边的人,可能会遇到哪些不确定呢?又该怎么做呢?

  (五)小结作业

  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写成一篇读后感,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四、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篇二

  学习目标: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2.制作大榕树,百鸟飞翔和画眉的课件。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出示“天堂”,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羌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

  二、出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交流:你喜欢读哪一节?

  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感到陌生或困难的词语:

  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

  三、精读大椿树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图文对照:欣赏图画(课件——大榕树),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可以从课文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词来概括。

  3.我们来看同学们所写的词,有不合适的吗?井把它划去。

  4.大榕树的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们通过自古的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自己试试。

  5.指名读。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3c5L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1)你为什么这样读?

  (2)“垂”写出榕树最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

  (3)“枝上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

  (4)就让我们把奇特、壮观、美丽的榕树朗读出来。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5)读了这句话,你最喜欢哪里?为什么?

  (6)看着这一切,作者被榕树的勃勃生机震撼了,产生了联想,请你再读这一段话,想一想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联想到的?

  (7)这么美的大树,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8)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大榕树这一部分。

  (9)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第二课时

  四、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其实在这棵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小鸟。第二天清早,我们又来到这里,有幸目睹了百鸟欢腾,群鸟纷飞的情景,你们想看吗?点击课件——百鸟纷飞图。

  五、精读写鸟部分

  1.请大家静静地看,仔细地看,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老师指图,你看这只鸟在干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那么巴金爷爷是怎样把百鸟欢腾写出来的呢?

  出示课文,请你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现这种场面?

  (1)读好的,老师马上说:老师感觉到你刚才这里的短句子读得特别好,像跳舞似的,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2)读不好的,老师说:老师觉得这句子写得很特别,你看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的短句组成,你想想怎么读才能读出韵味来。

  (3)师读后,师点评:

  对呀,大大小小,各种颜色,还用了四个短句子就写出来了,读起来多有节奏感啊,就像刚才同学说的像跳舞似的。好,现在你能读好了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的。

  (4)13小节呢?你能读出“应接不暇”吗?好,试试看。

  4.刚才大家用自己的嗓音读出了小鸟的欢乐,小鸟的欢腾,那么,小鸟们为什么如此的快乐?如此的开心呢?

  5.联系第九自然段,生自由谈。

  6.师接着说:是啊,你的意思老师明白,繁茂的大榕树给了小鸟一个舒适美丽的家,你看,生活在大榕树怀抱里的小鸟,它们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没有敌人,没有威胁,没有争吵,只有快乐,只有自在,只有欢乐,只有幸福。就好像生活在天堂一般。小鸟因树而可爱,树因小鸟而充满生机,你感受到了吗?(齐读第十三自然段)是啁,树离不开鸟,鸟离不开树,所以,画眉时常引歌高唱,站在树枝上唱起了婉转动听的歌呢!看图——点击画眉图,你想想画眉会唱些什么歌呢?

  7.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抄写句子,积累语言

  把描写优美的语段抄写在作业本上,并背诵。

  六、拓展练习,读写结合

  “鸟的天堂”现已成为一处浏览胜地,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到的资料,写一篇导游词。

  七、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春晓》教学设计篇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5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背诵并默写课文,学会学习一般古诗。

  2.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引导生看图,读诗、品句进行总结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诗意,懂得爱惜春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爱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学生结合实际自由说)。

  引出课题:春晓。

  解题:解释“晓”的意思。

  2.整体感知: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注意读准下列字音:“觉”是多音字,在诗中读jué,啼是二声。(学生自读初步感知)

  (2)指名说说诗中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边读边思考)。

  3.细读课文

  结合插图与实际理解前二句诗。

  (1)这两句诗大致写什么意思(看图自悟,讨论)。

  (2)你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提示学生根据所查字义来分析)充分想象。

  (3)结合讨论,具体理解字词。

  (4)边读边看文中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仿照上面两句的学习方法,读讲后两句。

  4.再读课文,准确把握。

  指导朗读:启发谈话:多美的春光啊!我们应带着什么感情朗读这首诗呢?

  (1)确定读诗情感(赞美、喜爱);

  (2)自己试读;

  (3)和同学交流;

  (4)指名读,读读评评,并配乐朗读。

  5.拓展延伸:古诗中,描写春天景色还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古诗?说一说大家自学一下,如《咏柳》(学生自学,师点拨)

  五、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篇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寓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小鸟和青蛙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读写。

  难点:初步理解寓意,懂得人要开阔眼界,不能目光短浅。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诵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导入

  根据之前所学过的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引入今天要讲解的课文主人公——青蛙。学生交流之前对青蛙的认识。教师点评总结,从而引出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初读美文,整体感知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重点讲解”“际”的读法,“观”和“沿”的写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理解“无边无际”“大话”的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发言对青蛙和小鸟的看法,教师相继指导点拨。

  2.精读美文,品悟表达

  (1)学生再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找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体会青蛙和小鸟的的不同语气,学生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点拨。

  (2)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你想学习文中的青蛙还是小鸟,学习了本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巩固总结

  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假如文中青蛙跳出井底会对小鸟说什么。

  2.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教师适当总结补充。

  (四)作业布置

  课下搜集其他的寓言故事,下节课分享给同学。

  五、板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用第一人称,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xx广场的升旗仪式。课文中的“我”是一个山村的孩子。茫茫的大山隔阻了“我”的视线,却隔不断“我”对山外世界的向往。诗歌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字字句句浸透着作者的情、流动着作者的情。

  学情分析

  学生对首都北京有一种天然的向往之情,教学中要点燃这种激情,引导学生想象首都北京,在朗诵中感受北京。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北京,在适当的时机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北京的风光,向学生讲一讲北京的风光,为情感的激发创造条件。

  教学理念

  1、从“封闭”走向“开放”。语文课程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预设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会写“广、升”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北京的风景图,课件,升旗仪式录像片等。

  预设教学过程

  一、复习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齐读课题《我多想去看看》。

  1、复习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还记得这些朋友的名字吗?自由叫叫他们的名字。

  出示三个笑脸,猜猜每个笑脸后面藏着哪个字。要求讲清是第几排第几个什么字。

  2、复习词语:多想、告诉、小路、不能、北京城、xx、广场、升旗

  指名读、带读──齐读。

  二、学习一、二两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2、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xx,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女孩子一起读一读。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根据学生回答:

  ⑴理解“遥远”

  谁知道这个词的意思?

  是呀,北京城离大山很远很远,从大山那边坐火车要很长时间才能到达北京,北京城实在太遥远了。

  出示词语:(遥远)我们一起把这个词读一读。

  ⑵山里的孩子即使沿着弯弯的小路走出了大山,坐火车去北京还要很长时间。

  出示句子: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

  指名读──齐读。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⑶理解“壮观”

  出示词语,读词语。

  北京虽然非常遥远,但它作为我国的首都,是全国各族人民都很向往的地方,特别是xx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我们一起去参加这个升旗仪式吧!

  播放录象:升旗仪式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是呀!看到这么壮观的升旗仪式,听到嘹亮的国歌声,你还想到了什么?xx广场上的升旗仪式和我们学校的升旗仪式比有什么不一样?

  F、每天早晨,当xx广场上五星红旗与太阳一同升起的时候,工人、农民、学生都注视着红旗,向我们的国旗致敬,广场上人是那么多,解放军是那么威武,这场面是多么壮观呀!你能用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吗?

  出示句子: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xx,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

  先自己读一读。

  指名读。

  男女生比赛读。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三、学习第三句

  过渡: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来了,我们小朋友和这位山里的孩子一样是多么渴望能亲眼看看xx广场上那壮观的升旗仪式啊!

  1、指名多生说,你想去看看吗?

  2、我们小朋友都想去看看吗?让我们一起将自己的愿望说出来吧。出示课题齐读:我多想去看看。

  3、如果我们小朋友真到了北京,除了去看xx广场上的升旗仪式,你还想去看什么?

  4、北京值得去看的地方确实很多,老师收集了一些北京的图片,我们来欣赏一下。

  课件逐一出示图片,配以教师的讲解:

  xx、xx广场、万里长城、故宫、天坛、香山公园、北海公园、中央电视台

  5、看到这儿,你是不是更想到北京去看看了?

  能用朗读将自己的心愿表达出来吗?

  出示句子: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⑴先和同桌相互读读这句话,比一比谁更能把心里的渴望读出来。

  ⑵指名读

  ⑶想读的站起来读

  ⑷我们一起将自己的愿望说出来吧。齐读。

  四、配乐诵读全文

  多么强烈的渴望啊!让我们拿起书,把全文深情地读一读。

  五、总结

  过渡:我们用声情并茂的朗读表达出了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与向往,又欣赏了许多美丽的图片此时你想对北京说些什么?

  1、出示句式:北京,我想对你说。

  自由说──指名说。

  2、是呀,北京你真美啊。我们爱北京。

  出示句子: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我们爱北京。

  我们爱五星红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风景如画,每年都吸引着数千万国内外的游客。2008年,北京将举办夏季奥运会,到时北京将再次成为全世界的焦点,让我们共同期盼,共同等待。让我们再一次道出我们的心声:

  出示课题,读题:

  ⑴让我们男孩子从心底里大声说一声──我多想去看看⑵女孩子甜甜地对北京说一声──我多想去看看

  ⑶我们一起怀着对北京的无限热爱,无限向往,一齐说。

  六、写字

  指导书写“广、升”。

  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我以“情”贯穿全文,以“情”为导线,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感受到小男孩迫切想去北京的心情。具体做法是:

  一、通过多媒体的展现,激发学生的情感

  山村的孩子对xx的升旗仪式也许是陌生的(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因此

  我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xx广场升旗的雄伟壮观场面,让孩子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的热爱国旗的感情。如:当我播放录象“升国旗”时,学生们便情不自禁地起立,唱起了国歌。那种气氛,俨然自己也在其中。后来,当我问他们看完后有什么想法,有的孩子说,我真的很想去看看北京,有的说我长大也要当升旗手等等。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领悟文中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每个孩子的生活经历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每个孩子的语言表达,情感体验多有不同。品读时,我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然后指导学生讨论、理解,再指导朗读,最后再以多种形式的读,如:齐读,赛读,同桌读,配乐读等来领悟其中的感情。

  三、通过课题的循环呼应,释放学生的情感

  如果说这节课只停留在让学生读读课文,谈谈感受的话,学生的情感就难于释放出来,因而,课堂中我让学生通过课一开始读课题,课中读课题,课结束再读课题,一次又一次使学生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语文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偏旁白(白字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优美的语言,展开想像。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能按笔顺规则书写4个生字。

  教学方法

  观察法、导读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日字。小朋友,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板书课题。谁会读?你们喜欢它吗?为什么?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画出生字,把难读的多读几遍,向同桌提个醒。

  3、同桌考读。

  4、教师用卡片采用不同形式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你能为平鸡美找几个好朋友吗?

  汉字是在课文里带了一串它的好朋友和大家见面,你能读好它们吗?

  出示:太阳是从水里跳出来的;

  太阳是从草里冒出来的;

  太阳是被雄鸡叫出来的;

  太阳是被鸟声闹出来的。

  5、出示方格里的生字。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哪个字?

  相机出示课后第二题让学生比较。同时老师示范写鸟、的。学生书空。

  三、指导朗读,感悟课文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读、和好朋友一块儿读、和同桌比赛读

  2、这课出现了一个新的标点符号,找出来。认识;。现在数一数,这课共有几句话?

  3、请大家出主意,我们可以怎样来读好这篇课文?

  4、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太阳可以从哪些地方升起来?(感受太阳升起带来的快乐。)

  指导读好课文1~4分句。小朋友读了这几句话,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跳、冒、闹。

  5、太阳还能从哪些地方升起来?学着儿歌的样子讲一讲。

  6、出示最后一句,学生练读。(学到这儿,你想对太阳说点什么?)

  7、看谁最先能把儿歌背下来。

  四、老师指导,学写生字

  1、出示四个要求写的生字认读。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它们在四线格的位置,你觉得写这四个字应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写,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

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感受洪水的肆虐与可怕,体会灾难面前的村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通过比较了解“桥”一课小小说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读 《泪光中的感动》

  齐读—师生读---男女生合作读—互换角色读—挑战背诵

  二、导课,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桥》这篇小小说。齐读课题

  三、研读细节,感受洪水的凶猛。

  1、接下来请欣赏一个视频。

  师:凶猛的洪水,能摧毁村庄,吞没农田和人们的生命,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就发生在《桥》这篇课文,请大家回想一下文中是怎样描写洪水来临时的景象。

  出示课件

  句子一: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句子二: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句子三: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句子四: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句子五:水渐渐地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2、出示课件对比读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老舍《骆驼祥子》

  3、《桥》的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写法——单词成句,单句成段?让我们串起来读读看,边读边感受。(急迫、紧张)你看,一比较,我们就可以知道,即使同样写下雨,可以写的具体,也可以写得简洁;可以用长句,也可以用短句。

  4、出示课件(这就是本文写作特点之一:

  1、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2、运用简短的`句、段渲染紧张的气氛。)

  2、运用简短的句、段渲染紧张的气氛。

  四、品读人物

  1、师: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村民们慌不择途寻找逃生之路,是谁给了他们一线生机?男生:老支书是谁指引他们从死亡谷迈向生命桥呢?女生老支书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呢?请同学们看自学提示

  2、出示自学提示,请用“——”划出描写老汉的句子,用曲线划出描写乡民们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生汇报、评价老汉根据汇报指名读句子)

  3、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4、分享汇报。

  5、师:这位老汉,这位老支书,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名他的姓,他留在我们记忆里的只是他清瘦的脸庞,还有他在这场洪水当中的语言、动作,那就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

  6、出示课件: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他是一位镇定自若的好党员,读——生读“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7、出示课件:师生承接读:

  师:在那样的情况下老汉镇定自若地说:

  生:“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师:在那样的情况下老汉斩钉截铁地说:

  生:“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师:在那样的情况下老汉不容商量地喊:

  生:“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师:在那样的情况下老汉沙哑地喊话:

  生:“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8、出示课件:情景对读

  9、出示课件:重点词强调读

  10、出示课件:男女生读

  11、出示课件:升华读

  师:普天下哪个父亲不疼爱自己的儿女?请你用朗读把小伙子推上桥读请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桥,读——请竭尽全力把小伙子推上桥,读----

  12、师:一切都晚了,儿子被洪水无情地冲走了,如果时间就此定格,老汉会对儿子喊什么?

  13、出示课件:观看照片

  14、师:(音乐响起)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出示课件:

  总结写作特点二

  巧设悬念,结尾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是小小说的又一特点。

  五、读写联动

  小练笔:

  1、如果你就是这位失去了丈夫和儿子的老太太,你会对逝去的亲人说些什么呢?

  提示:“老伴啊,我来看你来了,同时捎来了乡亲们对你说的话__________,你听到了吗?”

  “儿子啊,虽然你走了,但是_________________ ”

  2、20xx年中央电视台要举办“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评选,请为老支书写一份申报材料。

  六、拓展小诗

  《天亮了》

语文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1.经过朗读,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感知课文大意,梳理文章结构。

  2.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所感所悟,把握文章主旨。

  3.揣摩意味深长的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

  4.体会紫藤萝花的独特意蕴。

  二、教学重点:

  1.揣摩意味深长的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

  2.理解文中紫藤萝花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紫藤萝花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由写作背景导入:宗璞一家在危难中深受迫害,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最钟爱的小弟癌症晚期,作者十分悲痛,文中提到的“生死迷,手足情”指的就是这件事情。应对着紫藤萝花,作者会有些什么感悟?而我们从中又会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2、说说作者宗璞。(生小组派代表汇报)

  女,1928年出生,常用笔名宗璞,另有笔名丰非、任小哲等。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长篇《野葫芦引》等。

  二、课文朗读,整体感知:

  1、读准下列字音:

  迸溅(bèngjiàn)伶仃(língdīng)盘虬(qiú)卧龙

  仙露琼(qióng)浆酒酿(niàng)

  2,理清写作思路。

  我们先把课文的结构梳理一下,请大家用10分钟时间,再把课文读一遍,要求——(1)用_____线勾画表示“我”观赏紫藤萝瀑布的行踪的语词;

  (2)用~~线勾画“我”每一步行踪的所做或所想的语句;

  (3)用几个短语简要而准确地概括勾画出来的主要资料。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读书,圈画有关语句,并概括资料.)

  师:同学们刚才按教师的要求在书上进行了认真地勾画,同时也对勾画出来的资料进行了简要的概括。下头,把教师的概括,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作者的行踪。大家在读书的时候必须注意到了,文中作者的行踪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看到紫藤萝瀑布就停住了脚步,然后是伫立花前抚摸花儿;最终是加快脚步离开了紫藤萝瀑布。行文思路相当清晰并且开头停住脚步,结尾加快脚步,首尾呼应。

  学生:停住脚步伫立花前加快脚步

  师: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又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呢?相信同学们刚才已经找到了有关语句并进行了概括。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停住脚步驻步赏花伫立花前伫立忆花加快脚步快步思花

  用三个词准确而简洁地来概括作者的写作思路:作者停住脚步来“赏花”,伫立凝望在“忆花”,加快脚步为“悟花”。

  赏花————忆花————悟花

  3、捕捉情感变化。

  这一路走来,作者的感情产生了很多波折。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用三角标注表示感情的词句。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批注、发言、评价。)

  同学们,让我们一齐来看看答案:作者刚看到紫藤萝时先是一阵“惊喜”,之后看到每一朵、每一穗花时产生了“振奋”与“激动”之情;在驻布凝望,抚摸花朵之际,“疑惑、痛楚、遗憾”之感一并涌上心头;最终在再次抚摸花朵,经过一番沉思之后,她的内心又被“宁静、喜悦、振奋”所包裹。

  总结:感情变化:

  惊喜——振奋——激动——疑惑、痛楚、遗憾——宁静、喜悦、振奋。

  三、小结文章结构上的特点

  条理清晰,首尾呼应,情景交融。

  四、布置作业。

  文中描述紫藤萝的语句很生动,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圈出其中关键的字词,在句子旁边简要的做评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理清了写作思路,即赏花,忆花,悟花,此刻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赏一赏花吧。

  二、赏花之美,写景之妙。

  在作者眼前的一树紫藤萝是怎样样貌的?作者是如何来描述紫藤萝花的呢?请同学们在文中画出下列有关眼前紫藤萝花的五个方面的语句。{教师指导学生圈划,批注,赏析}

  1、整体形状;2、花朵形状;3花的颜色;4、花的香气;5、花的枝干

  1、整体形状的语句

  (1)“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来,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比喻:把整片垂下来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写出了这一树紫藤萝气势非凡,辉煌灿烂)

  2、花朵形状的语句

  (1)“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之后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比拟:那里同样是以动态写静态,把一朵一朵,一串一串的花拟化为人,甚至是一群小孩子在相互推挤,玩闹,生动地写出花的多,也就是它开得很茂盛。同时她也写出了花的可爱,像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孩子一样可爱,我认为这是一种童话般的美)。(2)“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比喻:形象、生动并且具体地写出了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形状)。

  (那里面作者不仅仅有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应用,也有整体描述和局部描述的分别,还有先写和后写的分别。作者描述紫藤萝花的形状的顺序依次是花瀑——花穗——花朵,先写整体,后写局部。)

  3、花的颜色的语句

  (1)“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比拟: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赋予了紫藤萝花的动态美。一派生机勃勃的样貌。)

  (2)“紫色的大条幅上像迸溅的水花。”(比喻:既写出了花的形状,也让人感受到了它的质感,是像水一样晶莹剔透的。同时,“迸溅”两字,也赋予了花动感,让人感觉到它是在跳动的,而不是静止的。)

  4、花的香气。

  描述花的香味:“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提问:作者为什么把花香说成“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引导:感到花的香用的是人的嗅觉,浅紫色是一种颜色,需要人的视觉,那里作者要写的是花香,是嗅觉,却用视觉的浅紫色来形容,这就使作者所描述的紫藤萝花更加具体可感,使读者对紫藤萝花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其语言更加的清晰灵动。这种手法称之为通感。

  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经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方式。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各种感觉相通。

  5、花的枝干的语句。

  “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夸张的修辞手法可见紫藤萝在茁壮蓬勃的生长。

  学生品评之后概括紫藤萝的生长特点。学生选择自我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有感情的读一读。

  三、忆花悟花,述花之语。

  1、比较花的此刻与过去,理解作者的感悟,把握文章主题。

  师:提问:眼前的紫藤萝盛开犹如一条瀑布,而十多年前是什么样的?请从课文中快速的搜索一下十多年前的紫藤萝。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改种了果树”十多年前的紫藤萝花稀落、伶仃、甚至被拆掉和眼前的繁茂蓬勃构成比较。

  师:十多年前花经历了衰败,那赏花的人呢,是不是一帆风顺呢?

  “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作者此时内心是十分悲痛的

  师:联系花和人的遭遇,作者感悟到了什么?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可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有了这样的感悟,你觉得作者会如何对待自我的不幸,作者的感悟对你又有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联系自我的实际谈一谈,主要让学生们懂得一时的挫折或失败,不足畏惧,人生应当豁达、乐观、奋发、进取。

  3、作者从花那里得到了启示和感悟,这也是花在对作者说话,请同学们猜一猜紫藤萝花的花语吧。

  四、教师总结:

  课文让我们明白,花的不幸正像小弟的不幸,但那可是只是生命长河中的一小点,只要坦然走过,又会“枯木逢春”。花的辉煌正像时代的提高,人们总是在提高中意气风发。同学们,但愿你们每个人都是一朵小小的紫藤萝花,酝酿自我的花舱、装满生命的酒酿,张满帆在闪光的花瀑上冲浪,在花河上远航!

  五、布置作业。

  搜集并积累吟咏花木的诗句。

语文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zcs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

  2、准确拼读zcs和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学会zicisi三个整体认读音节,会读它们的四声。

  (二)能力目标

  认识5个生字,正确读词,会读儿歌。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习汉语拼音兴趣,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教学重点:zcs的发音,zicisi的整体认读和认识汉字。

  三、教学难点:zcs的发音。

  四、教学媒体:教学挂图,四线格小黑板,拼音卡片,生字卡片,课件

  五、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声母,记不记得是哪些?(学生说),今天我们继续声母。

  二、学习声母zcs的认读

  (一)学习声母z

  1、看图,看一看图上有什么?(一个女孩在黑板上写字)那个字的形状,就像声母z

  2、板书z

  3、学习z的发音,读准音,认清形。

  (1)读准音:老师范读z,边读边讲发音方法,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发z时,舌尖向前平伸,抵住上齿背,憋住气,然后舌尖稍稍离开,形成狭缝,让气流从中挤出来,声带不颤动。

  (2)认清形,z长什么样?Z象数字2。

  (3)教儿歌,教儿歌,记忆

  z的音和形写字zzz,小2就像zzz

  4、学生朗读:

  学生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个别学生读。

  (二)学习声母c

  1、看图,看一看图上有干什么?(一只刺猬)刺猬组成了一个形状,就像声母c

  2、板书c

  3、学习c的发音,读准音,认清形。

  (1)读准音:老师范读c,边读边讲发音方法,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c的发音部位、方法跟z大体相同,只是吐出的气流较强。

  (2)认清形,c长什么样?一个左半圆。

  (3)教儿歌,记忆c的音和形。刺猬ccc,一个半圆ccc。

  4、学生朗读

  学生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个别学生读。

  (三)学习声母s

  1、看图,看一看图上有什么?(一只蚕在吐丝)吐出的丝的形状,就像声母s

  2、板书s

  3、学习s的发音,读准音,认清形。

  (1)读准音:老师范读s,发s时,舌尖向前平伸,靠近上齿背,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中挤出来,声带不颤动。

  (2)认清形,s长什么样?半个8字就是s

  (3)教儿歌,记忆s的音和形。蚕丝,半个8字就是s

  4、学生朗读:

  学生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个别学生读。

  5、指导看书读。

  指导看书: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在书上什么地方?看书,指着读。

  (四)声母zcs巩固朗读

  开火车游戏:第一个学生读ɡ,第二个读k依次读下去。

  三、zcs和单韵母组成的音节练习

  老师和学生一起说标调规则:有a不放过,没ɑ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别放过。

  1、老师出示示一些拼音卡片,演示可以拼成的音节。

  2、板书:zi---ɑ→zɑc---ɑ→cɑs---ɑ→sɑzezuzuocecucuosesusuozācásǎzàzūcúsǔcùzēcsěszuōcuósuǒzuò

  3、老师让学生试读:一边读,遇到三拼音节,先说一下方法: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

  4、学生朗读

  学生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个别学生读。

  5、指导看书读。

  指导看书: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在书上什么地方?看书,指着读

  6、摘果子游戏,老师把音节卡片挂在一棵树上,学生认识哪一个,就把哪一个摘下来。

  四、书写声母zcs

  (一)书写指导声母z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横左斜横。

  2、老师边写边讲:z占中间格,横左斜横,一笔写成。

  3、学生书写练习,边写边读。

  4、描写z

  5、指名上台试写,讲评。

  6、全体书写。

  (二)书写指导声母c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左半圆

  2、老师边写边讲:c占中间格,左半圆,一笔写成。

  3、学生书写练习,边写边读。

  4、描写c

  5、指名上台试写,讲评。

  6、全体书写。

  (三)书写指导声母s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s,它是从右上起笔,先向左半圆,再向右半圆,像阿拉伯数字8的半边,要写正,不能歪。

  2、老师边写边讲:s占中间格,从右上起笔,先向左半圆,再向右半圆,像阿拉伯数字8的半边,要写正,不能歪,一笔写成。

  3、学生书写练习,边写边读。

  4、描写s

  5、指名上台试写,讲评。

  6、全体书写。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通过看图,学习声母zcs认读。

  2、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书写声母zcs

  3、zcs和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找一找游戏:我在那里?

  规则

  1、老师叫学生闭上眼。

  2、老师把声母zcs图片贴在黑板上。

  3、老师说拼音。叫学生睁开眼去找。

  二、教学整体认读音节zicisizicisi的读音,只需把字母zcs的音读长些、响亮些就是zicisi的音。

  (一)学习整体认读音节zi

  1、读准音:z——zi,,声母z带韵母i,紧挨在一起,它是整体认读音节音节zi还读“z”比声母z的音读长一些,响亮一些就是整体认读zi的音了

  2、板书zi

  3、认清字形:z——zi,声母z,整体认读音节zi

  4、学生朗读

  学生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个别学生读。

  (二)学习整体认读音节ci

  1、读准音:c——ci,,声母c带韵母i,紧挨在一起,它是整体认读音节音节ci还读“c”,比声母c的音读长一些,响亮一些就是整体认读ci的音了

  2、板书ci

  3、认清字形:c——ci,声母c,整体认读音节ci

  4、学生朗读

  学生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个别学生读。

  (三)学习整体认读音节si

  1、读准音:s——si,声母s带韵母i,紧挨在一起,它是整体认读音节音节si还读“s”,比声母s的音读长一些,响亮一些就是整体认读si的音了

  2、板书si

  3、认清字形:s——si,声母s,整体认读音节si

  4、学生朗读

  学生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个别学生读。

  (四)比较巩固zicisi整体认读音节zicisi是直接用来给汉字注音的,要整体识记,不可以拼读,zcs是声母

  三、教学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四声

  (一)学习整体认读音节zi四声

  1、老师先让学生自由试读,结合手和动作。

  2、老师指导读,看老师的手势。

  3、朗读巩固zi的四声。标调i去掉点。

  (1)学生齐读。顺读,打乱次序读(2)男生读。顺读,打乱次序读(3)女生读。顺读,打乱次序读(4)分行读。顺读,打乱次序读(5)指导看书读。指导看书: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在书上什么地方?看书,指着读。

  (二)学习整体认读音节ci四声

  1、老师先让学生自由试读,结合手和动作。

  2、老师指导读。看老师的手势。

  3、朗读巩固ci的四声。

  (1)学生齐读。顺读,打乱次序读(2)男生读。顺读,打乱次序读(3)女生读。顺读,打乱次序读(4)分行读。顺读,打乱次序读(5)指导看书读。

  指导看书: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在书上什么地方?看书,指着读。

  (三)学习整体认读音节si四声

  1、老师先让学生自由试读,结合手和动作。

  2、老师指导读。看老师的手势。

  3、朗读巩固si的四声。

  (1)学生齐读。顺读,打乱次序读(2)男生读。顺读,打乱次序读(3)女生读。顺读,打乱次序读(4)分行读。顺读,打乱次序读(5)指导看书读。

  指导看书: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在书上什么地方?看书,指着读。

  (四)巩固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及四声

  找一找游戏:老师把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及四声卡片贴在黑板上,老师说拼音,学生找。

  四、书写指导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及四声

  (一)书写指导整体认读音节zi及四声

  1、老师边写边讲:zi占中上格,四声也占中上格,i要把点改成四声调。

  2、学生书写练习,边写边读。

  3、全体书写。

  (二)写指导整体认读音节ci及四声

  1、老师边写边讲:ci占中上格。四声也占中上格。

  2、学生书写练习,边写边读。

  3、全体书写。

  (三)写指导整体认读音节si及四声

  1、老师边写边讲:si占中上格。四声也占中上格。

  2、学生书写练习,边写边读。

  3、全体书写。

语文教学设计14

  教学思路:

  《画风》一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主要讲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这样的课文学生还是第一次遇到,所以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和做法,可在朗读感悟过程中采用贴头像的方法弄清每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风摸不着,看不到。孩子们平时又很少细心观察风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所以对于如何画风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读文中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

  2.重点抓住三个孩子的对话领会他们的创意。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风的声音的磁带。(四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根据当天的天气,聊风)

  1、猜谜语。

  师:孩子们我们来动脑筋猜个谜语好吗?

  出示谜语:(课件)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谜底:风并板书风)

  2、师:说说风——分享你的知识。

  你们知道哪些风或风的成语呢?(课件)

  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中写到了风?(《风》《村居》《草》)

  小结:

  多奇怪的风啊风摸不着看不到,没有颜色,没有味道,可刮在脸上却能感觉到、用耳朵能听到,听,播放风的声音,你能把它画下来吗?(补充课题)(板书:画风)

  【感悟风的声音,说出写风唱风的歌谣,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画风的积极性。】

  那风无形无色看不见,摸不着,能画出来吗?真的能吗?今天这节课周老师与大家一起学习的课文《画风》。(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围绕课题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很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促进主体的发展。)

  过渡:小朋友们真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认真读书,善于思考的孩子一定能够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答案。请大家打开书,翻到66页15课。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1)、同学们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快的同学读三遍。

  (2)、读准字音,用笔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课本拼音或同学、老师认识。

  (3)、标出自然段。

  2、检查生字。(过渡:同学们,读完了吗,现在老师想与你分享读书的收获。)

  (1)、课文中是谁把风画出来了?你圈出了吗?(请1、2个学生来回答。)(课件出示人名)

  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根据课文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巧妙识字,提高了识字质量】

  怎样认识他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呢?(交流)

  (2)、他们分别是谁?

  (课件,指出文中的每个人物)

  (课件出示)孩子们,向他们打个招呼吧?

  (3)接读课文。能读好的举手。

  (同学们,课文能读通顺了吗,能一起分享你读书的收获吗?读的正确流利要是读出感情更好了,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给同学们一个惊喜,现在请大家再读一遍,准备准备。)

  小结:读得还不错,成功总是属于敢于挑战的同学。通过倾听大家读我们明白了:这篇课文讲的是(宋涛、陈丹、赵小艺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风画出来的故事。课件)

  过渡:认识了这三位好朋友,你喜欢他们吗?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他们画风的句子。(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三、细读感悟。

  1、自由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

  读书要求:默读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找出他们动脑筋画风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

  2、分享读书的体会。学生展示句子,课件一一出示。

  师:有答案了吗?谁来告诉大家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随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⑴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她读书细心吗?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谁呢?能不能换成小朋友的名字,说得更清楚些?随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上面的句子。

  3、师:那赵小艺他们的画到底是怎样的呢?想不想看看他们的画呢?课件逐幅出示赵小艺三个人的画:你看到了些什么?这是谁画的画?能给它配上课文里的句子吗?

  师:配得好吗?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画和相应的文字)

  【本环节克服了乏味地串讲,对学生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自读中解决问题,随机出现图文并茂的课件,再加上老师适当鼓励性的提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理解、思维等能力得到了提高,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过渡:多聪明的孩子啊!他们知道风看不见、摸不着,不能直接画出来,但他们善于动脑筋,互相启发、互相提醒,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了风。这三个小朋友正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课件展示第九自然段,教师引读,识字显。)

  4、学生读这一自然段,拓展练句子。——师小结课文画风的内容(小诗)

  四、分角色朗读。

  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

  (1)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提示:宋涛应该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应该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他非常高兴。)

  (2)、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一遍,教师巡视指导。

  (3)、每组派代表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表演。

  【三幅头像有助于学生分清人物的态度、观点和做法;分角色朗读易于体会三个小朋友互相启发,互相协作和敢想敢做的精神。】

  五、有趣的作业。

  过渡: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小朋友,他们善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善于动脑,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个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来。

  【“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此环节以文本为凭借,挖掘学习资源,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设计15

  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比一比》《自选商场》《菜园里》《日月明》和一个语文园地。本单元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有美丽的农家小院、了解自选商场、认识蔬菜及名称、感受识字的乐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生活体验。

  总体构想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预习。整体感知单元主题,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

  模块二:分类识字。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发现识字方法,掌握识字规律,小组合作认识本单元的生字。

  模块三:朗读感悟。

  模块四:写字。正确书写本单元生字。要求:干净、整洁、美观、大方。

  第二部分:读整本书《猜猜我有多爱你》

  第三部分:语文实践活动──认识各种蔬菜

  第一部分 教科书教学

  学习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55个生字,会写个生字。

  2.通过观察、发现规律,自主认识本单元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4.正确书写生字。

  模块一:预习

  板块一:激趣导入: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身边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还可以去商场购物等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身边多彩的生活。

  板块二:整体感知,初步体验你

  让我们来读一读儿歌吧。

  1.边配乐朗读,边播放画面。师范读《识字二》。

  生自读一遍,指明读并随机正音,小组内轮读,全班齐读。

  2.学生欣赏老师配乐朗诵,边听边想,儿歌中写了什么?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说一说。

  3.借助拼音自读,小组合作纠正读音、指明读、随机指导读。

  板块三:制定学习计划

  1.小组阅读语文园地四,了解每一版块的内容,并总结汇报。

  (1)“我的发现”看一看这些生字有什么规律?

  (2)“日积月累”我会读,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3)“口语交际”续讲故事

  (4)展示台:布置学生生活中识字任务:从街道两旁的招牌上识字。

【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山雨》教学设计03-05

语文《识字》教学设计02-18

语文《爱莲说》教学设计02-24

语文《画风》教学设计01-17

《语文天地》的教学设计02-10

语文变脸教学设计02-11

《语文园地》的教学设计03-26

语文《尊严》教学设计03-06

语文《错过》教学设计03-10

语文欢庆教学设计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