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设计

时间:2023-01-29 19:03:5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设计

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设计1

  一、说教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章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中外国美术鉴赏部分的第四课内容。外国美术鉴赏部分整体主要围绕绘画、雕塑、建筑等建立知识架构。

  暗含着外国美术发展史的时间线脉。通过对前一章节宗教建筑中的难点学生已经认识了与宗教建筑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对欧洲中世纪宗教文化有一个相对较全面、深刻的印象,这为学习新课内容作了一个良好的知识铺垫。而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旨在打破封建神学束缚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意大利文学和美术领域的成就在于把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推向了高潮。今天所学的第四课:“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将向学生们着重介绍在15—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美术最具代表性的五位美术家以及他们的经典作品的分析。并通过相关链接,介绍同时期的其他一些重要美术家和经典作品,以期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文艺复兴美术的理解。同时这也为文艺复兴时期以后所出现的在欧洲美术中具有世界影响的主要艺术流派的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等的理解和鉴赏奠定基础。可以说文艺复兴美术在教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核心纽带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文艺复兴期间艺术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理解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经典美术作品的方法,体会经典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了解艺术作品所反映的宗教、历史、社会等背景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对五位艺术家的代表作品的观察、对比、讨论和探究归纳出文艺复兴时期经典美术作品的创作方法。这样,学生能够提高对绘画、雕塑作品的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学生在合作讨论,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大胆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评价,来体会艺术之美。

  从文艺复兴作品反映人文精神,来理解神人之间和谐,进而联系到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欣赏三杰的作品,要求对作品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并对三人的艺术风格进行比较研究。本课的难点,主要在于学生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特点、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当时的先进思想----人文主义,缺乏比较深入的了解。

  二、说教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原因在于首先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其次,文艺复兴无论在时空方面远离学生的生活,只有采用鲜活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情感。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和比较分析来启发学生掌握欣赏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体会美术的文化价值,提高审美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结合本课内容,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讨论这一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来实现三维目标。

  四、说过程

  接下来我就具体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结合预设目标和学生学习重点难点,我采用以下的教学设计: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观察比较归纳——形成认识3、研究讨论——提高认识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5、任务后延——自主探究五个层次的学法,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观看去年上映的《The DaVinci Code》(《达芬奇密码》)视频片段,这其中有对名画《最后的晚餐》奇特的分析,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了解画家及其他作品的愿望。通过视频内容明确本课课题:板书:文艺复兴美术。

  接着让学生回忆文艺复兴期间还有哪些著名艺术家和作品,这个问题可以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因为初中二年级美术教材中已经提及过文艺复兴时期的相关画家,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学生印象已然比较模糊,通过这一环节加深学生的印象。

  随后板书:文艺复兴三杰,呈现本课欣赏的重点内容。并利用PPT分别展示《最后的晚餐》、《创世纪》、《椅中圣母》,让学生讨论猜测分别由谁创作。学生的答案可预见的是正确的.选择率并不高,这时,我会留意回答正确的同学,但当场并不宣布正确答案。为随后的比较赏析做好教学准备

  这种设计是根据新课标的教学建议:美术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现实生活经验,巧妙创设情境,以旧带新,自然学习。

  (二)观察比较归纳——形成认识

  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把回答正确的学生安插至各组。我则抛出相关问题:

  1、三件作品分别带给你何种感觉?

  2、你们组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认为哪件作品最优秀?

  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之后并派代表尝试着说出理由。

  板书:《最后的晚餐》、《创世纪》、《椅中圣母》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美术鉴赏课的参与热情,充分激活课堂,使得教师上课和学生学习过程成为轻松自然、充分享受的过程!并能充分锻炼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可以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都能得到审美方法的锻炼和审美能力的共同提升。

  通过讨论,代表阐述,让各组间彼此碰撞、分享对作品的第一次丰富的显性认识,在这过程中一开始回答正确的学生起到了学习引领的作用。

  (三)研究讨论——提高认识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利用深层问题帮助学生就三件代表作品的分析使学生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促使学生在第一次认识和感知的基础上理性分析三件作品,这样做的理由有两点:高中生已经具备在合作学习中理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利用这一课堂控制手段使得学生不至于出现讨论假热闹的场面。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最后的晚餐》这一宗教故事绘画题材的相关问题:

  画中人物的姿态和心理反应是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构图?

  采用一种什么透视法?

  你能从中看出达芬奇的绘画艺术风格面貌大致是什么?

  学生讨论分析,给出答案。我进行归纳并在多媒体课件上显示:“人物姿态各自不同”、“心理反应当然也不同,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鄙、爱憎鲜明,犹大与众不同”、“体现多样统一构图原则方法”、“表现文艺复兴时期发明的平行透视法”。在出示平行透视法这一知识点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画面上直观的把平行透视法演示给学生看。这样设计的意图和依据是能根据教学重点的要求做到在直观中提炼理性的知识点,便于学生深入浅出的掌握知识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打出创世纪中《创造亚当》的局部放大图,抛出问题:

  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宣扬什么?

  画家把这一宗教题材画中的人物刻画的如此雄健有力是想表达什么?

  PPT打出《大卫》雕塑作品与《创造亚当》并置,提出问题:请结合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的赏析尝试说出米开朗基罗作品的艺术风格。这一系列的问题设计构思是先让学生回忆巩固上节课知识,鲜明对比于第二个问题,更有利于学生利用已学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更加容易彰显出文艺复兴的浓重的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色彩。为教学难点的解决铺平道路。

  最后,利用对比的方法打出中世纪圣母像和《椅中圣母》的对比图片,利用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循序渐进的得出拉斐尔作品的艺术风格。然后我把对这三位巨匠的总结还原到书本第94页上,让学生做好标记,利用课本文字再次加深对作者以及相关作品的理解。这样做的意图是让学生能及时巩固相关知识点,明确教学重点。同时在发挥好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础上让知识回归课本本位。

  在此期间,由于高一的学生就文艺复兴运动相关知识薄弱,我在指导和帮助学生归纳的过程中利用讲授法,适时介绍(通过PPT链接)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知识,解决学习难点。

  (四)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在我对比着欧洲中世纪讲解了什么是文艺复兴运动后,我展示另一段视频材料:都灵冬奥会开幕,开幕式整台演出,完美展现出意大利的人文历史。特别是天空中飞舞的众神,及从贝壳里走出的美神维纳斯;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出相符合的画面。波提切利最著名的《维纳斯的诞生》被搬到了现场。

  板书:《维纳斯的诞生》

  这个环节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让人文主义宣扬人是宇宙的主宰,是万物之本,赞美爱情,颂扬欢乐的核心理念又一次以视觉的感知呈现出来。相信这对学生深刻理解人文主义在作品中的传达和感染再也不是空乏无味的而是可以以此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也是本课中所要达成的情感目标。也是使美术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引导学生树立生活就是艺术的观念和意识,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将美延伸到课堂以外的任何领域中去。

  (五)任务后延——自主探究

  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想要学生做的是通过刚才的学习,自主的去探究文艺复兴时期另两位代表人物以及归纳他们作品的特点。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

  1、尼德兰画家扬·凡·埃克论知名度,扬·凡·埃克显然不如意大利的“三杰”,但谈及欧洲油画发展的历史,就不能不谈到扬·凡·埃克,这是为什么?

  2、扬·凡·埃克《阿尔诺非尼夫妇像》这幅具有创新精神的作品,你能说与前面欣赏“三杰”作品有什么不同?

  3、为何恩格斯会把丢勒看做是和达芬奇一样的杰出人物?

  同样采取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进行课堂设计。最后,我总结学生的观点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评价,让学生明白:艺术欣赏是很主观的活动,多作品的理解是结合自己的生活与教育水平的。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很明确: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并经过总结,认识提高,应该初步具有了独立探究的能力和掌握了一定的方法。结合课本完全可以在课堂剩余的时间和课后做进一步的探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真正进一步学会自主学习。提高美术素养,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实现情感目标的预设。

  五、作业布置

  课后提供专题网站,让学生浏览其他人对这一时期艺术作品的评价,下节课交流。

  六、简述板书设计

  这一点我已经在过程中提及,这里不再一一赘述。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尽可能说明白“教什么”和“怎么教”以及“为何教”。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设计2

  一、课程标准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艺复兴三杰” 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四、教学方法:

  图片法、史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对比分析法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六、课时要求: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赏析图片《雅典学院》。

  教师讲解: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封建时代。进入9世纪后,在封建主的支持下,基督教会势力膨胀。中世纪是宗教信仰的世纪,简要介绍基督教的精神统治。在基督教的精神统治下,欧洲几乎成了文化的沙漠。《雅典学院》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所创建的雅典学院为题,并以柏拉图及其弟子亚里士多德为中心,描写了古希腊以来50多个各方面的著名学者,位居画面中心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个以指头指着上天,另一个则伸出右手指着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他们不同的哲学观点。以他们为中心,两侧分别画出的一些著名学者,有一些还是当时的人物,他们各自的动态,都统一在为探求真理而自由争辩的崇高主题之中,以此歌颂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赞美人的创造力,同时反映了人们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在此基础上,提问:(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有哪些?(2)时人和先贤们共论一堂的情况说明了什么?(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4)当时人物为此开展了什么运动?由此画展开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文艺复兴

  1、背景:

  【教师】文艺复兴首先在哪个地方兴起呢?为什么?

  【学生】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教师】为什么资本主义萌芽会在意大利产生而不是其他地区?

  分析:意大利各城市国家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采取了一些重商政策。

  在政治上,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

  在经济上,手工业、商业和金融业非常发达,是意大利最大的银行业和手工业的中心。

  意大利地处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也是其商业繁荣的重要因素。这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环境。

  【教师】资本主义萌芽带来了什么变化呢?

  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这就与当时基督教宣扬的以“神”为中心、祈求来世幸福的意旨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因此,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首先在思想领域来一次大的解放运动。

  【教师】除了经济和政治因素外,意大利还有哪些有利条件呢?

  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件。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境内保留许多古罗马的建筑遗址和典籍。各城市与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有着长期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拜占廷帝国灭亡后,深通古希腊文化的学者和大量典籍流入意大利,研究和鉴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意大利蔚然成风。

  2、实质:

  【教师】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将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欧洲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但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其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师】文艺复兴为什么要借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来反封建呢?

  【学生】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而欧洲教会势力很强大,不能直接提出反封建。

  3、核心:人文主义

  【教师】如何理解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呢?什么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以此出发,人文主义重视现世生活,因而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

  4、成就:

  (1)“文学三杰”:薄伽丘、但丁和彼特拉克

  ①薄伽丘:(图片)

  代表作:《十日谈》

  思想主张: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②但丁:“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 (图片)

  代表作:《神曲》

  思想主张: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③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图片)

  代表作:《歌集》

  思想主张: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

  彼特拉克的父亲是佛罗伦萨的望族、律师。他自幼随父亲流亡法国,后攻读法学。父亲逝世后专心从事文学活动,并周游欧洲各国。他还当过神甫,有机会出入教会、宫廷,观察生活,追求知识,提出以“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美术三杰”: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

  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作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细致观察,自由发挥,表现了高超的技艺。(图片)

  5、意义:

  【教师】通过前面对文艺复兴的整体了解,这场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在学生问答的基础上,教师补充总结。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束缚;推动了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也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举例:天文学的“日心说”,物理学的伽利略、牛顿,生物学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等。)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如新航路的开辟受到人文精神的鼓舞。)

  【教师】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

  【学生】:不反对宗教,只是揭露天主教统治的腐败,反对天主教宣传的禁欲思想。

  【过渡】文艺复兴并没有把矛头直指当时的天主教会,而是对教会势力抱有一种和解的态度,而真正提出反天主教会统治的是16世纪兴起的宗教改革运动。

  二、宗教改革

  通过让学生观看图片和宗教体系的框架,让学生对宗教有个基本的了解,如世界三大宗教是什么?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关系?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在哪里?

  【教师】世界三大宗教指:佛教、基督教。而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支派。目前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是梵蒂冈城国,这个主权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坐落在意大利罗马城西北角的一个高岗上,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现在让我们回到16世纪的欧洲,一起关注下这场宗教改革运动。

  展示三段关于天主教在欧洲统治的材料,让学生通过材料和教材知识概括宗教改革兴起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再归纳总结。

  1、背景:

  ①天主教对欧洲的政治、精神控制和经济压榨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思想: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人们对天主教的统治产生质疑。

  ③德意志成为教皇压榨最严重的地区,矛盾激化。

  ④导火线: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总结: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的德意志,便成了宗教改革的发源地。

  2、序幕:

  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 ,揭示教皇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荒谬,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

  3、内容:

  通过展示《九十五条论纲》的资料,让学生归纳并理解马丁·路德的主张。

  ①信仰耶稣就可得救。(解释“因信称义”和“因行称义”的区别)

  ②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并依据希腊文原本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③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④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

  【教师】马丁·路德观点的核心是“信仰耶稣就可得救”,其观点为什么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与人文主义思想有什么关系?

  分析:路德新教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蕴含着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

  4、结果:形成了新教

  马丁·路德的教义在德国北部和中部迅速传播,形成了路德教派,受其影响,瑞士、法国、英国等国纷纷进行宗教改革,出现了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

  5、性质: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 治运动。

  6、意义:

  宗教改革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精神,如果说文艺复兴启迪了知识阶层的人文精神,那么宗教改革则直接激发了普通大众的人文思想,意义更加深远。其具体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②解放了思想,推动了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③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有利于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民族国家的形成。

  八、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文艺复兴,把人们从中世纪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确立起人文主义传统。宗教改革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的一统天下,建立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教。两场运动以不同的方式进一步弘扬了人文精神,反映了共同的时代精神——反封建。著名的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同学们今天在课堂上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大胆展示自我的表现,其实正体现了我们这节课的主题——人文主义。

  九、板书设计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背景(原因):经济、政治、文化和人才 背景

  实质(性质) 序幕

  核心:人文主义 内容:“因信称义”

  成就: 性质:

  意义: 意义:

  十、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很活跃,通过教师的引导一些问题很容易解决,故而教学任务能顺利完成。针对课标要求的教学重难点,从导入新课到教学过程的讲授,再到课堂小结,我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启发学生层层思考,环环相扣,通过图片展示和史料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论从史出的能力。整节课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教学目的。唯一不足的是时间如能宽裕些,对个别问题的探讨会更深入。

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背景和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掌握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学习探究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悟改革家敢为天下先的斗争精神,形成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欧洲发生宗教改革的必要性;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难点】

  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赎罪券图片。讲述这是中世纪时期西欧天主教教皇兜售的赎罪券,提问学生:教皇为什么要出售赎罪券?他的这一举动产生了什么影响?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背景

  1、教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前两段内容,提问:为什么会进行宗教改革?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中世纪的天主教会对人们进行严密的精神统治,占有大量的土地,对各国人民大肆搜刮。文艺复兴使天主教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质疑。天主教会与人们矛盾的日益加深,一方面反映了教会的日趋腐败,更重要的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进一步高涨,这是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天主教势力强大,根深蒂固,这就决定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借助宗教反对天主教神学的方式来进行。

  2、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会在德国发生宗教改革?

  学生思考后回答,师生共同总结。16世纪的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成为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被视为“教皇的奶牛”,因此,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的德意志,便成了宗教改革的发源地。1517年,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强调这一事件是宗教改革的导火索。

  教师简要介绍教会宣称的谎言激怒了神学教授马丁·路德,他在当地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二)内容

  1、教师展示《九十五条论纲》的资料,并让同学们结合教材,说说马丁·路德提出了哪些主张?

  学生根据材料和课本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他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主张每个基督 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坚持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

  马丁·路德的教义在德国北部和中部迅速传播,形成了路德教派,受其影响,瑞士、法国、英国等国纷纷进行宗教改革,形成了新教。

  2、教师提问:新教除了路德派以外,还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教师补充新教反映的是新兴资产阶级或民族国家的利益。

  (三)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宗教改革的性质是什么?宗教改革的传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小组讨论,发表意见,教师总结: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 治运动。首先,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另外,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请学生担任小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复习本节课所学。

  2、作业:请同学们课下分析总结宗教改革同文艺复兴时期思想的关系。

  四、板书设计

  略。

  19、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一等奖的背景和反思

  在接到李老师上课通知的那会儿,我就在思考选择上哪一课的问题。仅仅几分钟的时间,我们决定了该课题。一是考虑到学生的'进度,二是对我本身对文艺复兴有点兴趣,以前上该课内容的时候,有些想法,想通过一种比较有新意的方式和角度诠释文艺复兴。下面,我简单介绍该课设计的思路和形成过程。

  确定教学重难点。通过课标,很显然文艺复兴的解读是重点也是难点。也只有通过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直接解读,才会更加理解或深刻的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最初的想法是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做几组欣赏对比,那会更加直观。无奈中世纪的作品并不多见,再由于时间的久远和中文翻译的原因,大多略显晦涩,并不利于学生解读。所以在后来的教学设计中,我只安排了一组美术作品的比较。其余全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诚如大家所知,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是相当丰富的,所以我大量的工作就是在寻找和筛选我需要的具有典型性的、通俗性的文艺作品。比如:《草地上的圣母圣子》就是在我看阅了几十幅圣母和圣子后,最后留下来使用的。因为它蕴涵的人文精神特别具有代表性。

  体现历史学科的特色。从历史必修三的角度看,解读文艺复兴的人文内涵似乎就够了。但是这毕竟是历史课,非语文课。如何突出学科特色呢?我想,“解读文艺复兴背后的历史和文艺复兴与人类文明的进程”,那是历史的范畴和历史课的价值体现。

  突出大历史观。对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分析,要站在人类文明史的高度进行诠释。我想,“文艺复兴发现了人和世界”,“揭开了人类文明的新篇章”等等应该是该理念的体现。

  自然生成历史与现实的切换。历史总是能给人启迪的,但是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应该比较自然,不能太牵强;应该注重高远意义,甚至是发人深省的,而不是随随便便、平平淡淡。这种高度和深度需要教师去把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优势和学识水平。

  注重教学设计的整体性。该课在运用了大量的文艺作品的时候,处理不慎就会“散”。所以我整体上设计了5个片段:“找寻曾经的辉煌”、“千年沉沦与初步唤醒”、“谁在呼唤——解读文艺复兴背后的历史”、“文艺复兴与人类文明”、“文艺复兴与我们”等。另外,采用了演绎归纳法的教学方法,在每一个片段解析后,对文艺复兴的概念作阶段性的解读。以回应主题。

  突出历史课堂的文学色彩。我们越来越发现,真正能打动人的教学设计,应该是有文化色彩和人文色彩的。历史课不应该是严肃、枯燥、干瘪的代名词,而是生动的、深刻的、鲜活的。历史的诠释有很多种,我们究竟该取哪一种?恐怕是我和我们历史教师可以思考的问题。

  课后的反思:这堂课的第一次公开亮相,就是在文昌中学。学生素质很不错,整堂课学生一直被深深的吸引,思维也处于活动状态。但是,总的来说,这堂课的难度还是比较大。教师在备课和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都有一定的难度。

  感谢给予了我鼓励的领导和教师,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三单元 “近代社会的曙光”第9课内容,本课主要介绍的是文艺复兴运动,随着西欧城市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推动,手工工场在西欧开始出现,同时在农业领域出现了租地农庄,这具有资本主义的萌芽,之后在思想领域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兴起,同时还介绍了其代表人物及其各自的代表作品,以此来呈现人文主义这一核心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文艺复兴的时间和性质、人文主义精神、文学与美术三杰及其代表作。

  ( 2)理解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原因及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及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用材料分析、问题探究、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反思的能力。

  2、以文艺巨匠的思想及其作品为依托,培养学生对文艺作品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体会人文主义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文艺复兴运动的了解,知道思想解放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的作品内容的分析,理解其中蕴涵的人文主义思想,认识文艺复兴是欧洲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通过对优秀作品的了解,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文艺复兴运动实质、重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教学难点】

  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先决条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意大利风景》视频。

  师:意大利的风景美丽吗?

  学生答:美丽极了。

  师:意大利不仅有美丽的风景,历史上还产生了灿烂的文化,现在欧洲发达国家盛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就是在意大利产生并发展而成的。今天,就让我们回到14、15世纪的意大利,去领略那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吧。

  新课讲授:

  师:本单元标题为“近代社会的曙光”,由本单元开始我们就进入到了世界近代史的学习,而所谓的世界近代史,就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历史。它开始于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于一战爆发前。

  (一)文艺复兴运动

  学生阅读课文44——45页“思想解放运动”一目,概括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背景、时间及最先兴起的国家。

  学生回答:背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新兴资产阶级开始形成。欧洲各国农业生产发生重大变化,农场成为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中古时期,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主宰了欧洲人的生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性,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引起广泛的不满。

  时间: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

  国家:意大利。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在阅读中圈划重点知识;学生之间交流并展示自学结果,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思考:为什么文艺复兴运动最先在意大利兴起?

  学生回答: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

  教师: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而发起的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那么,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人文主义。

  教师: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多媒体出示“人文主义与封建神学的不同思想”表格,教师:请大家小组讨论并完成表格内容。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进行补充。

  拓展: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不过,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只反对教会的精神统治,并不反对信仰基督教。

  师生探讨:新兴资产阶级为什么要借助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神学?

  教师归纳:当时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排挤其他思想和学说传播。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力与神学正面冲突。

  多媒体出示关于文艺复兴是复古还是创新的两则材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辩论,辩论完成后汇报结果。教师进行补充。

  思考: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是什么?

  教师进行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打破了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大发展,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出示问题: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回答: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二) 但丁与神曲

  猜猜他是谁:1、他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2、他的代表作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3、他被誉为文艺复兴的先驱,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学生回答:先驱:但丁。代表作:长诗《神曲》。

  教师:《神曲》由《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分组成。《神曲》描写了人类战胜邪恶、到达人生真善美境界和实现理想社会的故事,抨击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的各种罪恶,谴责了统治阶级的腐败和贪婪,赞美了现世生活,歌颂了自由的理性和求知的精神,具有人文主义色彩。恩格斯评价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那么,《神曲》有何重要意义?

  学生回答:《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三)艺术大师达·芬奇

  教师:出示达芬奇的发明,并让学生猜是谁的作品。

  学生:达·芬奇

  教师:达·芬奇是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大师,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除了艺术外,在数学、物理、生物、解剖、地理、工程和军事等多个学科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达·芬奇的绘画作品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达·芬奇在绘画领域的`代表作有哪些?

  学生回答:代表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等。

  课件出示《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学生欣赏,体会人文主义思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丰富对人文主义的认识。

  (四)文学巨匠莎士比亚

  教师: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主题的创意灵感将来自于他,现场朗诵了他的戏剧《暴风雨》当中的台词。他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被誉为西方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他是谁?

  学生回答:莎士比亚。

  学生阅读课本47页小字内容,了解《哈姆雷特》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对《哈姆雷特》内容的了解,知道莎士比亚作品体现的是人文主义者要求冲破封建势力束缚的强烈愿望。

  教师: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他的剧作分为喜剧、悲剧和历史剧三大类。那么,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哪些?

  学生回答:《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和《麦克白》被称为“四大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也是他的名剧。

  多媒体出示表格:文艺复兴时期名人及其代表作。

  学生看书并讨论后完成。

  课堂小结:

  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人性的解放,打破了中世纪以来封建文化和教会统治对人性的禁锢。文艺复兴运动不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恢复,而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它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条件下发生的,以人文主义精神为武器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创立了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文化模式,为以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它是近代以后欧洲社会加速发展的重要根源。

  板书设计:

  《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设计 《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设计文 背景

  艺 文艺复兴 时间

  复 最早出现国家

  《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设计兴 但丁:《神曲》

  运 代表人物 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动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简谐运动》教学设计12-21

图形的运动旋转教学设计01-15

物理《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02-14

教学设计《运动与摩擦力》04-30

《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教学设计12-25

分子热运动的教学设计02-11

圆周运动优秀教学设计02-12

文艺复兴美术三杰简介02-17

文艺复兴的高考作文素材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