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31 08:22:2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教学设计

小学教学设计1

  题目:学写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人物的内心活动”,认识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三种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把人物内心活动写具体、写真实。

  3、指导学生运用所学三种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要求用词准确。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细致观察、想象,运用三种方法:内心独白法,抓住人物内心的真实感受;动作暗示法,抓住人物活动时的动作;景物衬托法,周围环境。用词准确,真实具体的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

  1、在学习内心独白法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内心独白就是人物在内心对自己或对他人要说的话。

  2、指导学生恰当的处理好内心独白法,动作暗示法,景物衬托法三者的关系。

  教具准备:

  1、一个包装精美的礼品盒。

  2、课件。

  3、对创设情景时表演的学生作以适当的指导。

  教学过程:

  一、认识什么是人物的内心活动

  1、板书:学写人物的内心活动

  2、提问:什么是“人物的内心活动”?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讨论回答。

  3、教师归纳:人物的内心活动就是隐藏在人物内心的想法、情绪、感受。学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就是要学会怎样把人物内心的想法、情绪、感受明明白白的表达出来。这样就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准确的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种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好吗?

  二、学习内心独白法

  1、创设情境、展开想象。

  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遇到一些事物,会产生这样、哪样的想法、情绪、感受。这其实就是你的内心活动。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样东西,请同学们注意。

  出示礼品盒问:“你们都想到些什么?”

  要求学生及时回答后,教师归纳:同学们刚才把自己心里想到的说了出来,怎么想的就怎么说的,这其实就是你的内心独白。

  2、出示课件,认识内心独白法。

  课件:怎么办呢?把这张票给了他们吧,《大闹天宫》我盼了好多天了。不给吧,我说过给他们的呀,我急得在门口打起转转来。左思右想,我终于想出了个主意,下回学校再组织看电影,不

  管多好的片子,我都把票给他们。再说,我答应给他们两张票,这一张票,叫姐弟俩谁去好呢?干脆这一回我不告诉他们,等下回拿到两张电影票,我再对他们讲吧。

  通过读这段文字,引导学生明白这段描述也是作者的内心独白,写出了作者由矛盾到拿定主意的内心活动,是作者在内心说话给自己听的。并通过老师在“我急得在门口打起转转来”后面加一句“小弟弟呀,小弟弟,你可真把我难为坏了。”让学生明白内心独白法也可以是在内心说话给他人听。

  归纳方法:把人物在内心自己对自己,或自己对他人要说的话写出来,我们给这种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起个名字就叫做内心独白法。(板书:内心独白法)

  3、在设情景,及时练笔。

  师述:请同学们再回到这个礼品盒上来,这个礼品盒出现在9月10日教师节那天,老师的办公桌上。当时,我曾经再三强调教师节不许学生给老师送礼物。因此,当看到这个礼品盒后,我很生气但当打开之后,老师的脸上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同学们,当你看到这种情景,你又产生了哪些内心后动?请你用内心独白法写下来。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师生评析,重点点拨。

  三、学习动作暗示法

  1、出示课件,认识动作暗示法。

  课件:我低着头进了门,溜着墙根往里走,眼睛往他们屋里瞟了一眼。偏偏被小弟弟瞅见了,他跑出来问:“有电影票吗?”我慌慌张张地摇了摇头。

  引导学生读后讨论:这段文字是什么描写?学生的回答不外乎这段文字是动作描写,或人物内心活动描写。教师归纳:这段文字通过人物动作的描写暗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这种描述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就叫做动作暗示法。(板书:动作暗示法)

  2、创设情景,及时练笔。

  师述:我想,大家一定还记得我们刚刚进行过的单元测试。改过卷子后,我告诉大家这次考试个别同学成绩不太理想,但没有公布分数就把卷子发了下去。这时,我发现有几位同学的反应很有意思。现在,我就请其中的一位同学把他当时的反应再现到大家面前。请大家认真观察。

  学生上台表演老师发卷子时,自己的一系列反应。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表演学生当时的内心活动,并要求学生接着“老师把卷子一下子扔到他桌上,只见他?”这句话,运用动作暗示法写出这位同学的内心活动。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师生评析,重点点拨。

  四、学习景物衬托法

  1、板书:景物衬托法。

  2、师述:提起景物衬托法,老师就不禁想起唐代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同学们,这首诗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内心活动呢?是怎样写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通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钟声”这些景物衬托出了作者孤寂、忧郁的内心活动。教师归纳:这种通过景物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就叫做景物衬托法。

  3、唤起共鸣,加深印象。

  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运用景物衬托法写人物内心活动的片段,和电影、电视中为衬托人物内心活动而采用的拍摄周围环境的手法加深印象。

  4、指导学生运用景物衬托法进行口头练习,师生评析。

  五、学生运用所学的三种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六、展示修改后的习作,师生评析

  重点使学生理解三种方法的关系是相互独立但并不是孤立的,可以在文章中穿插运用,相互协调,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感,恰当的表达中心思想。

  学生习作:

  咦!真奇怪,这个包装精美的礼品盒是谁送的呢?它竟有这么大的魔力,使郭老师的脸色一会儿“阴云密布”,一会儿有“多

  云转晴”,里面究竟装的是什么东西呢?让我猜猜,难道会是钱吗?不会的,郭老师可不是那样的人。嗯,是一份温馨的祝福?是一张记录着往日那些快乐时光的照片?是一本以往调皮学生书写工整的作业本或一份保证书?是哪位细心的同学发现这几天老师的嗓子沙哑而送的一盒润喉片?还是????真想马上就知道。郭老师,您就别难为我们了,还是赶快揭开谜底吧。(河南宏力学校高家慧)

  老师把卷子一下扔到他桌上,只见他身子向后一蜷,猛的打了个哆嗦,用眼角的余光偷偷瞟了几眼站在他身旁的老师,又看了看扔在桌子上的单元测试卷。待了好大一会儿,他才伸手把卷子挪到自己面前,捏着试卷刚想打开,又猛的合上了,回过头左看看,右看看,确认没有人注意他之后,闭上眼睛,双手合十,嘴里默默念叨着些什么,大概祈求上天保佑他考一个好分数吧。可能还嫌不够,他又在胸前画了个十字架,这下中国的、外国的神都求了,加了个双保险,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壮了壮胆子,慢慢伸出右手,捏着试卷,猛的掀开卷子,瞪大眼睛一看,才长长的嘘了一口气,脸上落出了笑意,看来是个不错的分数。

小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舞蹈中运动形象的观察、记忆和表现能力;

  2、初步了解舞蹈及舞蹈动作的形成,并大胆表现;

  3、让学生体验、感受舞蹈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了解舞蹈动作的形成是靠身体各部位和谐优美的运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

  大胆表现出各种优美生动的舞蹈动作。

  教学具准备:

  油画棒、彩色砂纸等。

  教学过程:

  一、音乐欣赏,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音乐《春之声圆舞曲》,学生欣赏后谈自己的感想。

  2、揭示课题:《快乐的舞蹈》。

  二、初步感知,认识舞蹈。

  1、师生互动,简单介绍舞蹈的由来。

  2、教师播放课件,让学生认识有代表性的中外舞蹈。

  3、介绍两位擅长表现舞蹈人物的画家:法国的德加和中国的赵士英,让学生初步感知绘画中舞蹈的美。

  三、游戏引领,尝试表现。

  1、教师趣味示范,用骨架图3秒钟画出站立的'人物。

  2、学生模仿表演教师出示的各种舞蹈动作图片,体验、感知舞蹈动作的形成。

  3、通过课件展示各种舞蹈形象,用游戏“定身法”将优美的舞蹈动作“定住”,让学生尝试用骨架图画出几个舞蹈中的人物。

  四、深化认识,自主表现。

  1、如何在骨架图上画出完整的人物形象?

  A、课件展示各种舞蹈中的头饰、服饰、道具等,启发学生思维;

  B、教师示范演示,将一个骨架人物添画成完整的舞蹈人物。

  2、作业要求:

  A、选择练习作业中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骨架图动作,画在作业纸上,并将形象表现完整;

  B、构图要饱满;

  C、注意画面上色彩的搭配。

  五、交流评析,欣赏提高。

  1、欣赏学生作业,并用各种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2、师生互动,手拉手围成圈,一起跳着圆舞曲结束新课。

小学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l,了解儿童对刷牙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口腔卫生宣教提供参考资料和依据。

  2、初步培养小学生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和早晚刷牙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

  l、了解孩子们尤其一年级学生对刷牙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的摹本情况。

  2、现场示范正确的刷牙方法和指导一年级学生正确的进行刷牙。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刷牙的方法,能正确的刷牙,做到保护牙齿。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孩子们,说起刷牙,很多人都不屑一顾,这刷牙谁不会?拿把牙刷在嘴巴里上下左右刷几下不就可以了吗?其实,刷牙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它还是非常有讲究的,只有用正确的刷牙方式,才能保证你的牙齿得到全面的呵护,牙齿才不会“生病”。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显著改善,但国民口腔健康状况仍不容乐观,特别是儿童口腔健康状况令人忧心。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全国5岁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率达66.0%,12岁儿童恒牙龋病患病率为28.9%,绝大部分龋坏牙齿未经治疗。特别是我们儿童关于刷牙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刷牙行为尚未形成,男性儿童尤为突出,今天就让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看一个短片。

  二、让学生观看口腔卫生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小孩子正确的进行刷牙短片。三,师生共同交流。

  四、为每一位小朋友分发一支牙膏和一把牙刷,借助牙具教师现场示范并指导孩子们正确地刷牙。

  五、学生自我训练,教师及时纠正。

  六、总结谈话:

  孩子们,口腔卫生要从小抓起,为了让我们从小获得口腔知识、建立u腔健康的良好习惯,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降低口腔疾患的患病率,为终生口腔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础,同时也为了让我们从小就能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就从现在开始做起吧I

  教学反馈:

  为了解孩子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对刷牙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口腔卫生宣教提供参考资料和依据,举行了这次了解口腔卫生知识和正确的刷牙方法的教学。教学时首先进行了解孩子们对刷牙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基本情况,然后通过谈话使孩子们从小获得口腔知识、建立口腔健康的良好习惯,接着让孩子们观看口腔卫生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小孩子正确的进行刷牙短片,师生共同交流后,为每一位小朋友分发一支牙膏和一把牙刷,借助牙具教师现场示范并指导孩子们正确地刷牙,学生自我训练,教师及时纠正,最后教师总结谈话,从而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口腔卫生并获得口腔知识、建立口腔健康的良好习惯,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降低口腔疾患的患病率,为终生口腔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础。

小学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古诗配画》是佛山市《信息技术》编委会编写的《信息技术》小学版四年级(下册)第5课内容。本课通过《古诗配画》这个例子介绍了在Word中插入竖排文本框和在文本框中插入并调整图片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图、文结合的表现优点,并且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一阶段课程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Word软件的一些基本排版技巧,能够进行输入文字、修饰文章、插入图片等操作。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安排,普通对实际操作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理论方面反而不感兴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观察,亲自动手操作,有条件的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文本框的使用方法。

  2、学会在文本框中插入图片,并与文字进行混排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在文本框中如何插入图片。

  2、如何调整文本框中的图片。

  五、教学准备

  1、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古诗配画的图片。

  2、教师预先制作一个古诗配画的Word文档范例。

  六、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动手、动脑能力很强的学科,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思想如下:

  一、创设情景:首先通过Word文件举例,让学生在浏览中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引入“引、放、扶、收”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参与意识。

  三、通过练习反馈,让学生展开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时点评,培养学生的美学欣赏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

  四、通过事例讲解,让个别学生到多媒体平台操作演示,并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平台上操作的学生立即加以改进,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培养学生创作和协调能力。

  七、教学过程

  1、新课引导、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国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诗配画、给画提诗,是中国古代文人文化艺术修养的体现。下面,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古诗配画的作品吧。教师出示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到的一些古诗配画图片。

  教师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一些古诗配画作品,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紧扣课本、内容学习

  在学生看完范例后,教师出示课题《古诗配画》,然后提问:

  1、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作品是如何通过Word软件制作出来的?

  2、这些文件应用了Word软件中的哪些技巧?

  提出问题后,教师让学生阅读书本16~19页内容,然后,让学生回答,要做出这些漂亮的作品需要用到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需要用到“竖排文本框”、“插入图片”。

  然后教师讲解了如何插入竖排文本框,和在文本框中插入并调整图片的知识,并实际操作一次,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接着,学生结合书本的提示,归纳出操作的步骤。在这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看书,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自己去掌握,并通过教师的操作,找出制作文本框和插入图画的操作流程,并归纳。

  3、理解内容、讨论分析。

  学生归纳完后,教师让学生四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分析。

  首先讨论在上述例子中使用了Word中的哪些知识,如何进行处理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其次,如果你来做的话,你会采取哪些步骤进行修改,使整个过程显得美观、大方,赏心悦目?

  再次,让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设计出大家通过想象和讨论所设计的内容,并选出一人,准备让他上讲台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后,从学生中选出两个设计比较好的例子,上讲台的教师机处实时制作(多媒体平台可以让所有的学生看到整个制作过程)。让学生在台下思考,哪些地方处理的比较好,哪些地方不够完善,提出意见。当每个学生操作完成后,让下面的学生举手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当所有的操作完成后,教师进行总结性的点评,好的,好在哪里,稍逊的,需要怎样改进。

  4、发挥想象、设计内容

  让学生按照书本的提示自己设计作品。

  首先,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设计出自己的作品。

小学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1、学生:

  ⑴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⑵读熟课文。

  2、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揭题、解题

  (2分钟。)

  1、揭题,读题:

  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2、解题:

  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之”的意思。

  3、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3分钟。)

  ⑴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⑵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⑶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4、理解诗意:

  (15分钟。)

  ⑴学生自学古诗:

  (5分钟。)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⑵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0分钟。)

  ⑶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同2学讲解古诗:

  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5、体会诗境:

  (6分钟。)

  ⑴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⑵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⑶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6、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7、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8、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9、借助诗境,训练说写:

  (14分钟。)

  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10、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11、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

  12、根据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脚本。

  13、布置作业:

  (1分钟。)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⑴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⑵ 《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⑶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小学教学设计6

  一、引入新课

  昨天我让大家预习了第18课《雷雨》,谁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读相应的语段、词句,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点评,并检查生字的识记情况。)

  (孩子们,我们读书就好象吃饭,饭要细嚼慢咽,要一口一口地吃,才有营养,读书呢,也要读一读,品一品,作者写了什么,这样写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这样的读书才会很有意思,很有价值的。接下来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读一读课文《雷雨》。)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读书。

  二、品读感悟

  (一)品读课文第一到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到三自然段,教师提出要求:这三段写了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准备用完整的句子把你的意思清清楚楚地告诉大家。

  2、学生合作感悟。

  3、学生交流汇报,学生点评,教师点评。教师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把意思表达清楚,并提醒学生养成倾听同伴的发言,多给同伴肯定的评价的习惯。

  A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这句话写的.是乌云,从满天一词感受到乌云的多,黑沉沉一词感受到云的颜色,压一词感受到云很多、很重,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B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这句话写的是叶子和蝉,一动不动、一声也不叫让我们感到天气很闷热,一丝风也没有。)

  C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这句话写了在风,忽然写出了风来时的速度很快,树枝乱摆写出了风很大,所以这个大风还可以改成什么风?)

  D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句话写了蜘蛛,垂下来逃走了让我们感受到蜘蛛很可爱,它知道大雨要来了,心里很害怕。)

  E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这句话写的是闪电和雷声,越来越亮越来越响让我们感受到大雨就要来了。)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前三自然段,形式:男女读,齐读。(教师点评,鼓励大家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感受,还要学会想象。)(刚才我们学习了雷雨前的景象,接下来我们看看雷雨以后有什么样的景象呢?大家找找看,它在哪?

  (二)品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

  1、学生自读,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2、小组派代表交流。

  3、学生自主点评。

  4、教师小结。(主要着眼于感悟是否到位,表达是否规范,点评是否能对同伴进行积极性评价)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8课《雷雨》的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写了雷雨前的景象,乌云很多很重,天气很闷热,风来了,蜘蛛很害怕逃走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雷雨马上就要到来了;我们还学了雷雨后的景象,看到太阳出来了,彩虹高高地挂在天上,空气也很清新,天气也不感到热了,蝉也高兴得叫起来了,蜘蛛又开心地挂到了网上,青蛙也唱起歌来了,好象在告诉我们,雷雨后的一切让大家多舒服呀。

  剩下的课文的中间部分,我相信大家自己也能够学得很好,能知道它写了什么,也能感受到它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下节课一起再交流。

【小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的教学设计01-03

小学秋游教学设计04-16

小学教学设计的内容02-14

赵州桥的小学教学设计12-25

《学画》小学教学设计11-30

小学田径教学设计02-10

小学体育教学设计02-11

小学书法教学设计02-13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