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1-02-09 11:22:3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设计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尺度,是现代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设计怎么做?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设计,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设计说明

  教材是学生们最熟悉的,却又是最易遭忽视甚至是冷遇的书。

  1、为了让学生们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高考优秀作文的片断,让学生们知道我们手中的课文是可以用作素材写进作文的。2、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并说说其中印象深刻的作家、作品或文学人物。3、教学活动——学生挑战老师:学生给老师出若干话题,老师以一则选自课文的素材(如莫伯桑的《项链》)构思学生的话题。4、教师出一个话题——“空间”,让学生选用已学的课文素材构思作文,然后说说其构思。5、教师出15个左右的话题,让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运用课本素材,快速构思,写一个片断。

  二、教学过程

  1、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怕写作吗?”

  学生有的说“怕”,有的说“不怕”,也有的不以为意。

  教师:怕写作文,究竟怕什么呢?

  (生答,教师随机总结出发言要点)

  教师:构思平淡、语言贫乏、素材平凡……如同学们所说的,确实有很多的因素,造成了我  们在写作时文思枯竭,言语乏味。因此,常听到有同学感叹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 。问题有很多,今天我们来解决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就是“素材的挖掘、运用(板书)”。

  有人说从小到大写了那么多作文,写到最后都无话可说,无材可用。可是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想想看,我们从小学开始,到现在,读了多少书,看了多少影视剧,听过多少故事,有过多少亲身经历,又滋生过多少关于人生的感慨,写作的材料会少吗?我觉得恰恰是太多了,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啊。材料太多,看得你眼花缭乱,竟不知如何取舍,如何运用了。所以我们很多同学可谓是:“捧着金碗去讨饭,躺在金山上哭穷”。

  为了证明我并非言过其实,我们先来读一个高考满分作文片段

  (幻灯片):

  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   纵然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依然要相信:“浅草‘也’能没马蹄”(用幻灯打出课题)

  2、素材很多,如溺水三千,我们只取一瓢饮之,取的是人人熟悉却熟视无睹的高中语文课本这一个素材库。大家一起来说说高中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作家、作品令你印象特别深刻?

  ……(生答,教师随声附和,点头表示赞许或赞同)

  我听同学们说起课本内容,都是如数家珍啊。原来课文素材,就是我们唾手可得的一瓢清泉。

  我把课文素材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文学形象、名人名家、经典作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同学们建立自己的素材库提供一个范例。如果平时同学们能有意识地把材料分门别类,对材料进行多角度的开发和思考,写作的时候就可以信手拈来。

  3、挑战擂主

  课本,就是被我们踩在脚下的一座金矿。那么它的含金量究竟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挑战擂主”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我是“擂主”,你们是挑战者。怎么挑战呢?很简单,我选用一则材料(如:莫伯桑的《项链》),大家给我出作文题目,看看我能否最大限度地将材料运用到话题中去。

  当堂练习。

  4、牛刀小试

  (幻灯片:空间)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5、大显身手

  看来,我们的课本,确实是一座宝藏,是一座含金量很高的金矿。而话题则如满天的繁星,仅同学们平时写过的作文话题,就相当多。还记得你们写过哪些话题吗?(学生发言)

  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由此看来,我们的课本,不仅是一瓢清泉,一座金山,更是一把利刃,是倚天剑屠龙刀,握着它,就增添了无穷威力。在武艺高强的人手里,更是可以冲开话题作文的团团迷雾,种种束缚,游刃有余。我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一个写作高手。我们的口号是——大家一起来——“把有限的素材运用到无限的话题中去!”

  三、教后反思

  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学生又感觉到写作文的困难比较多。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材可用,这是学生在写作文时遇到的一个显著问题。教师该如何面对这种情况呢?学生们需要一眼“清泉”,那么,教师就必须带领学生去挖掘“源头活水”,教学生最大限度的去开发和利用已学的知识。作文的素材是无比丰富的,也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大到地球、宇宙的运动变化,小到一花一木,甚至一只虫子、一粒尘土,都可以写入作文。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的,我们的学生不是缺少作文素材,而是缺少发现作文素材的眼睛。实际上,除了课本的素材之外,还有影视、文学作品,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历史名人等,教师可以有系统的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写作文时不再陷入“巧妇难于无米之炊”的困境。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留心自己的生活、学习,能写出让自己兴奋的发现。

  2、指导学生写自己的新发现,通过调查、研究、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能用语言文字较为通顺地具体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3、激发学生调查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重点难点:启发学生说清楚发现了什么,表达清楚发现的全过程及在发现中的感悟或者启示。

  教学准备:提前两周布置学生针对自己在生活中、学习上、实验或制作中的发现,搜集与自己的发现相关的资料。

  教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抛出粉笔问学生,同学们,这支粉笔为什么不往天上飞,而往地下落呢?这是谁发现的?想知道牛顿是怎么发现万有引力的吗?让我们快速浏览《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你从这个故事中发现了什么?(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了发现要去不断找奥妙等等)

  是啊!多少人用他们独具的慧眼,观察生活,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成功啊!阿基米德在洗澡时从洗澡盆中发现了浮力,瓦特因为发现了壶盖跳动的原因发明了蒸汽机……发现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本领,谁掌握了这项本领,谁就能成为成功的人。正值童年的你们,一定也有你们独特的,有趣的发现,想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吗?我们来学习积累运用六的习作。

  二、 读题审题,筛选“发现”

  1、哪个同学帮老师读一读积累运用六的习作的要求?出示习作要求:

  “啊!我发现了……”你一定有过这样兴奋的时刻吧。这次习作,就请你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让大家与你共享发现的快乐。所写的内容不限,可以写平时观察中的发现,可以写在学习中的发现,也可以写实验制作中的发现,只要是你自己的发现就行。写的时候,要注意把发现了什么以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题目可以用“我发现……”,也可以根据所写的具体内容来拟定。

  大家思考:你发现这次习作要求写什么?板书:我发现了——。

  2、各自审题,你知道这次习作可以写那些方面的内容?板书:平时生活中的:人、事、景、活动、自然现象等;学习中的:学习小窍门,学习方法等;实验制作中的发现:老师带领做的实验、自己做的实验等

  3、小组同学拿出自己课前思考过的发现进行交流,看看那些发现最让你们惊喜。(师参与)

  4、小组汇报。(师随机归类为哪一类)

  三、口语交际,梳理“发现”

  同学们发现了那么多新鲜事儿,有生活中的,有学习中的,有制作小物品的,有做游戏时的发现……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老师为你们的新奇发现喝彩!

  1、出示问题一:在什么情况下,你有了“发现”?(根据课前跟学生的交流可以做些准备)

  针对学生最感兴趣的几种发现去提问:如班里办了个人图书馆,刮起了借书读书风。

  又如家里卫生间因为厨房抽油烟机一开就泛臭气。

  2、出示问题二:我很想知道你是采取什么办法去解决你的问题的?(暗示学生:你是不是像牛顿那样去做实验、观测和演算呢?如果不是,你又采取了哪些办法?)全班交流总结出:查找资料、动手做、反复观察、询问当事人等等。

  4、出示问题三:你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呢?你当时心里都有哪些滋味?

  四、拓宽视野,提升“发现”

  1、同学们,刚才我们交流了自己的种种发现,出示问题四:当你绞尽脑汁、费尽周折而豁然开朗,找到答案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

  2、你从自己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想到了什么?能不能用简短的一两句话写写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呢?

  3、同学们想法还真深刻,这也是我们的发现,如果我们把这些思想上的新发现写到作文里去,一定会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

  五、自主习作,表达“发现”

  1、提示写法。看,老师刚才提出了四个问题,我们来看看黑板,说一说如果要来写这次发现,哪些问题要详细写,哪些可以略写?板书。对,如果你的习作能够做到让人一读,就可以找到这四个问题的答案,那么就可以基本过关了。如果再注意恰当地运用各种表达方法,如情境导入、详略得当、细致描写、过渡句和中心句妥帖、标点符号准确等等,那你就可以进军优秀作文了。

  2、同学们刚才不是说了那么多新奇的发现吗?你们能用多彩的笔把它写下来吗?让大家与你共享发现的快乐!

  3、发现了吗,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份礼物——百宝知识卡,希望大家喜欢!课件出示

  百宝知识卡

  写作歌:写作之前要审题,明确要求再动笔;开头结尾概括写,事情经过写具体;多问几个怎么样,一波三折写详细;学会点题明中心,表达方法求创新。

  好词:惊奇 新鲜事 莫名其妙 变幻莫测

  苦思冥想 绞尽脑汁 博览群书 奥秘

  如愿以偿 真相大白 恍然大悟 豁然开朗 心悦诚服 五体投地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心花怒放 神采飞扬 见多识广 大开眼界

  佳句: a.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

  b.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c.人要想有所发明,必须从小发现问题,并学着解决问题。

  d.多思多问是发明的创造的前提,开动脑筋,我们准行。

  e.相信科学,科学能破解生活中的秘密。

  f.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

  名言:a.千万人会说苹果会往地下落,却只有牛顿问其中的原因。——伯纳姆.巴鲁奇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c.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荀况

  d.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叶剑英

  3、学生习作,教师适时点拨。看情况朗读写好的习作片断,全班点播展示成果。

  六、 结课

  同学们,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

  还有很多的惊喜等我们去发现呢!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发现我们生活、学习中的现象,发现事物的规律,从而得到启示。

  板书设计:

  我发现了——

  生活中:人、事、景、活动、现象……

  学习中:方法、规律……

  实验制作中:课堂上、自己的小制作……

  问题一:在什么情况下,你有了“发现”? (略)

  问题二:你是用什么办法解决你的问题的?

  问题三:你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呢?当时心里什么滋味?(详)

  问题四:你现在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吗,心情怎样?(略)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材料作文教学探讨论文04-07

看图作文教学设计11-18

《风筝》教学设计04-23

《白鹅》教学设计04-19

雪教学设计04-07

夹竹桃教学设计03-18

bpmf教学设计03-14

精品教学设计02-28

小班教学设计02-22

iuv教学设计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