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1-02-09 11:42:0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七言绝句诗写长江下游的名胜天门山,展现了天门山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的内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三、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背诵李白的古诗及诗人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李白的诗。

  2.播放多媒体资源课件中的李白像,指名简介李白。

  3.师:李白写诗比较喜欢用夸张,比喻的手法,想像非常大胆,丰富,语言非常优美,李白一生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写了许多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望天门山》。

  二、初读感知,画出不理解的诗词,了解诗意。

  1.课件出示望天门山的图,让学生感知。

  2.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交流。

  4.读中自悟诗意。

  三、品读全诗,感悟诗情。

  1.指名个别读,小组诵读。

  2.指导读

  3.配音读

  四、背诵默写古诗,拓展积累。

  1.配乐背诵

  2.默写古诗

  3.课件出示李白描写河山的诗

  结束语:今天我们跟随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脚步游览了雄伟壮丽的天门山,赏析了这首古诗,并且学习了学习古诗的几个步骤,希望同学们以后多读这样的好诗词,让我们更多了解感受祖国灿烂的文化。

  板书设计

  山险水涌

  望天门山

  爱国

  帆来日出

  篇二: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

  一、课前:

  读有关长江的诗: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明杨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唐白居易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辛弃疾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宋柳永

  这些诗有什么特点?通过读诗,长江在你的眼里是怎样的?

  二、开课:

  1、书法欣赏(课件出示《望天门山》书法作品)

  2、让学生猜是哪一首诗?

  3、这幅书法作品好不好?

  三、默写古诗〈望天门山〉

  1、师生同默;

  2、简介李白;

  3、结合诗歌的注释,读诗,问:你读懂了什么?

  4、再读,问:这首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评读

  1、课件出示世人对这首诗的评价;

  2、诗里哪些地方表现了这种气势?

  3、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气势。

  五、品读

  1、由乾隆皇帝的评价引入。

  2、“碧”的品读;

  3、“孤帆”的品读,插入《李白是个怎样的人》材料

  六、拓读

  李白的诗〈天门山〉和文〈天门山铭〉

  篇三: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

  “愤启悱发举一能反三”

  ——《望天门山》(人教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及点评

  子杰设计 王山而点评

  【教学目标】

  ①理解、背诵、默写,并能写出诗的大意。

  ②进一步学习格律常识(了解“对”和“粘”)。

  〖点评教学目标中,工具性比较突出。“进一步学习格律常识(了解“对”和“粘”)”这是对新课标的挑战,也是一种大胆尝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学过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现在默写(两人板书)。

  师:(师生讲评后)“古诗以两个字为一个节奏,节奏又是构成声律的单位。”再找两名同学在节点处(二、四、六字)标出平仄:

  日照香庐生紫烟,

  仄平仄

  遥看瀑布挂前川。

  平仄平

  飞流直下三千尺,

  平仄平

  疑是银河落九天。

  仄平 仄

  师:今天,我们学习李白的另一首描写祖国山水美的绝句——《望天门山》。

  〖点评开门见山。且有温故知新之作用。啥叫平仄相间,看看二四六字或“平仄平”或“仄平仄”,就清楚了。这是读出音乐美的必要条件。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感知

  师:我把《望天门山》写在黑板上。请注意“孤”字的写法。请一名同学在节点后画斜线并在节点下标上平仄:

  天门/中断/楚江/开,

  平 仄平

  碧水/东流/至此/回。

  仄 平仄

  两岸/青山/相对/出,

  仄 平仄

  孤帆/一片/日边/来。

  平 仄平

  师:这是唐代大诗人(诗仙)李白的另一首七言绝句。我讲过这样的话:“平声没有升降,较长;仄声有升降,较短。抑扬顿挫,忽升忽降,忽平忽止,形成轻重缓急。”现在练习朗读。注意:每句第五字要读得响亮。

  〖点评“水到渠成”。节奏就在其中。

  (二)理解品读

  1.看注释,了解大意:

  天门山:东西梁山合称。长江中游楚江段,南有东梁山(也叫博望山),北有西梁山。像是长江使其中断。

  〖点评对注释的解说很必要,在此“南”山变成了“东”山“北”山变成“西”山,为后文“日边”做了铺垫。

  2.同桌互谈大意,质疑。

  可能之疑:

  ①“回”押韵吗?

  参考答案:古时“开”“来”“回”同韵。如“少小离家老大‘回’”“笑问客从何处‘来’”就是。

  ②“至此回”的“回”?是不是说长江到这儿又往西流了?

  参考答案:“回”是“转弯”。长江流到这里向北流,于是南北两山又变成成”东””西”两山,东为东梁山,西为西梁山。

  〖点评学贵有疑,大疑大进,小疑小进。无疑不进。变教师问为学生问,针对性更强,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又一次说明“南面的'山变成东面的山”,“北面的山变成西面的山”,为攻克难点做好了准备。

  3.设疑讨论:

  ①“望”(山)的角度?

  参考答案:在孤帆上。

  ②“孤帆一片日边来”,指日落那边,还是日出那边?理由?

  (课件:安徽地形图、和县地形图[江水多南北流向] ┛左西,右东,上北,下南)

  参考答案:从西往东,到天门山附近变成从南向北,“日出东南隅”嘛——日出那边来。

  〖点评好钢必须用在刀刃上,必须在应该讨论的地方、的时候组织讨论。“望”(山)的角度?很多资料上都说诗人站在某处“望” 。这点在成年人也常出错,更何况三年级的孩子!原来诗人是坐船远望。而孤帆到底从哪边来,更容易出错。开始的时候我认为从西边来,自然是从日落的方向来。这里忽略了一个重要条件:天门山附近长江的楚江段是南北走向的(这里水的流向多为南北向)。这样的难点,教者反复铺垫,在学生还不能理解、产生愤悱的情况下出示了课件,有了前面的铺垫,课件一出来,难题迎刃而解。真正体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确实做到了“愤启悱发”。

  4.谈大意、写出诗的大意。师生评议。

  参考答案:(略)

  〖点评这也是增加“写”(用笔说话)的机会。

【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望洞庭教学设计11-25

《望海潮》教学设计02-25

扩写《望天门山》作文11-25

望天门山作文3篇10-20

天门山优秀作文04-21

《望天门山》扩写作文三篇04-01

《观潮》优秀教学设计02-15

优秀《桂林山水》教学设计08-09

天门山作文05-06

《歌词两首》优秀教学设计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