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教学设计

时间:2021-02-10 14:37:3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

  教学成效考评只能以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学生作业的科学测量为依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电磁感应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2.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能力。

  (二)教具

  蹄形磁铁4~6块,漆包线,演示用电流计,导线若干,开关一只。

  (三)教学过程

  1.由实验引入新课

  重做奥斯特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后回答:

  此实验称为什么实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

  (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周围能产生磁场)

  进一步启发引入新课:

  奥斯特实验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电可以生磁,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电呢?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下面我们就沿着这个猜想来设计实验,进行探索研究。

  2.进行新课

  (1)通过实验研究电磁感应现象

  板书:〈一、实验目的:探索磁能否生电,怎样使磁生电。〉

  提问:根据实验目的,本实验应选择哪些实验器材?为什么?

  师生讨论认同:根据研究的对象,需要有磁体和导线;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需要有电流表;控制电路必须有开关。

  教师展示以上实验器材,注意让学生弄清蹄形磁铁的N、S极和磁感线的方向,然后按课本图12—1的装置安装好(直导线先不要放在磁场内)。

  进一步提问:如何做实验?其步骤又怎样呢?

  我们先做如下设想:电能生磁,反过来,我们可以把导体放在磁场里观察是否产生电流。那么导体应怎样放在磁场中呢?是平放?竖放?斜放?导体在磁场中是静止?还是运动?怎样运动?磁场的强弱对实验有没有影响?下面我们依次对这几种情况逐一进行实验,探索在什么条件下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

  用小黑板或幻灯出示观察演示实验的记录表格。

  教师按实验步骤进行演示,学生仔细观察,每完成一个实验步骤后,请学生将观察结果填写在上面表格里。

  实验完毕,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上述实验说明磁能生电吗?(能)

  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磁生电现象?(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或斜着运动时)

  为什么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斜着运动时能产生感应电流呢?

  (师生讨论分析:左右、斜着运动时切割磁感线。上下运动或静止时不切割磁感线,所以不产生感应电流。)

  通过此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归纳、概括后,教师板书:

  〈实验表明: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电磁感应现象。

  板书课题:〈第一节电磁感应〉

  讲述: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的。他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发现了这一现象。这种热爱科学。坚持探索真理的可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一现象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开辟了电的时代,所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提问:我们知道,电流是有方向的,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它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保持上述实验装置不变,反复改变磁场方向或改变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方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电流表的偏转方向。

  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磁场方向、导体运动方向变化时,指针偏转的方向也发生变化,即电流的方向也随着变化)。

  通过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学生归纳、概括后,老师板书:

  〈二、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3)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中能的转化

  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导体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是什么力做了功呢?(外力)

  它消耗了什么能?(机械能)

  得到了什么能?(电能)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实现了什么能与什么能之间的转化?(机械能与电能的转化)

  板书:〈三、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采用了什么方法,探索研究了哪几个问题?

  4.布置作业课本上的练习1、2题。

  (四)说明

  1.这节课的.关键是设计并做好演示实验,实验的可见度要大。有条件的学校可改做学生实验或用幻灯演示。

  2.要在学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培养学生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电磁感应问题,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只进行了初步的介绍,但仅限于现象的认知和描述。而高中物理对电磁感应的教学要求非常高,因为,《电磁感应》的内容整合了电场、恒定电流和磁场的相关知识,并且与力学的力和运动、冲量动量关系、功能关系等都发生密切的联系,因而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节教学内容高中物理(选修3-2)第四章第二节《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属于电磁感应的基础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从理论的高度分析和掌握电磁感应的概念和产生条件,为后继教学中对电磁感应规律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实验基础和理论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虽然对电磁感应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比较肤浅,仅存留在现象上,例如,知道“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电流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话筒等都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等,但对产生电磁感应的根本原因还缺乏全面的和理性的认识。同样的,绝大多数学生虽然在初中经历了不少“科学探究”,但对科学探究的理论分析能力和拓展性推理能力还较弱。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困难。

  【教学策略】

  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来看,本节很好地体现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鉴于学生对电磁感应的感性认识基础,以及理性分析能力不强的现状。本节课的教学从复习回顾开始,通过“回忆—探究—分析—探究—归纳—巩固—设疑”等环节,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电磁感应的概念。

  2.理解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和强化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思想和理性分析方法。

  2.通过探究性实验之间逻辑关系的分析,使学生感悟“由现象到本质”的实验设计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通过科学进步和科技成果对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的实验探究、理性分析,以及实验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法、讨论法、图示法。

  教学手段:分组实验、演示实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课题

  (一)提出问题、讨论评价

  1.在初中,我们就初步学习和认识了电磁感应。请问:什么叫电磁感应现象?

  2.你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PPT展示:我们在初中对电磁感应的认知

  1.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电流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中产生的电流称为感应电流。

  2.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3.发电机、话筒、电话机等,都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4.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于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二)实验演示: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

  (三)导入新课

  1.描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电动机和发电机;磁悬浮列车;机场安检系统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缩写RFID)俗称电子标签,广泛用于零售业。许多人把射频识别技术看作为继“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两大技术大潮后的又一次大潮。

  2.引入:感受科学研究的历程,探究电磁感应的实质。

  二、知识构建,方法梳理

  (一)科学探究Ⅰ—实验探究

  磁铁插入、抽出或停留在线圈中时,电路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

  1.认识实验器材,并组装。

  2.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

  3.实验成果交流:展示、提问、研讨。

  4.拓展性分析:

  ①图4.2-1实验和图4.2-2实验有什么逻辑联系?

  ②在图4.2-2实验中,还有其他方法获得感应电流吗?

  ③如果“磁场”和“部分导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即导体不切割磁感线,那么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吗?

  (二)科学探究Ⅱ—理论探究

  1.提问:什么叫磁通量?

  2.展示、点评

  3.联系、回归:把磁通量的概念引入上述实验,会有什么新发现?

  4.探讨、交流、点评。Flash动画展示:磁通量的变化.

  5.师生交流、猜想:“磁场”和“部分导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即导体不切割磁感线,但只要通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电路中也会产生感应电流,即产生电磁感应现象。

  (三)科学探究Ⅲ—感受法拉第的研究,为科学假设插上翅膀

  教师演示图4.2-3实验,学生观察、记录、分析、讨论。

  1.多媒体实物展示台:介绍实验器材。

  2.连接实验电路。

  3.实验演示。

  4.讨论、拓展:

  (1)闭合开关后,不改变滑动变阻器的值,能否用其它方式获得感应电流?

  (2)该实验能否转换为前面两个实验?

  5.总结。

  (四)科学探究成果

  1.电磁感应的概念:不论使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这种现象称做电磁感应。

  2.电磁感应的条件: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3.本节三个实验的逻辑关系:

  三、课堂小结与设疑

  1.三个探究实验及其逻辑关系。

  2.电磁感应概念及其产生条件。

  3.科学探究的理性化和延续性(前后知识的逻辑关系)。

  问题:闭合电路中有电源就有电流;闭合电路中发生磁通量变化就有电流。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这正是我们后继将要学习的内容。

  四、课后作业

  1.问题与练习第3、6题;

  2.阅读后两节内容;

  3.尝试回答本节课预设的疑问。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学画》教学设计02-19

《画》教学设计01-12

《纪念》教学设计02-19

《插秧》教学设计02-19

《泉水》教学设计02-19

《春晓》教学设计02-19

《雨后》教学设计02-19

《阳光》教学设计02-19

《称赞》教学设计02-19

画风教学设计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