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事迹材料

时间:2023-11-01 14:06:19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医生事迹材料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写过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是指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那么拟定事迹材料真的很难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医生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医生事迹材料

医生事迹材料1

  XXX,男,39岁,中共党员,中专文化,毕业于技术学院,系县镇村人。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医生这个职业是光荣而崇高的,不仅是能以身体上解除人的痛苦,而且在精神上也能给人安慰,所以选择了这个职业必须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所在的村卫生室辖区服务四个行政村,共服务3000人口,能爱岗敬业,扎根在农村最基层卫生服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标准,坚持从正规渠道进药,药品价格,收费标准公示上墙,不开大处方,不乱收费,让群众花小钱,就能放心就医。医者父母心,对群众热情,关心,耐心听取病人描述病情和痛苦。分析他们的需求和意见。时时急病人这所急,痛病人之所痛,上班时严肃认真,细致诊查每一例病人,谨慎用药,严格执行操作常规,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白天还是夜晚,下雨还是下雪,上班时还是下班时,随叫随到,无怨无悔言。有时一晚能出诊数次,一夜都睡上觉,有时刚端上饭碗,吃了一口饭,就被病人叫去,就是大年初一,也没轻闲过,更谈不上平时节假日,曾有人问,这么没日没夜,图的是什么,即没有高的收入,也没有政治地位,回答的是凭一个人的良心,一个医生的道德。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在防控非典,手足口病,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非典期间早出晚归,整天排查从疫区回归人员,为他们早晚测一次体温,不畏惧随时被感染的可能为辖区内儿童检查手足口病,做好散区儿童的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防

  控h1n1流感,做到发现疫情及时上报,认真筛查辖区内出国回归人员,做好登记,严密防控h1n1流感的发生和流行。

  所在村卫生室,管理规范,制度健全,资料齐全,去年被评为镇先进村卫生室,个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后,多次被评为先进乡村医生,镇优秀共产党员,缠溪镇第五届、第六届人大代表。

  在辖区内经常开展巡诊工作,及时送发防保所下达的各种宣传资料,使防病抗病知识普及到全村各家各户。向村民宣传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宣传新型家村合作医疗的优越性。配合主管部门村委员会开展改水改厕工作,主动参与,当好参谋,向村民宣传改水改厕对人的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使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把各种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经常为60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听心肺、测血压,建立了村民健康档案,规范管理性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人。定期为他们检查,建议治疗和康复方案。开展35岁以上测血压,及时发现高血压病人,提出最佳治疗意见。及时通知辖区内孕妇去医院体检,向她们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夏秋季产后访视的同时宣传预防产妇中暑。做好儿童保健和计划免疫工作,及时发放预防接种和体检通知单,结核病督导工作一丝不苟,主动与患者达成服药协议,发现副反应及时报告。

医生事迹材料2

  XX,男,44岁,大专文化,村医,XX人。自XX年担任XX乡村医生以来,他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守护着当地农民群众的健康。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阔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一、情系农村,效劳百姓无怨无悔。

  20xx年,他在参与统一的XX病防疫任务时,有一次晚上出急诊,由于雨天路滑,不幸跌倒。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尽管控制手足口病疫情,她带伤仍然坚持战斗在一线,到病患者家中督导消毒杀菌,宣传疾病防控知识。群众看到她有时痛得直冒冷汗,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得到彭医生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二、扎根农村,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

  20xx年,乡村卫生效劳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为了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他积极配合上级,按照镇卫生院的统一标准要求,建成了布局合理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了六室分开、配备了微机和标准化的诊疗设施,并实现了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刷卡,让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受到广阔群众的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

  同时,建立健全了公共卫生效劳体系,积极主动地做好公共卫生效劳工作。现已为辖区2000多名常住居民进行了健康查体并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为辖区200多名老人,123例高血压病人,32名糖尿病人,7名重型精神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并纳入健康管理,提供每三个月一次的上门随访效劳。他特别关心老年人健康状况,每年都亲自上门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及时将查体信息存入档案,成为老年人的贴身健康参谋。

  三、支持改革,利为百姓谋。

  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根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民生工程。但对于乡村医生来讲, 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且待遇大幅度地降低。彭林医生没有丝毫 怨言,还是一如既往地完成各工程标任务。

  四、积极配合村支两委工作。

  作为村医,还是一名老百姓信任的村医,他除了日常工作还大力支持高粱村村支两委各项工作,遇到有不理解的群众,做出正面解释,还帮助收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医生事迹材料3

  李有忠,男,1955年生人,1975年参加工作。1978年毕业于山东省中医药学校,1992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现任平度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兼任潍坊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中医学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岛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青岛分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第二、三届副主任委员,第四届名誉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中医五级师承教育指导老师。兼任平度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李有忠个性憨厚,为人正直、诚实,与人相处真诚、热心、好帮助人,工作作风朴实,勤劳、严谨务实。四十年来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惊人的壮举,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恪守职业道德,凭着熟练的医疗技术,优秀的道德和高尚的思想品质得到了领导、同行的赞誉及患者的称赞。连续多年荣获青岛市中医药先进工作者,青岛市终身中医药优秀人才。平度市、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平度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1996年始担任平度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以来,团结全科同志共同努力,刻苦钻研业务技术。自1998年始连续几届被评选为青岛市“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国医示范门诊”;“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特色专科”;“山东省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是青岛市县市级综合医院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连续多年被我院及青岛市卫生局评选为中医药工作先进集体。

  一、刻苦努力钻业务,苦练医术为病人

  李有忠出身于中医世家,受家庭的熏陶自幼立志,长大后象前辈一样为病人解除疾苦。197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被分配至潍坊市益都卫校任教,校园环境虽然优雅,但心中总觉不能亲手为病人解除疾苦而少了点什么,于

  1980年毅然决然地调回平度市人民医院,跟随其父——平度市名老中医李从惠先生学习,深得其传。1980年冬参加潍坊市中医经典著作学习班学习1年。1983年到潍坊市中医院跟随潍坊名医郝怀清主任医师学习1年。20年又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跟随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路志正、薛伯寿、冯兴华等老师学习,得到其亲自教诲。

  在日常工作中,利用工作之余,刻苦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名医医案、各家著论,认真阅读有关医学杂志,外出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新动态、新技术、新方法,并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中,使很多疑难病人解除了病痛的缠绕。如崔家集镇崔家庄村崔某,是一名16岁的在校女学生,上体育课时发现自己身体出的汗为红色,后连续2个月一直持续不断,且症状越来越严重,穿的白色衬衫染成了血色,四处求医问药,一筹莫展,最后找到了李有忠主任,他凭自己深厚的理论基础,明确诊断为“血汗症”,运用中药汤剂先后治疗20天而痊愈。东阁街道办事处东关村的张女士,持续高烧一周不退,周身关节酸楚疼痛,皮肤呈现皮疹,输液服药未见丝毫改善,慕名找到李主任,在详细询问病情,细致查体后,确诊为“成人斯蒂尔病”,运用中西两法治疗,12天后痊愈。同和街道办事处贝赫切特病患者宋某,突然右下腹剧烈疼痛、发烧,被诊为急性阑尾炎而收住普外科准备手术治疗,李有忠会诊后确诊为血管炎血管栓塞所致,即刻转入中医病房,予以激素冲击和抗凝治疗,7天后痊愈,免去一刀之苦。中医药在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方面有其独特优势,他通过认真研讨和外出学习,率先在平度市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风湿免疫病,于20年在中医科的基础上,创建了风湿免疫科,使很多风湿免疫病患者得到了及时诊断和治疗。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很多患者深受其害,李有忠同志查阅了大量文献,从浩瀚的中医药堆里筛选出有效的中药,创立了补肾壮骨通脉汤加介入疗法,于1997年在青岛市中医管理局科研立项,至今使一千多名患者得到了治愈。运用自拟补肾壮骨通络汤加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广大农村,有很多中老年人因长期劳作,患上了增生性膝关节炎并关节腔积液,痛苦异常,活动受限,自1984年始,李有忠运用自创的透骨止痛消肿汤熏洗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至今使2万多名患者得到了很好治疗。

  《补肾壮骨通络汤加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的`研究,获平度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院内科技成果十二项。86年发表的《我治酒后胃痛》获首届山东省齐鲁杯优秀论文奖、98年发表的《祛瘀止痛消肿汤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并关节腔积液》获青岛市中医学会优秀论文奖。先后在国家、省、市医学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

  二、仁爱之心,服务病人

  李有忠同志经常说:医为仁术,必怀大爱之心。医生面对的病人,很多因病痛地折磨而情绪急躁、焦虑、抑郁。医生在详细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必须心怀大爱,耐心细致地与病人交流、沟通,安抚病人,消除其疑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患者及家属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李有忠同志在日常工作中,面对的病人不论贫穷、脏乱与否,一律平等对待,态度始终和风细雨,体贴关心。遇到疑难病变,经常废寝忘食地查找资料,寻到办法,想法设法为病人解除疾苦。为方便病人早上班,晚下班。病房工作时,经常遇到门诊病人到了下班时间赶来求诊,他毫无怨言地重新穿上隔离衣为病人诊治。

  家住平度市麻兰镇70多岁的农民张某,膝下无儿女,因肠梗阻住进了平度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一次常规会诊后,结识了李有忠,从此与李有忠结下了深深的医患情缘。老人出院后,需要定期复诊,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来回看病连公交汽车都舍不得坐,25公里的路程,都是由老伴骑自行车带着老人慢慢过来。几乎每次复诊都到了下班时间才能赶到。可李有忠从不推诿,不管多晚,总是细心地扶老人坐下,倒一杯热水,认真细致地给老人看病。九年内,坚持给病人以中药为主的治疗,既节省了医疗费用,又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还有很多老年人活动不方便,尤其是在冬天,天寒地冻,出门容易感冒、摔伤,李有忠便利用休息时间,到病人家中为老人诊治,社区里的姜大娘、于大婶、张大爷等等,都是他上门服务的对象,老人们感激不已。有时病人来院看病,取药时发现钱不够,离家又远,李有忠经常拿出自己的钱为病人垫付药费,以免耽误病人的治疗,体现着一名医生的仁爱之心。

  李有忠属于一般的工薪阶层,并不富裕,但在20年崔召小学改建时,积极捐款一千元,后又到张舍镇看望养老院老人捐款400元,救助贫困学生捐款500元,带领中医儿科党支部全体党员为崔家集镇贫困学子荆某捐款……

  三、廉洁行医,用实际行动诠释良好医德“带着感情下病房,凭着良心开处方”是李有忠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成了这些年来中医科医护人员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他告诫科内年轻大夫们说:“医生只有热情为患者服务的义务,没有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私利的权利”。本着这种态度,李有忠在给患者开药的时候总会左掂量右思考,中药?西药?还是中西医结合?怎样达到既保证疗效,又减少患者经济负担?于是在他的处方中为节省费用又达到良好的疗效,常常用便宜的三棱、莪术代替价格较高的炮山甲,用枇杷叶代替川贝……许多病情严重的病人住进了中医科病房,经李有忠带领的团队精心治疗,病情好转或痊愈出院后,有些家属表示感激之余邀请其吃顿饭或塞一个红包之类的,都被婉言谢绝。他常说病人不容易,治病花费不少,回家康复还需调养,要多为病人着想啊!千万别为一些蝇头小利,丧失了自己的人格,丢弃了医生的医德!

  李有忠从医40年来,情系患者,真情服务,无怨无悔,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一点一滴的事迹,把医者的温暖送到了广大患者的心中,得到了广大患者真心拥戴,20年被评为平度市十佳服务明星,其事迹在平度日报和广播电台进行了大篇幅宣传和报道。

  李有忠他是一位平凡的医生,他热爱本职工作,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兢兢业业的上班,秉承一颗仁爱之心,练就一双妙手,以仁心仁术,带来万众安康。

医生事迹材料4

  20年中,王扎根山区服务家乡人民的信念一直没有动摇过,反而随着岁月的推移越发弥坚。这些年,眼看着一个个医生从她身边调走,她从未向组织申请过调动工作。

  扎根山区,她要实现自己的梦想。王1962年出生在岭南,因为从小生活在岭南,常常看到当地群众因为没钱,小病拖,大病熬,等到重病了无法医治的悲痛。她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做一名医生,为群众解决病痛。1982年,王中专毕业后,分配到岭南乡卫生院工作,做了一名妇产科医生,她的人生梦想从这里启航。

  岭南是上虞最偏远的一个贫困乡,57。4平方公里的山区分布着29个自然村,交通闭塞,信息落后。山区太缺少医生了,妇产科只有王一名医生兼护士,没有人愿意到这个穷乡僻壤里来,即使有医生被调来,也千方百计地想走出去。曾经,卫生院分配来一名妇产科医师,工作不到三年也调走了。王也曾经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毕竟山区条件太艰苦了。但是,山区的百姓尤其是妇女儿童离不开她,如果她走了,她们只能到章镇、百官等地去看病,少说也得一个多小时车程,十分不便,万一路上遇上急产更是危险。一想到这里,王就不愿再离开。“如果让我离开山区的百姓,放弃我从小的梦想,我心里不愿意。”王说。

  在王人生典里,没有“休息”两个,只要病人需要,无论深更半夜还是天气多么恶劣,她都是随叫随到。工作这些年,为了山区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她几乎是倾注了全部心血。一天晚上,王刚睡下,就听到一阵紧急的敲门声,原来是丰树坪村的芦孝干妻子在家里急产。天已经下了好几天的雪,路上的积雪深得可至膝盖。从乡卫生院至丰树坪村有3里多路,王心急如焚,强烈的

  责任心,使她克服了路途艰难,连走带爬在半小时内赶到芦家。当雪人一样的王出现在芦家时,芦家人像是遇到了救星般欣喜万分。此时,孩子已经出生,胎盘还在母亲宫内。如果处理不及时,大人和孩子都将有生命危险。王来不及喝口热茶暖暖身子,赶紧投入工作,熟练地对新生儿和产妇进行脐带及胎盘处理。之后,又在产妇家里待了

  两个多小时进行产后观察,等到产妇和新生儿全都平安后,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医院,已是凌晨4时多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山区条件限制,在家老法接生现象相当普遍,也经常发生孕产妇和新生儿感染的事情。为彻底杜绝老法接生,王利用休息时间,风里来,雨里去,背着药箱独自行走在大山深处,上门了解掌握孕产妇信息,及时做好新法分娩宣传和解释工作,同时,做好产前检查和产后回访工作。经过几年努力,岭南卫生院妇产科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全乡新法接生率达到100,卫生院连续三年被评为上虞市妇幼保健先进集体。

  一心为民情系病患

  王从没忘记自己的誓言和责任,始终将患者的安危挂在心上,处处为患者着想,一心为患者排忧解难,以精湛的医术解除了病人的伤痛,以真诚的情感扫除了患者的忧郁,获得山区百姓的良好口碑。

  作为一名医生,她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王时常告诫自己:医生面对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任何时候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今年47岁的芦苏云说起王感激万分:“是王医生把我从鬼门关救了回来。”20年前的一个晚上,芦苏云突然肚痛得厉害,正在休息的王立即叫上内科医生一起出诊,凭着职业的敏感和多年积累的经验,她初步判定芦苏云是宫外孕大出血。经过妊娠试验,更加肯定了这一判断。当时,病人已处于休克状态,如果不及时抢救,后果不堪设想。危急关头,王赶紧联系医院,并找最快的车最好的司机,把病人护送到市人民医院,连夜进行手术。芦苏云后来被告之,如果再迟半小时,她的命恐怕就没了。因为这件事,芦苏云和王成了很好的朋友,有事没事,她总会去王医师处走走看看,20年过去了,她们的友谊越发深厚。

  工作中,王常常要接触很多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病人。她处处替山区患者考虑,始终坚持用廉价实用的药物达到医病救人的目的。她严格控制医疗费用,普通门诊病人基本控制在三四十元之间。碰到患者一时拿不出钱来治疗,她总是默默地为他们垫上,这么多年,连她自己也记不清到底垫

  付了多少医药费。凡是她看过病的人,都记得她的好。只要王医生下村去,村民们总会热情地把她往家里拉,一定要她吃了饭再走,或者坚持要送一些土特产给她,常常让她感动至极,但每每都被她婉言相拒。

  王是岭南老少皆知的名人,她的平易近人、宽以待人、热心助人是家喻户晓的。从事妇产科工作这么多年,她也曾多次碰到大出血、难产的'病例,受卫生院条件的限制,不得不转送大医院抢救,她都全程护送,直到病人转危为安后才离开。凡是她看过的病人,总会说:王医生真是个好医生,她不但耐心、细心,还十分可亲,就像是我们的亲人。高超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低廉的页页费用,使她声名远播,就连余姚、陈溪等地的患者也都慕名前来就诊。

  积极进取超越自我

  王一直认为,如果一个医生仅有高尚的医德,没有高超的技术的话,她还不是一个好医生。她不满足于自己只是一个妇产科医生,而是不断拓宽领域学习提升超越自我,成了名符其实的全科医生。

  妇产科是岭南卫生院一块响当当的牌子,全年门诊收入占卫生院总收入的1/3以上,在上虞基层卫生院中也独树一帜。经王诊治的妇科疾病和儿童常见病有上万人次,接生的新生儿超过名,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次医疗差错。一次,一名赤脚医生给产妇接生时,产妇突然全身抽搐,几近昏迷。王赶到后一看就知道是产时子痫症发作,送上级医院已经来不及。情急之下,她采措紧急措施为产妇解惊解压,四五分钟后小孩呱呱落地,大人小孩都平安。产妇家属感激涕零,特地买来一袋苹果表示谢意,被她婉言谢绝了。王每年都要经历或多或少的急难危情,但每次都凭借精湛的医术成功化解。

  王不仅仅是一位出色的妇产科医生,还是一名全科医生,治疗普通内外科疾病同样十分专业。她先后在市人民医院进修,在温州医学院学习,参加全科医疗岗位培训,相继取得大专文凭和全科医生资格。,卫生院内外科力量随着医生的相继退休和调离明显薄弱。王更加注重提升自己的内外科业务水平,成了岭南卫生院招牌式的全科医生。一天晚上,病人徐金水因小肚疼痛被送到医院。王对他做了验血、b超、尿液等检查后显示均正常。病人家属以为不会有什么大碍,就要回家。王反复劝说留院观察,之后又给他量了血压,显示80/40mmhg,经综合分析认为可能是内脏损伤,急送市中医院,ct显示结果是肠道破裂。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每当病人经医治后重获健康,那是王最幸福最满足的时候。

  工作为重家庭为轻

  王总是把患者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与患者的需要相比,家庭的需要是微不足道的。一年365天,她总是像一只停不下来的陀螺,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在她的心里,医生“拼命”就是为了救命。

  19xx年3月22日,王预产期到了,当时在岭南卫生院待产的孕产妇还有四个,卫生院又只有她一个妇产科医生,王心里放不下她们,没有去住院待产,当她挺着大肚子刚为一名前来流产的妇女做好手术,就感到不适,发现羊水已经破裂,羊水一旦破裂,肚子里的孩子就有可能缺氧,但她仍然坚持为等候门诊的三位病人看好病,才乘上了驶往市妇保院的急送车。还好,女儿顺利出生了。

  她为病人付出了百分百的爱心,一生无愧,却对家人甚少关心,充满了深深的遗憾和愧疚。女儿从出生到小学毕业,一直和她住在医院里,因为工作太忙无法照顾女儿,王只好雇了个保姆平时照看着。等到女儿到百官读初中了,王更没有时间和机会照看她,亦无法在学习上指导女儿。现在女儿已经上大学了,说起母亲对她的照顾,仍会抱怨少之又少。

  王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1987年,她惟一的弟弟要结婚了,然而,弟弟人生中的大喜事却因她的缺席让全家人十分不悦。当时,她正在配合岭南乡计划生育工作为育龄妇女放环,“因为岭南乡卫生院只有我一个妇产科医师,如果我走了就会影响计划生育工作。”于是,王选择留下来工作,没有去参加弟弟的婚礼,最终,父母不理解,弟弟无法接受,许多年过去了,这件事一直成为她的心头之憾。

  三年前,王婆婆去世了,公公一下子失去依靠,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本想多陪陪老人,让他好好安度晚年,可当时正逢卫生院搞基建,身为院长的她每

  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哪里有时间去老家陪公公,只好把公公带到卫生院照看。公公不忍心看她这样劳累,只待了两个月就回家了,哪知这一去就离开了人世,她再也没有机会尽孝,是她一辈子的悔痛……

  内强管理外树形象

  在担任岭南乡卫生院院长、党支部书记的近时间里,王树立“向管理要效益”的科学理念,加强安全医疗、行风建设、人才培养和基础建设等,使卫生院的业务收入从的30万元提高到了和的100余万元。岭南乡卫生院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她内强制度抓管理,积极推进制度化建设,卫生院领导班子合理分工,明确责任,重抓落实,通过强化管理,提高了全院职工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她外树形像抓行风,深入开展卫生院职业道德建设和医德医风教育,通过激励考核机制,切实推进行风建设,近几年来,卫生院从未发生医疗纠纷、投诉、上诉等事件,以满分的优异评议成绩在岭南乡基层单位(窗口)行风评议中获第一名,并被市卫生局评为行风建设优胜单位。围绕“落实医改、提高服务、提升行风、促进健康、构建和谐”实践载体,她带领党支部班子成员深入山区农村,和群众交流谈心开展调研,全面掌握山区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和查找岭南卫生事业在实现科学发展进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深入分析检查,切实提出有较强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整改措施并加以落实,有力推动卫生院各项事业的科学稳步发展。

  岭南乡卫生院原来十分简陋,卫生设施十分缺乏。为改善山区群众就医环境,加快岭南乡卫生事业的发展,王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改善硬件设施,在她的努力下,总投入170多万元,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医疗综合楼于7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她还对覆卮和下许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了全面装修,新购了b超、尿分析仪和心电图等一批先进医疗仪器,极大地改善了卫生院的就医环境和就医设备,提高了临床诊疗工作效益。在加快硬件建设的同时,王在软件建设上下功夫,注重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素质和人才梯队建设,招考3名医学院校毕业生来院,充实医疗卫生力量。同时,内强素质抓培训,全院中青年医务人员都进行了各级各类业务培训和进修,为卫生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我生在岭南长在岭南,与岭南有着深厚的感情,再说这里的百姓需要我,我离不开他们。”这是她朴实的心里话,却更显得她的高尚和博大。正因为有高尚的医德,她才能满腔热情地去实践医生的职责与使命;也正因为有一心为民的博大情怀,她才能坚定理想扎根山区救死扶伤始终无怨无悔。山区需要王这样的好医生。

医生事迹材料5

  XXX,男,岁,中共党员,20年毕业于医学院,获硕士学位。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市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先后被评为“市第一人民医院优秀共产党员”、“市第一人民医院优秀带教老师”、“医学院特聘教师”。主持的“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获20年度“市第一人民医院新业务新技术奖”。在国家级和省级杂志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在长期的医疗卫生工作中,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病人”服务思想,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时刻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团结同事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使许多频临死亡的心脏病患者奇迹般的转危为安。

  医者仁心无怨无悔

  2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进入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以来,一直保持着高度敬业的精神、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不管是刮风下雨,也不论春夏秋冬,常年坚持早6:30上班,多年来养成的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生活规律始终坚持如一。遇有危重病人坚持守候患者床前,加班加点抢救病人已经习以为常,20年冬季的一天,24小时内病房连续收治4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一位60多岁的住院病人突发心肌梗塞,急救已经持续了四十几分

  钟,不间断的心肺复苏并没有使病人有所反应,一般来说,心肺复苏半个小时以后,如果还没有反应,基本可以宣布死亡了,当时连在场的家属都已经放弃了,但他坚持说还有希望,一直没有放弃。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力抢救,终于从“鬼门关”抢回了一条人命,家属们喜出望外,他自己却累瘫在一边。为继续抢救病人,他连续守护患者床前36小时,直至患者脱离危险,才离开病房。连续24、48甚至72小时或更长时间守在科室,对他来说已是司空见惯的事

  情。数年来,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一年内,他加了多少班,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数得清。

  潜心钻研业务精湛

  积极研究新业务、新技术,不断的将本专业的新技术、新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使许多频临死亡的心脏病人转危为安。20年,他被选派到“心血管病医院心脏电生理中心”进修学习。经过近一年潜心苦学,20年在我市率先开展“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术”是根治心律失常的方法之一。该微创手术是在x光血管造影机的监测下,通过穿刺血管,把电极导管放入心腔内,先检查确定引起心动过速的异常结构的位置,然后在该处局部释放高频电流,在很小的范围内产生很高的温度,通过热效能,使局部组织内水分蒸发,干燥坏死,达到根治目的,具有创伤小、无副作用、恢复快、痛苦小等优点,开展该项技术两年多来,已为数百名心动过速患者解除了病痛。

  他还积极和科室同事一起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来说,最有效治疗方法就是急诊介入治疗方法,急诊介入治疗可使冠脉血管撑开,血流保持畅通,从而使濒临坏死的心肌得到救治。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和病死率低的优势,急诊介入治疗对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经验、仪器设备以及医生团队协作的要求很高。还要求尽量能在患者就诊后60—90分钟内开始进行介入治疗等。因此,此项手术目

  前在国内只有一些大型心脏介入中心才能开展。而掌握的该项技术标志着一院在“冠心病介入诊治”方面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54岁的师傅长期患有“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平时未规范用药物治疗,去年冬季凌晨在家中休息时,突然出现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强烈的频死感让其无法忍受,家属发现后紧急拨打120到一院就诊,经诊断,患者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难以维持,随时会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时间就是生命。随后,和他的同事们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为患者实施了“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手术”,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诊疗”绿色通道,在尚属首家。自开通绿色通道以来,已成功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数十例,无一例死亡,极大地提高了生存率,缩短了住院天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为患者解除病痛,带来健康与幸福,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肯定。该项技术是一院在“冠心病治疗领域”的新突破,为我市填补了又一项技术空白,对提高我市心血管病诊治水平具有着重要意义。

  热心公益乐于奉献

  为帮助社区居民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健康管理能力,他还走进社区及企事业单位和敬老院,结合工作中的经典病历案例,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讲解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保健治疗方法、家庭用药的注意事项以及常见的心脑疾病的预防和保健,自己编写并自费印刷“健康教育资料”,免费发放,并发放“科学就医共享健康”为主题的.宣传彩页,老百姓高兴地说:“健康讲堂进社区,受益很大,希望以后多举办这样的活动。”通过健康教育讲座,他意识到患者对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巨大渴求,对此类活动的极度认可。当看到广大人民群众对他精心讲课的赞赏,对他认真耐心为他们答疑解难的的感激,他决心将来尽一切能力为更多人提供健康教育相关知识。至今他已主讲健康教育百余场,为数千人提供了健康咨询,使很多人避免心脑血管严重疾病的发生,为家庭和社会减轻了巨大的负担,节约了大量的医疗资源。

  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临床实习是将书本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医学生而言,临床实习是一座使其从仅具书本知识的学生成长为具备正确临床思维及临床技能的医生的必不可少的桥梁。对于医院带教老师而言,临床实习带教也是一个意义重大、值得珍惜的锻炼机会。多年来他一直担任科室教学秘书,为了做好心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他提出应充分做好带教准备、注重人文素质培养、因章施教、讲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激发兴趣、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受到临床实习及全科实习医师的好评,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多次被评为“优秀带教老师”,并被聘为“医学院特聘教学老师”。

  工作不图名,不图利,不讲时间,不计报酬,就是以这种坚韧的毅力他数年如一日的工作着,艰苦的付出也换来丰厚的回报,经他治疗后康复出院的患者,将锦旗、感谢信多次送到医院,但他从不参加病人及家属或其他人的宴请,拒收一切红包。他还常把自己的私人号码留给病人,便于随时掌握病人的情况。而这也导致他即便是在休息的时间里,也会不停地接到病人的求助电话,有时在凌晨,有时在半夜,无论风雨寒暑,他都第一时间帮病人解决。凭借高超的技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病人和同事们的称赞。

医生事迹材料6

  从医19年,做一名好医生是他不懈追求的目标。经过他勤奋的学习、艰苦的努力,目前已成为京煤集团总医院消化肿瘤内科的学科带头人,在门头沟地区已是小有名气。

  为了开展新业务、新技术,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忙碌在病房、胃镜室、B超室及实验室,凭着对医疗事业执着的追求,对患者高度负责的职业道德,先后开展了食道狭窄扩张治疗、食道支架植入术、结肠支架植入术、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治疗、消化道息肉内镜下切除、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贲门失弛缓球囊扩张治疗及局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同时与超声科合作开展了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如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胰腺囊肿穿刺置管引流,穿刺活检(肺占位、肝占位、淋巴结、胃壁占位)及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此外,他还与麻醉科合作开展了无痛胃肠镜检查等;所有技术均填补了门头沟地区的空白,提高了我院的声誉,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给患者带来了希望。

  经常强调的是“要多为患者着想,给患者最合理的治疗!”。他以身作则,看病时总是为患者着想,从检查到治疗,处处都为病人精打细算。如果是远道来的患者,他还会跟相关科室沟通联系,尽量当天能做完检查,明确诊断,给予及时治疗,为患者节约食宿费用。平时教育年轻医生时他常说“健康是指身心健康,所以,我们在给患者看病时,一定不要忘记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争取经过治疗,患者恢复身心健康”。平时出专家门诊时,他耐心地倾听每一位患者的讲述,认真地分析,遇到有心理问题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并教会患者多种释放心理压力的方法。因此,许多患者看完病后经常会说“不用吃药,跟肖主任聊几句天,就觉着病好多啦”!更有甚者,有些病人清晨4、5点来排队挂号,就是为了能跟肖主任说几句话!肖主任对病房的病人更是关心有加,以致经常会有死亡患者的家属在办理完丧事后,特地到医院送锦旗给肖主任。还有许多患者的.家属因陪亲属在内四科住院,看到肖主任带出的医疗团队特别值得他们信赖,就将医保定点医院改为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

  先后获得了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地区百名优秀青年医师等荣誉,面对取得的成绩和荣誉,他淡然处之。他知道他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他最想做的就是当一名好医生。

医生事迹材料7

  医者父母心,她做到了;不是一天,而是30年如一日:减轻病人痛苦是我最大安慰。

  这是一位从普通护士成长起来的著名医学博士;这是一位曾数次在自己身上做医学实验的医者;xx,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原广州军qu177医院)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她30多年如一日,视病人如亲人,尽心尽力无私地体贴和关心病人,以高尚的医德、无私的爱心和精湛的医术,赢得了人们的爱戴,营造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展示了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

  从护理员到主任医师,从原有的初中文化程度到摘取医学博士学位,xx的成长道路一步一个脚印。她攀登医学高峰所付出的坚忍不拔的努力,是她赢得患者衷心爱戴的客观基础。而尤为难能可贵的是,xx真正把病人当成了亲人,在尽力解除病人身体痛苫的同时,细心呵护他们的心灵:她可以在临床实验需要正常骨髓作对照的时候,两次抽取自己的骨髓;她可以经常通宵达旦地坐在电脑前,搜索、比较国内外治疗血液病的不同药物,为患者选择最省钱又能达到最好疗效的治疗方案……

  从xx的事迹中我们不难看到,立足本职,敬业爱岗,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热忱,是她从业生涯的真实写照。xx说过,解除不了病人的痛苫,就不是好医生。她还说过,作为一个医务人员,我不能不讲良知。透过这些质朴的话语,人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她所在的.科室是医院经济效益最差的科室之一,为什么她对病人送给自己的"红包"或礼物无一例外地加以谢绝。在她的心目中,病人的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

  好医生xx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令人敬佩。从业30多年来,她视病人如亲人,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无私的爱心,树立了医务工作者的崇高形象,展示了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无论是对于“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还是对于在党员中开展的“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xx都是一个优秀的榜样。

  我们广大医务人员应以xx医生为榜样,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心中时刻怀有强烈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求回报,永以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文明行医,廉洁行医,以满腔热情、高度的责任心、和善的服务态度为病人服务;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断地跟踪世界先进步伐,不断地充实、完善、提高自己,以高超的技术解除病人的痛苦,努力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医生事迹材料8

  她的名字叫小,是我院肺病科的护士长,她拥有一个崇尚文明,积极进取,和睦和谐,相敬相爱的大家庭。她们夫妻结婚15年以来相敬如宾,非常恩爱,孝敬老人,善待邻里,在家中能挑重担,任劳任怨,并且敬业爱岗事业有成,老人安享幸福晚年,独生儿子聪明可爱,是一个和睦的三口之家。她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她们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携手搭建起一个幸福的"家"。这些年来,她和她的丈夫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一、爱岗敬业、共同进步

  她是一名临床一线护士,对待患者能够做到细心、耐心、爱心,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常常受到患者及家属的表扬。作为一名护士长,她管理全科的护理工作,带领全科护士做好护理工作,为人民医疗健康服务。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疫情,肺病科作为临床一线科室,迎难而上,她带领全科护士毅然决然写下请战书,积极参与临床一线工作,投身抗疫活动中,肺病科每一位医生护士从未拒绝任何一位患者。她带领姐妹们学习穿脱隔离衣防护服,确保自身安全。在整个抗疫过程中,由于疫情期间缺少物资,自发给科室人员买防护帽,并带领护理姐妹自创自做防护服和帽子鞋套,实现医护人员零感染。因肺病科是一个特殊科室,有发热和可疑患者会输送前来治疗。她都会带头去给患者治疗和护理,保证每天治疗安全。并做好病区各个关口防控,做好在院患者排查和防护。每天下班前会把科室各个关口在检查一遍。每天她都是最后一个下班,从未休息一天。她的爱人是监狱看守所的一名警员,他一贯坚持党的各项原则,严格遵纪守法,忠诚社会主义事业,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为了保证安全,在所待岗三个月没有回家一次。参加工作十多年来,不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他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努力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具有强烈的奉献精神和优良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在本职岗位上作出了优异的成绩。他工作扎实认真,勤勤恳恳,为人平易近人,孝敬父母,在生活中有很多小点子,是个善良快乐的一家之主。因她和爱人都是特殊岗位职业,疫情期间几个月不见面,医院下班很晚,经常都是孩子自己独自在家。她们俩感觉非常亏欠孩子,孩子非常懂事,从未抱怨。

  二、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家庭和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她和爱人和眭相处,互相尊重体贴。她们敬老爱幼,在精神生活上给老人家体贴和安慰,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享受到晚年之福的乐趣。婆婆曾经是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她努力为这个家庭付出,培养了很优秀的子女,是所有母亲的榜样。公公身体不好,为了照顾他们,她们门对门住着。在家庭经济关系中我和爱人都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处理得非常好。在这个家庭里,她们作为子女尊重长辈,长辈关心爱护子女,共同建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向上的.文明家庭。对于孝敬老人、教育孩子,她与爱人一起商量,互相配合,二人互敬互爱互商互谅,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妻。儿子正在成长期,为了使儿子能够更加健康快乐成长,夫妇一方面洁身自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品位,另一方面率先垂范,为儿子做出榜样。生活俭朴。她与爱人物质生活追求淡泊,不慕新潮,不摆阔气,从不浪费,提倡节约,精打细算,用之有度。严于律己。为了以言行影响儿子,为儿子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夫妻俩在家讨论家务事,总是以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规为标准,努力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不行"。她们从不搞封建迷信,不作违法乱纪的事情。她和爱人在生活上予以家中大小事征询婆婆意见,使她觉得受尊重,在家里有地位,因而心情开朗。和睦的家庭能给每一个家庭成员带来温暖,带来快乐,带来健康,带来智慧,带来前进的力量,特别是能为孩子更快乐更好地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以德育人,重视子女教育

  她的儿子今年12岁,是经三路小学一名六年级的学生。他尊敬师长,关爱同学,学习认真,不迟到违纪,是一名优秀的三好学生。父母亲对子女负有抚养和教育的责任,无论是老一辈还是父母亲,都要把对下一代的爱建立在科学和理性的基础上,把对子女的爱的感情同培养他们的人生观、道德观及其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结合起来,讲究方法、讲究技巧。健康的家庭需要一个健康的环境才能得以健康的发展和延续,我与爱人始终把对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为此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送去好的教育机构学习锻炼自己,不断加深母女之情,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并健康快乐长大成人。

  有位诗人曾经说过:一个男人加上一个女人是爱情,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再加上一个孩子是家庭,而一个家庭加上丰富的文化生活则是一种文明。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一位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和维护。只有每个人都奉献出一点爱,"家"才会更加的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我们的社会和祖国就会更加繁荣昌盛。

医生事迹材料9

  惠希波,男,1980年3月出生,本科学历,临床医师,在市国际海洋城涛雒镇卫生院临床工作。自20xx年7月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至今一直在卫生院临床一线工作,现任涛雒镇卫生院病房科室负责人。

  13年来,立足于乡镇农村,在最基础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一心一意为广大人民群众着想,为患者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医疗纠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农村基层卫生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光荣的工作,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涌现出大批的优秀工作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最平凡的美丽”。13多年来,惠希波一直坚守在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第一线,严寒酷暑,从无怨言。从医13多年,总是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精心为患者治疗,耐心护理,让患者满意,让家属放心。

  他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苦练过硬的基本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各科疾病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工作以来先后多次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开展新技术的应用,于20xx年成立卫生院第一个手术室,并担任手术室主任及唯一的麻醉师。自20xx年到20xx年3年期间,无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即使是下夜班在家休息,只要一有手术患者,一个电话马上回医院准备为患者手术。记得有一次,晚上11点多,倾盆大雨,电话响起说有一个急性阑尾炎病人,需要马上手术,他马上骑上摩托车,雨中赶回来医院,完成了手术。由于人员缺乏,作为唯一的'麻醉师,这样的事情太平常不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加上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他责无旁贷成了医院的业务骨干,受到了领导和患者及家属的信赖。

  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时刻牢记职业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恪守医德,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为百姓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为造福一方百姓做出自己的贡献。

医生事迹材料10

  湟中县东花园村位于西宁市近郊,每年大部分的时间里,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大都是老人和孩子,而正值青壮年的70后村医钟生彦也是其中的一员。

  1993年,钟生彦高中毕业,到西宁市卫校学习,三年后,他回到了村里,担任了东花园村的村医。某年,钟生彦又自费考入湟中卫校学习,并顺利拿到中专毕业证。某年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助理医师资格。虽然学业上在不断努力,取得新的成绩,但钟生彦一直坚守在村医这个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乡亲们服务,一干就是13年。

  作为一名村医,经常是一些繁琐、细碎的平凡事,留守在村里的大都除了老人就是孩子。钟生彦每天走家串户,不是为村东头的大爷量血压,就是为村西头的大娘测血糖,东花园村有272户人家,1079人口,60岁以上的老人有145个,对于这些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他都能了如指掌。对患病老人,钟生彦格外关注。刘生莲老大妈今年76岁了,儿子儿媳常年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她一人,刘大妈患有高血压,心脏也不太好,钟大夫经常要上她家去看看,看看最近血压又高了没,嘱咐她吃药。天冷了,他还看看她的炉子旺不旺,帮她提前准备好生炉子的煤块。听说过几天大妈要去城里的儿子家,他还叮嘱她别忘了量血压,为便于随时了解她的病情,又仔细地将她的手机号记上。对这些留守老人来说,他不仅是他们的家庭医生,还是他们家里的亲人,看病之余,他陪他们聊聊天,告诉他们怎样注意平时的生活起居、饮食调整。遇到谁家的电视不清楚,他上房去调调天线、谁家的炉子不旺,他给安装好。

  王大妈患有糖尿病、还因脑血栓造成偏瘫,行动不便,子女外出打工,钟生彦经常上门服务,每次去了,他先看看她家有啥要干的家务活,为大妈烧水做饭、然后边聊天边了解病情。每次王大妈总是感激地眼含热泪:你比我的儿子还要亲。

  是的,钟生彦真心地把村里人都当做自己的亲人,乡亲们有需要,他是随叫随到。而在自己的家里,却经常不见他的踪影,常常妻子都在家做好饭了,却不见他来吃饭,原来他还在村卫生室守着老人打点滴。

  某年夏天,钟大爷家的孙子在玩耍时不慎摔倒,伤得较严重,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不在家。钟大爷情急之下,来找钟大夫,钟大夫连忙用自己的车带着他们去了就近的西钢医院,一到医院,自己忙着跑前跑后去挂号、取药,直到孩子看完医生,伤口处理完了,他这才放心地回家了。

  某年的冬天,半夜两三点钟,钟生彦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原来是村里一家在办丧事守灵时,发生煤气中毒,当钟生彦赶到时,人已处于昏迷状态,钟生彦当即打开门窗,并静脉助推40毫升高糖,并叫家人迅速将患者送往就近的医院,因处理及时,患者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清醒过来了。

  钟生彦真诚的服务赢得乡亲们的信赖和赞誉。外出打工的人回村后,都很感激地对他说:要不是你,老人孩子在家就真要出事,有你在,我们出去就放心了。

  随着近几年农村经济的发展,地处西宁市区周边的东花园村也逐步富起来,钟生彦的努力工作得到村委会的大力支持。

  某年,村卫生室由原来简陋的两间扩建到现在的药房、资料室、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一应俱全。在扩建过程中,钟生彦也拿出自己这几年的积蓄2#多元投入其中。钟生彦的妻子张世清当年在四川打工时,也上过职高卫校,为了更加全面、周到的为乡亲们提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钟生彦动员妻子也到村卫生室来工作。如今,张世清也成了东花园村的一名村医,主要负责全村的妇幼保健。

  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万家,这是歌颂当年的赤脚医生的歌,也同样是现在的乡村医生的真实写照,乡村医生听着随意,事情却特别多而杂:村民急诊、老人体检、农村卫生、传染病预防、防疫接种……钟生彦的卫生室相当于一个小型医院。除了工作时间没法像城里医生一样有规律外,乡村医生还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不仅要会看病,还要会打针、按摩、针灸等。还要随访、登记、建档、兼健康素养知识宣传员。钟生彦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他自己不定期地办黑板报,发放各种健康知识手册,播放宣传视频。同时还向村民宣传医改政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优越性,主动配合卫生院、村委会当好开展基层卫生工作的参谋。工作千头万绪,量大任务重,但钟生彦总是一丝不苟地去完成,使宣传工作做到每家每户,使许多疾病预防健康知识做到家喻户晓,户户都有明白人,让每一个村民都享受到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在一次预防接种工作中,钟生彦来到村砖瓦厂里,这里有从四川过来的几户彝族打工者。虽然是外来的流动人口,但钟生彦对他们一视同仁,做好服务。有时候,外来人员对此不理解,当钟生彦为他们打预防针时,他们拒绝了,说不需要你来管。钟生彦反复地向他们解释,这不是有病了才打针,是为了不得病才打的针,经过反复解释,他们终于明白了,钟大夫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最后欣然接受预防接种。

  在多年的村医工作中,钟生彦深深体会到,村医关注的不仅仅是村民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钟生彦把村民当做自己的亲人,他常常说:乡亲们这样信任我,我所有的付出也心甘情愿。这几年,随着城乡经济的飞速发展,每年外出打工挣的钱也越来越多,比起他们,钟生彦收入不高,但钟生彦以他的淳朴、信任、热爱、无私奉献、勤朴,心系乡亲,心系最需要帮助的人,一如既往地在村医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十几年如一日的热忱,使钟生彦获得许多荣誉,从某年到某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县优秀乡村医生,对此,他谦虚地说,未来的路还很长,会继续做好医者该做的一切。

医生事迹材料11

  “从医,生命之托,健康所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之举,从参加工作那一天起,市妇儿医疗预防保健中心产科主任xx就心怀敬畏,以这样一个朴素的理念从医。一晃28年过去,从风华正茂到霜染两鬓,一个个新生命经她的手诞生,一个个孕产妇经她的手康复,精湛的医术和视病人如至亲的敦厚人品使她倍受人们的赞誉。

  只有孜孜不倦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xx年,xx参加工作后,深知成为一名出色的妇产科医生,仅靠现有的'知识远远不够,所以她边工作边深造,边看书边摸索,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像海绵吸水般地刻苦学习。通过深入学习,她的医术日益精湛。

  xx年,市妇儿医疗预防保健中心与巴音陶亥镇结成对口扶贫单位,需要派驻妇产科医生,她成为第一人选。多年的临床经验使她妇科、产科样样精通,而且对患者态度又好,同时她还有曾经下乡工作的经验,善于和乡亲们沟通。

  果然,xx不负重望,一去了巴音陶亥镇医院就打破了该院分娩率为零的记录,为一名产妇助产,顺利生下了一名男婴。

  产科的特点是工作时间不固定,劳动强度大。常年超负荷的工作,使她患上了肩周炎、腰肌劳损等多种职业病。疼痛难忍时,她的胳膊都抬不起来,腰也钻心地痛,但她仍坚持战斗在工作第一线。不分昼夜,不分早晚,没有节假日,只要医院有电话,她随叫随到。有时刚做完手术回到家想吃口饭,筷子还没拿起来,电话又来了,她撂下碗筷就走。

  xx年春天的一个深夜,一名23岁的产妇突发罕见的产后子宫内翻,产后出血、疼痛休克、血压持续下降……生命垂危!在家休息的xx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往医院,在第一时间为患者实施了子宫还纳手术,不但保住了年轻产妇的子宫,而且还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像这样的危急重症抢救数不胜数,她得到的锦旗、感谢信连办公室都放不下。

  虽然xx手术做得很棒,好多孕妇也慕名而来找她做剖宫术,但作为产科专家的她深知自然分娩的好处以及降低剖宫产率对妇女保健的重要意义。每当要求剖宫产的孕妇来找她时,她都耐心细致地讲解剖宫产的弊端,鼓励孕妇自然分娩。在她的努力下,目前,市妇儿医疗预防保健中心的剖宫产率为29.1%,位居全国最低水平。

  作为科室带头人,xx总是告诫医护人员:“没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就没有高效的工作,单枪匹马不可能保患者平安。”在她的带领下,产科积极倡导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珍爱友谊、关爱同事,形成了宽松愉快、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28年如一日,xx把全部心血倾注在产科,使得产科的多项技术处于全市领先水平。

医生事迹材料12

  健康教育知识学习,从零开始

  在杜xx参加工作之初,大家对“健康教育”这个名词都很陌生,健康教育工作尚不规范,也没有标准,实际工作更是举步维艰、如履薄冰。面对这种状况,杜xx想过换工作,正当她犹豫时,作为一名预防医学工作者的父亲严厉地点醒了她,并激励她把工作“干出个样儿”来。杜xx找来健康教育和预防医学专业的书籍,从头学起,自己摸索着一条一条地捋,没有经验,就翻来覆去地返工,一切从零开始,“做老百姓的健康守护者”成为杜xx心中坚定的信念

  过去的一段时间,对于德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杜xx来说终生难忘:德州市的两个县参加国家、省级健康促进区县验收,一个县申报健康促进区县创建,验收和申报工作繁杂,还有“健健康康过大年”、健康素养监测等工作都“赶”在了一起。爱较真儿的杜xx力求做到精益求精,每天工作到深夜。就在她全身心投入工作时,疾病却“偷袭”了她。忙起来一整天都喝不上水,使得杜xx肾结石病犯了,撕心裂肺的疼痛让她连饭也吃不下。丈夫劝她先去医院检查,但是考虑到工作还没忙完,她忍着剧痛继续忙碌,三天后才到医院看病。经检查发现,结石堵塞尿管,肾里有大量浑浊积液。医生告诉她:“再晚来一天,你的右肾就保不住了。”参加工作25年来,杜xx一直忙碌着她钟爱的健康教育事业,从对健康教育工作一无所知到成长为一个心系百姓健康、战斗在一线的专家型健康教育工作者。期间,她也曾经历过迷茫、困惑与气馁,但最终不忘初心,为守护百姓健康而不断奋斗着。

  创卫健康教育标准获肯定

  在德州市吹响争创国家卫生城市的号角时,健康教育作为国家卫生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迎来绚丽的春天,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艰难的推进工作。国家卫生城市健康教育工作涉及每个部门、每个单位、每个人,一系列难题使推进工作陷入艰难境地。时间紧、任务重,杜xx翻阅大量书籍,查阅其他省、市创建经验,结合市里工作实际,经过三个月的努力,终于摸索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操作性强的创建标准,这套标准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在国家卫生城市验收时,国家级健康教育专家对这套标准也给予了高度评价。“那时工作上困难多、任务重,孩子也小,丈夫又常年在外地工作,没办法,就只能把孩子‘扔’给年迈的父母,自己没黑没白地投身到工作一线。”杜xx回忆说。作为健康教育所所长,杜xx以身作则,每天加班到凌晨两三点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三年的努力,国家评估专家对德州市健康教育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助力德州市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验收。

  “无怨无悔为百姓服务,这个信念不会变”

  近年来,乘着创卫的东风,德州市健康教育工作一跃进入了全省先进行列。在全省率先组建的“德州市健康教育讲师团”成为了德州市工作的一张响亮名片。德州市还承接“健康促进区县”、“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中国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等国家、省、市项目,大力倡导“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理念,健康教育已深入人心。这些项目的实施,在带给民众健康知识和健康理念的'同时,也锻炼出了一支敢打敢拼的健康教育队伍;这些项目的实施,更标志着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已成为评价居民健康和整体工作的重要指标。如今,在杜xx等人的努力下,德州市的健康教育工作正在向着现代化、专业化、正规化道路前进。看着越来越多的市民主动参与到健康教育活动中来、为自己的健康做主,杜xx非常欣慰:“越是如此,我越感到责任的重大。不忘初心,无怨无悔地为老百姓的健康服务,这个信念现在没有变,将来也不会变。

医生事迹材料13

  小辛同志,预备党员、骨伤二科主任、主治医师,毕业于滨州医学院,学士学位,德州市康复医学会运动医学会员。于2010--2011年在济南总医院进修学习,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在焦庙曲屯村卫生室开展健康扶贫工作。擅长四肢骨折、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并以新时代共产党员来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凡事能从大局出发,以医院、科室整体利益为重,勇于分担,敢于承担。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科室主任的他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疫情防控政策,有力执行医院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严格做好多项应急演练,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小辛同志第一时间组织科室全体人员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制定科室应预案、率先签署“申请到疫情最需要的地方去战斗,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请战书。他不断学习强化新冠肺炎各版本的诊疗指南;积极演练“手卫生”、“三级防护”等各项工作,使之了然于胸;全力做好科室消杀工作及住院人群的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工作,号召他们坚决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安抚了患者的情绪。此外,小辛同志还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和多名同事一同赴齐河县高速卡口卡点参与测量体温等工作,不管白昼还是黑夜,无论寒风刺骨还是雨雪交加他都认真监测过往人员,不放过任何一种“可疑迹象”全力守护好进入齐河的第一道防线,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在今后的工作中,小辛同志将更加潜心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再上新台阶,用实际行动回报组织、回报社会。

医生事迹材料14

  xx,男,汉族,1977年3月出生。2007年毕业于xx市卫生学校社区医学专业,中专学历。1997年起在xx县三义寨乡丁圪当村卫生室工作至今。

  行医多年来,在xx的努力下,本村的计划免疫工作一直居全乡先进行列。疫情面前,xx总能冲锋在前,各种传染病防控工作他都能做到尽职尽责,不漏一人,并自费印制各种内容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xx积极为村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他通过打印告知单提高孕产妇保健管理率的做法在全乡得到推广。

  行医过程中,xx始终遵循一条最基本的医德就是尊重生命、生命至上。在利益和医德之间,他总是选择后者。xx始终坚持病人能口服药物治愈的就不输液,能用便宜的药决不用贵药。他总是耐心给病人及病人家属讲解滥用药物的危害。有钱没钱,都能先看病。没有新农合以前,由于当地经济条件比较差,每年年底都有五六千元的欠账,而且相当一部分是一欠多年,但他从不去收账,能减的减,能免的免,直到现在还有2000多元的`欠账。村民耿美菊家庭困难,三个孩子常生病,每次看病都是欠着,她说:“广灿叔,我的孩子多大就欠你多少年钱了,你也没有跟俺要过。”村里的孤寡老人钱金才发烧腹泻,xx怕他独住出问题,就把他接到村卫生室观察治疗。病治好了,临走的时候老人说:“广灿,我可没钱给你呀,我回去还得吃饭。”xx鼻子一酸,掏出20元钱递给老人说:“你回去先买点东西吃吧,药钱我不要。”老人感动的说不出话来。

  xx爱民为民,无私奉献的举动受到上级卫生部门和当地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好评。2006年、2007年两年度被三义寨卫生院评为“免疫规划工作先进个人”。2008年获得三!

  义寨乡“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被三义寨卫生院评为“手足口病防控先进个人”。2011年、2012年在三义寨乡卫生院组织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中连续两年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医生事迹材料15

  他是一位人民的好医生,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医者学习的好榜样。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帮助了许许多多的病人恢复健康。选择医学,是他的责任和追求,只要欧尚这条路,他就会不断继续前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黔东南州舒向阳先进典型事迹材料吧。

  舒向阳,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人,2011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硕连读),现任职于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骨四科,从事血管外科专业。舒向阳医生在对实习同学的带教中认真负责,在工作中爱岗敬业,并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黔东南州的血管外科领域填补了医学空白,并取得了的骄人成绩。

  一、农家院走出的“高材生”

  1982年,舒向阳出生于贵州省天柱县的一户普通人家,也和别的小男孩一样,调皮、捣蛋、不听话,不是上树掏鸟窝,就是下河摸鱼虾,唯独看见书本就头大。幸得益于父母的严厉管教和老师的辛勤教导,2000年,他考上了天柱县民族高级中学,一所底蕴深厚,竞争激烈,享誉全州的高中。正是这样的环境,造就了舒向阳拥有了对于学习的顽强毅力,这也为他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不懈的努力,舒向阳于200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自己心中的理想的学府,当时医药类学校全国排名前30的山西医科大学临床专业,进行七年制的本硕连读学习。据舒向阳回忆,当时自己对于学习非常得痴迷,一天的时间里,几乎不是在教室就是在图书馆学习。

  二、成为山西省骨肿瘤领域领头人——吕智教授的学生

  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通过理论考核和导师考核后,舒向阳有幸成为了吕智主任的研究生,在跟随导师学习期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舒向阳不怕苦不怕累,主动负责危重病人的临床救治工作,在节假日的病房里也总能看到他辛苦工作的身影。就是这样的付出和努力,为他自己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知识和经验,并受到了临床科室老师和患者的一致好评。临床实习期间,还在导师指导下发表多篇论文。

  舒向阳说:”通过两年的临床实习,我深刻的认识到,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而且人都有个体差异性,病情更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我要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尽可能的帮助别人。

  三、努力积聚力量,为了肩上的那份责任

  201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舒向阳放弃了留在山西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工作的机会,毅然决然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为了黔东南州人民医院骨科的一名住院医生。

  临床工作是繁重的、忙碌的,也有很多的时候是紧急并突然的。而繁忙工作的背后,往往是对家人的忽略和亏欠。忘不了妻子孕期出血的时候没有丈夫陪伴,忘不了孩子高烧近40℃的时候没有父亲陪伴,也忘不了母亲高血压昏迷的时候没有儿子陪伴,但最忘不了的,是在家人需要救治的这些时刻,作为医生的舒向阳却不在他们的身边,因为他正在手术台上治疗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家人偶尔也会开玩笑地说:”想跟舒医生一起吃顿饭也太难了,提前一个月约好的,饭都凉了还不来,打电话也没人接,三更半夜接到电话,讲他刚刚在做急诊手术。“

  选择了医学,就选择了责任,为了能扛起这份责任,就要努力拼搏,积聚力量!

  四、黔东南州血管外科介入第一人

  血管外科范围非常广,全身的血管,除了脑部的血管(属于神经外科)和心脏上的血管(属于心脏外科)以外,可以说都属于血管外科的范围,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实,每个人在生命的过程中都会有血管病变,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随着饮食结构改变和人口的老龄化,特别是21世纪以来,外周血管疾病特别是外周动脉性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的发病率正以迅猛的速度逐年增长,需要干预的PAD的数量越来越多,病情也越来越复杂。血管疾病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必将严重威胁我们的健康甚至生命,而血管外科是血管疾病治疗的主力军。

  在院领导、科主任的指示及各位同事的支持下,舒向阳于2017年3月——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市血管外科中心)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血管外科专业的学习。

  舒向阳回忆进修学习的那段日子说:”我在进修学习期间,每天除了观摩手术、练习手术,其他的时间就像高考那年一样,拼了命、发了疯似的看书,一遍,两遍,三遍,不断的努力、吸收着血管外科的专业知识。 “

  进修学习结束了,2017年9月舒向阳回到了自己的母院---黔东南州人民医院骨四科。他一心想把自己学到的血管外科技术应用于被血管疾病所困扰和折磨的病患的身上,然而,没有什么事情是能随随便便成功的。新技术在最初的开展中,也面对了不少的质疑和客观的困难,没有专业的工具,没有配套的设备,没有相关的专业助手,没有专业领域导师的指导,等等。期间,舒向阳也有过沮丧和迷茫,然而,他终究还是没有放弃。在他的坚持和各层医院领导的支持下,黔东南州的血管外科领域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小点成就,他慢慢从下肢静脉栓塞的治疗,肺栓塞的治疗,逐步到主动脉夹层瘤这样病死率极高、随时会终结生命的危险”杀手“的治疗,舒向阳努力的填补了黔东南州在血管外科介入领域的空白,在黔东南州血管外科的发展史上了书写了自己重要的一笔。

  至此,黔东南州血管疾病的患者,将不需要不远百里甚至千里去外求医,尤其是主动脉夹层瘤的患者,其病死率高,而且往往主动脉夹层是在转院至远方的医院途中瘤体破裂致死的。目前主动脉疾病已经完全能够在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得到及时而专业的治疗,而且该病在本州范围内的医院治疗,医保报销比例也高,也不需要动辄几十万,甚至倾家荡产的治疗疾病,为我们黔东南州的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曙光。

  目前为止,舒向阳已经成功完成主动脉夹层手术23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然而面对这样的成绩,舒向阳却总是谦虚的说:”一路走来感谢院领导及科主任的支持,目前我在血管外科领域,我还只是一个学生。学无止境,我在血管外科的道路上,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但我会一直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医生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优秀医生事迹材料11-13

最美医生事迹材料05-12

最美医生先进事迹材料08-07

最美医生事迹材料范文05-12

医生青年岗位能手事迹材料11-11

最美医生先进事迹材料9篇11-17

最美医生先进事迹材料(9篇)11-17

最美医生先进事迹材料精选9篇11-17

临床医生青年岗位能手事迹材料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