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仪简介

时间:2022-07-19 09:24:05 文学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末代皇帝溥仪简介

  简介,即简明扼要的介绍。是当事人全面而简洁地介绍情况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它是应用写作学研究的一种日常应用文体。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末代皇帝溥仪简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末代皇帝溥仪简介

  爱新觉罗·溥仪,字耀之,号浩然。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严格意义上来说也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最后一个皇帝,作为清朝皇帝在位时,他的年号为“宣统”,故后世称之为”末代皇帝“或”宣统皇帝“。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02月12日隆裕太后被迫代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溥仪退位,清王朝正式结束了在中国的统治。因其为大清国的末代皇帝,所以有人称其为清废帝,或称为清逊帝。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尿毒症在北京逝世。骨灰安葬在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大婚和离宫

  1922年溥仪大婚,娶了一后一妃。皇后是婉容,妃子是文绣。在紫禁城中溥仪或读书吟诗、作画、弹琴,或捏泥人、养狗、养鹿,有时还到宫外坐汽车,逛大街。1924年11月05日,军阀冯玉祥无视优待条件,派鹿钟麟带兵入紫禁城,逼溥仪离宫并获得大量宫中财物,历史上称这为“北京事变”。溥仪搬进北府(载沣的居处),继而又逃进日本公使馆。第二年2月移居天津租界张园和静园,与清朝遗老遗少以及张作霖、段祺瑞、吴佩孚等往来。

  溥仪被逼宫后,日本各大报章都刊登出同情溥仪的文章,为以后建立伪满洲国造势,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八国联军的时候派兵最多,打得最狠的就是日本。不久,被日本人护送到天津。1931年11月,在日本驻屯军司令官的帮助下潜赴旅顺,不久到奉天。

  伪满洲国皇帝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日军将领土肥原贤二等人的帮助下,从天津逃离,来到了满洲。

  1932年03月01日,日本扶持溥仪在满洲地区建立伪满洲国。

  1932年09月与日本签订了《日满议定书》,日本政府正式承认伪满洲国,而伪满洲国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

  溥仪自1932年03月01日至1934年02月28日任伪满洲国执政,建年号为“大同”。

  1934年在日伪军的扶植下改国号为伪“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年号为“康德”。03月01日登基。“康德”是康熙和清德宗光绪的缩称,意在纪念,并寄托了祗承清朝基业之愿。溥仪还国东北四省作为日本本土来建设,这种机遇合定下让这个傀儡政权表面上成为了“亚洲第一经济大国”,看似比中国关内要富裕兼任伪“满洲帝国”陆海空军大元帅、伪“满洲帝国”协和会名誉总裁。溥仪在伪皇位期间,由于伪满洲国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日本侵略者所垂爱,将占领下的中发达,伪满洲国虽然GDP世界第四,亚洲第一,但根本命脉在日本占领者关东军手里。溥仪作为当时亚洲一个政治人物两次登上《时代》周刊,特别是该周刊有关“解决远东危机的四个人”的画像中。

  入狱

  1945年08月,苏联对日宣战并进攻伪满洲国,伪满政权覆灭。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后企图逃亡日本,与日本关东军的将兵们于奉天机场的候厅室被苏联红军抓获。在苏联被监禁5年。在软禁5年期间曾有一次去日本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为日本统治者在中国的罪行做证明。

  战犯

  1945年08月19日,溥仪在沈阳东塔机场候机,准备前往日本时,为苏联红军空降逮捕,留在通辽至08月20日。08月21日,溥仪被一架双引擎杜格拉斯载到苏联赤塔一号军用机场,被囚于莫洛可夫卡三十号特别监狱直到11月初。后被拘押在伯力四十五号特别监狱直至1946年春。然而,在拘留所里受到优厚的待遇,令溥仪多次上书向苏联表示愿意永久居留苏联,请求加入苏联共产党,但也有推测认为有可能是溥仪害怕日后追究责任,故而申请永居。在苏联拘押期间,曾作为证人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证言中,声称自己在任满洲国皇帝期间,完全为日本占领当局摆布,没有人身自由,也没有做为满洲国元首相应的权力和尊严,是自己被日本关东军胁持到内满洲的。但是,被转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后,溥仪承认由于惧怕日后被中国政府追究,作证时将部分责任推卸给日本方面(含如何到达内满洲),在部分涉及双方责任的地方皆有所保留。

  1950年08月01日,溥仪与其他满洲国263名“战犯,”在绥芬河由苏联政府移交给中国政府,送抚顺战犯管理所受到约十年的思想再教育与劳动改造。此时,他的编号是981。

  特赦

  1956年11月15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讲话,进一步发表了他那篇《论十大关系》的基本观点,明确提出溥仪等人是“大蒋介石”,对他们处理方式,只能是逐步地改造,而不能简单地处决。

  从这以后,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度过3年时光。其间,他认真进行改造,或者在东北各地参观游览,或者专心写前半生的自传,或者在高墙内的医务室以及房前屋后参加轻微劳动,在这和风细雨的改造生活中,溥仪倍感温馨,他把监狱当做自己的家了。

  1959年12月4日上午,抚顺战犯管理所首批特赦战犯大会隆重召开。由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代表宣读给特赦人员的通知书。溥仪怎么也不会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通知书——1959年度赦字001号”。溥仪也在《我的前半生》中写出“不等听完,我已痛哭失声。祖国,我的祖国阿,你把我造就成了人!……”

  1959年12月4日,溥仪获得特赦。他亲眼看到:二妹已经创办了一个街道托儿所,二妹夫担任邮电部门的工程师;三妹夫妇正在区政协参加学习;四妹在故宫档案部门工作;六妹夫妇是一对画家;七妹夫妇是教育工作者;四弟是小学教师。

  1962年4月30日,位于南河沿的文化俱乐部大厅里喜气洋洋,一对新人要在这里举行婚礼。新郎是曾经的末代皇帝溥仪,新娘是朝外关厢医院的护士李淑贤。 来自统战部、全国政协的同志,以及溥仪的家人、同事一百多人参加了溥仪的婚礼。溥仪身穿笔挺的中山装,郑重地拿起提前拟好的发言稿,发表了长长的致辞。溥仪说,之所以选在这一天举行婚礼,是因为第二天是劳动人民的节日。

  去世

  1967年,溥仪因患尿毒症病倒。周恩来总理闻讯,亲自打电话指示政协工作人员,一定要把溥仪的病治好。后指示将他安排到首都医院进行中西医会诊。在病情最危急时,周总理又指派著名老中医蒲辅周去给他看病,并转达周总理对他的问候,后因医治无效,于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时30分去世。

  溥仪的遗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规火化,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1995年,他的遗孀李淑贤将他的骨灰葬于北京西南120千米的河北省易县华龙皇家陵园,溥仪墓在清西陵附近。

  拓展资料:

  末代皇帝溥仪的婚礼历史故事

  末代皇帝溥仪成婚时,清廷已被推翻11年,社会已进入“共和”时代,但他的婚礼却并不比任何一个帝王的婚礼逊色。

  1922年12月1日,是中国封建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大婚”的日子。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只有皇帝结婚才能称之为“大婚”。清王朝经历了267年的历史,举行大婚的只有四次,即清初的顺治、康熙和清末的同治、光绪,他们都是幼年继位,成年后才册后大婚,中间的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都是成年后只须进行一次简单的册封礼,把福晋册立为皇后即可。

  溥仪成婚时,清廷已被推翻了11年,中国社会已进入“共和”时代,自然不能如他的前辈那样举国同庆,但末代皇帝的这次婚礼之隆重,较之任何一个帝王的婚礼都不逊色。溥仪的婚礼举办了三天,第一天举行大婚典礼迎“皇后”婉容入宫,溥仪之“妃”文绣于同日入宫。第二天“帝”、“后”在景山寿皇殿向列祖列宗行礼。

  1922年12月1日(阴历十月十三),溥仪结婚,迎“皇后”入宫行交祝合卺礼节如下:

  十月十三寅时,清“帝”派遗正、副使臣迎“皇后”入宫,同时命福晋、命妇四人率领女官,敬陈御笔用宝龙字于凤舆内正中,安设如意于凤舆内,毕,敬诣坤宁宫东暖阁,铺设龙凤喜床,复将珠宝金银米谷等物装入宝瓶内,将宝瓶安设龙凤喜床上正中。福晋命妇等各执如意一柄,安设喜床四隅。毕,即率女官等出神武门至“皇后”邸,请“皇后”梳双髻,戴双喜如意,御龙凤同和袍。俟凤舆至,福晋等燃藏香向凤舆内熏绕一匝,复熏盖头(即锦帕),毕,将凤舆内如意移置于帝,请“皇后”执苹果、如意,搭盖头,升入凤舆,由首令太监垂放舆帘,请凤舆出后邸,循路线入宫。斯时,溥仪御龙袍褂在乾清宫西暖阁等候,迨凤舆至时,御前大臣王公率侍卫等引溥仪至坤宁宫东暖阁,王公等各退,乃由福晋命妇率女官太监等至凤舆前,请“皇后”隆舆。福晋接“皇后”所执之苹果,将安放在龙凤喜床上的宝瓶递交“皇后”,然后由福晋等搀扶“皇后”,女官等在前执珠灯导引,由交泰殿至坤宁宫东暖阁内。福晋等由“皇后”手内接受宝瓶,伺候“帝”揭“皇后”头上盖头,再请“帝”坐居龙凤喜床上左面,请“后”坐喜床右面。女官先设铜盆于喜床上,以圆盒盛子孙饽饽进“帝”、“后”同食,然后福晋等请“后”梳妆上头,仍戴双喜如意,加添扁簪及富贵绒花,戴朝珠,行合卺宴,饮交杯酒。结发侍卫夫妇在殿处唱交祝愿歌。毕,女官仍设铜盆于喜床上,福晋等再请“帝”、“后”进长寿面,礼成。

  第三天即12月3日,为新婚“帝”、“后”在乾清宫受贺之日。是日神武门前汽车、马车、骡车摆得满满的,神武门额扎有彩棚,前来庆贺、送礼的人士络绎不绝。其中有民国大总统特派的庆贺专使,有宗室亲贵、王公大臣、遗老阔少,不定期有14国驻京公使团,计中外来宾一千多人。国内来宾一律在养心殿赐宴,在漱芳斋听戏。宫中演戏三天。外国使臣及夫人在乾清宫设酒会招待。会上由葡萄牙公使代表各使臣以个人身份致祝词。溥仪用英文致谢词,然后各公使向“帝”、“后”行三鞠躬礼。溥仪答礼,并与各公使及夫人一一握手。这次外国客人共149人,其人数之多,场面之盛,是辛亥革命以后紫禁城内从未有过的现象。

  在现存的溥仪档案里,发现有《大婚典礼进奉衔名物品册》和《大婚典礼由里边进贡衔名物品册》两本。在这厚厚两本红册子里,详细登记了送礼者的官衔、姓名、礼品名称和数量等。兹录部分内容如下:

  《大婚典礼进奉衔名物品册》:

  第一号,头品顶戴前海军都统海军部参事冯恕跪进:三镶白玉如意一柄、日本纯银花瓶一对、福寿三多挂灯一对、德国银料坐灯一对。

  第二号,徐世昌恭进:如意一柄、黄绒云龙地毯一件、瓷器二十八件、库金缎垫桌椅十件。

  揭秘溥仪的宫廷生活古代历史故事

  溥仪出生的时代正处于世纪之始、朝代更迭、社会变迁、西风渐进的大变革、大动荡时代。他的特殊身份和经历的丰富、复杂、畸形。都是中国历史上各朝的帝王无法相比的。本文作者是伪满皇宫博物院的研究员,他向读者详细地介绍了这位末代皇帝的衣食住行等轶事。

  1908年,按照慈禧太后的懿旨,三岁的溥仪被抱进紫禁城,承继清朝大统,成为清朝的第十代皇帝。尽管社会不安,朝代更替,但溥仪的童年、少年时代仍然过的是帝王生活,锦衣玉食。

  紫禁城时期,溥仪的服饰较为复杂多样,即便是后来身为退位皇帝,也遵循的是大清皇帝服饰的规定,服有衮服、朝服、行服、雨服、常服等。衣服的质地,在不同季节也不相同,衣着的颜色则是皇帝独有的明黄色。在宫中举行庆典仪式时,如元旦、万岁节,溥仪都要穿上黄色的龙袍,端坐在宝座上,接受百官的朝贺。在大典时,则要穿上朝服,戴上朝冠。据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讲:“每当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我脑子里便浮起一层黄色,琉璃瓦顶是黄的,轿子是黄的,椅垫子是黄的,衣服帽子的里面、腰上系的带子、吃饭喝茶的瓷制碗碟、包盖稀饭锅子的棉套、裹书的包袱皮、窗帘、马缰……无一不是黄的。”

  在衣服的数量上,更是多得数不清,据溥仪自己回忆,一年到头都在做衣服,总是穿新的,一个月就做了十件皮袄,六件皮褂,二件皮紧身,三十件棉衣裤和紧身。服饰的种类也很复杂,仅一项平常穿的袍褂,一年就要更换二十八种。由于当时社会处于转型的大变革时期,西风渐进,在清朝遗老和民国官员中,有穿清朝袍褂的,有穿西式大礼服的,而在宫中,随着英文老师庄士敦的到来,给溥仪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的思想也活跃起来,开始崇尚西洋文明,醉心于西洋生活,他带头剪掉了辫子,脱掉长袍,学着老师穿起了西装。此后,西装几乎成了溥仪必备的服饰,从未离开过他的生活。

  天津时期,溥仪离开紫禁城,走下金銮殿,脱下龙袍,摆脱了宫中的清规戒律,在天津过着更加舒适和随意的寓公生活,在服饰上也更加开放和西化。除了穿长袍马褂外,更多的时间是穿西服,并且对领带也十分讲究,其花色条纹一定要与西服相符。“为了把我自己打扮得像个西洋人,我尽量利用惠罗公司、隆茂洋行等等外国商店里的衣饰、钻石,把自己装点成《老爷杂志》上的外国贵族模样。”对西服、皮鞋和眼镜是买了又买,连夹克、军服、猎装、燕尾服,甚至各式运动服无所不穿。溥仪十五岁时开始戴眼镜,那时庄士敦发现他眼睛可能近视,建议请外国眼科医生给检查一下,但却遭到了太妃们的强烈反对,后来在溥仪的再三坚持下,还是检查了。从此以后,他就戴上了眼镜。据《眼镜簿》记载:他共有四十三副眼镜,浅黑十七副,白光十七副,蓝光八副,黄光一副。平时他还喜欢戴墨镜。

  伪满洲国初期,溥仪大多时候是穿黄色军装,也常常穿西服,西服一般是米色或白色等浅颜色,偶尔也穿中式袍褂。但在举行典礼时,是穿军服或西式大礼服,在宫中祭祀时,则穿清朝服饰。1932年3月1日,在日本关东军的导演下,伪满洲国成立,3月9日,溥仪身着西式早礼服,在长春道尹衙门就任“执政”。1932年9月15日,在《日满议定书》签字仪式后的宴会上,溥仪身着燕尾服发表讲话。1934年3月1日,溥仪第三次登极,当上伪满洲国皇帝,在长春郊外杏花村举行告天即位古礼,溥仪穿上了梦寐以求的龙袍,这是从北京荣惠太妃那里取来,保存了二十二年光绪皇帝穿过的龙袍。但好梦太短,龙袍还没有捂热,回到伪宫内府,就立刻按日本关东军的要求,换上了由奉天被服厂特制的“满洲国海陆空军大元帅正装”,进行登极典礼。现在我们看到的当年溥仪伪满洲国皇帝登极照,穿的就是这身不伦不类的皇帝服。

  溥仪从苏联带回的珠宝民间传说故事

  程远行是老一代外交家王炳南、乔冠华的秘书。当年末代皇帝溥仪是怎样被引渡回国的?他都随身带回了哪些“宝贝”?在程远行所著的《中国涉外事件秘闻》都有详细介绍。以下内容摘自该书,讲的是1950年冬天,我国在绥芬河接收的第二批战俘溥仪等人,入境时与苏方人员办理交接手续时的一段小插曲……

  按移交程序,苏方应当将溥仪带出的一小箱珠宝移交给中方,然后再安排溥仪等人的移交。

  这时,公安部石屏处长偕助手上了苏联公务车,负责接收溥仪的珠宝箱。

  在公务车的一角,双方经手人到齐后,苏方上尉阿斯尼从铁柜里拿出一个小皮箱,又从小皮箱里拿出了两份珠宝清单,他把其中的一份交给了公安部的石屏。就这样,便开始了珠宝的移交工作。

  上尉阿斯尼按照珠宝的清单目录,拿出一件件珠宝,经双方验证无误,便放在一旁,准备再装回原来的皮箱。

  这些东西使经手人大开眼界,惊叹不已。谁不好奇?皇上携带的珠宝,都是些价值连城的高档极品。谁不感兴趣?

  我虽在听中校和陆曦聊天,但内心里也想知道,这位经历时代风云的皇帝身边带了些什么奇珍异宝。

  这时,上尉作出了一个友好表示,他对我说:“程同志,快来看看这些宝物。这些东西,是一般人看不到的。”

  上尉的提议正中下怀,我赶紧凑到移交珠宝的桌子旁,去看热闹。

  上尉对这些珠宝十分熟悉,他一边移交,一边向我们说明。

  小箱里的珠宝,真令人大开眼界。几十个金餐具,如金光闪闪的金汤勺、金饭碗、金酒杯等都是由纯金制成的新玩意儿,珍奇夺目。使我看得更出神的并留下了很深印象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另外三件奇宝。一是夜明珠,一是水晶小座钟,一是五光十色的汉白玉。

  这些奇宝的名字,都是苏联军官命名的,而且还是用汉语拼音。我们公安人员也只能照葫芦画瓢,按拼音写上中国名。实际上,这些珠宝的真名叫什么,除专家可鉴外,谁也说不清。

  仅就那颗夜明珠来说,传说不少,见者不多。此物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甚至天下是否真有此物,普通人谁也无据可考。

  只见苏联上尉从箱里拿出一个像鸭蛋黄大小的珠子来。此珠颜色淡黄、带绿,略微透明,但不发亮。此珠被放在桌子上,也看不出什么光感,还不如深山古树的磷火或萤火虫所发出的光亮。我把此珠放在手中,只感觉到,这个比乒乓球略小的夜明珠和珍珠没有什么区别,只是重量很大、很沉。我不以为然地把此珠放在桌子上,抖了抖肩膀,略带怀疑地说了声:“这就叫夜明珠啊?!”

  这时,上尉在旁不慌不忙地教我怎么看夜明珠。他从衣架上拿下一件军上衣,将夜明珠盖起来,然后让我把头钻进去看。我这才恍然大悟,夜明珠只能在夜里发亮。

  其实这上衣盖得不很严密,稍有空隙。我定神一看,使我大吃一惊。这颗夜明珠真的发出了光亮,而且还透出几种色彩,像雨后的彩虹,十分壮观。虽然它的光度并不那么发亮,既不像磷火,也不像萤火虫,但它会自行发出一缕缕闪闪的彩光来,显得此珠很美很美,神奇极了。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夜明珠吧。

  第二个奇宝是水晶小闹钟。我对此宝深信不疑,只是不知这东西是怎么铸成的。在一个15立方厘米的水晶中,嵌上一个小钟表。水晶方方正正,明亮剔透。水晶中的小钟表娇小玲珑,白瓷表盘,黑色指针。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这水晶表应该算是奇宝了。

  当时,我们的手表都很普通,而对名表还有所耳闻。相比之下,这小表虽无特殊之处,但它被嵌镶在这块水晶里,就令人有奇特之感。水晶透明,小表精致。与其说这小表嵌在水晶里,还不如说水晶里镶小表,称之为小表水晶。这小东西,不论是水晶,还是小表,都是那么完美,恰到好处。如果说此宝是天然的,小表天然地长在水晶中,谁也不信,但在水晶的六个表面上,确实找不出任何破裂的痕迹。我们当时确有不少疑问。这些疑问,在20年之后,才得以解答。

  第三个奇宝是块汉白玉。苏方在移交登记册上注明,这是一块几个朝代传下来的汉白玉。这块玉石有鸭蛋大小,呈扁圆形。玉石上有几条天然的花纹。花纹有红、黄、褐、白四种颜色,以褐色为主。花纹并不规则,弯弯曲曲得像几条花蛇盘踞在这块玉石上,很细腻,很美丽。这块石头奇就奇在花纹上,有点像鸡血石的彩色,但它比鸡血石细长而不鲜明,很像一条龙,隐藏在玉石里。实际上,它就是一块天然的彩色石头。至于它是哪个朝代传下来的奇宝,我们这些外行人,谁也说不清。

  我仔细地看过这三件奇宝之后,其他珠宝,诸如钻石、珍珠、彩珠等稀有珍品,我就没再看下去。我公安人员拿走珠宝箱之后,陆曦和中校开始按名单移交溥仪等58名伪满洲国“大臣”。

【末代皇帝溥仪简介】相关文章:

李白简介07-02

杜甫简介07-02

刘备简介03-23

项羽简介03-30

季羡林简介01-17

曹操简介01-15

陶渊明简介01-15

萧红简介11-26

苏轼简介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