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代表作

时间:2022-10-11 14:17:15 文学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契诃夫代表作

  契诃夫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20世纪世界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契诃夫代表作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是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法国的莫泊桑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其剧作对19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真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他的作品的两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他被认为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一、文学成就与特点

  契诃夫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他认为:“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他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他信任读者的想象和理解能力,主张让读者自己从形象体系中琢磨作品的涵义。他的短篇小说《凡卡》被选入中国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

  契诃夫戏剧创作的题材、倾向和风格与他的抒情心理小说基本相似。他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他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诃夫的剧作中有丰富的潜台词和浓郁的抒情味;他的现实主义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征意义,“海鸥”和“樱桃园”就都是他独创的艺术象征。

  契诃夫在世界文学中占有自己的位置。他以短篇小说和莫泊桑齐名。欧美许多作家谈到契诃夫的创作对20世纪文学的影响。在中国,在契诃夫逝世后不久,《黑衣教士》和《第六病房》等小说就被译介过来。他的剧本《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和《樱桃园》也早在1921年和1925年先后由郑振铎和曹靖华等译成中文。以后,鲁迅艺术学院曾在延安演出《蠢货》、《求婚》和《纪念日》。瞿秋白、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等对契诃夫都有过论述。他的小说和戏剧几乎全部有中译本。

  二、代表作品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务员之死》(1883)、《苦恼》(1886)、《凡卡》(1886),再现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而在《变色龙》及《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挞了忠实维护专制暴政的奴才及其专横跋扈的丑恶嘴脸,揭示出黑暗时代的反动精神特征。

  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库页岛考察后,创作出表现重大社会课题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就是猛烈抨击沙皇专制暴政的作品,该小说使列宁阅读后都受到很大震动。《带阁楼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会对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毁灭,讽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会改良主义活动的于事无补。《农民》(1897)极其真实地描述了农民在80、90年代极度贫困的生活现状,表现了他对农民悲惨命运的关心同情,而《在峡谷里》则揭露富农穷凶极恶的剥削,反映了资本主义渗透农村的情况,说明作者把表现俄国社会阶级斗争列入其创作主题,在《新娘》(1903)中,他相信旧制度一定灭亡,新“生活早晚会来!” 契诃夫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1887)、《海鸥》(1896)、《万尼亚舅舅》(1896)、《三姊妹》(1901)、《樱桃园》(1903),都曲折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作品创作于1898年,其时沙皇俄国正处于专制统治时期,人们失去了思想与言论上的自由,别里科夫就是这种环境造就的一个"典型人物",也是当时制度下的一个"良民"。作者首先通过"我"介绍了别里科夫生活、习惯上、思想上的有形和无形的套子以及"套子"对自己的生活、学校的人、全城的人的影响。其次作者以恋爱及失败为中心事件,让别里科夫自己表演,语言、神态、心理逼真传神。一方面让我们觉得他可恶,另一方面又觉得他可怜。可恶之处表现在性格上的顽固保守、躲避现实、害怕变革和人格上的卑劣,可怜之处表现在整天六神无主、谨小慎微,因多疑而诚惶诚恐、为了维护专制制度而丧失了自我。总之,他不但不知自己的"奴隶"身份,而且想极力地让"全城的人"都生活在"做稳奴隶的时代"。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时,无数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的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这篇小说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文章按写信的过程记叙。开始叙述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伙计们到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给爷爷写信;接着,通过写信向慈祥的爷爷倾诉自己在鞋铺当学徒遭受的令人难以忍受的悲惨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生活,并回忆了与爷爷在一起生活情景。

  扩展:契诃夫创作特点

  小说创作

  契诃夫与夫人之墓契诃夫创造了一种内容丰富深刻、形式短小精湛的一种独特的短篇小说体裁。在这种短篇小说中,作家往往以普通人们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凭借巧妙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和人物的心理进行真实而又细致的描绘和概括,从中展示出重要的社会内容。这种小说有强烈的抒情意味,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里的丑恶一面的厌恶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但作家把他对自己笔下的生活和人物的褒贬以及作家内心的痛苦和愉悦之情自然而然地融入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中,让读者自己从不同的人物形象中认知和体会作品的含义。

  (一)契诃夫小说创作的第一阶段

  契诃夫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阶段是在19世纪80年代,年青的契诃夫因为生存和生活的压力,不得不跟随潮流,以“安东沙·契洪特”“没有病人的医生”等笔名,写了大量无伤大体的幽默风趣的故事和小品。在契诃夫的某些作品里,尤其是在他描写金钱和权势如何践踏人格,而饱受欺凌的人又不知自重的作品里,年青的作家虽然也在笑,但在他的笑声中饱含了心酸的泪水、惆怅的音调和斥责的感情。在地主资产阶级的俄国,人的尊严和人格同样受到了金钱和权势的蹂躏,这使出身卑微、靠劳动谋生的契诃夫身上有一种自觉的民主主义作风。他尊重人的品格,并在自己的优秀幽默作品中一边鞭笞辱没人格的老爷,同时也讽刺了一些被欺辱者的奴隶心理,从而维护了人的自尊。契诃夫的态度则是指责多于同情。他斥责“小人物”不知尊严为何,在权势面前卑躬屈节。19世纪60年代的思想对契洪特还是有影响的。他的观念里,一个人要有自尊,人不是渺小的,正是这种朴素的民主主义思想使契洪特的优秀而又幽默的短篇小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当时流行的诙谐小品截然不同。

  除了幽默短篇之外,契诃夫也写过一些比较严肃的作品。短篇小说《贼》和《秋天》,这两部作品的主题思想相似,表达的都是生活是不公平的,世界是坏人和骗子的天堂。而短篇小说《嫁妆》和《小人物》,这两部作品都通过普通常见的情节来反映不合理的生活现象。在《小人物》中小官吏涅维拉济莫夫请求上司提高两个卢布的薪酬,但十年都未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虽然他为此还经常放弃休息,替别人值班。他只是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好一些,但却无望,因为他既不会偷盗,也不会告状。他的怨气只能发泄到一只无辜的蟑螂身上,他的轻松竟然是因为一只被他摔死的蟑螂,这令人深思。在该部作品中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未来的契诃夫,他的作品来源于生活,不追求情节曲折,而注意细节以及人物的内心活动。

  (二)契诃夫小说创作的第二阶段

  1886年到1892年发表《第六病室》为止,是小说家契诃夫创作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期间,契诃夫持之以恒地进行探索,只为寻求一个“中心思想”,希望可以把一切贯穿起来。而在创作上他不停地改善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以发掘该体裁所反映生活艺术潜在的魅力。同时,他也开始从事中篇小说和剧本的创作。

  《草原》是契诃夫写的第一篇大型作品。在该部作品中,他歌颂大自然的美好,描绘草原上的生活状态,思索人的命运,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个内容都充满了浓浓的抒情韵味。在契诃夫这一阶段的创作中最重要的是他反映当时社会思潮的作品。他的中篇小说《灯火》反映了当时另一种悲观主义的社会思想。他描写了厌世和悲观的.人,也反映了他当时的忧郁和困惑。

  (三)契诃夫小说创作的第三阶段

  1892年到1903年,是小说家契诃夫创作的第三阶段,也是他的创作高峰。他的作品日臻完善,内容和形式也完美统一,真实而又深刻,朴素而又动人。

  这一时期,契诃夫将目光投向了农村生活和工厂生活中的矛盾,《农民》以清醒的现实主义反映了农村的赤贫和野蛮;《在峡谷里》则描写了农村资产阶级的贪婪和残酷。这些以农村为题材的小说客观上有力地驳斥了民粹派对农村公社的美化。《我的一生》则将矛头指向了工业资本主义。但是由于契诃夫并未投身革命运动,不了解工人阶级,他笔下的知识分子也还不知道应用革命手段变革社会,这也是契诃夫的局限性。

  契诃夫小说总结

  从结构组合上看,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框架严整、紧凑、匀称,而且节奏感较强。其作品往往从主要情节开始,以意外结尾告终,多采用一条主线的形式。一般就是从一件事或一个主要人物写起,以时间为序全面展开,选材认真,取舍得当,布局合理,能够明确地表达出作品的主题思想。

  从情节安排上看,契诃夫的小说没有那些离奇曲折的故事线索,也不常见大起大落的跌宕情节。它所反映的就是平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没有庞大的场面,没有重大的历史事件,也少见复杂的人物关系。作品的开端通常把人物引入展开冲突的环境和关系之中,先开门见山,继而娓娓道来。

  从人物塑造上看,契诃夫一般是先描绘出一个典型环境,对人物则挑选其富有代表性的特征加以概括,简单描述就把人物的神态性格乃至社会地位都鲜明地勾画出来。契诃夫在进行人物肖像和心理描写时,常常抓住最本质的东西,用速写式笔法,突出地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线条简洁明快,人物鲜明有力,手法生动形象。在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现方面,契诃夫不重于细致交代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力求从人物的言行举止中表现人物内心的活动变化。

  从语言运用上看,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语言简练、深刻、朴素。快节奏、简单、质朴构成了他独特的文风,他高度淡化情节,凭借巧妙的结构设计、对生活和人物做真实的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现重要的社会现象。语言诙谐幽默是契诃夫小说的另一大特色,能够在轻松诙谐的调侃中达到辛辣讽刺的目的,而简练的叙述语言和人物对白是诙谐幽默最有效的载体。

  戏剧创作

  契诃夫的戏剧创作也是他的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曾创作过一些轻松喜剧。在《蠢货》《求婚》《结婚》《纪念日》等喜剧中,契诃夫的幽默常常令人大笑,他嘲讽了人庸俗虚伪的一面。

  《伊凡诺夫》是他的第一部正剧,剧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思想信念不坚定、生活目标不明确的知识分子,他承受不了生活的考验,最后开枪自杀了。契诃夫在剧本中否定了伊凡诺夫之流,认为这些人太过脆弱,遇到问题只会逃避,没有坚实的立足点,只能被问题打倒。这部作品也反映了当时契诃夫的思想倾向,当时的他已经认识到,对一个知识分子而言,坚定的信念和明确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伊凡诺夫》并未摆脱传统戏剧的影响,如主人公最后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矛盾。

  契诃夫的戏剧革新始于《海鸥》,他最重要的革新表现在剧本的取材和情节上。他从不用诬捏离奇古怪的内容来达到自己想要的舞台效果,她只是描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从平凡的现象中发掘社会生活的典型一面,是剧本具有严肃和深刻的内容。这和他在小说题材方面的革新是一致的。在《海鸥》中,不难看出契诃夫在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上所做的探索。他赞扬了一个以痛苦为代价换取信仰和生活目标的青年演员尼娜·扎列奇纳娅。尼娜在经历了生活的考验后,变得成熟和勇敢了,不再害怕生活带给她的种种磨难,懂得了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的使命。作家特里戈林艺术造诣较高,他不甘做一个普通的风景画家,但他又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他缺乏信仰,看不到目标,他在艺术方面的革新脱离现实生活,是形式主义的,注定要失败。《海鸥》的整个形象体系反映了契诃夫在文艺问题上的严肃思考:艺术家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与时俱进。

  《万尼亚舅舅》是一部描写没有理想和目标的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不无才干的万尼亚舅舅和他的外甥女索尼娅勤勤恳恳,到最后却发现他们的付出是徒劳的,因为他们向来敬仰并为之辛苦劳作的谢列布利雅科夫教授原来是碌碌无能只知道窃取他人劳动成果的人。契诃夫在剧本中斥责游手好闲和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他断言,过寄生生活的人“不会干净的”,也不可能是美的。《万尼亚舅舅》反映了契诃夫的美学观,即劳动和创造中才会发现真正的美。契诃夫正是从这个角度否定了虚有外表但像寄生虫一样的叶琳娜·安德列耶夫娜。医生阿斯特罗夫是《万尼亚舅舅》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形象。他辛勤工作,为贫苦农民治病;他厌恶不劳而获的人生。正是他表达了契诃夫本人对美的看法:“人应当一切都美:脸啦,服装啦,灵魂啦,思想啦—一切都应当美。”阿斯特罗夫不满周围的生活,对现实持怀疑态度,但他对未来的理解却又十分朦胧。在革命运动重新高涨的19世纪90年代,像阿斯特罗夫这样生活在偏僻县城和贫困农村的知识分子,虽然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辛勤地从事着实际工作,并且有一定的民主主义思想,但由于他们远离革命运动和工人阶级,看不到俄国正在酝酿着一场革命风暴,从而只能朦胧地希望人们在一二百年后找到幸福。这是阿斯特罗夫这一类知识分子的悲剧,也反映了契诃夫本人当时的局限性。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俄国革命运动的进一步高涨,契诃夫日益具体地意识到,在社会生活中将发生一场根本的变革,一场强有力的、荡涤一切污泥浊水的“暴风雨”势在难免。契诃夫的这种思想情绪十分明显而具体地反映在《三姊妹》中,并构成了这个剧本的主题思想。剧本的主人公普洛佐洛娃三姐妹和韦尔希宁渴望美好的明天,但与契诃夫笔下许多知识分子一样,不知道应该如何为它的到来进行实际的斗争。他们所能作的只限于一般的空洞议论和消极等待。契诃夫同情那些对现实不满、希望过新生活的人们,但由于他本人不熟悉那些不畏艰险的和正在进行顽强斗争的人们,不知道斗争的正确方法和途径,因此他只能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人们的苦闷与追求,却无法指出走向新生活的道路。这也就造成了契诃夫剧本中那种压抑哀愁的气氛。

  《樱桃园》是契诃夫的最后一部作品。他在这个剧本中描写了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卖掉家传樱桃园的故事。他形象地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必将取代贵族地主阶级的历史发展趋向,生动地塑造了朗涅夫斯卡娅和她的哥哥戛耶夫两个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契诃夫抓住了他们的本质特点:这些贵族地主除了整日寻欢作乐、奢侈浪费以外,什么也不会,他们都是一些寄生虫。取代朗涅夫斯卡娅和戛耶夫的是崇尚实干、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的陆伯兴。契诃夫借特罗菲莫夫之口说出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从推陈出新的意义上来说,像陆伯兴这样的人也是必须存在的,就像一只碰见什么就要吃什么的凶猛野兽是必须存在的一样。这说明契诃夫懂得新兴资产阶级相当于一头凶猛的野兽,但同时也肯定后者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契诃夫并未丑化陆伯兴,但更为重要的是他未把陆伯兴写成俄国未来的代表。契诃夫寄希望于年轻的知识分子身上,而青年人特罗菲莫夫和安娜就代表了充满希望的未来。他们将依靠自己的力量打造一个比樱桃园更加壮丽的花园。这一切都反映了契诃夫本人的民主主义理想。但从契诃夫的创作倾向的发展来看,特罗菲莫夫这形象还有一个特别可贵之处,这就是他已经知道新生活不会自然而然地来到。

  契诃夫的剧本取材源于生活,情节简单,发展平缓,就如平日里的生活一样,但就在这样的剧情中,人物与现实生活以及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产生了。契诃夫在剧中塑造的人物也尽是平平常常的人,既不是天使,也不是恶棍,他们都有各自的思想、感情和性格。和契诃夫的心理小说一样,他的剧作令人回味无穷。他常常使用词意未尽、含蓄暗示的手法。人物的语言、布景、音乐、哑场、间歇等都是他用以揭示剧本的思想内容以及人物性格和情绪的重要手段。契诃夫的戏剧富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海鸥》中的海鸥、《樱桃园》中的樱桃园是他独创的艺术象征。

  人物影响

  苏联剧作家如А.Н.阿尔布佐夫、罗佐夫等,将自己视为契诃夫戏剧传统的继承者。

  契诃夫对中国剧作家的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例如曹禺、老舍、夏衍等作家。《日出》是曹禺学习契诃夫戏剧的第一部作品,又创作了《北京人》被誉为“中国的《樱桃园》”。老舍的戏剧作品《茶馆》在舞台整体氛围的平和恬淡,将直接冲突模糊化,描写小人物的生活,表现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融入喜剧元素,这些方面都与契诃夫风格十分接近。夏衍从未在公开场合言明自己的创作受契诃夫影响和启迪,但从其作品中,尤其是《上海屋檐下》,不难看出其中契式戏剧风格:生活化的戏剧场景,淡化的戏剧冲突和情节,朴素平和的语言描写。

  人物评价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契诃夫的死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除了无与伦比的艺术家外,它还使我们失去了一个矢好、真诚和正派的人。契诃夫创造了新的形式,因此,我丝毫不假作谦逊地肯定说,在技巧方面,契诃夫远比我高明。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家。

  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契诃夫是一个少有的人。他善良、温柔、多思。契诃夫,您是一个非常好的人,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才。您好像是我遇到的第一个独立不羁和对什么都不顶礼膜拜的人。

  美国作家·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人们对我说,卡特琳·曼斯菲尔德写了一些好的短篇小说,甚至是一些很好的短篇小说,但是在读了契诃夫之后看她的作品,就好像是在听了一个聪明博学的医生讲的故事后,再听一个尚年轻的老处女竭力编造出来的故事一样。

  德国作家·托马斯·曼:毫无疑问,契诃夫的艺术在整个欧洲文学中属于最有利、最优秀的一类。

  新西兰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我愿将莫泊桑的全部作品换取契诃夫的一个短篇小说。

  中国现代作家茅盾:在世界古典文学中,契诃夫是中国人民和中国作家最喜爱的作家之一。他的伟大的名字很早就已经为中国人民所知道。

【契诃夫代表作】相关文章:

契诃夫02-24

契诃夫阅读题及答案02-15

契诃夫《凡卡》教案02-26

契诃夫小说《勋章》阅读题答案03-31

契诃夫作品读后感04-26

契诃夫的《生活是美好的》读后感07-06

契诃夫《凡卡》读后感07-06

陈子昂代表作品01-15

幸福的代表作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