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三千丈的下一句是什么诗句

时间:2022-09-20 15:27:03 文学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白发三千丈的下一句是什么诗句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白发三千丈的下一句是什么诗句,希望有所帮助!

白发三千丈的下一句是什么诗句

  白发三千丈的下一句是:

  缘愁似个长。

  原句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意思是:(我)头上的白发足足有三千丈(长),只因愁思无穷无尽也像这样长。

  这句话出自李白的《秋浦歌》,原文如下: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诗词注释】

  1.秋浦歌:是李白在秋浦时作的组诗,共十七首,这是第十五首。

  2.缘因为。

  3.个:这样。

  4.秋霜:指白发

  【诗词翻译】

  (我)头上的白发足足有三千丈(长),只因愁思无穷无尽也像这样长。不知道在明亮的镜子里的我,从什么地方得来这满头苍苍白发?

  【诗词赏析】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拓展:“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全诗意思

  【诗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出处】

  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意思翻译】

  缘愁:因为愁。个:这样。若把一头的白发连接起来,长度恐怕有三千丈;而满怀的离愁,就像这白发一样长。这两句诗出自唐代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白发三千丈”这五个字,以夸张的手法,勾画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形象。白发何以有三千丈之长呢?“缘愁似个长”,原来是因愁而生的。一个“愁”字,是全诗重心之所在。“愁”本是无形的,抽象的,诗人却以白发喻之,使其变为有形的、具体的,其长度又达“三千丈”,这样精彩的诗句,古往今来,皆令人叫绝。

  【鉴赏1】

  我头上的白发有三千丈长,是因为我的忧愁也这么长。借有形的头发,抒发无形的愁思,夸张奇特,想象大胆,劈空而来,似火山爆发,让人拍案叫绝,淋漓尽致地抒写了他的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限愁思。诗句历来被誉为夸张的绝唱。

  【鉴赏2】

  我的白发有三千丈长,是因为我有同样长的忧愁。“三千丈”的白发正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因愁而生白发,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才能够生出长达三千丈的白发!白发是无法长到三千丈的,诗人运用夸张手法,将内心的忧愁比作三千丈的白发,表达了诗人因壮志难酬,怀才不遇而发出的缠绵不断、无法排遣的愁思。后人多用此句表达内心浓郁的忧愁。

  【全诗】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唐]。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鉴赏导示】

  《秋浦歌》是组诗,共十七首。为李白在秋浦时所作。秋浦,唐县名,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鉴赏1】

  首句“白发三千丈”写得极度夸张。白发之长,出语惊人。古人蓄长发,挽在头顶,梳洗的时候才披下来,看来诗人很久未顾及头发了,然而这一发现却给人以猝不及防的震惊:什么时候我满头的青丝变得灰白?第二句“缘愁似个长”紧承上句,原来白发是因为忧愁而生,因为忧愁而长!前两句,写出了头发变白的原因和结果。头发已白,诗人不得不面对这个悲伤的现实,伤感地又照了照镜子:我是从哪儿得来的这么多“秋霜”呢?这里用“秋霜”代指白发,一方面使语言含蓄形象,另一方面表达了作者不忍再提的痛楚,加深了忧伤的程度。“何处”似问非问,传达出一种无法言说的伤感与无奈。写这首诗时,李白已是暮年,年轻时的豪放不羁已被现实磨得渐渐老化,壮志未酬人已老,面对镜中的根根白发,又怎能不发出问天的长叹呢?

  【鉴赏2】

  《秋浦歌》是组诗,共十七首。是李白五十多岁时在秋浦(今安徽贵池县西)所作。这里选的是组诗中的第十五首。诗人怀才不遇、人已衰老、壮志未酬,揽镜自照,倍觉痛苦而发抒愁思。

  首句似凌空悬下一壁瀑布,令人触目惊心:“白发三千丈”!何故有如此长的白发?使人疑团顿起,似觉不合情理。诗人紧紧抓住这一悬念,在第二句就做了点拨:原来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读到这里,只觉诗人出语不凡。不由不赞赏诗人非凡的魄力、非凡的笔力。涵咏这艺术夸张的诗句“白发三千丈”,虽超乎常情,却合乎哲理。只这两句,大诗人李白的豪迈狂放的风格已见端倪。忧愁使人早生华发,这三千丈的白发,该蕴积着怎样深重的愁思呢!首二句已暗写照镜,而三、四句则更明白地写出:“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霜”,在这里代指白发,但决非重复。“白发”、“秋霜”,这两个词在仅二十字的诗中并用,更增添了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使这首抒愤诗更发挥了强烈撼人的艺术力量。“得”字,是这首诗的诗眼。如此的浓愁,即“白发”(“秋霜”)从何而得?这个“得”字犹如泉眼,把诗人积习已久的抑郁和隐埋极深的怨情都进发、渲泄了出来。读过这首诗,掩卷沉思,诗人愤激、痛切的诗句久久萦绕心扉。

  【鉴赏要点】

  [1]名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2]奇特的想象,极度的夸张。[3]借代手法的运用。[4]语言含蓄形象。

【白发三千丈的下一句是什么诗句】相关文章:

诗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的下一句是什么?12-08

诗句知否知否的下一句是什么09-01

诗句千秋万岁名的下一句是什么10-19

青青园中葵的诗句下一句10-27

诗句:意欲捕鸣蝉的下一句10-21

露从今夜白下一句是什么09-08

王维诗句洛阳女儿对门居的下一句08-29

诗句三杯吐然诺的下一句05-16

经典诗句:青山依旧在的下一句、原文赏析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