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常识:旷哉至人心的下

时间:2022-10-12 15:55:31 文学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诗词常识:旷哉至人心的下一句

  导语:旷哉至人心的下一句是什么?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

诗词常识:旷哉至人心的下一句

  旷哉至人心的下一句是:万古可为则。

  原句是:旷哉至人心,万古可为则。

  意思是: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水澄澈无烟,(不由生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上天”之念),可怎么能够乘流上天呢?

  这句话出自李白的《纪南陵题五松山》,原文如下:

  圣达有去就,潜光愚其德。

  鱼与龙同池,龙去鱼不测。

  当时版筑辈,岂知傅说情。

  一朝和殷羹,光气为列星。

  伊尹生空桑,捐庖佐皇极。

  桐宫放太甲,摄政无愧色。

  三年帝道明,委质终辅翼。

  旷哉至人心,万古可为则。

  时命或大缪,仲尼将奈何。

  鸾凤忽覆巢,麒麟不来过。

  龟山蔽鲁国,有斧且无柯。

  归来归去来,宵济越洪波。

  【诗词注释】

  1、南陵:唐县名,在今安徽南陵。

  2、五松山:山名,在今安徽铜陵西北。

  3、圣达:才智高超的人。

  4、就:归、趋、从。

  5、潜光:指避世。《晋书·郭瑀传》:“潜光九皋,怀真独远。”

  6、愚其德:有德而其貌若愚。《史记》:“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7、鱼与龙:鱼,喻一般人。龙,喻圣达。

  8、傅说(fù yuè)情:傅说操筑于傅岩,殷高宗得之,命为相,致殷中兴。《韩诗外传》:傅说负土而板筑,以为大夫,其遇武丁也。李善《文选注》:“郭璞《三苍解诂》曰:板,墙上下板。筑,杵头铁沓也。”

  【诗词翻译】

  圣达之人或隐或显,喜欢晦光韬迹,莫辨智愚。

  鱼龙同池,鱼知道何时龙将飞去?

  当时和傅说一起打工的人,知道他日后会腾达吗?

  可是当他遇到殷朝武丁的赏识以后,不是成为了国家的栋梁,气冲斗牛吗?

  伊尹据说是生于桑树间的,来历不明,寄养在厨房师傅那里,长大以后也能辅佐殷朝啊!

  当太子当皇帝以后道德败坏,伊尹照样把他禁闭在铜宫中,自己毫无愧色担当起摄政的责任。

  三年以后,太子改邪归正,伊尹又重新立他为帝,而自己仍旧发誓担负辅翼的脚色。

  这是件多么脍炙人口的事情,留下了万古英名。

  当时运太背的时候,孔夫子也是没有办法的。

  凤凰的巢穴也会颠覆,麒麟也不到来,喝水都塞牙。

  小人蒙蔽君王,就像龟山的阴影蒙蔽鲁国一样,有才无权位,能起什么作用呢?

  还不如归来,隐居山林,等待时机。

  【诗词赏析】

  李白这首长诗,主要以三位古代圣贤的事迹构作而成。诗人借古抒怀、以典述志,明晰地表达出诗人仕途“穷达”观,含蓄地透露出诗人晚年的悲愁幽恨。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一般尤为仕人遵奉的信条,李白亦不例外。这首诗中以傅说和伊尹两典来写“达”。要“达”,一要仕人必须是一个人才,是池中之“龙”,要发圣贤之光,怀圣贤之德,具“佐皇极”之才能;要“达”,二要君主必须慧眼识贤才。殷高宗思贤若渴,梦得圣人,遍访天下,终于在从事筑墙劳动的努力中找到了贤相傅说;伊尹不过是商汤妻有莘氏的奴隶,又当过厨子,商汤却不嫌其地位低贱,委以相位。这样,“达”者就能“兼济天下”,一展宏图。殷商时期不被人理解的傅说曾运筹帷幄,大兴殷室,死后亦化为天上星宿,他确是古来圣贤璀璨星群中的佼佼者。伊尹的治绩更为辉煌,他助汤攻击夏桀,又历佐卜丙、仲壬两王,当太甲无道时,他果断地将其放逐于桐宫,自己摄政,直至三年后太甲悔过修道,才复其帝位,忠心辅助。这种政绩,不由得使诗人无限虔诚地吟出了“旷哉至人心,万古可为则”的赞美。由此可见,“达”既是有才、适才、用才、成才的过程,又是君臣相悦、共治国政的过程。因此,“达”成了有为仕人、贤才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第三个孔子的典故是写“穷”。时世乘谬,运命不济,圣贤仲尼也无可奈何。孔子一生奔走于卫、陈、齐、楚等列国间,四处碰壁。他自卫入晋,闻赵简子杀二贤臣,曾感慨贤才求仕五路。他也曾登鲁国龟山,作《孔子龟山操》,视季桓子若龟山之蔽鲁,深感自己手无权柄,仕途窘穷,无法实现三代仁政,不得已而归来牑下,厄而著《春秋》。诗中三个典故均举名相大贤的事例,分析仕途甘苦,发穷达之论。

  诗中大部分篇幅写古时贤达者的丰功伟绩,表现了诗人对他们的艳羡、赞美和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而在孔子的典故中既对圣贤大德的儒家鼻祖一生窘穷寄于同情,还为自己与之类似的“穷”途末路悲愤不已。诗人所以举孔子为仕“穷”的例子,还因为孔子明知理想难以实现,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追求从政理想的精神与自己产生了共鸣。综上所述,李白的仕途“穷达”观以“达”——入世济民为核心的,他的忧喜备份由此而来,他的进步、伟大也由此而来。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诗词常识:旷哉至人心的下】相关文章:

何哉何哉高二作文10-26

高考古诗词的文学常识10-14

美哉雨中湿地抒情作文10-22

壮哉,荆轲的作文900字10-17

三下乡个人心得02-25

暑假三下乡个人心得01-18

电视剧《夏至未至》未至歌词11-27

如约而至作文05-05

三下乡个人心得15篇02-25

悲哉项羽写人作文(精选48篇)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