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时间:2022-12-11 09:44:5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热】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热】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

  初读此书,兴奋无比,感觉到一种心灵的平静与灵魂的提升,可越往下读心头越有沉甸甸的感觉,而且挥之不去。感觉头脑中一片绿地铺展开去,绵延无尽。读后不由思索,教师怎样才能使课堂具有吸引力,怎样才能使课堂具备‘精、气、神’呢?具备各种境界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小的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一、预演

  在实施一项很重要的教育任务之前首先在脑子里预演一遍。如同一篇文章至少要修改五遍才能去投稿一样,迁移过来,要想做好这件事,脑子里至少要预演五遍。列提纲,画思维导图,是不错的方法。我以前也曾预演过,尤其是在课题研究时,在准备一堂公开课时,也曾做过预演的尝试。

  二、积累

  积累什么?一是积累在工作中产生的一些领悟、灵感。它们往往稍纵即逝,一旦产生我就会马上就近拿一张纸记下来。如果不记下来,不用过多长时间肯定会忘光。二是积累可以用来说理的小故事、案例、数据、观点等,我非常喜欢读文摘类的报刊。

  怎样积累?四步积累法:保存,整理,分类存放,经常温习第一类我经常积累,我的论文多出自随手记下来的感悟。最近一段时间,有好多感悟,或课堂上的精彩片段手一懒,就没记下来,之后再回想,就没有那么清晰了,作为课例来积累,已经不可能了。所以,还是要及时记,哪怕是一张纸,也要顺手记下来。第二类我之前做得还不够。阅读积累,美文、故事、案例,写出感想,确定用途,分类存放,经常温习。这一点,我要有意识地去积累了。

  三、寻求最佳途径

  面对一个具体情境我首先思考,能得到的最好结果是什么。确定了最好的`结果,我接着思考,要得到这个结果有哪些,其中哪些途径是可行的,有没有最佳方法。这是很难的一步,需要经验的积累。我也是经过多年的积累才养成这样的习惯,慢慢形成正确的判断与决策。

  真的很佩服这位数学老师的思维方式,多中选优的方法,如果用在教学中就是一课多案,三个导语,四个结束语,两个切入角度,诸如此类,那将丰富我们的备课。其实,这种方式,在余映潮老师的80讲里已经体现出来了。运用到课题中,就是头脑风暴,延伸出多种日记模式。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应对那些淘气顽皮,还不太懂事的孩子,个性是应对各种各样的检查和各级各类的比赛,我们幸福吗?带着这些疑问,我翻开了这本书——《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随着阅读的步步深入,陶老师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从容淡定,平易亲切,以及他深刻的教育思想,给了我很多的人生启示。

  读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陶老师对人生的豁达和独特的人生领悟。在这本书中,无处不渗透着陶老师吸取经典精华所洋溢的幸福感。作为普通教师的我们,如何打点自己的人生,寻找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才能让自己更加幸福与陶老师相比,我们能够做到宠辱不惊、淡泊名利了吗我们做到对万事万物的宽容大度了吗我们拥有那种与人为善的高贵精神了吗细想起来,没有,真的没有。《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所以我们不时地感叹工作之劳累,心灵之疲乏,甚至抱怨命运之多变,这样的心态,又怎样能让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宁静的心灵,幸福的人生呢?

  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使我感悟到:幸福是一种心态,是自我的一种体验,幸福是需要用心去营造的。那么,作为一个教师,如何去感受职业的幸福呢我想,要做到以下几点:

  1、做幸福教师,要懂得享受教育。课堂是我们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齐痛苦、一齐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我们要懂得享受学生,因为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任何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能够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务必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而要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明白用你的权威来管理学生,也许你就会离幸福更远。

  2、做幸福的教师,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有人说得好:如今我们身上的全部长处都是以前老师以前夸奖过的,我们身上的大部分缺点也是当年老师以前批评过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所以一个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够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要学会赏识学生。在评价学生时,多一些鼓励,使学生时刻感到自信;当学生犯错时,多给学生一些宽容;当学生取得成绩时,别忘了给学生送上掌声;当学生有疑难时,做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和真诚的朋友;当学生大胆表现自己时,做学生最好的欣赏者。总之,教师潜在的人格魅力会深深地感染学生,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时刻不忘对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是阳光,她会让我们每个人拥有健康,拥有幸福。

  3、做幸福的教师,要善于营造富有情趣的课堂。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务必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个好教师必须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富有情趣的课堂。在这本书中,陶老师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读书。他说:“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如果只有知识,那你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看到一粒沙子仅是一粒沙子而已。但是一旦拥有了智慧,就能够从一块石头里发现一道风景,从一粒沙子中感悟灵魂的律动。”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让教学与读书相得益彰,要享受自己的课堂,使自己乐教,学生乐学,让每次课堂都迸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4、做幸福的教师,要有对学生真诚无私的爱。一个人只要心中有“爱”,无论人生的路多艰难、多痛苦,脸上带着微笑,心里就是宁静平和的,这就是幸福的人生。我们教师也是这样,虽然我们此刻实行了绩效工资,收入增加了,但工作整天是忙忙碌碌的,而且压力也很大,在这种状况下,我们也要学会做个幸福的教师,创造幸福的自己,培养幸福的'学生,服务幸福的社会。在学生需要我们指导、帮忙的时间里,我们要真诚的关心、爱护、帮忙他们,尤其是那些生活上、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热爱学生就务必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陶老师说:“文化一旦在心灵安顿之后,就成为了一生幸福的储蓄。”他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想发展起来,就要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一个阅读经典的空间,从而使自己的教学登上‘会当凌绝顶’的境地。”他告诉人们,透过“文化存款”才能获得持久的幸福。而他所指的“文化存款”就是阅读经典!他深入揭示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的关系,这种为教师终生幸福打算,直接进入终极关怀的话语是前所未有的,它慢慢地指向人活一世的终极目标:幸福地活着。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让我的心变得豁然开朗起来,让我们以陶老师为榜样,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始终做到从容淡定,宠辱不惊、淡泊名利,与经典为伴,与学生为友,多一些享受,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赏识,少一些责备;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求。真正做一个拥有“健康的身体,宁静的心灵,幸福的人生”的幸福教师!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

  书籍是我们生活的导航,它教会我们去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每当茶余饭后咀嚼着书籍中优美的文字,欣赏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都会有所感悟。如果一个人爱读书,他(她)会从书中得到心灵的慰籍,寻找生活的榜样,净化自己的心灵。把学校办成学习的团体,创建学习型学校,读书型学校,让每一位师生都做到真正的“读者”,都能成为志同道合的“书友”,这是我们第九小学的教育理念。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秉承“与传统经典为友,润泽精神世界;与时代文化同行,奠基快乐人生”假期读书宗旨,寒假前为每个学年学生推荐必读图书和选读图书。寒假期间我校xx老师到新华书店亲自现场指导。

  xx老师结合《我有着一座彩虹桥》这本书交给学生粗读法、精读法、笔记法等阅读方法。现场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教师的'指导引起孩子们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让孩子在寒假中也能学习,也能知道阅读会有这么多的乐趣和技巧,在阅读中我们成长。此次阅读指导活动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寒假期间第九小学的所有学生在寒假期间可随时进入书店,聆听各校名师导读,感受读书的氛围、享受读书的快乐、提升自身的素养。阅读指导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阅读习惯却印在学生心间,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收获快乐,在阅读中发现世界上不一样的精彩。

  开学初学校举行读书征文活动、读书演讲比赛活动,层层选拔,选出优秀作品和学生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比赛。

  “倡导全民阅读,提升科学素养”科普教育活动

  4月19日,第九小学教师和学生家长代表走进科技馆,聆听中国科普专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国家科技专家库入库专家尹传红作家的讲座,受益匪浅。引发了教师代表和学生家长对科普教育的思考和重视。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和家庭教育中,都会潜移默化的渗透科普教育。复兴梦而努力奋斗。

  “悦读明德,知书守礼”书香校园图书漂流活动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这特别的日子来临之际,我校开展了“悦读明德,知书守礼”书香校园图书漂流活动,在为期一周的图书漂流期间,学生可利用大课间、间操、午休时间、阅读课随时阅读。本次图书漂流活动一共为学生准备20xx本书(人均一本),阅读总量达到近17万字以上。

  通过开展书香校园图书漂流系列活动,使学生积累了自己喜欢的童话和故事,感受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阅读乐趣,从中汲取营养、滋养心灵、提升素养;通过创新机制、搭建平台,让每一本好书都能体现出价值,实现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立德树人;通过资源整合、协同推动,让每一所学校都能形成自己的阅读文化,夯实全民阅读、书香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石。

  “童声雅韵,承继经典”整班诵读

  为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和积淀文化底蕴和学校读书文化的提升。我校特开展了"童声雅韵,承继经典"整班诵读展示活动。

  20xx年12月13日和14下午,在我校多功能厅,举行了两场别开生面的经典诗文整班诵读比赛。

  “畅游书海,享受阅读”九小读吧

  xx市第九小学"一起读吧"课外阅读活动,于20xx年11月份正式启用了,截止目前为止,虽然只有四个多月,却涌现出大量的阅读达人,经指导老师和同学推荐,分别评出了"阅读量状元"、"阅读时长状元"、"阅读随笔状元"、"阅读积分状元"。

  在升旗仪式上,我们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xx校长对27名阅读小状元颁发了荣誉证书,并鼓励全校学生向这些阅读小状元学习,努力争当下期阅读之星。

  一个伟大的时代,有大潮澎湃,也有静水深流。读书需要一路坚持,读书就是这么一个在沉潜中蓄势、在浸润中攀升的过程,引领我们走向无尽的远方,驶往光明的彼岸。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4

  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当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可回避的会产生许多感觉,有些感觉是短暂的,有些感觉可能就会长期沉淀固化在我们内心深处,影响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决定着我们的行为模式,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感觉。作为一位教师需要学习的是什么?人们当然会说,那一定是与教学有关的内容。我们不否定这个答案,但更深一层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和生活的应该是人们的认知,这是人的幸福之本,这个问题解决了,教师职业自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那么如何认识自己、改变自己。传统的说教效果不佳,读书、讨论--创设一个情境话题、讨论平台可能是一个较好的路径。基于此,倡导中心小学开展教师成长自愿读书活动,借鉴往常的经验和教训,这次,不要求全部参加,不布置硬性的家庭作业,只是读同样的书,在一个平台里交流。读书组有14位成员,读本为中央电视台首席心理专家、中国最出色的家庭治疗师李子勋所著的《幸福从心开始》。学校制定了简要的读书计划,14位教师分两组,每两周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共举行六次。本次所选内容都是贴近生活,贴近自己,大家在讨论时发言踊跃,气氛活跃,可以说读书交流会是一个快乐交流会。陆叶、易梅红两位组长时常拓展读书内容,找来相关的资料,丰富大家对书本的知识学习。在交流中,大家思想的碰撞,让我们明白了一些生活的道理和自身的问题。如果概括之有以下几点

  一、书中的话题直击生活中诸多的困惑或烦恼,具有普遍性。

  翻开这本书的目录,就深深的吸引我们想读下去。因为,其中的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同事的问题、朋友的问题、亲戚的问题、周围人的问题,正愁无解呢。如:怎样才能成为快乐主义者?人到中年如何减压?我很敏感?怎样说不?怎样才能把女人看透?男友的网上情人?婆媳自然是天敌?婚外情感需求?斩断依恋?其中许多内容是涉及亲密关系的,使人们想探求但又无法说出口的夫妻情感、亲密、婚外情感等问题。心理学不做道德评判,只解决心理冲突的问题。一些压抑在内心的感受被表达出来,一些隐秘在内心深处的意识被理解和领悟,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就会悄悄的发生改变。幸福也就由此开始。

  二、读书体会交流就是一个互动的平台,是深化读书效果不可或缺的环节。

  怎样读书?是不是就是一个人静静的在读,读后就只有自知?当然这也算是一个模式。但大家一起读书(先分散自己静静的读),一起交流讨论,互相陪伴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就是团体的动力场。无论什么性格的人,其实都需要交流,所谓爱静不喜欢说话的人只不过是没有匹配的交流平台和对象,一旦遇到知己同样会滔滔不绝,享受人际互动的快乐。读书组里一个人发言常备其他人插话,常常传出爽朗的笑声,轻松、热烈的气氛本身就是对内心世界的一份按摩。大家很享受这种感觉。

  三、我们也学习、碰撞了书中一些鲜活的观点。

  心理世界存在与内心,和外部世界明显不同。对同一个客观存在的物体,经由人们描述就不一样了,这是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差别,外部世界是硬的,内心世界是软的,不要以为你对现实的感受等同于别人的感受,差异是自然的。抹杀两个世界的差异或不能很好的设立两个世界的边界,人们会陷入无穷无尽的烦恼之中。

  个人对快乐的感受是:快乐或者说是乐快,人真正感觉强烈的快乐是较少的或瞬间即逝的,当你为实现一个目标孜孜以求时,实现目标的快乐就是那么短暂。

  快乐更多的强度是淡淡的,他来源于心中的动力源让自己有奔头;他来源于有一个明晰的目标,引导自己充实过好每一天;他来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产生的探索行为;他来源于人的某种价值观的实现。

  xx老师的座右铭能者安邦治国,无能者独善其身,按照这句话的意思,绝大多数人都是无能者,我们可以不追求事业成功,但可以独善其身追求生活成功,生活成功对于我来说真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是啊,你可以没有显赫的官位,富足的金钱。但是,你只做一个普通人,一箪食一瓢饮享受天伦之乐,平平淡淡、顺顺利利、健健康康,这就是最大的成功。我们可以把工作纳入到生活的范畴,我们不追求成为教育家,但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因为这份工作是我们生存的前提,我们满怀敬畏去对待它,去对待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教师,这本身就是一个成功的福地。

  关于人际关系书中的心理学观点是:不要对别人期望太多,也不要让别人对你期望太多;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学会社交技巧;必要的示弱。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5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感到课堂时间不够用,甚至有时还会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总结其问题就在于授课不够清晰与直接,有时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有时则跑题,有时讲话超出了学生的理解水平,有时则削弱了教材资料呈现的清晰度,往往讲得满头大汗却达不到梦想的效果。阅读《有效教学方法》一书后,我受到了很大启发,我觉得教师若想把认真准备的课付诸实施,把教学原则成功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还必须到达上好课的一些基本要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资料正确、方法得当,清晰授课、组织严密,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

  一、目标明确

  目标明确是指上课时教师明白这堂课要掌握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些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等,也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在一节课上,师生的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进行,教师上课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有时插入课外资料,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时把资料引申出去,涉及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以外的某些知识,甚至有相当广度,只要是有利于目标的完成,都是能够的。可是,漫无目的地讲故事、东拉西扯,做那些与实现目标无关的事,应予以否定,对学生也同样,教师要及时发觉并纠正学生努力完成任务。

  二、资料正确、重点突出

  在一节课上教师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点资料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任务和所有资料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对细枝末节的知识能够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对重点知识、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气教学,对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懂、弄清、熟练掌握。

  教师讲授的知识还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贴合逻辑的,技能或行为要贴合规范,并且应当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予以纠正,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往往是崇高的、万能的,他们会向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对待学生的疑问应持谦虚、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轻易作出没有把握的回答。

  三、方法得当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任务、资料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方法本身无所谓好坏,但不一样的方法有不一样的使用范围,教师上课运用的方法要与教学情境相适合。譬如,对尚未定论的争议问题,能够用小组讨论法;为了让学生认识一个他们不熟悉的物件的形状,采用讲述来描述,不如用演示法更加直观,等等。

  四、清晰授课

  一向以来,我以为清晰授课只是讲在上课时要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有活力,能做到抑扬顿挫。原先这只是清晰授课的前提,是基础,是一小部分。仅有标准的普通话距离清晰授课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更为重要的是资料组织,教师对课文的熟悉以及授课策略的选择等要做到清晰授课,更多的功夫是在课上。

  对于教师,要做到清晰授课,就要求在课前要深入研究教材,钻研教学大纲,经过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了解教学资料的整体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各部分资料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仔细阅读领会教学参考书,明确教材的地位和体系,掌握其中心资料和中心思想,确定教学目的,研究教材的组织和处理。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前要对所讲授资料有清晰的理解思路,教师自身对知识有宏观和微观上的把握,对教材资料有深刻的理解。在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基础上,有要求教师在平时要苦练基本功,要有较好的表达本事,能够将自我对知识的理解准确的转变为学生能够理解领会的语言并表达出来。语言是教师将自我的知识转换为学生知识的主要媒介。学生在理解新知识时总要有一个反应时间段,而教师清晰的表达,能够大大缩减转化的时间。经过教师清晰的讲授引导,构成学生较清晰的科学的知识脉络。经过第一次讲授,学生很难到达预定的教学效果,这又需要教师能够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不一样的阐述方法,从知识的其他角度入手,进行再次论述。这样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才会在学生脑海里生根发芽。有了对教材的深刻理解,语言的清晰表达,要到达清晰授课的教学效果,还要利用举例、图解和示范等方法,来解释和澄清。

  五、组织严密

  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节奏紧凑,不一样任务变换时速度自然,课堂秩序好。教师要有必须的组织才干,取得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做到组织严密。

  六、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

  一节课应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进取性,课堂上学生的进取性是否得到发挥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在课上要边教边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应调节自我的教学。一旦发现学生反映漠然、注意力分散,要立刻找原因,发挥教学机智,经过调整资料、方法、管理三个方面去激起学生的进取状态,如果资料太深了,就该尽量的浅显的方式来揭示的本质;如果进程太慢了,就该立刻加快来完成;如果学生太疲劳了,就该改个方法,如改讲授为议论或谈话,甚至讲个与为课题有关的故事。教学是艺术,是无止境的,教师要把课上得如同艺术创造的精品,实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意识地长期追求和探索。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6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拥有千百人的爱戴,因为教师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十三年的教学生涯,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让我体味到了当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成功的真谛——走近学生,就是完善生命。教师的快乐,来自学生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

  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写了著名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提出了“文雅”之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每当接到学生的喜报时,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虽然现在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甜头,生活中以获得了充实与满足。我想,我会让这份快乐延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教师的崇高,来自学生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师德,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自己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近四年中,我因此收到学生来信近60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2来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这就是师德!这就是师魂!

  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

  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

  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

  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

  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今年我又细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民主与教育》,体会特别深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同仁共勉: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永远都是我们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7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只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常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人——环境”系统。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读了《一份特别教案》这本书心中有一些体会,深知要当好新时代的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据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70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于教师,66的学生认为自己和班主任的关系还可以,24的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己学习好老师喜欢。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而且,师生关系和学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联系。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级越小、学历较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了解的机会,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与班主任的关系一般。

  师爱最为公众期待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实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来看待,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教师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教师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报。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不要产生厌学和反感教师的情绪。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师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教师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师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比如学生见了教师不说话,上课时间吃东西,不服从教师的管教等,这些行为应当坚决的制止。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参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动,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师。作为学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作为教师,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师要经常自省:

  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如果马马虎虎教学,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塞责履行教学工作。如果我们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省自己可以激励自己,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一个人,贵在自知之明,这需要有自省作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在哪里,缺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间一长,就会脱离群众,就会退步,就会降低自己威信。当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

  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我认为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会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师徒般的师生关系,但处理不好,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老师应去研究学生的心理,研究人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然后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去因材施教,去处理一些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还是教与学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我们的办法才会更多,处理问题会更慎重,师生间只要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就会比较顺利。

  教师必须树立平等对待观:

  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只是我们老师没有把他发掘出来。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对待,教师应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前行的车;教师应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作为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学生严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认为师生间就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简单关系,因为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会阻碍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观点具有“权威性”,久之则会压抑学生的潜能,不利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8

  多少位普普通通的教师都是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又有多少位名师在谈及自己的成长之路时,会讲述从这位大师身上汲取的教育智慧。他就是——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和1枚红星勋章等。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等教育专著,立志从教。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好的学校管理者,一定要有科学而明确的教育思想。校长不应该是“行政干部”,而应该成为教育思想家和教学论研究家,是全校教师的“教育科学和教育实践之间的中介人”。他认为,教育思想应该以“如何促进人的发展”为核心,任何教育思想都应该来源于实践,在充分吸收的基础上再次加工创造,以“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或教育信念”。好的教育思想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一个优秀的学校领导必须是先进教育思想的创造者和教学工作的榜样。他在学校管理上坚持民主的原则,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将在教学和教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汇集到一起,召集全校工作者共同讨论,将结果凝练成学校的意志,再推广到每一个学校工作者身上,成为他们身体力行的向导和学校认同感的一部分。恰如他所倡导的那样,“领导普通学校的艺术就在于:用统一的教育信念把低、中、高年级的教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习,使每个教师的个人创造像一条条永不枯竭的溪流,汇集成集体技巧、集体经验的巨流。”

  每每细读书中的段落,大师的教育智慧,都给我以深刻的启迪。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唤醒人,赋予人自我学习的能力。真正合格的大学生,不是从学校里学了多少知识,而是掌握了持续学习的有效方法。富兰克林发现,培养一个人的自我学习能力。基本能力与知识的训练至关重要。这些能力与知识,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于公众场合,大大方方站出来,口齿伶俐而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能够不插话不打岔,精确捕捉住对方话语的要点。

  二是阅读能力,会读书而不死读书。富兰克林认为,书本上的文字,并不能够表达撰写者的思想,真正具有阅读能力的人,要能够读出文字背后的人性逻辑。

  三是娴熟的写作能力,能够敏捷的组织文字,疏理自我,表达自己的思考及智慧。

  四是认知世界抽象法则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数学能力。能够把现实的问题数学化、数字化,发现日常思维无法看到的真相。

  五是掌握现实的物理法则,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确定的,但不确定中却隐含着确定性,把握住这种确定性,人才能够获得自由。综上五点,构成大学学习的.基础。

  构成一个人基本的能力,构成一个人知识结构的广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书中还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人常说:一个人没有知识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可见,作为一个人,这三样哪样也不能够缺,但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道德行为了。因为纵使一个人有很渊博的知识,很强壮的体魄,但如果德行败坏,那他只会给国家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现在的社会,由于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各种思想潮流的侵袭,以及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发育。青少年涉世未深,自控力差,明辨是非的能力还没形成,极易受到暴力、金钱等不良思想的诱惑和侵蚀。再加上现在的孩子不比我们小时侯了,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掌上明珠,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他们在物质上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但精神世界却极度空虚——没有理想、目标,缺少责任感,自私、任性、惟我独尊,尤为突出的是在道德行为上的严重缺失,既少尊师重教的意识,也缺少爱父母、友同学的心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所以,道德教育刻不容缓,责任重大。

  教育要做的,就是给教师和学生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个开阔无垠的精神视野,让他们对人的内心复杂性有更为深切的体验,不但要了解生命的伟大和宇宙的博大,而且要感受生活的丰富与人性的丰厚。感谢经典,感谢大师,正是在与经典的对话中我找到了身为教师的发展方向,在与大师的交流中找到了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之路。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9

  本学期我读了不少的书,现在从以下三方面介绍我读书的心得体会:

  1、教师为什么要读书?

  2、教师应该读哪些方面的书?

  3、教师怎样读书?

  一、教师为什么要读书

  先和大家分享四句话:

  一个不读书的社会就是一个牢狱,一个不读书的人生活在不读书的社会就如同生活在这种牢狱之中。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

  ——周国平语

  不读书的教师会沦为简单的劳动力,而一个简单的劳动力想要得到人们的尊重则是很难的。

  ——高万祥《教师,为什么读书》

  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古人云

  再给大家看个信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结果: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是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也只有8本。

  而中国这么多人口,扣除教科书,课外阅读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一本都不到。

  还有一项调查报告:

  20xx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一项针对教师阅读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有53。5%的教师平均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个小时。这项调查是在本市不同学科、不同学历、不同教龄、不同性别的1011名教师中进行的。结果表明:教师平均每人每年阅读6。69本书。不过,他们读书量差异很大,有48%的教师每年读书在4本以下,52%的教师每年读书量在5本以上,最多的一年可以读72本。

  从以上方面看出,古今中外人们把读书看作一件重要的事情,可是现状并不乐观。因此,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读书,因为读书能够改变教师人生匮乏、贫弱、苍白的状态;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读书,能彻底改变教师孤独、麻木、灰色的人生状态。消除“职业倦怠”、生命衰微的办法是读书。读书不仅能改变教师的人生,而且能促使教师历史性地思考人生,从而实现自我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

  二、教师应该读哪些方面的书

  首先,教师要读好课堂文本,包括所带学科的教材、教参及其一些必要的教辅资料,因为这是立足教育职业的根本,一句话,你得拿出让学校、家长都满意的教学成绩。

  其次,作为教育工作者,视野必须是宽阔的,这就需要阅读大量的教育书籍,包括正规的.教育期刊杂志和教育专著,例如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把心献给孩子》《学生的精神世界》《教育的艺术》;杜威的《民主与教育》《教育哲学》;陶行知的《中国教育改造》《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心灵写诗》。

  第三,多读一些翻译过来的书籍。翻译过来的书籍或多或少经过了选择,更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为健全的知识产权的保障制度,简单的抄袭和剪接不太有市场,这就保证了出版物一定的原创性和水准。

  第四,小学教师可以多读一些滋养心灵、温暖生命的书。如席慕容、余光中的诗,张晓风、刘庸、林清玄的散文,王小波、周国平的随笔。

  三、教师怎样读书

  第一,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读书的目的是促进自己专业的发展,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有效地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有了这样的思想,便了有读书的动力。

  第二,要通过读书,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提高综合能力。人文素养是一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个“软件”,人文素养不佳将成为你的营养不良症。人文素养不仅会决定你的教学水平高低,还会渗透到你的人格与个性中,影响你的教育世界观与教育方式,甚至造就你一系列的教育习惯。

  第三,读书不是追随,而是要有自己的参与;读书不是接受,而是要有自己的创建;读书不是仰视,而是要有自己的发现;读书不是揣测,而是要有自己的判断;读书不是遵从,而是要有自己的批判。不然,就会出现精神、情感、认识等方面即人文素养的僵化、退化、惰化、伪化、通化、同化。

  第四,具体做法:

  1、自主学习,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等方面的专著。记读书笔记,让读书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需要。读书学习以自学为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等方面的专著。如:对新修订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求是崇实鼎新:崔峦小学语文教育文集》、语文教学的专家论著等进行研究,使自己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

  2、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要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紧紧围绕学生发展和学生需求这个中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边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边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自我反思。

  3、充分发挥网上资源共享的优势,经常上网学习,在了解别人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不断交流自己的体会,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读书,不读书的教师只能当庸师。尤其是我们语文教师,读书势在必行,读书迫在眉睫。让我们自己打开书本,打开自己的成长之门,走向人生发展的最高境界吧!最后我引用别人的名言结束我的发言:

  博览群书,长智长能天地阔;

  饱阅众卷,增才增识视野宽。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0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拥有千百人的爱戴,因为教师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

  十年的教学生涯,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让我体味到了当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成功的真谛走近书本,就是完善生命。教师的快乐,来自读书。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写了著名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提出了文雅之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每当接到学生的喜报时,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

  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

  虽然现在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真谛!读书是一种精神上的陶冶。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1

  翻开华阳编著的这本《做一名幸福的教师》,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他用一个个具体的事例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普通的道理,让人觉得不是一个人在乏味的说教,而是生活告诉我们的。我想教师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作为一个有思想、有主见、有个性、有自己的价值观的人。因此,我们首先要做一名能懂得体会幸福、享受幸福的人,那么拥有一份好的、阳光的、知足常乐的心态就能时时处处感受到幸福。

  这段话写得很好,第15页: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内心平和,才能真正开垦出一盘丰沃醇厚的土地;内心平和,才能培养出无可匹敌的能力;内心平和,才会激发起无限潜能。老师应该用平和的心境,对待周围的红尘俗事;用波澜不惊的心,去攻克学术难题。几千年前老子的智慧告诉我们,万物纷繁复杂,当它们各自返回自己的本原的时候就是“静”;当内心无限安宁、平和时,也具有无限的包容性,就是“虚”。“静”和“虚”能调动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去适应这个纷杂扰攘的世界。

  那么,要如何打造内心的平和呢?第一,清楚地知道自己内心的欲求。我想就是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每件事尽力了就行,不要太在意最终的结果。第二,少计较,多付出。特别是我们青年教师,更应该趁年轻多做事,不给自己的人生留下太多的`遗憾,一份付出,不一定是一份收获,但绝对是人生的一份财富。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宽容,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越来越轻松。第三,经常亲近自然,怡情养性。丰富的兴趣爱好,往往会让人变得平静乐观。就像有人喜欢养鸟、养花、养鱼,而我喜欢养蚕一样,有人觉得有些奇怪,我在我的空间里也反思了一下,就是能让我疲惫、烦躁的心放松、平静。空闲的时间陪着家人去野外活动一下,就觉得超级幸福了。第四,学会换位思考。在教学中碰到学困生了,不要轻易地生气,要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放低要求,这样既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自己,少一些纠结,多一份释怀!

  激情焕发的生命需要由幸福来打点。幸福的生活,幸福的工作,幸福的成长,幸福的教书育人。

  幸福的生活需要我们——放下包袱,放松心态。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习惯将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痛苦、疑惑、失落、不安、艰辛的负面情绪,一股脑的塞进自己的大脑,并且抱怨这样的生活像梦魇般缠绕,幸福从何而来?其实他们的不解是有一定原因的。试想:一个整日压抑、被惆怅烦恼“包裹”的人,还怎么能找到心中的阳光?所以,想要过幸福的生活,就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静静等待幸福来敲开你的心门。

  而幸福的教育工作需要我们——培养高贵的精神与综合素质能力,充满自信的去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空!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2

  近日,我读了《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感到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学生生活,包括班级管理、学生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内容丰富,举例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凝固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学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助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通情达理的老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学工作十几年来的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这本书中介绍的知识能让我恢复平静,保持心理平衡。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3

  李老师指出,教育工作者是否有一颗童心,对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童心是指教师具有童真的情感,能够自然地和学生一起哭,一起笑。笑在一起的老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教师的童心就是要有孩子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在各个方面都要和学生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如果我们和学生有更多共同的兴趣爱好,你就会有办法深入学生的内心。他们会无意识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当和学生玩游戏的时候,老师越忘记他们的尊严,学生对老师的感觉就越好,这是成功教育的起点。

  启示2: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李先生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总是与他的学生进行坦诚的交流。爱是李振熙先生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过新年,玩雪,拍照拼写,真正融入学生们的生活,在一次次的理解老师的爱中留下生活的精彩瞬间。在我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非常自信,我爱我的学生。读完这本书,我问自己,我爱每一个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改变我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误时,他们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地理解错误的原因,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李老师让我对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仅仅是对优秀学生的欣赏,更是对每一个有责任的学生的欣赏和期待。

  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平易近人的人,而应该是对朋友发自内心的爱。

  爱情不应该是对学生错误的严格调查,而应该是对学生心胸开阔的宽容。

  爱不应该是对学生的纵容,而必须包含对学生严格的要求,甚至是必要和合理的惩罚。

  爱不仅仅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体,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生活,与学生一起感受喜怒哀乐。

  爱不仅要对你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还要对学生的成长和他们未来的生活负责。

  爱,不是用一个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个孩子的心,而是需要一个孩子的心,用孩子的心去碰撞孩子的心。

  爱是一种纯洁,是一种庄严,是一种责任感,是民主,是平等,是让童年回到童年,是为学生美好生活打下良好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4

  第一次拿到《爱心与教育》,随意地打开一个章节翻看着,就被那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故事而吸引,似乎不经意之间有什么触动了我的心房。然后,把它放在枕边,细细地研读,那飞扬的文字一次次渗入到我心灵的深处。今天,我做在电脑前,桌子上就放着这本《爱心与教育》,在开始敲下第一个字以前,我情不自禁地再次抚摸着它,仿佛又一次和xx老师进行着心灵的对话,那么真实的感受到了爱心的跳跃,激情的脉动,诗意的挥发。

  是啊,在书中,我读到了爱:每天定时给汪斌煮一个鸡蛋,开学前为每一个学生写一封信,每一个学生的生日献上一份真诚的问候……这是xx老师携着一颗爱心,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受每一个孩子喜怒哀乐的结果。在书中,我更读到了教育中理应拥有但却久久失落了的东西,那就是教育的人情味!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来说,教师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为万同的转变,与王铜的沟通,xx老师处处显示出这种平等,这种民主。

  如果说现在的教师大多不爱孩子,未免太绝对了些。哪一个教师会否认自己是有爱心的呢?曾听说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女教师,为了“严格要求”学生,竟在课堂上用胶布封住了说话的十几个学生的嘴巴!她时,她很委屈地说:“我也是为了学生好!”

  教育需要爱,但是一种怎样的爱呢?我想不是溺爱,不是不平等的爱,而是一种在民主中的关爱。让我们象xx老师那样,在爱中体现民主,在民主中实施关爱吧!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5

  最近,在工作之余有幸阅读了《做卓越的教师》一书,收获颇多。这本书中涵盖了教师的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研修组织、家庭教育、魅力师训等,话语真挚,说理透彻,作为一名教师的我读完之后受益匪浅。

  ”尊重、信任、理解、是每一个孩子精神生命所必需的阳光、空气和水,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反思自己的教学生涯,以前总是感觉要让学生尊重你,你就必须维护教师的威严,要说一不二,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也就经常失去了笑容,板着面孔,渐渐地学生对我也就”敬而远之“了。现在想来,我的这种做法是一个多么严重的错误!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有个性的人。作为教师,就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蹲下身子,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沟通,还要有包容之心,宽容之度。要有完善的.人格魅力,要有人情味,能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爱心与责任心对待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你,乐于学习你所任教的学科。

  ”对一名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我们应该要有教学智慧,要有较高的教学机智,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游刃有余。在教学中还应该和其他老师一起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每一次教学设计、课堂教学,都有不完美的环节,之后需要我们不断的反思、实践、创新。反思是人对获得知识的反观自照,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我们需要通过阅读教育名著、课改丛书、听名家报告等,与课改为友,研究教育教学和新课改。学然后知不足,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感悟中提高。

  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认认真真完成每一次教学设计,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组织每一次活动,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03-15

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12-20

教师读书分享心得体会05-08

教师读书优秀心得体会05-09

教师读书交流心得体会07-19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07-11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02-28

教师读书的个人心得体会10-18

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15篇11-09

[精选]教师读书心得体会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