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时间:2022-12-23 12:25:43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2022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2生本教育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2022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

  这个假期让我有幸走进了生本课堂观摩教学过感受生本教育。课后还聆听了实验教师代表点评以及跟实验教师座谈交流等,这让我对生本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我在学习强国上聆听了十节课,令我耳目一新,收获颇多。从这三节课中,我发现生本教育的课堂是如此的精彩。

  首先每节课都安排了课前三分钟(课前三分钟形式多种多样,如:让学生交流感人的故事或见闻,朗读古诗、成语或有关数学小知识等),课前三分钟做到面向全体,人人轮流登台,让大家都有登台表演和演讲的机会;其次突出的是学生,课堂上学生的发言最多,他们在课堂上是反馈、交流、讨论和互相质疑等。整个教学过程他们成了主体,而老师只在其中起了引导作用;再次突出了前置性学习,三节课的老师都在课前给学生出了前置作业,而且这前置作业基本上就是课堂上学生讨论展示的内容;

  然后突出合作,三节课的老师在每个问题展示交流之前都强调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最后突出探究和个性。让每个学生在课前学习时,充分收集资料和思考老师抛出的问题。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从而使我真实的看到和感觉到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中不再是老师一人在讲,更多的是学生的参与与展示,老师有时像一位导演,有时像一位主持人,有时像一位演员,穿插与课堂教学中。既有组织的过程,又有指导的过程,同时也有参与的过程。本着“一切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全新理念,始终在教学过程中把思考权交还给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学习、思考的时间、空间交还给学生。这样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话说、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跟我们的课堂相比,我们的课堂往往是老师教,学生听的课堂,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却不知学生是否都接受了,是否都学会了,哪里还有不懂的、不明白的,都没有机会表达。相比较支下,的确是差太多了。从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生本教育”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在课前,课堂上是反馈、交流、讨论和互相质疑,课堂只是起到调度和调整学生学习方向和方式的作用,让学生一直保持激情,自主地学习下去。

  总之,这三节课把生本教育的理念演绎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先练后讲,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至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与生为本。

  这次学习更让我悟出了在生本教育课堂中有几点突出的地方:

  1.突出学生: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

  2.突出学习:生本教育的基本过程是:

  (1)课前的学习准备即前置性作业;

  (2)上课时的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与座位上聆听、质疑、探究……;

  (3)课后的追根究底……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重要千万倍。比如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文字或图例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上学会聆听老师、同学的讲话、上讲台用口头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对别人的质疑回答自己的见解……)。

  3.突出合作(生本教育是强调学生小组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全体参与,连上讲台展示学习成果都是整个学习小组全员参与。)

  4.突出探究: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拨”,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擦出智慧之火、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走近生本教育,走进生本课堂,我深切感受到生本教育倡导的高度尊重学生,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以学定教、小组和班级中的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的引导等,把课堂由教转变为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学到的内容在教学上将会给予我极大的帮助,我不得不感叹:生本激扬了生命,激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今后,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更多的了解生本教育,以便让自己快步走近生本教育,走进生本课堂。在课堂上做到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并真正依靠学生自主地学;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积极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快乐的学习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落实“生本教育”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以及“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整体感悟与知识生命”的课程观以及“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不教而教”的方法观。为把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我的课堂,我觉得我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树立“生本教育”的教学观,遵循“生本教育”的教学原则。扎扎实实的去开展“生本教育”,不断的在实践中去落实和总结做法,做到边学习、边工作、边落实、边探讨、边促进。逐步提升自身的水平,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但愿我和我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克服种种困难、共同成长!

2022生本教育心得体会2

  阅读了《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后,使我受益匪浅。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通过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深刻思考和研究实验总结出来的,与“师本教育”相对的一种教育方法,是对“师本教育”全方位、多方面的改革,强调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作为教书多年的我,实在感到遗憾,很少想到学生是一个生命个体,真的。站在讲堂上,我只觉得他们是一个个缺少知识,缺少学习热情与方法的求知者,所以淌说我言。考试来临时,我只觉得他们是有待验证的教育产品,不停地打磨补缺。学生违纪时,我只觉得他们是行为失调的高等生命个体,强行校正。很多时候,我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内心中潜藏着人类数万年的经验积累。把学生当做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这何尝不是在开放我们自己的潜能呢?

  在每一次备课时,我都要上网找材料,准备很多素材,好像不这么做就不是个优秀的老师,课堂在这样的前提下就成了我展示材料与学识的舞台,我的潜能被激发了,而学生呢?连查个资料都要反复问老师:哪里有阿?能不能你帮我们做些现成的吧!这样的结果与其说是在教学生,不如说实在宠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很多时候我们遇到学生学不懂的地方,惯常的做法就是讲,反复讲,练,大量练。这种形式训练的结果是什么呢?学生听烦了,练倦了。成绩又怎能提高。殊不知智慧的获得不是练,而是感悟、顿悟。从举三反一,到以点见面。为何学生不懂感悟,因为我们都太急功近利了,教育的急功近利必然是把学生当做产品,以为由外而内的琢磨几下就行了,却不知,能力的提高最终还是由内而外变化的。所以每个老师多点耐心,把学生当做活生生的生命个体,让他们在活动,做中,去感悟,总结,最后学会运用,把知识成为他自己的部分。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来说,从教多年来,我清醒地认识到,要想作做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那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郭思乐的《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许多让我们困惑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想教师的观念、教育态度、教育境界,如果能很好的思考这些问题,那么再教育方面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2022生本教育心得体会3

  这个假期让我有幸走进了生本课堂观摩教学过感受生本教育。课后还聆听了实验教师代表点评以及跟实验教师座谈交流等,这让我对生本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我在学习强国上聆听了十节课,令我耳目一新,收获颇多。从这三节课中,我发现生本教育的课堂是如此的精彩。

  首先每节课都安排了课前三分钟(课前三分钟形式多种多样,如:让学生交流感人的故事或见闻,朗读古诗、成语或有关数学小知识等),课前三分钟做到面向全体,人人轮流登台,让大家都有登台表演和演讲的机会;其次突出的是学生,课堂上学生的发言最多,他们在课堂上是反馈、交流、讨论和互相质疑等。整个教学过程他们成了主体,而教师只在其中起了引导作用;再次突出了前置性学习,三节课的教师都在课前给学生出了前置作业,并且这前置作业基本上就是课堂上学生讨论展示的资料;

  然后突出合作,三节课的教师在每个问题展示交流之前都强调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最终突出探究和个性。让每个学生在课前学习时,充分收集资料和思考教师抛出的问题。教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从而使我真实的看到和感觉到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中不再是教师一人在讲,更多的是学生的参与与展示,教师有时像一位导演,有时像一位主持人,有时像一位演员,穿插与课堂教学中。既有组织的过程,又有指导的过程,同时也有参与的过程。本着“一切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全新理念,始终在教学过程中把思考权交还给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学习、思考的时间、空间交还给学生。这样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话说、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跟我们的课堂相比,我们的课堂往往是教师教,学生听的课堂,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却不知学生是否都理解了,是否都学会了,哪里还有不懂的、不明白的,都没有机会表达。相比较支下,的确是差太多了。从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生本教育”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在课前,课堂上是反馈、交流、讨论和互相质疑,课堂只是起到调度和调整学生学习方向和方式的作用,让学生一向坚持活力,自主地学习下去。

  总之,这三节课把生本教育的理念演绎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先练后讲,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至到达不教而教的目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与生为本。

  这次学习更让我悟出了在生本教育课堂中有几点突出的地方:

  1。突出学生: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

  2。突出学习:生本教育的基本过程是:

  (1)课前的学习准备即前置性作业;

  (2)上课时的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与座位上聆听、质疑、探究……;

  (3)课后的追根究底……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重要千万倍。比如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经过文字或图例表达自我的意见;课堂上学会聆听教师、同学的讲话、上讲台用口头表达自我的意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对别人的质疑回答自我的见解……)。

  3。突出合作(生本教育是强调学生小组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全体参与,连上讲台展示学习成果都是整个学习小组全员参与。)

  4。突出探究: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我主动的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教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拨”,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擦出智慧之火、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走近生本教育,走进生本课堂,我深切感受到生本教育倡导的高度尊重学生,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以学定教、小组和班级中的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的引导等,把课堂由教转变为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本事和素养。

  总之,经过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虽然时间很短,可是学到的资料在教学上将会给予我极大的帮忙,我不得不感叹:生本激扬了生命,激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今后,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更多的了解生本教育,以便让自我快步走近生本教育,走进生本课堂。在课堂上做到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并真正依靠学生自主地学;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取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欢乐的学习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落实“生本教育”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以及“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整体感悟与知识生命”的课程观以及“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不教而教”的方法观。为把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我的课堂,我觉得我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树立“生本教育”的教学观,遵循“生本教育”的教学原则。扎扎实实的去开展“生本教育”,不断的在实践中去落实和总结做法,做到边学习、边工作、边落实、边探讨、边促进。逐步提升自身的水平,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但愿我和我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克服种种困难、共同成长!

2022生本教育心得体会4

  参加由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生本教育高级研修班”已经结束,虽然四期的培训我只参加了三期,但通过聆听教授的报告,亲历了生本课堂,还是让我感触良多。其中最强烈的感觉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那么多年工作下来,越来越感到现行教育有急待改进的地方(但自己对此无能为力)。而自己的教育工作并没有很大的起色,慢慢开始有点安于现状了。就好像一个在黑夜中潜行的人,一开始最大的希望就是想找到光明。随着光阴的流逝,四周依然是漆黑一片,寻找光明的希望眼看就要幻灭了。但参加了“生本”培训以后,依稀感觉到光明好像似乎又离我们不太远了。我感觉又有了那么点收拾心情继续前行的动力了。思绪很多,很想表达些什么,各种想法不断在脑海中涌现,一闪即逝,很难把握,最后我想还是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浅谈一下参加生本培训的小小体会吧。

  生本教育本身只是一种教学理念,而不是一种教学模式。我觉得如果放在语文教学上,要把握好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有两点很关键:一是要实现从依靠教到依靠学的转变;二是落实生本语文教学的核心(推进阅读了吗?)而开展教学。除一年级识字为中心落实认字近两千字外,其他年级一是通过单元整合,确立阅读主题,阅读方向,阅读书目,二是以课文为载体,落实以读引读,以读引说,以读引写,以读引写,以读引研,三是通过活动实践分享阅读,使阅读成为习惯,四是通过评研解决知识点的问题。单元整合的思路,使得课堂上实现大阅读,大积累,大表达,大作文,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和提升就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结果了。

2022生本教育心得体会5

  通过这半学期的生本教育学习和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这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得到了释放。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连体的主人,因此老师也就程了真正的组织者,观摩者。老师可少教,学生可多学。以前在课堂上,我们老师是唠唠叨叨一节课,学生没有太多说话,发言的机会。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很多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而生本教育要求老师放弃讲解,抛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的教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我在课堂上总是像个老大妈一样,唠叨个不停,生怕学生们听不懂,反复地讲个不停,现在的我才感受到生本教育的好处,老师不需讲解的太多,只需恰当的去引导学生,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加以改正。

  生本教育的课堂是欢乐的,但我们刚刚接触带这一理念,学生,老师都还不太适应,也因此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够,老师也还没有做好引导着,学生的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完全放开。这就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改变。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自己也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自主学习研究,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引导着。

2022生本教育心得体会6

  学期初我再一次借阅了《教育走向生本》认真阅读了郭思乐教授的这本著作并在网上查阅了许多有关生本理论、生本课堂实录和生本教学课堂模式的资料课例,这使我对教育教学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与理解:生本教育倡导“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从而达到“不教而教”的教育目的;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成了生本教学的灵魂。在生本教育课堂中,提出了让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由教师提供一个最根本的,最简单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的成果),班级交流学习(提出更深刻的问题),熟悉学习(巩固学习内容)四步教学模式。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引领着学生,既能让学生够得着,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教师的设计要把握知识的要点,又要把握整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激励者。郭教授指出,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才能走出师本,走向生本。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搜集回来的资料。学生站起来表现自己的机会很多。

  在生本教育中,教师是引导学的领路人,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教师在生本课堂上,必须做到不见自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服务者,让教学成为帮学。这时也就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在小组建设中,具体工作有以下几项:

  (一)、培养合作组长

  培养小组长关键在于让学生明确当小组长的要求、职责培养他组织小组活动的能力,如怎样进行预习检查,怎样组织讨论,怎样提问同学,怎样指挥操作等,尤其要关心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向老师汇报情况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同时,要树立小组长的威信。

  (二)、前置作业的设置

  生本教育强调的是先学后教,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预习作业(前置作业)必须做好,课堂上才能有话可说。每节课上课前,教师都要先给学生设置一定的前置作业,如低年级数学的前置性作业主要是根据下节课的内容找身边的、生活中相关的数学例子……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他们的前置性作业可以把这课时的教学要求比较全面具体地提出来,还可设计一些动手操作实践研究的内容

  (三)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

  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合作学习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教师的讲授时间不超过15分钟,不宜讲得太多,应保证有15—25分钟让学生合作学习,主要是释疑、讨论。在学习新课时,问题的设计要使得学生好学,使知识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可以达到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愉悦感。

  (四)、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合作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这样才能找到最佳答案。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一片思维天空,在此基础上再合作交流,这时的交流才是体现个人创造性的高质量的合作。

  (五)、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地表现形式应该是语言的交流。教师要根据数学科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并说说理由;并说出你解题的感悟。

2022生本教育心得体会7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教文体局领导特别重视学生教育,特地从3月22日-25日对全区的语数英教师进行生本教育的培训。通过这段时间的生本教育学习,渐渐有了点自己的想法。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在报告中,戚风琴校长开篇提出问题,任务什么?教师的价值取向?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回答:生本,能让学生享受教与学的快乐!“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不是风不来,而是窗未开。”说得非常好,说明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我们国家教育的主旋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如何教到如何学;

  2、从知识的学习中得到问题的解决;

  3、课堂的动能变化;

  4、课堂性质的变化。

  在教师的介入下,学生自主合作的进行活动,这才是学习的本质,要看重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程序,提炼出自己的教学模式。

  在报告中,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通过看教学视频,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郭教授在《教育激扬生命

2022生本教育心得体会8

  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一学生为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深层的意义是:以生命为本。它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是: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依靠学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虽然对生本教育的理念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自己在实行的时候还是有些困难的。都来学校一年半了,自己的进步却是很少,有点停留在原地的感觉,自己还是没有真正弄懂生本教育的本质,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东西和形式,并没有真正解读到生本教育的内涵。我感觉我要为我的学校做点事情,我首先得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熟练,其次还要学习相应的教态以及教学能力:即怎样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教会,给学生,或者是让学生和自己一起学习,把数学的知识点掌握并想着积极的应用。把握数学的核心,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自己的学生能够考个好成绩,考个好大学,让别的学校或者是社会上的人,真正认识我们聊城二中,建立我们自己的品牌:高效学习,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的实质是让学生自己去学,老师主要是引导者、领导者,明白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老师是不能替代的,不要一个劲的讲解,不断的追问提醒,实际上这不是“启发式”教学,而成为了“填鸭式”教学了。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但又不是完全的放手,要让学生学习的整体思路一致,不是毫无目的,放羊式的教学。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完整教学设计。把握好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学情。形成较好的教育机智。我现在有很多问题就没有处理好。

  讲评课的关键在“评”。先由学生展示进行自评,再由学生互评,教师评,师生共同评;其原则是:不仅要评“不足”,评“误解”,更要评“亮点”,评“进步”,要评出方向,评出信心,要把它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准则。

  这节课主要是学习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求法,因为在高考中大题的第一问就是求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所以,这节课还是很重要的。昨天晚自习还让学生用两节课的时间完成了相应的习题,依据学生问问题的情况,我选了几个题准备今天做重点展示。

  教学过程:首先上课之前让组长检查了学生的完成情况,但是,组长的确检查了,我看着检查的,但是我以为组长没有给我回报情况,就是都完成了,并没有详细的询问(毕竟昨天晚上我看着他们做的,而且都很认真,题目也很少),这个环节的检查反馈,没有认真落实,太相信自己了。

  其次,我直接就上节所学内容进行检测,认为学生应该掌握的很好了,所以,直接把抽了两位同学上黑板进行默写,其他学生在下面写,但是学生对:双曲线的定义,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以及这一基本的关系都没有掌握好,我就不该再让他们默写:焦点三角形的余弦定理和面积公式了,没有设计好,而且也不够灵活,因为只有一位同学全对了(由于当时紧张,其他几位同学举手,但是我没有看到),直接就进行了下一个过程,并未让学生停留两分钟进行再次记忆,自己的教育机智以及学情的备课,没有准备好。

  第三,对答案。直接让课代表说下每个题的答案,本来想着学生有疑问的,就抽签让其他同学上台展示。没想到学生都没有疑问的,我有些慌了,所以就直接抽签让学生展示例2,跟踪训练2,以及例3,跟踪训练3了,没问“有疑问么?”,所以自己根本对教学语言没有把握准确,实际上不该这样问,知道哪里有问题,直接就让学生来展示就可以了。学情还是没有备好啊。接下来,让学生们根据刚才的答案,由组长领着进行疑问讨论(其实这个环节也不好,根本没必要了:学生说的是没疑问)当教学设计和自己计划的不同时,我应该怎么办?并没有准备好,所以还是不够灵活,这里应该相当重视。让学生讨论的同时,抽出的那几个学生上台展示,展示之后,进行讲解,这里也是有问题的,我应该让学生直接在展台上展示就可以了,没必要在黑板上写,投影仪上投影即可,展示之后,直接让学生找错就可以了,也没必要在让他们讲了。讲完之后,剩余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做课时作业,不用再整理了。总之,这堂课的设计相当不好,自己都感觉一点也不顺利,而且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行,没有怎么互动起来,学生活动也少,我应该他们展示之后,让其他的同学去修改就好了。

  整体教学过程修改:首先,让学生默写知识点,然后找学生修改,检查效果后,再给大家2—3分钟的时间记忆,记忆之后互相进行提问。掌握的差不多了就进行下一个环节:小组内讨论:讨论答案,以及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解决相应的问题,学生之间讨论的时候把各组有疑问的地方写到黑板上,找学生进行答疑,我自己进行总结重点以及关键点。有需要写过程的,让学生拿着自己做的在展台上进行展示即可。展示时,一起看:有问题吗?正确吗?那里要改正吗?注意的地方是什么?等等。接下来就三种题型: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根据双曲线的定义求动点的轨迹;双曲线的应用等,在课时作业上找相应的类型进行限时练习,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最后,让学生做下总结。

  这堂生本课上得不好,有很多地方需要改正,但是我对以后有信心,一定可以不断的进步,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在高中快乐的学习。

  假期里,再一次拜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使我在思想上又有了深一层的认识。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是一种能让师生产生快乐的“灵丹妙药”,从而让学生喜欢学习,教师喜欢教育教学工作。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当一种教育为孩子、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快乐与幸福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反对它呢?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出现,使学生完全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生本教育最主要是注重教学的交付,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它是一种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思路和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努力创设一个优良的课堂气氛,把学生的个性、想象、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发挥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根据学习需要,或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

  我们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变“师本”为“生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引导者,而且要也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努力引领学生去生产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给他们学习尽可能多的自主,最后让他们成功地解决问题。这样,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而孩子一旦全情投入,那收获一定是丰硕的。

  生本教育,一种美好而理想的境界。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一理念,它也将成为我们今后不断追求与努力的目标。

2022生本教育心得体会9

  几年前,一位朋友问郭思乐教授:“什么是教学?”

  郭教授回答说:“如果你告诉学生,3乘以5等于15,这不是教学。如果你说,3乘以5等于什么?这就有一点是教学了。”

  “如果你有胆量说:‘3乘以5等于14’,那就更是教学了。这时候,打瞌睡的孩子睁开了眼睛,玩橡皮泥的学生也不玩了:‘什么什么?等于14?’”

  “然后他们就用各种方法,来论证等于15而不是14。比如4个3是12,再多加一个3,是15;数一数,5个3是15,等等。”

  这一段小小的对话,闪烁着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理论的智慧之光。

  “儿童是大自然最美好的作品”,郭思乐教授说,“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孩子,哪怕是数学才考了十多分,哪怕是还拖着鼻涕,哪怕是字写得歪歪扭扭,他们都将居于今后所有事情的核心。儿童不可限量。”“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完成。一旦我们醒悟这一过程的必然性,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儿童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由此,他提出了“生本教育”理论。其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则要退后,他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这,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

  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这样表述其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生本教育”所要实现的,也正是这样的理想。

  同一面理想之帜,把理论者与实践者紧紧团结在一起。自1999年以来,“生本教育”实验学校从最初的15所,逐渐发展到现在的100多所。这些学校由于依靠儿童自身的解放,不断出现令人激动的变化和办学成绩。

  在经济发达、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这一场教育变革犹如滚滚巨浪,奔腾而来。

  “生命如何伟大,我们每天在实践中都看得到”

  20xx年秋季开学,广州市越秀区东山育才实验学校初一年级的第一节语文课,要学习德国儿童文学作家凯斯特纳的《开学致词》。

  走进教室之前,在李卫林老师的心里,有一些忐忑不安。

  这是他第一次以“生本教育”的方式授课。此前,他曾接受过一些“生本”理论培训,也观摩过一些“生本”课堂,但他还是不免有些疑虑:“生本”要求教师放弃逐句逐段的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他一句地讨论,这样的课堂怎么掌控?依靠学生,他们能行吗?

  读完课文,他试着问学生:“这篇文章,最打动你们的是什么?”

  学生说:“课文里写着:‘不要把老师的讲台看作是皇帝的宝座或是传道的讲坛!老师坐得高一点,不是为了你们向他祈祷,而是为了使你们彼此看得清楚一些。老师不是教官,也不是上帝,他不是一切都知道……’为什么德国人这样看待他们的老师?而我们却不是?”

  “还有,‘不要过分用功’!这跟我们中国人也不一样!”

  “‘不要完全相信你们的教科书!’为什么我们的老师从来不这么说?”

  课文的内容让孩子们感到如此新鲜和惊奇,一会儿工夫,他们就提出了一大堆问题。

  这时李卫林提醒说:这些问题,都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关。学生马上追问:“中西方文化有哪些差异?这些差异又是怎么造成的呢?”

  这可真是一个大问题。

  按照“生本教育”的要求,学生提的问题,还要靠学生自己去解决。于是李卫林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中西文化差异之我见》,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挑选角度去查找资料、写作,期限是1个月。

  没过几天,就有性急的孩子拿着他们的提纲给老师看,有关注中西教育差异的,有关注文化传统差异的,有关注民族精神差异的,等等。不到一个月,各小组都交来了他们的论文,每篇都有1万多字,角度各异,材料丰富,写得像模像样。

  这成为李卫林一次难忘的教育经历。他说:“在那之前,我从未想过自己的学生能有这样的水平。从那以后,我开始相信‘生本教育’。我也开始相信,学生的潜力,的确是无穷无尽的。”

  从此,他更加放手,在每节课上都组织学生自由讨论。

  教学方式的转变,带来了学生的巨大变化。出于讨论和辩论的需要,学生不仅要精准地理解课文的深意,而且“非常自觉”地加大了课外阅读量,有的甚至已经在读《中国古代哲学史》。在学校的网站上,李卫林专门为学生建立了读书论坛,他们每星期都会确定一个主题,交流读书感悟。

  事实上,很多参加“生本教育”实验的教师都在感慨,当他们真正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全面依靠学生时,他们看到了以前想也不曾想到的、无穷的美景。

  在深圳市沙河小学,从学生识字到学课文,都完全依靠学生自己。

  学生识字,靠学生们之间的交流:这个字有什么特点?我是怎么记住的?许多难字,被学生自己编了好玩的故事,连老师听了都拍案叫绝。

  学课文,就以学生谈感受为主。如果一个学生能够使用精确简练的语言,引用动人的故事、睿智的名言来佐证他的观点,就会带来同学、老师的热烈掌声和由衷敬佩。那是一种非凡的成就感,成为激励他们进一步扩大阅读的力量。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学生开始读世界名著,其涉猎之广,让老师惊叹。

  “传统上非常重视的语法教育、字词解析、段落划分等,我们一点都没搞。上课就是以学生的阅读和谈感受为主,把课外阅读内容迁移到课内来。”四年级语文教师胡梅说:“我们把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大量读写、感悟,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的本真和核心。”

  胡梅也从来没有辅导过学生的写作,可是大量读写之下,“学生的写作能力甚至超过了老师”。这给胡梅带来很大的快乐,“学生的文章写得那么好,我很想找个人倾诉!”

  有一次,她把学生的一篇习作挂到网上,4天时间竟有了8000多次的点击率,还有60多个回复。更让她得意的是,很多网友在赞叹之余,都忍不住质疑:这么好的文章,怎么可能是四年级的学生写出来的!

  精彩的课堂讨论,大量的阅读,在“生本教育”实验班里成为普遍的现象。

  在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人均自主阅读量已达到1300多万字,相当于课标规定高中生阅读量的2倍。大量阅读带来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迅速增长。在广州市小学生语文能力竞赛中,前10名里华阳小学就占了4名。要知道,全市有1000多所学校呢。

  经常深入学校,不断看到这些由学生创造的“奇迹”,郭思乐教授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学生是什么?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是天作之才,是天地间多少万年发展的精灵!生命如何伟大,我们每天在实践中都看得到。”

  “每个人都有他的天赋,他的聪明才智说也说不完!教学最大的资源是孩子本身,远比那些硬件、电脑、高科技手段都要紧得多。只有当他的潜能真正被激发,学习效率才能真正提高。”

  学习的发生之处是学生。任何时候,都要坚定地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这是“生本教育”理论的一个基点,也是“生本教育”实践的一个出发点。

  “教师的最高境界,是‘不见自我’”

  周伟锋,1994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广州四中,1995年开始上郭思乐教授的研究生课程班。郭教授的课上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去听,号称“‘生本教育’最忠实的追随者”。

  当时的广州四中,是个破破烂烂的“四类校”,他们的学生,是重点高中招完了剩下来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周伟锋感到自己压力很大。

  在进行用“生本教育”方法实验的第一个学期,他的学生看起来比别的班都要“差”一些:考试成绩不如别人,课堂上还“乱哄哄”的。但到了高二和高三,“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本没办法挡”,几个平行班也再不能跟他们相比。

  最后高考的结果,震惊了整个广州市。周伟锋所带的两个文科班,数学平均成绩超过了广州市最有名的重点高中,而且,全市文科数学成绩第一名、第三名和第五名都出在他班里。

  震惊之余,很多人猜测:那样的生源,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教师还不得“拼上命”啊。

  而周伟锋的“轻松和悠闲”,却令人大感意外。

  他说:“我讲得很少,只是在关键的地方点拨一下。新课,不超过15分钟。复习课,不超过10分钟,很多时候不超过5分钟。我把很大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靠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他们。”

  “提高学习成绩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反复地机械训练,也会有效果。但我们不同,我们‘生本教育’,是先学后教,不教而教。”

  “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是基于自己的思考,在互相启发、质疑当中进行的,他们的探究很深入。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体会和收获,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空前提高。”

  事实上,周伟锋从来不苦口婆心地给学生讲解那些定理和例题,而是把“发现问题连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光荣”,都一并还给学生;他也很少检查学生的作业,而他们却以极大的热情,把它完成得很好……

  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值得赞叹的,但那仅仅是“能够测量”的部分。至于学生对数学魅力的沉醉、对这门学科的热爱和无尽的探索精神,以及三年来积极、自主的学习生活,却是一张试卷无法反映的!

  随后的几年,周伟锋不仅被评为“广东省名教师”(整个广州市只评了8个人,他是唯一的数学教师),还成为校长、广州市人民政府督学、市人大代表、市数学研究会会长。他社会活动很多,但一直还带着两个班的课。

  这时,有人向周伟锋提出:“你能够做到,是因为你太优秀了。我们可做不到。”

  “难道,这个办法只有我能用吗?”周伟锋在心里问自己。

  20xx年秋天,他从华南师范大学找了两个成绩中等的实习生,在高一教了一个学期。每节课,周伟锋只坐在教室后面,评点一下该怎么教。一个学期之后,他们结束实习回去了。到高二,他又找了两个实习生,又教了一个学期。

  尽管三个学期中,有两个学期都是实习生在教,而学生们却已经学完了高中数学的所有内容。他们立即参加广州市的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成绩就超过了重点学校的高三学生。等高考时,他们的平均成绩大幅超过了全市6所重点高中的校平均成绩。

  这次“实验”,让周伟锋有了说话的底气:“连实习生都能做,还有谁是做不了的?你只要认同学生是可以自己发展的,你只要认同这一点,什么样的生源、什么样的师资都可以放开手脚去搞。”

  近几年,周伟锋在广东省内外做了不下100场报告,“不遗余力地介绍、推广‘生本教育’”。作为市数学研究会会长,他在四、五千名数学教师中施加影响,努力使他们逐步接受“生本教育”理念。以前,广州市的数学成绩在全省21个地市中排第12名,好的时候是第10名,现在却稳定在前5名,甚至前3名。

  就这样,周伟锋和他的同行们,在课堂上饯行着“生本教育”的“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同样的轻松和悠闲,战胜了辛苦打拼的“汗水主义”。

  对此,郭思乐教授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他把传统的“教师苦教”比作插秧,多少年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上加密,以为付出的劳动越多,就会收获得越多。可是,这样做既折磨着秧苗的根系,又没有给它们留出足够的生长空间,破坏了秧苗自由生长的规律。于是,秧苗们拥挤着,无奈着,无法发展。

  后来,人们发现了“抛秧”的方法,减少了劳动量,却保护了秧苗,给它们带来自由生长的欢快,也当然地带来了高产。

  “回到教育问题上,我们一直在做着类似的事情。”郭思乐教授说,“我们的校长、家长,还有教师自己,一直以为教师做得多,是一种光荣的传统,是服务充分的表现,教育质量会因此提高。”

  “然而,当我们把知识划分得十分细密、又对学生提出十分细密的要求时,学生的思维就被局限住了。他们没有必要想什么,也想不出什么,后来是懒得想什么。实际上这就是学生对违背自然的教育的报复。他们对这种‘保姆式’的教育,并不领情。”

  那么,教师究竟应该怎样做?他的价值,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印度哲学大师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最伟大的祷文:“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脚被忘记,是因为脚处于“忘我”状态,工作得非常好;反之,如果鞋不合脚,脚疼了,就会被时时记起。

  同样的道理,当教育适合学生时,学生就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在忘我的时刻,学生的能量就不会被教师的说教所消耗,真正出现投入和着迷的境界。

  失去多时的人的自然本性,这时会回到学生的身上。“他会像自然界的那头鹿,毛色鲜明,忽闪着黑宝石似的眼睛,处处显示活力”。平时要花几个钟头甚至几周时间才能“教”会的东西,现在也许有几分钟、几十分钟就足够了。

  相反,如果教师上课的时候,竭力想收回“教”的权力,那么,他必然为自己的教学环节所计,一再打断学生的活动,或者企图以学生的活动为自己的'表演服务。当学生表现出茫然和不配合时,他默默地动怒了,他偷偷地用力拉扯动作慢的学生……

  此时,鞋子不合脚了,脚就开始反对。那些自然的、和谐的、跃动的和充满效率的美,转眼间就荡然无存了!

  “教师的最高境界,是‘不见自我’。他应该是一只最合脚的鞋子。”郭思乐教授说,“他的核心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他要为学生创造生机勃勃的、令学生‘忘我’的课堂。”

  学习心得

  几种教学理念:

  1:告诉学生,3乘5等于15。

  2:问学生:“3乘5等于多少?”

  3:大胆的对学生说:“3乘5等于14”(什么是真正的教学?现在我们正在实践开放的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通过合作学习,发现新知,理解新知。但真实的课堂上,教师往往因为问题设计的不到位,引导学生不够恰当,在计划的时间内不能完成计划的任务,到头来合作成了一种形式,免不了老师一讲。这样长期下去,我们的教学一直在停滞不前,学生的思维、合作和表达等能力,也没有质的变化。教师的三种教学理念在我心中激烈的碰撞,也让我的思绪回到我的课堂,实验这么长时间以来,孩子们的数学素养,到底有哪些提高,经常的因为某些知识点掌握不够,或不会运用,一气之下,又站上了那神圣的讲台,自我感觉讲得透彻到位,学生在练习中即能很快的、很准的解决问题,可时间一长,又回到了从前,这时候心情是很失落的,反思其原因,是教师根深蒂固的没有改变教学方式的原因,学生没有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就不能真正理解,更谈不上运用了,我们要大胆放手,给孩子一个发展的机会和充足的时间,关注孩子的长远发展。)

  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论的核心:“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主要体现在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生本教育的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动,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生本:要求教师放弃逐句逐段的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他一句的讨论。(问题设计是关键,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真正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提的问题要靠学生自己解决。(教师要相信学生)

  “先学后教,不教而教,”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是基于自己的思考,在互相启发、质疑当中进行的,他们的探究很深入。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体会和收获,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空前提高。”数学课上,教师要把“发现问题连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光荣”都一并还给学生。(把主权还给学生)

  “插秧”与“抛秧”教师时常会剥夺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机会,学生思维倍局限了,时间一长,学生也想不出什么了,后来就懒得去想了。(我们要努力变“插秧”为“抛秧”。)

  复习课的上法:“先出一些稍有陷阱的习题,在课堂上重点讨论其中出现的问题,10分钟后,在小组里讨论,答案不一致的谁的对,互相说不服的用红笔重重的画上三角号。然后,小组汇报:向大家介绍”最困难、最容易错的一道题。”(孩子们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在课堂上,我试着让出错的学生说说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却支支吾吾不开口,逼近了就说我没认真读题。)

  “新错误观”在克服错误的过程中,儿童获得了真知。”

  “评研”体现了对儿童学习人格的尊重,为他们提供了“出错”和“改错”的机会。(在小组内互评互改,效果比较好,但个别差生会稀里糊涂的把正确答案抄上,还是不明白其中的真正原因。)

2022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0

  郭恩乐教授说:“生本教育”理论。其核心理念,就是要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师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而学。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这不仅仅是教育方法而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

  这个“生本教育”理论,紧扣了课改的理论,现代的教育课改观念已引入人心,真正的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成为当务之急,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都基于对孩子的尊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热情高、积极阅读、预习,搜集资料,为课堂展示乐此不疲。我们的学生什么时候才能这样呢?他们整天为一大堆的作业包围着,给他点自由时间他还恨不得快点多抽出点时间出去玩,怎么可能想去学习?也是摆在老师面前最大的问题,老师要做好引导作用,不要去灌输给人生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探索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在课堂中,用新颖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允许留有疑问,激发学生课下探索的兴趣。成长在前、成绩在后。他们令人羡慕的成绩,有自由成长、健康成长的必然结果。

  生本教育课堂所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要如何进行“生本”呢?我们是不是要全盘拿来呢?当我们试图要升起“生本教育”这面旗帜的时候,我想我们要认真考虑。我们的学校自己的课题研究“让学生快乐成长”等理念与生本教育的理念有很多共同之处。所以,我们不必摒弃目前已经在实施的课题的研究,需要的只是不断地改进,无论是“生本教育”或者是其他的教学理论,都可以成为优化我们教学方式的一剂“催化剂”。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同行老师的一句话:“我们之所以不能接受是因为我们自己的那碗水还没有倒干净,别人的那碗水就倒不进来。”其实我们自己的那碗水完全没有必要倒干净。我们需要做的是倒掉我们的陈旧的、落后的、与学生的发展无益的观念、行为的腐水,倒进先进的、与学生长远发展有益的活水来。“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让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那么,我们的教学何不提出“有自己特色的生本教育道路”的理论,也许我们的教育教学亦会有一个新的局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屈原的一句话自勉。愿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路上,我能用汗水用激情浇灌一路之上的花草树木,享受盎然的绿意,聆听花开的声音。

2022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1

  按照学校的安排,我认真拜读了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副院长郭思乐教授的新著《教育走向生本》,并做了很详细的读书笔记。通读后该书后,我觉得它具有以下五点突破性的贡献:

  一、关于两种教育体系

  作者认为,师本教育体系和生本教育体系这两种教育体系的存在是事实。“仅仅是零敲碎打的改革,已经不足以解决今天的问题了”。因为过去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育体系--“一切都是为老师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我们需要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生本教育体系“不仅在方向上强调学生为主体,------而是要彻底解决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整个体系问题”。

  作者能揭示出两种教育体系,是以深入的研究作为基础。例如对成人的理智律和演绎为主与儿童的情感律和归纳为主的区别;接流式和源流式教学的区别;连动式机制和激发式机制的区别都做了有价值的探索。

  “师本体系”和“生本体系”的区别具体体现在理念、课程观、方法论和管理和评价等方面。

  二、 关于两种不同的理念

  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

  作者分析了许多偏离本体的现象,说明寻找到本体,真正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并不容易。这点我深有体会,例如“走教案”现象的产生,就是“师本体系”评价造成的。那种为了评选而精心设计的教案,课堂上教师关心的是如何展示自己的风采,让学生“出彩”也是为教师设计的教案服务。表面看,这样的课,教学目标正确,一切按计划进行,学生也在参与,也有收获,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天衣无缝,准时下课。但是教师实际上事前不向学生进行调查,课上也不关心学生在想些什么,这样的课怎么能使每个学生得到主动发展?

  生本教育的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

  师本教育常常看到的是这样的现象:“同学们,现在可以上课了吗?”,有些教师连上课都要征求学生的意见,好象相当尊重学生了,其实这是一种肤浅的理解,好象在“做秀”。本书鲜明地指出:“高度尊重学生”就应该是相信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人人可以创新”,“潜能无限”。我体会应该区别的是:老师是在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虽然可能是幼稚的),是认真地发现、理解学生自己的思想火花;还是视而不见,急忙,甚至强硬地让学生去“痛饮”教师准备的那“一桶水”(包括有时是让学生高兴地去“痛饮”)?这其实是“师本体系”和“生本体系”两种不同对待学生的态度。

2022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2

  最近,学校统一组织学习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我感受颇深。生本教育提出并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变;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是对学生的学习起指导、点拨的作用。郭教授的生本教育的根本理念就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自己主导自己的学习,老师只是一个辅导因素。

  参加生本教育理论学习后,我觉得受益匪浅,平时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还是过多地研究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对学生的学研究的不够,这种做法还是很不科学的。教是为了服务于学生的学,观念落实不到位,从而使学生的学变成了服从和接受。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忽视了孩子情感世界的构建,在分数与排名评比中,让孩子感受不到成长的快乐,成功的自信、期待的温暖。我们的教育观念转的还不够彻底,对新的观念理解的不够透彻,在行动的落实上也不够扎实。当然教育不是万能的。再完美的教育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因为自然界中没有两样东西是一样的。我们无法完全做到因材施教,事实上再高明的教育者也无法洞悉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但这不意味着我们教育者将无所作为。如果我们能给学生创设和提供一个开放的、多样性的发展环境,那么我们的学生获取适合自己发展方式的机率就会大大提高。我深切感受到生本教育倡导的高度的尊重学生,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以学定教、小组和班级中的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的引领等,无一不在体现这方面的努力。

  通过学习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我自己感觉收获多多,特别是对我们的课堂改革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我深信,只要我们将郭教授生本教育理念吃透,一定能够找到适合自己教学一套方法来,从而更加高效地投入到教学中,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2022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3

  今天上午在滦平一小听了三位老师的汇报课,下午在职教中心进行了评课和生本教育培训,我认为对我这种非科班出身、半路出家的人来说特别的有用。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能越来越多,帮助像我一样的年轻教师提高水平,争取早日成为名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现把我的收获汇报如下:

  一、对生本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前看到生本教育感到陌生,查阅了资料也都是理论,懂得的一知半解。今天真正懂得了生本教育的三部曲:前置性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展示。最重要的是今天的讲解是结合课堂实际进行的,深入浅出,让我理解的更到位。

  二、一直以为升本课堂老师会更轻松,现在发现生本课堂对于老师来说不是更轻松,而是肩上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本课堂上,学生自由发言,想法千奇百怪,很多时候超乎我们的想象,在课下备课时我们不可能备到,这对教师的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课堂调控水平、应变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教师应该是知识博大精深,能力超群的。

  三、生本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不可以忽视。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是倾听者,还是引导者、调控者。如果课堂上教师不注意引导,让课堂跑偏,那么是十分可怕的。

  四、生本教育的三部曲环环相扣,每一步都有学问。前置性作业的布置要基础、简单、开放、把握重点。每一节课该如何去布置,需要教师深思熟虑。小组合作交流中教师该怎么去做,怎么去发现也是有学问的。小组合作展示中如何引导学生,引导到那个程度合适也是有学问的。具体这些都要从实践中去探索,思考。

  生本教育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就我所教班级的目前情况来看,开展生本教育还有一定的难度。试过几次,参与的学生寥寥无几,没有成功。有自己的原因,也有学生的原因,很多学生不具有良好的作业完成习惯,更别提前置性作业了,加之家里的各方面条件也有限。但是我不会气馁,还会继续努力,一步步往前走,争取早日实现升本教育。

2022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4

  通过研读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让我明白生本教育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教要以学为皈依,让生命自己行动。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改变教师角色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老师是策划者,是引导者。老师只是给学生指个方向,剩下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老师再也不用一遍遍的重复了。而学生在课下的准备工作也有趣而生动了。通过这种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量,学生在通过准备语文资料的同时,也增加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实现自身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释放学生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通过看教学视频,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学习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教育改革已成为时代教育的主题。及时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来,我们的教育才有出路。

  生本教育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深刻研究新课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经过了10年的实践从而在全国推广的。它彻底改变了传统课堂上,教师总是想把孩子致力于自己的掌控之下,把孩子变成一个被灌注的容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2022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5

  20xx年7月2日~6日,我有幸赴广州参加了由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教授举办的全国第二十七期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

  这次培训资料分三部分:一是观摩课展示、教学点评;二是由郭教授做的关于生本教育的讲座;三是与执教教师交流,并进行课堂教学讲座和问题解答。透过这次学习使我对生本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更真切地感受到,那里的教学不仅仅无限精彩,而且是在教学中播种人文情怀,唤起生命的激扬。

  课前研究

  充分的先学是构建生本课堂的法宝。先学就是将新知识、新任务提前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地研究,把个体的想法带入课堂,从中选出化的学习方法,把学习变成一种享受,老师则要抓住文本的关键点去布置前置性课前小研究。这次印象特深的就是一节五年级的数学课:《圆的周长》,课前老师给学生安排了四个前置性小研究: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找一个圆形物品,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再找几个不同的圆形物品,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和直径,完成表格;说说自己的感想。

  课前自学让学生对新知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课内又在充分交流、相互质疑中提升认识。学生不仅仅理解了概念,而且会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之间的关系,不仅仅学会了如何求圆的周长,而且还理解了圆的周长和直径相互依存的关系。正因为教师把一切学习的权力还给了学生,学生的表现才会如此精彩,这不正是生本教育的魅力体现吗?

  课前见闻:

  不管什么样的课堂,课前都有几分钟的讲述见闻时间,语文课前学生或带来一则文学笑话,或讲述阅读故事,或背一段优美的文章、诗句等等,数学课前学生或出一道脑筋急转弯,或课外攻克的趣味数学题等与大家分享,英语课前学生将课外学来的某一个新单词、句子等教给大家,这种模式化的课前见闻讲述训练,有专门的学生主持,锻炼了学生的组织潜力,同时,每个学生都在收集、整理、积累知识中成长。

  课堂教学

  小立课程,大做功夫,实现教少学多。小立课程指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超多地进行活动,以此实现教少学多,提倡教师的无为便是有为。数学课,只要引导明确思路即可,解题方法学生能解几种就解几种,不必强加。一旦测试,学生出题互考互改,学生的潜力的确很强,但基础知识可能较弱,怎样办老师就经常组织一些针对性的课题研究。比方说“基础概念的研究”,教师引导学生研究概念错误的种类,成因等等,以此来解决基础资料但是关的问题。

  课堂组织:自从自己实验生本课堂以来,我的课就乱了。小组交流时,有的学生默默不语,有的学生滔滔不绝,可一句话也说不到点子上;还有的学生趁机捣乱,整个课堂怎一个乱字了得。课堂组织方式通常都是口令化的,如“一、二、三,要坐端”,“小眼睛,看黑板”等等,为此我困惑,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怎样会学到东西呢广东省不仅仅在教学上生本化,连课堂组织模式也发生彻底的改变,所有的机械口令全由名言警句,诗句或教师自创对子代替,如:一年级孩子在认完一课的简单字后准备攻克最难的几个字时,教师喊:“奇思妙想”,生接“记难字”,师再说“四人小组”,生接“应对面”,学生边说边坐好,并且手不停地做好了下一步学习的准备,把会认字卡放一边,不会认的摆桌面,小组讨论字的记忆方法,然后交流。而中、高段更多的采用名言警句等方式组织课堂,如师说“书山有路勤为径”,而生接“学海无涯苦作舟”,师“开卷有益”,生“博览群书”等,课堂组织充满了文学的色彩,学生在复习背诵经典名言的同时,教师简单完成了组织课堂的任务。

  课堂气氛

  生本的课堂学生绝对是分小组学习的,在我的课堂中,当孩子汇报时,语言拘谨,不连贯。台下的同学,有的持观望态度,有的是看热闹,还有的趁机捣乱,只有一小部分在认真倾听,课堂中同学之间不能构成互动,之间的交流语言要一句一句地交给孩子们说。

  为此我也困惑,这样不是限制孩子了吗而且人云亦云,自己也觉得很别扭。但是透过听课我发现,生本课堂小组的组织很有序,组长负责,组员人人有责,有记录员,有监督员等,课堂上小组的加分也是策略多多,如群众的获奖,个人的获奖,回答问题的次数,资料收集的多少等都与小组成绩挂钩,因此各小组做到了人人参与,人人发言,回答问题总是以小组为单位,而不是学生个体。小组发表意见时又是按第一发言人、第二、第三、第四发言人的顺序轮流发言,而不是个别学生一言堂。由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气氛热烈的课堂,人人参与,不是口号,而是事实。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团结奋发的团队,伶牙俐齿、充满自信、仪态大方。课堂上实验教师和学生的状态给了我追求的感受,因此,刚开始的学话很必要,透过学话,孩子们才能学会汇报的流程,同学之间交流的语言,慢慢的会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在以后的课堂中,学生们才能有的放矢,活而不乱,更有序。

  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一个关键环节。我们看到他们的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评价准确,语言婉转,被评价者虚心理解,用心回应。其实,训练学生相互评价要做到“静待花开”,要有一个过程,一年级的孩子总是在老师提醒下用稚嫩的声音问:“我的想法说完了,谁来与我交流或“我读的怎样样请给我提提意见”;中高段的学生评价交流就显得成熟流畅了,课堂上总是话筒抢但是来,“我来补充一点”,“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认为你的观点错在,我认为就应是”等等,教师只是在享受着学生的争论和评价,并适时点拨。课堂上回荡的是学生的声、影,激扬的是学生的生命,课堂上的主体回归,诠释了生本教育的全部内涵。

  知识解决

  我们的课堂知识解决经常是教师越庖代俎,教师的思维毕竟有限,生本的课堂老师变得聪明而简单,有困难找学生,学生丰富的思维使知识的解决更加多元化。

  这次学习中,我深深感受新理念对心灵的撞击。身临课堂的感受,又听郭教授《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的专题讲座,以及实验学校的校长和特级教师的经验介绍,给我以巨大的震撼。我也真切感受到:生本教育所揭示的教育本质就是提升生命质量。我们实施的教育就是要使人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发展。生本教育是激扬生命的教育,是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教育。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学习生本教育的心得体会01-21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汇总02-20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7篇)10-14

精选生本教育心得体会三篇02-20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范文02-20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范文三篇02-20

教育走向生本学习心得体会精选02-20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优秀范文(精选23篇)06-21

生本教育课堂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3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