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有感

时间:2023-01-08 19:06:0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读《傅雷家书》有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傅雷家书》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傅雷家书》有感

读《傅雷家书》有感1

  儿子老师的书信给傅在演奏姿态方面,傅先生曾经把儿子老师的书信写给儿子看,信上这样说道:“倘若他的演奏能更加朴素更加纯真的话……”钢琴演奏如此,写作亦如此。与其对其一些华丽的词句不如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书中最大动人的往往不是那些华而不实的辞藻,而是那些独一无二的情怀。

  若是说仅仅有名师似的指点,那这本书仅有肉体而缺少贯穿于中的灵魂。而那灵魂就是傅雷平于常人的深深父爱。

  在书中我常常看到傅雷夫妻嘘寒问暖,“天冷时加衣”“注意身体”“不要太劳累了”类似于这样的话常常出现。也许这样才是为人父母最普通的关怀。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我的父母,离家前的阵阵叮嘱和关怀,饭桌上的送菜,家门口的一盏灯……在我的心里留下久久的痕迹。回报父母的方法不是每天对爸爸妈妈说甜言蜜语,而是在劳累之时,送上一杯热茶。我要把诺言付诸在行动上,表明自己的心迹。

  捧着《傅雷家书》,我站在窗口久久张望着,盼望着,盼望着,等待着劳累了一天的父母,不为别的,我只想为他们沏杯茶,捶捶肩……

读《傅雷家书》有感2

  《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子女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此书不仅是一本优秀的青年励志读物,更是一本充满了父母对子女的挚爱和期望的书。读后既得益于傅雷夫妇的至理名言,又感动着他们的至深亲情。

  傅聪远在海外求学,傅雷夫妇不顾工作上的辛苦,身体上的疲惫,依然坚持给孩子写信。谆谆教诲,可见其望子成龙之心;深深关怀,可知其眷眷爱子之意。他们呕心沥血的付出,终于得到成功的喜悦。傅聪成为著名的钢琴大师,傅敏也做了英语特级教师。傅雷夫妇因此成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的家书更是成为教育子女的经典之作。

  信中,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傅雷用自己的学识、经验和教训教育子女(主要是儿子)如何做人、做事、对待生活及艺术等问题,包含着一个父亲对子女无私的爱。在为人坦荡、禀性刚毅的父亲的教育下,傅聪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并最终成为钢琴大师。

  从中,我首先感受到的是深厚的亲情。傅雷夫妇平实的语言道出的是一片浓浓亲情,读后让人感动不已。“你的信我们看得多宝贵,我们虽然分离了,可是心永远在一起,这是你给我们的唯一的安慰。”可怜天下父母心,在父母的眼中,孩子胜过一切。“只有你的一切真能使我们的心开放,想到你我就觉得幸福了,没什么抱怨的了。”儿女是那么容易让父母满足和幸福。“我们做父母的人,为了儿女,不怕艰难,不辞辛苦,只要为你们好,能够有助于你们的,我们总尽量的给;希望你也能多告诉我们,你的忧,你的乐,就是我们的,让我们永远联接在一起。”更让我折服的是,傅雷夫妇对子女的爱不是固执己见的,而是互相尊重的。“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他们与儿子以朋友的身份相处,并没有要求儿子必须如何去做,而是以朋友的口吻向儿子提起,让儿子容易接受。“年纪大的人总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的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学习也是互相的。傅聪学习父亲的为人处事,傅雷在与儿子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父亲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如同涓涓溪流,纯真质朴,令人动容。母亲的爱犹如她圣洁而慈爱的眼泪,清澈无私。

  其次,信中亲情背后的教子之道让我受益匪浅,深得启发。傅雷在信中告诉儿子,一个年轻人在做人和对待生活问题上要尤为重视。他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例子,教育儿子注意自己的穿衣着装、姿态举动和礼仪态度,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教育儿子待人要谦虚,“才气越高,越要提放”;做事要严谨,“大小事要对人家有个交代”;遇困境不气不馁,获大奖不骄不傲,“你别把‘比赛’太放在心上,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要热爱国家和人民,牢记国家的荣辱和人民的安危,“在大大小小的地方不能有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同胞的事发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持续不断地检查自己”,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生活上,注意劳逸结合,还要正确理财。这些,对今天的莘莘学子也是受益无穷的。

  再次,傅雷夫妇直言不讳地提出对于年轻人恋爱、婚姻与做学问的关系的看法,让我深思不已。他说:“就是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青年时期,正是情窦初开,对爱情充满无限向往的时候。但傅雷以他个人自身经验告诉儿子,还有比爱情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那就是学问。“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尽量控制你的感情,把它移到艺术中去。”这些傅雷当初在心中说过的话,相信傅聪学有所成之后一定深有感触。

  傅雷夫妇的爱子之情是深沉的,是长远的,是伟大的。

  天下爱自己儿女的父母处处都是,爱子之情更是人之常情,为什么说傅雷夫妇的爱是深沉的呢?因为傅雷的爱已不是普通的父爱了,他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这份爱是深沉的,在傅雷心中,儿子先是一个好的艺术家,其次才是一个好儿子。

  傅雷夫妇的爱子之情也是长远的,“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傅雷对儿女的教育是一辈子都用不完的,“无论如何要克制,以前途为重,以健康为重”。大多父母都能做到为孩子的未来考虑,但真正能合乎孩子的口味并且走向成功的是少之又少。或者,一味的追求孩子的美好未来而忽略了孩子对亲情的渴望。傅雷夫妇用正确的教育思想、渊博的学识和亲身经历,既帮助了儿女的成人成才,又让子女感受到深切的父母之爱。可谓是用心良苦。

  傅雷夫妇的爱更是伟大的,“我对你的希望和前途是乐观的,就是有这么一点母子之情割舍不得”。但为了儿子的希望和前途,他们情愿割舍这份情意。傅雷不止是他们的儿子,还是祖国人民的儿子。“你得抓住时间,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练,不足以报效国家,对得起同胞”。他们希望儿子能够为了祖国人民更加努力,而不仅是为了他们。正所谓大爱无疆,傅雷夫妇的爱子之情已上升到爱祖国爱人民的层次,这是一般父母所不及的。

  《傅雷家书》一书自问世以来,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不仅对青年人,广大的父母亲更是受益良多,从中学到了很多教子之道。我想,这正是这本书得以长期流传的原因吧。作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时间,距离都不是问题,有心的父母,你那颗不眠的爱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书,人生的加油站。这种关爱不是意识一个阶段,而是伴父爱而来。这位严肃的父亲,从来就没有推卸自己的责任,即使在上海被日本包围成孤岛时,他就把孩子关在家中,而且很早发现在他幼小的身心中,有培养成为音乐工作者的素质,正如他对自己对人对工作对生活各方面都要求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一样,对待幼小的孩子一样,他亲自编制教材,给孩子制定日课,一一以作则,亲自督促,严格执行,他规定孩子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他做到了,也一同要求儿子做到了。真乃真父子。我为人间的这一遭父子情惊叹,对,是朋友,是同志。

  除了感慨傅雷在创作上甚丰的翻译作品,骄人的成绩,还为他是这样一个集艺术与生命都美妙地融入自己生命中的一个近乎完美的人。他的生活有规律,人生就是优美的弧线,那留给我们的点点滴滴那样温暖每个少年、青年、父母的心。对待儿子,他说:“我高兴的是我有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长的。”而且,他谦虚诚恳地说:“我与儿子的相处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教会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以怎样的一种姿态交往。”孩子经受痛苦时,他说:“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为孩子包办,而为孩子这种蜕变的过程而高兴,并且鼓励他艺术要有更诚挚的心。

读《傅雷家书》有感3

  谈起父爱,我们总是觉得既陌生又熟悉。陌生于父亲几乎没有用言语对我们表达过爱,熟悉于父亲总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在背后默默支持、呵护。《傅雷家书》中,“孩子,我在心里拥抱你!”,“孩子,

  孩子,孩子,我要怎么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会悔恨于热爱呢!”这样的话体现了父爱无言,但隐书信。

  “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书中这一句话使我感受颇多。这句话充满哲理,是傅雷教育儿子如何读书求学,体现了傅雷学识渊博,人生经验丰富。让我感受到不仅为学如此,为人也是如此。

  傅雷对儿子的感情处理也很是注重。“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傅雷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对待恋爱的原则告诫儿子,恋爱要有分寸,不要过度沉迷于恋爱。

  “你将来不时有人请吃饭,请吃饭也得送点小礼,便是半打花也行。”“行前必须把带去的衣服什物记在‘小手册’上,把留京及寄沪的东西写一清账。”傅雷对儿子的爱还流露在许多生活小细节中。

  在我们现代生活中,手机微信聊天已经代替了传统书信。父亲不会用言语表达过多,但每到自己工作之余闲时,总会发几句微信。“吃饭了吗?”“零花钱够花吗?”“要不要给你转点?”平时父亲的严父形象瞬间变得温柔可爱,虽然是在手机微信里。

  父爱无言,但隐书信。《傅雷家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理解父亲、通往父爱深处的大门。

读《傅雷家书》有感4

  人与人本就是那么的有所不同,也不知他们每个人的性格是否一样,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傅雷对自己儿子的教育非常的严格,后来所写的家书的开始就是写的送别大儿子傅敏。前几封家书都无时无刻的提起傅雷对儿子的道歉,一次次后悔自己年少时对儿子的教育方法,年少时,傅雷脾气暴躁,对待家中的人乱发火,伤到了自己的家人,老了之后便懂得了许多道理,在心中无数次愧疚,希望得到儿子的包容与原谅。

  之前的傅雷与我妈现在差不多。

  她十分的强势,她想什么都叫我硬听着,没有任何资格去反对她,哪怕她讲的是错的,一旦你顶嘴了,她,又将你数落一顿。

  有一次,她在教弟弟写作业时,我在一旁看书,此时的我时而看书,却有时被他们所讲的提醒,我在一旁静静的听着,时不时的还偷看一眼弟弟的题目,渐渐的发现她讲的越来越不对,我就忍不住开口告诉她,说她讲错了,她当时听我的话,脸色顿时下拉了一大截,当时,我并没有察觉,还是继续盯着我手中的书,顿了几秒之后,她便没有再讲什么了,继续按照刚才的思路讲题。我听着听着发现,她还是按照刚才的思路讲的,就又一次指出她讲错了,她顿时就发火了,怒气冲冲的对我说:“叫你教你又不教,还说自己要看书,现在让你看书,我来教,结果你自己又在这教,你到底想干嘛?”听完之后,我一下子欲言又止,顿了顿,拿着书走开了,想离她俩远点。内心还十分充满不满?明明是她讲错了。

  现在将她和傅雷放在一起想了会吧,也许再等她老点就会感觉到不对了吧?也许会像傅雷一样后悔吧!

  想想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一次又一次流露出对儿子的关心,也在信中一次次提醒着儿子,早些给自己回信,她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变成如此?等我们长大之后会时不时的关心思念我们?长大后的自己会不会体谅他们?都回家看看?未来很远,但步步很艰难。

读《傅雷家书》有感5

  羡慕傅聪有一个好父亲。

  翻译家傅雷在儿子傅聪留学海外的过程中,先后写了近百封家书给他,教导他立身行事、爱国成才,把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融入了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中。由这些信件汇集而成了《傅雷家书》——是一本教导中国孩子如何做人的书。

  静静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足以令我感动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己的译作。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的父亲。父亲是个严肃而又幽默的人,小时候,记忆中的他总是喜欢轻轻抚着我的小脑袋,给我讲历史故事、唐诗宋词。而现在,随着我的开销越来越大,父亲也外出赚钱,许久才回来一次。而他却没有像傅雷一样,不知疲倦地给我写信。但是我知道,父亲仍是很爱我的。

  天下父亲,或许不会像母亲一样,天天守候在我们身旁。他们的爱,一直很安静。

读《傅雷家书》有感6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1954年至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母之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孩子培养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中国父母的典范。

  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

  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每个人都有生身父母,大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时,感到的是另一番教诲,不是老师的教导,不是长者的叮嘱,而是父母对儿女的关切,是不同于我的父母的关爱,却不失被细心呵护的感觉,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爱,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

  那一封封家书,就像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读《傅雷家书》有感7

  家书,是亲人间倾诉的媒介。以情为笔,书写下句句行行,字里行间流露的是浓浓亲情。翻过一页页篇篇,薄薄信纸中传递的是赤诚话语。傅雷父子深沉而又温暖的情谊,皆流淌在这质朴的家书中。

  1954年1月18日,傅聪动身前去波兰。傅雷一家“一夜都没睡好,时时刻刻惊醒”。母亲哭成了泪人,眼睛肿得不成样子。而傅雷,他一遍遍回想着傅聪的童年生活,愧疚填满了他的心:“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尽管傅雷一直以严格的标准要求着傅聪、一直树立着一名严父的形象,但他对孩子的关切、心疼永远是同他人一样的。只不过父亲一向含蓄,如茶般淡泊,只有在这离别之际,我们才得以窥见这滔滔如江海般的深切的爱。但是,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并非一味地指挥傅聪“应该怎么做”,而是提出建议和引导傅聪寻找方法。比如,傅雷就傅聪对于杰老师的看法,给予了他建议和帮助,教导傅聪处理事情是一定要心平气和、冷静理性。在那封长度可观的回信中,傅雷慎重地考量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和原因,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式,并且尊重了傅聪的想法,让他自己仔细考虑、作出选择。傅雷的教育是以一种“放手”的教育。他主张“做人第一,其次是艺术家,然后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音乐家。”教导傅聪如何为人处世,强调他时刻心系祖国。“温室里的花朵是弱不禁风的,大自然中的树木才能经受住狂风暴雨。”他为了傅聪的成长呕心沥血,让傅聪长成不惧风雨的大树。

  这些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在生活中,我的父亲对我的教育比起同龄人是严格的、独立的。在我小时候就要求我帮助家里做家务,也常常就一些含义深刻的问题,和我辩论、探究。在我记忆里,有很多我的朋友可以但我不可以做的事,也有一些他们不必但我必须要做的事。但是,他教育我要学会独立,使我在面对困难时更为从容,让我的思维更深刻,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更快更远。现在,我已经知道父亲在我背后的付出和良苦用心,他那含蓄的父爱就如同朗朗明月,照耀我前行的路。赞叹伟大的亲情!亦赞叹淡泊如清茶、深沉如江海的父爱!

读《傅雷家书》有感8

  众人皆知傅雷是一位伟大的翻译家,实际上傅雷还是一位十分严厉的父亲。他对他儿子教育从不止于青少年时期,当傅聪长大成人后,傅雷人通过书信的形式教导儿子。

  傅雷一直坚持着一个理念,那就“是不打不成才”所以傅雷对儿子的教育是十分严厉的。有一次傅聪练琴时稍有懈怠,傅雷发现后拿出藤条,对着儿子一顿毒打,最后还把傅聪绑在门口的树枝上自我反省。

  除了“严酷”傅雷教育儿子还非常的“专制”傅敏初中毕业后,想要学习音乐,准备报考音乐学院,却被傅雷的“无用”一词拒绝。任凭傅敏闹威胁,傅雷仍然不为所动。

  当然,傅雷的教育也不完全是苛刻。壮年之后的傅雷性格变得温和,对孩子的教育上也变得开放,并开始与孩子做朋友,父爱便由此体现开来。在给儿子的另一封信中,傅雷说道:“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

  的确,傅雷用他的真心换得了一个回报一个真心的朋友。

读《傅雷家书》有感9

  尽管今日的互联网高度发达,书信往来已不是重要的通讯方式,但书信的内容深度、情感表达,远不是其他通讯方式所能企及的。从古至今,书信所言皆出自肺腑之言,动人深切,诸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无不是如此。而我所读的《傅雷家书》,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位充满家国情怀的父亲,对远洋之外的儿子的思念与教诲。

  《傅雷家书》比起《出师表》《曾国藩家书》等,称不上晦涩难懂,相比之下显得简单朴素,但是,字字句句都铿锵有力、斩钉截铁,包含着傅雷先生对人生的思考、对理想的追求、对爱国情怀的深切感悟,可以说,这是一位父亲集毕生智慧所参透的哲理。

  “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傅雷先生的书信中,不乏有这样简单而充满爱意的字句,对儿子的思念之情无不充盈着他的每一寸心肝,爱子情深实属让人动容,更让人察觉,傅雷先生在儿子傅聪身上也投入了不少精力,直抒胸臆的情感让人读起来十分温暖,仿佛父亲就站在面前,孜孜不倦地倾诉着思念。

  当然,如若是单纯表达思念之情,傅雷先生的家书就谈不上深度。我钦佩的是,傅雷先生能够在书信中畅谈人生与理想,思念之余不忘鼓励儿子要做个有担当、有理想、有胆识的人。

  傅雷先生是个艺术家,儿子同样继承了他的衣钵,所以,我们在书中所能读到的是一位老艺术家在向他的儿子灌输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从人格的尊严到国家的荣辱,傅雷先生的见解独到且深刻。我相信,这也让傅聪先生明白做一个德艺兼备的艺术家有多么重要,有多么可贵。

  他教导儿子,待人处事保持谦虚谨慎,理想要选大而实际,在顺境中不骄傲,在逆境中不气馁。我想,这大概就是一位老艺术家经历人生百般折磨而屹立不倒所领悟出来的深刻思想,同样也是一位父亲对儿子最诚挚的教诲与劝诫。

  最让我动容的是傅雷先生的爱国情怀。他经历过动荡的战争年代,亲眼见到过国家在近代史上的衰落,更能体会到建国的不易与艰辛,也更能理解一个人具备爱国的赤子之心是多么重要。尽管我没有这些经历,但从傅雷先生所写的书信中,我能够深刻理解到他的爱国情怀—祖国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要将个人的价值奉献给国家与社会,传播真善美。

  很少会读到这种感人深切的书信,但读完之后,我的心中也俨然有了一股正气,要有理想,有胆识,也要学会奉献与热爱。

读《傅雷家书》有感10

  有没有那么一种书,既适合家长读,又适合孩子读。看了《傅雷家书》后,我肯定了,有的。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吧。

  一个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它可以决定一个孩子的人生,毕竟家庭教育是第一任老师,傅雷用了良好的方法把他儿子教育成才,让人赞口不绝。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较独特,他是通过书信把真情传递给远方的孩子,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真诚地指导,而且还暗暗透露了对儿子的牵挂和爱。

  不错,很多家庭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一个优良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可是有多少家庭可以适当地教育好孩子呢?

  在中国,许多家庭的教育不恰当,家长都没有用心与孩子沟通,不了解孩子的情况,没有正当地引导孩子,让孩子步入歧途,最后后悔莫及。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出现了数不胜数的家庭暴力,让孩子身心受到伤害,不但没有使孩子懂事,反而让孩子变得反叛。用合适的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家长们应该欣赏这本《傅雷家书》。

  其实,作为孩子的我们也有必要看看,因为它可以感染我们,让我们察觉到家长的用心良苦,懂得感谢父母,它更让我们懂得艺术的欣赏,在生活的处事做人,得到正确的指引。

  《傅雷家书》不单单是对孩子传达关爱的书信,更是教育的蓝本,适合各个年龄层的人阅读,如果你还没看过,那么你绝不可以错过如此精彩的书籍。

读《傅雷家书》有感11

  而我说有所感触的一篇是傅聪在遭受困难后傅雷写给他的一封信。儿子在国外杂鱼挫折。作为父亲,傅雷极力的开导他,“只要高潮不过分是你紧张,低潮不过分是你颓废”,阐述了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正如“常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在生活中难免会有挫折,挫折是对我们的一种磨炼,在“雨过天晴”之后,我们会发现天空是格外的蓝,前途是无限的美好。我们必须经历挫折,瑶充分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就像中国人在最危险,最困难的时候,一位位英雄带领大家走出困境,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才有今天。挡在不断的探索中,遭遇了无数次的困难。

  也正是这一次次的跌倒,才让当发现了适合我国发展的路线,没有失败哪来的成功?我们要学会用另一种心情对待过去的事,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以客观的现实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在党的阳光的沐浴下,要认识到我们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挫折并不可怕,要战胜自己,其实最大的敌人也就是自己。战胜自己,相信自己。一个认为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所侵蚀。

读《傅雷家书》有感12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这两句词写的是李清照等待丈夫书信的场景。我想,傅雷是不是也常常仰望天空,眺望远方,思念着远在异国的儿子傅聪,幻想着天边舒卷的云寄来儿子的书信,又或是映出他的面容。

  读完这本书,我眼前浮现的便是这样一位父亲的形象,耳畔仿佛还回响着傅雷对儿子的谆谆教诲。每一封信,掩不住的是他满满的关心,改不了的是他似乎有点过于严厉的要求,而藏不住的是他焦灼的等待。傅雷的家书虽多以商量的口吻来写,却处处有着不可抗拒的威严,为人父的魄力自然流露。而傅聪的回信总是不卑不亢,没有半点不耐烦,处处有着对父母的尊敬。他们无话不谈,从艺术谈到人生,从恋爱谈到哲学,他们更像朋友、知己。

  一封封的书信,寄出的是父母对儿子的爱与思念,是殷殷希望。一封封的回信,给予的是父母的骄傲与自豪,是得知儿子一切安好的心安。亲情,在这无数次的一来一往中逐渐蔓延,让人从脚尖暖到了心尖。

  你,是不是也羡慕这样的父子情深。其实,傅聪的父母,只是千千万万的父母之一。每个父母都是这样爱着自己的孩子的啊!我们都生活在这样的小城市,总向往着一个更大的世界。也许多年以后,我们中有的会像傅聪一样,远渡重洋,出国留学;有的会去北上广那样的一线城市打拼;再不济,也会去个二、三线城市。心甘情愿留在这儿的又有多少?叛逆的我们总想如何逃离父母,殊不知,父母却在苦苦等待我们的一封书信、一句问候。我并不反对去追逐一个更大的世界,并不想用亲情的枷锁去束缚自己所追求的诗和远方。我要提醒未来的自己,追梦路上,别忘了支持自己、爱着自己的父母。这一点,傅聪教给我的,他在不断追逐理想的同时,没有忘记指引他前行的父母。他们之间的亲情,没有因为故乡还是远方而渐行渐远。

  闭上眼睛,傅雷似乎还在等待儿子的书信,而我,早已想好如何去爱。

读《傅雷家书》有感13

  亲情是什么?是山、是海,似那第一缕朝阳,似那轻拂的风,一直在我们的身边。没有在意却又时时刻刻的关怀着你、伴随着你。山那般重,水那般澄。

  不信,看看它。

  它——《傅雷家书》,刻画了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在书中,他们不是中外闻名的翻译家、精通棋艺的学者,只是平常家庭中关系亲密的父子。没错,傅雷不再是傅雷,傅聪也不再是傅聪,只有“父”与“子”。

  在书中,他们坦诚相待,字字如一幅水墨画,自然而然,充满温暖。父母所关心的他们都想到了,吃喝住行,样样细细打点。并且特别注重儿子傅聪的“行”,言谈举止,使人们对傅雷家的家规深感佩服。连写字都会认真观察儿子,并且向儿子解说字的写法,细腻到不放过标点符号,流露出深切的望子成龙之意。

  谈其学术问题时,俩人又由父子变成了忘年之交,向迷茫中的儿子给予耐心开导。口吻也变成了商量的口吻,懂得倾听儿子傅聪的想法,并且给予他充分的选择权。他明白,做父亲的并不是替儿子选择,而是听从儿子的选择,尊重儿子的选择。

  而傅雷的价值观“做人”是广义的“私德、公德,主要是对集体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心中有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民族情怀也”是他常常叮嘱的。

  每当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传递在这本三百多页书中,我知道,我力量便是一个父亲、一个儿子的羁绊,名曰“亲情”的羁绊。

读《傅雷家书》有感14

  《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傅雷和妻子写给儿子傅聪的信集。每一封家信都汇集了父母的心血和对儿子深切的关爱。作为钢琴家,傅聪不得不在世界各地奔波,傅雷夫妇的信时时提醒着傅聪如何聪明地做人处世,引领孩子不断前行。

  静静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足以令我感动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己的译作。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这是傅雷在启发他的孩子,报效国家是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即便自己是普通人,也可以为国家、社会作贡献。每个人都是社会前进的车轮,我们的所作所为、点点滴滴,都与国家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为祖国作贡献,创造美好的明天。

  当傅聪忙于演出、练习而时常熬夜,以致精神疲惫,傅雷劝告傅聪劳逸结合,多到郊外或博物馆。“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傅雷用形象的比喻,劝诫傅聪爱惜自己的生命。

  傅雷还告诫傅聪,“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相契相抱”。只要我们心系祖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就一定能为自己和国家造福。

  《傅雷家书》是将傅雷写给他儿子的书信汇编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从9年至9年月的8封信件。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亲情溢于字里行间。

  傅聪至海外留学,与家里唯一的联系就是书信。《傅雷家书》中写过邮局将傅聪比赛后的长信遗失,傅雷半个多月的心神不宁。因为儿子迟迟没有来信,傅雷甚至疑心:儿子又不信任爸爸了吗?由此可以看出来,傅雷将对儿子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了家书中。我终于有点明白“家书抵万金”的意思了。傅雷曾在给傅聪的信中这样说;“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他要求儿子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曾在家书中写过这些家书的目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播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傅雷对儿子的教导不仅仅在艺术上,他曾劝傅聪改掉懒惰的习惯;“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与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约束,又怎么能够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者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傅雷家书》是一位父亲为儿子苦心孤诣的证明,傅雷对傅聪、傅敏的爱不是普通的嘘寒问暖,而是暗藏在他对儿子们的谆谆教导中,暗藏在他对儿子们道德和艺术的严格要求中。

  静静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足以令我感动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己的译作。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这是傅雷在启发他的孩子,报效国家是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即便自己是普通人,也可以为国家、社会作贡献。每个人都是社会前进的车轮,我们的所作所为、点点滴滴,都与国家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为祖国作贡献,创造美好的明天。

  当傅聪忙于演出、练习而时常熬夜,以致精神疲惫,傅雷劝告傅聪劳逸结合,多到郊外或博物馆。“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傅雷用形象的比喻,劝诫傅聪爱惜自己的生命。

  傅雷还告诫傅聪,“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相契相抱”。只要我们心系祖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就一定能为自己和国家造福。

  傅雷还常劝诫傅聪不要放弃,多虚心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成功时保持虚心,这些都造就了傅聪的成功。文革之后,傅聪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千里赶来,这是赤子之心的最好体现。一个人一生要面对许许多多难题。傅聪身上具备的优良品质,是在傅雷的教导中获得的。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要在生活中时时刻刻警醒自己,为创造美好的将来而努力。

读《傅雷家书》有感15

  母亲向来心思缜密,向儿子提建议时,也是委婉含蓄,在信中提到:“爸爸虽是腰酸背痛,眼花流泪(多写了还要头痛),但是为了你,他什么都不顾了。”写父亲为儿子倾注心血,母亲为了告诉儿子切不可枉费父亲的苦心。

  母亲在信中写道:“你要真心的接受,而且要拿实际行动来表示。来信千万别笼笼统统的,多一些报道,让他心里感到温暖快乐,这就是你对爸爸的报答。”母亲希望儿子多多来信,让爸爸心里得到安慰,她作为母亲的,也是如此。

  母亲在写给儿子的信中,也提到了儿媳弥拉。写道:“弥拉太了解你了,她多么温柔可爱,千万不要伤害她,千万不可把你爸爸对妈妈的折磨加在弥拉身上。虽然我们女人会理解你们、原谅你们,总不是夫妇长久相处的好办法。”母亲站在儿媳的角度劝诫自己的儿子,体现了母亲不偏不倚、客观公正的态度。这是一种持家之道。母亲真心希望儿子少犯错误,珍惜弥拉这个好伴侣。

  琐碎唠叨中,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爱展现的淋漓尽致,让人动容。

  在信中,母亲也说过:“生为中国人而不能写中文,岂不笑话?”这句话出自母亲之口,丝毫没有刻意,在家长里短中就体现出一个母亲的爱国情怀,以及她希望儿子也热爱母语、热爱祖国。

  有一个人修养极高的母亲,必定会有一个不寻常的儿子。在信中,母亲写道:“我想练练字,看写英文,萧邦的传记正在细读,生字太多,记性又坏,不免叫苦,年将半百,后悔当年不努力,一再蹉跎,已是强弩之末,姑且温习温习,聊以自遣,总比不读好。”母亲年将半百仍然孜孜不倦,勇于进取,是傅聪最好的榜样。叙家常,道里短,一位和蔼可亲的母亲形象,栩栩如生的站在我们面前。尤其是母亲的自嘲,体现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有傅聪、傅敏这样优秀的儿子,必定会有傅雷、朱梅馥这样不平凡的父母,而母亲对儿子的爱, 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以至于让人觉得那些形容词都像枝柳般的脆弱贫乏。爱的诠释,也就是这样,五味陈杂,情感至深。

【读《傅雷家书》有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感悟心得01-06

傅雷家书心得感想11-29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11-06

《傅雷家书》阅读答案精选07-08

傅雷家书精彩摘抄10-29

傅雷家书的好词好句01-11

傅雷家书阅读及答案01-12

傅雷家书的阅读感受03-21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精选」02-24